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5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山东省东营垦利区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垦利区一中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末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审美活动的动力机制有情感、想象、超越三种。与之相应,审美活动所产生的美有三种存在的形态:情象、意象、境界。 审美活动最基本的动力是情感。从本质上来说,美是情感的对象化。这里说的情感是审美主体的情感,而不是审美对象的情感。这里说的对象,有两种形态:一是原生形态。即原本有一个对象,但不是审美对象,是审美主体将其情感赋予给它,使对象成为主体情感的载体,从而成为审美对象。二是自创形态。即原本无对象,因为有情,需要外化,于是就创造一个形象,让其成为情感的载体。这种情况在艺术创作中居多。以上两种情况都可以说是情感造形。情感造形的产物就是情象。情象是美的基础形态。 凡审美都有情感造形存在,只是审美中的情感造形,除艺术创作外,都是不自觉的,而是直觉的。刘勰说诗人创作时“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种情况不只是艺术创作时有,只要是进入审美形态的人都有。 情象是审美主体的创造,只是这创造主要表现在情感的赋予上,而当想象参与后,则就有很大的不同。想象的最重要的功能是创造新事物,这新事物是现实中不存在的。想象的创造,不只有情感在起作用,还有人的意识、文化修养在起作用。于是,这新创造的形象就具有丰富的意蕴,这具有丰富意蕴的形象我们叫它“意象”。 意象虽然通常用在艺术创作中,其实,在现实的审美活动中也有,而且只有首先在现实的审美活动中产生了意象才有可能将其表现为作品中的意象。陆游咏梅云:“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这梅就不是自然物象,也不只是情象,而是意象了,因为这中间寄寓着陆游对自身经历的独特思考。 美的最高存在形态是境界。境界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它较多地出现在佛教典籍中,成为佛教的最高层次。宋明理学家将境界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清代王国维将其作为古典词美的最高层次,将其转化为美学范畴。王国维同时还使用意境这个概念。境界比之意境更适合作为美的最高形态。首先,意境只用在艺术创作中,而境界不只用在艺术创作中,还能用在人生修养中。因为审美不只体现在艺术活动中,它渗透在人的全部生活中。其次,意境,从字面上看,见出意与境的两分,而境界,以其浑然整合无垠而更能见出审美的本质——天人合一,物我两忘。 当我们进入境界时,我们从情象中超越出来,从意象中超越出来,进入只可体会难以言传的极其美妙的境地。(摘编自陈望衡《谈审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种原生形态的对象要成为审美对象,它本身必须具有某种情感,才能成为审美主体情感的载体。 B.意象与情象都源于审美主体的创造,情象的创造主要是情感起作用,而意象的创造则需要想象参与。 C.艺术创作与现实审美活动中都有意象的存在,现实审美活动中产生的意象,都会成为作品中的意象。 D.与意境相比,境界以其浑然整合无垠的特点而更能彰显审美的本质,因而更适合作为美的最高形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审美活动的动力机制角度分别阐述了审美活动所产生的美的三种不同形态。 B.文章论述审美活动最基本的动力是情感这一观点时,将审美对象的不同形态作了区分。 C.文章引用陆游的诗句是为了论述陆游的人生,以及解说意象与自然物象、情象的区别。 D.文章着重阐述了情感和情象,想象和意象,意境和境界的关系,条分缕析,层次分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艺术创作中的审美对象大多数的情况是,创作者的情感需要外化,于是虚拟一个形象,使这个形象成为情感的载体。 B.如果我们出现了“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种情况,那说明我们已经自觉地进入了艺术创作的状态。 C.想象的最重要的功能是创造新事物,只有人的情感、意识和文化修养共同作用,想象才能创造出具有丰富意蕴的意象。 D.境界原本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佛教、宋明理学家都使用这个概念,而境界成为美的最高存在形态,与王国维的重视有关。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铜石象棋 老 缺 老石爱棋,就像叶公好龙一样。叶公爱假龙,不爱真龙;老石爱棋,爱看不爱走。他是又爱又怕,想走,怕输,赢不了。可他棋艺太差,人们叫他臭棋篓子。他可以站在人家身后看一晚上,叫他走,他在板凳上坐下来,走一步,他就起来了说:“我不走了。”人家说:“光看不走,不准你看。”他笑笑,站在旁边,还不停地说:“走车,跳马,炮打过去啥。” 老石不会走棋,他有一副好棋。象棋见过不少,木的,象牙的,石头的,磁的,塑料的——各种各样,举不胜举。可老石一副棋真的很少见,棋身是磁的,包边是铜的,黄铜,一个个棋子磨得锃亮,金灿灿的。一方是白底红字,一方是白底蓝字,字是颜体,浑厚有力,还上过中央电视台鉴宝栏目。好多人想买,还有人想买去巴结市长,老石不卖,他说这是祖传的,只能看,不能卖。 吴副市长好棋很有名气,他棋下得好,参加过市里象棋大赛,有名次,还是前十名呢。吴副市长爱棋,他还喜爱收藏象棋,据他秘书小毛讲,吴副市长的家真像个象棋博物馆,什么样的象棋都有。 这几天,市政府门前的桥上,突然冒出个棋摊子,不少人围在那里下棋。