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浙江省台州市联谊五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浙江省台州市联谊五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浙江省台州市联谊五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 A. 俘(fǔ)虏 少校(xiào) 狙(jū)击 不屈不挠 (náo)‎ B. 颤(chàn)动 镜框(kuāng) 瘦削(xuē) 惟妙惟肖(xiào)‎ C. 翘(qiáo)首 湔(qián)雪 溃(kuì)逃 鬓(bìn)发如银 D. 拭(shì)泪 盥(guàn)手 荫(yìn)处 锣鼓喧阗 (tián)‎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选“全都正确的一项是”,然后逐项识别字音正误。A 项,“俘(fǔ)虏”改为“fú”;B项,镜框(kuāng)改为kuàng;C项,“湔(qián)雪”改为“jiān ”。故选D。‎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索科洛夫17岁时十月革命暴发,国内战争时参加了红军。‎ B. 有一次,我穿着那双因为急须才在一家大公司买的靴子,漫不经心地走进他的店铺。‎ C. 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只休信他。‎ D. 他一手拿着布,一手纂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形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本题是选“没有错别字的一项”,然后逐项识别字形的正误。A项中“革命暴发”的“暴”应是“爆”; B项中“急须”的“须”应是“需”; D项中“纂着钱”的“纂”应是“攥”。故选C。‎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们都是中国人民的熟人,当年在我们的国土上不可一世,曾几何时,现在在这里以这样的方式重逢了。‎ B. 文字虽然不是语言的如实记录,但是它必得拿语言做基础,其中有些是离语言不太远的,通过这些我们可以对古代语言的演绎获得一定的认识。‎ C. 在“立”字中,我们看到那个人双腿平稳地站在地上,地作为一横显得很凸出。‎ D. 这种分别稍有文字敏感的人细心玩弄一番,自会明白。‎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本题A项,“曾几何时”使用正确,“曾几何时”是指没过多久。B项,“演绎”使用错误,“演绎”是铺陈、表现的意思;而原文前半句是“对古代语言的”,强调其变化发展,此处应改为“演变”。C项,“凸出”使用错误,“凸出”是指超出一般地显露出来;而原文前半句是“作为一横显得很”,强调比其他笔画更明确、清晰,此处应改为“突出”。D项,“玩弄”使用错误,“玩弄”是指用不严肃、不尊重的态度对待人或事物,含贬义;而原文前半句是“稍有文字敏感的人细心”,强调体味探求,此处应改为“玩索”。故选A。‎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与作品的意境、基调相一致,诗人运用了近三十多个各种类型的叠词,这些叠词渲染出一种雅而不俗的语言氛围,产生了独特的表情达意的效果。‎ B. 朱自清在漫步荷塘时感到的自由,在性质上是一种伦理的“自由”,是摆脱了作为丈夫、父亲、儿子潜在意识里的伦理,向往自由的流露,和政治性的自由是没有直接关系的。‎ C. 小说鉴赏,可着重通过品味人物语言、把握人物行动、玩味人物心理来欣赏人物形象。‎ D. 一片嫩红,一滴秋雨,一声鸟鸣,一丝云彩,一丛风中的芦苇……都动人心魄、令人回味的美。‎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然后比对选项,找出选项间的不同之处再比较。A项,“近三十多个”不合逻辑,可去掉“近”或“多”。B项,成分残缺,“摆脱了”缺乏宾语中心词,改为“摆脱了作为丈夫、父亲、儿子潜在意识里的伦理负担”;D项,结构混乱,应去掉“令人回味的美”中的“的美”。故选C。‎ ‎【点睛】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一个人的遭遇》是苏联作家肖洛霍夫的作品,他的代表作有《静静的顿河》《被开垦的处女地》等。‎ B.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是法国作家海因里希·伯尔作品,他的代表作有《火车正点》《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勃罗姆》。‎ C.‎ ‎ 《指南录》是南宋诗人文天祥的诗集。诗集的名字取自《渡扬子江》“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D. 张浦是明代文学家,曾在家乡组织“应社”,崇祯时组织“复社”,批评朝政。有《七录斋集》。‎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本题考查的是作者、作品、国家的对应,这就要牢记学过的文化常识,不能张冠李戴。题中B项,“《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是法国作家海因里希·伯尔的作品”错误,海因里希·伯尔是德国作家。故选B。‎ ‎6.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个字。