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4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新闻阅读与实践:综合消息两篇》教案
1 《新闻阅读与实践:综合消息两篇》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综合消息的定义及其种类。 2、了解综合消息怎样组织材料的。 3、了解综合性消息的导语的特点。 【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综合消息的种类 1、结合 P25 的“小链接”,了解综合消息的定义。 综合消息报道的是一个时期里,发生在某一地区、某一系统的带有全局性的新情况、新动向、 新成就、新问题,是多个单位里发生的具有共同性质的多个新闻事实的综合。它不像动态消 息,一事一报,新闻涉及的范围多是一个局部、一个单位、一个点;更不像特写式消息,仅 仅截取新闻事件的一两个片断。它报道面宽,声势大,给人以总体性印象。 综合消息不像动态消息那样,记者的观点、报道的主题,常常隐藏在事实的叙述中,它虽然 也是用事实说话,但必须在叙述事实的基础上,从众多新闻事实中,概括提炼出一个共同的 主题,或点化于标题、导语中,或见之于主体文字。 2、综合消息按其不同的综合方法,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1)横向综合消息 把一个地区、一个系统内发生的有共性的多个新闻事实综合起来,反映全局性的总体趋向。 所综合的新闻事实之间是并列关系。结构的基本形式是总分式,即总摄性导语后,并列若干 具体的新闻事实,有的还有总括性结尾。在写法上,可以按地区并列,被学者们视作开我国 综合消息之先河的报道—《外国军队到处横行》,就属此类综合。消息综合报道了上海虹口 地带日本海军陆战队逾巡示威,海宁路及杨浦、闸北等地美国兵行凶,中国闸北保卫团拘捕 美国兵等新闻事实。《拉宾遇刺举世震惊》(人民日报》1995 年 11 月 6 日)也属此类综合, 在导语后并列了联合国、巴勒斯坦、约旦、埃及、阿曼、美国等二十多个国家领导人发表的 声明或谈话。还可以按构成新闻事实的几个侧面并列,《说说温州的衣食行》就是按各个侧 面组织材料的。 (2)纵向综合消息 这类消息不但反映事物在全局范围内发生发展的总体趋势,而且反映事物发展变化的阶段 性。所综合的各个新闻事实既是构成新闻总体的几个侧面,又内含递进关系,每增加一重事 实,就反映着事物发展的几个阶段,对于主题的揭示也就深一个层次。这类消息的结构犹如 彩线穿珍珠,彩线就是新闻事实的内在逻辑和内在意义,珍珠就是一个个新闻事实。《太行 山老区土地改革后经济生活迅速上升》就是纵向的综合消息。表面看来,食、畜、住、衣是 说明经济生活上升的几个并列侧面,实际上它们反映着经济生活上升的递进性、阶段性。首 先是吃饱饭,在吃饱饭的前提下,对翻身农民来说最要紧的是增加耕畜,扩大生产。耕畜和 土地是翻身农民的命根子。必须在经济生活上升到一定程度,才能够盖新房子,进而买洋布 穿。这里,每多一重事实,翻身农民经济生活上升的程度就高一个层次。 (3)纵横结合综合消息 就是前二类综合消息的结合 二、《上课能否晚一点儿》 综合消息涉及材料较多,不像动态消息那样事实集中、连贯,因此,怎样组织材料是关键。 2 想一想:《上课能否晚一点儿》运用了哪些材料,是怎样组织的,透露出作者怎样的态度? 分析: 这篇消息,就是从众多家长早上送孩子时间的不便以及学生和教师对上学时间早的感受中, 提炼出“上课能否晚一点儿”这一主题的。北京中小学的上课时间一般都定为早上 7 点半, 然而现在生活节奏已经和过去不同了,北京的城市发展有了很大的变化,社会条件也有了很 大的改变,上课时间已经不适应时代的要求了。 课文引用家长的抱怨以及老师的建议,对孩子上学早的问题提出了初步的看法。 首先,上课时间早,可能“天黑路远”,为了学生安全,许多家长都要送孩子上学,这与不 少家长的工作生活时间发生了“冲突”。 其次,学生上学早,起床的时间就早,睡眠时间不够,吃早饭的时间也没有,晚上在家又要 做很多作业,也保证不了早睡。而且家长和孩子没时间交流,这会对孩子的合理发育、个性 成长、综合教育等多方面造成影响。 其三,孩子为早起上学,势必要早睡,“不在最佳睡眠时间睡觉”,效率不高。记者从这些 方面人手,很敏锐地感到上课时间早点儿晚点儿并不是一个小问题,于是抓住这样的主题, 综合材料进行报道。 记者并没有停留在当事人群的层面上,还引用国际研究组织的报告、大学专家的看法、教 育管理部门的反馈,使消息的主题更集中、更鲜明。 作为综合消息,这篇消息的取材是很广泛的。 首先是基础调查,包括记者自己对学生早上上学情况的观察,采访送孩子上学的家长,听取 学校老师的意见。 其次是取材的扩展,包括查阅国际研究组织对此问题的研究报告,询问大学专家的看法,咨 询教育管理部门的意见等,涉及范围广,调查程度深。 材料的组织方面,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符合人的认识过程。 课文首先从孩子早上上学的辛苦、家长送孩子的不便、教师对上学时间早的抱怨等感性体验 出发,提炼主题,发现问题。然后上升到国际研究组织、大学专家对孩子上学时间早造成的 问题的理性认识,最后向教育管理部门咨询,则是对问题的解决所做的尝试。 明确: 作者的态度是比较明确的。无论是事实也好,研究结果和专家建议也好,都指出了中小学生 上课时间早造成的问题,倾向性是明显的,作者选择这些“事实”“说话”,其态度可以说 是不言而喻的。