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5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滨州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试卷类型:A 滨州市 2021 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21.1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⒉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文物承载文明与文化,维系着民族精神与时代价值,理应依法受到保护。被业界誉为“南 方周口店”的福建三明万寿岩旧石器时代遗址,曾获评 2000 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把古人类在福建生活的历史提前至约 18.5 万年前。珍贵历史文物“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 后代子孙”。对于事关全局利益与长远发展的文物保护,切不能只算经济账,眼前账、局部 账,任何个人和单位都不能为了谋取眼前或局部利益而破坏全社会和后代的利益。正如习近 平同志当年批示所要求的,“必须认真妥善地加以保护”。 具体的文物保护工作,确实常常与地方推进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矛盾,有的可能“耽误” 矿产开采,有的可能“妨碍”土地资源盘活,有的还可能“影响”工业园区建设。据测算, 叫停万寿岩矿体开采,对企业造成经济损失有 6000 多万元。这可不是一笔小钱,直接关系 到企业效益与区域发展。然而,经济发展可以转型,文物资源不能再生。历史文物一经破坏, 便难以修复,损失无法计量。所以,在处理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上,保护永远是第一位 的,来不得半点含糊。 人们常说,文物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其实,“利”同样在“眼前”。在加强 保护的前提下对历史文物进行科学开发和利用,完全能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一方面, 相比文物的单一与脆弱,经济建设所需资源,大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可替代性,下功夫去寻找 去改变去升级,总会有解决办法和出路。另一方面,文物保护不等于单向度付出、投入。万 寿岩遗址如今已建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独树一帜的遗迹展示、教育与研究基地,按文化 旅游融合思路去开发,同样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有利于缓解资金压力,创造新的增长点。 不为短期利益蒙蔽,算大账、长远账,完全能够做到“文物保护和发展生产两不误”。 从这个意义上讲,历史文物的保护与利用,是一体两面的辩证关系。保护,是“让文物 活下去”;利用,就是“让文物活起来”。保护是利用的前提,保护好才能利用好;利用是保 护的拓展,利用好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文物、传播文化,更有效地提升文物保护意识。近年来 各地博物馆借助网络“走出去”,历史文化景区开展研学旅行、体验旅游,文创产品蓬勃兴 起,都是文物保护与利用相得益彰的成功案例。把“文物保护与利用”这篇文章写精彩,必 须精准把握好舍与得,破与立的关系,该关停的影响保护的发展项目必须坚决叫停,该拓展 的价值利用项目一定要积极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 沉、更持久的力量。保护文物是历史赋予我们的文化使命,锻造文化自信是时代赋予我们的 神圣职责。全社会共同努力,在保护和利用文物中激发穿越时空、直击人心的文化力量,一 定能留住文化之根,守住历史之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魂聚力。 (周人杰《让历史文物“活起来”》,有删改) 材料二: 文物呈现的不仅是“物”,更是“文”,其中蕴含着文化认同和民族自信。唐代画论家张 彦远认为,图像有“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的效用,“与六典同功”。基于此, 要想让文物“活起来”,不仅要讲好文物的故事,展现文物的荧,还要挖掘文物本身的文化 意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首先,文物本身就是礼乐制度的组成部分之一。