‎ 受国家文物局委托,来自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26日完成了对北庭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以下简称“北庭故城遗址”)5个遗址保护修复项目的实地踏勘及现场验收。‎ 北庭故城遗址位于新疆吉木萨尔县城北偏东12公里处,核心区域占地5000亩,包括北庭故城及其附属建筑北庭西大寺。北庭故城遗址从2011年始建,共投资1.2亿元,是新疆首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其主体部分主要为唐代至高昌回鹘时期的遗存。据吉木萨尔县文物局局长罗瑜介绍,本次通过验收的5项保护修复工程包括北庭故城城墙一期、二期加固修复项目、西大寺遗址抢险加固项目、西大寺现存壁画塑像抢救性保护修复项目和北庭故城监测预警体系项目,目前完成的是前期修护工程,考古挖掘工作仍在进行中。‎ ‎【答案】新疆首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5项修护工程竣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文段的能力。这是一则叙述性类新闻,解答此类题目时要提取出事件的各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然后按照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事将主要内容整合。还要注意字数限制,如本题要求“不超过25个字”,超过字数一般要扣分。本题属于新闻题,分为导语和主体两部分,一般导语部分就能概括事件,因此首先找出导语部分的关键词,比如“完成了”“北庭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5个遗址保护修复项目”“实地踏勘及现场验收”。加上主体部分的重要信息“新疆首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整合成答案。答案示例:新疆首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5项修护工程竣工。‎ ‎7.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字。‎ ‎(1)____________________,传统的朱墨捶拓、摹写形态,近代以来的手工测绘、照相、摄影等都是文物图像记录常用的手段。不过,这些方法除了耗费工时外,(2)______________。由于图像记录技术的限制,我国那些重要的石窟造像,如著名的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敦煌莫高窟、大足北山石刻等,精确的图像记录工作一直没能完成。随着(3)____________,文物的图像记录逐步引入了数字记录技术,长期困扰考古及文物保护文物的测量问题终于有了更精确和更便捷的手段。目前著名的石窟寺大都完成了数字化记录,这是最好的保护,也是研究的前提。‎ ‎【答案】 (1). 文物图像记录的方法很多 (2). 准确程度也难以令人满意 (3). 随着数字图像采集和处理技术的进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首先阅读语段,分析空缺处前后的句子,关注语意上的联系,做到补写的句子与前后句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合乎逻辑。据第(1)空格后面的举例,可以确定第一句和第二句是观点和材料的关系。所以,要补写的句子,可以结合对后面材料“都是文物图像记录常用的手段”的理解,从而补写出“文物图像记录的方法很多”。第(2)句与前文的“不过,这些方法除了耗费工时外”并列,并和下文“由于图像记录技术的限制……精确的图像记录工作一直没能完成” 形成因果关系;从而补写出“准确程度也难以令人满意”。第(3)句与后面句子“文物的图像记录逐步引入了数字记录技术”是对应关系,从而补写出“随着数字图像采集和处理技术的进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官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她,他是我们这儿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赫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8. 如何理解文中加粗加横线词语?‎ ‎(1)竟不像老祖宗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 ‎(2)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 ‎9. 请赏析本段文字中刻画王熙凤这个人物形象所用的技巧。‎ ‎【答案】8. (1)两个“竟”字,表示出乎意外,既赞美了林黛玉的标致,又暗扬了其他姐妹的地位,显示了她的良苦用心和八面玲珑。‎ ‎(2)情态的转变,显示了她一心都在老祖宗身上,惟老祖宗是从,其虚伪和机变逢迎的性格暴露得淋漓尽致。 ‎ ‎9.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正面描写有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和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侧面描写 通过林黛玉的眼睛和心理活动来写王熙凤在贾府当中的地位和性格的泼辣。通过与众人的对比来突出她的泼辣霸气。‎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要词语的含义。