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课时作业5含解析 人教版必修4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语文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课时作业5含解析 人教版必修4

1 辛弃疾词两首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无误的一组是( ) A. 楚天..千里清秋 楚天:古人泛称南方的天空 遥岑.远目 岑:小而高的山 B. 断鸿..声里 断鸿:受伤的大雁 把吴钩..看了 吴钩: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 C. 无人会. 会:理解,明了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风流:风度,气质 D. 赢得..仓皇北顾 赢得:落得 舞榭.歌台 榭:楼台 2.下列各项中,运用了借代和夸张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B.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 C.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D.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 3.下列各项中所用典故与历史人物相应的一项是( ) ①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②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③封狼居胥。 ④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A.刘裕 周瑜 霍去病 张季鹰 B.周瑜 刘裕 霍去病 张季鹰 C.周瑜 刘裕 张季鹰 霍去病 D.刘裕 周瑜 霍去病 张季鹰 4.名句默写。 (1)楚天千里清秋,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2)落日楼头,________________,江南游子。(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4)倩何人唤取,________________,揾英雄泪?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5)千古江山,________________。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 口北固亭怀古》) 2 (6)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想当年,________________,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8)可堪回首,________________,一片神鸦社鼓。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鹧鸪天 辛弃疾 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 经行几处江山改,多少亲朋尽白头! 归休去,去归休,不成人总要封侯。 浮云出处元无定,得似浮云也自由。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与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 愁”(《武陵春·风住尘香》)都是写愁的名句,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B.“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 心中的惆怅无法排解的境况,奠定全词的情感基调。 C.“经行几处江山改,多少亲朋尽白头。”这两句写作者对人生的体会,在看似不经意 的叙说中,寓含了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 D.“浮云出处元无定”中“出处”指出仕与隐处,做官与退隐。 E.“得似浮云也自由”中“也”字表现了词人致仕、退隐后的自由与喜悦之情。 6.请简要说明作者有哪些“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满江红① 辛弃疾 点火樱桃,照一架、荼蘼②如雪。春正好,见龙孙③穿破,紫苔苍壁。乳燕引雏飞力弱, 流莺唤友娇声怯。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 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隔。把古今遗恨,向他谁说?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 断三更月。听声声、枕上劝人归,归难得。 注:①此词写于辛弃疾投归南宋后,被排挤闲居期间。②荼蘼:荼蘼花在春季末夏季初 开花,凋谢后即表示春季结束。③龙孙:竹笋的俗称。 3 7.下列对本词的鉴赏和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上阕着力表现“春正好”之景。樱桃如火,荼蘼如雪,这是从视角上表现春天的艳丽 鲜明;龙孙破壁而出,雏燕力弱试飞,黄莺娇声唤友,这是从听觉上表现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B.词人并未因“春正好”而欣喜,反而因此生愁。此愁难消,词人向春天发出了怨恨之 语“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表达出作者抑郁烦乱的心绪。 C.“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点明上阕所言之愁乃是乡愁。词人登上层楼、春山, 遥望家乡,却被烟波阻隔了视线,满腹愁情,郁积心头,无人可诉,更显沉重。 D.下阕最后几句,化用“庄周梦蝶”,抒写词人梦中也不能回乡的怅恨,又用“子规” 这个典型的思乡意象来刻画月夜思归的环境,烘托词人有家不得归的无奈与伤感。 E.这首词上阕写景抒情,没有选取与愁绪情调一致的落花飞絮、凄风苦雨来表现,而采 用了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下阕刻画词人的抒情形象,既有动作、心理描写,也有环境点染。 