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二轮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全国)15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全国)15

‎2018届二轮复习 诗歌鉴赏 训练(全国)‎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的试题。‎ 冬至留滞舒州有怀岁旦泊舟平江门外①‎ ‎[南宋]曹彦约②‎ 舒郡惊冬节,吴门忆岁时③。‎ 天寒城闭早,冻合水行迟。‎ 再拜为兄寿,同声念母慈。‎ 穷年终是客,至日始题诗。‎ ‎[注] ①舒州:位于安徽省西南部、皖河上游。岁旦:一年的第一天。②曹彦约:南宋大臣、诗人,江西人。③吴门:指苏州或苏州一带,即诗题中的“平江门外”。岁时:每年一定的季节或时间,此指春节。‎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诗歌标题中的“冬至”交代了诗人写这首诗的时间,“留滞舒州”点明了这首诗的写作地点及缘由。‎ B.诗歌第三、四句写诗人回忆去年在吴门时,城门早早关闭,江面结冰,回家的行程被延误的情景。‎ C.诗歌第五句中的“再拜”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是指拜两次,诗中表达的是诗人对兄长的敬意。‎ D.最后两句写诗人想到自己身在异乡,又处于贫寒之中,无暇思念故乡,冬至时思念之情顿起,写下了这首诗。‎ E.这首诗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对往事的回忆和现实的担忧融为一体,扩大了诗歌的内涵。‎ 答案 BD 解析 B.“回忆去年在吴门时”错误,三、四两句写的是眼前“滞留舒州”的景象,江面结冰,诗人担心回家的行程被延误;D.“又处于贫寒之中”望文生义,“穷年”指一整年。‎ ‎2.“诗眼”指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某个字,本诗第一联中哪个字是诗眼?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一联中的“惊”是诗眼。诗人为冬至到来、春节为期不远感到惊叹,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伤感之情,以及因留滞在舒州,担心不能及时赶回家与母亲春节团聚的忧虑之情。‎ 解析 ‎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思想感情的能力。第一联是“起”,写回家的船停泊在舒州城外,听人说,今天是冬至,心里一惊:离春节又不远了!不禁回忆起去年春节泊舟平江门外的情景来。第二联是“承”诗歌第一句,实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城门早早地关闭了,江面也冻结了,真担心船无法航行,回家的行程被延迟。第三联是“承”诗歌第二句,具体回忆去年春节给兄长拜年时,共同思念远方的母亲的情景。第七句是“转”,想到自己一年到头都作客他乡,无暇思念故乡。第八句是“合”,照应诗歌标题与第一句,冬至到来,思念之情顿起,写下了这首诗。‎ 白话诗歌 在舒州城外听人说今天是冬至,心里一惊;不禁回忆起去年春节泊舟平江门外的情景来。北风呼啸,城门早早地关闭了,江面也冻结了,真担心船无法航行,回家的行程被延迟。去年春节给兄长拜年时,共同思念远方的母亲。想到自己一年到头都作客他乡,无暇思念故乡,冬至到来,才写下了这首诗。‎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试题。‎ 客游 ‎[唐]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 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铗④,归问时裂帛⑤。‎ ‎[注] ①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②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曹植诗云:“谒帝承明庐,逝将归旧疆。”③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云“平原客”。④弹铗:《战国策·齐策》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要鱼、要车等。⑤裂帛:指写家信。‎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诗歌标题“客游”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即客居他乡的游子,通过标题可以看出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可能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B.