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理解词语本身的含义,其次要理解词语在文本中的含义。解答时离不开上下文的语境。本题“特定语境”指特定环境,具体含义可结合语境分析。分析两个“竟”字:“竟”是竟然的意思,表示出乎意料。前文说“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后文说“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据此,既赞美了林黛玉的标致,又赞扬了其他姐妹的地位,显示了她的良苦用心和八面玲珑。分析“忙”:“忙”是赶忙的意思。前文说“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据此,情态的转变,显示了她惟老祖宗是从,其虚伪和机变逢迎的性格暴露无遗。‎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小说表现手法的知识。本题要求解答“请赏析本段文字中刻画王熙凤这个人物形象所用的技巧”,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掌握塑造人物形象常用的的技巧,首先明确选文中使用了什么技巧,然后结合选文内容阐释是如何使用这种技巧的,最后阐明其表达效果。我们需要立足文本内容,可以通过梳理相关情节,结合选文内容分析鉴赏。例如,“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是语音描写;“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是肖像描写也有细节描写;“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是动作描写;“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是神态细节描写。选文中对王熙凤的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和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都属于正面描写。而“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则是通过林黛玉的眼睛和心理活动来写王熙凤在贾府当中的地位和性格的泼辣,通过与众人的对比来突出她的泼辣霸气,属于侧面描写。所以,本段主要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刻画了王熙凤这个人物形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们失去了和自然交流的语言 刘亮程 不久前我在鄯善迪坎儿村,见一大棵梭梭树长在路旁。我从小认识梭梭,见了亲切得很,就像看见一个亲人站在那儿。我对这个村庄也一下有了兴趣。一棵本来只能当烧柴的梭梭,在村里枝条完好地长了这么多年,一直长到老,谁在护着它呢?迪坎儿村紧挨沙漠,走进一户人家,门前一渠沟水流,葡萄藤蔓覆盖了整个院落。转到屋后,发现后墙已经被流沙淹埋掉大半,沙漠从这户人家的后墙根,一望无际地远去,没有一点绿色。‎ 我生活的新疆地域辽阔,大块地存有一些自然风光,除了几个国家级的野生动物保护区,在相对疏松的村镇之间,连绵的农田间隙,还有幸能看到荒野草原、沙漠戈壁,这些暂时没被人侵占的地方,长野草野树,或寸草不生,任风沙吹刮。不像内地中原,城市村庄紧凑相连,农田密布,整个大地住满人长满人吃的粮食,没有一块闲地供野草生长,更别说有野生动物了。自然退居到偏远边疆和那些不易人居的荒芜山岭。城市的野生动物只剩下苍蝇和老鼠,乡下也差不多。‎ 美好的自然景观离人们远了,迫近的却是自然灾害:地震、泥石流、旱涝、反常气候。这是自然的另一面。其实自然从来就没有远离我们,无论身居都市还是乡村,我们一样在自然的大怀抱中。包括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所有的城市、政权、宗教、文化文明,都建立在一个最大的自然——大地之上,苍天之下。它动一动身,这一切便都不存在。但它厚爱着我们,不会轻易动身。我们却常常忘记承载我们的大地,护佑我们的苍天。‎ 古人云:厚德载物。宽厚的大地承载江河山岳,也承载毛虫小草;承载秀水江南,也承载荒漠西域。它的德是公正。而说出厚德载物的人,则听懂了大地语言。庄子懂得自然的语言,那些古代优秀的文学家都懂,他们通过草木虫鸟、云霞水土跟自然交流,心灵在天地万物中神游,获得启迪和智慧。‎ ‎《诗经》中上百种动植物,个个有名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一只叫雎鸠的鸟,关关地鸣叫着出现在《诗经》的开篇,这是古代诗人给一只鸟的待遇,有声音有名字,有尊严有位置。如果在现代诗人笔下,很可能就写成“一只鸟在河边叫”了。至于是只什么鸟,大概没多少人在意。‎ 现在大地上所有动植物都有名字,我们却不知道或不懂得用名字去称呼它们,在许多的文学作品中,我们读到的多是对动植物的称呼,把地上长的都叫草,天上飞的都叫鸟,不懂得去单个地叫出一棵草、一只鸟的名字。一方面是不认识,另一方面在意识中或许没有对所书写对象的敬重。‎ 有一颗能跟自然交流的心灵,懂得尊重自然,敬畏人之外的生命,才可能听懂自然,知道一棵草一朵云在说什么,漫天星星在说什么。自然跟我们交流的唯一渠道是心灵。现代人也有心,但是不灵了 ‎。小时候,夜晚躺在草垛上,看见身边的狗在看星星,也跟着看,我从来不认为狗看不懂星星,狗大概也不这样认为我。看星星其实再简单不过,抬抬头,就可以看见那些遥远的星星,你能感到它们一直在注视着你,你也在注视着它们。‎ 包括地上的一块石头,一个土疙瘩,也一直这样注视着我们。只是我们的心不灵了,感觉不到一个土疙瘩的注视。