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5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集宁一中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鸡文化”占有重要地位,对古人生活的影响很直接。 鸡为什么叫“鸡”?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禽部》“鸡”条引南唐人徐核的话称:“鸡者稽也,能稽时也。”鸡守时且鸣叫准时,鸡鸣了天就快亮了,由此,古人送给鸡不少美称:夜烛、司晨鸟、知时畜、长鸣都尉等。 鸡能啼晨,古人称之为“司晨”。鸡这一习性,对农耕时代的古人具有重要意义。《诗经》中有这样的句子“女曰鸡鸣……”:妻子说鸡打鸣了,赶紧起来干活吧。可见,先秦时人们已开始利用鸡鸣来安排作息了。国君也以“鸡鸣”为时间节点安排作息。《诗经》中的《鸡鸣》就有贤妃提醒国君早朝:“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周朝还专设“鸡人”掌管供办鸡牲和报时,后来宫廷中负责打更报时的人被称为“鸡人”。但古人认为母鸡打鸣是不祥之兆,会有“鸡祸”。在古代,女人干政或主政,常被称作“牝鸡司晨”。《汉书•五行志》引《易传》的话:“妇人专政,国不静;牝鸡雄鸣,主不荣。” 古人还以鸡鸣励志,现在不少人书房里都喜欢挂“闻鸡起舞”字画。《晋书•祖逖传》记载,祖逖和刘砚“共被同寝”,夜半听到鸡叫声,对刘砚说:“此非恶声也。”便踢他起来一起舞剑健身。 鸡在古人眼里还能辟邪。《山海经•中山经》中就多次提及:“用一雄鸡,攘而勿杀”,“毛用一白鸡,祈而不粉”。古人认为,鸡是一种“阳鸟”,主管日出。唐《艺文类聚•鸟部》“鸡”条的说法更清楚:“鸡为积阳,南方之象,火阳精物。”鸡鸣带来光明,而鬼怪最不敢见光明,自然便怕鸡。还有一种说法,民间把鸡当辟邪物可能与中华人文始祖虞舜有关。东晋王嘉《拾遗记》记载,尧在位七十年,有国献重明之鸟,双睛在目。这里的“重明之鸟”就是一种鸡,隐指尧的接班人舜。重明之鸟“能搏逐猛兽虎狼,使妖灾群恶不能为害”,民间过年时都期盼这种鸟能飞到自家门口,等不到它,“或刻木,或铸金,为此鸟之状,置于门户之间”。王嘉认为,民间画鸡贴门上,就是由这种遗俗变化来的。 人认为鸡还是一种吉祥动物。“鸡”谐音“吉”,鸡年就是“吉祥之年”。古代有一种年画,上面是啼叫的公鸡和牡丹花,有读书人的人家过年时都会张贴,取意“ 功(公)名(鸣)富贵”。还有一句十分喜庆的话叫“龙凤呈祥”,龙的原型是蛇,凤的原型就是鸡。凤凰的别名是鸭鸡。《尔雅•释兽》说:“鸡三尺为鹤。”传统的“龙凤呈祥”一说,事实上是“龙鸡呈祥”。 实际上,鸡在古人心目中的形象并不比凤凰差。古人称鸡为“德禽”,西汉韩婴《韩诗外传》便有这样的说法:“君独不见夫鸡乎!首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得食相告,仁也;守夜不失时,信也。”“文”“武”“勇”“仁”“信”,这些鸡的优秀品质可都是凤凰所没有的。 (摘编自《“鸡文化”对古人生活的影响》) 1.下列关于“鸡文化对古人生活的影响”的表述,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3分) A.农耕时代的古人会利用公鸡能啼晨这一习性来安排作息,下至百姓的劳作上至国君的早朝。 B.古人以鸡鸣励志,后来很多人受祖逖“闻鸡起舞”故事的激励,听到鸡叫就及时奋起,舞剑健身。 C.“鸡”谐音“吉”,寓意吉祥,所以古代读书人会张贴画有啼叫的公鸡和盛开的牡丹花的年画。 D.古人认为鸡能辟邪,能震慑鬼怪搏逐猛兽,就在门上木刻或者铸造其图形,后来画鸡贴于门上。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鸡人”在周朝时期负责掌管供办鸡牲和报时,后来皇家宫廷中“鸡人”负责打更报时,职责范围有所缩小。 B.古人将母鸡打鸣与女人干政或主政相提并论,均视为不祥之事,古书认为前者会妨碍主人,后者会危害国家。 C.民间把鸡当辟邪之物可能与舜有关,据载,献给尧的“重明之鸟”双睛在目,勇猛善斗,它隐指尧的接班人舜。 D.《山海经•中山经》中多次提到用雄鸡、白鸡进行祈祷祭祀,缘于“鸡为积阳,南方之象,火阳精物”,是“阳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鸡被称为“鸡” ,还有夜烛、司晨鸟、知时畜、长鸣都尉等别称,都与鸡守时且鸣叫准时的特点有关,蕴含着古人对鸡的赞美。 B.