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7届广西钦州市高新区高三12月月考(2016-1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7届广西钦州市高新区高三12月月考(2016-12)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三年级上学期12月份考试 语 文 试 题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络上大规模 的“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造句热,使“微博@喃东尼” 。事实上,现在它已经和“猴赛雷”、“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等词语一样,成为人们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有一些词语逐步 成了我们聊天必备的词汇,否则就显得“out”了。‎ A. 暴发 名声大噪 演绎 B.爆发 名声大噪 演化 C. 爆发 声名鹊起 演化 D.暴发 声名鹊起 演绎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3分)‎ A.“亲信干政”事件曝光后,朴槿惠于10月25日在青瓦台发表对国民的谈话,承认大选时及就任总统后曾就部分资料征求过崔顺实意见,并就此事向全体国民道歉。‎ B.该型飞机在运营成本上是其他同级别机型的1.3至2倍,优势明显;在商载、航程、航速等方面也极具竞争力。‎ C.学校宿舍、教学楼等人群密集区,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学生掌握火灾中自救互救相当重要。‎ D.央视《大国工匠》系列节目反响巨大,工匠们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的精神引发了人们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和思考。‎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华大地上土生土长、地地道道的民族传统艺术。 。 , 。‎ ‎ , ,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体现和辉煌标本。‎ ‎①它至今仍是从头到尾、从里到外 ‎ ‎②始终保持着地道的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 ‎ ‎③在生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它与中国传统文化始终难解难分 ‎ ‎④唯独书法艺术的情况不一样 ‎ ‎⑤当然,中国传统文化对古往今来中国的人文、历史乃至一切事物都有深刻的渗透和影响 ‎⑥但那影响毕竟在逐渐淡化 A.⑤⑥③④①② B.⑤⑥③④②① C.③⑤⑥④①② D.③⑤⑥②①④‎ ‎4.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 ( ▲ )‎ A.“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偏远之何伤。”中国历史上,从来就不乏像屈原这样置个人成败利钝于不顾,执着一念,勇往直前的志士仁人。‎ B.“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在时代的召唤前,青葱少年当志存千里,自强不息,为开创美好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发展之基。‎ C.“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人生在世,惟得之淡然,失之坦然,你才能真正拥抱一份随缘自适、泰然自得的洒脱与从容。‎ D.“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俗世红尘中的我们与其喟叹年华匆匆,不如珍惜现有的光阴,把握属于自己的那份美好。