自然不跟我们交流了,我们也早已失去和自然交流的语言。‎ 鄯善迪坎儿村的人们还在自然中,他们从来就懂得怎么和沙漠荒芜一起生活,怎样和仅有的一点水源、一架葡萄还有一棵梭梭树一起生活,更重要的是他们还懂得怎样贫穷地生活。‎ ‎10. 请分析第一段在全文的作用。‎ ‎11. 请说说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 ‎(1)现代人也有心,但是不灵了。‎ ‎(2)更重要的是他们还懂得怎样贫穷地生活。‎ ‎12. 文章写梭梭树,在行文脉络、情感表达和思想意蕴上的作用是什么?‎ ‎13. 作者在文章中说我们“把地上长的都叫草,天上飞的都叫鸟,不懂得去单个地叫出一棵草、一只鸟的名字”,请问你能单独说出一种草或者一只鸟的名字么,请带上你的感情给你的一棵草或者一只鸟写一段120字左右话吧。‎ ‎【答案】10. 内容上:写出坎儿村与大自然交融的样貌。‎ 结构上:引出下文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 ‎ ‎11. (1)现代人有心不灵,意思是我们人类自以为是,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却不懂得尊重自然,不懂得敬畏人类之外的生命,淡漠了厚德载物的意识。‎ ‎(2)贫穷的生活,作者并非希望人们安于贫穷的现状,而是说在追求富足的生活,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要以敬重自然、保护环境为前提。“懂得怎样贫穷的生活”,是一种对更高道义的坚持,也是一种对人们有更高精神追求的期待。 ‎ ‎12. 梭梭树是行文线索:全文始于“梭梭树”,终于“梭梭树”,中间又围绕“梭梭树”展开联想和对比。梭梭树是作者的情感依附和思想寄托:全文借助梭梭树的生存状况,揭示其生存下来的原因,借此表达对自然的尊重和敬畏,倡导人类要学会和自然共存。 ‎ ‎13. 答案示例:我家有一盆“开心果”,它刚发芽的时候,特别像个翡翠色的“开心果”。后来它长出了毛茸茸的枝条,枝条上还有一粒粒黄黄的“小米粒”,那是它的叶子。自从把它放在书桌上,我总能感觉到生命的美好。有空的时候,我就去看看它,它长得多么精神啊,看着它,我的烦闷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我爱我的“开心果”,你们呢?‎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解答此类题目要结合段落在文本中的位置来答,可从内容、结构、手法几个角度思考。本题主要涉及内容和结构。内容方面:“不久前我在鄯善迪坎儿村,见一大棵梭梭树长在路旁。我从小认识梭梭,见了亲切得很,就像看见一个亲人站在那儿。我对这个村庄也一下有了兴趣。”,写出坎儿村与大自然交融的样貌;结构方面:“一棵本来只能当烧柴的梭梭,在村里枝条完好地长了这么多年,一直长到老,谁在护着它呢?”引出下文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 ‎【11题详解】‎ 此题考查了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抓住关键词理解句子的本意,其次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然后根据句子特点理解它在文中的作用。分析“现代人也有心,但是不灵了”:现代人虽有心,但缺乏能与自然交流的心灵,不懂得尊重自然,敬畏人之外的生命,因而“早已失去和自然交流的语言”,不懂得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存,淡漠了厚德载物的意识。分析“更重要的是他们还懂得怎样贫穷地生活”:作者不是“希望人们安于贫穷的现状”,而是希望人们“懂得尊重自然,敬畏人之外的生命”,不能因欲望、贫穷而剥夺自然生命,否则,解一时之困而落入长期贫困之境地。“懂得怎样贫穷地生活”,其实是一种人与自然万物各适其所、相依为命、相互交流的和谐状态,表达了作者对人们能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期待。‎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品味艺术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可从词语含意、运用手法、结构作用和表达情感等角度赏析,赏析时要结合原文具体分析。本题要求赏析“文章写梭梭树,在行文脉络、情感表达和思想意蕴上的作用是什么?”,首先要理解“梭梭树”是文章着力描写的物象,散文中的物象,就是倾注了作者的思想与主观情感的生动鲜明的形象,它是作者抒情言志的凭借与依据,倡导人类要学会和自然共存;从文章的行文脉络来看,“梭梭树”是全文的线索,文章围绕“梭梭树”展开了联想和和相关的对比;从情感表达来看,作者借“梭梭树”来抒情言志,表达了作者对人们能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期待。‎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阅读与写作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认真审读题干,按照题干要求写作,尤其注意字数要求等细节。本题属于微作文,要求“请带上你的感情给你的一棵草或者一只鸟写一段120字左右的话”,考生可根据自己的素材积累、擅长的内容等来选择写作。答案示例:我家有一盆“开心果”,它刚发芽的时候,特别像个翡翠色的“开心果”。后来它长出了毛茸茸的枝条,枝条上还有一粒粒黄黄的“小米粒”,那是它的叶子。自从把它放在书桌上,我总能感觉到生命的美好。