农业在古代处于主导地位,又没有发达的计时工具,“鸡文化”地位重要,对古人生活的影响很直接,对现代的影响就相对小了。 C.鸡被古人称为“德禽”,古人根据鸡的特点赋予其文、武、勇、仁、信等优秀品质,可见,鸡在古人心目中地位比凤凰高。 D.鸡和凤凰大体类似,鸡三尺则为鹅,而凤凰的别名是鸭鸡,凤的原型是鸡,传统的“龙凤呈祥”一说,事实上是“龙鸡呈祥”。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漫语慢蜗牛 梁锡华 敝寓周围的林木草地间,蜗牛不时出没。以外壳做标准,一般长约两三寸。所以,读者可以想象,当某夜我发现一头五寸大牛时,忽然间心跳到什么程度。对着这庞然巨物,不禁念到牛族的命运。它们慢爬漫爬,方向尽管糊涂,但魂牵梦萦的明确目标,就是觅食。然而,它们沉甸甸地背负求存的重担在分寸间博一点默默的移动,却往往遭人在有心或无意的残暴下一脚踹瘪。生之惨伤,亦无过于此了。本来从觅食到寻死,不限蜗牛,其他动物也差不多,包括人类,但面前这头大蜗牛无疑是祖父母辈的了,若说年轻力壮的动物谋生已觉艰难,耆寡的又怎样呢……我把那老牛捡起带回家去。 这次因缘际会,人牛共处,第一个难题就是吃。我的面包乳酪似乎不合牛性,而在灯下看它延颈伸角,很有求哺之意,使我惶急到连手指都冒汗了。那时,忽然想及农人最痛恨蜗牛,于是灵机一动,翻倒垃圾桶捡出几片白菜的败叶权充救济粮。哈!果然所料不差,菜叶原来正合那位老人家的胃口。不过看它疯噬狂啮的吃态,自己倒有点惊怕,因为它用膳时实在凶相毕呈,而且牙齿间轧轧作响。我想,要是扩音百倍或千倍,跟鲸鱼吃人时的吞肉嚼骨声应该相同──多恐怖啊!又假如我是小人国的一员,瞧见这巨无霸的老丑上下左右见菜即咬,怕不吓得晕倒地上? 两天后,我已懂得老牛的习性了。它在黄昏后便为口腹勉力慢“跑” ,饱餐了便稍舒筋骨,接着找个阴暗的角落休息。白天是死人一样不吃不动的,最爱贴在略湿的砖头旁边,有点青苔的更妙。最惬意的食物是青菜。西瓜、香蕉、苹果也受欢迎,果肉最好,万一为势所迫,皮也可以勉强将就。这位素食主义者,生活节奏既缓慢,又善养浩然之气,看光景活一百岁也不稀奇。 一周过去,人牛关系,正如外交官的口头禅,空前良好。我顾念它的寂寞,于是找了两只小家伙给它做伴,算是为它收养了一对孩子。它们不吵架,不打斗,不抢吃,不偷盗,不妒忌,而且脾气好得像棉花软糖。它们偶尔在“食桌”边缘碰上了,大家就用触角打个招呼,然后各吃其吃,或各游其游。 苏东坡写过《蜗牛》诗,但其言差矣,且听:“腥涎不满壳,聊足以自濡,升高不知回,竟作黏壁枯。”蜗牛固然自濡,但也相濡,绝不像自私的人类那么鄙陋。至于“升高”,那是少之又少的。牛性谦卑自牧,冒进、拼命求升的事,它们才不干!它们最不奉承那炙壳可热的太阳。当这位高高在上、万人瞻仰、光辉烈烈的阿波罗以满身金光的威势出现,它们就赶紧躲起来了。怎能“黏壁枯”?蜗牛的美德,上面已顺笔提及,然而尚不只此。你看它们行进的步伐:慢,不错,但谁及它们稳重?它们两对触角作先锋探路,遇物必缩。你说它们畏这畏那吗?非也。它们其实是步步为营,却又锲而不舍。缩,是的,但绝非一缩永缩,而是缩后必伸。壳内坚定的信念只有一个:再探头舒颈时,外边世界又是一番新意了,至少所呼吸的空气已经不是半分钟前那一股旧流。它们在前进的道路上,即使遇阻遇挫,还是一分分、一寸寸地用力爬。此路不通则彼,彼路不通则此,哪里像我们人类中的一类,失败了就骂,就哭,就赌气,就怨天,就尤人,就寻死!人不如牛,我们难道还有什么可辩的? 养蜗牛已差不多有三个月了。我给它们的,只是一些菜叶果皮,但它们惠我的启迪,却是意味深长的。世人只要略效蜗牛,什么明枪暗箭,大小打斗,就可以消弭了,但拈酸呷醋,爱恨情仇一类恶事恐怕是不免的,除非造物主可怜我们,全部来一个大变性,让我们人人雌雄同体,自得其乐且同享遐龄。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写蜗牛啃食菜叶时,“疯噬狂啮”,“凶相毕呈”,“而且牙齿间轧轧作响”主要从视觉、听觉等角度进行了描绘。 B.本文引用苏东坡《蜗牛》一诗,赞美蜗牛的品性,为一向为人所憎厌的蜗牛正名,使文章对蜗牛的赞美更具说服力。 C.本文在描写蜗牛时,多次使用拟人手法,如:“菜叶原来正合那位老人家的胃口”、“它们不吵架,不打斗,不抢吃……”等等。 D.作者对蜗牛的情感随着与蜗牛交往的深入而变化,从当初惊于蜗牛的外形到最后感于蜗牛的品性,甚至得出“人不如牛”的结论。 5.结合全文,简要概括作者笔下的蜗牛的优良品性。(6分) 6.梁锡华的散文被认为“集合了鲁迅、梁实秋、王力、钱钟书各家之长”。本篇文章也颇具特色,请结合文本从两个角度简要分析本文的特色。(4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光明网): 中国拥有3000多家制笔企业,年产圆珠笔近400亿支,堪称圆珠笔第一大国。