‎ ‎5.下列不属于品评书法的一项是(3分) ( ▲ )‎ A.兰事茧纸入昭陵,世间遗迹犹龙腾。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 B.陈仓石鼓又已讹,大小二篆生八分。秦有李斯汉蔡邕,中间作者寂不闻。‎ C.王逸少,张伯英,古来几许浪得名。张颠老死不足数,我师此义不师古。古来万事贵天生,何必要公孙大娘浑脱舞。‎ D.相府征墨妙,挥毫天地穷。始知丹青笔,能夺造化功。‎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游丹霞记 ‎ ‎【清】袁枚 甲辰春暮,余至东粤,闻仁化有丹霞之胜,遂泊五马峰下,另买小舟,沿江往探。山皆突起平地,有横皴,无直理,一层至千万层,箍围不断。疑岭南近海多螺蚌,故峰形亦作螺纹耶?尤奇者,左窗相见,别矣,右窗又来;前舱相见,别矣,后舱又来。山追客耶,客恋山耶?舛午惝恍,不可思议。 ‎ 行一日夜,至丹霞。但见绝壁无蹊径,惟山胁裂一缝如斜锯开。人侧身入,良久得路。攀铁索升,别一天地。借松根作坡级,天然高下,绝不滑履;无级处则凿崖石而为之,细数得三百级。到阑天门最隘,仅容一客,上横铁板为启闭,一夫持矛,鸟飞不上。山上殿宇甚固甚宏阔,凿崖作沟,引水僧厨,甚巧。有僧塔在悬崖下,崖张高幂吞覆之。其前群岭环拱,如万国侯伯执玉帛来朝,间有豪牛丑犀,犁靬幻人,鸱张蛮舞者。 ‎ 余宿静观楼。山千仞衔窗而立,压人魂魄,梦亦觉重。山腹陷进数丈,珠泉滴空,枕席间琮琤不断,池多文鱼在泳游。余置笔砚坐片时,不知有世,不知有家,亦不知此是何所。 ‎ 次日,循原路下,如理旧书,愈觉味得。立高处望自家来踪,从江口到此,蛇蟠蚓屈,纵横无穷,约百里而遥。倘用郑康成虚空鸟道之说,拉直线行,则五马峰至丹霞,片刻可到。‎ 始知造物者故意顿挫作态,文章非曲不为工也。第俯视太陡,不能无悸,乃坐石磴而移足焉。 ‎ 僧问丹霞较罗浮何如?余曰:罗浮散漫,得一佳处不偿劳,丹霞以遒景胜矣。又问:“无古碑何也?”曰:雁宕开自南宋,故无唐人题名;黄山开自前明,故无宋人题名;丹霞为国初所开,故并明碑无有。大抵禹迹至今四千馀年,名山大川,尚有屯蒙未辟者,如黄河之源,元始探得,此其证也。然即此以观,山尚如此,愈知圣人经义更无津涯。若因前贤偶施疏解,而遽欲矜矜然阑禁后人,不许再参一说者,陋矣妄矣,殆不然矣。 ‎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陋矣妄矣,殆不然矣  陋:浅薄 B.愈知圣人经义更无津涯 涯:边际 ‎ C.循原路下,如理旧书 理:温习 D.间有豪牛丑犀 间:中间 ‎ ‎7.下列各句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丹霞以遒景胜矣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B.则五马峰至丹霞,片刻可到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山千仞衔窗而立,压人魂魄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D.乃坐石磴而移足焉 臣乃敢上璧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 (1)余置笔砚坐片时,不知有世,不知有家,亦不知此是何所。(4分) ‎ ‎ (2)始知造物者故意顿挫作态,文章非曲不为工也。(4分) ‎ ‎9.根据文中内容概括丹霞山特点。(4分)‎ 三、古诗词鉴赏(11 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 ‎ 欧阳修 南雁依稀回侧阵①,雪霁墙阴,遍觉兰芽嫩。中夜梦余消酒困,炉香卷穗灯生晕。‎ 急景流年都一瞬,往事前欢,未免萦方寸②。腊后花期知渐近,东风已作寒梅信。‎ ‎【注】①侧阵:侧行而飞。②方寸:代指心。‎ ‎(1)请简要赏析上片的写景艺术。(6分)‎ ‎(2)结句“腊后花期知渐近,东风已作寒梅信”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简要分析。(5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从今若许闲乘月, ▲ 。