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5 发布 |
- 37.5 KB |
- 2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今天发展的社会环境中,尤其是中国逐渐进入物质丰裕与老年化的社会环境中,大众 文化在大众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它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比如,它的娱乐 性使得民众的思考更少,它的五花八门使得民众沉入信息的海洋中无所适从,它的来自个人 的不可确定性和庸俗与低级趣味的嗜好与追求也变得越来越明显。精英文化曾经是大众文化 之前备受世界宠爱的东西,但是,随着大众文化的崛起,精英文化的声音越来越微弱。精英 文化是一种思考与担当的文化,它的发展依托知识分子对于社会的思考和人生的体验,依靠 哲学式的逻辑和历史性的条理对世界的体悟和感知。因此,精英文化对于如何提升大众文化 的内涵与品质就变得越来越重要。 精英文化的“前瞻性”与大众文化的“世俗性”势必造成两者间的冲突。“先知性”是 作为社会精英的中国知识分子所一直强调的,他们作为敏感的先觉者,把自己所感受到的变 革气息诉诸笔端,反馈给广大民众。最为著名的例子当属新文化运动。而与此相对应,大众 文化由于自身的商业性和世俗化倾向,表现出明显的功利目的和市场品性。因此冲突成为必 然。精英文化的“高雅追求”与大众文化的“世俗追求”导致了两者的冲突。中国文化自《诗 经》的风雅精神开始就一直执着于高雅追求。“不直说,不说透,要收敛”成为长期以来的 风尚,精英文化自觉地继承着这一风尚。而大众文化则带着鲜明的标准化倾向,即从多数人 的一般需求特征和接受水平出发,同时它还兼有娱乐性,追求诉诸感官的娱乐效果。这些都 决定了这对矛盾的存在。而精英文化的“自律性”与大众文化的“他律性”之间更是存在不 可调和的矛盾。“自律性”是中国知识分子薪火相传的特征。无论是“建安风骨”还是“正 始之音”,都受一种内在文化品格的限制,并形成具有一定特征的创作自觉。而大众文化则完 全没有这些,更多的是受外在技术及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影响,这就是所谓的“他律性”。这对 存在于创作领域的矛盾,可以说是一切冲突的根源所在。 但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精英文化的土壤源于大众文化。我国千古 名篇《诗经》中的作品,原本是当时的民谣俚曲,在经过文化精英的整理加工后得到提升, 成为后世的风雅之师。《水浒传》《西游记》等小说,京剧等戏剧,中国传统工艺等,原都是 来自民间的大众文化,经过文化精英的整理加工后,现在则成了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成了雅 文化。应该说,精英文化从大众文化中吸取营养,反过来又能提升大众文化的品位,藉以提 升我们的欣赏品味与民族文化素质,尤其是在今天社会发展中,对形成城市文化核心竞争力 显得格外重要。 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同是作为文化形态,我们愿意看到的是文化能够对人们发生积极 向上的引导和教育作用。无论是大众文化的精英化还是精英文化的大众化,二者的相互融合 和渗透过程是不断地在发生的。我们希望看到的是精英文化能够影响尽可能多的人,同时大 众文化也能够进一步纯净和高雅化,那么,我们整个社会的文明便又迈出一大步了。 (摘编自魏继新《论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当今,大众文化虽世俗,但越来越凸显它的重要作用;精英文化虽然曾备受人们的宠爱, 但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 B. 精英文化体现了知识分子的思考与担当,有前瞻性;大众文化立足于多数人的一般需求和 接受水平,有娱乐性。 C. 精英文化对于城市文化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有重要作用,能提升我们的欣赏品味与民族文化 素质;大众文化则不能。 D. 精英文化强调“自律”,大众文化强调“他律”。大众文化只迎合市场的需求,全然不受内 在文化品格的限制。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首段在肯定大众文化的重要性之后分析其弊端,进而引出了精英文化重要作用的阐述。 B. 文章第二、三段从多个层面对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进行了对比分析,论证了大众文化的优 势。 C.文章列举了《水浒传》《西游记》等作品,意在论证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相辅相成的内 在联系。 D. 如何使今天整个社会文明再迈出一大步,是作者分析、论证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目的所 在。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大众文化的一大特点是娱乐性,其问题往往表现为缺少思想内涵,迎合大众的趣味、爱好 与需求,格调低下。 B.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精英分子,对时代变革敏感,他们的认识具有前瞻性,在一定程度 上影响了当时的广大民众。 C. 精英文化的“白律性”与大众文化的“他律性”这对广泛存在的矛盾,是两者之间一切冲 突的根源。 D. 大众文化为精英文化提供土壤和营养;精英文化则通过自身的高雅追求提升大众文化的内 涵与品质。 【答案】(1)B (2)B (3)C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 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正 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 选项“已 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于文无据;C 选项“大众文化则不能”无中生有,也过于绝对化,由原文 “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同是作为文化形态,我们愿意看到的是文化能够对人们发生积极向 上的引导和教育作用。”可知,因为大众文化也有教化作用;D 选项,“大众文化只迎合市场 的需求”错误,由原文第二段“表现出明显的功利目的和市场品性”可知,大众文化不只是 迎合市场的需求,还具有“明显的功利目的”。故选 B。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 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 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 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B 选项“论证了大众文化的优势”错,文章二、三段论述精英文化与大 众文化的冲突,意在论证文章的中心论点:“精英文化对于如何提升大众文化的内涵与品质 就变得越来越重要”。故选 B。