有空的时候,我就去看看它,它长得多么精神啊,看着它,我的烦闷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我爱我的“开心果”,你们呢?‎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一)‎ 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至京口,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中兴机会,庶几在此。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 ‎(二)‎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嗟乎!大阉之乱,(1)__________________,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2)__________________,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3)__________________,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4)__________________,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14. 对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中兴机会,庶几在此 庶几:也许 B.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购:悬赏追捕 C. 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 暴:显露 D.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则天地 哀:悲哀 ‎15. 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是( )‎ 以: 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 ②亦以明死生之大 为: ①将以有为也 ②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 A. 两个“以”相同,两个“为”也相同 B. 两个“以”不同,两个“为”也相同 C. 两个“以”相同,两个“为”不同 D. 两个“以”不同,两个“为”也不同 ‎16. 下列叙述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有名望的人以重金赎回五位志士的头颅一并装在匣子里埋入墓中。‎ B. 魏忠贤畏惧正义撤回军队,没有马上对抗暴民众进行残酷镇压。‎ C. 魏忠贤未能篡夺帝位,后又畏罪自缢,这里有五位志士的功劳。‎ D. 张溥和复社的同仁在五人墓前竖立起一块石碑,并在上面镌刻了碑文。‎ ‎17.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2)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 ‎18. 请用划线(/)给下面句子断句。‎ 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 ‎【答案】14. D 15. D 16. C ‎ ‎17. (1)不得已,只能改变姓名,隐蔽踪迹,奔走草野,宿于露天,日日为躲避元军的骑兵逃难在长江、淮河一带。‎ ‎(2)我们(复)社(里那些)道德品行可以作为读书人表率的人替他伸张正义,募集钱财送他起行,哭声震天动地。 ‎ ‎18. 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平时注意积累文言实词的意思,注重和现代汉语的比较,然后审清题干,“对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逐项对比。本题D项,“哀:悲哀”错误,应该理解为“惋惜,哀叹”。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语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虚语的用法和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本题要求选择“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是”,逐项对比。首先,分析两个“以”,分别为“介词,凭……的身份”;“目的连词,用来”。分析两个“为”,分别为“名词,作为”;“动词,是”。两个“以”不同,两个“为”也不同。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A项,“赎回五位志士的头颅一并装在匣子里埋入墓中”错,原文是说“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应为把头颅和尸体合到一起埋葬;B项,“没有马上对抗暴民众进行残酷镇压”错,原文是说“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D项,“张溥和复社的同仁在五人墓前竖立起一块石碑”错,原文是说“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石碑在张溥写的碑记之前就存在了,另外,是张溥写的碑记并非镌刻。故选C。