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论述类文本阅读第2讲题型突破1内容筛选题__精准审题远避陷阱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论述类文本阅读第2讲题型突破1内容筛选题__精准审题远避陷阱含解析

高考总复习 题型突破1 内容筛选题——精准审题,远避陷阱 ‎[对应学生用书第139页]‎ 政论文——国家战略 一、(2019·河南省名校联盟冲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同,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需要各种人类文明的共同滋养。其中,敦煌文化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文化资源。‎ 敦煌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特殊表达形态。由于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繁荣,敦煌在一千年左右的古丝绸之路文明史上成为多种文明形态接触、交流的大都会,这一特殊的历史环境形成了敦煌文化特殊的表达形态。敦煌文化更多的是在与其他文明形态交流、交融过程中形成的特殊的地域文化。先秦文化、齐鲁文化等文化类型相比较而言较为封闭,而敦煌文化是直接在开放的前沿和佛教文化、基督教文化以及波斯文化直接打交道的过程中形成的,它不仅具有地域性,而且具有世界性,是一种更具国际比较意义的中国传统文化。同时,敦煌文化骨子里还是流淌着中华文化的血脉,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基因,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而独特的地位。不少学者把敦煌文化排除在中国传统文化之外,这是没有什么道理的。敦煌文化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更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人类文明多元融合的东方典范。‎ 敦煌文化特殊的形成方式使敦煌文化具有“通而不统”的特点。敦煌文化既有多种文化形态的汇通融合,又保持了各种文化类型自身的独立性,兼容了不同文化形态各自的合理性。‎ ‎“通而不统”是“和而不同”的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特殊表达。“和而不同”意味着承认存在差异和矛盾,追求多样性的统一,反对无差别的同一。“和而不同”提倡多元文化在相互交流和相互融合中取长补短、共同繁荣。它不仅是理解中国古代学术派别的基本精神和原则,也是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文化关系的基本精神。在“和而不同”的前提下,敦煌文化体现了不同文明之间“通而不统”的精神,更深刻、更广泛地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胸怀。正是由于有这样的精神作为哲学底蕴,才造就了敦煌文化,并使敦煌文化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文化资源。‎ 中国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主张,希望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中国智慧,但是中国绝不希望用中国这一套把世界统一起来,同时也不相信任何人、任何国家、任何文明有这样的能力将有上万年文明史、近70亿人的世界统一起来。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和承认世界的多样性、差异性,世界需要的就是“通而不统”的文化精神。‎ 中国文化能够成为世界文明中唯一没有断裂的文明,其延续不断的“基因密码”就是“和而不同”“通而不统”的精神。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和中华文明的复兴,这一“基因密码”必将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文化支撑。‎ 5‎ 高考总复习 ‎(摘编自范鹏《“通而不统”的敦煌精神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的思想文化资源》)‎ ‎★1.(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敦煌文化具有“通而不统”的精神,这使其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文化资源。‎ B.敦煌曾是多种文明形态的交汇之所,这种历史环境形成了敦煌文化特殊的表达形态。‎ C.“通而不统”在“和而不同”的基础上形成,两者都是中华文明延续至今的关键因素。‎ 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要用中国智慧解决人类问题,但并不能以此统一世界各种文明。‎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选项C,“‘通而不统’在‘和而不同’的基础上形成”错,原文只是说“通而不统”是“和而不同”的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特殊表达。故答案选C。‎ 答案 C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下阐述敦煌文化,突出了敦煌文化的现实意义。‎ B.文章通过和先秦文化、齐鲁文化的比较,论证了敦煌文化具有地域性、世界性的特点。‎ C.文章从敦煌文化特点的形成、敦煌文化的传承渊源等多方面为读者介绍了敦煌文化。‎ D.文章阐述了“通而不统”与“和而不同”的密切关系,又运用对比区分了两者的不同。‎ 解析 此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选项D,文章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阐明了“通而不统”“和而不同”两者概念之间的不同。“运用对比”错,没有对比手法;“两者的不同”错,只是阐释相同点。故答案选D。‎ 答案 D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国际社会的共识,是因为中国文化是唯一没断裂的世界文明。‎ B.有世界性特点的敦煌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认为它不属于中国文化是错误的。‎ C.如果敦煌文化不具有“通而不统”的特点,那么它就会被外来文明如佛教文化异化。‎ D.相比较于其他中华文化如齐鲁文化,敦煌文化的独立性、兼容性无疑是首屈一指的。‎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归纳、分析、整合理解的能力。选项A,强加因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能得到国际社会认同的原因,文中并没有提及。选项C,“就会被外来文明如佛教文化异化”说法过于绝对。选项D,“敦煌文化的‘独立性、兼容性’无疑是首屈一指的”于文无据,“首屈一指”指居于第一位的,原文没有相关信息。故答案选B。‎ 5‎ 高考总复习 答案 B 二、(2019·葫芦岛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治疗日趋显现的‘大城市病’,向地下要空间将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发展城市地下空间,将带来适度的基础设施投资增长”“‘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有必要纳入国家战略”……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越来越成为媒体热点话题。