但令人尴尬的是,这400亿支圆珠笔笔尖上的球座体,从设备到原材料,都高度依赖进口。明明是制造业大国,为什么连小小的笔尖都无法做到完全自主研发自主生产? 时间流转,尴尬的局面终于发生了变化: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圆珠笔尖。圆珠笔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需要二十多道工序。 笔头里面有不同高度的台阶和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加工精度都要达到千分之一毫米的数量级。而笔头的关键部位更是要细上加细,在笔头最顶端的地方,厚度仅0.3-0.4毫米。极高的加工精度,对不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高的性能要求,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时又不能开裂,小小“笔尖”着实考验着中国制造。 科研人员们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向世人展现了大国工匠应有的风采,笔尖钢的元素配比参数终于浮出水面。也正是因为他们贯彻了“工匠精神”,才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一场关于 “笔尖工艺”的硬仗,打倒了一批只会粗制滥造的企业,同时也让真正的精英们站在了行业的制高点上。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而当下,我们正努力走在成为制造业强国的路上。面对现实的挑战,我国制造业不断寻求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之路。而在转型提质的过程中,践行“工匠精神”则显得格外关键。相信在未来,“工匠精神”也定将引领中国制造业走向“以质取胜”的新阵地。 材料二(央视新闻客户端): 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也是中国制造业面临问题的缩影。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同样任重道远。 中国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说:“制笔行业现阶段与国外的差距,应该说不完全是技术上的。现在主要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这些都是有一定差距的。整个中国的制造业都比较浮躁,而且现在这种形势更是如此。” 来自一线的制笔企业负责人陆宪明说,一次去日本制笔企业参观的经历让他难以忘怀:“在一个日本制笔企业,我看到在笔头的生产线上,一个女工,大概45岁左右,她从工位里面拿出笔头清洗好,推到边上检验台做记录,这么厚的本子,我一看这个本子她大半本记掉了,这样一本东西要从开始记到现在,没有五年十年是不会有这么厚的,说明他们的员工工作的那种专注仔细。现在中国企业的员工流动比较大,技术含量不够,积累不够,经验不够,这种差距,你就很难培养出那种专心细致的工匠来。所谓工匠精神确实是需要一种耐心的、踏踏实实的精神,心无旁骛、专心一意把一件事情做好。这是我们目前最差的地方。” 材料三(新浪网): 不久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太原主持会议时指出,“去年,我们在钢铁产量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仍然进口了一些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我们还不具备生产模具钢的能力,圆珠笔头上的‘圆珠’,目前仍然需要进口。这都需要调整结构。” 事实上,圆珠笔头问题折射出了中国制造业深层的结构性的问题。有专家分析认为,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是结构性问题中最为典型的表现。一方面是技术含量低和附加值低的低端产品生产过剩,另一方面是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供给不足,这两种现象同时存在。