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海南省海口市第四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海南省海口市第四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绝密★启用前 海南省海口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契阔谈讌,心念旧恩(讌,同“宴”)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村落)‎ B.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强劲有力)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赤壁古战场)‎ C.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拾取,摘取)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灰尘和污垢)‎ D.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阻止)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落叶)‎ ‎2.下列选项中,有关诗词中表现手法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一句中“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采用了比喻的手法,喻指酒。‎ B.“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中“樊笼”与“尘网”照应,与“归园田居”形成对比,从而突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自然的热爱。‎ C.《沁园春·长沙》中,词的上阕虽着重写景,却处处景中寓情。“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 D.《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用典贴切,寄意深远。如“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十四字,用刘义隆典,以史为鉴,告诫韩侂胄不可草率用兵。‎ ‎3.下列选项中,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登高》中“万里悲秋”之“悲”意蕴丰富:有常年作客异乡的羁旅之愁,有晚年多病缠身的孤独之感,有战争带来的国难家愁,也有日见白发增多而壮志未酬之虑。‎ B.‎ ‎《归园田居(其一)》中描绘的都是极为普通的田园生活情景,却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回归田园之后的愉快心情。‎ C.《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对年纪轻轻就被重用并建立丰功伟业的周瑜的追忆,体现了词人白发早生、仕途不平、壮志难酬的感伤。‎ D.《沁园春·长沙》一词中“立”“看”等词写出江山的壮丽和“万类”的自由自在,这些都是明写;通过“怅”“问”等词暗写国内外反动派的飞扬跋扈和广大人民的灾难深重。由此转入写游泳,激起革命者的历史责任感。‎ ‎4.下面有关名著名篇《家》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巴金的《家》中觉新的亲事是通过相亲的方式很快定了下来,因为他的“爷爷希望有一个重孙”。‎ B.巴金的《家》中,觉新是一个新旧掺半的人物:一方面,同情弟弟们的斗争,另一方面,长房长孙的地位又使他怯弱忍让,客观上扮演了一个旧礼教旧制度的维护者的形象。‎ C.《家》重点描写了三个有着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梅、鸣凤和瑞珏。这三个女子虽然性格不同——梅悒郁,瑞珏贤慧,鸣凤善良却柔中有刚;但她们的社会地位与悲剧结局却是相同的。‎ D.祖父死后,陈姨太无端以“助产条件太差”为由,不许瑞珏在家里生小孩。觉新将瑞珏送到城外荒郊的茅屋中,结果瑞珏不幸死去。‎ ‎5.《家》中鸣凤自杀时,十分细腻生动的刻画了鸣凤纯洁善良的性格和不幸的命运,以及对觉慧真挚的爱,增添了悲剧色彩,推动了情节发展的描写方式是( )。‎ A.动作描写 B.肖像描写 C.心理描写 D.语言描写 ‎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恰当的是( )‎ ‎①在朝廷上,当国君不在场时,他言谈毫无顾忌, ,显得从容不迫。‎ ‎②很多人羡慕他的 ,但他的丈人却为此瞧不起他,他为此十分苦恼。 ③张九龄因善于言谈而出名。每当他与宾客们谈论起经书时,总是 。‎ A.滔滔不绝 侃侃而谈 口若悬河 B.侃侃而谈 滔滔不绝 口若悬河 C.侃侃而谈 口若悬河 滔滔不绝 D.口若悬河 滔滔不绝 侃侃而谈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新加坡举办的首届青奥会,充分利用现有的设施资源和体育场馆,不但没有出现资金亏空,而且创造了2亿美元的利润。‎ B.随着国人消费观念的转变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近几年来旅游部门将开发新景点,推出新项目,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需求。‎ C.‎ 两会召开之际,各地代表纷纷抵达北京,在人民大会堂共商国是,代表的发言社会影响的关注度都很高,人民希望他们能真正表达自己的心声。‎ D.社会需要城镇化,但城镇化不等于房地产化,没有实业支撑,城镇化便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城镇买了房的农民也不能实现真正的转型。‎ ‎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相比国外卫星导航系统,北斗系统目前独具导航和短报文通信相结合的特色,______,______,______。以海洋渔业为例,“我在哪里”,能够使渔民通过船载设备实现自主定位;“你在哪里”,使岸上的人通过监控知道渔船在什么地方。而在沙漠、山区、海洋等人烟稀少的地区进行搜索时,______,______,______。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①已在我国经济社会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②也能知道“你在哪里”‎ ‎③有效缩短救援搜寻时间,提高抢险救灾时效 ‎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除导航定位外 ‎⑤既能知道“我在哪里”‎ ‎⑥还能通过短报文通信功能,及时报告所处位置和灾情 A.