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5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南木林县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第六次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全部为笔答题,共 6 页,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密封线内禁止答题。 3、用钢笔或签字笔直接答在试卷(或答题纸上)。 4、本试题为闭卷考试,请考生勿将课本进入考场。 一、基础知识: 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xǐng 归省 反省 不省人事 发人深省 B. qiān 迁就 忏悔 合成纤维 歼一警百 C. zhān 玷污 粘贴 拈轻怕重 沾沾自喜 D. liáo 瞭望 官僚 穷困潦倒 眼花缭乱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汉字字音的辨析和修改。该题对于基础知识掌握的扎实的学生来说这样的题并不难,高考字音考查的对象主要有多音字、形声字和异形(包括形似)同音(包括近音)字三种,所以,平时复习时要注意识记和辨析以上三种字的读音。 B项,“忏悔”的“忏”应为“chàn”;“纤维”的“纤”应为“xiān”;“歼一警百”的“歼”应为“jiān”; C项,“玷污”的“玷”应为“diàn”;“拈轻怕重”的“拈”应为“niān”; D项,“瞭望”的“瞭”应为“liào”; 故选A。 【点睛】高考对字音的考查主要以形声字和多音字为主,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可采用以点连线的方法来复习形声字。所谓的“点”,指的是形声字的声旁,“线”就是指声旁相同的形声字。我们以声旁为点向外扩散,就可以将很多形声字连成一条线,组成一个整体,大大的提高了记忆积累的效率。 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 A. 搭讪 消魂 蹒跚 重蹈覆辙 - 23 - B. 娇健 康慨 怂恿 俯手帖耳 C. 湍急 关健 颓废 卧薪尝胆 D. 枉费 魁梧 疫苗 挺而走险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规范汉字的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学习中扎实的积累,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对于课文中出现的生僻字、易误写的字,要善于归纳,分类整理,加强记忆。 A项,“消魂”应为“销魂”; B项,“矫健”应为“矫健”;“康慨”应为“慷慨”;“俯手帖耳”应为“俯首帖耳”; C项,“关健”应为“关键”; D项,“挺而走险”应为“铤而走险”。 故选B。 【点睛】字形题方法指点:1、对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要辨明其义。考生只有对字的含义有了正确的理解,做到了解形、音、义,才能准确辨别错别字。2、要学会对字形进行分析、比较。如果对形声字的形旁表示的意义分析、理解得比较好,就能准确判断出词语的书写正误与否。3.了解成语典故。成语形成之初往往与某个典故相关联,因此要记准记牢成语中的字形,就必须追本溯源,这样才不会混淆。 3.下列各项中全是褒义词的一项是( ) A. 迎难而上 披荆斩棘 幸福 砥砺 B. 安之若素 耀武扬威 陡峭 浪漫 C. 挤眉弄眼 众志成城 贯穿 侍候 D. 惊世骇俗 坐井观天 恭维 怂恿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的能力。要能准确区分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词语的感情色彩,是指附加在某些词语上的褒扬、喜爱、肯定、尊敬或者贬斥、厌恶、否定、鄙视等感情。褒义词指词性带有赞扬色彩的词语,是表扬人的、说好人的,正面的、赞许的、肯定感情的词。贬义词指带有讽刺、否定、憎恨、轻蔑、批评等感情的词。 A - 23 - 项,迎难而上:就算遇到困难也不退缩,迎着困难去克服它。形容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勇敢地挑战;褒义词; 披荆斩棘:指拨开荆,砍掉棘,比喻在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困难;褒义词; 幸福: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褒义词; 砥砺:合指磨刀石,也指磨炼锻炼,用来表示革命意志,也可以表示相互之间勉励;褒义词; B项,安之若素:安然相处,和往常一样,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褒义词; 耀武扬威:炫耀武力,显示威风;贬义词; 陡峭:山势高而陡峻,比喻不平坦;中性词; 浪漫:富有诗意,充满幻想;中性词; C项,挤眉弄眼:用眉眼示意;贬义词; 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像坚固城堡一样不可摧毁。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褒义词; 贯穿:穿过;连通;中性词; 侍候:服侍;中性词; D项,惊世骇俗:因言行异于寻常而使人震惊;中性词; 坐井观天:比喻眼光狭小,见识短浅;贬义词; 恭维:为讨好而赞扬;贬义词; 怂恿:鼓动、撺掇别人去做某事;贬义词。 故选A。 4.下列词语的搭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改善方向 鼓足勇气 收藏资料 征求意见 B. 提高质量 增强信心 搜集资料 宽容待人 C. 提高水平 增加决心 积累经验 归纳土地 D. 提升分量 增加信心 积蓄力量 征聘员工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运用词语及辨析短语搭配的能力。做这类题时,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下列词语的搭配完全正确的一项”,从词语搭配的角度分析每一个选项,根据词语搭配习惯进行判断,最后根据题目要求选出恰当的选项。 A项,“改善方向”搭配不当,“改善”指改变原有情况使好一些,而“方向”不存在好坏,应改为“改变方向”; - 23 - C项,“增加决心”搭配不当,“增加”指“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多”,一般是针对具体事物,“决心”是抽象事物,应改为“下定决心”;“归纳土地”搭配不当,归纳指归拢并使有条理,多用于抽象事物,“土地”是具体事物,无法搭配。 