“文物”二字最早见于《左传·桓公二 年》:“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照百官,百官于是乎戒 惧而不敢易纪律。”中国传统金石学关注的主要就是带有文字的青铜器、玉器、碑刻等器物, 这些基本都与礼制、制度相关。其中鼎、簋、鬲、盘、尊、爵等礼器,主要用来表明使用者 的身份、等级与权力。 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青铜器利簋,被认为是国宝级文物,就是因为内壁底部铸有铭 文 4 行 33 字,记载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簋本是食器,后用作祭, 祀和宴飨的器物,被赋予了特殊含义。天子在祭祀、宴飨、随葬时,使用九鼎八簋,诸侯七 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依次类推,不能越级使用。 其次,文物留存有中华文化的符号。“器以载道”,文物是文化的载体,是实物的文化, 它蕴含着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精神状态,风俗信仰等信息,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 体。南宋史学家郑樵认为,“古之学者为学有要,置图于左,置书于右,索象于图,索理于 书,故人亦易为学,学亦易为功”。文物是看得见,摸得着、可感可知的实物,每个人面对 它时,都有自己的打开方式,让文物“活起来”就是要帮助人们找到那把打开的钥匙。 现藏于曲阜孔子博物馆的《明版彩绘孔子圣迹图》,以连环画的形式,通过 36 幅画记录 了孔子的 73 载春秋,构图精练、造型传神、设色亮丽,通过图像和题文,让世人知晓至圣 先师的善德懿行,在潜移默化中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摘编自周俊玲《器·美·道——文物叙事的三重向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物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历史文物一旦遭到破坏便难以修复,因此,经济发展必须要 为保护文物让路。 B.在保护的前提下对文物进行科学的开发和利用,就可以弥补因保护而带来的经济损失, 而且社会和经济收益会更大。 C.文物的价值不在“物”而在“文”,因此,我们研究和利用文物,要挖掘文物所蕴含的 文化因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D.古代的青铜器、玉器、碑刻等器物,基本与礼制、制度相关,并且能反映出使用者的一 些信息,为中国传统金石学所关注。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物保护和经济发展存在着矛盾,单纯强调保护文物,就有可能影响到某些企业的经济 效益与地方的经济发展。 B.目前,许多学校安排学生到博物馆或历史文化景区开展研学旅行活动,这也是使文物“活 起来”的一种方式。 C.我们要想了解某一时期的社会生活、精神状态、风俗信仰等,最好的途径就是研究那个 时期遗留下来的文物。 D.在考古研究中,根据墓葬内鼎、簋等礼器的数量多少,考古专家可以大致推断出墓主人 的身份、等级。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让文物“活起来”的举措的一项是(3 分) A.某地博物馆依托唐颜真卿楷书《西亭记》残碑召开形式多样的学术研讨会。 B.敦煌博物馆从收藏的残损文物中挑选出一部分珍品安排专家进行修复。 C.央视《国家宝藏》栏目通过对文物的梳理与总结,演绎文物背后的故事。 D.故宫博物院根据太和殿屋顶檐角的装饰物推出文创产品脊兽钥匙扣。 4.如何才能让文物“活起来”?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4 分)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 分) (二)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满窗明月 刘江滨 ①人在旅途,夜晚走在陌生城市的街头,最打疼我们眼睛的一定是一窗一窗的灯光。那 温暖、柔和的光亮,不禁勾起游子思乡思亲的情愫,照得内心的孑然孤独无处躲藏。 ②这种感觉恐怕人人都会有吧。 ③窗是家的象征。《说文》云:“在墙曰牖,在屋曰囱。窗,从穴。”远古时期,人们筑 房造屋,在墙上或屋顶上凿出一洞,以透光和空气,还可让烧饭的烟冒出。白天看袅袅炊烟, 晚上看荧荧灯光,在田里耕作的人就知道归宿在何处。虽然对一处房屋或一个家来说,门的 重要性远远大于窗,没窗或许可以将就,没门是万万不行的。