⑤①②⑥④③‎ B.⑤②①④⑥③‎ C.②①④⑥③⑤‎ D.④⑥③⑤②①‎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情景默写 ‎9.名篇名句默写 ‎(1)刘裕曾在京口起兵北伐,征讨桓玄,平定叛乱,先后消灭了南燕、后燕、后秦等国,并收复洛阳、长安等地,也是一个跟京口有关的历史上的风流人物,辛弃疾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操在《短歌行》中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典故,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既是运用比喻又是运用典故的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感叹人生空幻,并借凭吊明月寄托内心深沉情感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三、名著阅读 ‎10.在巴金的《家》中把屠格涅夫的“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这句话作为座右铭的是谁?这人物身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选择两件具体的事件或情节加以说明。‎ 评卷人 得分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近日,一篇题为“我半年工资,养不起一个暑假里的孩子”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刷屏,引发众多家长热议。数学课200元一节,新概念英语2000多元一期,钢琴课450元一节……各种培训班账单被家长无奈地称为“碎钞机”。相关调查显示,在参与投票的348位网友中,超过三成网友表示孩子暑期补课花费已经超过万元。其中南京一位初中生家长表示,女儿光数学就上了3种不同类型的课程,还上了钢琴课等,花了好几万元。一位家长补充说,这些花费仅是上补习课的费用,如果加上购买辅导资料、课外书,外出旅游或者各种游学夏令营的费用,1万元是远远不够的。‎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暑期疯狂补课呢?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首先是家长和学生被升学压力裹挟,为了进好学校,大家都很焦虑。家长普遍抱有这样的心态:班上成绩好的学生都在补,那其他学生还能不补吗?‎ ‎(摘编自《扬子晚报》)‎ 材料二:‎ 中国教育学会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中小学课外辅导行业已经成长为一个体量巨大的市场,2016年行业市场规模超过8000亿元,参加学生规模超过1.37亿人次(同年我国中小学在校学生人数约为1.82亿),辅导机构教师规模700万至850万人。而根据新浪数据中心此前联合某教育机构发布的《2017全国中小学生课外培训调查报告》,在为补习“埋单”的家庭中,一半以上中小学生每年参加课外辅导的花费为2000~10000元,更有13.7%的家庭每年为教育培训花费2万元以上。‎ 作为校内教学的有益补充,民办教育培训机构近些年越来越多地承载起学生对于教育多样化、个性化和分众化的需要,也正是这个原因,近年来民办教育培训行业风生水起,被受众需要的同时,也得到了资本市场的青睐。‎ ‎“要引起注意的是,在整个民办教育培训行业中,近95%的市场份额被众多中小型机构占据,几家大的教育培训机构所占份额不超过整个市场份额的5%。相对而言,对小机构的监管更难。”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教授薛二勇分析,“还有一个数字让人忧虑,据不完全统计,民办教育培训机构中,证照齐全的比例不到20%,这给行业带来了巨大的风险,直接表现为:机构违法违规成本低、教学质量无保障、价格机制混乱,聘用的教师无资质、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流动率过高,教学无保障,等等。”‎ ‎“在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施行之前,民办教育培训机构虽然叫培训机构,听起来属教育范畴,但一定程度上已脱离了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大量机构为公司性质,在工商部门注册。尽管有少量经过了教育行政部门的前置审批,教育行政部门对其监管力度也还不够。”杨念鲁介绍。‎ ‎(摘编自《人民日报》)‎ 材料三:‎ 郑州外国语学校校长王中立表示:“学生家长过度关注孩子成绩,通过校外补课的形式片面追求成绩,这影响了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教育的发展,必须以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追求‘绿色升学率’。”‎ ‎“减负是全社会的问题,应多方联动解决。”四川青神中学副校长王晓梅认为,学校应坚决执行为学生减负的相关政策规定,改变“唯分数论”的评价模式,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推进课堂和课程改革,向课堂要质量。‎ 社会上的“文凭歧视”现象愈演愈烈,不断为学生沉重的学业负担推波助澜。不管待聘岗位对人才类型有何特殊要求,为数不少的用人单位都要求岗位申请者的本科出身必须是“985”或“211”大学,否则一概不予录用。这种失范行为给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几乎每一所大学都号称以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为办学目标,对基础教育不择手段地索取高分学生。当学校、家长和孩子都盯着全国这一百多所大学的有限席位时,其竞争之惨烈、后果之严重着实难以想象。既然社会的发展需要不同类型的人才,社会就有责任与教育理性沟通,为教育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给教育以正确导向。‎ ‎(摘编自《中小学减负政策执行力反思与出路》)‎ ‎1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材料二第一段提供的数据可知,在我国中小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课外辅导是非常受重视的。‎ B.校外培训的效果和质量难以保证,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 C.民办教育培训行业发展不规范,存在机制层面的原因,即教育行政部门与工商部门的管理边界模糊。