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 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 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C 选项“这对广泛存在的矛盾”扩大了范 围,原文有明确限定“在创作领域的矛盾”,见原文第二段“这对存在于创作领域的矛盾”。 故选 C。 【点睛】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 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然后首先将题干与选项进行对比,看 题干问的是什么,选项回答的是什么,看看是不是考查答非所问类试题。如果题干中出现“不 属于”“不能说明”这类词,考查的就是这类题;如果题干中仅出现“不符合原文意思(理 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则可以不考虑此步骤。其次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 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 最后选项与选项进行比较,选出错误或者最恰当的一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嫦娥四号自 2018 年 12 月 8 日发射到 2019 年 1 月 3 日着陆月球用了 26 天,为什么嫦娥 四号绕月时间比嫦娥三号多用了 13 天呢? 一是嫦娥四号需要等待月昼充能量。月球自转的周期是 28 天,探测器只有在月球着陆区 的白天着陆,才能得到充分的太阳光开展工作。而嫦娥四号“近月制动”之后,运行的轨道 面到着陆区上方的时候正好是着陆区的晚上,因此嫦娥四号要持续绕月飞行一段时间,才能 赶在月背的白天实施着陆。 二是嫦娥四号发射窗口限制多。为获取最大的运载能力,嫦娥四号的发射窗口要考虑很 多约束条件,使其与日、地、月的相对关系满足任务需求。例如,奔月轨道需要调整近月点 经度和飞行时间,让环月轨道临近着月点上空,为登月创造条件;奔月飞行过程中,要考虑 太阳能帆板的受晒问题,要求太阳光入射方向与太阳帆板之间的夹角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三是嫦娥四号的在轨测试需要力求精细。在升空和着陆过程中,嫦娥四号要按需调整速 度和轨道机动参数,而且在接近月球的过程中,还会有相应的科研测试项目。嫦娥四号绕月 期间一些设备需要开机进行测试,有足够的时间,才能让测试更完整,准备更充分。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2019 年 1 月 9 日) 材料二: “嫦娥四号任务是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察。”孙泽洲介绍说。虽然有嫦娥 三号的技术基础,但是嫦娥四号有许多新研设备,有些还需要全新研制,而且在月球背面实 现软着陆,未知因素和各种风险非常高,设计难度非常大。同时,还需要新研制和发射一颗 中继卫星,在地月拉格朗日 L2 点(位于日地连线上、地球外侧约 150 万公里处)上为月球背 面的着陆器、巡视器与地球之间搭建一条通信的纽带,这将实现首次人类航天器的对地对月 中继通信。目前,他带领研制队伍已经进入最后决战决胜的时刻,即将迎来发射“大考”。 “我们希望用有限的条件尽可能多获得一些成果,在已有技术条件的基础上,希望步子 迈得大一点儿,更高效地推动技术进步”。孙泽洲总设计师充满希望和自信地说。而他的这种 希望和自信正是源于他投身中国航天事业二十余年的艰辛探索和悉心积累,从嫦娥一号发射 成功开创我国航天第三个里程碑,到嫦娥三号完美的落月之旅,再到接过中国火星探测任务 的大旗,从距离地球 38 万公里的月球拓展到 4 亿公里远的火星,孙泽洲和他带领的团队一步 一个脚印,迈出中国深空探测一连串坚实的脚步。 (摘编自《嫦娥四号探测器总设计师孙泽洲“飞月探火”的故事》) 材料三: 《科学美国人》月刊 12 月 21 日报道:史上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将使中国进入“月球未 知领域”。 自 2007 年以来,中国已经进行了三次探月任务,其中一次使用了该国首个机器人着陆器 和月球车。中国这一最新的月球探险始于 2018 年 12 月 8 日凌晨,一枚携带嫦娥四号探测器 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从位于中国西南部四川省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由着陆器和 月球车组成的嫦娥四号探测器的目标是月对球背面,即月球永远背对地球的那个半球。此前 还从来没有航天器在那里实现过软着陆,不过 1962 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徘徊者 4 号探测 器曾在月球背面坠毀。 在发射升空并朝着月球飞行了 4 天半之后、嫦娥四号进入了椭圆形的环月轨道,等待着 命运的降临。中国官员尚未公开宣布嫦娥四号将于何时尝试着陆,但大多数专家猜测,着陆 最早将于 2019 年 1 月初进行,因为从那时起,月球背面将有大约 14 天的时间沐浴在充足的 阳光下,为嫦娥四号的太阳能电池充电。 美国布朗大学著名行星学家吉姆•黑德说,嫦娥四号任务进一步证明,有强大的经济实力 作支撑的中国不仅将月球视为一个具有科学意义的天体,而且将它视为成为新的全球超级大 国的漫长征程中的一个重要战略资产。 (摘编自《参考消息》)2018 年 12 月 27 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基于“等待月昼充能量”“发射窗口限制多”“在轨测试需要力求精细”等三个方面的因 素,嫦娥四号绕月时间比嫦娥三号多用了 13 天。 B. 嫦娥四号“近月制动”之后,运行的轨道面到着陆区上方的时候正好是晚上,为了更好地 进行探测活动,嫦娥四号需要持续绕月飞行一段时间。 C. 嫦娥四号的技术难度比嫦娥三号大,嫦娥四号在升空和着陆过程中,要按需调整速度和轨 道机动参数,在未到达月背的过程中还要进行相关的测试项目。 D. 带着“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察”任务的嫦娥四号是史上首次到达月球背面的 航天器,它使中国进入了“月球未知领域”。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嫦娥四号的发射窗口限制较多,约束条件多,因而嫦娥四号着陆必须满足与太阳、地球和 月球的相对关系,才能获取最大的运载能力。 B. 嫦娥四号探测器总设计师孙泽洲长期致力于深空探测领域的研究事业,探月工程还在进行, 他的眼光已经看到了更为遥远的火星。 C. 为嫦娥四号任务而新研制发射的中继卫星,是连接月球背面着陆器、巡视器与地球三者之 间通信的中转站,它具有重大的意义。 D. 从 2007 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到 2019 年嫦娥四号成功软着陆,嫦娥系列探月工程表明我国在 航天领域已经拥有较为卓越的技术能力。 6. 综合三则材料,概括分析嫦娥四号完成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成功的原因。 【答案】4. D 5. A 6. ①技术上:之前已经成功完成了三次探月任务,积累了的一定技术基础。②科研者:有一 批献身于中国航天事业的科技工作者,他们艰辛探索。③国家层面: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 国家的重视,不仅将月球视为一个具体的科学意义的天体,还将探月视为国家崛起的一个重 要步骤。 