这也正是当下中央提出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而要进行这样的改革,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从理念入手,从人入手。 许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良好素质的技术工人,不应仅仅是掌握制造技术,而且还应该是有责任心的匠人,是能够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的匠人。但是在人才培养和使用上,我们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对技术工人重视不够,导致这部分人才严重缺失。 显然,中国经济要转型升级,要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要从制造业重塑人力基因入手。企业首先要转变生产经营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起一种超越世俗商业利益的成就动机。同时,整个社会要注重人才培养,特别是技术工人的技能培养,畅通其职业发展通道、提高其收入水平、改善其工作环境。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二用日本制笔企业一个女工做记录的事例和中国员工的现状作对比,旨在表明中 国企业的员工在工匠精神方面尚有欠缺。 B.材料一报道了中国3000多家制笔企业曾经面临的尴尬局面,同时指出这局面已改变,这些企业已能够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笔尖。 C.材料三引用总理的话,说明了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以及特殊类高质量钢材仍需进口的问题,突出了中国制造业调整结构的必要性。 D.综合三则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制造业正在快速发展,但我国要成为制造业强国还需解决很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践行工匠精神。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说我国制笔企业三千余家,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又用“小小”修饰笔尖,两相对比,突出了我国制笔业高度依赖进口球座体的尴尬。 B.在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看来,我国现阶段制笔行业与国外的差距,不在技术上,而是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 C.笔头分为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圆珠笔需要二十多道工序,对笔尖的加工精度和材料性能要求极高,而此前中国制造达不到这些要求。 D.我国圆珠笔制造业的新突破启示我们,只要科研人员能够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努力贯彻“工匠精神”,就一定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 9.请结合三则材料,概括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方震孺,桐城人,移家寿州。万历四十一年进士。由沙县知县入为御史。熹宗嗣位,逆珰魏忠贤内结客氏。震孺陈《拔本塞源论》,疏入,声震朝廷。其春巡视南城。中官张晔、刘朝被讼,忠贤为请,震孺不从,卒上闻,忠贤益恚怨。 辽阳既破,震孺一日十三疏,请增巡抚,通海运,调边兵,易司马。日五鼓挝公卿门,筹画病哭,而自请犒师。帝壮其言,发帑金二十万震孺犒师。六月,震孺出关,延见将士,吊死扶伤,军民大悦。因上言:“我以退为守,则守不足;我以进为守,则守有余。专倚三岔作家万一时事偶非榆关一线遂足锁蓟门哉疏入帝命震孺巡按辽东监纪军事。震孺按辽,居不庐、食不火者七月。议者欲弃三岔河,退守广宁,震孺请驻兵镇武。军法不严,震孺请敕宁前监军,专斩逃军逃将。 明年正月,任满,候代前屯,而大清兵已再渡三岔河。列城闻之皆走,惟震孺前屯无动。当是时,西平参将祖大寿拥残兵驻觉华岛上。