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4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相信未来》新课讲知课件3
相信未来 关于作者 • 食指原名郭路生,山东鱼台人,1948生, 60年代开始诗歌写作,他的诗,特别是早 期作品广泛传诵于知青及城市青年中,但 直到90年代,其创作成就才得到公认,是 一位成绩巨大却差点被埋没的天才诗人。 • 2001年4月28日,患有精神分裂症的食指 和已故11年的海子被授予第三届人民文学 诗歌奖。 走进食指写《相信未来》的年代 • 食指的创作主要集中在20世纪60年代的中后期, 这正是“文化大革命”开始并进入高潮的阶段, 在那个史无前例的狂热的年代,食指和当时许多 年轻人一样陷入了迷惘和失望之中,现实环境的 恶劣和内心理想的冲突,使得诗人处于一种矛盾 复杂的心态之下。但年轻、热情、执着,又让诗 人挣扎着摆脱现实的羁绊,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他20岁时写下这首影响深远的《相信未来》。 青春俊逸的诗人住进精神病院 • 食指的命运却远不如一般人幸运:在那个 动荡的年代(1966—1969),诗人诗性的 敏感和良知在与残酷的现实的尖锐冲突中 不胜重荷,精神一直处于崩溃的边缘, 1972年,在部队当兵时,因强烈的精神刺 激而导致精神分裂,从此后,食指陷入了 长期的病困中,1990年4月住进北京福利院。 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食指依然以坚忍不 拔的毅力生存和写作着。 关于《相信未来》 • 食指曾说:“‘文革’前我就挨整,我已 经看到这代人的命运了。鱼儿跳出水面, 落在冰面上,它的前途是死亡,和这个冰 块一起消亡。后来我又写出了《相信未 来》,相信我们会战胜死亡,这已经进了 一步了。我年轻,我能看到冰块消亡的那 一天。 • 江青读过《相信未来》后说:“这是一首 灰色的诗,相信未来就是否定现在。” 关于朦胧诗 • “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 产物,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 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作“朦胧诗”。 所谓新诗潮,是指我国当代人本主义文学中的一 次英雄主义诗歌思潮,这一思潮始发于60年代末、 70年代初,进入80年代以后,它在诗坛乃至整个 文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最终给我们的当代 文学史带来了一次深刻的思想变革。 朦胧诗的特点 • 基本特点: 1、心灵化 2、意象化 3、象征手法 4、意象间的“飞白”,蒙太奇 走进《相信未来》 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课文基本结构: 1—2节:恶势力横行,我们希望破灭,果实被窃 痛斥现实 第3节:面对着困难,我们信念更强,豪情更浓 表明信念 第4节:想信未来有人能够看清历史,辨明真相 相信未来 第5节:面对表层的创伤,继续前进,任人评说 第6节:相信历史会给中国的脊梁以公正的评价 第7节:点明题旨,发出召唤,为未来努力奋斗 决心战斗 意象解读 第1节: 第2节: 第5节: 第6节: 蜘蛛网-- 炉台-- 灰烬的余烟-- 美丽的雪花-- 紫葡萄- -深秋的露水-- 鲜花- -凝露的枯藤-- 腐烂的皮肉-- 脊骨-- 黑暗势力 产生希望的地方 残余的希望 希望的火花 希望的果实 失望的眼泪 收获的果实 没有收获但又孕育着新的希望 创伤是表层的,困难是暂时的 能拯救中国命运的中国的脊梁 揣摩语言 • 比喻的用法 • 问题:分析第三节前三句的精妙之处和所 表达的意思。 问题:分析第三节前三句的精妙之处和 所表达的意思。 明确: •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 上面三个句子中,“手指”与“那涌向天边的排 浪”、“手掌”与“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曙 光”与“温暖漂亮的笔杆”都是同谓关系。将手 指比作涌向天边的排浪,手掌比作托住太阳的大 海,将笔杆比作曙光,即:手指是那涌向天边的 排浪;手掌是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漂亮的笔杆是 曙光。 揣摩表现形式 • 反复手法的运用是本诗在表现形式上的一 大特色。 • 结合诗句试着分析 “反复手法”的优点。 请结合诗句试着分析 “反复手法”的优点。 • 明确:本诗的前三节,都用大致相同的语 言形式表示作者相信未来不变的信念,增 强了诗文的感染力,突出了诗歌主旨。 拓展延伸 世纪末的中国诗人 食指 • 添加些我们无用的尸骨做干柴 • 经寒冬的狂风一吹便吹大火熊熊 • 在物欲漫天的冬夜,火焰被吹得 • 像民族精神的旗帜迎风抖动 • 化苦难的生活为艺术的神奇 • 净化被金钱异化了的灵魂 • 如此我便没有虚度 • 自幼追求艺术的一生。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