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19)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19)

‎2019届二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敗,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 ‎(苏轼《方山子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前十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B.前十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C.前十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 一发得之/‎ D.前十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发得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庵,圆顶草屋,在文中指粗陋的住处。它有时指和尚或尼姑所居住的寺庙。‎ B.陈慥季常,是人的名和字。古代同时称人的名和字的时候,字跟在名的后面。‎ C.公侯是指有爵位的贵族和高官。古代爵位一般分公、侯、伯、子、男等五级。‎ D.河北指黄河以北。河在古代特指黄河,后来“河”字渐渐成为河流的通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山子颇有声望。他隐居的时候,曾经有一段时间特别仰慕古代的朱家、郭解,向他们学习,乡间的侠士们都尊崇他。‎ B.方山子特立独行。他本名陈慥,虽然生活在宋代,但是戴古代的方山冠,因此人们都很少称他的名字,而叫他方山子。‎ C.方山子鄙弃富贵。他出身于豪富之家,家中园宅壮丽,田地很广,他却率领妻子儿女和奴婢,前往山中过艰苦的生活。‎ D.方山子今昔大异。他年轻时爱饮酒舞剑,用财如粪土,可以说是一个张狂的花花公子,年老后则安贫乐道,心性恬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 ‎ ‎ ‎ ‎(2)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 ‎ ‎ ‎ ‎ 二、‎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梓人传 ‎[唐]柳宗元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斫之器。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大半焉。”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 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众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继而叹曰: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能者用而智者谋,彼其智者欤?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 彼为天下者本于人。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不衔能,不矜名,不亲小劳,不侵众官,日与天下之英才讨论其大经,犹梓人之善运众工而不伐艺也。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相道既得,万国既理,天下举首而望曰:“吾相之功也。”后之人循迹而慕曰:“彼相之才也。”大哉相乎!通是道者,所谓相而已矣。‎ ‎(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愿佣隙宇而处焉 处:相处 B.吾收其直大半焉 直:通“值”,价值 C.委群材,会众工 委:聚集 D.犹梓人之善运众工而不伐艺也 伐:夸耀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其床阙足而不能理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B.余往过焉 盘盘焉,囷囷焉 C.劳力者役于人 会于西河外渑池 D.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 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 ‎7.下列各句都是直接反映梓人技艺高超的一项是( )‎ ‎①所职寻引、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斫之器 ‎②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 ‎③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 ‎④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8.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梓人没有工具,索要工资比一般人高很多,床脚坏了要别人来修,很像“无能而贪禄嗜货者”,文章欲扬先抑以突显梓人出众的本领。‎ B.梓人善于选材、用人,所绘图纸精确,工匠们都很佩服他的才能,所以房屋建成后大梁上只落款他的大名。‎ C.“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文章通过神态、动作等描写所刻画的梓人就属于劳心的智者,极具管理能力。‎ D.本文借梓人建造房屋的方法来阐述治国之道,认为辅佐君王的宰相不需要事必躬亲,而应“知体要”,掌全局,统领百官。‎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 ‎(2)大哉相乎!通是道者,所谓相而已矣。‎ ‎ ‎ ‎ ‎ ‎1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视 都 知 野 视 野 知 国 视 国 知 天 下 其 远 迩 细 大 可 手 据 其 图 而 究 焉 犹 梓 人 画 宫 于 堵 而 绩 于 成 也 ‎ ‎ ‎1.D ‎ ‎ ‎2.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A项,庵是女性修行者的住所,与和尚无关。 ‎ ‎3.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A项,错在“他隐居的时候,曾经有一段时间特别仰慕古代的朱家、郭解”,他仰慕朱家、郭解是年轻的时候,那时尚未隐居。‎ ‎4.(1)方山子渐渐长大以后,就改变以往的做派(习惯),努力读书学习,想靠这个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 ‎(2)这些人往往假装疯癫,把自己弄得肮脏污秽,一般人不能够见到他们,方山子或许能见到吧。‎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稍”译为渐渐,“折节”译为改变以往的做派,“然”译为但是。(2)“阳”通“佯”、译为假装,“得”译为能够,“傥”译为或许。‎ ‎【参考译文】‎ 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他年轻时仰慕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一班侠士都敬重他。