于是震孺召水师帅张国卿相与谋曰:“今东师四处搜粮,闻祖将军在岛上有米豆二十余万,兵十余万,人民数万,战舰、器仗、马牛无数,东师即媾得岛兵,得岛兵以攻榆关,岂有幸哉?”于是震孺、国卿航海见大寿,慷慨语曰:“将军归,相保以富贵;不归,震孺请以颈血溅将军。”大寿泣,震孺亦泣,遂相携以归,获军民辎重无算。 明年,忠贤兴大狱,募劾方御史者,郭兴治再论震孺河西赃私。逮问掠治,坐赃六千有奇,拟绞,系狱。有逻卒时时佐震孺饮啖,问之,则曰:“小人有妻,闻公精忠,手治以献者也。” 明年,庄烈帝嗣位,得释还。八年春,流贼犯寿州,州长吏适迁秩去,震孺倡士民固守,贼自是不敢逼寿州。巡抚史可法上其功,用为广西参议。寻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广西。京师陷,福王立南京,即日拜疏勤王。马士英、阮大铖惮之,敕还镇。震孺竟郁郁忧愤而卒。 (《明史•方震孺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专倚三岔/作家万一/时事偶非/榆关一线遂足锁蓟门哉/疏人/帝命震孺巡辽东/监纪军事 B.专倚三岔作家/万一时事偶非/榆关一线/遂足锁蓟门哉/疏人/帝命震孺巡按辽东/监纪军事 C.专倚三岔作家/万一时事偶非/榆关一线/遂足锁蓟门哉/疏人/帝命震孺巡按辽东/监纪军事 D.专倚三岔作家/万一时事偶非/榆关一线遂足锁蓟门哉/疏人/帝命震孺巡按辽东/监纪军事 11.下列对文画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御史,秦以前本为史官,负责掌管图籍,记录国家大事;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续到明朝。 B.珰和中官都指宦官。宦官是对在皇宫里为皇帝及其至亲服务的官员的总称。东汉以前,充当宦官的并不都是阉割之人,“悉用阉人”是在东汉之后。 C.迁秩,旧指官员晋级。秩的主要含义有三,一是指官吏的俸禄;二是指官吏的职位或品级;三是十年为一秩。 D.勤王,本指为君王尽力做事,后多指当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时,臣子起兵来救援。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3分) A.方震孺不畏权贵,刚正不阿。他巡视南城的时候,宦官张晔、刘朝被人告了,魏忠贤替他们说情,方震孺不听,最终报告了皇帝,由此得罪了魏忠贤。 B.方震孺关心国事,勇于担当。辽阳失陷后,他一天上了十三道奏疏,并且多次到公卿门前击鼓,一边筹划一边痛哭,最终朝廷派国库银给他去犒部队。 C.方震孺治军严明,鞠躬尽瘁。他巡按辽东时,有七个月没有住在房屋里,没有吃热熟食;当时军法不严,他下令给宁前监军,专门斩杀逃兵逃将。 D.方震孺精忠为国,受人敬仰。他受诬人狱后,有一个巡逻的士卒常常帮助方震孺的饮食。这名士卒的妻子,感动于方震孺精忠为国,就亲手做饭让丈夫献给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翮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六月,震孺出关,延见将士,吊死扶伤,军民大悦。 (2)明年,忠贤兴大狱,募劾方御史者,郭兴治再论震孺河西赃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 岑参 三度为郎便白头,一从出守五经秋。 莫言圣主长不用,其那②苍生应未休。 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 不知心事向谁论,江上蝉鸣空满耳。 【注】:大历四年(769),岑参在嘉州刺史任满后滞留蜀中。由于戎泸间受乱军阻路,只好折回成都,此诗即作于成都客舍,此时离诗人去世仅四五个月的时间。 其那:怎奈。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三度为郎”“一从出守”两句自叙平生,概括了诗人的仕途经历。这里说“三”是言其为多数,且与下文“五”字不重复。 B.颈联“客舍秋风今又起”,点出题目“客舍悲秋” ,写出了诗人寄居成都客舍的情景,融凄凉的情感于萧瑟的秋景之中。 C.尾联“江上蝉鸣空满耳”,以景结情,动静结合,“空满耳”与杜甫《蜀相》“隔叶黄鹂空好音”的“空”都是“白白的,徒然”之意。 D.本诗为诗人在成都客舍向幕中诸公倾诉情怀之作,叙事抒情,感情深沉凄切,格调慷慨悲凉,读来不禁令人唏嘘长叹。 15.本诗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概括秦王朝的暴政让百姓生活在压抑之中的两句是: , 。 (2) 《阿房宫赋》中作者情不自禁,连续慨叹,用两个假设指出爱民与长治久安息息相关:如果六国各自爱护自己的人民,“ ”;假使秦王朝又爱护六国的人民,“ ”。 (3) 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就后唐庄宗耽溺于伶人而丧国的史实,告诫后人应记住:“ , 。” 三、 语言文字运用(22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登上仰慕已久的泰山,同学们的眼界大开,他们一会儿俯瞰脚下的云雾松柏,一会儿举目仰望远处的落日,指点江山,心潮澎湃。 ②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 ③这部抗战题材的电影表达了对抗日英雄的敬仰,充满了正能量,以喜剧的形式带领观众回忆抗战年代的蹉跎岁月,提醒观众不忘历史。 ④人到中年,期望多多,多不过父母健康幸福之乐;担子重重,重不过儿孙修身齐家之责。椿萱并茂,兰桂齐芳,这既是奢望,又是希望。 ⑤很多人对朗诵颇有情怀,却只能高山仰止,《朗诵者》正好带动全民进行一场佳作赏读之旅,熏陶情感,涵养心灵。 ⑥ 有分析者认为,美国人先是打杀了利比亚的卡扎菲,现在又把目标锁向了叙利亚的巴沙尔,这些行动其实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他明里是推进民主,而实际上是为了控制海湾石油,以打压伊朗,遏制中国和俄罗斯。 A. ①④⑤ B. ①③⑥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 截至12月底,我院已经推出了40多次以声光电技术打造的主题鲜明的展览,是建院90年来展览次数最多的一年。 B. 书法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近年来在教育部门大力扶持下,使得中小学书法教育蓬勃发展,学生水平大幅提高。 C. 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使得这一古老的文明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D. 这家公司虽然待遇一般,发展前景却非常好,很多同学都投了简历,但最后公司只录取了我们学校推荐的两个名额。 19、下列关于传统文化知识表达,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按年龄由大到小排列:束发、豆蔻、加冠、不惑、知命 B. 官职被贬用词:左迁、谪、除、去、黜、乞骸骨 C. 对人的尊称或敬称:殿下、竖子、麾下、丈人、先考、夫子 D. 科举考试等级从低到高:童生、秀才、举人、贡士、进士 20、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括号处,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应该是最具有泥土气息的,古人云:“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种田”“清明雨星星,一棵高梁打一升”,字里行间,就把天人关系和耕种基因充分地侵染在这一颇具清新气息的时节里。( ),( ),( )。( ),但那份存于心中的敬畏和遵从,依然故我地在中华儿女的行为举止中延续下来。 ①让清明节得以用岁月之犁深耕伦理文化的深厚土壤 ②虽然这些风俗习惯不见得要与庙堂之高的繁文缛节看齐 ③至今,扫基、踏青、植树等清明传统习俗在民间形成并流传下来 ④因发轫于农业社会的悠悠远迈。 A. ④①③② B. ③①④② C. ③②①④ D. ①③②④ 21、把下面几个短句改写成一个长句,可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5分) ①短信文学是一种文学新门类。 ②短信文学的传播媒介是手机。 ③短信文学的特点是以短信为存在方式。 ④短信文学具有文学性、娱乐性、互动性、时效性等特点。 ⑤短信文学具有短小精悍、通俗易懂的特征。 短信文学是 22、提取材料的要点,回答问题,不超过30个字。(5分) 有些月收入千余元的年轻人,却热衷于买一些顶级品牌的小配件,如领带、皮包等。有一些年轻的白领节衣缩食购买奢侈品,不是出于实用的考虑,而是把它作为“成功人士”“社会地位”以及“美好生活”的象征。有学者据此认为,“消费主义”已成为不少人生活的主宰。 从以上材料可知,学者所谓的“消费主义”体现的是一种怎样的理念?