吴副市长的车开过来开过去也没有在意,小毛却很好奇,还把头伸出窗外看过好几回,就是不知道是干什么的,他叫门卫去赶过,门卫告诉他说,是摆棋摊子的。小毛就有点火了,竟有人敢在政府门前摆棋摊子,他挤进人群,当时眼睛就睁得像牛眼睛一般大,他棋见得多,从没见过这种棋,就更来气了,快走快走快走,这里不是你摆棋的地方。老石看了毛秘书一眼,不恼也不火,笑眯眯地收棋走了。 老石一走,小毛就后悔不迭,眼看到手的棋叫他轰走了,他每天看着大桥,桥上再也没有老石的影子。小毛心里不是滋味,跟市长这么多年了,知道市长爱棋如命,他要是把这副棋搞到手,他觉得他的地位和生活一定会改变。 小毛到处打听老石的下落,他跑遍了市里的棋摊子,有人告诉小毛说,那个臭棋篓子是山背石头湾的。石头湾吴副市长去过,是哪一年就记不清了,小毛也记不大清楚,因为路太难走,坑坑洼洼的,车子开得往左边倒,再往前走就往右边倒,去了一回小毛就不敢去了,生怕翻车掉进山沟。 老石住在石头湾,小毛要想得到这副棋,就得去石头湾。小毛去过三回,老石总是笑,什么话也不说,小毛嘴皮说破了,老石也不理,还幽默地说,不见鬼子不挂弦。他要见的是吴副市长,不是秘书小毛。 小毛没有办法,想要得到这副棋,只好请吴副市长出马了。石头湾是个穷村,市长听过石头湾的治贫方案,开完会,说去,但事情太多,一直没有去。听了小毛的汇报后,就很想去石头湾看看,到了石头湾,小毛带着吴副市长直接去了老石的家。老石很热情,烧茶倒水,递烟搬凳,就是不提象棋的事。小毛又是眨眼又是做手势,老石只说石头湾处处都是宝,完全不理小毛。吴副市长听得很仔细,不时地点点头。老石说得差不多了,最后说,他想跟市长走盘棋,不知市长敢不敢走。 小毛笑起来说:“你要和市长走棋,我和你打个赌,你要是输了,就把棋子交出来。”老石说:“我要是赢了呢?”小毛说:“这怎么可能呢?”吴副市长笑笑说:“那我就向你请教了。”老石起身就向山里走。 小毛急着喊起来,“你往哪去,不是说走棋的吗?”老石笑着说:“棋在山上。”路不好走,又窄又陡,一段石子路、一段泥巴路,走得市长浑身冒汗,小毛气喘吁吁。到了半山腰,出现了一个石料场,有各种各样的雕刻,目不暇接,吴副市长解开衣服,喘着粗气说:“原来这里全是宝哇。”老石站在一副石头象棋前说:“吴市长,咱俩杀一盘?” 吴副市长看着巨大的象棋,很惊讶,一个棋子足有四五十斤,棋盘有四五十米,他大脑里闪过很多画面,笑起来说:“我输了。”吴副市长再也不下棋了,三天后,石头湾开始修路了——吴副市长铲了第一锹。 三年后,不少人到山里来下巨石象棋,石头湾人开心地笑了。一天,吴副市长意外地收到一个包裹,一个红木箱子里装着一副铜石象棋,吴副市长拿着一个棋子,眼睛湿润润的……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小说设计精巧,善于铺垫。“他棋艺太差,人们叫他臭棋篓子”,表明人们对老石棋艺的评价,这种普遍的说法让老石难以承受,最后送出祖传的象棋。 B. 小说情节个别地方设计不严谨。“他跑遍了市里的棋摊子”,以小毛的身份、工作特点,他不可能知道市里所有的棋摊,更不可能亲自去找。 C. 小说善用俗语,增强了生活色彩、趣味。“不见鬼子不挂弦”,借广泛流传的电影中的台词来表明老石做事的底线,又使对方不至于难堪。 D. 小说中人物多次用激将法但目的不同。小毛用激将法,是想得到老石的象棋;老石用激将法是想让吴市长感受石头湾人的辛苦。 5.小说中“老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6.小说以“铜石象棋”为题目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1035所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以下简称“传承学校”)。在全国中小学开展传承学校创建活动,旨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引导青少年学生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参与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的过程中,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增强文化自信。 第二批传承学校体现了三个特点。一是实现了31个省(区、市)全覆盖,实现了城区、镇区和乡村学校的全覆盖。二是传承项目种类丰富。各地各校充分发掘传统文化资源,培育传承项目,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占比近55%。三是凸显育人特质。传承学校以教育教学为基础,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支撑,采取专兼职教师结合的方法,聘请社会艺术工作者、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进校园开展传承项目教育教学活动。以成果展示为助推,营造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 (摘自2018年2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有删改) 材料二: 某杂志社进行了一次关于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调查,部分调查结果如下: 教师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 教师眼里导致活动开展困难的因素 材料三: 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然而,轰轰烈烈的活动之后,不少学校发现,师资缺,涵养浅,不系统,课时紧,不持久,家校分……成为实践中几乎所有学校都要面对的问题。 弘扬传统文化,学校是最现场,课堂是主阵地,教师是基础。“教师本身的素养,人文价值,学术专业水平和教书育人的精神非常重要。