但门更多的是物质属性,而窗 却更多的是精神属性,寄寓了人们诸多情感和审美的内在要素。 ④小时候,家在农村,窗户是木头做的,由窗框、窗棂组成。窗棂也不讲究,简单的方 格状。夏天钉上浅绿色的窗纱,冬天则糊上粗糙廉价的麻纸。这种麻纸上面疙里疙瘩,透光 性差,白天屋里也暗乎乎的。天麻麻亮的时候,经常被鸡鸣或麻雀叽叽喳喳的叫声吵醒,又 不愿意起来,就盯着窗户看,那些纸上的疙瘩竟被看出了诸般人或动物的形状,就像看天上 的云彩一样,白云苍狗,天马行空,有趣好玩。遇到凛冽的寒风在树梢上狂啸,薄薄的窗纸 呼哒呼哒地响,反而觉得室内暖和,睡得更香;有时窗纸突然就被吹破了,冷风顺势从破口 处灌入,如果恰巧遇上下雪,雪花拥挤着飞舞,能把人冻得上下牙打架。这时没有更好的办 法,只好找些旧棉衣棉裤塞到窗格,待风儿消歇了,再重新糊上窗纸。 ⑤因为窗纸薄而脆,故留下一句歇后语,事情即如窗户纸——一捅就破。 ⑥讲究一点的人家将窗户做成了艺术品。那一年我去山西乔家大院和王家大院,不禁为 各种窗棂所吸引,造型各异,式样繁多,不仅仅是方格形的,还有菱形、圆形、扇形、瓶形 等等我叫不出来名的形状,还雕刻着蝙蝠石榴、葫芦仙桃等寓意美好吉祥的物事。普通人家 喜欢在过年或结婚时贴窗花,即在窗户上贴上各式各样的剪纸,或飞禽走兽,或神话人物, 或五谷丰登,或福禄喜寿,红彤彤,喜洋洋,一个物质的窗户成了透视人们心灵的窗口。山 西有一首民歌《剪窗花》,这样唱道:“银剪剪嚓嚓嚓,巧手手呀剪窗花。莫看女儿不大大, 你说剪啥就剪啥。啊儿哟,祖祖辈辈多少年,解开多少愁疙瘩。不管风雪有多大,窗棂棂上 照样开红花。”物质生活固然重要,可艺术的生活同样不可或缺,精神的抚慰让一切都漾出 了生命的机趣,与过年贴窗花一样,一条红头绳就足以令喜儿欢欢喜喜过个年。 ⑦窗户是人们在室内与外部世界建立联系的连接点,即使足不出户,一年四季的细微变 化,春草绿了,秋叶黄了,风雨雷电,雪花纷飞,都能在窗前依次展现。窗户更像是一个画 框,涂抹描绘出各种色彩各种意象的图画。古人早就发现了这一点,如杜甫:“窗含西岭千 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张耒:“梦觉隔窗残月尽,五更春鸟满山啼。”李清照:“窗前谁种 芭蕉树,阴满中庭。”白居易:“清风两窗竹,白露一庭松”等等。现代诗人卞之琳也有名句: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清代戏曲家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开窗 莫妙于取景”,其实,窗外的景色是固定的,如何看景,更在于取景者的心情。譬如秋末的 残荷,破败寥落之相何美之有?乐观的人却找到了听雨之乐。“隔窗听雨”成了古诗词中最多 见最丰饶的意象。而东西南北四面的窗,本是普普通通的方位,却被诗人赋予了迥然有别的 特殊况味,如南窗寄傲,北窗下卧,西窗剪烛,东窗嘛,哈,——东窗事发!窗户也有诸多 雅称,如茜窗,绿窗,竹窗,纸窗,玉窗,金窗,幽窗,轩窗,等等,这些好听的名字无不 盈满了诗人温润美好的意趣。 ⑧窗外的风景不仅是风景、是美,有时还是信念、意志和生命。美国作家欧·亨利的小 说《最后一片叶子》就讲述了这样的故事。青年女画家琼珊患了肺炎,病得厉害,而且对活 着已失去了信心。她躺在床上望着窗对面墙上的常春藤,秋风中叶子一片一片落下,她认为 最后一片叶子落下的时候,她也要随之而去了。但奇迹发生了,经过几天的风吹雨打,那最 后一片叶子依然贴着墙挂在藤枝上,绿中泛黄,不曾凋落。琼珊以为这是天意,信心大增, 身体竟好了一半。后来得知,那片叶子是老画家贝尔曼在闻知此事后在夜雨中画在墙上的, 他却因此患了肺炎死去。这时的窗,更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来的是人性善的底色和力量。 ⑨我现在的居室,南窗北窗通透,不再是狭小的纸窗,而是宽大的落地玻璃窗。北窗外 是一条河,河对岸是公园,花红柳绿,碧波荡漾,四季皆为风景。南窗外不仅可观赏小区庭 院的绿草如茵、枝叶扶疏,更喜欢明月破窗而入的清幽感觉,一如李白诗句“满窗明月天风 静”所述的意境。明月装饰了窗子,窗子也装饰了人生的诗和梦。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第③段写到“门的重要性远远大于窗”并非说窗不重要,而是为了引出窗的精神属 性。 B.文章第④段和第⑥段,分别写出了窗子寄寓人们诸多情感和蕴含诸多审美要索的精神属 性。 C.文章既写了窗棂、窗纸、窗花,又写了窗外风景,取材广泛,内容充实,使窗的意蕴更 加丰富。 D.“茜窗”幽窗”“轩窗”等词语,寄寓了古人温润美好的意趣,富有浓郁的人文气息。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首段总写窗勾起游子思乡思亲的情感,感染力强,奠定了感情基调,统领全文。 B.文章以“窗”为线索,主要叙述作者由窗引发的联想与思考,内容丰富,杂而不乱。 C.