渐渐年龄大了一些,他改变了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显扬于当代,但是始终不得志。于是晚年就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住的地方叫岐亭。他住茅屋,吃素食,不与尘世上的人来往;他不坐车马,不穿礼服戴礼帽,徒步来往于山里,没有人认识他。人们见他戴的帽子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啊哟,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住在这里的呢?”方山子也惊讶地瞧着我,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语,继而仰天大笑。他请我住到他家去。(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儿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 我大为惊异之余,就回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曾嗜酒弄剑,挥金如土。十九年前,我在岐下,看见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随从,身携两箭,在西山游猎。只见前方有一只鸟飞起来,他便叫随从追赶射猎,却未能射中。方山子只身跃马向前,一箭便射中飞鸟。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典故,自认为是当代的豪杰。到现在过了不少日子了,他那英气勃勃的神色,依然显现在眉宇之间,这怎么会是一位蛰居山中的人呢?‎ 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勋之家,理应有官做,假如他能厕身官场,到现在已得高官闻名于世了。他原有家在洛阳,住宅花园雄伟富丽,可与公侯之家相比。在河北地方还有田地,每年可得上千匹丝帛的收入,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安乐了。然而他全都抛掷不惜,偏要来到穷僻的山沟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胸中自有天地才会如此的吗!‎ 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特的人,常常假装疯癫,形容污秽,但是无法见到他们,方山子或许能遇见他们吧!‎ ‎5.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A项,处:居住。‎ ‎6.D ‎ ‎ ‎7.C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要认真审题,选择直接描写的选项。①写木匠家里没有工具,③写众木匠的敬畏,都属于间接描写。所以答案是C。‎ ‎8.B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形象、表达技巧和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B项,原文只说“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并非工匠佩服梓人才能才让他落款。‎ ‎9.(1)有才能的人提拔上来重用他们,使(他们)并不感激自己的恩德;没有才能的人就辞退,停止他们的工作,也没有谁敢怨恨。‎ ‎(2)宰相真是伟大呀!懂得这个道理的,只是我们所说的宰相罢了。‎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1)首先要准确翻译句中的关键词。进而由:提拔并任用;德:感激;退而休:辞退,停止(工作);愠:怨恨。其次要译出大意,做到通顺、流畅。(2)首先要准确翻译句中的关键词和特殊句式。大哉相乎:主谓倒装;是:这;所谓:所说;而已:罢了。其次要译出大意,做到通顺、流畅。 ‎ ‎10.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 ‎ ‎ ‎【参考译文】‎ 裴封叔的住宅,在光德里。有个木匠师傅敲响了他的大门,想在他那里租间空屋居住。他的职业让他随身带有量尺(度量长短的工具)、圆规、曲尺(量方的器具)、墨线和墨斗等东西,家里没有木工用的磨刀石和刀斧这些工具。问他的技能,他说:“我善于计算建筑材料,看房屋建筑的规模,(考虑怎样用料)适合高低、深浅、方圆和长短的需要,(随后)我就指挥工匠们具体劳作。若是没有我,工匠们就无法建成一座房屋。所以,到官府干活谋生,我得到的工资(是工人们的)三倍;到私家干活,我得到的工钱是总收入的大半。”有一天,(我)到他的屋里去,看见他睡的床缺了一只脚(自己)却不会修理,说:“打算请别的木工来修。”我觉得他很可笑,觉得他是个没有技术却贪图工钱和财物的人。‎ 后来,京兆尹要修建衙门,我经过那里,看到积聚了许多建筑材料,汇聚了许多工人。他们有的拿着斧头,有的拿着刀锯,都围成圈子面对那个木匠师傅站着。木匠师傅左手拿着度量工具,右手拿着一根棒,就站在中间。(他)估量房屋的规格,观察哪根木头可以选用,然后挥着手里的那根木棒说:“砍它!”拿斧头的工人们就奔向右边。回过头去指着(木料)说:“锯它!”拿锯子的工人们就奔向左边。一会儿,拿斧头的在砍,拿刀子的在削,都看他的脸色,等他说话,没有哪一个敢自己决定怎么干。其中有个别担当不起任务的,他就生气地斥退那个人,也没有谁敢怨恨他。他在墙上画了一座房屋的图样,只有一尺见方的面积,却可以把房屋结构丝毫不差地全部勾画出来,照着图样的尺寸计算来建造大厦,就不会有出入了。房屋建成以后,在正梁上题字说:“某年某月某日某人建造。”就是他的姓名。所有实际动手造房子的工匠们都不列名,我向四周一看大吃一惊,这才明白那个木匠师傅的技术确实是十分高超。‎ 接着,我感叹道:那个木匠师傅是放弃他的手艺,专门发挥他的智力,而且能了解、掌握(体察)建筑学关键问题的人吧!我听说用脑力的人指挥(役使)人,用体力的人被人指挥(役使),他大概(也许、恐怕)就是用脑力的人吧!有手艺的人使用他的技能,有智慧的人出谋划策,他也许就是有智慧的人吧!这完全可以作为辅佐帝王、治理国家法则,事情没有什么比这更近似的了。‎ 那些治理国家的帝王,根本在于用人。那些辅佐皇帝、治理国家的宰相,选拔、任命官吏,指挥、使用官吏,分别按照朝廷的法律规定来升降他们,一律按朝廷的制度来整顿他们,就像那个木匠师傅依据规矩绳墨来决定房屋的规格(规制、规模)一样。选择天下的官吏,使他们适合所担当的职务;安定天下的百姓,使他们专心工作。观察了京城就了解乡野,观察了乡野就能了解各地,观察了各地就能了解全国。那些远的近的小的大的各种事情,都可以用手按着图纸来决定怎样处理它们。这就像木匠师傅在墙上先画房屋草图然后照着它建造房屋直到完成一样。有才能的人提拔上来重用他们,使(他们)并不感激自己的恩德;没有才能的人就辞退,停止他们的工作,也没有人会怨恨自己。不夸耀自己的才能,不自尊自大,虚图功名,不亲自去做那些微小琐碎的事情,不干涉众官的工作,每天和天下的杰出的人才一起讨论治理国家的根本道理。这就像梓人善于运用众工匠而不自夸手艺一样。只有这样做宰相的方法才真正掌握,全国各地也就能治理好了。做宰相的方法真正掌握好了,全国各地真正治理好了,天下的人就会抬头仰望着说:“这是我们宰相的功劳呀!”后人也会根据史书记载的事迹仰慕地说:“这是那个宰相的才能呀!”就像那个木匠师傅把自己的名字写在梁上表明自己的劳绩一样,而实际动手造房子的工人们是不能列名的。宰相真是伟大呀!懂得这个道理的,只是我们所说的宰相罢了。‎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