【解析】 【4 题详解】 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主要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综合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 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 D 项,“嫦 娥四号是史上首次到达月球背面的航天器”错,原文“史上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将使中国进 入‘月球未知领域’”可见应是“首次实现软着陆”。故选 D。 【5 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重点在对文中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主要 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题中 A 项,“约束 条件多,因而嫦娥四号着陆必须满足与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相对关系,才能获取最大的运载 能力”错误, 因为嫦娥四号着陆必须满足与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相对关系,所以受约束条件 多,选项因果倒置。故选 A。 【6 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要求概括析嫦娥四号完成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成功的原因, 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答 题的区位在材料二和材料三,注意结合文中的句子。技术上“虽然有嫦娥三号的技术基础, 但是嫦娥四号有许多新研设备,有些还需要全新研制”;科研人员方面“而他的这种希望和自 信正是源于他投身中国航天事业二十余年的艰辛探索和悉心积累”“孙泽洲和他带领的团队 一步一个脚印,迈出中国深空探测一连串坚实的脚步”;国家层面“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支撑 的中国不仅将月球视为一个具有科学意义的天体,而且将它视为成为新的全球超级大国的漫 长征程中的一个重要战略资产”概括答题要点即可。 【点睛】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 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筛选整合时注意区分是局部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然后找到具体 的答题区位,摘取关键词语作答,重点注意相关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四季京味儿 我要用文字重建一座城市,重建我的北京——在我的城市里,时间倒流,枯木逢春,小时的 气味儿、声音和光线被找回,被拆除的四合院、胡同和寺庙恢复原貌,瓦顶排浪般涌向低低的 天际线鸽哨响彻深深的蓝天,孩子们熟知四季的变化,居民们胸有方向感。我打开城门,欢迎四 海漂泊的游子,欢迎无家可归的孤魂,欢迎所有好奇的客人们。 关于北京,首先让我想到的是气味儿,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就这一点而言,人像狗。要不为 什么那些老华侨多年后回国,四顾茫然,张着嘴,东闻闻西嗅嗅——寻找的就是那记忆中的北 京味儿。 冬储大白莱味儿。立冬前后,各副食店门前搭起临时莱站,大白莱堆积如山,从早到晚排起 长队。每家至少得买上几百斤,用平板三轮、自行车、儿童车等各种工具倒腾回家,邻里间互 相照应,特别是对那些行动不便的孤寡老人。大白莱先摊开晾晒,然后码放在窗下、门边、过 道里、阳台上,用草帘子或旧棉被盖住。冬天风雪肆虐,大白菜像木乃伊干枯变质,顽强地散发 出霉烂味儿,提示着它们的存在。 煤烟味儿。为取暖做饭,大小煤球炉蜂窝煤炉像烟鬼把烟囱伸岀门窗,喷云吐雾。而煤焦 油从烟囱口落到地上,结成一坨坨黑冰。赶上刮风天,得赶紧转动烟囱口的拐脖——浓烟倒灌, 呛得人鼻涕眼泪,狂嗽不止。更别提那阴险的煤气:趁人不备,温柔地杀你。 灰尘味儿。相当于颜色中的铁灰加点儿赭石—一北京冬天的底色。它是所有气味儿中的 统帅,让人口干舌燥,嗓子冒烟,心情恶劣。一旦借西北风更是了得,干军万马,铺天盖地,顺窗 缝门缝登堂入室,没处躲没处藏。当年戴口罩防的主要就是它,否则出门满嘴牙碜。 正当北京人活得不耐烦,骤然间大雪纷飞,覆盖全城。大雪有一股云中薄荷味儿,特别是出 门吸第一口,清凉滋润。孩子们高嘁着冲出门去,他们摘掉口罩扔下手套,一边喷吐哈气,一边 打雪仗堆雪人。直到道路泥泞,结成脏冰,他们沿着脏冰打岀溜儿,快到尽头往下一蹲,借惯性 再蹭几米,号称“老头钻被窝儿”。 我家离后海很近。孩子们常在那儿“滑野冰″,自制冰鞋雪橇湑雪板,呼啸成群,扬起阵阵 雪末儿,被风刮到脸上,好像白砂糖一样,舔舔,有股无中生有的甜味儿。工人们在湖面开凿冰 块,用铁钩子钩住,沿木板搭的栈道运到岸上,再运到李广桥北面的冰窖。趁人不注意,我跟着 同学钻进冰窖,昏暗阴冷,水腥味夹杂着干草味。那些冰块置放在多层木架上,用草垫隔开,最 后用草垫木板和土封顶。待来年夏天,这些冰块用于冷藏鲜货食品,制作冰淇淋刨冰。在冰窖 里那一刻,我把自己想象成冷冻的鱼。冬天过于漫长,让人厌烦,孩子们眼巴巴盼着春天。数到 “五九”,后海沿岸的柳枝蓦然转绿,变得柔软,散发着略带苦涩的清香。解冻了,冰面发岀淸 脆的破裂声,雪水沿房檐滴落,煤焦油的冰坨像墨迹洇开。我们的棉鞋全都变了形,跟蟾蜍一样 趴下,咧着嘴,有股威带鱼的臭味儿。 我母亲几乎年年都买水仙,赶上春节前后悄然开放,暗香涌动,照亮沉闷的室内。在户外, 顶属杏花开得最早,随后梨花丁香桃花,风卷花香,熏得人头翚,昏昏欲睡。小时候常说“春困 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那时尚不知有花粉过敏一说。 等到槐花一开,夏天到了。国槐乃北方人性格,有一种恣意妄为的狞厉之美。相比之下,那 淡黄色槐花开得平凡琐碎,一阵风过,如雨飘落。槐花的香味儿很淡,但悠远如箫声。 而伴随着这香味的是可怕的“吊死鬼”。那些蠕虫吐丝吊在空中,此起彼伏,封锁着人行道。 穿过“吊死鬼”方阵如过鬼门关,一旦挂在脖子上脸上,挥之不去,让人浑身起鸡皮疙瘩,难免 惊叫。 夏夭是一年中最快乐的时光,主要是放署假的缘故吧。我们常去什刹海体育场游泳。说到 游泳,我们沉浮在福尔马林味儿、漂白粉味儿和尿臊味儿中,沉浮在人声鼎沸的喧嚣和水下的 片刻宁静之间。 暴雨似乎来自体内的压力。当闷热到了难以忍受的临界点,一连串雷电惊天动地,青春期 的躁动得到某种程度的释放。雨一停,孩子冲向马路旁阴沟上,一边蹬水一边高叫:“下雨啦, 冒泡啦,王八戴上草帽啦……” 不知为什么,秋天总与忧伤相关,或许是开学的缘故:自由被没收了。是的,秋天代表了学 校的刻板节奏,代表了秩序。粉笔末儿飘散,中文与数字在黑板上出现又消失。在男孩子臭脚 丫味儿和脏话之上,是女孩儿的体香,丝丝缕缕,让人困惑。秋雨阵阵,树叶辗转飘零,湿漉漉的, 起初带有泡得过久的酽茶的苦味儿,转而变成发酵的霉烂味儿。与即将接班的储大白莱味儿相 呼应。 7.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段中作者想要用文字重建北京城,借此怀念一切与北京相关的回忆,自然引出对北 京气味儿的想念。 B. 文章主要运用了比喻、比拟的手法写北京的气味,同时还穿插了一些民俗谚语,以增添京味 儿。 C. 本文与《故都的秋》风格类似,都是表达对故乡季节的喜爱,气味是对不同季节的诠释。 D. 