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一轮复习准确鲜明生动训练(江苏)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一轮复习准确鲜明生动训练(江苏)

‎2018届一轮复习 准确鲜明生动 训练(江苏)‎ ‎1.下列填入《宿新市徐公店》一诗横线处的诗句,恰当的一项是( )‎ 春光都在柳梢头,______________。‎ 便作在家寒食看,村歌社舞更风流。‎ A.杨柳青青乳燕飞 B.拣折长条插酒楼 C.小雨杨花客渡河 D.树头新绿未成阴 B [从内容的衔接上来看,上句写“春光都在柳梢头”,由“都在”可知接下来的内容应与“柳”有关,可排除C项。而本诗写的是有关寒食节的内容,寒食清明有插柳的习俗,所以选B项。也可从押韵的角度来分析。]‎ ‎2.下列情境中的语言表达,恰当的一项是( )‎ A.某同学向老师说明迟到原因:“不期将书忘在家中,回去取书,便迟到了。”‎ B.某青年求医生为母亲治病:“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医生,请给我母亲看病!”‎ C.刘先生在火锅店吃饭,看到自己的锅里没汤了,便招呼服务员:“麻烦你为我们加点汤,谢谢。”‎ D.妈妈问儿子看到放在窗台上的鞋子没有,儿子回答:“你放的东西我怎么知道呢?”‎ C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得体的能力。A项,“不期”“取”“便”为书面语词汇,口语中不宜使用。B项,求人做事而先引名言,颇有逼人就范之嫌。D项,反问句语气强烈,有失谦和。]‎ ‎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在这西风肃杀的季节里,远离家乡在外打工的人们,只能通过电话传达自己对家人的牵挂之情。‎ B.“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来不及欣赏阳春三月的青草初绽、冰雪消融,梨花带雨、樱花飞扬的盛春四月又要与我们擦肩而过。‎ C.“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此番江南美景,是多少文人墨客、游子思妇心中难忘的美丽画面。‎ D.“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在这喧嚣繁华的现代社会,要想守住心灵的一片净土,也许只能选择与世隔绝的生活了。‎ B [作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理解诗词的意思,然后再结合所给例句的语境综合考虑。A项,词句出自晏殊《蝶恋花》,句意:昨天夜里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清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将此作为人生三大境界的第一境界,即人生有时需要的是一种求孤独、求寂寞的心境,与例句“思亲思归”的意境不符。B项,词句出自黄庭坚《清平乐》,句意: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喊它回来同我们住在一起。与例句“喜春留春”的意境相符。C项,词句出自贺铸《青玉案》,句意:要问此时的愁情有多少,‎ 真好像那一望无垠的衰草,满天飞舞的柳絮,梅子黄时止不住的绵绵细雨。词句连用三种意象表现了愁情的广度、密度和长度,化抽象无形的情思为具体可见的形象,与例句赞扬江南美景的意境大不相符。D项,诗句出自鲁迅《自嘲》,句意:坚守自己的志向和立场永不改变,不管外面的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此句表达了鲁迅与险恶的社会环境斗争到底的决心和斗志,与例句的“远离尘嚣”的意境不符。]‎ ‎4.对下面四句话的分析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 ‎①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②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③寒砧万户月如水,塞雁一声霜满天。‎ ‎④庭下(月光)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A.四句话中用了以水喻月的比喻手法,形象贴切。‎ B.四句话中①句以动写静,②③两句表现月光的寒凉,④句主要表现月光的清澈透明。‎ C.四句话都不是孤立地描写月色,而是用其他事物衬托映照,从而突出作者对美好月色的赏爱之情。‎ D.四句都不是为写月而写月,而是借写月抒发自己在特定时代、特定情势下的特定心绪。‎ C [“突出作者对美好月色的赏爱之情”以偏概全。]‎ ‎5.古人常通过大雁来传递书信,故后来常用“鸿雁”比喻书信,下列诗歌中的“鸿雁”,不具备此寓意的一项是( )‎ A.碧树如烟覆晚波,清秋欲尽客重过。故园亦有如烟树,鸿雁不来风雨多。‎ B.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C.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数点渔灯依古岸,断桥垂露滴梧桐。‎ D.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C [A、B、D三项中的“鸿雁”都比喻“书信”。