文章以“画框”比喻“窗户”,生动地写出了窗外随季节而变化的多彩的自然之景。 D.“疙里疙瘩”“冻得上下牙打架”等语句具有口语化、生活化的特点,富有生活情趣。 8.文章对“明月”着墨不多,却以“满窗明月”为题,对此你如何理解?(4 分) 9.请分别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处引用手法的作用。(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褚遂良博涉文史,尤工隶书..,父友欧阳询甚重之。太宗尝谓侍中魏徵曰:“虞世南死后, 无人可以论书。”徵曰:“褚遂良下笔道劲,甚得王逸少体。”太宗尝出御府金帛购求王羲之 书迹,天下争赍古书诣阙以献,当时莫能辩其真伪,遂良备论所出,一无舛误。贞观十五年, 迁谏议大夫,兼知起居事。大宗尝问:“卿知起居,记录何事,大抵人君得观之否?”逐良对 曰:“今之起居,古左右史,书人君言事,且记善恶,以为鉴诫,庶几人主不为非法。不闻 帝王躬自观史。”太宗曰:“朕.有不善,卿必记之耶?”逆良曰:“守道不如守官,臣职当戏笔, 君举必记。”遂良前后谏奏及陈便宜书数十上,多见采纳。二十一年,以本官检校大理卿, 寻丁父忧解。二十三年,太宗寝疾,召遂良及长孙无忌入卧内,谓之曰:“卿等忠烈,简在 朕心。昔汉武寄霍光,刘备托葛亮,朕之后事,一以委卿。”高宗即位,赐爵河南县公。永 徽六年,高宗将废皇后王氏,立昭仪武氏为皇后,召太尉长孙无忌、司空李勣及遂良以筹其 事。遂良曰:“皇后出自名家,先朝所娶,伏事先帝,无愆妇德。先帝不豫,执陛下手以语 臣曰:‘我好儿好妇,今将付卿。’陛下亲承德音言犹在耳皇后自些未闻有愆恐不可废臣令不 敢曲从上违先帝之命特愿再三思审。愚臣上忤圣颜,罪合万死,但愿不负先朝厚恩,何顾性 命!”遂良致笏.于殿陛,曰:“还陛下此笏。”乃解巾叩头流血。帝大怒,令引出。长孙无忌 曰:“遂良受先朝顾命,有罪不加刑。”翌日,帝谓李勣曰:“册立武昭仪之事,遂良固执不 从。遂良既是受顾命大臣,事若不可,当且止也。”前对曰:“此乃陛下家事,不合问外人。” 帝乃立昭仪为皇后,左迁遂良潭州都督。显庆二年,转桂州都督。未几,又贬为爱州刺史..。 明年,卒官,年六十三。 (选自《旧唐书·诸遂良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陛下亲承德/音言犹在耳/皇后自此未闻有愆/恐不可废/臣今不敢曲从/上违先帝之命/ 特愿再三思审/ B.陛下亲承德/音言犹在耳/皇后自此未闻有愆/恐不可废臣/今不敢曲从/上违先帝之命/ 特愿再三思审/ C.陛下亲承德音/言犹在耳/皇后自此未闻有愆/恐不可废/臣今不敢曲从/上违先帝之命/ 特愿再三思审/ D.陛下亲承德音/言犹在耳/皇后自此未闻有愆/恐不可废臣/今不敢曲从/上违先帝之命/ 特愿再三思审/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隶书,书体的一种,一般认为由篆书发展而来,始创于秦朝,形体方正,笔画平直。 B.朕,文中为人称代词。秦以前指“我的”或“我”自秦始皇起专用作皇帝的自称。 C.笏,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有玉笏、象笏、竹笏等,如《项脊轩志》“持一象笏至”。 D.刺史,初为监察职官,至隋唐时期已不再承担监察职责,而为州郡行政长官,又称太守。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褚遂良学识广博,精通书法。他擅长隶书,深得欧阳询和魏徵看重;对那些难辨真伪的 古书墨迹,他都能详细准确地说出它们的源流出处。 B.褚遂良忠于职守,秉笔直书。在兼知起居事期间,他向唐太宗表示要忠于职责,即使皇 帝有不好的言行也会如实记录。 C.褚遂良忠直刚烈,深受信任。太宗病危时,召褚遂良和长孙无忌入内室托付后事,把他 们比作汉代的霍光和蜀汉的诸葛亮。 D.褚遂良不计得失,直言敢谏。高宗召集长孙无忌、李勣和褚遂良商量要废立皇后,褚遂 良代表三人据理力争,终被贬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太宗尝问:“卿知起居,记录何事,太抵人君得观之否?”(4 分) (2)遂良前后谏奏及陈便宜书数十上,多见采纳。(4 分) 14.褚遂良是怎样劝阻唐高宗废黜王皇后的?请简要说明。(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 题。 春寒① 梅尧臣 春昼自阴羽,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压树青帘②动,依山片雨临。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 ①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处于低潮。在个 人生活上,梅尧臣的妻子谢氏死后不久,次子又病逝。