最后咨询教育管理部门,更表现出作者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这一问题的 积极性。 这篇消息,可以说是非常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上课时间早晚对他们的学习有一定影响,他 们对此也有一定的认识和思考。从新闻价值上讲,这篇消息对学生具有接近性;从新闻传受 心理讲,这篇消息具有求同性(即人们对于和自身具有某些共同性的事物感兴趣的心理)。 可见,有时候新闻就在我们身边。 三、《我国科学家首次确认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为世界第一大峡谷》 1、阅读《我国科学家首次确认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为世界第一大峡谷》,说说其主体部分 是从哪几个方面说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的。 明确: 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说明的:(1)对比;(2)研究者;(3)研究方法。 这是一篇科技方面的综合消息。从新闻价值方面来说,它具有一定的显著性和接近性。“世 界第一大峡谷”,是很吸引人的新闻题材,它首先点明子最引人瞩目的科学事实,同时因为 3 峡谷在中国境内,可以引起国人的自豪感。作为综合性消息,记者在报道我国科学家首次确 认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为世界第一大峡谷这一新闻事实后,又综合各种材料丰富拓展了这一事 实,使读者能明了事实全貌。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介绍世界第一大峡谷被确认为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导致的直接结果,那就是以前先后被称为世 界第一大峡谷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深达 2133 米)和秘鲁科尔卡大峡谷(深达 3200 米) 被取消了“第一”的称号。这也是一种背景的交代,适当地介绍一些新闻背景,有助于读者 对新闻事实的了解和对消息主题的理解。这在综合性消息中是常见的。 知道了新闻事实,读者急于了解确认的过程及具体人员,课文接下来介绍了这些情况。(1) 这项重大成果的推出者。(2)中国科学家工作的权威性(得到国际知名专家的赞同和支持) 和严谨性(中国科学家不辞艰险,曾多次深人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考察,对这里的地质、地貌、 植被和水汽通量等做了很多研究)。(3)研究的方法。通过地形图和航测图进行精确计算, 得出科学的数字;运用实地勘测的数据,以第一手资料证实大峡谷之深之险。这些材料构成 了对新闻事实最有力的支撑,所以安排在导语之后。 2、这则消息在报道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的事实基础上,还提供了哪些相 关信息?有什么作用? 综合性消息不仅反映新闻事实本身,它还具有拓展性,反映新闻事实的总体状况、发展趋势, 以补充和丰富事实的传达。这篇消息,在报道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的事实基 础上,还向横向和纵向延伸,为消息提供更丰富的相关信息。从横向信息来讲,雅鲁藏布江 大峡谷为印度洋暖湿水汽北进提供了一个大通道,使亚热带向北延伸 6 个纬度左右,造成大 峡谷内独特的自然风貌,为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从纵向信息来说,大峡谷形成于上 新世,因为青藏高原的强烈隆起,使雅鲁藏布江水流切割地壳薄弱处,下切侵蚀出今天大峡 谷的奇观。这些延伸资料,使读者对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这一新闻事实理 解得更全面、更深刻。 四、比较阅读 消息导语的写法各具特色。试比较本课两篇消息的导语,说说它们的异同。 本题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导语的特点。 作为综合性消息的导语,这两篇消息的导语比前面学过的动态消息的导语长许多,基本是一 段话。 《上课能否晚一点儿》的导语从家长来电引出新闻事实。《我国科学家首次确认稚鲁藏布 江大峡谷为世界第一大峡谷》的导语则一上来就确定了新闻事实。 这是两篇消息报道的题材和主题不同所致。前者报道的是社会问题,自然从生活中遇到此类 问题的人和事说起,易于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和共鸣。同时,作者对“上课能否晚一点儿” 这一问题,不直接做出判断,而是强调“事实说话”,这种一步步分析综合,由现象到理性 思考的方式显然更适合主题。后者报道的是科技新闻,事实本身具有一定的显著性,能引人 注意,所以开门见山交代事实。 五、完成课后练习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