D项,“增加信心”搭配不当,“增加”指“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多”,一般是针对具体事物,“信心”是抽象事物,应改为“增强信心”。 故选B。 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都具有褒义的一项是( ) A. 这位乡长为百姓一向兢兢业业,处理问题一向守正不阿。 B. 你这卖国求荣无赖,你这巧言令色的小人,有什么值得你笑! C. 如果一直能够防微杜渐,怎么又会让这些恶习死灰复燃。 D. 曾经豪情壮志的他,如今对这些肮脏之事竟然会熟视无睹。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的能力。要能准确区分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词语的感情色彩,是指附加在某些词语上的褒扬、喜爱、肯定、尊敬或者贬斥、厌恶、否定、鄙视等感情。褒义词指词性带有赞扬色彩的词语,是表扬人的、说好人的,正面的、赞许的、肯定感情的词。贬义词指带有讽刺、否定、憎恨、轻蔑、批评等感情的词。 A项,兢兢业业:形容做事谨慎、勤恳;褒义词; 守正不阿:处理事情公平正直,不讲情面;褒义词; B项,卖国求荣:出卖国家利益,谋求个人荣华富贵;贬义词; 巧言令色:指用花言巧语和假装和善来讨好别人;贬义词; C项,防微杜渐:在错误或坏事刚露出苗头时就及时制止,不让它发展;中性词; 死灰复燃:已经熄灭的火灰又燃烧起来。比喻已经失败了的势力又重新活动起来;贬义词; D项,豪情壮志:豪迈的情感,远大的志向;褒义词; 熟视无睹:虽然经常看到,却跟没有看见一样。形容对某种事物漠不关心;贬义词。 故选A。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截至5月28日,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参观人数已突破10万。 B. 长期以来,中国艺术最精粹的部分,尚未得到系统的理论阐释。 C. 重庆卫视停播所有商业广告,将着力打造自办精品文化栏目。 - 23 - D. 中国军团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上囊括金牌199枚,雄踞榜首。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A项,截至:截止到(某个时候);指到这天为止,符合语境; B项,精粹:精练纯粹,(事物)精美纯粹的部分;此处用第二个意思,符合语境; C项,打造:制造(多指金属器物),比喻创造或造就;此处用第二个意思,符合语境; D项,囊括:把全部包罗在内;根据句中“金牌199枚,雄踞榜首”可见,只是排在第一,而全运会的金牌数目不止199枚,因此并不是“全部包罗在内”,使用错误。 故选D。 7.下列各句中画线的关联词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但对孩子们来说,过年的魅力还有更深一层的缘故。 B.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也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C. 不但李文亮医生离开这个世界,而且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D. 尽管工作怎样繁忙,他还坚持天天记日记。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应对此类题目首先要看关联词语的搭配是否正确,然后分析关联词语本身的逻辑意义,最后分析关联词语引导的两个句子的逻辑关系是否与关联词语本身的逻辑关系相同。 B项,“如果……也”关联词搭配不当,“如果”应搭配“就”; C项,“不但……而且”是递进关系关联词,但句子里“李文亮医生离开这个世界”与“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是转折关系,应改为“虽然……但是”; D项,“尽管……还”是表转折的关联词,“尽管”与“怎样”无法搭配,可改为“尽管工作繁忙,他还是……”或“无论工作怎样繁忙,他都……”。 故选A。 【点睛】 - 23 - 在复句中用来连接分句并表示分句之间关系的连词、副词及个别介词和短语叫做关联词语。它是各类复句不同的事理关系的形式标志,能帮助我们明、认识分句之间的组合关系。关联词语运用得好,能给我们带来许多积极作用;运用得不好将会导致一些语法错误。故在复句中运用关联词应五忌。一、忌辨析不明,有些关联词语意思相差甚微,用法相似;有些关联词语形似而神异,应用时应特别加以区别。二、忌搭配不当,复句中关联词用的时候,都有相应的搭配形式,彼此相互照应。三、忌关联词语不完整,复句中的大部分关联词语,可以省去其中的一个,但如果随意省轿略应有的关联词语,则会使语意不明,造成语病,特别是对那些只能成对使用的关联词语,则更不能省。四、忌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尤其注意关联词语与主语的位置关系。五、忌关联词语表示的事理逻辑关系与分句间的意义不一致,复句间的关联词语是用来表示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的,因此必须一致,否则就会出现语病。 8.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三峡库区蓄水后,人们将看到“高峡出平湖”的壮丽_________。 (2)我国第三颗北斗导航定位卫星发射升空,_______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又一新篇章。 (3)销声匿迹十年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白鹤和雪雁等20多种_______鸟类,最近陆续出现在黄河入海口。 A. 景致 揭露 珍贵 B. 景观 揭开 珍稀 C. 情景 揭露 珍奇 D. 景致 揭穿 珍稀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景致:指风景和景物,精致新奇;景观:指某地或某种类型的自然景色或泛指可供观赏的景物;情景:(具体场合的)情形,景象;此处与“壮丽”搭配,排除“景致”,又是“高峡出平湖”这种可供人们观赏的景物,排除“情景”;应选“景观”; 揭开:使暴露出来;揭露:使隐蔽的事物显露;揭穿:揭露,揭破;此处搭配“新篇章”,不是“揭露”“揭破”之意,而应该是“揭开”; 珍贵:价值大;意义深刻;珍稀:珍贵而稀有;珍奇:稀有而珍贵;根据“销声匿迹十年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可见,这些动物珍贵而稀少,故选“珍稀”。 故选B。 