‎ D.尽管民办教育培训行业在发展过程中诸多“顽疾”并发,难题与挑战共存,但其仍然有存在的价值。‎ ‎1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家长们把孩子的教育看作是一个堆砌时间与金钱的“游戏”,而不尊重教育规律,这样只能适得其反,孩子必定无所成就。‎ B.家长们面对难以承受的负担,怨声载道,表明他们未来对待课外培训,会更加理性,对孩子学业的要求,会更加宽松。‎ C.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制约其全面发展,而且会催生出众多社会问题。‎ D.要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切实减轻学生负担,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形成合力,更需要孩子们自己争取。‎ ‎13.请针对假期“补课热”的负面影响,提出几条建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 莫言 ‎①我5岁的时候,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 ‎②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我母亲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我在母亲生前,一直想跟她谈谈这个问题,但每次我都感到没有资格向母亲提问。‎ ‎③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那时候我们家正是最艰难的时刻,父亲被人诬陷,家里存粮无多,母亲旧病复发,无钱医治。我总是担心母亲走上自寻短见的绝路。每当我下工归来时,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时,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有一次下工回来已是傍晚,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急忙跑到牛栏、磨房、厕所里去寻找,都没有母亲的踪影。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母亲对我的哭泣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她追问我为什么哭。我含糊其词,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这是一个母亲对她的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现在,尽管母亲已经被阎王爷叫去了,但母亲这句话里所包含着的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 ‎④在那些饥饿的岁月里,我看到了许多因为饥饿而丧失了人格尊严的情景,譬如为了得到一块豆饼,一群孩子围着村里的粮食保管员学狗叫。保管员说,谁学得最像,豆饼就赏赐给谁。我也是那些学狗叫的孩子中的一个。大家都学得很像。保管员便把那块豆饼远远地掷了出去,孩子们蜂拥而上抢夺那块豆饼。这情景被我父亲看到眼里。回家后,父亲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也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对我说:嘴巴就是一个过道,无论是山珍海味,还是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都是一样的,何必为了一块豆饼而学狗叫呢?人应该有骨气!他们的话,当时并不能说服我,因为我知道山珍海味和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并不一样!但我也感到了他们的话里有一种尊严,这是人的尊严,也是人的风度。人,不能像狗一样活着。‎ ‎⑤饥饿的岁月使我体验和洞察了人性的复杂和单纯,使我认识到了人性的最低标准,使我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我的父母、祖父母和许多像他们一样的人,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这些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也正是文学的灵魂。‎ ‎1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通过回忆母亲在苦难日子里顽强生活的勇气与信念及对我的启悟与激励,表现了母亲的坚韧、勤劳、朴实与伟大,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母亲的由衷感激和尊敬。‎ B.文章第二段“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体现了母亲不逃避困难和不幸,乐观顽强地面对困难的坚毅品质,让我敬佩。‎ C.文章写了爷爷、父亲都“严厉地批评了我”,目的是为了反衬母亲对自己教育的缺失,在那些艰苦的岁月里,母亲只顾用自己的勤劳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无暇顾及我。‎ D.作者认为许多像母亲一样的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 ‎15.文中为我们记叙了和母亲有关的哪几件事? ‎ ‎16.本文题目为“母亲”,但文中又用了不少文字写了父亲和爷爷,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原因?‎ ‎17.文末说到“我的父母、祖父母和许多像他们一样的人,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生活中,父母也一定是你的榜样,请结合文章,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父母的榜样作用(不少于70字)。‎ 评卷人 得分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戎,字濬冲,琅邪临沂人也。父浑,凉州刺史。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视日不眩,裴楷见而目之曰:“戎眼灿灿,如岩下电。”年六七岁,于宣武场观戏,猛兽在槛中虓①吼震地,众皆奔走,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又尝与群儿嬉于道侧见李树多实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或问其故,其曰:“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取之信然。 ‎ 阮籍与浑为友。戎年十五,随浑在郎舍。戎少籍二十岁,而籍与之交。籍每适浑,俄顷辄去,过视戎,良久然后出。谓浑曰:“濬冲清赏,非卿伦也。共卿言,不如共阿戎谈。”及浑卒于凉州,故吏赙②赠数百万,戎辞而不受,由是显名。戎尝与阮籍饮,时兖州刺史刘昶字公荣在坐,籍以酒少,酌不及昶,昶无恨色。戎异之,他日问籍曰:“彼何如人也?”答曰:“胜公荣,不可不与饮;若减公荣,则不敢不共饮;惟公荣可不与饮。”戎每与籍为竹林之游,戎尝后至。籍曰:“俗物已复败人意。”戎笑曰:“卿辈意亦复易败耳!‎ 钟会伐蜀,过与戎别,问计将安出。戎曰:“道家有言,‘为而不恃’,非成功难,保之难也。”及会败,议者以为知言。‎ 征为侍中。南郡太守刘肇赂戎筒中细布五十端,为司隶所纠,以知而未纳,故得不坐,然议者尤之。帝谓朝臣曰:“戎之为行,岂怀私苟得,正当不欲为异耳!”帝虽以是言释之,然为清慎者所鄙,由是损名。‎ 戎在职虽无殊能,而庶绩修理。后迁光禄勋、吏部尚书,以母忧去职。性至孝,不拘礼制,饮酒食肉,或观弈棋,而容貌毁悴,杖然后起。时和峤亦居父丧,以礼法自持,量米而食,哀毁不逾于戎。帝谓刘毅曰:“和峤毁顿过礼,使人忧之。”毅曰:“峤虽寝苫食粥,乃生孝耳。至于王戎,所谓死孝,陛下当先忧之。”戎先有吐疾,居丧增甚。帝遣医疗之,并赐药物,又断宾客。‎ ‎[注]虓①(xiāo):怒吼。赙②:赠送财物助人治丧。‎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 奇:认为┅┅奇异 B.籍每适浑,俄顷辄去 适:往,到 C.若减公荣,则不敢不共饮 减:不如,比不上 D.以知而未纳,故得不坐 坐:犯罪 ‎19.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又尝与群儿嬉/于道侧见李树/多实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 B.又尝与群儿/嬉于道侧/见李树多/实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 C.又尝与群儿嬉于道侧/见李树多实/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 D.又尝与群/儿嬉于道侧/见李树多实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戎小时候看太阳时眼睛不花,裴楷看见后称赞说:“王戎眼睛有光芒,就像山崖下的电光。”‎ B.阮籍与王浑、王戎俱为好友。阮籍每次拜访王浑,时间都很短暂,但与王戎交谈的时间却很长,主要是阮籍认为王戎比王浑清逸可赏。‎ C.王戎不拘礼法,在母亲去世后仍然饮酒吃肉,经常下棋娱乐,以致容貌憔悴,拄着拐杖才能站起。‎ D.和峤在服丧期间,用礼法约束自己,吃饭限量,皇帝认为和峤哀伤过度,并为此担忧,但刘毅认为王戎比和峤更让人感到忧虑。‎ ‎2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戎异之,他日问籍曰:“彼何如人也?” ‎ ‎(2)帝虽以是言释之,然为清慎者所鄙,由是损名。‎ 评卷人 得分 六、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南园十三首(其十三)‎ 李贺 小树开朝径,长茸湿夜烟。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 古刹疏钟度,遥岚破月悬。沙头敲石火,烧竹照渔船。‎ ‎2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人以时间为线索,从早上、白天、傍晚到深夜依次展开描写,描绘出南园一带从早晨到晚上的美好景致。‎ B.颈联从近处着笔,视听结合,自然亲切。“度”写出了钟声的传递感,“悬”表现了缺月浮于山头的姿态。‎ C.“沙头敲石火”描写捕鱼人在河滩击石取火“烧竹照渔船”紧承上句,交代击石取火是为了替渔船照明。‎ D.诗人在诗中着意刻画了田园生活的安逸,流露出浓厚的归隐情绪,暗含了诗人对仕途的失望。无奈之情。‎ ‎23.诗中哪一句的写法和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鸡鸣桑树颠”的写法相同?请结合全诗简析其表达效果。‎ 评卷人 得分 七、语言表达 ‎24.在中国有这样一群儿童: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将他们留在了农村。这个特殊群体被称为留守儿童。下面是某省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部分调查数据:(6分)‎ 项目 ‎ 百分比 ‎ ‎ ‎ 项目 ‎ 百分比 ‎ 非常想父母 ‎ ‎65.0 ‎ 认为应该和父母共同生活 ‎ ‎79.3 ‎ 害怕陌生人 ‎ ‎40.0 ‎ 和(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 ‎ ‎43.5 ‎ 觉得自己很一般 ‎ ‎52.7 ‎ 总是害怕被身边人欺负 ‎ ‎34.7 ‎ ‎(1)从以上的数据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4分)‎ 答:① ‎ ‎② ‎ ‎(2)请针对留守儿童现象,写一句公益广告词。(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2分)‎ 答: ‎ ‎25.仔细观察漫画《作证》,请说明漫画内容及寓意,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 ‎(1)漫画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漫画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八、材料作文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转眼间,我们进入高一已经两个月了。高一某班召开了一个“回顾与展望”的主题班会。在班会上,同学们畅所欲言。小马说:“我的初中生活如春天般繁花似锦。我相信,我以后的高中生活会如夏天般火热。”小李说:“我的初中生活如在冬日的雨夜赶路,困难重重。我希望,下阶段的高中生活会是温暖而美丽的春天。”小张说:“我的初中生活就四个字,浑浑噩噩。但愿,我以后的高中生活能清清楚楚。”‎ 那么,你的情况是怎样的呢?请你据此写一篇以记叙、抒情为主的文章。要求自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文言实词的含义可以运用代入法、课内迁移法、成语迁移法,利用上下文来推敲词义;文言实词的用法应结合其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词的词性来判断。本题中,C项,“户庭无尘杂”,“尘杂”指世俗的繁杂琐事。‎ 故选C。‎ ‎2.A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技巧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A项,“比喻”错误,应为“借代”。