在“高度”“广度”不断拓展的今天,地下空间所标注的“深度”,为城市打开了更加立体的发展格局。‎ 有研究将21世纪称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发展的世纪”,也有国家将地下空间归为“新型国土资源”。可以说,地下空间是一座“富矿”,特别是在改善基础设施、提升空间容量、缓解交通压力等方面,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些年来,我国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愈加重视。比如,地下综合管廊与海绵城市建设已经列入“十三五”新型城镇化建设重大工程;不少城市充分利用人民防空工程和建筑地下室,为老百姓开辟许多具有文化、休闲性质的公共空间;还有的城市全面更新地下管网,为即将到来的智慧城市铺设“路基”……做足城市“向下”的文章,正逐渐成为潮流和趋势。‎ 如果说高楼大厦是城市的“面子”,那么地下空间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称作城市的“里子”。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与“面子”上的突飞猛进相比,“里子”确实显得有些“跟不上趟”。比如,有的城市楼越来越高、路越来越宽,然而地下管网却敷设混乱、底数不清;地上地下规划不同步,导致道路被反复挖掘,甚至一场大雨就能让城市“看海”;一些城市的轨道交通设计不尽合理,与城市其它基础设施缺乏衔接……如何补上城市建设的“欠账”,实现地下空间资源更充分、更高效的利用,已经成为摆在建设者面前的必答题。‎ 利用好地下空间资源,不仅需要先进技术,更需要先进理念。去年,我国自主研发的巨型盾构机曾引发热议,这个被称为“工程机械之王”的设备代表了中国在工程建设领域高超的技术水平。可见,在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上,技术等硬实力不是大问题,理念、规则、管理等软实力才是更重要的决定性因素。比如,地下空间管理权相对分散,资源权责不明,如何构建相应制度,理顺权责关系?面对私搭乱建、无序开发现象,如何提升规划协同性、前瞻性,并保证严格实施?这些都需要在开发过程中逐渐消化、逐个解决。‎ ‎“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更应如此。那些隐藏着的细节,最能展现一座城市的“功力”。起步不久的雄安新区,在规划纲要中专辟一个章节对地下空间进行系统规划,树立了“高起点规划”“规划先行”的标杆;正在建设中的京张高铁清河站,采取高铁、地铁及市政工程一体化建设,实现一次安检就能在地铁与高铁“无缝”换乘;不少城市在城市轨道建设中探索引入社会资本,以“轨道+物业”开发模式大幅提升开发质量与利用效率……这些新理念、新模式,正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5‎ 高考总复习 今天,利用好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是一座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集中体现。既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智能化,又能通过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细化水平,我国城市的治理水平就能不断向一流迈进,城市生活水平也能“水涨船高”,为百姓带去更多便利。‎ ‎(选自彭飞《让城市建设有“里”有“面”》,《人民日报》2019年4月10日,有删改)‎ ‎★4.(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地下空间被视为“新型国土资源”,它所标注的“深度”为城市打开了更加立体的发展格局。‎ B.我国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决定因素是理念、规则、管理等软实力,而非技术手段等硬实力。‎ C.与“面子”相比,地下空间这个城市的“里子”显得寒酸,还城市建设的“欠账”势在必行。‎ D.地下空间是一座“富矿”,能为改善基础设施、提升空间容量、缓解交通压力发挥巨大作用。‎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B项,“决定因素是理念、规则、管理等软实力,而非技术手段等硬实力”不正确,原文是“在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上,技术等硬实力不是大问题,理念、规则、管理等软实力才是更重要的决定性因素”。故选B。‎ 答案 B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了事实论证手法,以突出我国近些年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重视程度。‎ B.文章以城市建设需要先进理念为前提,指出我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C.文章指出城市建设的“面子”和“里子”并重,将二者的关系进行了详尽论证。‎ D.文章论证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智能化与精细化,有必要性和现实性。‎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项,“将二者的关系进行了详尽论证”不正确,原文第三段是说我国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与“面子”上的突飞猛进相比,“里子”确实显得有些“跟不上趟”,并没有详尽论证二者的关系。故选C。‎ 答案 C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天的城市只有向地下空间作“深度”发掘和利用,才能创造出更加立体的发展之路。‎ B.地下空间的作用巨大,各个城市都在全面更新地下管网,为即将到来的智慧城市奠基。‎ C.城市地下空间隐藏的细节最能展现城市的“功力”,所以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 D.地下空间资源要充分高效利用,就必须补上城市建设的“欠账”增强管理等软实力。‎ 解析 ‎ 5‎ 高考总复习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项,“只有……才能”太绝对。原文第一段讲的是:“治疗日趋显现的‘大城市病’,向地下要空间将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在“高度”“广度”不断拓展的今天,地下空间所标注的“深度”,为城市打开了更加立体的发展格局。B项,以点代面、以偏概全。原文第二段讲的是:“还有的城市”,而不是“各个城市”。C项,偷换概念、强加因果。原文第五段讲的是:“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更应如此。那些隐藏着的细节,最能展现一座城市的“功力”。意即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况且因为城市地下空间隐藏的细节最能展现城市的“功力”,所以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更应精细。故选D。‎ 答案 D 5‎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