仅从这三个方面来说,我们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仍很欠缺。”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袁济喜看来,教师数量不足、内涵不够使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难以展开。 “当前,传统文化进校园以一种嵌入式、掺沙子式的模式开展,是对现有教育体制的有益补充,应该充分肯定这种进步。”在袁济喜看来,当下主要是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加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等,要与现在的西式教育体系融合还需要一个过程。 (摘自《中国教育报》,有删节) 材料四: 传统文化进校园更多的是一种熏陶和感染,校园文化要有活动设计方案,扩大师生参与度。校园文化活动的目的不是比赛拿奖,少数特长生参加的活动虽然有“看点”,但受众面不广,要提供给更多学生锻炼成长的机会和平台。 从学理上而言,文化有“道”与“术”两个层面。“道”是理念,是文化的内核、本质;“术”是形式、方法。“道”承载的是价值观体系,抽去“道”,文化将成为没有生命的空壳。两者孰轻孰重,毋庸赘言。因此,传统文化进校园不是简单地开展一系列文体活动来“堆积”,不能仅仅停留在活动层面,而要不断挖掘校园文体活动的思想内涵。校园文化其实也是一种和谐文化,和谐能激活教育的潜力,成为促进教育教学发展的正能量。 对于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弱势”问题,要整合现有教材,结合师生需求,进行板块式的专题教育,形成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真正实现课程育人。当前,“互联网+”浪潮如火如荼,要充分利用网络优质资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来弥补师资不足的“短板”。 (摘自《中国教育报》,有删改)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二批传承学校覆盖了31个省(区、市),传承项目种类丰富,其中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占比近55%。 B. 弘扬传统文化,学校是最现场,教师本身的素养、学术专业水平和教书育人的精神都影响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成效。 C.被调查教师普遍认为课程设置是导致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开展困难的主要障碍,而袁济喜教授则认为师资力量不足、内涵不够才是主要问题。 D.文化有“道”与“术”两个层面,传统文化进校园不是要在活动层面开展文体活动,而是要不断挖掘文体活动的思想内涵。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戏曲、书法、传统手工技艺等进校园是传统文化进校园,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加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也是传统文化进校园。 B.虽然近年来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但调查显示,比较了解传统文化的教师不足40%,这有可能成为制约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一个因素。 C.当前传统文化进校园主要以嵌入式、掺沙子式的模式开展,虽然值得肯定,但不如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加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等方式好。 D.传统文化进校园更多的是一种熏陶和感染,开展具有文化内涵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创建和谐的校园文化,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 9.结合三、四两则材料,谈谈你认为有效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应采取哪些措施。(6分) 二、(内蒙古奋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月考)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谭纶,字子理,宜黄人。历职方郎中,迁台州知府。纶沉毅知兵。时东南倭患已四年,朝议练乡兵御贼。纶亦练千人。立束伍法。自裨将以下,节节相制,分数既明,进止齐一。未久,即成精锐,倭犯栅浦,纶自将击之,三战三捷。倭复由松门、澶湖掠旁六县,进围台州,不克而去。转寇仙居、临海,纶擒斩殆尽。进海道副使,益募浙东良家子教之。倭自象山突台州纶连破之加右参政会忧去四十二年春再起纶道擢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倭屯崎头城,都指挥欧阳深搏战中伏死,倭遂据平海卫,陷政和、寿宁,各扼海道为归计。纶环栅断路,贼不得去,移营渚林。纶自将中军,大破贼,复一府二县。诏加右副都御史。纶以延、建、汀、邵间残破甚,请缓征蠲赋。又考旧制,建水寨五,扼海口,广东境内悉定。纶上疏请复行服,世宗许之。纶练兵事,朝廷倚以办贼,遇警辄调,居官无淹岁 。迨南寇略平,而边患方未已。隆庆元年,给事中吴时来请召纶练兵。