8.此词写的是思乡愁情,词中却说这是“古今遗恨”。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① 辛弃疾 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相识。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 几两平生屐?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 吴楚地,东南坼。英雄事,曹刘敌。被西风吹尽,了无陈迹。楼观才成人已去②,旌旗 未卷头先白。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 注:①作此词时,辛弃疾已年届 40,此词是辛弃疾离开扬州溯江上行将赴南昌新任在 途中的抒怀。②楼观才成人已去:此句是化用苏轼诗句“楼成君已去,人事固多乖”(《送 郑户曹》),意思是说三国时吴国基业始成,而孙权就匆匆离开人间。 9.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词中“过眼”,是作者江行时对景物的感受;“怪”,是不能认定的惊疑感,往事虽 然记得,却模糊,表现久别重逢的感触。 B.“梦中行遍,江南江北”,不仅有烘托虚实之妙,也是心理感受的真实写照,这种恍 惚的神思,乃是多年来归隐田园未得实现而形成的。 C.“长为客”,长期客居他乡,不但表现了词人长期为官他乡而身怀忧愤,而且也表达 了自己的无奈之感。 D.“吴楚地,东南坼”表现江行所见东南一带景象之壮阔。如此之山川,使作者想到三 国英雄,尤其是立足东南北拒强敌的孙权,最令他钦佩敬仰。 E.“旌旗未卷头先白”承前感伤,由己及人,“旌旗”指战旗,意言北伐事业未成,自 4 己的头发却先花白了。 10.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矛盾心情?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创新语用 11.阅读下面这篇短文,在文后的横线上填写结论性的句子。 辛弃疾以杰出的爱国词,在我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其传世词六百多首,抒发爱 国情怀的作品占三分之二以上,数量之大,自有“词”这种诗体以来,一千四百年间,尚无 人能望其项背。 爱国是辛词一大主题。生态则是辛词的又一大主题。一册稼轩词,展卷读去,从卷首到 卷末,满纸山川之美,草木之秀,让人目不暇接,间以风雨之声,鸟虫之鸣,让人心动神驰。 还有词人与青山的深情对视,与苍松的幽默调侃,与鸥鹭的真诚结盟,更有对白鹭的生态建 议,让人的心灵受到难得的洗礼和升华。辛弃疾的生态词,是我们尤其应该珍惜的人文精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补写出空缺处的语句,与前两句构成排比,使语段意思连贯,风格统一。 作一次心灵旅行,就以那一本本零落的古卷残页为车票,感受着穿越时空的欣喜。我与 李白共攀蜀道,与辛弃疾拍遍栏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论是漠北黄沙, 还是江南水乡,我都一一留下足迹。 13.请根据下面两幅图片显示的信息,将后面一段文字补充完整。(100 字左右) 在中西方交流空前活跃的今天,比较中国人与西方人当下的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会发 现许多有趣的现象。①_________________;而在汽车早就普及的西方,随着环保、健身观 念日益深入人心,自行车重新走入公众生活,成为人们出行常用的代步工具。西方餐饮业大 举进军中国,用刀叉、吃西餐被不少中国人当成时尚,甚至成为某些人炫耀身份和地位的方 式;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参考答案】 1.【解析】B 项,“断鸿”指失群的孤雁;C 项,“风流”指英雄的流风余韵;D 项,“榭” 指建在高台上的房子。 【答案】A 2.【解析】A 项,运用了拟人、比喻手法;B 项,运用了借代、夸张手法;C 项,运用 了比喻手法;D 项,运用了借代手法。 【答案】B 3.【答案】B 4.【答案】(1)水随天去秋无际 (2)断鸿声里 (3)树犹如此 (4)红巾翠袖 (5)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6)赢得仓皇北顾 (7)金戈铁马 (8)佛狸祠下 5.【解析】B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E 表现了故作旷达的无奈。 【答案】BE 6.【答案】山河破碎的悲愁;年华逝去的苦愁;壮志难酬的哀愁;退居田园的闲愁。 7.【解析】A 项写“龙孙”“雏燕”不属于听觉范畴。C 项“春山”不是词人登临的对 象,是视线的阻隔;烟波阻隔了道路。 【答案】AC 8.【答案】客子的思乡愁情,是古往今来中国人的常见情感内容,但作者比常人多了一 份思乡难归的遗憾,更显出了这份情感的广度。山河破碎,有家难回,思乡被放在国破家亡 的背景下,其情更是沉重难堪。有心复国,却遭排挤,壮志难酬,乡愁被赋予了又一层内容, 堪为古今大恨。 9.【解析】B 项“归隐田园”错,应是“雄心壮志”。E 项“由己及人”错,应是“由人 及己”。 【答案】BE 10.【答案】作者一方面觉得人生如梦,一方面对不如愿的大半生耿耿于怀;一方面认 为自己是一个匆匆过客,一方面又深深担忧国家民族的命运;一方面苦于世事,倦于宦游, 想寄情山水,一方面又不愿计较个人得失,坚持复国理想。 11.【解析】这两个语段写了两个内容,第一个语段写辛弃疾对爱国词的贡献,第二个 语段写辛弃疾对生态词的贡献。因此,我们就可以整体把握文意,找到结论句的答案了。 【答案】辛弃疾是我国最伟大的爱国词人,也是我国最伟大的生态词人。 12.【解析】所补句子,必须与前面的句子格式一致,才能构成排比句,而且要与整个 语境和谐一致。前面“与李白共攀蜀道,与辛弃疾拍遍栏杆”作为例句,可抽出“与某诗人 做某事”这个格式,“某事”必须是“某诗人”在文章中记述过的。从“古卷残页”“穿越 时空”看,“某人”应是古代的文人诗家。按照此思路,就可较容易地得出答案。 【答案】(示例)与王维畅游大漠 与苏轼夜游赤壁 6 13.【答案】①在自行车曾经一统天下的中国,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逐渐走 进千家万户,甚至开始车满为患 ②而由于中国在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的餐饮文化开 始被更多的西方人喜爱并接受,用筷子吃中餐也成为很多西方人追求的时尚。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