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某中学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十八岁成人礼。在成人礼上同学们依次踏上红毯,由家长给他们戴上“成人帽”,同学们向父母恭行“拜谢礼”。然后父母和孩子携手步入“成人门”,踏上“成才路”,面对一只巨型蜡烛,许下愿望,并在《感恩的心》的动人旋律中,家长和学生互换书信。接着,几个身穿汉服的男女学生走上舞台,献上诗朗诵《青春的十八岁》.最后全体学生起立,庄严宣誓。 对于诸如此类的仪式有人大加赞赏,有人则不以为然。你有没有参加过类似的仪式,怎么看待? 请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集宁一中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1、A B项,“舞剑健身”的说法不当,从文中第三段的意思是一种及时学习;C项,因果不当,原文第六段是原因是“功名”与“公鸣”谐音;D项,范围扩大,“能震慑鬼怪搏逐猛兽”的是重明之鸟;不是刻铸于门上,从第五段来看,而是刻铸后“置于门户之间”。故选A。 2、D D项,强加因果,从原文第五段来看,“鸡为积阳,南方之象,火阳精物”是唐《艺文类聚•鸟部》“鸡”条的说法。故选D。 3、C C项,“鸡在古人心目中地位比凤凰高”推断错误,原文最后一段只是表述为“鸡在古人心目中的形象并不比凤凰差”,故推断错。故选C。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4、B 5、 ①目标明确,锲而不舍。②谦虚谨慎,修身养性。③做事稳重,步步为营。 ④灵活变通,不固执己见。⑤易于满足,不自私自利。 6、 ①古典雅正。文中采用了不少文言词语,姊敝寓,用膳、共榻、尊体等等;文中还使用了一些严整的词语。如延颈伸角、疯噬狂啮等。②幽默风趣。如称呼蜗牛为老人家,形容人牛关系时用外交用语“空前良好”形容,“慢爬漫爬”“各吃其吃,各游其游”等连带词语。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7、B 8、A 9、①技术上有差距.②缺乏工匠精神:心态、思维模式、文化和环境上有差距,整个制造业比较浮躁.③深层结构不合理:创新力不足.④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10、D “万一”修饰“偶非”,万一发生变化,中间不停顿,排除A;“榆关一线” 为名词短语,不作句子,不能前后停顿,排除BC;译文:专门依靠三岔河作为大本营,万一将来形势发生变化,榆关一线足以保卫蓟门吗?”奏疏呈上,皇帝命令方震孺巡按辽东,监察军事纪律. 11、A “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续到明朝”错误,应是延续到清朝. 12、C “他下令给宁前监军”说法错误,原文第二段“震孺请敕宁前监军”,应该是方震孺请求朝廷下令宁常监军专门斩杀逃兵逃将. 13、①延见:接见,引见;吊:吊唁;扶:扶救,救护. 译文:六月,方震孺出关,会见将士,吊唁死亡战士,救护伤病员,军民一片欢腾。 ②明年:第二年;大狱:大造冤案;赃私:贪污赃款。 译文:第二年,魏忠贤大造冤案,招募弹劾方震孺的人,郭兴治再次追论方震孺在河西贪污赃款。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4、C “动静结合”说法错误,“上蝉鸣”写动,没有静. 15、①抒发了诗人有济世之志,却壮志难酬的悲愤.“三度为郎”“一从出守”概括了诗人的仕途经历,饱含“生平未得意”的感叹.②体现了诗人不能得到“圣主”的重用,却能关心“苍生”的忧国忧民的情怀.“长不用”指长期未被重用,但诗人的关注点在于“苍生”,百姓未能休养生息,安居乐业,诗人不安.③流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年老体衰的悲叹.“便白头”“岁月如流水”“秋风今又起”三句悲叹时光流逝,也是悲叹自己年老体衰.④表现了诗人晚年的孤独寂寞.“心事向谁论”“蝉鸣空满耳”表现了诗人有满腹心事,却无处倾诉的凄凉.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2)、则足以拒秦;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三、 语言文字运用 17、D ①指点江山:纵论国家大事。句中指旅游用手指着自然界中的江山,望文生义。 ②想入非非:思想进入虚幻境界,完全脱离实际;也形容脱离实际,幻想不能实现的事。使用正确。 ③蹉跎岁月:指虚度光阴。句中指抗战年代的旧岁月,没有虚度光阴的意思,不合句意。 ④椿萱并茂:比喻父母都健在。使用正确。 ⑤高山仰止:比喻对高尚的品德或具有高尚品德的人的仰慕。句中指“对朗诵颇有情怀”,不合语境。 ⑥项庄席间舞剑,企图刺杀刘邦。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使用正确。 18、C A.搭配不当或偷换主语,“我院”不是“一年”,在“是”前面加上“这”; B.成分残缺,第三小句缺少主语,删去“使得”; C.表述正确; D.搭配不当,“录取”与“名额”搭配不当,改为“但最后公司只录取了我们学校推荐的两位同学”。 19、D A.束发指男子十五岁,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 B.除是授予官职,乞骸骨是告老还乡. C.竖子:小子(含轻蔑意). D.表述正确. 20、A 文段阐明: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应该是最具有泥土气息的。 ④①“因…让…”紧密相连;②的“虽然”与空格后的“但”紧密相连,②的“这些风俗习惯”指代③的“扫基、踏青、植树等清明传统习俗”,二者紧密相连。 故正确排序为:④①③② 21、示例:(短信文学是)一种以手机为传播媒介,以短信为存在方式,具有文学性、娱乐性、互动性、时效性等特点,短小精悍、通俗易懂的文学新门类。 22、人们所消费的,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它们的象征意义。 23、写作 (例文)现代化的仪式感 在物质飞速发展的社会中,仪式感也越来越被人重视,我们应该赞赏这种仪式感,它说明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它给人以力量和积极向上的氛围。 十八岁成人礼同学们走过红毯,戴上“成人帽” 等一系列活动启示着我们已经长大,我们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我们要勤奋刻苦,为爸爸妈妈分忧,在这种仪式上我们的正能量喷涌而出,它是丰富我们精神的力量,成为我们前行路上的重要精神支柱。 在当下社会,仪式很多,感动中国颁奖仪式彰显了社会的真善美,每一个杰出人物都促进我们心灵的升华,仪式感不能不以为然,还要认真对待.弘扬社会正义,继承传统美德,仪式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个活动,一次经历,而是一次次心灵上的感动与成长。 为什么我们在升国旗时庄严肃立,脱帽敬礼呢?因为这就是仪式感,国旗不仅仅是一个标志,而是用中华民族人民的鲜血筑成的,我们需要尊敬它.仪式感不仅仅存在于大型活动中,一次小小的班会课,一次小小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用心体会,就会感觉到仪式感的存在。 没有仪式,何来表扬?没有表扬,又怎么传播正能量?在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站上领奖台的那一刻,国歌响起的那一刻,我们被深深震撼与感动,仪式感会鼓舞人的力量,会激励中华人民前进的步伐。 我们要经历的仪式很多,成人礼只是其中之一,在高考冲刺中,我们每天都要在心中宣誓,今天的一天不能有一丁点儿浪费,今天苦了,明天就会甜了,仪式感陪伴我们每一天,工作的人需要加油鼓劲,学习的人需要奋力拼搏,在大的公司里年底会举办年会的仪式,这不就是鼓励员工来年更加努力工作和对上一年的总结吗?仪式感存在于生活中的小事中。 仪式代表的意义不仅是举办活动,更要领会仪式中给人们带来的无线动力,重点在于过程,仔细品味其中的美妙,仪式会使我们的生活绚烂多彩,充满正能量,减轻成活压力。 【解析】此题通过材料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表达能力.这是一道富有思辩色彩的作文题.要求考生运用辩证的思维,以发展的眼光、联系的眼光进行理性分析,思考蕴含其中的哲理,进而确立最佳立意角度.本题从不同角度阐释了对某中学举行盛大的十八岁成人礼不同人的看法,无论是从哪个角度进行分都可以。 参考立意: 赞同:生活需要仪式,仪式感能让我们认真对待人生中重要时刻,增加责任感、使命感。 反对:仪式只是形式,过于繁复,浪费宝贵的时间和精力,不如践行仪式的精神内涵。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