诏征纶还部,进左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军务。纶相度边隘冲缓,道里远近,分蓟镇为十二路,路置一小将,总立三营。诸将以时训练,互为掎角,节制详明。是岁秋,蓟、昌无警。异时调陕西、河间、正定兵防秋,至是悉罢。纶初至,按行塞上,谓将佐曰:“秣马厉兵,角胜负呼吸者,宜于南;坚壁清野,坐制侵轶者,宜于北。”遂筑敌台三千,起居庸至山海,控守要害。纶召入为右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协理戎政。会台工成,益募浙兵九千余守之。边备大饬,敌不敢入犯。以功进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协理如故。其冬,予告归。万历五年卒官。赠太子太保,谥襄敏。 (节选自《明史·谭纶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倭自象山/突台州/纶连破之/加右参政/会忧去/四十二年春再起/纶道擢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 B.倭自象山突台州/纶连破之/加右参政/会忧去/四十二年春再起纶/道擢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 C.倭自象山/突台州/纶连破之/加右参政/会忧去/四十二年春再起纶/道擢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 D.倭自象山突台州/纶连破之/加右参政/会忧去/四十二年春再起/纶道擢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倭,我国古代对日本人的称呼,明代常有日本海盗船到沿海武装掠夺,史称“倭寇”。 B.行服,就是服丧、守孝,尊亲死后,在服满以前停止娱乐和交际,表示哀悼。 C.兵部,我国古代官署六部之一,掌管文武官员的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 D.赠,指古代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或本人死后追封的爵位、官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谭纶不畏凶险,身先士卒。尽管倭寇伏击了都指挥欧阳深,攻陷多地,但他毫无畏惧,围起栅栏截断其海上退路,亲率军队进攻,收复了失地。 B.谭纶仁爱宽厚,体恤民生。他担任右副都御史后,看到延平、建宁、汀州、邵武地区民生凋敝,十分残破,于是请求朝廷缓征、减免其他赋税。 C.谭纶运筹帷幄,指挥若定。他担任边帅,一方面修筑防备敌人的楼台控制要害地区,另一方面又增招浙江兵士驻守,使边境防备得到增强。 D.谭纶沉着刚毅,懂得用兵。他在总督蓟、辽、保定的军务期间,考察研究地形,分路建营,形成犄角之势,确保了蓟镇、昌平地区的稳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 (1)纶亦练千人,立束伍法。自裨将以下,节节相制,分数既明,进止齐一。 (2)纶练兵事,朝廷倚以办贼,遇警辄调,居官无淹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野泊对月有感① 周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②旧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 【注】①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②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 14.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首联承题。上句扣“野泊对月”之事;下句点“野泊”之因:逋逃漂泊,故有“野泊”。 B. 颔联上句写动景,下句写静景。诗人立于洞庭之野,仰望北斗横斜,耳闻凄凉角声,意境苍凉。 C. 颈联写杯酒增添羁旅之愁,浪花卷动归乡之心,不由得暗自惊叹,表现了“野泊”时的伤感。 D. 后人评此诗“最近杜味”,本诗颔联境界开阔,情感悲壮,与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神似。 15.诗的最后两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6分) (1)《论语》中谈到学习方法时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学习与思考不能偏废。 (2)古人多悲秋,《荆轲刺秦王》一文中太子及宾客于秋风瑟瑟中易水送别荆轲,其歌词“_______,________”就让人有悲壮之感;而领袖毛泽东眼中,“__________,__________”又描绘了澄澈的湘江奔流,千帆竞发的情景,让人豪情满怀。 第Ⅱ卷 表达题 三、(山东邹城市2018——2019学年高一期中联考)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教育是什么?如哲人所言,“教育即生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都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在的东西灌进一个容器。在_____________的灌输、望子成龙的期待中,( )。人们羡慕《爸爸去哪儿》节目里山野乡间的亲子生存体验,却又感叹这样的教育___________。我们之所以在多少年前就提出“素质教育”,不正是期望那些幼小的生命,能在不断的自我认同、自我发掘中自然生长。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树人”,_____________,“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倡导别有深意。