“日暖南山石”使用虚写的手法表现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内心的情怀,“日暖”属于想象的内容,诗人想象家乡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 C.首联,下句的“暖”字与上句的“满”字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在客居他乡的游子心目中,故乡永远是温暖的,永远是值得依恋的。‎ D.颔联上句中“承明庐”指代当朝统治者,表达自己不能被朝廷重用的失意落寞;下句诗人以“平原客”自称,抒发壮志难酬的慨叹。‎ E.颈联中诗人用“四时”“三年”强调了自己离开家乡和故国的时间之长,在外漂泊的不易,为尾联抒情蓄势。‎ 答案 CE 解析 C.“下句的‘暖’字与上句的‘满’字形成鲜明的对比”错误,应该是“暖”和“悲”形成对比;E.“故国”错,“家庙”“乡国”在诗中都指家乡。‎ ‎2.唐代诗人崔涂的《春夕》中有:“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崔诗中的“书”指家信,李诗尾联中的“裂帛”也指家信,请简要分析两者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同:二者都借“家信”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异:崔诗主要写诗人长期不能回家,所以连家信也常年断绝,春天到来之时看到了镜中的白发,表达了韶光易逝的愁苦。李诗主要写诗人想入朝为官而愿望始终得不到实现,于是想写封家信告诉家人自己就要回家了,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伤。‎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的能力。两首诗都谈到了“家信”,由诗句内容可知,都含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但李诗侧重于抒发壮志难酬的悲伤,而崔诗则表达了韶光易逝的愁苦。明了这些,再结合诗句分析即可。‎ 白话诗歌 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家乡南山的石头上,悲愁充满了客游千里的羁旅之心。没有机会进京求取功名,却只能长久地淹留在赵国的旧地。自己已经离乡三年了,一年四季都没有机会去祭拜自己的祖宗。我经常像冯谖那样弹唱失意的剑歌,既然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于是想写家信告诉家人我要回家了。‎ 三、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的试题。‎ 岁暮归南山①‎ ‎[唐]孟浩然 北阙②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③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注] ①该诗写于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四十岁的孟浩然来长安考进士落第之后。②北阙:皇宫北面的门楼,汉代尚书奏事和群臣谒见都在北阙,后因用作朝廷的别称。③青阳:指春日。‎ ‎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字面上说“北阙休上书”,表达自己归隐田园,不再“上书”的坚决意志。‎ B.颔联中“不才”既是谦词,又兼含了有才不被人识、良骥未遇伯乐的感慨。‎ C.本诗颔联写出因为自己不才、多病,明主见弃、故友疏远的凄凉之景。‎ D.颈联“催”“逼”二字,形象地表达出诗人不遇明主白发早生的愤慨和激愤。‎ E.此诗系诗人归隐之作,在辗转反复、心绪极端复杂的情况下表达了一腔怨悱之情。‎ 答案 AD 解析 A.“表达自己归隐田园,不再‘上书’的坚决意志”错误,“南山归敝庐”本非所愿,不得已也,表达的应是诗人的无奈;D.“表达出诗人不遇明主白发早生的愤慨和激愤”错误,是表现诗人不愿以白发终老此生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感情。‎ ‎2.高步瀛在《唐宋诗举要》中评价《岁暮归南山》一诗时说:“结句意境深妙。”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 寒冷的冬夜,一轮冷月透过松树,将清冷的光辉照进窗内,给诗人以清虚空寂之感。(紧扣“意境”,描述意境)这句诗以景结情,语意双关,(指出手法)既是对眼前清冷、寂寥的实景客观描写,也是诗人求仕不得后内心愁苦与无望的真实写照,含蓄委婉,极有韵致。