②“青帘"指酒旗。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开篇点题,虽为春昼,却是天色阴沉,云层又低又厚。 B.“蝶寒”“花冷”运思精巧,借春天典型的物象,言天气之寒。 C.颈联变换视角,写风吹帘动,片雨降临,再补说春寒。 D.诗人喜爱自然景物,但因病不能游赏,表达了遗憾之情。 16.梅尧臣写诗,主张“愤世嫉邪意,寄在草木虫”,请简要分析本诗是如何通过“草木虫” 来表达情感的。(6 分) (三)名箭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屈原《离骚》中的“ , ”借草木凋零来表达时光易逝的感慨。 (2)李白《将进酒》中“ , ”用陈思王曹植的典故来抒发情感。 (3)苏洵在《六国论》中直接指出六国灭亡的原因在于“ ”最后他告诫统 治者“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站在山谷的边缘,看到山谷不深,虽有裸露的岩石,但没有悬崖峭壁奇石异峰,【甲】 也没有雪浪翻卷飞瀑轰鸣。从谷底到谷顶,从眼前向纵深,绿是山谷的主旋律。那浓浓的绿、 淡淡的绿,是树,是草,是野花的茎和叶。它们高低起伏,随着山谷而绵廷。绿色的中间开 着许多异样的花,有白色的老鸦花瓣,照山白、【乙】红色或紫色的马兰花、益母草、锦地 罗…… 这些花,五颜六色,千姿百态,散落在山谷里,阳光一照,仿佛 ① ;微风一 吹,又像 ② 。 我陶醉于山谷里,欣赏着这里的每一朵花。 当走到山谷的底部,谷底的涓涓细流淙淙作响,浸湿了我的鞋子,我竟全然不知——【丙】 我被小溪边上的一棵蒲公英吸引住了。它开了许多金黄色的花,绿油油的叶子,直挺的花茎, 坚韧而苍劲。它的根像藤蔓深埋在小溪边的岩缝里。它那张开的小花瓣微微颤动,好像在和 我说话:【丁】欢迎你,老朋友! 18.文中划线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 分) A.甲 B.乙 C.丙 D.丁 19.结合语境,将文中①②两处比喻句补充完整,每处不超过 15 字,(4 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树、草,野花的茎和叶都是绿色的。”从语义上看二 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 分)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 分) 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①一般是指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识,② 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③并具有一定的应用科学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 力。④有关调查结果显示,⑤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与世界科技大国相比差距较大。⑥如何 捉高全民科学素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关键。⑦截止 2019 年 6 月,中国网民规模已超过 8.54 亿人,⑧互联网普及率达 61.2%以上,通过互联网开展科学教育前景广阔。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65 个字。(5 分)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时间的加长、流行范围的扩大,疫苗研制的进展情况备受注。按 照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我国进入临床试验的疫苗和进入三期临床的疫苗,都处全球第一方阵。 目前接种的策略是按照“两步走”方案,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接种。第步,主要是针对部分重 点人群开展接种。第二步,随着疫苗附条件获批上市或正式批上市,疫苗产量逐步提高,将 会有更多的疫苗投入使用,后续符合条件的群众都能实现“应接尽接”。 