文章剪裁讲究,详略安排得当,让读者体会到了极其丰富的四季特色。 8. 理解文中划线的两句话。 (1)更别提那阴险的煤气:趁人不备,温柔地杀你。 (2)槐花的香味儿很淡,但悠远如箫声 9. 简述本文的行文思路及传达的情感。 【答案】7. C 8. (1)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京味”当中的“煤烟味儿” 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同时“温柔”既指出了煤烟味悄无声息的特点,也写出了煤烟虽 脏,却能给人们做饭取暖,传递温情。 (2)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由“香味儿”的嗅觉转移到“箫声”的听觉,将北京夏天快乐、 恣意的味道写得悠远绵长,令人回味。 9. 本文由作者对老北京的怀念写起,进而引出了对老北京各种熟悉的“味儿”的描写,进而 引发了作者对老北京四季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地域文化深沉的思考。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 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 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C 项,“气味是对不同季节的诠释”理解有误,味儿就 是百姓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自然状态,这些“味儿”都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些“味 儿”散发在百姓生活的各个角落,就是文化。故选 C。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重要语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型,如有表达技巧的运用,必须加以鉴赏。 同时要注意句中重要词语的解析。本题中,第一句中“温柔”一词,很明显运用了拟人的手 法,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京味”当中的“煤烟味儿”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也写出 了煤烟虽脏,却能给人们做饭取暖,传递温情。第二句中,重点考查“通感”这种修辞手法, 由“香味儿”的嗅觉转移到“箫声”的听觉,恰如其分地展现出人们对北京夏天的喜爱,令 人回味。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的行文思路及传达的情感的把握能力。解答本类试题,考生应先通读全 文,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抓住重点语句进行概括总结,最后明确作者的思想感情。本题中, 开头写到“我要用文字重建一座城市,重建我的北京”,作者对老北京的怀念写起,进而引出 了“关于北京,首先让我想到的是气味儿,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对老北京各种熟悉的“味儿” 进行了描写,进而引发了作者对老北京“春夏秋冬”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地域文化深沉的 思考。 二、古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绪,字思曼,吴郡吴人也。绪少知名,清简寡欲,叔父镜谓人曰:“此儿,今之乐广 也。”州辟议曹从事,举秀才。都令史谘郡县米事,绪萧然直视,不以经怀。宋明帝每见绪, 辄叹其清淡。吏部尚书袁粲言于帝曰:“臣观张绪有正始遗风,宜为宫职。”元徽初东宫罢 选曹拟舍人王俭格外记室绪以俭人地兼美宜转秘书丞从之。绪忘情荣禄,朝野皆贵其风。尝 与客闲言,一生不解作诺。时袁粲、褚渊秉政,有人以绪言告粲、渊者,即出绪为吴郡太守, 绪初不知也。绪善言,素望甚重,太祖深加敬异。仆射王俭谓人曰:“北士中觅张绪,过江 未有人,不知陈仲弓、黄叔度能过之不耳?”车驾幸庄严寺听僧达道人讲,座远,不闻绪言, 上难移绪,乃迁僧达以近之。寻加骁骑将军。欲用绪为右仆射,以问王俭,俭曰:“南士由 来少居此职。”褚渊在座,启上曰:“俭年少,或不尽忆。 江左用陆玩、顾和,皆南人也。”俭曰:“晋氏衰政,不可以为准则。”上乃止。四年, 初立国学,以绪为太常卿,领国子祭酒。绪既迁官,上以王延之代绪为中书令,时人以此选 为得人,比晋朝之用王子敬、王季琰也。绪长于《周易》,言精理奥,见宗一时。常云何平叔 所不解《易》中七事,诸卦中所有时义,是其一也。世祖即位,转吏部尚书,祭酒如故。绪 每朝见,世祖目送之。谓王俭曰:“绪以位尊我,我以德贵绪也。”长沙王晃属选用吴兴闻 人邕为州议曹,绪以资籍不当,执不许。晃遣书佐固请之,绪正色谓晃信曰:“此是身家州 乡,殿下何得见逼!”七年,竟陵王子良领国子祭酒,世祖敕王晏曰:“吾欲令司徒辞祭酒 以授张绪,物议以为云何?”子良竟不拜。绪口不言利,有财辄散之。 清言端坐,或竟日无食。门生见绪饥,为之辨餐,然未尝求也。卒时年六十八。 (选自《南齐传》卷三十三,有删节)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元徽初/东宫罢选曹/拟舍人王俭/格外记室/绪以俭人/地兼美宜/转秘书丞从之。 B. 元徽初/东宫罢/选曹拟舍人王俭格外记室/绪以俭人地兼美/宜转秘书丞/从之 C. 元徽初/东宫罢选曹/拟舍人王俭格外记室/绪以俭人/地兼美宜/转秘书丞/从之。 D. 元徽初/东宫罢/选曹拟舍人王俭/格外记室/绪以俭人地兼美/宜转秘书丞从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事:汉代以后三公及州郡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泛指一般属官。 B. 尚书:尚书最初是指掌管文书的官员,隋唐时成为中央行政机构六部的总长官,统管六部。 C. 东宫:是我国古代宫殿指称,因方位得名。后来借指居住在东宫的储君,即太子。 D. 祭酒:汉魏以后的官职名。隋唐以后称国子监祭酒,为国子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员。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绪德行高尚,深受敬重。朝廷官员一致推崇他的风度,王俭认为他的德行只有东汉名臣 陈仲弓、黄叔度能超过。 B. 张绪不阿附顺从权贵。他曾经跟人说过自己一生都不懂得阿谀顺从人,后来长沙王萧晃想 用闻人邕为州议曹,张绪坚决不同意。 C. 张绪对《周易》很有见解。他经常讲何平叔所不明白的《易》中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各 卦所包含的时代意义。 D. 张绪看淡利禄钱财。他平时很少谈及财物,常常一有钱财就分发给他人,有时自己一整天 都不吃东西,就算饿了也不要门生弄吃的。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人以此选为得人,比晋朝之用王子敬、王季琰也。 。 (2)绪正色谓晃信曰:“此是身家州乡,殿下何得见逼!” 【答案】10. B 11. B 12. A 13. (1) 当时人认为这次选人得当,和晋朝任用王子敬、王季琰相当。 (2)张绪表情严肃地对萧晃的信使说:“这里是我的家乡州郡,殿下怎么可以这样逼迫我!” 