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阁夜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阁夜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杜 甫 阁 夜 秋兴八首 (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 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 白帝 城高急暮砧。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 悲秋 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一、自由朗读 初步感知风格与内涵 思考: 《 阁夜 》 的风格是怎样的?从中你体会和感受到什么? 提示:参看课本下面的 探究讨论 ,展开想象,从景与情两方面来回答。 这是一首年终时感怀的诗,诗歌风格也是沉郁顿挫。在写景、写情中充满孤寂悲凉的感觉。 知人论世 “ 阁夜 ” ,即西阁之夜。此诗是杜甫大历元年( 766 )冬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是诗人感时、伤乱、忆旧、思乡心情的真实写照。当时,蜀中发生了崔旰( gàn )、郭英乂( y ì )、 杨子琳等军阀的连年混战;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杜甫好友李白、严武、高适等人相继亡故,所以诗人深感寂寞悲哀。加之自己已是老病之身, 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仍在不断地迁徙飘荡,他忧时伤乱,心情十分沉重。 阁   夜 杜甫   岁暮 / 阴阳 / 催 / 短景,天涯 / 霜雪 / 霁 / 寒宵。 五更 / 鼓角 / 声 / 悲壮,三峡 / 星河 / 影 / 动摇。 野哭 / 千家 / 闻 / 战伐,夷歌 / 数处 / 起 / 渔樵。 卧龙 / 跃马 / 终 / 黄土,人事 / 音书 / 漫 / 寂寥。 二、再读诗歌斟酌节奏与停顿 三、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按照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的顺序研读: 1. 理解诗句意思。 2. 揣摩读法 理解内涵 揣摩读法 首联 : “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 点明写作的时间、地点分别是什么? “ 催 ” 和 “ 霁 ” 如何理解?作者处在怎样的一个特定环境中? 岁暮:一年即将终结;指冬季。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天日短。 “ 催 ” 字,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序逼人。次句天涯,指夔州,又有沦落天涯意。霁,这里指霜雪之后转晴。当此霜雪方歇的寒冬夜晚,雪光明朗如昼,诗人对此凄凉寒怆的夜景,心境凄寒,不由感慨万千。 结论:萧瑟冬景、应读得平缓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颔联: “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 诗人听见什么声音?看见了什么景色?同学们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并把作者的所闻所见用带有文学色彩的语言描绘出来。 五更:时间已从初夜到夜尽,点出诗人独坐之久,思绪之多。 鼓角:暗示当时内乱不已的时代环境。用悲壮加以形容,说明作者心之悲凉。 动摇:山河之动摇,社会的动摇。说明诗人心之 “ 动摇 ” 。 这两句写 “ 寒宵 ” 的所见所闻,上句紧承上文 “ 宵 ” 字,写黎明前听到的当地驻军的鼓角,暗示了诗人的彻夜未眠,可见忧心之重。 “ 鼓角声 ”“ 声悲壮 ” 与 “ 五更 ” 的巧妙结合显示了夔州一带的战争气氛之浓。下句写三峡美丽的夜景,因为雪过天晴,故三峡中隐星可见,群星参差,映照峡江,星影在湍急的江流中摇曳不定。此联的妙处在于诗人把对时局的关怀和三峡夜深美景有机地结合起来,巧妙地将诗人悲壮深沉的情怀融入深深的景色之中。 结论:五更就闻悲壮声,引吭高歌 理解内涵 揣摩读法 颈联: “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 这里的“野哭千家”和“夷歌”各指什么?如何理解? 野:村落之荒凉。千家:死者之多,灾难之重。 野哭千家:千家恸哭传彻四野,暗指军阀混战给广大人民生命财产所带来的严重损失。 夷歌:少数民族的歌谣,异乡的歌谣,暗指自己衰年多病仍流落异乡。与 “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 ” 用法相同。 “ 野哭 ” 二句,写拂晓前所闻。一闻战伐之事,就立即引起千家的恸哭,哭声传彻四野,其景多么凄惨!夔州是民族杂居之地。杜甫客寓此间,渔夫樵子不时在夜深传来 “ 夷歌 ” 之声。 “ 数处 ” 言不只一起。这两句把偏远的夔州的典型环境刻画得很真实: “ 野哭 ” 、 “ 夷歌 ” ,一个富有时代感,一个具有地方性。对忧国忧民的杜甫来说,这都使他倍感悲伤。 结论:夜哭、夷歌凄惨,调转悲痛压抑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尾联: “ 卧龙跃马终黄土 , 人事音书漫寂寥 ” 讨论思考:“卧龙”、“跃马”和“人事”、“音书”分别指什么?这两句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 用典:①卧龙:指诸葛亮 - 忠臣 ②跃马:指公孙述 - 逆臣。 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故诗中及之。这句是贤愚同尽之意。 人事:交游,指家人、朋友。人事音书漫寂寥:漂泊天涯,音书断绝。 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故诗中及之。象诸葛亮、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不论他是贤是愚,都同归于尽了。现实生活中,征戍、诛掠更造成广大人民天天都在死亡,我眼前这点寂寥孤独,又算得了什么呢?这话看似自遣之词,实际上却充分反映出诗人感情上的矛盾与苦恼。尾联借古人贤愚同归于尽聊以自慰,感慨深沉,更显示出内心的凄苦万状。 结论:先贤功业,自己寂寥,读出悲慨凄苦 四、反复诵读 感悟提升 1. 在深入理解诗歌内涵之后,请同学们插上想象的翅膀, 有感情 朗读课文。 2. 本诗一共写了诗人几种悲慨( kǎi )? 诗人对什么事最为忧伤? 首联:时光飞逝人生短促;客居天涯的凄寒。 颔联、颈联: 对百姓因战争而劳顿的痛惜,仿佛看到诗人也流下揪心的泪水。 尾联: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悲哀;老病孤独、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和无奈。 五、巩固检测 1. 当堂背诵、默写课文 。 2. 练习册作业。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