四、作文(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习近平主席在 2021 年新年贺词中提到:“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每个人了不起!” “每个人都了不起”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写一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目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高三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选择题(共 30 分,每小题 3 分) 2021.1 题号 1 2 3 6 7 10 11 12 15 18 答案 A C B B A C A D D B 1.A 解析:B 项“就可以弥补因保护而带来的经济损失”错,“而且社会和经济收益会更大” 错;C 项,文物的价值不仅在“物”,更在“文”;D 项应为“带有文字的古代的青铜器、玉 器、碑刻等器物”。 2.C 解析:“最好的途径”于文无据。 3.B 解析:修复文物只是让文物“活下去”而不是“活起来”。 4.①在保护好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开发和利用。如借助网络让文物“走出去”,开展研学旅行 和体验旅游活动,开发文创产品等。②讲好文物的故事,展现文物的美。③挖掘文物本身 的文化意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共 4 分,答出一点得 1 分,两点得 2 分,三点得 4 分,意思对即可) 5.①首先强调文物保护的重要性;(1 分)②然后指出文物可以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开发 和利用;(2 分)③进而阐述文物保护和利用的辩证关系;(1 分)④最后指出文物保护和利用 的时代意义。(2 分) (共 6 分,意思对即可) 6.B 解析:第④段和第⑥段都写出了窗子寄寓人们诸多情感和蕴含诸多审美要素的精神属性。 7.A 解析:“奠定了感情基调,统领全文”错。 8.①照应文中引用的李白“满窗明月天风静”的读句;②“明月”一方面指窗及窗外的美好 风景,另一方面象征由窗引发的联想与思考,这两部分构成了文章的主体内容;3“明月” 这一意象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使文章标题更具有诗意。 (共 4 分,每点 2 分,答岳两点即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9.①说明“窗”的由来及原始功用,引出下文对窗的功用的描述;②表现普通人家的窗花给 人们带来的精神上的抚慰,增强了文章的亲切感,使文章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③说明窗 外的风景是诗人情感意趣的寄托,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文化意蕴。 (共 6 分,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10.C 1l.A 解析:“形体方正,笔画平直”是楷书的特点。 12.D 解析:“褚遂良代表三人据理力争”错。司空李勣的态度和褚遂良是明显不同的。 13.(1)太宗曾经问他说:“你掌管(我的)起居,记录什么事,大概皇帝能够看到它吗?” (评分参考:共 4 分,“知”“大抵”“得”,各 1 分,大意 1 分,意思对即可) (2)褚遂良先后几十次呈上进谏的以及陈述利于治国、合乎时宜的奏章,(建议)多被太宗 采纳。 (评分参考:共 4 分,“便宜”“上”“见”,各 1 分,大意 1 分,意思对即可) 14.①先帝遗命不可违背;②皇后无违妇德,不该废黜;③以交还笏板(放弃官位)和磕头流血 表明自己坚决反对的态度。 (共 3 分,每点 1 分,意思对即可) 15.D 解析:“遗憾之情”错。 16.①首联点明春阴的季节特征,渲染压抑、苦闷的气氛,奠定了全诗悲伤、凄凉的情感基 调;②颔联运用移情手法,物人一体,更突出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情。“不开心”三字一 语双关,写景写人,别有意味;(答“拟人”亦可)③颈联由静景转为动景,—派疾风骤雨 加重了诗人内心的悲苦。(答“动静结合”亦可) (共 6 分,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17.(1)惟(唯)草木之零落兮 恐美人之迟暮 (2)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 (3)弊在赂秦(也)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共 6 分,每空 1 分,若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18.B 解析:此处“、”应为“,”。 19.答案示例:①千万颗星星在眼前灼灼闪耀②千万张稚嫩的小脸儿在向我微笑 (共 4 分,每空 2 分,意思对即可) 20.