‎ 故选A。‎ ‎3.D ‎【解析】‎ ‎【详解】‎ 本题综合考查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D项,“由此转入写游泳”错误,应是由此回忆起曾一起战斗的战友。‎ 故选D。‎ ‎4.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能力。名著阅读考查,考点大多落在主要人物、重要情节和主题理解上,能力层级多为“识记”。题型多采用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考生只需要在平时多“识记”基本的名著知识,了解名著的名段名角即可。本题中,‎ A项,“通过相亲的方式很快定了下来”错误,觉新的亲事是通过父亲拈阄的方式定下来的。 ‎ C项,“她们的社会地位与悲剧结局却是相同的”错误,她们的社会地位不同。梅是贵族小姐,瑞珏是长孙媳,鸣凤是贫贱丫鬟。‎ D项,“陈姨太无端以‘助产条件太差’为由”错误,陈姨太的理由是避不祥的“血光之灾”。‎ 故选B。‎ ‎5.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据要求联想名著相关情节,尤其要注重细节。名著阅读考查,考点大多落在主要人物、重要情节和主题理解上,能力层级多为“识记”。题型多采用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考生只需要在平时多“识记”基本的名著知识,了解名著的名段名角即可。本题中,C项,《家》中鸣凤自杀时,“她知道轻敲是没有用,待要重敲,又害怕惊动了别人”等处运用了心理描写。‎ 故选C。‎ ‎6.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相关成语的意思,正确辨别他们的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再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句意的选项。本题中,侃侃而谈: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的样子。形容理直气壮地谈论或演讲。口若悬河:形容能说会辩,口才很好,口齿伶俐。滔滔不绝:形容像流水一样连续不断。多比喻人说话连续不断,十分健谈。第1空,关键语境“显得从容不迫”,应选“侃侃而谈”;第2空,指口才好,应选“口若悬河”;第3空,根据语境“善于言谈”,应选“滔滔不绝”。‎ 故选C。‎ ‎7.D ‎【解析】‎ 试题分析:A“设施资源和体育场馆”重复累赘,应删去和体育场馆。B不合逻辑,“近几年来”与“将”矛盾。C“社会影响”和“很高”搭配不当。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还有一个简捷的方法便是借助标志法,比如,如果句中出现关联词,可从关联词的搭配、语序、逻辑等三个方面考虑;如果出现介词,可从主语残缺、中途易辙、主客颠倒等角度考虑。‎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8.B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段说明性文字。从语句的前后照应来看应先⑤后②,根据后面的举例可知,“以海洋渔业为例”前面应为①,所举例子是对北斗系统“在我国经济社会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的说明。根据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由“除……外,还……”可以确定先④后⑥,③是功能的效果。‎ 考点:语言表达连贯。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E。‎ ‎9.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 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常见的名句名篇的默写。高考名篇名句情景式默写,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和内涵的理解。因此在默写的时候,我们就要在紧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好情景式默写题所提示的语境:包括题干所给出的叙述性情景,以及题干给出的要默写语句的关键词,题干提示所要默写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等。特别要注意所默写语句中的难写字、易混字、易错字、通假字,还有虚词等。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金戈、 一尊、酹江月。‎ ‎10.‎ 觉慧;叛逆;反抗祖父。觉慧背着祖父参加学生联合会的活动,上街游行,散发传单。陈姨太向高老太爷告发此事,于是他被叫来训话,遭到高老太爷的严厉训斥,声称不许他再出去参加学生运动。觉慧没有屈服于祖父的不合理要求,据理力争,高老太爷勃然大怒。向鸣凤示爱。高公馆的三少爷觉慧勇敢向丫环鸣凤表达爱意。他冲破了封建礼教的枷锁,真挚而热烈地爱着鸣凤。在觉慧的眼中,鸣凤是那般美好、美丽、聪明、贤惠。觉慧在心里默默地如痴如醉地爱着她,已经完全超越了主仆的等级界限。揭穿捉鬼行孝的丑剧。高老太爷病危,生命垂危,奄奄一息。整个高公馆笼罩在浓重的祈神活动中,留过学的克明、读过进步书报的觉新都不敢出来反对。觉慧第一个无畏地戳穿了这个鬼把戏。‎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名著阅读能力,具体考查对《家》中情节的了解,要求考生熟读《家》,并熟悉小说全部情节,考试时考生只需要按要求选取原文中相关段落,把相关情节的开端结局概括地叙述出来并稍加分析即可。觉慧是一个封建专制的叛逆者典型。如向鸣凤示爱事件。高公馆的三少爷觉慧勇敢地向丫环鸣凤表达爱意。他冲破了封建礼教的枷锁,真挚而热烈地爱着鸣凤。在觉慧的眼中,鸣凤是那般的美好、美丽、聪明、贤惠,觉慧在心里默默地如痴如醉地爱着她,已经完全超载了主仆的等级界限。觉慧看到这个家的无数罪恶,特别是鸣凤、瑞珏死后,他再也不能忍受这一切了。他要出走,却遭到长辈们的一致反对。他不愿屈服,不愿随着这个家庭一起灭亡,要自己争取幸福。最后,他瞒着高家其他人,在觉新和报社的朋友们的帮助下,乘船去上海,去创造新的事业,追求新的生活。‎ ‎11.B ‎12.C ‎13.①家长应理智对待课外辅导,量力而行;②学校应坚决执行为学生减负的相关政策规定,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③教育行政部门和工商部门应明确职责,加强行业的监管与治理;④高校应对生源选拔制度进行联合改革,改变“唯分数论”的选拔模式;⑤社会应避免“文凭歧视”,特别是用人单位要不拘一格选用人才。‎ ‎【解析】‎ ‎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错误。