‎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1)中关键词“诡”,隐蔽;“草行露宿”,奔走草野,宿于露天;“日”,日日,天天;“于长淮间”,在长江、淮河一带各一分,句意一分。(2)中关键词“行为”,道德品行可以作为;“先”,表率;“声义”,伸张正义;“敛”,募集各一分;句意一分。‎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若予者”,意思是“像我这样的人”;“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意思是“将是无处不是可以死的地方了”;“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意思是“以前假使我把尸骨抛在荒野里”;“予虽浩然无所愧怍”意思是“我虽然正大光明问心无愧”;“然微以自文于君亲”意思是说“但也不能掩饰自己对国君、对父母的过错”;“君亲其谓予何”意思是说“国君和父母又将会怎么讲我呢?”根据文意断句即可。‎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一)不久,贾余庆等以祈请使的身份到元京大都去,元军驱使我一同前往,但不列入使者的名单。我按理应当自杀,然而仍然含恨忍辱地前去。正如古人所说:“将要有所作为啊!”‎ 到了京口,得到机会逃奔到真州,我立即把元方的虚实情况告诉淮东、淮西两位制置使,相约他们联兵讨元。复兴宋朝的机会,大概就在此一举了。留住了两天,驻守维扬的统帅竟下了逐客令。不得已,我只能改变姓名,隐蔽踪迹,奔走草野,宿于露天,日日为躲避元军的骑兵出没在淮河一带。困窘饥饿,无依无靠,元军悬赏追捕得又很紧急,天高地远,号呼不应。后来得到一条船,避开元军占据的沙洲,逃出江口以北的海面,然后渡过扬子江口,进入苏州洋,辗转在四明、天台等地,最后到达永嘉。‎ ‎(二)我还记得周公被捕,是在丁卯年三月十五日。我们社里那些道德品行可以作为读书人的表率的人,替他伸张正义,募集钱财送他起程,哭声震天动地。差役们按着剑柄上前,问:“在为谁悲痛?”大家不能再忍受了,把他们打倒在地。当时以大中丞职衔作应天府巡抚的是魏忠贤的党羽,周公被捕就是由他主使的;苏州的老百姓正在痛恨他,这时趁着他厉声呵骂的时候,就一齐喊叫着追赶他。这位大中丞藏在厕所里才得以逃脱。不久,他以苏州人民发动暴乱的罪名向朝廷请示,追究这件事,杀了五个人,他们是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就是现在一起埋葬在墓中的这五个人。‎ ‎  然而,当五个人临刑的时候,神情慷慨自若,呼喊着中丞的名字骂他,谈笑着死去了。砍下的头放在城头上,脸色一点也没改变。有位有名望的人拿出五十两银子,买下五个人的头并用木匣装起来,最终与尸体合到了一起。所以现在墓中是完完整整的五个人。‎ ‎  唉!当魏忠贤作乱的时候,做官的人能够不改变自己志节的,中国之大,能有几个人呢?但这五个人生于民间,从来没受过诗书的教诲,却能被大义所激励,踏上死地也不回头,又是什么缘故呢?况且当时假托的皇帝的诏书纷纷传出,追捕同党的人遍于天下,终于因为我们苏州人民的发愤抗击,使阉党不敢再株连治罪;魏忠贤也迟疑不决,畏惧正义,篡夺帝位的阴谋难于立刻发动,直到当今的皇上即位,(魏忠贤畏罪)吊死在路上,不能不说是这五个人的功劳呀。‎ 由此看来,那么如今这些高官显贵们,一旦犯罪受罚,有的脱身逃走,不能被远近各地所容纳;也有的剪发毁容、闭门不出,或假装疯狂不知逃到何处的,他们那可耻的人格,卑贱的行为,比起这五个人的死来,轻重的差别到底怎么样呢?因此周蓼洲先生的忠义显露在朝廷,赠给他的谥号美好而光荣,在死后享受到荣耀;而这五个人也能够修建一座大坟墓,在大堤之上立碑刻名,所有四方的有志之士经过这里没有不跪拜流泪的,这实在是百代难得的际遇啊。不这样的话,假使让这五个人保全性命在家中一直生活到老,尽享天年,人人都能够像奴仆一样使唤他们,又怎么能让豪杰们屈身下拜,在墓道上扼腕惋惜,抒发他们有志之士的悲叹呢?所以我和我们同社的诸位先生,惋惜这墓前空有一块石碑,就为它作了这篇碑记,也用以说明死生意义的重大,(即使)一个普通老百姓对于国家也有重要的作用啊。‎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探春 黄庶 雪里犹能醉落梅,好营杯具待春来。‎ 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19. 这首诗的一、二两句描画的是____时节的图景,表达出诗人______的心情。‎ ‎20. “万叶千花一手裁”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请结合全诗分析这句诗在艺术上的表现特点。‎ ‎【答案】19. (1). 早春 (2). 向往春天 ‎ ‎20. 诗中的“万叶千花 ”,既是眼前所见的早春落梅映雪、梅枝缀雪的奇特景象,又是想象之中的百花斗妍的春天气象。“一手裁 ”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说春天裁得“万叶千花 ”的美景,充满了对春之神造化之功的赞赏。‎ ‎【解析】‎ ‎【19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和情感的基本能力。要从诗歌题目到注释到作者,整体理解分析诗歌情感。这首诗的开头两句描写了冬天即将过去,“雪里犹能醉落梅”,表现万物将要苏醒的情景。“待春来”,表达了作者心中对春的期待,对新生活的向往。‎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结合文本的艺术手法分析文本的思想内容,然后根据要求作答。诗中的“万叶千花”,既是眼前早春落梅映雪的奇特景象,更是想像春天到来后百花斗艳的无限生机。“一手裁”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春风看作有生命力的东西,拿着剪刀,裁出了柳树的细叶,充满了对春天的向往。