①原句强调了树、草、野花的茎和叶呈现出的不同绿色,体现了“绿”的层次性;②原句 “浓浓”“淡淡”等叠词的使用,生动地表现了绿的特点,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③原句使 用短句,语言活泼,节奏灵活,与原文风格一致;④原句使用排比的手法,结构整齐,增 强语势,突出了“绿是山谷的主旋律”;⑤原句承接上文“绿是山谷的主旋律”,与上文叙 述对象一致。 (共 4 分,每点 1 分,答出四点即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21.(1)语句①,把“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和“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顺序互换;(2) 语句⑥,去掉“关键”;(3)语句⑦,把“截止”改为“截至”或“截止到”;(4)语句⑧, 去掉“以上”。(共 4 分,每改对一处得 1 分) 22.答案示例:①我国进入临床试验和三期临床的疫苗处全球第一方阵,②疫苗接种方案分 “两步走”,③先重点人群接种,④后符合条件的人群“应接尽接”。 (共 5 分,每点 1 分,句子通顺 1 分。超字数扣 1~2 分) 23.(略) 附:等级评分标准 说明: (1)基础等级评分,“内容”项以“题意”、“中心”为重点;“表达”项以“文体”、“语 言”为重点。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以“有文采”、“有创意”为重点。 (2)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下列“特征”4 项 16 点中的某一点按等评分。深 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丰富:材料丰富,论据充足,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有创意: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3)缺标题扣 2 分;每一个错别字扣 1 分,重复的不计;不足字数的,每少 50 个字扣 1 分。 (4)确认抄袭的作文,“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参考译文 褚遂良广泛地涉猎文史,特别擅长隶书,他父亲的朋友欧阳询非常看重他。太宗曾经对 侍中魏徵说:“虞世南死后,没有人可以谈论书法。”魏徵说:“褚遂良下笔道劲,很得王逸 少书体的真髓。”太宗曾经拿出帝王府库中的重金购求王羲之的书法真迹,天下的人争相携 带古代书法前往朝堂献给太宗,当时没有谁能分辨这些墨迹的真伪,褚遂良详细论述它们的 源流出处,没有一点错误。贞观十五年,褚遂良调任谏议大夫,兼管皇帝起居事务,太宗曾 经问他说:“你掌管(我的)起居,记录什么事,大概皇帝能够看到它吗?”褚遂良回答说:“现 在的起居郎,就是古代的左右史,记录人君的言行事迹,而且记录善恶,作为鉴戒,也许可 以令人主不做非法的事。没有听说帝王亲自看史的。”大宗说“朕有不好的事,你也必定记 下它吗?”褚遂良说:“遵守道德不如遵守自己的职责,臣的职责应当记载笔录,君王的举动 必定记下来。”褚遂良先后几十次呈上进谏的以及陈述利于治国、合乎时宜的奏章,(建议) 多被太宗采纳。贞观二年一年,褚遂良以本官的身份检校大理卿,不久因父亲去世而离职。 贞观二十三年,太宗病危,召褚遂良及长孙无忌进入他的卧室,对他们说:“你们忠直刚烈, 朕都记在心里。从前汉武帝委托霍光,刘备委托诸葛亮,朕的后事一切都委托你们。”高宗 即位后,赐褚遂良河南县公的爵位。永徽六年,高宗准备废黜王皇后,册立昭仪武氏则天为 皇后,召太尉长孙无忌,司空李勣及褚遂良一起策划这事。褚遂良说:“皇后出自名家,先 朝的时候所娶,服侍先帝,没有违背妇德。先帝身体有病,拉着陛下的手,对我说:‘我的 好儿好妇,现在准备托付给你。’陛下亲耳听到先帝的善言,言犹在耳。从此没有听说皇后 有过失,恐怕不能废黜她。臣今天不敢曲从,上违先帝的遗命,只希望陛下再三思考审察。 愚臣触犯了圣上的尊严,罪该万死,只愿不辜负先朝的厚恩,哪里还顾惜性命!”褚遂良把 上朝时拿的手板放到殿前的台阶上,说:“还陛下这个手板。”于是解下头巾叩头流血。高宗 大怒,命令带褚遂良出殿。长孙无忌说:“遂良受先朝遗诏为顾命大臣,即使有罪也不宜施 加刑法。”第二天,皇帝对李勃说:“册立武昭仪的事情,褚遂良固执不从。者遂良是受到先 帝临终重托的大臣,这个事情如果不行,应当暂温停下来。”李勣回答说:“这是陛下的家事, 不应当问外人。”高宗于是册立武昭仪为皇后,降在褚遂良为潭州都督。显庆二年,褚遂良 转任桂州都督。没有多久,又被贬为爱州刺史。第二年,褚遂良死在任上,终年六十三岁。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