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作业(1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作业(11)

‎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文言文阅读 作业               ‎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题。‎ 梁鼎字凝正,益州华阳人。太平兴国八年进士甲科,解褐大理评事、知秭归县,再迁著作佐郎。知吉州,民有萧甲者,豪猾为民患,鼎暴其凶状,杖脊黥面徙远郡。太宗尤赏其强干,代还,赐绯鱼,旧例当给银宝瓶带,太宗特以犀带赐之,记其名于御屏。至道初,鼎建议兴三白渠,及陈、许、邓等数州用水利垦田,事具《食货志》。徙陕西。二年,五将分道击李继迁,李继隆擅出赤柽路无功,还奏军储失期,鼎坐削三任。复为殿中丞,领职如故。以母老求郡,历知徐、密二州。真宗践位,复旧官。时三司督逋负严急,有久被留系者,命鼎按籍详定,多所蠲免。逾月,拜右谏议大夫。时西鄙未宁,建议陕西禁解池盐,所在官鬻,诏从之。议者多言:“边民旧食青盐,其价甚贱。洎禁青盐以困贼,令商贾入粟,运解盐于缘边,价直与蕃盐不相远,故蕃部赍盐至者,不能货鬻。今若禁解池盐,与内地同价,则民必冒禁复市青盐,乃资盗粮也。”时刘综为陕西转运使,鼎奏罢之。综归朝,亦密陈其非便。鼎既行,即移文禁止盐商,所在约束乖当,延州刘廷伟、庆州郑惟吉皆不从规画。鼎奏运咸阳仓粟以实边,粟已陈腐,鼎即与民,俟秋收易新粟,朝廷闻而止之,上封章密陈其烦扰者甚众,鼎始谋多沮,遂令林特乘传与鼎等同议可否,于是依旧通盐商。鼎坐首议改作非是,诏罢度支使,守本官。未几,丁内艰,起复。卒,年五十二。鼎伟姿貌,磊落尚气,有介节,居官峻厉,名称甚茂。好学,工篆、籀。尝著《隐书》三卷,《史论》二十篇,《学古诗》五十篇。‎ ‎(选自《宋史·梁鼎传》,有删改)‎ ‎1.根据文意,推断下列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解褐大理评事(          )‎ ‎(2)知秭归县(       )‎ ‎(3)再迁著作佐郎(       )‎ ‎(4)豪猾为民患(       )‎ ‎(5)鼎暴其凶状(       )‎ ‎(6)杖脊黥面徙远郡(          )‎ ‎(7)赐绯鱼(       )‎ ‎(8)事具《食货志》(       )‎ ‎(9)还奏军储失期(       )‎ ‎(10)鼎坐削三任(       )‎ ‎(11)真宗践位(       )‎ ‎(12)时三司督逋负严急(       )‎ ‎(13)有久被留系者(       )‎ ‎(14)多所蠲免(       )‎ ‎(15)时西鄙未宁(       )‎ ‎(16)所在官鬻(       )‎ ‎(17)故蕃部赍盐至者(       )‎ ‎(18)则民必冒禁复市青盐(       )‎ ‎(19)鼎奏罢之(      )‎ ‎(20)亦密陈其非便(       )‎ ‎(21)所在约束乖当(       )‎ ‎(22)延州刘廷伟、庆州郑惟吉皆不从规画(      )‎ ‎(23)鼎奏运咸阳仓粟以实边(       )‎ ‎(24)俟秋收易新粟(       )‎ ‎(25)鼎始谋多沮(       )‎ ‎(26)遂令林特乘传与鼎等同议可否(       )‎ ‎(27)丁内艰(       )‎ ‎(28)起复(       )‎ ‎(29)磊落尚气(       )‎ ‎(30)居官峻厉(       )‎ 参考答案(1)脱去粗布衣服,比喻入仕做官 (2)主管 (3)升迁 (4)灾祸,祸害 (5)揭露 (6)在人脸上刺字并涂墨之刑 (7)赏赐 (8)写 (9)军需物资 (10)降职 (11)帝王登上帝位 ‎(12)拖欠赋税 (13)拘押 (14)免除 (15)边境 (16)卖 (17)携带 (18)买 (19)罢免 (20)陈述 (21)不当 (22)安排 (23)充实 (24)等到  (25)失败 (26)乘坐驿车,指奉命出使。传,驿站的马车 (27)遭逢 (28)起用恢复原职 (29)崇尚气节 (30)严厉 参考译文梁鼎,字凝正,益州华阳人。太平兴国八年考中进士甲科,初次任职为大理评事、秭归县知县,又升任著作佐郎。任吉州知州,有叫萧甲的人,豪横奸诈,成为当地一害,梁鼎揭露他的罪状,将他杖脊、刺面流放到偏远地区。太宗特别赏识他的办事才能,派人接替他回朝,赏赐绯鱼,按惯例应当赏给银宝瓶带,太宗特别赐他犀带,把他的名字记在御屏上。至道初年,梁鼎建议兴建三白渠,以及陈、许、邓等几州利用水利垦田,具体情况记在本书《食货志》中。调往陕西。至道二年,五名将领分路攻打李继迁,李继隆擅自从赤柽路出击没有战功。还朝后上奏称军需物资没有按时供给,梁鼎因此被取消三任期。又担任殿中丞,负责原有事务。因母亲年老请求到州任职,历任徐、密二州知州。真宗登基后,恢复原来的官职。当时三司责罚拖欠赋税十分严酷,有人长时间被拘押。朝廷命梁鼎按籍详定,免除赋税很多。一个月后,拜任右谏议大夫。当时西部边境还未安宁,梁鼎建议陕西禁解池盐,由官府专卖,诏令按此办理。议论的人大多认为:“边境百姓过去吃池盐,价格很便宜。到禁止池盐来困贼,命令商人送粮,从沿边境地区运送解池盐,价格和蕃盐差不多,所以从蕃部带盐来的,卖不出去。现在如果禁止解池盐,和内地同价,那么百姓肯定会冒犯禁令买卖池盐,是帮助敌人获得粮食啊。”当时刘综担任陕西转运使,梁鼎上奏请求罢免他。刘综回朝后,也秘密陈述梁鼎的建议不妥当。梁鼎赴任后,就发文禁止盐商,但管理不当,延州的刘廷伟、庆州的郑惟吉都不听从他的安排。梁鼎上奏请求运咸阳仓粮食充实边塞,粮食已经腐烂,梁鼎就送给百姓,等到秋收换新粮,朝廷听到予以阻止,很多人上表章秘密陈述梁鼎扰民,梁鼎开始的计划多数失败,于是命令林特专程和梁鼎等人一起商议这些举措是否可行,结果依旧通盐商。梁鼎因起先倡议改动原有办法有过错,诏令免去度支使职务,仍任右谏议大夫。不久,遭遇母亲丧事,起用恢复原职。去世,享年五十二岁。梁鼎体貌魁伟,坦荡崇尚气节,有正气,为官严厉,名气很大。喜欢学习,擅长篆、籀书体。曾写《隐书》三卷,《史论》二十篇,《学古诗》五十篇。‎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2~5题。‎ 陆九龄字子寿。父贺,以学行为里人所宗。九龄幼颖悟端重,十岁丧母,哀毁如成人。稍长,补郡学弟子员。‎ 时秦桧当国无道程氏学者九龄独尊其说吏部员外郎许忻有名中朝退居临川少所宾接一见九龄与语大说尽以当代文献告之。自是九龄益大肆力于学,翻阅百家,昼夜不倦,悉通阴阳、星历、五行、卜筮之说。性周谨,不肯苟简涉猎。入太学,司业汪应辰举为学录。登乾道五年进士第。调桂阳军教授,以亲老道远改兴国军,未上,会湖南茶寇剽庐陵,声摇旁郡,人心震摄。旧有义社以备寇,郡从众请以九龄主之,门人多不悦。九龄曰:“文事武备,一也。古者有征讨,公卿即为将帅,比闾之长,则五两①之率也。士而耻此,则豪侠武断者专之矣。”遂领其事,调度屯御皆有法。寇虽不至,而郡县倚以为重。