【点睛】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 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 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 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 23 - 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9.将“那样的悠长动人,”插入下面的语段中,位置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这首歌中,小演员的歌唱和表演显得稚嫩,①甚至话音都还带有一点四川味道,②但我却感到是那样的亲切温暖,③身心似乎都充满了阳光、信心和希望。不是吗,④请大家都听一听吧:“眼含泪光,坚强的脸庞;逆行路上,不怕风雨狂。加油武汉……”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简明、连贯、得体。形式为语句衔接题。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认真阅读语句,明确体裁和中心,明确材料结构,理清答题思路,抓住语言标志,把握句子间的逻辑关系,运用语感检验,确定正确答案。 纵观四个位置的语境,①的前文是“歌唱和表演显得稚嫩”,显然不能与“那样的悠长动人”搭配;②后文是“但我却感到是那样的亲切温暖”,而“悠长动人”是褒义词,指声音悠长打动人心,“亲切温暖”也是褒义词,插入此处不能与“但”构成转折;④在此处插入“那样的悠长动人”缺乏主语;只有③处,前文句子“那样的亲切温暖”与“那样的悠长动人”句式一致,表达的情感一致,最适合。 故选C。 10.下列选项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例句相同的是( ) 例句:他站在那里,微黑透红的脸膛,像一株秋天田野里的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 A. 回到故乡,看到熟悉的山水和屋舍,我仿佛再一次回到了久违的童年。 B. 开春了,风儿清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C. 病毒夺走了一个李文亮,仍有千百万个李文亮为疫情前仆后继! D. 梦想就像天边的彩虹,绚烂多彩,却无法抓住也无力捧在手心里。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辨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是否正确。 - 23 - 例句:比喻手法;把他“微黑透红的脸膛”比喻成“秋天田野里的红高粱”; A项,没有比喻,“仿佛”在这里是引起回忆; B项,拟人手法,说“风儿”唱歌,“大地”沉睡被“唤醒”,把风和大地拟人化。 C项,借代手法,“千百个李文亮”代指有责任心,为人民服务的人。 D项,比喻手法,把“梦想”比作“天边的彩虹”。 故选D。 11.下列括号中的缩句,与原句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 受惊吓的刺猬在葡萄园里像个刺球紧紧地缩成一团。(刺猬像个刺球缩成一团。) B. 一群群光着脊梁、赤着双脚的民工,向灌了水的硝烟池里撒下盐巴。(民工向硝烟池里撒下盐巴。) C. 在今天,王明阳的思想还在继续地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思想支配着头脑。) D. 毫无疑问,目前农村的物质条件、农民的收入和社会地位、所享受的社会福利,都远远胜过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社会福利胜过了九十年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句的能力,应对此类问题要熟知句子的基本结构,然后分析选项句子的句子成分,找出每部分的中心语加以连贯,注意压缩后的句子与原句的意思必须保持一致,所以一些必要的修饰成分(如否定词、“大约”、“好像”、语气词等)有时也要保留。 D项,主语是个并列短语,缩句中只写了其中一个,概括不全;应该是“物质条件、收入和社会地位、社会福利胜过了九十年代”。 故选D。 【点睛】缩写句子的方法和步骤:1.删去“的”前修饰成分;2.删去“地”前的修饰、限制成分;3.删去“得“后补充说明成分;4.删去数量短语;5.“不、无、没有“等否定词要保留;6.“着、了、过和“啊、吗、呀、呢”等语气词要保留;7.抓住句子主干“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就可迅速地缩句。注意缩句有时需要各种方法综合运用。 12.找出与“大家都说他有本事”这一句意思相反的一项( ) A. 没有人不说他没有本事。 B. 他有本事是公认的。 C. 没有人不说他有本事。 D. 谁不说他有本事? - 23 -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句式变换的能力。应对此类题目,首先要分析原句特点,包括句式特点、句子结构等,从而确定句子意思;然后同样的方法分析各选项的句子,确定变换句式后的表达是否和原句意思一致。 题干句子是肯定句,即人们说他有本事。 A项,“没有人”“不说”“没有本事”形成三重否定,仍是否定“他有本事”,与题干肯定句意思相反。 故选A。 【点睛】变换句式指在一定语境中,根据语言表达需要,将句子由一种句式变成另一种句式,但有一定的限制性。我们进行句式变换,有时是为了增加文采,例如使用排比、反问等的修辞手法;有时是为了强调而将句子成分的移位或肯定变双重否定;有时是为了连贯,为了话题的衔接而进行主语、宾语的调整。但无论怎样变化,都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 13.下列选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真不明白他到底要想要怎样舒适的生活? B. “你快点出来吧!”她迫不及待地说:“别人都已经走了好久了!” C. 今年热门的国产电影“战狼2”是一部表现中华民族的精神,表达爱国情怀的电影。 D. 党的十九大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比较常考的标点符号,冒号、顿号、问号、省略号、破折号、引号、书名号等。要把这几种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牢记清楚。反复阅读,仔细辨析,分清句子之间的关系。 A项,问号使用不当;此处“他到底想要怎样舒适的生活”作“真不明白”的宾语,问句作句子成分时,不应使用问号,应改为句号; B项,冒号使用不当;说话人在话语中间,“说”字后应用逗号; C项,双引号使用不当;“战狼2”是电影名称,应使用书名号。 故选D。 - 23 - 【点睛】解决标点符号题的步骤:①分清语句或段落的层次,大致确定句中点号和句末点号。②反复读,分清句子内部的各种关系,正确使用顿号、逗号、分号、冒号。③认真揣摩语句所传达的感情,根据语气确定句末点号。即分清所给文句是陈述句、疑问句还是感叹句、祈使句,正确使用句号、问号和叹号。④仔细辨析,注意前后关照,准确选用句中标号和句末点号,妥善安排引号、括号等标号和句末句号或问号的位置。 