C项,用鸿雁悲鸣,渲染出凄清的氛围;以雁写思,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情和羁旅伤感之情。]‎ ‎6.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长江之所以波澜壮阔是因为溪流不断汇入,学习也是如此,广泛汲取知识才能丰富自己。‎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病树逢春恢复生机在于它有执着的信念,如果人们执着追求持之以恒,同样会收获成功。‎ C.“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身处山中总是难以看清它的真面目,人们有时深陷生命泥沼是因为对困境缺少清醒认识。‎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览名岳大川时,只要我们用心感受美,数不胜数的自然风景就会不时映入我们的眼帘。‎ C [A项,所引诗句谈的是“源”与“流”的关系,句境说的是“小”与“大”、“少”与“多”的积累关系。B项,所引诗句无“执着”内容。D项,句境内容与所引诗句的哲理不符。]‎ ‎7.以下是几位学者探讨“文学怎样讲述中国故事与中国经验”话题时的发言,最契合论题的一项是( )‎ A.在精神上站立起来,将中华民族几千年凝聚而成的精神遗产继承下去,同时,在当代中国故事中提炼当代精神核心,构筑中国文艺的内在支撑。‎ B.不了解中国当下发生的一切,没有把握中国问题的思想能力,我们的作家就不能算作一个优秀的作家。‎ C.历史的风起云涌、传统的塌陷和人伦的巨大改变,便是中国文学讲述的中国大故事,这样的大故事对世界文学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D.今天的作家,有责任、有使命让世界听到、读到、看到中国故事,让凸显东方智慧的中国故事滋养和修复曾偏斜、西化的人类文明。‎ A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的能力。题干中的“怎样讲述”强调的是方法和途径,只有A项是最契合该论题的。B项从了解和把握中国问题的角度提出了优秀作家的标准,C项阐明了什么才是“中国故事”,D项阐明了作家的责任和“中国故事”对于人类文明的重大意义。]‎ ‎8.日前,《广州市拾遗物品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拟出新规,拾金不昧者可获得相当于失物价值10%的金钱奖励。此消息一出,引发舆论热议。下面是四位网友的留言,表意最准确、鲜明、生动的一项是( )‎ A.拾金不昧,虽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但从失主的角度看,东西失而复得,对归还者给予一定钱物表示感谢,似乎是人之常情。‎ B.拾金不昧有偿,是否与传统美德相悖?是否就标志着道德的沦丧?是否会被不法分子利用,成为一种获利手段?这些问题值得思考。‎ C.拾金不昧有奖与拾金不昧,二者之间不是你死我活的敌对关系,而是更加务实开放的伙伴关系。拾金不昧有奖更接地气,贴人心,我支持!‎ D.对于拾金不昧,有奖才是王道,神马都是浮云。子曾经曰过:“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因此,对这一举措,我举双手赞成。‎ C [A项,“似乎是人之常情”表意不鲜明,态度不明朗,且语言不生动。B项,观点不鲜明,“值得思考”未明确态度。D项,“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不合情理,另外网络用语,文白夹杂,表述不规范。]‎ ‎9.城市升级持续进行,城乡大地发生巨变,勾起城市几代人对过往历史的追思。有感于此,《城市日报》开展题为“寻找城市记忆”的活动,面向社会征集老照片、老故事,然后编辑成册。现在请你为册子撰写一段卷首语以吸引读者。要求:主题突出,语言鲜明生动,‎ 连贯得体,至少用到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50字。‎ ‎          ‎ ‎          ‎ ‎【解析】 卷首语,顾名思义,就是一本书籍或杂志中由编者放在正文前面的文章,主要用来阐述正文的主要内容和旨义,即导读。卷首语一般要求短小精悍,以小见大。一篇好的卷首语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答案】 (示例)①找寻旧照片,拂开历史的浮尘,领略当年的风采;讲述老故事,打开历史的话匣,找寻城市的记忆。让你我共同分享老照片,寻找曾经的记忆。(比喻)②一张照片,一段故事;一组照片,一段历史。一张张泛黄的照片见证了城市某些重要但已被遗忘了的记忆,您愿意和我们共同分享回味吗?(对偶、设问)‎ ‎10.在“世界读书日”里,某中学学生会为了提倡阅读国学经典,举办了国学经典《论语》读书报告会,请你为报告会确定一个主题,然后为主持人写一则报告会开场白。要求:紧扣主题,表达得体,有文采,不必写称呼语、问候语;报告会主题10字以内,报告会开场白40~60字。‎ ‎(1)主题:          ‎ ‎(2)开场白:          ‎ ‎【解析】 本题的主题是经典或《论语》,根据此主题写出开场白即可,注意字数要求。‎ ‎【答案】 (1)品味经典,完善自我(或“品读《论语》,修身育德”)(2)诵读经典,“学而时习之”,让我们的生命不再单薄,让我们的内心充满智慧和力量。让我们在和《论语》的对话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传承文化。‎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