及至兴国,九龄不以职闲自佚,益严规矩,劝绥引翼,士类兴起。不满岁,以继母忧去。服除,调全州教授。未上,得疾。一日晨兴,坐床上与客语,犹以天下学术人才为念。至夕,整襟正卧而卒,年四十九。宝庆二年,特赠朝奉郎、直秘阁,赐谥文达。九龄尝继其父志,益修礼学,治家有法。与弟九渊相为师友,和而不同,学者号“二陆”。有来问学者,九龄从容启告,人人自得。或未可与语,则不发。尝曰:“人之惑有难以口舌争者,言之激,适固其意;少需,未必不自悟也。”吕祖谦常称之曰:“所志者大,所据者实。有肯綮之阻,虽积九仞之功不敢遂;有毫厘之偏,虽立万夫之表不敢安。公听并观,却立四顾,弗造于至平至粹之地,弗措也。”‎ ‎(节选自《宋史·陆九龄传》)‎ 注①五两:古代候风的用具。用五两(一说八两)鸡毛制成,故名。一般立在军营中或船舶上,以便随时观测风向。‎ 重点实词积累。‎ ‎(1)以学行为里人所宗(         )‎ ‎(2)补郡学弟子员(         )‎ ‎(3)自是九龄益大肆力于学(         )‎ ‎(4)不肯苟简涉猎(         )‎ ‎(5)会湖南茶寇剽庐陵(         )‎ ‎(6)遂领其事,调度屯御皆有法(         )‎ ‎(7)而郡县倚以为重(         )‎ ‎(8)九龄不以职闲自佚(         )‎ ‎(9)劝绥引翼(         )‎ ‎(10)有肯綮之阻(           )‎ 参考答案(1)尊崇 (2)填补缺职 (3)大力,大举 (4)草率简略 ‎(5)剽掠 (6)接受 (7)倚靠 (8)放松 (9)安抚 (10)指筋骨结合的地方,比喻要害或最重要的关键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秦桧当国/无道程氏学者/九龄独尊/其说吏部员外郎许忻/有名中朝/退居临川/少所宾接/一见九龄与语/大说/尽以当代文献告之。‎ B.时秦桧当国/无道程氏学者/九龄独尊其说/吏部员外郎许忻有名中朝/退居临川/少所宾接/一见九龄/与语大说/尽以当代文献告之。‎ C.时秦桧当国/无道程氏学者/九龄独尊其说/吏部员外郎许忻有名中朝/退居临川/少所宾接/一见九龄与语/大说/尽以当代文献告之。‎ D.时秦桧当国/无道程氏学者/九龄独尊/其说吏部员外郎许忻/有名中朝/退居临川/少所宾接/一见九龄/与语大说/尽以当代文献告之。‎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要注意结合对文句的理解。‎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五行指木、火、土、金、水。五行学说认为大自然由此五要素构成,其盛衰消长能使大自然产生变化,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还能影响人的命运。‎ B.太学,其名始于西周,因汉代董仲舒向汉武帝上“天人三策”,提出“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始设于京师,是当时全国最高教育机构。‎ C.床在古代不仅是卧具,还是坐具,一般指能使身体安稳的器物,由此引申出起承托稳定作用的东西,如底座等。《静夜思》中的“床”便是指井边的围栏。‎ D.“和而不同”语出《论语》:“君子和而不同。”指君子在人际交往中为了保持和谐的关系,即使不赞同别人的观点,也要附和别人的言论以示友善。