(陆游《游山西村》)‎ ‎(2) ▲ ,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 ‎(3)静言思之, ▲ 。(《诗经·氓》)‎ ‎(4)朝搴阰之木兰兮, ▲ 。(屈原《离骚》)‎ ‎(5) ▲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6)自言本是京城女, ▲ 。(白居易《琵琶行》)‎ ‎(7)君子不以言举人, ▲ 。(《论语·卫灵公》)‎ ‎(8)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 ▲ , ,益矣。(《论语·季氏篇》)‎ 五、现代文阅读(一):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2~15题。‎ 美女 契诃夫 黄昏的阴影已经落在车站的小花园、站台和田野;车站遮蔽了落日,不过,根据从机车里冒出的一团团烟雾以及它们被染成的淡淡的玫瑰色来看,显然,太阳还没有完全落下去。‎ 当我在站台上走来走去的时候,忽然发现,大多数散步的旅客都往一节二等车厢那拥,带着异样的神情停在车厢旁边,仿佛这节车厢里坐着一位什么知名人物。在这节车厢旁边我遇到不少好奇的人们,其中有一个正是我的同车旅伴------一个矮个子炮兵军官,聪明、热情、好客,跟我们在旅行中偶然相识、没有深交的人们一样。‎ ‎“您在那儿看什么呢?”我问。‎ 他什么也没说,只是用眼睛向我示意一个女人。这是个年轻姑娘,十七八岁,穿的是俄罗斯服装,头上什么也没戴,只有一小块披巾不经意地搭在一个肩膀上;她不是乘客,想必是站长的女儿或妹妹。她站在车厢的窗子旁,跟一个上了年纪的女乘客谈话。‎ 这姑娘是出色的美女,这一点,无论是我,或是跟我一起欣赏她的那些人,绝不怀疑。 要是照老规矩把她的外貌一部分一部分地描绘一番,那么她最有魅人的地方就是那一头淡黄色的、波浪起伏的、厚厚的秀发,它们披散着,头顶上系着个黑色的发带,至于其他的部分,要么不太合适,要么就是很一般。她那一双眼睛,是出于卖俏呢还是由于近视,总是微微眯缝着,鼻子微微向上翘起,嘴很小,侧影轮廓不分明,肩膀窄得与年龄不相称,尽管如此,姑娘给人的总体印象依然是真正的美丽,望着她,完全可以确信:俄罗斯人的脸无需严格的整齐端正便能显出其美丽,不仅如此,即使是把这姑娘的翘鼻子换上一个又端正又完美的,结果倒使这张脸丧失了全部的妩媚。‎ 站在窗旁谈话的时候,姑娘因傍晚的潮气而瑟瑟颤抖,她不住地回头看我们,一会儿挺起身子两手掐腰,一会儿又抬起手整理头发,她有说有笑,脸上的表情忽而惊奇,忽而恐惧,我就没见过她的身体和面容有安静的时候。她的美的全部秘密和魅力,恰恰在于这些细微而无限优美的动作,在于她的微笑,她脸色的变化,在于她向我们投来的匆匆一瞥,在于这些优美的动作与青春、活力、笑语声中流露出的心地纯洁、以及我们所喜爱的小孩、小鸟、小鹿、小树身上的纤弱与和谐。‎ 这种美是蝴蝶的美,它只能与华尔兹、在花园里飞舞、欢笑和快乐相映成趣,却不能与严肃的思想、悲伤和宁静相容;似乎只要站台上吹过一阵大风或下上一场雨,她那柔弱的身体就会枯萎,她那变幻莫测的美就会像花粉一样消散。‎ ‎“这样……”军官在第二遍铃响过后往自己的车厢走时叹息了一声。‎ 而“这样……”是什么意思,我无法判断。‎ 也许他感到惆怅,极不情愿地离开美女和春的晚会,走回窒闷的车厢;也许他跟我一样,正不由自主地为美女、为自己、为所有垂头丧气走回自己车厢的旅客而惋惜。也许他隐约感觉到她的罕见的美是偶然现象,毫无用处,就像大地上的一切没有永恒一样,也许这种忧伤是人在观察真正的美的时候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感觉吧,只有上帝才知道!‎ 在我们这节车厢旁边,乘务员正胳膊肘靠着月台的扶手站着,往美女那边观望;他那张 脸因昼夜不眠和车厢的颠簸而疲惫不堪,显得憔悴,松驰,令人腻烦,现在却流露出脉脉的温情和深深的忧伤,仿佛他在姑娘身上看到了自己的青春、幸福、清醒、纯洁、妻子、儿女;仿佛他感到追悔莫及,因为姑娘不属于他,他已未老先衰,愚蠢迟钝,满脸粗鄙,要得到一般人或旅客们的幸福对于他不啻登天。‎ 第三遍铃响了,汽笛长鸣,火车懒洋洋地启动了。站务员、站长从我们的窗前闪过,接着是花园、美女、以及她那奇俏、天真、慧黠的微笑……‎ 我把头探出车窗外往后看,看见她目送火车走后在站台上走动,经过电报员所在的那扇窗户,朝花园跑去。