“教育首先是人学”,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首在养内心之德、张精神之维。让精神生长、灵魂发育,才会有朝气蓬勃的生命,才会有不断出彩的人生。真善美的种子早一天发芽,人格发育就早一天臻于完整,社会心态就早一天走向成熟,国家实力就早一天____________。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每个人的天性得到健康生长,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提高 B. 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都得到健康生长 C. 每个人的天性得到健康生长,与生俱来的能力更应该生长 D. 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得到健康生长,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提高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欢乐的童年与孩子们拉开了距离 B. 距离把欢乐的童年与孩子们拉开了 C. 孩子们与欢乐的童年拉开了距离 D. 拉开距离的是欢乐的童年与孩子们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一厢情愿 可望而不可即 振聋发聩 势不可当 B. 一意孤行 可望而不可即 震耳欲聋 势如破竹 C. 一厢情愿 望尘莫及 振聋发聩 势如破竹 D. 一意孤行 望尘莫及 震耳欲聋 势不可当 20.仿照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6分) 示例:这满山遍野的桃花,开得热火朝天,惊天动地,是幅立体的画,一首无声的诗,把青春挥洒得淋漓尽致。 材料:晚霞 星斗 书法 力透纸背 璀璨耀眼 如火如荼 慷慨昂扬 光辉灿烂 热烈蓬勃 21.下面是某班长在班会上的结束语,其中五处用语不够简明得体,请找出并修改。(5分) 为了让我们班有一个良好的学风、班风,我们坐在一起献计献策。刚才同学们的抛砖引玉,体现了对班级的爱心和责任心,我对此给予高度评价!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表示要百尺竿头,再进一步;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也表示会遵守纪律,迎头赶上。我殷切期望大家携起手来,共同营造班级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我班的班风从此有一个彻底的改观!这既是目前的当务之急,也是责无旁贷的。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小确幸”一词,出自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随笔,由翻译家林少华直译而进入现代汉语,意思是“微小而确实的幸福”。 何为“小确幸”?口渴的时候,手边正好有一瓶水;排队时,你所在的队前进得最快;电话响了,拿起听筒发现是你正在想念的人……这些就是生活中尽管微小但确实令很多人感到幸福的东西。 对于“小确幸”,你有怎样的认识与感悟?你的生活中有哪些“小确幸”呢?请自定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语文参考答案 1.B(A“它本身必须具有某种情感”理解有误,参见原文“这里说的情感是审美主体的情感,而不是审美对象的情感”。C“都会成为作品中的意象”分析不准确,原文有“才有可能”的表述。D原因分析不全面,根据原文第6段中“首先……其次……”的论述,可见该项分析是不完整的) 2.C(根据第5段的论证思路,引用陆游咏梅诗句,是为了论说“只有首先在现实的审美活动中产生了意象才有可能将其表现为作品中的意象”这一观点) 3.B(“那说明我们已经自觉地进入了艺术创作的状态”错。原文的意思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情况,只要是进入审美形态的人都有,不只是艺术创作时有) 4. C 此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A项因果关系错误,“他棋艺太差,人们叫他臭棋篓子”和“最后送出祖传的象棋”没有因果关系;B项,“以小毛的身份、工作特点,他不可能知道市里所有的棋摊,更不可能亲自去找”错误,根据前后文,无论是从地位、目的,还是与领导的关系或对领导的了解等,小毛都有可能做成此事;D项,“老石用激将法是想让吴市长感受石头湾人的辛苦”不全面,还有其它目的,如展示村民技艺,让领导体验,使领导为村民修路,为民办实事等作用。故选C。 5.①酷爱象棋,棋艺低下:珍藏祖传象棋,爱看爱说不爱下。②随和幽默,小有心计:别人嘲笑也不往心里去,在桥上摆棋摊等。③一心为民:不惜代价,为乡亲摆脱贫困而奔波。④知恩图报:用祖传宝贝表达谢意而不求个人回报。 此题考查赏析文中的人物形象的能力,要求分析小说中“老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答题时注意梳理文章的情节,抓住人物的言行等进行概括,此题注意根据文中的“珍藏祖传象棋,爱看爱说不爱下”“别人嘲笑也不往心里去,在桥上摆棋摊”“不惜代价,为乡亲摆脱贫困而奔波”“用祖传宝贝表达谢意而不求个人回报”等情节概括其“酷爱象棋,棋艺低下”“随和幽默,小有心计”“一心为民”“知恩图报”等性格特征。 6. ①吸引读者:材质特殊、珍贵,引发读者阅读兴趣。②作为小说的线索:贯穿小说情节始终,有机组织材料。