【解析】 【10 题详解】 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 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选曹”是主语,前 面断开;“格外记室”是拟定“王俭”的职务,不要断开;“人地”修饰“兼美”,不要断开; “从之”主语变换,前面断开。故选 B。 【11 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 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 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 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 B 项,“总长官,统管六部”错误,隋唐时 尚书相当于六部各部的长官,如“吏部尚书”。故选 B。 【12 题详解】 此题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 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 现误判,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找到细微差别,题中 A 项,“只有东汉名臣陈仲弓、 黄叔度能”错误,原文“不知陈仲弓、黄叔度能过之不耳?”王俭对陈黄二人是否能超过他 表示怀疑。故选 A。 【13 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 用和句式的翻译。重点词句,第(1)句,以……为:认为;得人:得当;比:相当;之:主 谓之间取独。第(2)句,信:信使;此:这里;何得:怎么可以;见逼:逼迫我。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 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 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 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参考译文: 张绪字思曼,是吴郡吴县人。张绪少年时就很有名了。他生性清雅简朴,没有贪欲,他 的叔父张镜对人说:“这孩子,便是当今的乐广哩。”州里征召张绪为议曹从事,后推举他 为秀才。都令史来询问郡县米粮方面的事务,张绪悠闲地直视着他,不曾放在心上。宋明帝 每次看到张绪,都要赞叹他的性情清高淡泊。吏部尚书袁粲对皇上说:“我看张绪有正始之 风,适合担任宫廷职务。”元徽初年,太子被废黜,负责铨选官员的人打算让舍人王俭任格 外记室,张绪认为王俭人品和家庭门第都很出色,建议应当让他做秘书丞,皇上听从了他的 意见。张绪对荣耀利禄从不放在心上,朝野人士一致推重他的风度。他曾和客人闲聊,说到 一生不懂得应承顺从别人。当时正是袁粲、褚渊把持朝政,有人把张绪的话报告给了他们, 就外放张绪出京任吴郡太守,起初张绪不知道是这个原因。张绪善于谈论,向来声望很高, 备受尊重。太祖对他特别敬重。仆射王俭对人说:“在北方士人中寻觅张绪这样的人,过了 江是找不到的。不知陈仲弓、黄叔度能否和他相媲美?”皇上到庄严寺听僧达道人讲经,由 于张绪的座位较远,皇上听不到张绪说话,又不便让张绪换座位,便让僧达换座位来接近张 绪。不久,加任张绪为骁骑将军。皇上打算让张绪任右仆射,征求王俭的意见,王俭说:“南 方士人很少有任此职的。”当时褚渊在座,便启禀皇上说:“王俭还年轻,有时不能全部想 起来。(东晋)在江东任用陆玩、顾和,都是南方士人。”王俭说:“东晋朝政衰微,不能用 作准则。”皇上便作罢。建元四年,国子学校刚刚建立,便任命张绪为太常卿,兼任国子祭 酒。张绪升官之后,皇上便让王延之来代替张绪做中书令,当时人们认为这次选人得当,和 晋朝任用王子敬、王季琰相当。张绪对《周易》很有研究,讲解时言语精妙,说理深奥,被 当时人所尊崇。他经常讲解何平叔所不明白的《易》中的七个问题,各卦所包含的时代意义 就是其中之一。世祖做皇帝后,张绪转任吏部尚书,仍旧任祭酒之职。张绪每次上朝觐见, (离开朝堂时)世祖都要目送他离开。(世祖)对王俭说:“张绪因我的身份地位高贵而尊重 我,我因他的德行高尚而看重他。”长沙王萧晃示意张绪选用吴兴闻人邕为州议曹,张绪认 为他资历不合适,坚决不同意。萧晃派书佐到张绪那里坚持要任用闻人邕,张绪便表情严肃 地对萧晃的信使说:“这里是我的家乡州郡,殿下怎么可以这样逼迫我!”永明七年,竟陵 王萧子良兼任国子祭酒,世祖告诉王晏说:“我打算让司徒辞去祭酒,把这一官职授予张绪, 你认为人们议论时会说什么?”萧子良最终没有接受此职。张绪从来不谈利禄问题,一有钱 财就分送给他人。张绪言谈高雅,端正地坐着,有时一整天都不吃饭。门生看张绪饿了,就 给他准备膳食,但他从来不要求。去世时六十八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喜迁莺·晋师胜淝上① 李纲② 长江千里,限南北,雪浪云涛无际。天险难逾,人谋克壮,索虏岂能吞噬!阿坚③百万南 牧,倏忽长驱吾地。破强敌,在谢公处画,从容颐指。 奇伟。淝水上,八千戈甲,结阵当蛇豖。鞭弭周旋,旌旗麾动,坐却北军风靡。夜闻数 声鸣鹤,尽道王师将至。延晋祚,庇烝民,周雅④何曾专美。 注:①淝上:淝上之滨,晋军在此以少胜多击败前秦。②李纲,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将。③ 阿坚:指前秦皇帝苻坚。④周雅:指《诗经》“大雅”和“小雅”中赞颂周宣王派兵征伐西 戎的诗篇。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天险难逾,人谋克壮”,指出了晋师击败前秦的两个条件,即地利和人的谋划。 B. “结阵当蛇豖”,写晋师以八千兵力布阵对抗百万敌军,赞美了晋师战力之强。 C. “夜闻数声鸣鹤”,运用典故,巧妙地表现出百姓得知晋师将要到来时的欣喜之情。 D. “周雅何曾专美”,以反问形式,高度赞美晋师之功堪比周宣王征伐之功。 15. 李纲与辛弃疾同为主战派,这首词表现的思想感情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元 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表现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答案】14. C 15. 相同点:两位诗人都采用借古讽今的手法抒发了强烈的收复中原的爱 国情怀。不同点:①李纲:主张积极抗金恢复中原。以东晋以少胜多击败前秦的历史(淝水 之战)劝谕朝廷,表现出必胜的决心。②辛弃疾:批判南宋朝廷不做积极准备,不思收复中 原。以刘义隆草率北伐落败的典故,讽谏统治者,北伐要慎重。 【解析】 【14 题详解】 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属于综合考 查题,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 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词的分 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 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 。 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C 项,“巧妙地表现出百姓得知晋师将 要到来时的欣喜之情”错误,选项对典故的解读有误。从词中来看,“夜闻数声鸣鹤”说的 是“风声鹤唳”的典故,意为前秦军队溃败,非常惊慌,听到鹤鸣都以为是晋师追过来了。 故选 C。