车站已不再遮蔽西边的景色,田野敞开了胸怀,但太阳已经落山了,一缕缕黑烟在绿绒绒的禾苗上蔓延.在春的大气中,暗淡的天空下,我们的车厢里,处处是忧伤。‎ 我们熟识的乘务员走进车厢,点起了蜡烛。‎ ‎(选自《契诃夫短篇小说选》,有删节)‎ ‎12.第一段景物描写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3分)‎ ‎13.请概括“美女”的特点,并分析作者运用哪些手法来表现“美女”的美丽。(5分)‎ ‎14.作者说:“我们的车厢里,处处是忧伤。”请结合小说有关内容分析人们“忧伤”的原因。(6分)‎ ‎15.请探究《美女》与契诃夫的小说名篇《变色龙》的不同之处。 (6分)‎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欣赏中国戏曲之美 ‎ 季国平 ‎①俗话说“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 ‎,唱戏与看戏当场互动的重要性于此可见。在巴黎,法国观众不了解中国戏曲,看昆曲《白蛇传》时如同观赏歌剧般正襟危坐,“疯子”没有遇上“傻子”,剧场气氛有点冷清。而在慕尼黑,我们建议德国观众观看中国戏曲时可以像观看足球比赛一样,随时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结果是,台上的“疯子”遭遇了台下的“傻子”,那天剧场效果的火爆不亚于国内。两场演出效果反差之大,主要就在于如何认识戏曲之美和如何进行戏曲审美。‎ ‎②如果对戏曲的审美特性不了解、不熟悉,自然就不知道戏曲美在哪里,好在何处。显然,戏曲欣赏的要义正在于理解戏曲独特的表现方式,懂得戏曲的审美风范,知道看戏曲与看话剧、歌剧、音乐剧的差异所在。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吃的是麦当劳,看的是外国大片,离戏曲艺术已经太远了,误解便由此而来,不少人误以为戏曲落后于西方舞台艺术,甚至一些戏剧名家也抱有这样的偏见。‎ ‎③事实上,中国戏曲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国人的审美家园。黑格尔说:“哪个民族有戏剧,就标志着这个民族走向成熟……戏剧是一个已经开化的民族生活的产物。”中华文化是戏曲审美风范的文化基因,对中华文化的自觉与自信的失落、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是造成今天戏曲艺术边缘化的根本原因。与我们的自我矮化和偏见形成反差的是外国同行对戏曲的喜爱和推崇。‎ ‎④戏剧家们在谈及他们的创作时,喜欢谈戏剧观念,谈艺术追求,等等,但忽略了戏曲不同于话剧、歌剧、音乐剧的独特性,忽略了戏曲独有的表现方式、审美风范和艺术魅力。他们可能会说,戏曲就是“以歌舞演故事”嘛,其实,很多人对这句话也只是一知半解,殊不知,戏曲的歌舞是已经戏曲化、程式化、剧种化了的歌舞,是符合戏曲美学原则、化为戏曲表现手段的歌舞,而不是一般歌舞的简单叠加和拼凑。我们经常看到许多新创剧目,不仅泛用歌舞,手段和风格趋同,而且盲目融入或简单搬用其他舞台艺术(包括国外的),丢失了戏曲自己的面貌和风格,消解了戏曲以及剧种的个性。我们要认真总结在以表演为中心的戏剧艺术中,戏曲演绎世界的独特的美学原则和赋予戏曲演出个性、艺术特色的内在规制。我们重拾中华文化的自觉和自信,重新发现、重新阐释、系统总结深厚博大的戏曲美学体系,对于引领当代戏剧家的戏曲创作,引领中国观众和外国观众发现和欣赏戏曲之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⑤‎ 人们常常讲世界三大戏剧体系,唯中国戏曲艺术流传千年,仍然活跃在当代舞台,善于传承也善于发展,既古老而又现代,这正是中国戏曲的伟大之处。戏曲的美学体系是丰富的,同时又是发展的,戏曲在当下健康发展的艺术实践,是彰显戏曲审美风范的重要方面。有了戏曲在当代积极健康的传承发展,我们还需要培养和引导观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跨越戏曲审美的门槛,回归演员和观众的密切联系。有了戏曲艺术的新发展和新知音,戏曲的审美家园必定风光无限!‎ ‎16.请简要概述第一段的论述层次。(6分)‎ ‎17.