③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连接了“老石”与“毛秘书”“吴副市长”等人物,通过他们与“铜石象棋”的行为、情感,彰显了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特点。④突出主题:通过围绕“铜石象棋”发生的故事,突出爱乡为民、造福百姓的主题。 此题考查赏析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能力,要求分析小说以“铜石象棋”为题目的好处, 分析文章的标题一般先答出含义,然后从文章的和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性格(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此题从结构看,“铜石象棋”是小说的线索,贯穿小说情节始终;从塑造人物形象看,“铜石象棋”连接了“老石”与“毛秘书”“吴副市长”等人物,通过他们与“铜石象棋”的行为、情感,彰显了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特点;从主旨看,通过围绕“铜石象棋”发生的故事,突出爱乡为民、造福百姓的主题。 7. D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D项,“传统文化进校园不是要在活动层面开展文体活动”错,原文为“传统文化进校园不是简单地开展一系列文体活动来‘堆积’”。故选D项。 8. C 【解析】本题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筛选信息概括文章要点的题目,采用的是选择题形式,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注意把选项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做出判断。C项,“不如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加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等方式好”错误,“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加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等方式”是“嵌入式、掺沙子式的模式”的具体表现形式。故选C项。 9.课程方面:整合现有教材,开发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展师生参与度高且具有文化内涵的校园文化活动。 师资方面:采取专、兼职教师结合的办法,聘请专人开展传承项目教育教学活动;利用网络优质资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弥补师资不足的“短板”。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通读全文,根据题干要求筛选出相关信息,再进行概括即可。由材料三“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材料四“要整合现有教材,结合师生需求,进行板块式的专题教育,形成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校园文化要有活动设计方案,扩大师生参与度”“要不断挖掘校园文体活动的思想内涵”可概括出课程方面的措施;由材料三“教师数量不足、内涵不够使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难以展开”,材料四“充分利用网络优质资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来弥补师资不足的‘短板’ ”,可概括出师资方面的措施。 10. 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根据句意,“自象山”是作“突”的状语,不能单独成句,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C;比较BD两项,主要区别在“四十二年春再起纶”的断句。“起”是起用的意思,后面应有宾语,故“纶”放前一句,作“起”的宾语。故选B。 11. C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作答。C项,“文武官员”错误,只是武官。故选C。 12. 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C项,“另一方面又增招浙江兵士驻守”错误,从原文来看,“益募浙兵九千余守之”时,谭纶已被召到京城担任右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不再担任边帅了。故选C。 13.(1)谭纶也训练了一千人。他制定了约束队伍的纪律,从副将以下,一级控制一级,职分明确以后,行动整齐划一。 (2)谭纶熟悉兵事,朝廷依靠他来对付倭寇,遇到紧急的情况就调动他,他担任官职没有满一年的。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第一句得分点:“束伍”,约束部队,治军;“裨将”,副将;“进止”,指进退举止,文中可意译为“行动”。第二句得分点:“练”,熟悉、熟练;“倚以办贼”,省略句,“倚(之)以办贼”,“依靠他来对付倭寇”;“辄”,“就”;“居官”, “担任官职”;“淹”,“滞留”。 【参考译文】 谭纶,字子理,宜黄人。历任职方郎中,调任台州知府。当时东南地区已经遭受了四年的倭患,朝廷商议训练乡兵来防御贼寇。谭纶也训练了一千人。他制定了约束队伍的纪律,从副将以下,一级控制一级,职分明确以后,行动整齐划一,不久就成为精锐部队。倭寇侵犯栅浦,谭纶亲自率领军队迎击他们,三战三捷。倭寇又从松门、澶湖劫掠附近的六个县,进而围攻台州,没有攻克只得离去。