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评价文学作品 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 的要求,如本题“李纲与辛弃疾同为主战派,这首词表现的思想感情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 怀古》中‘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表现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这是以比较阅 读的形式来考查情感,考生要指出两首诗歌中的不同思想感情。先看李纲的词,词的题目是“晋 师胜淝上”,这就交代了诗歌中的典故,北方的前秦苻坚率领百万大军南下,气焰嚣张,妄图 消灭东晋,统一南北。东晋只有八万军队,不到苻坚的十分之一。而淝水一战,晋师大败苻 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保住了晋国的安全,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然后要结合 词的内容和作者所处的朝代来分析这一典故的用意。词的下阕以“奇伟”领起,对这次战争 的胜利作了生动的铺叙。谢玄、谢琰、桓伊等指挥数千之众,直渡淝水,击退北军,使北军 望风披靡。苻坚等登上寿阳城,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军。在败逃路上,夜闻风声鹤唳, 皆以为晋军追杀过来。弃甲曳兵,亡魂丧胆,惊慌失措,狼狈北逃。词以十分快意的笔调赞 扬晋军出奇制胜、力挫强敌,保住了东晋的江山和人民,免遭“索虏”吞噬。其功业之伟大, 虽“周雅”所歌颂的周宣王中兴也不得专美于前了。这对南宋有重大的历史借鉴意义。词人 写这首词,意在讽谕高宗以古为鉴,须知少可以胜多,弱可以胜强,强敌不足畏,全在“人 谋克壮”。应痛下决心,北伐中原,收复失地,作者的用心是很明显的。再看辛弃疾的词,《永 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这是用古事影射现实, 尖锐地提出一个历史教训。史称南朝宋文帝刘义隆“自践位以来,有恢复河南之志”。他曾三 次北伐,都没有成功,特别是元嘉二十七年最后一次,失败得更惨。宋文帝急于事功,轻启 兵端。结果不仅没有得到预期的胜利,反而招致北魏拓跋焘大举南侵,弄得国势一蹶而不振 了。这一历史事实,对当时现实所提供的历史鉴戒,是发人深省的。作者援用古事近事影射 现实,尖锐地提醒南宋统治者吸取前人的和自己的历史教训,批判南宋朝廷不做抗金准备, 不思收复中原,导致国土沦丧。 【点睛】采用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对诗句理解的考查题型,解答时要注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 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 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 的 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蜀道难行,只有高飞的鸟儿能 从低缺处飞过。 (2)《锦瑟》写“泪”的一句是“__________”;《离骚》中的“涕”也写泪,写“太息掩涕” 缘由的一句是“__________”。 (3)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手法、意境和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 天际流”相似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 西当太白有鸟道 (2). 可以横绝峨眉巅 (3). 沧海月明珠有泪 (4). 哀民生之多艰 (5). 山回路转不见君 (6). 雪上空留马行处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 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 理解性默写,注意选准句子,不要写错别字,重点注意峨眉、巅的写法。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高考过后,考生和家长又围绕着志愿填报忙碌起来。面对那么多学校和专业该如何选择, 让一些考生和家长犯难,这也让帮助考生填报志愿的辅导市场( )——“大数据预测录 取概率”、 “专家一对一咨询 ”等填报服务( ),要价数千到数万。天价志愿咨询的最大 卖点,就是大数据。据调查发现,很多机构商家宣传大数据来自教育部、考试院,但被相关 部门否认。事实上,全国还没有哪家单位或企业建立起真正的高考志愿“大数据库”。所谓数 据,真实的情况是,高校网站、媒体每年都会公布一些录取信息,还有一些其他公开渠道的 数据。商业机构把这些数据收集起来,进行整合,冒充来自特殊渠道的大数据。 众所周知,高考录取分数线的划定,受到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某一区域内的高校招 生计划、 当地考生的志愿填报情况、高考试卷的难易程度等都有可能让分数线出现波动。拿 往年的“大数据”来套用今年的分数线,无异于( )。至于商家倾情推销的“专家”,也 未必靠谱,他 们的眼里恐怕更多的是利益。 ( )的事情是整顿市场乱象。从媒体调查的情况来看,关于高考志愿填报辅导市场, 不是傻子太多、骗子不够用, 。有关部门应及时出手,不能任由高考志愿填报市场野蛮 生长。此外,也应尽力拓展渠道,为考生提供正规、科学的填报志愿辅导服务。 17.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调查发现,很多机构商家宣传大数据来自教育部、考试院,但被相关部门否认。 B. 据调查,很多机构商家宣传的大数据来自于教育部、考试院,但被相关部门否认。 C. 据调查发现,很多机构商家宣传大数据来自教育部、考试院,但被相关部门所否认。 D. 据调查发现,很多机构商家宣传大数据来自教育部、考试院,但相关部门予以否认。 18. 下列在文中横线上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而且监管部门在这块灰色地带基本处于放任状态。 B. 而是监管部门在这块灰色地带基本处于放任状态。 C. 而是考生和家长确实从这块灰色地带获得一些有益的信息。 D. 而 监管部门在这块灰色地带管理监督不得力不到位。 19.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炙手可热 五花八门 刻舟求剑 当务之急 B. 应运而生 五花八门 刻舟求剑 迫在眉睫 C. 应运而生 琳琅满目 固步自封 迫在眉睫 D. 炙手可热 琳琅满目 固步自封 当务之急 【答案】17. A 18. B 19. B 【解析】 【17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病句辨析。B 项,成分赘余,去掉“来自于”中的“于”,另外从语 境语意的角度,去掉“很多机构商家宣传的大数据”中的“的”;C 项,句式杂糅,去掉“据” 或“发现”,去掉“被……所”中的“所”;D 项,句式杂糅,去掉“据”或“发现”,末句依 陈述角度的一致性,选择被动句表述为佳。