‎ ‎【点睛】诗歌鉴赏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 ‎2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任选4小题)‎ ‎(1)__________________,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张溥《五人墓碑记》)‎ ‎(2)且矫诏纷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张溥《五人墓碑记》)‎ ‎(3)大阉亦逡巡畏义,__________________ (张溥《五人墓碑记》)‎ ‎(4)而又有剪发杜门,__________________ (张溥《五人墓碑记》)‎ ‎(5)__________________,行动处似弱柳扶风。(曹雪芹《红楼梦》)‎ ‎(6)可怜辜负好韶光,__________________。(曹雪芹《红楼梦》)‎ ‎【答案】 (1).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2). 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3).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4). 佯狂不知所之者 (5). 娴静处若娇花照水 (6). 于国于家无望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缙”“钩”“猝”“佯”“娴”“望”。‎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22.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死磕”原来是北京话,即与某人或某事做对到底的意思。由于网络文化的发展,这个词逐渐成为新时代的“新鲜词”。有人赞赏这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态度;但也有人说,当你决定要死磕的时候,你已经输了。‎ ‎【答案】坚持与放弃 ‎“死磕”其实就是坚持。很多时候,我们站在坚持与放弃的分叉路口,究竟是向左还是向右?往往这一念之间是决定我们胜负的关键。小时候就常听大人说:“坚持就是胜利。”这句至理名言,对于他们而言,坚持就是他们的信念;而胜利,便是他们对于坚持后的一种肯定结果。 ‎ 长跑中,运动员的信念便是坚持跑完全程;抗洪中,人们便用沙包和自已的身体筑成一 道道坚固的墙;十年的悬梁刺股不也是为获得最终的胜利而坚持的吗?人生便如一块香料, 是只有在坚持的信念为柴,坚守的行动为火的炙烤中才能散发出最浓郁的芬芳。 ‎ 一个人做一天好事很容易,但要用一辈子去做好一件事却是不容易的。雪域邮路上的忠诚信使,“邮件的保护神” 其美多吉,30年如一日行驶于雪线邮路,危险和孤独是常态,但他从来没有畏惧过,更没后悔过。三十忠诚风与雪,万里邮路云和月。雪山可以崩塌,真正的汉子不能倒下。坚强的多吉,唱出高原上最深沉的歌。他是“雪山上的雄鹰”,无愧于感动中国人物的称号。倘若少了这份坚持,我们又去哪里寻找这份感动,寻觅这种精神? ‎ 坚持让平凡变成伟大。但是浅尝辄止也同样让一位天才黯然神伤。他是一个神话,一个物理世界的传奇人物;他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他开启了科学历程的新纪元。但有一次他失败了。在对黑洞研究的过程中,他中途放弃了。因为这个问题的结论与他预想的相反。可是就在几年之后, 他的这一结论却成为另一位物理学家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依据。他懊悔地说:“我本来是可其成功的,但是我放弃了!” ‎ 上帝是公平的,他给了每个人一把打开成功大门的钥匙。无论你是谁,只要你抓住了坚 持这把钥匙,成功的曙光就会毫不吝啬的照向你。但一旦放弃了他,就算是近在咫尺的胜利 女神也会悄然离开。 ‎ 世上有很多事情不一定是代我坚持就能够胜利的。于是,便有了与坚持永远对立的敌人——放弃。其实,有时候学会放弃是一种智慧和胸怀。一名教师在一次洪水中,用自已的生命换取两名村民的安全。在这里我看到了坚持不一定就是胜利,如果最后的胜利会造成最后的痛苦,那么我宁愿放弃! ‎ 放弃未尝不是一种美啊!它是一种美丽,一种豁达。想要采一束清新的山花,就必须放弃城市的舒适;想要做一名登山运动员,就必须放弃娇嫩白净的肤色;想要获得掌声,就必须放弃眼前的闲适。‎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一个又一个的十字路口,太多的选择,太多的放弃,就在这选择与放弃中使我们走向了成熟,走向了成功的彼岸。‎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写作能力。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构思前必须仔细硏读材料,明白材料所蕴含的意思,材料说,“有人赞赏这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态度;但也有人说,当你决定要死磕的时候,你已经输了”,要求“选取角度”写作。考生写作时可以从多角度去写,既可以赞赏这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态度,可以阐述“当你决定要死磕的时候,你已经输了”,也可以结合坚持和放弃的关系来写作。‎ 参考如下:‎ ‎1、坚持就是胜利 ‎2、放弃也是一种智慧 ‎3、坚持与放弃 可用材料:‎ ‎1、一个人只要强烈地坚持不懈地追求,他就能达到目的。