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短时间内怎样提高各科目的分数,是他当前思考的最大的问题。 B. 通过高三年级的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使我开拓了视野,增强了能力。 C. 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D. 在每周一早晨的升旗仪式活动上,我们都会热情满怀地看到冉冉升起的国旗和雄浑庄严的国歌。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此类题首先要掌握六类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和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辨析语病的方法有:语感审读法、主干枝叶梳理法、造句类比法。 B项,成分残缺;“通过……使”中,滥用介词“通过”导致句子缺少主语;可删去“通过”或“使”; C项,搭配不当;“会不会……能不能”与后文的“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两面对一面搭配不当,应在“提高”前加上“能否”; D项,搭配不当;“看到……国旗……国歌”中,“国歌”不能搭配“看到”,应在“雄浑庄严的国歌”前加上“听到”。 故选A。 【点睛】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 23 - 15.下列诗词名句的作者,错误的一项是( ) A.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 B.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陶渊明 C.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 D.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于诗词名句以及作者掌握情况。此类题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来说并不难,做好此类题主要靠识记和积累。 B项,该句出自《雨霖铃》,作者为北宋的柳永。 故选B。 二、阅读: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完成下面小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6. 对文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染:沾染 ,玷污 B. 濯:拔除 C. 通:贯通 ,空 D. 亵玩:玩弄 17. 下面对句子断句正确的是( ) A.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B.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C.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答案】16. B 17. A 【解析】 【16题详解】 - 23 -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词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然后根据词语在句中的位置以及上下文确定义项。 B项,濯:洗涤。 故选B。 【17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中通”与“外直”是对称结构的并列短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BD;“益清”修饰“香远”,归于上句,“亭亭”修饰“净植”,归于下句,应在“清”后断开,排除C。 故选A。 【点睛】断句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的综合能力,需要平时多朗诵文言文,形成较强的文言语感,完成这类题,可以遵循以下方法: ①找名词。文言文中的名词,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②看虚词。虚词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尤其是代词、语气词和一些连词,它们的前后,往往是断句的地方。 ③明顶真。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语势连贯。 ④据排偶。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语言上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断句提供了方便。 ⑤依总分。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据此也可以进行断句。 参考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玩弄它啊。 (二)现代文阅读 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华传统美德的时代价值 - 23 - ①中华传统美德,是指中国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的优秀道德遗产,是中华名族千百年来处理人际关系以及人与社会关系的实践结晶,在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②传统美德中最重视一个“忠”字。传统意义上的“忠”,虽然有忠于君主的糟粕成分,但更多的是对祖国的忠诚。屈原自投汩罗,张骞出使西域,戚继光抗倭,林则徐销烟……这些先贤的事迹之所以为人们世代传颂,就在于这种“忠”实际上促进了国家、民族发展。孙中山先生曾说:“现在说到忠于君,固然是不可为;说忠于国是可不可呢?忠于事又是可不可呢?我们做一件事,总要始终不渝,做到成功。如果做不成功,就是把生命去牺牲,亦所不惜,这便是忠。”今天弘扬“忠”,就是提倡每一个人既要热爱我们的文化、族群,又要忠于职守,尽心竭力做好每一件事。这种于国于事的担当意识,是实现名族复兴的强大动力。 ③传统美德对促进人际和谐有积极作用。传统美德以仁爱为本,《论语》中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中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都体现了这种仁爱美德。“仁者爱人”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就必然为爱所驱使,为所爱的人奉献,关心他,爱护他。