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 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 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 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 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 是 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 组词。 【18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连贯题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 推断。解答此题,A 项,注意前后语言形式上延展呼应,“不是……而是”的句式搭配;C 项, “获得一些有益的信息”语意游离中心;D 项,与后文语意不照应统一,注意“出手”“野蛮 生长”之意,意味着不是“不得力不到位”。 【19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炙手可热:手一靠近就感觉很烫。比喻气焰盛、 权势大;应运而生:旧指应天命而产生。现指适应时机而产生,中性词。前者望文生义。五 花八门:联合式中性成语,作谓语、定语,原指“五花阵”与“八门阵”,这是古代兵法中的 阵名,后又把它用作比喻各行各业的暗语。现常比喻事物繁多,变化莫测;琳琅满目:满眼 都是珍贵的东西,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与语境中的情感色彩及对象不妥。刻舟求剑:比喻 人的眼光未与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同步,不懂得根据实际情况处理问题。也比喻办事刻板, 拘泥而不知变通。固步自封:比喻守着老一套,不求进步。前者强调“做事不知变通”,后者 强调查“不求进步”。当务之急:当前急切应办的要事,与后面的“事情”有重复,用法错误; 迫在眉睫:形容事情已到眼前,情势十分紧迫。综合 B 项正确。 20.下面是一则启事初稿,其中有五处不符合要求的地方,请找出并作修改。 招聘启事 本校因发展需要,特面向全国各地招聘中学思维训练、阅读写作、英语、美术、书法全 职教师五名。要求:具有全日制本科学历及相关学科教师资格证书,有 2 年以上学校或培训 机构教学经验者优先。年薪 15-20 万左右(特别优秀者可网开一面),另加保险及其他福利。 有兴趣的可将个人材料发送至 163163.com,并保证材料真实有效;否则取消应聘资格,一切 后果由本人承担。欢迎致电垂询,联系电话:34567890。 ××教育培训学校 ×年×月×日 将“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 将“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 将“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 将“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 将“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五名” (2). 改为“各(共)五名” (3). (2)“15-20 万 左右” (4). 改为“15-20 万” (5). (3)“网开一面” (6). 改为“面议” (7). (4)“有兴趣的” (8). 改为“有意者” (9). (5)“致电” (10). 改为 “来电”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能力。“五名”有歧义,可以改为“各五名”或“共 五名”。“年薪 15-20 万左右”语义重复,“15-20 万”就是约数,去掉“左右”。“网开一 面”,比喻采取宽大态度,给人一条出路,不合语境。“有兴趣的”,是口语,此处应该用书 面语“有意者”。“致电”,给别人发电报或打电话,应该改为“来电”。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按理说,行人、机动车、非机动车都有相应的“路权”,①________。但在道路资源有限的背 景下,各方相互争夺、吞噬他方“路权”的情况比比皆是。行人不看红绿灯,不走斑马线; ②_________;非机动车在机动车道上大摇大摆,我行我素。由此造成的种种混乱,不仅损害 了他人的权益,而且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路权是人人应享有的一种权利。对路权的争夺, ③______,而是要平衡各方权益,实现道路资源共享,进而达到共赢的目的。 【答案】①任何一方都不能侵犯他方的交通空间(路权) ②机动车在人行道、非机动车道上横冲直撞 ③ 并不是一定要分出输赢的比拼 【解析】 试题分析:①句依据前文“行人、机动车、非机动车都有相应的‘路权’”,即“任何一方都 不能侵犯他方的‘路权’”。②句由前文提到了“在道路资源有限的背景下,各方相互争夺”。 还有前后文的提示,可知这里要补写的是机动车的情况。“机动车在人行道、非机动车道上 横冲直撞”。③ 句由后文“而是要平衡各方权益”,可见要补写的内容是与之相反的情况,即 “并不是一定要分出输赢的比拼”。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四、作文(60 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 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承载着国家的昨天和明天,只有让文化的传承 和共享相得益彰,才能真正地释放出中国文化的活力。 材料二: “兰州拉面”有 200 多年的历史,传承自河南有着厨艺高手的中医世家。熬一锅牛肉汤 需要 20 多种草药。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养生之道,也融合在一碗面汤里。从上世纪 80 年 代开始,这碗拉面帮助甘肃、青海的许多百姓走出大山,摆脱贫困,融入城市。许多城市的 大街小巷,总能看到“兰州拉面”“青海拉面”之类的招牌。拉面成了老百姓改变命运的“聚 宝盆”。 改革开放 40 年,人们对美好生活有了更加丰富的需求。下馆子更加讲究,哪怕一碗面也 要吃得“有情怀、有情调”。可多数拉面馆仍为家庭作坊。一个炉子,几张桌子,简易的招牌, 卫生条件急需改善。这种状况,显然难以适应人们对餐饮品质提升的需求。这碗“脱贫面” 还能吃多久?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改革开放 40 年,你周围的生活一定也发生了很多改 变,请结合上述材料,联系你的生活,就中华文化传承问题,写一篇文章,谈一谈你的理解 和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文化的传承 “碧艾香满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湘,往事 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长眠于大地的诗 人啊,你是否也预料到现今端午的荒凉呢?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卧独醒。”的屈原,已不再是那样光耀后世,他的清高不 愿与世皆浊的精神在岁月的长河中渐渐湮没了。在我们身边,不少人开始不断追求物质的享 受,生活的刺激,在灯红酒绿中浪费青春,在纸醉金迷中虚度年华,又有多少人解《离骚》 之苦,又有多少人会屈原之意?端午节成了人们玩乐的假期,其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传承早已消 弥殆尽,有的只不过是闲余饭后的谈资罢了。 