2018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3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3

‎12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案)‎ 贾永 曹智 白瑞雪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 ‎2. 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 ‎3. 引导学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激发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 ‎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点拨 ‎ 教学内容 ‎1. 学生通过互联网报纸查找有关“飞天”的资料。 ‎ ‎2.  仔细阅读课文,思考本文标题的含义。 ‎ ‎3.  筛选新闻主体部分的重点内容。 ‎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教学难点 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过程 1. 导入 ‎ 2. 写作背景 3. ‎ 通读全文,弄清文章的基本结构 ‎ 本文的导语部分是1、2、3段,点明这则新闻想要传达的最主要、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即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并且指明“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这一方面指明了这一事件的意义,同时点明这则新闻的新闻价值所在。 ‎ 后面的部分是新闻的主体,作者并没有继续叙述“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经过,而是叉开一笔,用一个过渡段过渡到对中国航天研究史的回顾中。这一部分所占篇幅最长,引用的都是一些背景材料,这就使得本文和同题材的其他新闻报道有了很大的不同。大多数新闻都是很详细地描述火箭发射的经过,党中央以及国人对于此事的关注,飞船上天后杨利伟的所见所感等,即使有一些背景材料,也只是寥寥几笔。本文作者立意的角度更高,他们认识到“神舟”五号发射的成功是中国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事件,我们的目光不应该只是关注这样一些琐碎的场景,读者急需了解这一事件背后的故事。所以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历史的深处,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以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也正是因为把事件放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去考察,也使得事件本身更加凝重。‎ ‎ 在这一段回顾中,有几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需要把握:‎ ‎ 一是1958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指示。二是1960年中国第一枚火箭的成功发射。三是1970年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四是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五是“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六是“神舟”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文章的结尾部分,作者又用了一个过渡段把笔拉回到了现实事件中,这样从头至尾形成 一种首尾圆合型的结构。‎ ‎ 课堂小结 ‎ 本文开头记录了“神舟”五号升入太空的重要历史时刻,然后以时间为顺序,回顾了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人的航天之路,材料丰富,条理清晰,学习完本文,不但增长了知识,更增添了民族自豪感。 ‎ 基础练习 怎样才能学会写新闻 ?‎ 明确:首先,要抓住新闻报道的及时性,准确性的特点 。‎ 其次,标题是新闻的“眼睛”,要选择好的标题,例如本则新闻的标题 。‎ 再次,注重新闻的结构.例如本则新闻为首尾复合型结构,原因为本则新闻首尾两部分记录的都是“神州”五号的发射场景,中间则穿插了中国航天史的简要回顾,两者自然地衔接在一起。‎ 课外拓展 联系课文内容,并补充课外有关资料,编一份“中国航天大事记”。‎ 参考资料:‎ ‎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提出要搞人造卫星,拉开我国航天事业的序幕。 ‎ ‎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己设计的第一枚液体火箭发射成功。 ‎ ‎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地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天空。 ‎ ‎1986年出台的“863计划”,对中国开始载人航天探索起到了催化剂作用。 ‎ ‎1992年9月21日‎,江泽民明确指出,要下决心搞载人航天。 ‎ ‎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实验飞船发射成功。 ‎ ‎2000年1月9日‎,“神舟”二号发射成功。 ‎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飞船发射成功。 ‎ ‎2002年12月30日‎,“神舟”四号飞船发射成功。 ‎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顺利进入太空。‎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