因此,这种美德是调节人际关系、保障社会和谐不可或缺的。近年来,一些人过分追求个人私利,导致了人际关系的冷漠与紧张,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倡导仁爱,可以唤醒人们的道德良知,提升奉献意识,使人与人相互为善,彼此之间充满友爱。因此,充分汲取传统道德中的仁爱美德,即是净化社会风气的需要,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需要。 ④就个人而言,传统美德有助于为安身之命提供精神营养。读《陋室铭》可以知道,唐朝诗人刘禹锡,虽身处逆境却不改高洁的情操和乐观的人生态度,就是因为他在仕途失意、不能“兼善天下”时,便以“穷则独善其身”作为立身行事的准则,从而获得了“惟吾德馨”的精神回报和巨大的自我满足感。可见,中华传统美德,会为我们提供丰富的精神营养,进而转化成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⑤总之,今天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根植于民族文化的沃土,对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升华。我们只有继承中华传统美德,赋予它新的时代内涵,才能促进社会道德体系的建设,将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选自肖群忠的同名文章,有删改) 18. 下列各项对文本论点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要赋予中华传统美德新的时代内涵。 B. 传统美德有助于为安身之命提供精神营养。 C. 传统美德中最重视一个“忠”字。 D. 中华传统美德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 23 - 19. 下列各句项,不能证明第②段画线句的一项是( ) A. 屈原自投汨罗 B. 忽必烈建立元朝 C. 戚继光抗倭 D. 林则徐硝烟 20. 下列不属于文本使用的论证方法的一项是( ) A. 反面论证 B. 道理论证 C. 对比论证 D. 举例论证 21. 下列各项对文本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主体部分使用了递进式结构进行证明。 B. 第②段主要介绍了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是“忠”。 C. “忠”的思想中也有一些消极成分,是需要摒弃的。 D. 第③④段分别从集体和个人两方面介绍中华传统美德的作用。 【答案】18. D 19. B 20. A 21. C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论点与论据的提炼与归纳能力。解答时,在把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字词,分析论据与论点的逻辑关系进行作答。 本文的标题“中华传统美德的时代价值”已提示了论点,再筛选第一段内容,“中华传统美德……在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则更全面地可概括出中心论点,即中华传统美德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分析把握能力,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梳理文章结构,理清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 B项,画线句是 “虽然有忠于君主的糟粕成分,但更多的是对祖国的忠诚”,即要体现对祖国的忠诚;选项中忽必烈建立元朝,他是开国皇帝,建立元朝后才有了“对祖国的忠诚”,建国之前却还没有国家,因此不能视作是对祖国的忠诚。 故选B。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能力。解答时,需要结合文章内容,准确找出所使用的论证方法,并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 23 - 文中第二段选用屈原、张骞、戚继光、林则徐等人的例子,正面论证了对国家的忠诚是传统美德,是举例论证;第三段引用古人名言证明传统美德能促进人际和谐,是道理论证;第三段把“以仁爱为本”“为所爱的人奉献”与“一些人过分追求个人私利,导致了人际关系的冷漠与紧张”进行对比,强调传统文化能促进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是对比论证;全文没有反面论证。 故选A。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C项,“‘忠’的思想中也有一些消极成分,是需要摒弃的”于文无据,文中第二段说“传统意义上的‘忠’,虽然有忠于君主的糟粕成分,但更多的是对祖国的忠诚”,并没有提到“有一些消极成分,是需要摒弃的”。 故选C。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小技巧 1.概括每一段的段落大意,特别注意每一段的第一句和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基本上这就是文章的中心。 2.看标题,先将文章大致看一下,然后去看题目,带着问题去找答案。这样比较有针对性,目标明确。 3.不管题目还是文章都要将关键字圈起来,特别是时间,概括性词语。例如:几乎,大概,一般,全,都,凡是这类词 4.找出文章表程度的词语。例如:总共、基本、大致、最等。 5.找出有逻辑性的关联词。例如:表转折,表因果,分层分类,举例子,并列或递进。 6.文章反复出现的句子,特别注意跟文章一样的句子,因为有可能张冠李戴。 (三)(每题3分,共2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桃源依旧在 罗兰 ①当生活琐事纷繁,或自己忽然惑于荣利,卷入凡尘,因而感到心情窘迫,看不见天光云影之时,我就让自己做一次愉快的逃离。 ②逃离的办法是坐车。 - 23 - ③有时,一趟外双溪即已足够。车行快速,带着你的身体与灵魂,一同驰过一个个与你无涉的处所,于是,你可以开始看见天广地阔,云淡风清。 ④当然最好是坐火车,可以享有五六个小时的车行纵目之乐。让火车的最快速度帮你甩脱一切来自外界的纠缠和来自内心的牵绊。 ⑤于是,当火车越过市区,奔向原野,你可以放开一切顾虑与杂念。在这段时间里,没有人自作灵通地向你报导今天股市如何,油价几许;没有人杞人忧天地向你嘀咕这边房价又涨,那边地再增值。没有人问你今天因何还穿去年的时装,更没有人提醒你已年“过半百”,“应怀”千岁忧,要经营再经营,积蓄再积蓄。 ⑥在这样的旅途之中,你完全是孤立的个体,没有任何事务与你有任何关联。因此你可以不理会一切,专心欣赏车窗外闪过的远山近树,绿野平畴。 ⑦那天我乘山线去,看青山翠谷;这天我乘海线归,看未被俗世沾染的人间仙园;下次我将乘最早班车去,专为欣赏晨雾;再乘夕暮车归,可以看到晚霞。 ⑧铁路沿线,越是小站,越是文雅,越是保存着未被现代文明污染的安闲。 ⑨想像铁路员工如何把他们的小站细心点缀,把花圃围上多色的篱栏。有时红白相间,有时加些蓝和绿,润饰其间,里面盛开着美人蕉、野菊花或剑兰。有些小站不仅有花圃,且种着修剪得宜的灌木,或排列着漂亮的盆栽。有时火车开出车站以后很久,还可看见夹竹桃给铁路沿着红边,山坡上也多有粉红色或黄色的野花,点缀其间。 ⑩海线小站连地名都安闲。追分、清水、南日、苑里、通宵……它们不在意快车肯不肯在这里停站。或许它们更应当欣幸快车不在这里停站,好使它们的站上与站旁,多有一些种植花木的空间,也免得嚣张的都市人去踩坏了它们的稻田。 ⑪通宵站一闪而过,那蓝白相间的墙垣,衬着彩色缤纷的花圃,使人疑为谁家别墅,连墙上漆着的“通宵”二字,也像旧时大户人家的堂名,透着不随流俗的悠远。 ⑫白沙屯地名潇洒,圃中有美人蕉竞艳,恰似要给这素淡的地名加上最出色的点染。 ⑬有时可见公路旁侧,木麻黄夹道,令人神驰。但最夺目还是那大片的稻田,匀净澄碧,稻浪如海,极目稻田尽处,才隐隐看到线条利落的农舍,清爽整洁,如同天天用水洗过一般。偶有不知谁家的红砖小筑,镶着白边的屋顶,安谧清幽,极富画意,远远地隐在丛树之间。 ⑭在这样的安闲与清幽里,我摆脱了那被金钱追赶,被荣利纠缠的窘迫;找回的是,当年千里独行,到这青翠之乡来追寻的那无需奔名逐利的处所,耕田而食、凿井而饮的世外桃源。 22. 关于本文的文体,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23 - A. 说明文 B. 议论文 C. 小说 D. 散文 23. 对本文写作特点的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 A. 借景抒情 B. 设置悬念 C. 开门见山 D. 前后照应 24. 作者所写的“桃源”和陶渊明笔下的“桃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陶渊明笔下的是虚幻的,是一种理想的追求。 B. 二者都追求清幽宁静气氛,闲适淡雅的生活。 C. 作者笔下的是生活实有的情景,是一种生活的追求。 D. 二者都是不切实际的虚幻情景,永远无法找寻。 25. 第②段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 ) A. 开篇点题 B. 设置悬念 C. 承上启下 D. 照应开头 26. 分析本文的语言特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生动活泼 B. 朴实无华 C. 富有节奏感 D. 自然流畅 27. 第⑤段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8. 第⑭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9. 选用两个词语概括作者所描绘的桃源景物的特点? 30. 文章写“我”逃离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答案】22. D 23. C 24. D 25. C 26. B 27. 排比 28. 甩掉繁琐生活后的愉悦和痛快。 29. 清幽宁静,安闲淡雅。 30. 当生活琐事纷繁,或自己忽然惑于荣利,卷入凡尘,因而感到心情窘迫,看不见天光云影之时,我就让自己做一次愉快的逃离。 【解析】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别文本体裁的能力。解答此题需学生掌握常见的文体特征;记叙文的特征是记叙某个具体的生活内容,描述某个具体的事件或场面;议论文是指以客观事物、客观事理为剖析对象,以明辨是非为主要目的的文体;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对客观事物做出说明或对抽象事理的阐释的文体;散文是用凝炼、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的一种文体,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形散神不散”,“形散”主要是材料内容可广泛选材,“神不散”指中心主旨都是一致的。 - 23 - 本文描写了作者为了逃离凡尘俗世,而选择坐车外出,欣赏沿途风景并得到放松,最终得到了淡泊宁静的心境,整篇文章选材是坐不同车欣赏不同的车窗外风景,比较“散”,但都围绕着逃离俗世,获得心灵自由的主旨组织材料,“神不散”,是一篇散文。 故选D。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本情节构思特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学生需了解构思特点有哪些,再与文本比对。行文特点可分为内容与形式等方面。结构:前呼后应、伏笔铺垫、浑然天成等。语言:行云流水、简洁洗练、浅显易懂、明白如话、质朴清新等。技巧: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即景生情、虚实相生等。 C项,文章一开头只说自己打算逃离,没有揭示主旨,文章的主旨通过最后一段“我摆脱了那被金钱追赶,被荣利纠缠的窘迫;找回的是,当年千里独行,到这青翠之乡来追寻的那无需奔名逐利的处所”才展现出来,是寻找无需追名逐利的场所,回归淡泊心境,应该是卒章显志。 故选C。 【24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务必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 D项,“都是不切实际的虚幻情景,永远无法找寻”错误,从文中来看,作者所寻找的“桃源”就来自于自己沿途所见的乡村风光,以及自己无拘无束的心境,不能说是不切实际的虚幻情景,永远无法找寻。 故选D。 【25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语段的作用,首先明确语段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结构上注意伏笔、照应、铺垫等,内容注意主旨的体现,和其它语段的关系。还要注意语段所处的位置,如开头注意铺垫、引起下文、统领全文、奠定情感基调、引起阅读兴趣等,中间注意承上启下,结尾注意点明深化主旨等。 C项,第二段处于文章中间,结构上能承上启下,承接上文“让自己做一次愉快的逃离”的想法,“坐车”则领起下文乘车外出观赏风景的内容。 故选C。 - 23 - 【26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分析语言特色,可以整体分析用语的风格,是平淡朴实,还是幽默风趣,还是语言优美,生动形象等;除此之外,还要关注文本中使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分析时要结合文中的具体语言进行。 