在漫漫华夏几千年文化中,中国文化的传承竟也会断流,是文化的缺失吗?没错,先是端 午节被韩国申遗,主权受辱;接着清明时节议纷纷,国人庸俗,难道还要让中国的文化从此消 失吗?虽说早将传统节日定为国假,但对其重视程度却仅仅停留在物质之上,文化的缺失尤为 重要。亲人在世时无暇多尽孝心,天人相隔后,花费无谓的钱财,对逝者价值何在?掩藏背后 的不正是拜金主义、攀比之风吗?更让人心痛的是,造别墅,造名车后有掀起了纸糊苹果成祭 品的潮流,这些都折射出了社会的病态,难道不正与屈原正直的精神背道而驰,难道还想再 上演一次悲剧吗? 文化的传承早已刻不容缓,对文化的关心与重视不能只是在表面上,要有意地去创新, 去培育。当然,创新是以文化内涵为基础,像纸糊苹果成祭品,这种行为万万不可取,这种 所谓的创新更要严厉地打击。其实韩国能够成功申报江陵端午节成联合国无形文化遗产,其 背后也对它进行了很多地创造性发挥,将它所包含的精神不断地拓展,为国人所吸收接纳, 相比之下的我们难道不该惭愧吗?自己明明不去好好地珍惜爱护自己的文化,当他人成功申遗 时再去争执,一切又有何意义?难道不觉得羞愧吗?难道我们不该好好地反思自己的文化为什 么缺失吗?难道还要让春节,元宵等传统节日都被他国抢去吗?不!对自己的文化我们要去继承, 但同样我们也要创新,把现代文化中的多元素融入其中,把文化中的意义传承下去,这才能 有效地保护我们的文化。 我相信,不,我坚信,中国的文化在不断地传承与创新中,定会在历史的苍穹中绽放光 辉,睡在水中的屈原也会会心一笑吧! 【解析】 【详解】命题方式:任务驱动型作文 审题要点: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审题一般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和主旨进行立意。 具体过程: 本次作文是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是结合上述材料,联系自己的生活,就中华文化传承问题, 写一篇文章,谈一谈自己的理解和看法。阅读材料两则,材料一的关键句是“文化是一个民 族的根,承载着国家的昨天和明天,只有让文化的传承和共享相得益彰,才能真正地释放出 中国文化的活力。”关键词是“中国文化”“传承和共享”“活力”。材料二以“兰州拉 面”“青海拉面”为例,先说了这些招牌小吃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成了改变命运的“聚宝 盆”,接着指出这些招牌小吃因卫生问题急需改善。这就提出了一个中国传统文化该如何继续 传承这一问题。这就要求考生写出中国传统文化在遭遇现代文明的冲撞后的衡量和反思。 【立意】抓住材料关键词“中华传统”“传承”等立意如下: ①要珍惜品牌文化 ②只有共享才能保持文化长久发展 ③保持服务特色才是立身之本 ④与时俱进才能永葆活力 【素材】1.清洗完粽叶,奶奶眉开眼笑地哼着小曲,开始包粽子。只见她双手平摊,在手心 先放上一个粽叶,用大拇指夹着,来一个 90 度的完美弧度,使粽叶上有一个圆锥形的凹形, 然后以一定的的比例调配米,鹌鹑蛋,五花肉,一层压一层,最后,再拿一片粽叶“封顶”, 用一种植物的叶子绑上,放在篮子里,准备下锅。 2. 从万里长城,到秦兵马俑;从剪纸雕刻,到蚕桑丝织……传承了几千年的文化遗产不仅是 一地之宝、一省之名、一国之盛,更是整个世界的财富,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3.今年的“文化遗产日”正值上海世博会召开期间。从 1851 年伦敦创办首届世博会到如今的 一百多年里,世博会始终保持了文化博览会的特性,被誉为文化、科技的竞技场。已经拉开 大幕的上海世博会也必将成为世界文化的一次大展示、大荟萃。 4. 拥有近千年历史的高桥古镇,被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的殊荣,高桥绒绣、高桥松饼和本帮菜分别被收录为国家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高桥 人家陈列馆、钱慧安念馆、高桥绒绣馆、仰贤堂等一座座公益展馆陆续建成,为大众了解高 桥历史、感受高桥文化提供平台。8 册“高桥历史文化丛书”、精编版《古镇高桥》、《浦东高 桥地区历史人文乡土教材》等一系列教材书籍,成为“上海市学习型社区”创建工作一大特 色。绒绣传习所的开设、浦东中国画画院的成立、完善老街保护建设开发体制、制定了老街 历史文化风貌保护规划等一项项传承保护行动推动了高桥镇在历史文脉延续和守护上的步伐。 5.《国宝档案》这本书中收录了 56 件“重量级”的国宝,分为 6 类,分别是青铜器类、玉器 类、瓷器类、石刻类、书画类和其他类。几乎每一件奇珍异宝的背后都有着一个婉转悠扬的 故事,既回味悠长,又让人流连忘返。每一件国宝都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沉浸在这些故事里, 或欣喜若狂,或扼腕长叹,与众不同的流传经历让这些无价之宝在视野中慢慢呈现。回肠荡 气之余,让你在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交流中获益匪浅。 【结构】议论文 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层进式的结构行文, 首先通过分析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层进式进行论述,层进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 如此题可围绕“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应该传承”这一中心论点,先列举中国文化在传承中出 现的问题,接着分析问题,指出文化传承的断流其实是文化的缺失,然后论述中国文化在传 承中的断流的原因;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作文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时 的 事;二是材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这一特点,要求学生就事论理,把理说清,话道 明,并且分析事件要贯穿写作始终;三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 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来写作,而不能脱离这些任务。写作这类作文,首先 要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第二要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第三,选好角度,围绕 是非,确立观点。所谓“选好角度”,就是指要从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来立意,同时应兼顾自 己擅长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积累了相关素材,有思想、理论上的准备的角度。在写作时,可 围绕是非来设置分论点。这样确立观点,就准确、全面、有思辨性,符合高考对学生的考查 要求。第四,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生 发出观点外,还应把“分析材料、就事说理”贯穿在具体的写作中,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的 一个显著特点。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