转而侵犯仙居、临海,谭纶几乎将他们全部擒拿、斩杀。升任海道副使,招募更多浙东地区的良家子弟训练他们。倭寇从象山突袭台州,谭纶接连打败他们。晋升为右参政,遇上父母的丧事离职而去。嘉靖四十二年春天,第二次启用谭纶。上任途中被升任右佥都御史,任福建巡抚。倭寇驻扎在崎头城,都指挥欧阳深战时中埋伏而死,倭寇就占据了平海卫,攻陷政和、寿宁,各自控制海道作为退路。谭纶围起栅栏截断他们的退路,倭寇不能逃走,就将营地移到了渚林。谭纶亲自统率中军进逼,大败倭寇,收复了一府二县。诏令加封他为右副都御史。谭纶认为延平、建宁、汀州、邵武地区残破不堪,请求缓期征收、减免赋税。又考察旧制,建立了五座水寨,扼守海口,广东境内全部平定。谭纶上奏再次请求回乡服丧,世宗同意了。谭纶熟悉兵事,朝廷依靠他来对付倭寇,遇到紧急的情况就调动他,他担任官职没有满一年的。等到南方的倭寇大致平定后,边关的祸患却没有停止。隆庆元年,给事中吴时来奏请征召谭纶训练兵马。诏令谭纶回兵部,升任左侍郎兼任右佥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的军务。谭纶考察研究边境关口地形的冲要和平缓,道路的远近,将蓟镇分成十二路,每路设置一名小将,全军总共建立三个营。各位将领按时训练,互为犄角,管辖责任非常清楚。这年秋天,蓟镇、昌平地区没有紧急的情况。过去调集陕西、河间、正定的兵马在秋天加紧防卫,到这时候全部停止。谭纶刚刚上任,巡视塞上,对身边的将领说:“喂饱战马,磨利兵器,较量胜负于呼吸之间的方法,在南方适宜;加固营垒,疏散人口、财物,以逸待劳制服侵犯之敌的方法,在北方适宜。”于是修筑了三千多个屯兵御敌台,从居庸关到山海关,控制着要害地区。谭纶被召到京城担任右都御史兼任兵部左侍郎,协助处理军务。到了御敌台修成,他又招募了九千多名浙江兵驻守。边防经过此番大整治,敌人不敢前来侵犯。因功升任兵部尚书,兼任右都御史,协助处理原来的事务。这年冬天允许他回乡休假。万历五年,死于任上。被追封为太子太保,谥号襄敏。 14.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 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查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B项,“上句写动景,下句写静景”错误。上句写静景,下句写动景。上句写“野泊”所见,天上参横斗转,地上洞庭茫茫,为视觉,属静景;下句写角声悲鸣,声断岳阳城,为听觉,是动景。故选B。 15. ①羁旅漂泊之感。“酒添客泪”写出了诗人身在客中,不由伤感落泪,想要借酒浇愁,依旧愁心难抑。②思归之情/故土之思。“归心”,回归故土的心愿,透露了诗人的思归之情。③为国担忧。“欲问行朝旧消息”,迁移不定的朝廷,让诗人挂心问消息,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的关切担忧之情。④伤时之情/为乱世而哀伤。“眼中盗贼尚纵横”一句则勾勒了遍地兵荒马乱的景象,让盼着国家安定回归故土的诗人哀伤不已。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本题明确理解范围是后两联,表达的意思是作者借酒消愁,可在酒的作用下,愁绪更浓。洞庭湖浪涛滚滚,自己惊奇于自己那浓郁的思乡之情。今日的朝廷迁移不定,想要打探它的消息,可眼前却是强盗与贼寇。“酒添客泪”写出了诗人身在客中,不由伤感落泪,想要借酒浇愁,依旧愁心难抑,抒发的是漂泊思归之情。“欲问行朝旧消息”一句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的关切,“眼中盗贼尚纵横”一句则勾勒了遍地兵荒马乱的景象,抒发的是忧国伤时之情。 16.(1)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2)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罔”“殆”“萧”“漫”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17. D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从下句的“而不是”来看,前句应是“是要……”,由此排除A、C两项;“与生俱来的能力”与“健康生长”搭配不当,由此排除B项。故选D。 18. C 【解析】本题是一道语境补写题。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解答此类题时要注意句子的前后成分和句式特点,前一句是“在……中”,所以整个句子无主语,应选一个带主语的句子,排除D。从前后语境来看,B项内容不合语境,排除B。句子的陈述对象应该是“孩子们”,由此选定C项。故选C。 19. A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成语的含义,然后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一厢情愿”指处理彼此有关的事情时,只管自己愿意,不管对方愿意不愿意;泛指办事时全从主观愿望出发,不考虑客观条件。“一意孤行”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语境中“灌输”是家长单方面的想法,所以应该用“一厢情愿”。“可望而不可即”指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形容看来可以实现而实际难以实现。“望尘莫及”形容远远落在后面。语境强调的是难以实现而不是落后,所以选“可望而不可即”。“振聋发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大。语境不是形容声音大,所以选用“振聋发聩”。“势不可当”指来势迅猛,不可抵挡,侧重于结果。“势如破竹”形容节节胜利,毫无阻碍,侧重于过程。此处侧重于结果,所以选“势不可当”。故选A。 20. 