‎ 答案D 解析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即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陆九龄聪颖好学,知识渊博。得到许忻的肯定和帮助后,他更加发奋攻读,日日夜夜不知疲倦,通晓了阴阳、星历、五行、卜筮等学说。‎ B.陆九龄长在治学,亦通武略。在湖南茶寇剽掠庐陵时,应众人之求主持义社,调遣屯兵防御有章法,虽盗寇没来,但使此事得到了郡县的重视。‎ C.陆九龄研修礼学,治家、治郡有方。与弟九渊相为师友,学者称他们为“二陆”;在兴国任上,他安抚百姓,劝士兴学,使当地学风大振。‎ D.陆九龄循循善诱,讲究方法。面对求学的人,他等待他们自己主动提问,启发他们自悟其道,不强以为师,不固执己见。‎ 答案B 解析“应众人之求主持义社”不合文意,第三段“郡从众请以九龄主之”,指州县长官听从众人请求,叫九龄主持义社;“而州县倚以为重”应理解为“州县把陆九龄作为重要的依靠”。‎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之惑有难以口舌争者,言之激,适固其意;少需,未必不自悟也。‎ ‎(2)公听并观,却立四顾,弗造于至平至粹之地,弗措也。‎ 参考答案(1)人的疑惑有时候难以用口舌来争辩,言辞激烈了,正好使他更加固执己见;稍加等待,未必不能自悟。‎ ‎(2)他听取意见并且观察思考,站在那儿四下观看,不达到极平正极精通的境地,不会放弃。‎ 参考译文 陆九龄,字子寿。他的父亲陆贺,因为学问品行好而被乡里人推崇。陆九龄小时候聪明庄重,十岁时母亲去世,悲哀伤身如同成人。稍微长大些,补为州学弟子。当时秦桧把持朝政,没有人说及程氏之学,只有陆九龄尊崇程氏的学说。吏部员外郎许忻在朝廷里很有名望,退隐居住在临川,(许忻)很少接见宾客,一见到陆九龄,跟(他)说话觉得很愉快,就把当时的文献典籍全部告诉他。从此以后陆九龄更加努力学习,遍阅诸子百家,日日夜夜不知疲倦,于是贯通了阴阳、星历、五行、卜筮的学说。(陆九龄)生性考虑问题周密严谨,对学问不肯草率简略而广泛涉猎。进入太学后,司业汪应辰推举陆九龄作学录。在乾道五年中了进士。调任为桂阳军教授,因为父母年迈、路途遥远改任兴国军,还没上任,正赶上湖南的茶寇剽掠庐陵,邻近的州都有其传闻,人心恐惧。过去有义社来防备盗寇,州上根据众人的请求让陆九龄主事,他的很多门人都感到不高兴。陆九龄说:“文事武备,是一回事。古时候有征战讨伐,公卿就是将帅,乡村的长官,就是那儿的首领。士人如果以此为耻,那么豪侠武断的人就专横了。”于是他就接受任务,调遣屯兵防御都有章法。盗寇虽然没有到,但州县把陆九龄作为重要的依靠。等到了兴国军,陆九龄不因为政事少就自求闲适,规矩更严格了,他劝勉安抚百姓,引导辅助人们求学,于是士人逐渐增多。不到一年,因为继母去世而离开。服丧期满,调任全州教授。还没上任,就得病了。一天早晨起来,陆九龄坐在床上和客人谈话,还念念不忘天下的学术人才。到了晚上,他整理好衣襟,安卧好就去世了,去世时四十九岁。宝庆二年,皇帝特地追赠陆九龄为朝奉郎、直秘阁,赐谥号为文达。陆九龄曾经继承他父亲的志向,更注重研修礼学,治家有礼法。陆九龄和弟弟陆九渊互相做师友,友好相处而见解各异,学者号称“二陆”。有求学的人来咨询,陆九龄从容地告诉他们,每个人都能得到自己想获取的。有的人没有什么和他交谈,他就不阐说。(陆九龄)曾经说:“人的疑惑有时候难以用口舌来争辩,言辞激烈了,正好使他更加固执己见;稍加等待,未必不能自悟。”吕祖谦经常称赞陆九龄说:“志向远大,所据信实。遇到要害处受阻,就是积功九仞之深也不敢放过;发生了丝毫的偏差,就是高立于万夫之上也不敢安宁。他听取意见并且观察思考,站在那儿四下观看,不达到极平正极精通的境地,不会放弃。”