‎ 解析 本题考查炼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对结句的大意进行理解;然后再分析该句所运用的手法,因为是写景,所以是以景结情;最后再点明该句对诗人表达情感所起的作用及妙处等。‎ 白话诗歌 我已停止在宫廷北门请求谒见,归隐到南山中我那破旧的草庐。因为我缺少才干方被明主遗弃,由于我穷途多病故友往来渐疏。时光流逝头上的白发催人衰老,岁月无情新春逼迫着旧岁消除。胸中常萦怀愁绪彻夜不能入寐,窗前松下一片月光让人倍感清虚。‎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各题。‎ 咸阳城西楼晚眺 ‎[唐]许浑[注]‎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注] 许浑:唐代诗人,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此诗大约是许浑于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年)任监察御史时所作。此时大唐王朝已处于风雨飘摇之际。‎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中的“愁”首先是指乡愁,根据是第二句“蒹葭杨柳似汀洲”中的“似”。‎ B.颔联写云起、日沉、雨来、风满的自然景象,进一步说明“愁”的由来。‎ C.颈联虚写想象之景,表达对在此建都的秦汉两朝的凭吊,进一步写“愁”。‎ D.尾联中“行人”不包括诗人自己;“莫问”让人从悲凉颓败的自然景物中钩沉历史的教训。‎ E.尾联融情于景,“流”字融铸着诗人思念的忧愁和感古伤今的悲凉,委婉含蓄。‎ 答案 CD 解析 C.“颈联虚写想象之景”错,“鸟下绿苑”“蝉鸣黄叶”皆眼前实景;D.“不包括诗人自己”错,应包括诗人自己。‎ ‎2.本诗颔联“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因其意蕴别致被誉为千古名句,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联是实写晚眺远景。诗人傍晚登上城楼,只见溪水照云,红日西沉,夕阳与楼阁姿影相叠。凉风突起,感觉山雨将来。作者用词精当,“云起”“日沉”等有别样意蕴;既有对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机四伏的没落局势的形象化勾勒,也让人体会到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 解析 ‎ ‎“句子意蕴”就是诗句里面渗透出来的理性内涵。包括句子表现的情感、风骨、精义、主旨等。可结合意象的象征义,联系写作背景来综合考虑。如本句“云起”“日沉”“风雨”的象征义,可联系时代背景来体会。‎ 白话诗歌 登上高楼万里乡愁油然而生,眼中水草杨柳就像江南汀洲。‎ 溪云突起红日落在寺阁之外,山雨未到狂风已吹满咸阳楼。‎ 黄昏杂草丛生的秦苑鸟在飞,深秋枯叶满树的汉宫蝉啾啾。‎ 来往过客莫问当年繁华盛事,如今只有渭水不停地向东流。‎ 五.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11分)‎ 浣溪沙·新年夜坐 ‎[清]万树 猿和风声落槛边,鼠窥人影过灯前。乱书翻尽不成眠。‎ 夜夜夜深愁永夜,年年年节惜华年。可堪身滞海南天。‎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落”把看不见的声音化成具体可感的东西,风和猿声两个意象叠加在一起,倍增新年独坐的凄凉。‎ B.“窥”“过”灯前,写出了老鼠无惧诗人,颇有它乃此间主人的感觉,益发表现出诗人客居外乡之感。‎ C.“乱书翻尽”是细节描写,表现的是诗人对不能回家的愤怒之情,是一种发泄行为。‎ D.本词表现出一种“客的意识”,即孤单、寂寞的异乡飘零之感。‎ E.“堪”,忍受之意,可堪,就是可以忍受;“海南天”,写出了身处极远之地,作者身处外乡,但仍能忍受。‎ 答案 CE 解析 C.并非愤怒,而是无奈;E.“可堪”用于问句句首,即是“哪堪”“怎堪”(怎么受得了)之意。‎ ‎(2)“夜夜夜深愁永夜,年年年节惜华年”如何断句?用“/”给诗句断句。三个“夜”与三个“年”重叠有何妙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断句:夜夜/夜深/愁永夜,年年/年节/惜华年;②“夜”与“年”叠词,既形象地传达出“哽咽”的味道(夜夜夜、年年年),又表达出每年(年年)每夜(夜夜)都陷入愁苦中和年华已逝的悲哀中的意思。‎ 解析 断句可接合题目和对句子的理解来推断,如题目中“新年”“夜坐”。叠词的妙用,在内容上表达了诗人自己长期异乡飘零、年华老去的悲凉和伤感。形象性上,使人物哽咽的特征更加形象。‎ 白话诗歌 风声伴着猿声落在栏杆边,老鼠窥探到人影从灯前跑过。书翻遍了也睡不着觉。一夜夜因为愁而不成眠,年年到过年的时候倍感珍惜自己的年华。怎么忍受得了在家人团聚之日自己却滞留在天涯海角。‎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