结合文本内容“机构违法违规成本低、教学质量无保障……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分析可知,教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只是校外培训的效果和质量难以保证的原因之一,并非最主要的原因。故选B。‎ ‎1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 A项,“孩子必定无所成就”说法绝对;‎ B项,“家长们面对难以承受的负担怨声载道”夸大事实;还有,结合文本内容“家长普遍抱有这样的心态:班上成绩好的学生都在补,那其他学生还能不补吗”分析可知,“更加理性”“更加宽松”错误。‎ D项,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更需要孩子们自己争取”无中生有。‎ 故选C。‎ ‎1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概括归纳文中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比如本题,要求针对假期“补课热”的负面影响,提出几条建议。然后通读文本,筛选出文本中有关假期“补课热”的负面影响,根据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回答问题。结合材料一分析可知,家长应该理智对待课外辅导,量力而行;结合“学校应坚决执行……改变‘唯分数论’……向课堂要质量”分析可知,学校应坚决执行为学生减负的相关政策规定,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结合“但一定程度上已脱离了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对其监管力度也还不够”分析可知,教育行政部门和工商部门应明确职责,加强行业的监管与治理;结合“社会上的‘文凭歧视’现象愈演愈烈……”分析可知,社会应避免“文凭歧视”,特别是用人单位要不拘一格选用人才;等等。‎ ‎【点睛】‎ 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14.C ‎15.母亲捣野菜;母亲在辛苦劳作时哼唱歌曲;母亲对我作出承诺。‎ ‎16.‎ 从内容上,为了更好地全面地揭示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丰富了文章内容;如果不写父亲、爷爷,内容就显得单薄。从人物形象上,母亲和父亲、爷爷相互映衬补充,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从主旨上看,我的母亲教育我,人要忍受苦难,不屈不挠地活下去;我的父亲和爷爷又教育我,人要有尊严地活着,互为补充,文章有厚重感。‎ ‎17.有人说:子女是父母的折光镜。在孩子身上可以折射出父母为人处事的哲学和做人的准则,的确如此,一个自私自利的家长很难培养出一个甘于奉献的孩子,一个心胸狭窄的父母也很难培养出一个宽宏大量的子女,父母对子女的示范应应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时时处处、点点滴滴。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的端正和完善上。”这便是育人先育己。模仿是孩子学习的主要方式,当孩子能模仿大人扫地抹桌时,他也可以同样会模仿大人其它的行为方式,如语言、生活习惯和待人接物处理问题的方法等。由于孩子的能力有限,他们的模仿是没有选择性的,父母的一些坏习惯、不文明语言,甚至不良行为都可能被孩子效仿。因此,父母要注意自身的榜样作用。‎ ‎【解析】‎ ‎14.本题考查文本内容及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错误选项一般都是不会引起争议的硬伤。本题中,C项,“目的是为了反衬母亲对自己教育的缺失……无暇顾及我”错误。母亲在文中并不是反面形象,这部分内容是表现父亲和爷爷对“我”的影响。‎ 故选C。‎ ‎15.本题考查梳理文章结构,概括小说情节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梳理思路,然后按照题干要求筛选相关信息,最后进行整合。答案在文章第二、三段,从“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概括第一点;从“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概括第二点;从“这是一个母亲对她的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概括第三点。‎ ‎16.‎ 本题考查探究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艺术构思的能力。可先通读全文,找到文中描写人物的段落或语句,结合上下文,从人物形象本身特点和对表达主题的作用等角度进行分析。本题可以从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作用的角度进行探究。回答时应在联系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题干中的条件和要求分析作答。结合文章最后一段来理解。无论是母亲、父亲,还是爷爷他们都是普通人,他们身上都有一些宝贵的品质,他们都给在做人方面,给我巨大的影响,这样写文章内容就丰富了许多。母亲给我的教育主要是面对苦难,要坚强乐观的生活着,而父亲和爷爷主要是教育我有骨气、有尊严的活着,这样文章内容就厚重了许多。‎ ‎17.本题考查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生活体验作答。解题时要结合小说具体内容分析,言之成理,言之有据;还要结合自己的生活感悟表达自己的体会,注意不要脱离小说的内涵而凭空想象。有人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教师,也有人说:家庭是孩子的一面旗帜,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总之,父母是对孩子影响最先、最深的人,是孩子模仿最早、最多的形象。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解答本题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出父母对孩子影响的重要性。‎ ‎【点睛】‎ 概括小说情节类题目,要首先理清小说的结构,小说的结构可以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梳理,弄清故事的来龙去脉,把握住结构特征,尤其要关注发展和高潮部分,有的小说的高潮同时也是结局;然后抓住线索,用自己的语言分条概括,概括时要把人物和事件交代清楚。