请结合文章,简要阐述第三段中“自我矮化”和“偏见”在文中的含义。(6分)‎ ‎18.对于如何让观众发现和欣赏中国戏曲之美,文章提出怎样的建议?请简要概括。(6分)‎ 七、作文(70分)‎ ‎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关于成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说,成熟是自我最深的觉悟,而非做观念上的俘虏;有人说,成熟是独立得更彻底而又联系得更紧密。你说呢?‎ 参考答案 ‎1.C.2.A3.C4.C5.D6.D7.A ‎ ‎8.(1)我放下笔静坐一会儿,不知不觉已忘记了外面的世界,忘记了有家,也忘记了自己身在哪里了。(“置”“不知”“何所”翻译准确各1分,“不知”译为“不知道”则扣1分,句意顺畅1分)‎ ‎ (2)这时我才明白大自然是故意做出回转曲折的样子,正如文章,如果不曲折宛转就不是好文章。(“顿挫” “工”翻译准确各1分,“文章”译出比喻1分,句意通畅1分)‎ ‎9.山势陡峭险峻、山路蜿蜒曲折,风景优美集中(1点1分,2点2分,3点4分)‎ ‎10.(1)①远近结合,先写南雁飞回的远景,再写墙阴雪霁、兰芽破土的近景;②俯仰结合;先写仰望天空南雁侧阵飞回之景,再写俯视雪霁、兰芽嫩之景;③虚实结合,南雁飞回,雪霁为眼前实景,兰芽嫩为内心感受;④选取南雁、霁雪、兰芽等具有初春气息的意象,铺陈细描;⑤层层深入,由南雁回飞的依稀征兆,到墙阴雪霁的实景,再到遍觉兰芽嫩,一步步写出春天到来的过程。(每一点中要点1 分、分析1分,任意3点得6分;意对即可。)‎ ‎(2)通过花期渐近,寒梅传信(1 分),写出对春天到来期盼、向往之情(2 分),表达了词人豁达的、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的人生态度(2分)。‎ ‎11. (1)拄杖无时夜叩门 (2)萧关逢候骑 (3)躬自悼矣 (4)夕揽洲之宿莽 ‎ ‎(5)剑阁峥嵘而崔嵬 (6)家在虾蟆陵下住(7)不以人废言(8)友直,友谅,友多闻 ‎12. 与后面的景物描写照应;点明时间,交代故事展开的背景;营造忧伤的氛围。(一点1分)‎ ‎13. 美丽,五官并不整齐端正,有细微优美的动作,富有青春活力; (外貌,1分,未点出“不完美”不给分)心地纯洁、纤弱和谐。(内在,1分)‎ 正面描写。通过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表现姑娘的美。(正面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中说到两点即可。2分)‎ 侧面衬托,通过“我”“军官”“乘务员”和乘客们的“忧伤”,表现“美”的感染力。 ‎ ‎14. 为无法长久地拥有“美”,欣赏“美”而惋惜。 (2分)‎ ‎“美”的偶然及无法永恒令人忧伤。 (2分)‎ 由姑娘联想起了自己生活中美好的一切(青春、幸福、清醒、纯洁、亲情);慨叹年华老去,美好不再。 (2分)‎ ‎15.情节:《变》传统,戏剧化,突转;《美》淡化情节,散文化。‎ 语言(风格):《变》幽默,生动;《美》细腻,忧伤。‎ 主题:《变》讽刺社会风气,批判人性弱点,《美》对美、人生这样一些永恒主题的思考。‎ ‎(每点2分,从小说要素、主题等切入,言之成理即可。其他合理角度亦可)‎ ‎16.首先引用俗语,说明唱戏与看戏当场互动的重要性;(2分)接着分别列举巴黎观众和慕尼黑观众观看中国戏曲的不同表现的事例,进行对比论证;(2分)最后强调两场演出效果反差之大,主要在于如何认识戏曲之美和如何进行戏曲审美,引出全文的中心话题。(2分)。‎ ‎17.“自我矮化”:是指对中华文化缺乏应有的自觉与自信,盲目崇拜西方文化;(4分)“偏见”:是指不少人包括一些戏剧名家认为中国戏曲落后于西方舞台艺术,不理解和懂得戏曲独特的表现方式和审美风范。(2分)(意思对即可)‎ ‎18.(1)重拾中华文化的自觉和自信,发现和把握戏曲独有的艺术之美(或:重新发现、阐释,系统总结深厚博大的戏曲美学体系。(2)积极推动戏剧的传承及健康发展的艺术实践。(3)培养和引导观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学会戏曲审美。(每点2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