B项,本文语言并不朴实无华,诸如“惑于荣利,卷入凡尘”“天广地阔,云淡风清”“远山近树,绿野平畴”“青山翠谷”“人间仙园”等,语言都经过精心修饰,描写景物如“有时红白相间,有时加些蓝和绿,润饰其间,里面盛开着美人蕉、野菊花或剑兰”“有美人蕉竞艳,恰似要给这素淡的地名加上最出色的点染”等,也是清新秀丽。 故选B。 【2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把握能力。分析句子的修辞及表达效果,理解含义要学会灵活应变,若从修辞角度分析,可以按照“明手法+析内容+点效果”的套路来。 “没有人……没有人……没有人……”三个句式相同的句子构成排比,让坐车出行时无拘无束的自由感更具体形象,增强感染力。 【28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重要句子的丰富内涵的能力。考生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去分析。内容上,可用以果溯因法,思考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和特点;结构上,是否铺垫或总结,要思考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和价值倾向。 “我摆脱了那被金钱追赶,被荣利纠缠的窘迫;找回的是,当年千里独行,到这青翠之乡来追寻的那无需奔名逐利的处所”,体现了“我”摆脱被凡尘俗事、功名利禄等繁琐生活纠缠后,感到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心情,以“世外桃源”来形容车窗外所见的美景,足见作者的愉悦之情。 【2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本类型题目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分散的。根据要求非常谨慎地从原文中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 - 23 - 从“那天我乘山线去,看青山翠谷;这天我乘海线归,看未被俗世沾染的人间仙园;下次我将乘最早班车去,专为欣赏晨雾;再乘夕暮车归,可以看到晚霞”“在这样的安闲与清幽里”可见,作者选取的都是一些自然景物,少有人去,显得清幽而宁静;“越是小站,越是文雅,越是保存着未被现代文明污染的安闲”“海线小站连地名都安闲”“圃中有美人蕉竞艳,恰似要给这素淡的地名加上最出色的点染”“木麻黄夹道,令人神驰。但最夺目还是那大片的稻田,匀净澄碧,稻浪如海,极目稻田尽处,才隐隐看到线条利落的农舍,清爽整洁”可见,意态安闲,色调淡雅。也可从“越是小站,越是文雅”“透着不随流俗的悠远”“安谧清幽,极富画意”等词句中选取词语来作答。 【3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本类型题目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分散的。根据要求非常谨慎地从原文中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 “我”逃离的原因就在文章第一段,“当生活琐事纷繁,或自己忽然惑于荣利,卷入凡尘,因而感到心情窘迫,看不见天光云影之时,我就让自己做一次愉快的逃离” ,摘抄原句回答即可。 【点睛】筛选信息答题步骤:首先,审清题干要求,明确答题方向;第二,认真阅读文本,找到相关的答题区间;第三,整合形成答案,注意条理清晰。 三、写作(60分) 31.作文。 疫情爆发初始,武汉海鲜市场曾流出一张野味菜单,让人不寒而栗。从果子狸,穿山甲,到活孔雀,人类对野味的狂热已经登峰造极,对自然的索取已无止境。人类的欲望像一座无底洞,多少鲜血和骸骨仍欲壑难填。有人说这场灾难就是一次动物对人类无声的报复,有人说这是一次大自然的反扑,也有人说这是人类开始在自尝恶果……在这样教训之后,我们是不是应该放过野生动物放过自己,保护这片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要求:①根据上述材料,自拟题目,自选文体。②不得少于600字。③不得抄袭。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校名、地名等信息。 【答案】【例文】 敬畏自然,行有所止 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 23 - 2019年接近尾声的时候,或许我们都没有想到,中国即将迎来一个别样的春节。勤洗手,戴面罩,宅在家,成了年度关键词,为了生命安全,亲朋好友减少见面,每个人都似乎活成了一座孤岛,被疫情分隔开来。面对此次疫情——究其原因,这病毒之所以在人身上寄存并继而灾难性蔓延,是因为一些人对野味的趋之如骛、对野味的饕餮不厌。痛定思痛,我认为:面对野味病毒,我们应当悬崖勒马,敬畏自然,远离野味已是刻不容缓。于是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敬畏自然,行有所止》。 敬畏自然,拒绝野味,我们要为自己无知的行为“买单”。 多少年来大自然都遭到毁灭性的破坏,一些无知的人类乱砍乱伐破坏野生动物们的家园。殊不知大自然的威力,台风、海啸、地震、甚至龙卷风……这些都是大自然对破坏自然的始作俑者——人类的“馈赠”。直到一切真正的过去,人们才开始寻找原因,为自己的无知行为“买单”。 敬畏自然,拒绝野味,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大自然中,有许多生物与我们共存,所以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朋友,所以人类再也不应该把宇宙中的其他部分看作是我们征服的对象,而应该把它们看作是我们平等的生命。我们应该从根本上转变观念,与它们友好共处,共同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敬畏自然,拒绝野味,为我们国家明天的美好添砖加瓦。 科学已经证实,非典病毒、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源均来自野生动物,那么,在具体行动上,拒绝吃野味,严禁任何形式的野生动物交易活动,理应成为全民的共识和自觉,不仅疫情爆发期间是如此,全国疫情解除之后,窃以为也应如此;而在思想观念上,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有所戒惧、有所约束,同样理应成为全民的共识和自觉,这是我们自我防护的要求,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发展理念的要求。否则,好了伤疤忘了疼,“后人复哀后人”的悲剧难免仍然会上演。拒绝野味,让我们共同为国家明天的美好添砖加瓦。 此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鏖战正酣,九省通衢的武汉,正拼尽全力!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空寂的街巷,寥落的灯火下涌动的力量,我们清晰感知这是一股闯过难关的信念和决心,千万人咬紧牙关,他们知道,闯关,并不是一个人的战斗!