‎ ‎18.D ‎19.C ‎20.C ‎21.(1)王戎感到奇怪,有一天问阮籍说:“他是什么样的人?”‎ ‎(2)皇帝虽然用这样的话解释此事(这件事),然而王戎被清廉谨慎的人鄙视,因此损害了名声。‎ ‎【解析】‎ ‎18.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文言实词的含义可以运用代入法、课内迁移法、成语迁移法,利用上下文来推敲词义;文言实词的用法应结合其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词的词性来判断。本题中,D项,以知而未纳,故得不坐:王戎因为知道而没有接受,所以没有被定罪。“坐”此处指“治罪、定罪”的意思。‎ 故选D。‎ ‎19.‎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划线句的翻译是:又曾经和一群小孩在路边嬉戏,看见李树上有很多果实,同辈的人都争着奔向那棵树,只有王戎自己不前往。“嬉于道侧”是状中关系,不宜断开,又与“又尝与群儿”是主谓关系,不宜断开,排除ABD;“李树多实”是李树上有很多果实之意,表意完整 ,中间不宜断开,排除ABD。‎ 故选C。‎ ‎20.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此题的做法如下,先浏览选项,确定其在文中的位置,然后具体将选项与文中原句进行比较以发现问题。此类题目的误区有:事件张冠李戴、时间地点迁移、曲解实虚词等。本题中,C项,“以致容貌憔悴,拄着拐杖才能站起来”原因不是“饮酒吃肉,经常下棋娱乐”而是因为“母忧”。‎ 故选C。‎ ‎2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1)异,意动,感到奇怪;何如,怎么样。(2)是,这;释,解释;清慎,清廉谨慎;鄙,鄙视。‎ ‎【点睛】‎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 参考译文:‎ 王戎,字浚冲,是琅琊临沂人。父亲王浑,是凉州刺史。王戎幼时聪明过人,神采清朗。看太阳而眼睛不花,裴楷看见后称赞说:“王戎眼睛有光芒,就像崖下的电光。”王戎六、七岁的时候,在宣武场看杂技表演,猛兽在牢笼中怒吼,吼声震动天地。众人都逃走,只有王戎站立不动,神态自若。魏明帝在楼阁上看见以后认为王戎很奇异。又曾经和一群小孩在路边嬉戏,看见李树上有很多果实,同辈的人都争着奔向那棵树,只有王戎自己不前往。有的人询问其中的原因,王戎说:“树长在路边却结了很多果实,一定是苦涩的李子。”摘取果实后的确这样。 ‎ 阮籍和王浑是朋友。王戎十五岁时,随父亲王浑在郎舍。王戎比阮籍小二十岁,阮籍却和王戎交往。阮籍常常到王浑处,停一会儿就离开,去看王戎,很久才出来。阮籍对王浑说:“王戎清逸可赏,不是你这类人能比的。和你一起谈话,不如和王戎一起谈论。”等王浑在凉州去世,以前官吏赠给王戎治丧的财物达几百万。王戎推辞不接受,因为这名声远扬。王戎曾经和阮籍喝酒,当时兖州刺史刘昶(字公荣)在座,阮籍因为酒少,没有给刘昶倒酒,刘昶也不怨恨。王戎感到奇怪,有一天问阮籍说:“他是什么样的人?”阮籍说:“对(酒量)比公荣大的人,不可以不和他喝酒;对酒量不如公荣的人,也不敢不和他一起喝酒;只有对公荣,可以不跟他喝酒。”王戎常常和阮籍到竹林游玩,王戎曾经来晚。阮籍说:“庸俗的家伙又来败坏人的心情。”王戎笑着说:“你们这类人的心情难道也容易败坏吗?”‎ 钟会讨伐蜀国,路过时与王戎告别,问有何计策。王戎说:“道家有句话说‘有功而不依靠’,不是成功难,而是保成功难。”等钟会失败,商议的人认为他深懂古人的话。 ‎ 被征召做侍中。南郡太守刘肇在筒中装了五十匹绢贿赂王戎,被司隶检举,王戎因为知道而没有接受,所以没有被定罪。但是议论的人认为王戎有过错。皇帝对朝臣说:“王戎的行为,难道是怀有私心不当而得吗,这正是他不想做奇异的事情罢了!”皇帝虽然用这样的话解释此事,然而王戎被清廉谨慎的人鄙视,因此损害了名声。 ‎ 王戎在职虽然没有特殊的才能,但是各种事情做得很有成绩。后来升迁光禄勋、吏部尚书,因为母亲去世离职。生性很孝顺,不被礼制约束,喝酒吃肉,有时看别人下棋,但是面貌憔悴,拄杖才能起身。当时和峤的父亲也去世,他用礼法约束自己,吃饭限量,悲伤的程度比不上王戎,皇帝对刘毅说:“和峤哀伤过度,让人担忧。”刘毅说:“和峤居丧时虽然睡在草垫上,吃粥,这是用生进孝。至于王戎,是用死进孝,您应当先担忧他。”王戎以前有吐痰的病,居丧期间更加厉害。皇帝派遣医生为他治疗,并赐给他药物,又断绝宾客来往。‎ ‎22.B ‎23.古刹疏钟度。都用了以声(动)衬静(动静结合)的写法。诗中多数诗句都围绕南园来写,从早到晚,南园宁静怡人;而此句借助远处稀疏的钟声,来衬托南园的宁静,凸显意境的幽美。‎ ‎【解析】‎ ‎22.本题综合考查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B项,“颈联从近处着笔”错误,“疏钟度“遥岚”“破月悬”都是远景描写。‎ 故选B。‎ ‎23.本题考查对诗歌表达技巧的分析能力。诗歌的技巧主要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以及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包括:(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2)联想和想像 (又叫虚实结合);(3)对比;(4)白描。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借代、对偶等。表现手法主要有渲染、烘托等。抒情手法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答题步骤: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解答本题,首先分析“鸡鸣桑树颠”的写法,再分析本诗,找到相同手法的诗句,结合全诗分析其表达效果。全诗着意刻画了田园生活的宁静、安逸,流露出浓厚的归隐情绪。“鸡鸣桑树颠”是一句描写,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古刹疏钟度”,意思是,古庙里远远传来稀疏的钟声。这是一种远景描写,“度”写出了钟声的传递感。以疏远的钟声,来衬托南园的宁静、幽美。‎ ‎【点睛】‎ 诗歌的表达技巧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 ‎24.(1)①留守儿童渴望得到父母关爱;(2分)②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突出。(2分)‎ ‎(2)(示例)留下你的关爱,守护他(她)的心灵。(3分)‎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读表能力。数字也会说话,我们要把数字变成信息。从百分比上可以看出留守儿童非常希望和父母住在一起。第二点则需要同学放大眼光,关注他们的心理与社会。(答对一点3分,答对两点6分。其他合理答案正常判分)‎ ‎【小题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准确、鲜明、生动。