‎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6~9题。‎ 郑冲字文和,荥阳开封人也。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 及魏文帝为太子,搜扬侧陋①,命冲为文学,累迁尚书郎,出补陈留太守。冲以儒雅为德,莅职无干局之誉,箪食缊袍,不营资产,世以此重之。大将军曹爽引为从事中郎,转散骑常侍、光禄勋。嘉平三年,拜司空。及高贵乡公讲《尚书》,冲执经亲授,与侍中郑小同俱被赏赐。俄转司徒。常道乡公即位,拜太保,位在三司之上,封寿光侯。冲虽位阶台辅,而不预世事。时文帝辅政,平蜀之后,命贾充、羊祜等分定礼仪、律令,皆先谘于冲,然后施行。及魏帝告禅,使冲奉策。武帝践阼,拜太傅,进爵为公。顷之,司隶李憙、中丞侯史光奏冲及何曾、荀 等各以疾病,俱应免官。帝不许。冲遂不视事,表乞骸骨。优诏不许,遣使申喻。冲固辞,上貂蝉印绶,诏又不许。泰始六年,诏曰:“昔汉祖以知人善任,克平宇宙,推述勋劳,归美三俊。遂与功臣剖符作誓,藏之宗庙,副在有司,所以明德庸②勋,藩翼王室者也。昔我祖考,遭世多难,揽授英俊,与之断金,遂济时务,克定大业。太傅寿光公郑冲、太保朗陵公何曾、太尉临淮公荀各尚德依仁,明允笃诚,翼亮先皇,光济帝业。故司空博陵元公王沈、卫将军钜平侯羊祜才兼文武,忠肃居正,朕甚嘉之。”九年,冲又抗表致仕。明年薨。帝于朝堂发哀,追赠太傅,赐秘器,朝服,衣一袭,钱三十万,布百匹。谥曰成。‎ ‎(节选自《晋书·郑冲传》)‎ 注①搜:寻找。扬:选拔、举荐。侧:同“仄”。侧陋:隐伏,卑微,引申指地位低微。②庸:古同“佣”,雇佣,任用。‎ 重点实词积累。‎ ‎(1)莅职无干局之誉(     )‎ ‎(2)世以此重之(     )‎ ‎(3)冲虽位阶台辅,而不预世事(     )‎ ‎(4)皆先谘于冲,然后施行(      )‎ ‎(5)及魏帝告禅,使冲奉策(      )‎ ‎(6)优诏不许,遣使申喻(      )‎ ‎(7)昔汉祖以知人善任,克平宇宙(      )‎ ‎(8)翼亮先皇,光济帝业(      )‎ ‎(9)冲又抗表致仕(      )‎ ‎(10)帝于朝堂发哀(      )‎ 参考答案(1)办事干练的器局 (2)推重 (3)干预 (4)同“咨”,咨询 (5)宣告禅让帝位 (6)褒美嘉奖的诏书 (7)指天下 (8)补益 (9)呈上奏表 (10)表达哀思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 B.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 C.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 D.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要注意结合对文句的理解,同时注意文句中的标志性词语,如“卓尔”“遂”“不要”“由是”。‎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出,指从京城调出,到地方为官。文中郑冲由京官尚书郎补任地方官陈留太守。‎ B.朕,我,我的。秦以前,不论尊卑,皆自称朕;后自秦始皇起,用为皇帝自称。‎ C.致仕,指古代官员自请加职或升职。文中郑冲致仕是想为国家担负更重的责任。‎ D.秘器,指棺木。郑冲去世时,武帝为了表示对郑冲的恩宠,赐给他棺木以安葬。