武汉更不是孤军奋战!武汉闯难关的历程,聚焦这场攻坚战中千百万平凡人会聚起来的非凡力量与宝贵精神。 我呼吁:敬畏自然,拒绝野味,还野生动物以美好家园,还生态系统以平衡,还我们以明天的美好!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解析】 【详解】 - 23 -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材料作文,第一步要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根据材料立意即可。本题要求考生在几则材料中选择两则为基础来确定立意,注意彼此逻辑,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作答时要认真审读材料,明确文体。 【审题】材料以新冠疫情爆发的可能源头——一部分人嗜吃野味入手,联想到人类对自然资源无穷无尽的索取,令人思考:人类对自然界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而人类的每一次肆意的索取,又都以不同形式反馈到人类自身。由此引出议题:我们是不是应该放过野生动物放过自己,保护这片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因此立意应该很明确,就是要放过野生动物,保护生存环境;敬畏自然,拒绝野味。这样的作文可以采用摆现象、析原因、谈危害、指办法等层进式的写法,争取写出深度,体现出思维的高度。 【立意】1.拒绝野味,从我做起。 2.敬畏自然,保护环境。 3.尊重每一种生命。 4.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5.少一些贪婪,多一些关爱。 【素材】1.人类企图征服自然的种种行为,最终只会被自然弄得不堪一击。我们没有理由,也没有资本去与自然相对抗。我们所能做的,只有敬畏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用一种谦虚的态度,去向大自然学习,才能使人类继续繁衍、发展下去。 2.人类并不是宇宙的主宰者,跟其他生物一样,只不过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们要把其他生物看作是我们的兄弟姐妹,平等和谐地共同生存在这美丽的星球上。它们与我们一样,都需要敬畏,因为正是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智慧创造了这一切。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宇宙,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3.2003年肆虐全国的非典,导火索是可与多种烈性病毒共生存的蝙蝠;去年在内蒙古发生的鼠疫,病源是呆萌可爱、无可匹敌的土拨鼠;非洲大爆发的埃博拉病毒,主要宿主据说是果蝠。人类一次次为自己的无知付出惨重的代价,小到个体命丧黄泉,大到一个地域的人风声鹤唳、如惊弓之鸟般遁藏;旅游困顿、自由受限、经济受阻也自是不争事实。 4.自然以宽阔无边的胸怀包容了人类的无休止探索,也以一种悲悯的情怀脉脉关照着人类,无论是其地大物博的给予还是冥冥之中烈性病毒唯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处的默契,自然馈赠了人类太多太多。我们人类就不要再得寸进尺,让那些寄存在野生动物身上的烈性病毒在人类的口腹之欲中,成为传染病毒的瘟疫之源。 【结构】 - 23 - 题目是《敬畏自然,行有所止》。开头概述此次疫情给大家带来的影响,指出疫情原因是有些人对野味趋之若鹜,提出观点,敬畏自然,行有所止。然后论述第一层次,“敬畏自然,拒绝野味,我们要为自己无知的行为‘买单’”,以台风、海啸、地震、甚至龙卷风等自然灾害频发,告诫人类为自己的无知行为“买单”。论述第二层次,“敬畏自然,拒绝野味,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指出应该与大自然中的生物友好共处,共同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然后回到此次疫情上来,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拒绝吃野味,严禁任何形式的野生动物交易活动,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有所戒惧、有所约束。然后指出武汉并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聚焦这场攻坚战中千百万平凡人会聚起来的非凡力量与宝贵精神。结尾呼吁,敬畏自然,拒绝野味,还野生动物以美好家园,还生态系统以平衡,还我们以明天的美好! 【点睛】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多样:一、提炼中心法。这是最常见且最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二、抓关键句法关键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句可以作为立意的突破口。它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三、由果溯因法。事物有时是以因果关系互相联系的。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它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四、由物及人法写。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五、分析关系法。六、明确褒贬法。材料中的语句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确立最佳的立意。七、多向辐射法。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可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比如,既可着眼于甲事物或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联系事物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面和反面立意。八、舍次求主法。材料往往会牵涉许多人和事。因此,审题时要明确材料的主要人物(事件)或次要人物或(事件),并舍次立主。九、求异同法。十、寻互补法。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还有很多,可以综合运用几种方法。 - 23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