注意语意要简明,观点要明确,并使用修辞使之生动。(其中语意1分,修辞1分)‎ ‎25.内容:画中有一个领导模样的人在作报告,他说:“公鸡能下蛋。”后面一排人站起来大 喊:“我们亲眼见。” 寓意:揭露了官场中为了拍领导马屁而罔顾事实,作伪证的恶劣现象;讽刺与批判了官场上唯领导是从,权力大于一切的不正之风。 ‎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具体考查漫画的理解,解答此类问题,应当先对图画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主题或方向。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并提取有效信息,关注图画细节。解答图片赏析题,除了要注意画面细节,还要细心审清题目的要求,抓住题眼,确立重点。要根据题干的指令要求和题目所给的条件以及图中所示的内容去找答案,不能抛开题中的条件、图形和作者意图,只凭自己的想当然。本题“说明漫画内容”关键在“说明”,该漫画是连续性的两个画面,注意细节,把画面信息完整、准确、清晰地表述出来。“寓意”题型关键在把握画面中人物身份特点、人物间的关系、人物语言信息等内容,然后联系现实,按照“讽刺”“批判”“揭露”等形式表述即可。‎ ‎26.例文:‎ 那时,阳光正好 白驹过隙。我该怀想什么?对于初中那三年,张张画面似乎仍像昨日一般浮现在眼前。怀想过去,如翱翔于天际一般。那般温暖。而对于将来的三年,我满怀憧憬。我的青春年少,我的青葱岁月……‎ 迷路在人海,看不清未来。‎ 也曾迷惘过,一度跌落的成绩也曾令自己一蹶不振。曾经渴望过,拿着令众人羡慕的成绩,高举过头顶,对着所有人大笑。似乎那段时间,真的仅是我的幻想而已。半夜,独自哭泣。关上门,埋头不想让任何人看到我的懦弱,我的无助。如果一直如此沉沦。未来一片黑暗。我却未曾发现。‎ 迷惘时,我庆幸,有那么良师益友,那般鼓励我,支持我;失落时,我窃喜,我的死党并未忘记我,我彷徨时,轻拍肩膀,相视一笑。于千万人之中,我能遇见你们,是我的幸福;于过去的年月中,有你们相伴,亦是我的荣光。‎ 我是迟钝的人,直到最后,我才发现很多东西一直在我身边。比如现在,毕业后才醒来,才发现梦境般的三年原来是如此的真实。我却直到分别了才知晓。曾听说过,面对是最好的武器。或许此时的我,该坦然的面对我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天亮后,不该说晚安。我的生活,仍将继续。‎ 记忆的远方,我披戴的荣光。照进天窗擦亮梦想。‎ 我自信,我自强。在那些辛酸的夜晚,所有的泪水,幻化成的是梦想的篇章。当所有的一切尘埃落定,我们该想的,不是现在,而是将来。《幻城》中这般说,未来才是最重要的,那才是我们将要度过的漫长年月。在关闭掉记忆的闸门,我们是该展望那扇未来的天窗了,那里有光明和所有美好的事物。那是我们将要面对的一切。‎ 对于未来,当我拿到录取通知书的一刻,就明白。未来靠的并不是一纸优秀学校的通知书,而是自己的奋斗。当站在学校门口的那一秒,我更加确信了这一点。‎ 我知道,将会有漫长的三年等着我去闯。三年前的自己,直到三年的尾巴上我才知道,不该虚度。如今,又一个三年即将起航,我庆幸自己能在未来的三年之前明白,奋斗才是我最终的归宿。‎ 在校园里转了一圈。对于三年的新生活,心中猛然出现一副美丽的蓝图。胜过眼中最美的玫瑰,没有刺,一切都是这般温和而美好。我想,我会朝着那样奋斗。加油。‎ 而头顶那轮最美的太阳,正照亮我的青春年少,我的青葱岁月。‎ 那时,阳光正好。‎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还要理清关系,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审题:本题为材料作文。材料讲的是高一一个班级召开了“回顾与展望”的主题班会。有很多同学积极发言,有人带着自信走进高中生活。有人在初中时经历了很多困难才走到高中,对未来的高中生活满怀信心。也有人反思过去的初中生活没有明确的目标,浑浑噩噩地过了三年,希望做出改变。我们在写作立意时一定要抓住“回顾”与“展望”两条线。既要回顾过去的初中生活,对过往进行反思,也要展望未来的高中生活,不懈奋斗。不可就一个方面展开。‎ 参考立意:‎ ‎1、青春是用来奋斗的;‎ ‎2、不念过去,不畏将来;‎ ‎3、把握当下,携手筑梦。‎ 参考素材:‎ ‎1、人总是会有梦,有梦才会有将来,有将来才会有希望,有希望才会觉得生活的意义,生命就是在一次一次的期待,梦想,希望中得到磨练,意志常常会被现实的生活摧残,然而希望带给我们的无疑是更大的期待,我常常想如果生活中没有了希望,那么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常常的被痛苦烦恼折磨着,但是想到对于未来的憧憬,生活变得又多姿多彩起来,我想每个人也许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吧。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脆弱的,老天爷是公平的,他给予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只有死亡才是永恒的。‎ ‎2、只爱静静的和着风,用迷幻的眼神淡淡地看着时间从音乐中流走,享受这属于夜的静谧,单纯地缅怀着过去.曾爱天空的白云,化作可爱的“翅膀绵羊“;曾爱蒲公英的自在,独自远行;曾爱咖啡的苦滋味,那才最真;曾爱会唱歌的海豚,那是记忆里的水晶……‎ ‎3、我不知道是寂寞令我成长,还是成长令我寂寞,但如今我确实是一个敏感且脆弱的孩子.所以很多很多个夜晚,我总是坐在无边的黑暗里,望着窗外被昏黄的路灯撕得支离破碎的天空,想起朋友们离去时苦笑得支离破碎的脸,然后泪流满面……‎ ‎4、眨眼,我已由一名懵懂顽童变成如今的翩翩少年,也已经跨入一中的校门,成为一名高中生,接受新的挑战.那意味着新的生活将开始。我将会遇到很多新的朋友,他们,不知会给我怎样的感动。‎ ‎5、高中生活,会让我再次光彩夺目吗?会让我脱颖而出吗?会让我成为一名佼佼者吗?这还是一个未知数。但是我想,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Fail is sussful′s mother。我一定能成为天际那一颗耀眼的启明星,从地平线升起,璀璨夺目,熠熠发光……‎ 结构示例:“那时,阳光正好”,散文文体。开篇总写,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正文分为两部分,前部回忆初中三年岁月,有迷惘、失落、彷徨,也有相伴、幸福、自强;中间以“记忆的远方,我披戴的荣光。照进天窗擦亮梦想”过渡;后半部抒写高中生活的期待、奋斗、梦想。结尾呼应开头,“那时,阳光正好”预示美好的未来。‎ ‎【点睛】‎ 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特别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材料作文的审题很重要: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