这布满天空的晚霞,红得如火如荼,惊心动魄,是一曲壮烈的歌,一腔沸腾的血,把激情抒发得慷慨昂扬。 这遍布苍穹的星斗,闪得璀璨耀眼,晶莹剔透,是一张奥妙的图,一片神秘的海,把宇宙装点得光辉灿烂。 这遒劲酣畅的书法,写得力透纸背,气吞山河,是一腔奔流的血,一颗跳动的心,把灵魂燃烧得热烈蓬勃。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仿写的能力。仿写的句子涉及到内容、句式、修辞、衔接,不仅要综合运用语法、修辞的知识,还要分析所给关键词,即所给材料之间的关系。仿写时,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入手。根据示例句式特点“这……(材料对象),……得……,……,是……的……,一(量词)……的……,把……”,再根据“晚霞”“星斗”和“书法”对象归类,选出与之分别对应的词组,按照例句句式仿写即可。 21.(1)“抛砖引玉”用于先发言者自谦,应改为“精彩的发言”; (2)“给予高度评价”不合身份,应改为“感到十分高兴”;(3)“学习成绩差”应改为“学习成绩不大理想”;(4)“殷切期望”与身份不合,应改为“希望”;(5)“目前的”与“当务之急”重复,应删去“目前的”。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能力。语言得体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主要是要符合特殊问题的特殊要求,语体得体要注意讲话者的身份、环境、尊卑、主客以及“谦辞”和“敬辞”的运用,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语体的得体。本题题干已经指出语段是“某班长在一次班会上的结束语,其中有五处用语不够简明得体”,要求“找出并作修改”。仔细阅读邀请函初稿的主要内容,可发现:(1)“抛砖引玉”谦辞。比喻自己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此处是说别人发言,表达不得体,应改为“精彩的发言”;(2)“给予高度评价”,不合身份,一般是上级对下级,应改为“感到十分高兴”;(3)“学习成绩差”应改为“学习成绩不大理想”;(4)“殷切期望”与身份不合,一般用于长辈对晚辈,应改为“希望”;(5)“目前的”与“当务之急”重复,应删去“目前的”。 22. 【写作指导】本题主要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题干要求“对于‘小确幸’,你有怎样的认识与感悟?你的生活中有哪些‘小确幸’呢”,要准确把握话题“小确幸”的内涵和范围,从而准确的立意。①“小”,不大也;②“确”,实实在在也;③“幸”,幸福也,快乐也。“小确幸”的意思是“微小而确实的幸福”,指稍纵即逝的美好。“小确幸”的感觉在于“小”,持续的时间超短,却是很实在的幸福。要从生活中的微小事件中选材,来表达幸福的感悟。它们是生活中小小的幸运与快乐,是流淌在生活中的每个瞬间且稍纵即逝的美好,是内心的宽容与满足,是对人生的感恩和珍惜。当我们逐一将这些“小确幸”拾起的时候,也就找到了最简单的快乐!材料的暗示性极强,那就是肯定。其立意可以从一下几方面考虑:幸福不是抽象、遥远的。它切切实实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只有我们有一颗感受幸福的心,我们时时刻刻都是幸福的。“以小见大”是本文构思的不错选择。拟题既要涵盖主题,又要考虑统领材料。本文最好通过几则材料来表现主题,也可以通过一件完整的事来表现主题,一定要注意材料要充实,切忌空洞。 【参考例文】 “小确幸”无处不在 有的人总是眉头紧锁,这一锁,便也关闭了通往身边“小确幸”的大门;有的人总是步履匆匆,这一匆匆,便也就任指缝间的“小确幸”匆匆而逝。因此,他们总抱怨命运的悲惨与凄苦,悲叹为何幸福的阳光总不能洒入自己的心房,殊不知大千世界,芸芸众生,那些微小但确实令我们感到幸福的事物无处不在,只是他们隐匿了身形,躲藏在生活的一点一滴之中。 佛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小确幸”就藏在那瓦砾之中,石缝之间,融化于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的美景中。伴着霭霭的薄雾、惺忪的睡眼,嗅那吹面不寒的杨柳风带来第一缕清香,混合着草籽与泥土的芬芳,听那清脆的鸟啼声划破天际,虽不似那“杜鹃啼血猿哀鸣”,也不像那莺声燕语般婉转撩人,但已足以感万物生长之灵动的气息。此时,一股微弱但幸福的小溪便将淌遍周身,体会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的惬意。我们也便会惊喜于自然的多彩与美好,心灵与万物一起得到净化。这样微妙的陶醉其间哪能不值得我们感到幸福? 太白诗云,“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小确幸”就隐身于墨香之间,徜徉在与名人先哲的交流之中。烦闷么?与青莲居士同酌花间美酒,共游神秘莫测的天姥山;浮躁么?品陶潜斟的一壶菊花茶,在南山下共看云卷云舒、日出日落;孤独么?携春香与杜丽娘共赏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到牡丹亭去寻梦。有这么多古人智者为伴,有何愁不能找到“小确幸”呢?更何况,与古书哲人为侣,本身就是一种小幸福。 生活中的我们也许不能事事顺利,有求必应,但却能通过自己脚踏实地的努力、拼搏去尽力完成自己的梦想,给予我们机会证明自己的成功。这样的小感动每时每刻都在我们身边,当有一天我们回忆往昔的时候,想起每一天的天空都很高很清澈,从头到脚趾都很快乐,想起一生平凡快乐,谁能说这样人生不幸福呢? 不论是在自然世界,还是徜徉于书本的海洋,亦或是平庸的生活在世上,随处可见令我们热泪盈眶的“小确幸”。正是它们,让我们一次次舒展眉头,放慢匆匆的步履,感谢生活,感恩生命的美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