‎ 答案C 解析“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指官员辞职归家。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冲注重修养,作风朴素。任陈留太守时,他把儒雅作为自己追求的道德境界,任职不求美名,吃蔬食,穿麻絮袍子,不营私产,世人因此看重他。‎ B.郑冲洁身自好,受人尊重,做太保时,级别虽已和宰相相同,但他从来不参与世俗的事务;贾充、羊祜等人制定礼仪、法律制度,都是先求教于他。‎ C.郑冲是武帝的心腹之臣。在李憙、侯史光等人以疾病为由奏请免去郑冲等人的官职时,武帝依然对郑冲坚信不疑,并一次次地驳回他的辞职申请。‎ D.郑冲受到皇帝的称赞,皇帝通过赞美汉高祖刘邦的知人善任,回顾祖辈君臣的通力协作,进而夸赞了郑冲等人的勋劳,并间接表达了赏识之意。‎ 答案D 解析D项,“间接表达了赏识之意”错,应是直接表达。‎ ‎9.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高贵乡公讲《尚书》,冲执经亲授,与侍中郑小同俱被赏赐。‎ ‎(2)昔我祖考,遭世多难,揽授英俊,与之断金,遂济时务,克定大业。‎ 参考答案(1)到高贵乡公讲习《尚书》时,郑冲拿着经书亲自讲授,与侍中郑小同一起被赏赐。‎ ‎(2)过去我的祖辈,遇上了世道艰难,招揽任用英俊人才,与他们同心协力,于是成就了世事,得以奠定国家大业。‎ 解析在这两个语句中,翻译的重点是“及”“执”“亲”“与……俱”“祖考”“揽授”“与之断金”“克”等重要实词的含义和用法。‎ 参考译文郑冲字文和,荥阳开封人。出身贫寒低下,超越常人树立节操,清恬寡欲,酷爱玩味经史,对儒家及百家之言有广博的研究。有姿貌声望,举动必定遵循礼仪,真率自守不求乡人的美誉,因此州郡很久没有发现他的才能。魏文帝为太子时,搜求提拔微贱的人才,任命郑冲为文学,多次升迁为尚书郎,出京补任陈留太守。郑冲以儒雅为美德,在职位上没有有才干、有气度的声誉,吃饱穿暖即可,不营求资产,世人因此看重他。大将军曹爽引荐他任从事中郎,转任散骑常侍、光禄勋。嘉平三年,任司空。到高贵乡公讲习《尚书》时,郑冲拿着经书亲自讲授,与侍中郑小同一起被赏赐。不久转任司徒。常道乡公即位,授他为太保,位在三司之上,封为寿光侯。郑冲虽然官级同宰相,但他不干预世事。当时文帝辅政,平定蜀国以后,命令贾充、羊祜等人分别制定礼仪、法律条令,(他们)都先向郑冲咨询,然后再施行。魏帝宣告禅让时,派郑冲捧策书。武帝登上皇位,任他为太傅,爵位晋升为公。不久,司隶李憙、中丞侯史光上奏书说郑冲和何曾、荀等人各自因为疾病,都应该免去官职。皇帝不准许。郑冲于是不再处理政事,上表自请退职。(皇帝)下诏美言劝阻,又派人申明晓谕。郑冲坚决推辞,交上貂蝉印绶,诏书又不准许。泰始六年,下诏书说:“过去汉高祖凭借知人善任,因而能平定天下,追述功勋,把美名归于三俊。于是与功臣将符节分拿立下誓言,收藏在宗庙中,副本留在有关部门,以此昭明美德任用勋劳,从而保护辅翼王室。过去我的祖辈,遇上了世道艰难,招揽任用英俊人才,与他们同心协力,于是成就了世事,得以奠定国家大业。太傅寿光公郑冲、太保朗陵公何曾、太尉临淮公荀 各自崇尚德行仁义,明智公允忠诚,辅佐先皇,光大帝业。前司空博陵元公王沈、卫将军钜平侯羊祜才能兼及文武,忠诚恭敬正直,朕很赏识他们。”九年,郑冲又上表直言辞官。第二年去世。皇帝在朝堂致哀,追赠郑冲为太傅,赐贵族用棺材,朝服,衣服一套,钱三十万,布一百匹。谥号成。‎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