——司汤达 ‎2、要从容地着手去做一件事,但一旦开始,就要坚持到底。——比阿斯 ‎3、我们最大的弱点在于放弃。成功的必然之路就是不断的重来一次。——爱迪生 ‎4、我可以接受失败,但我不能接受放弃!——迈克尔·乔丹 ‎5、伟大的作品不是靠力量,而是靠坚持来完成的。——约翰逊 ‎6、涓滴之水终可以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强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贝多芬 ‎7、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终会有成果的。——钱学森 ‎8、不放弃!决不放弃!永不放弃!——丘吉尔 ‎9、只有毅力才会使我们成功,而毅力的来源又在于毫不动摇,坚决采取为达到成功所需要的手段。——车尔尼雪夫斯基 ‎10、“七步洗手法”源于1846年,当时维也纳妇产科医生泽梅尔魏斯敏锐观察到,医生在解剖室完成尸体解剖后就直接为产妇接生,故推测医务人员的手在其中起了决定性作用。于是,泽梅尔魏斯医生要求医生在为产妇接生前,必须用漂白水清洗双手。几年之后,第一产房产妇死亡率明显下降。泽梅尔魏斯因此也被公认为手卫生的“鼻祖”。而“死磕”精神并不能靠外力奏效,往往是出于对常识的尊重,对患者生命的尊重。之所谓“医者佛心”,心有怜悯,即便牺牲自己,也要成全他人。唯有如此,才会生发出死磕的精神。  ‎ ‎11、狄更斯: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平时很注意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不管刮风下雨,每天都坚持到街头去 观察、谛听,记下行人的零言碎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资料。这样,他才在《大卫·科波菲 尔》中写下精彩的人物对话描写,在《双城记》中留下逼真的社会背景描写,从而成为英国 一代文豪,取得了他文学事业上的巨大成功。‎ ‎12、柏拉图:有一次上课时,苏格拉底布置了一道作业,让他的弟子们做一件事,每天把手甩一百下,过一个星期后,他问有多少人现在还坚持做了的,百份之九十的人都坚持做了。一个月后,他又问了,现在只有一半的人了。一年后,他再问了,现在只有一个人坚持下来了,那个人就是柏拉图 ‎13、爱迪生:爱迪生曾花了整整十年去研制蓄电池,其间不断遭受失败的他一直咬牙坚持,经过了五万次左右的试验,终于取得成功,发明了蓄电池,被人们授与“发明大王”的美称。‎ ‎14、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导师马克思为著《资本论》化了40多年的时间,在大英博物馆翻阅了大量的资料,他所坐的位子下水泥地上竟磨掉了一层水泥。通过他坚持不懈的努力,马克思终于著成了全世界无产者所需的《资本论》。‎ ‎15、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达·芬奇,从小爱好绘画。父亲送他到当时意大利的名城佛罗伦萨,拜名画家佛罗基奥为师。老师要他从画蛋入手。他画了一个又一个,足足画了十多天。老师见他有些不耐烦了,便对他说:“不要以为画蛋容易,要知道,1000个蛋中从来没有两个是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一个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去看形状也就不同了,蛋的椭圆形轮廓就会有差异。所以,要在画纸上把它完美的表现出来,非得下番苦功不可。”从此,达·芬奇用心学习素描,经过长时期勤奋艰苦的艺术实践,终于创作出许多不朽的名画。‎ 行文结构:‎ 议论文的思路和结构有总分式、递进式、对照式、并列式等结构方式。本文可用并列式结构,首先提出讨论的话题坚持与放弃。其次,提出分论点,进行并列式阐述。可列举一些名人事例,正反对比论证,加强论证力度。最后,总括全文,再次点题。结构上,做到首尾呼应。‎ ‎【点睛】对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构思行文要注意如下几点。一、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知道,许多事情的发生、发展都是有其内在原因的,特别是当前一些新生事物,更是当今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因此,面对一件事情,我们首先应当“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探究其内在原因。也就是说,面对作文材料,我们首先可以考虑从事件发生的原因或反映的本质这一角度立意。二、从辩证的角度分析问题。作文材料中的事件,很多情况下是利弊互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使考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思考,对事件“表明态度,阐述看法”,从而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三、明确主体作分析。众所周知,一件事情会涉及不同的主体。因此,对于作文材料,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涉事主体出发,引发不同的议论角度。组织成文时,可以以其中一个角度为主,其他角度为次;也可几个角度的议论内容平分笔力。四、联系现实求拓展。为了增强作文的思想深刻性,使作文更具现实意义,材料作文还须在就事论事之外,联系现实作拓展议论。‎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