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4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甘肃省临泽县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临泽一中 2018-2019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150 分钟 试卷满分:150 分) 测试范围:人教版必修 1-4。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宋词的演变发展历程曲折,其经历几个世纪,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 词最初在唐代就开始出现了,词的产生最初源于燕乐,其作为一种与燕乐相配合的唱词, 在晚唐五代以后才被人们简称为“曲子词”。唐代诗人李白的《菩萨蛮》,以及白居易和刘禹 锡的《忆江南》都属于最早的文人词作,它们标志着词体形成的萌芽状态。这些唐代诗人在 词中继承并发扬了民间曲子词清新流畅、情真意挚的优良传统,不仅增加了词作的底蕴和表 现力,而且其沉郁雄放的词风对后代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唐代的这些文人词作被称为“百 代词曲之祖”。 词至宋初,在题材与语言风格上,大体已经形成定局。尤其是以柳永为代表的时期,词 的内容、体制、风格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几乎达到了“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 地步。柳永不仅发展了长调的体制,而且还丰富了词的创作方法,同时,他还善于吸取民间 歌词的养分,采摘民间曲调入词,大量创作慢词,有效地扩大了词的境界,对宋词后来的发 展起了巨大作用。 北宋中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日益集中,加上北宋词人懂得音律的更多,不仅 自己能调曲,而且尤善作词,因此词调大盛。这一时期,宋词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开始 得到快速的发展。 北宋中期以后,苏轼首先举起改革旗帜,开创了豪放一派,不仅打破了词的狭隘的传统 观念,扩展了词的内容,而且还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并提高了词的意境。在这之前,宋词 依然流连于写作男情女爱与离愁别恨,而苏轼词的出现开始在词中强烈表现个人的建功立业 愿望和明确的爱国主题,其词风开始呈现出浪漫主义的精神与气概,并且苏轼敢于 “以诗入 词”,不仅突破了词在音律方面过于严格的束缚,而且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 抒情诗体,这极大地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并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词发展到南渡时期,其主要代表词人有李清照、朱敦儒、张元干、陈与义等。由于时代 的巨变,这些词人都亲身经历了由北而南的社会变革,他们的生活遭遇、思想情感发生了巨 大变化,因此这些都影响到了他们的词作,词风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因此其词作内容更贴近 现实生活,情感更显得沉郁忧愤。他们的词作大多表现出记忆中民族昌盛景象与眼前耻辱地 位的对比,昔日享乐生活与眼前窘迫情状的对比,全社会收复失地的激情呼声与朝廷孱弱懦 怯的对比等,因此这些词主要表现出了南渡战乱时期民族、社会的苦难忧患和个体理想失落 的压抑苦闷。尤其是李清照的词,更是确立了宋词词体独立的文学地位。她自成一家,独创 易安体,词风朴素清新,手法细腻完美,并且雅俗兼用,达到了形式和内容上的和谐统一。 因此,她被誉为婉约之宗,她的创作不仅为南渡作家如何以旧形式表现新内容,树立了榜样, 更为宋词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词至南宋前期,开始出现空前的繁荣局面。这一时期,词坛更是大家辈出,名作纷呈。 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词人是辛弃疾、陆游、姜夔等人。他们继承并发展了苏轼开创的豪放派, 使得词的内容越发博大精深,风格更为浑厚雄健,因此把宋词的创作推向了高峰。其中最杰 出的代表词人当属辛弃疾,他不仅继承了苏轼的革新精神,进一步扩大了词的内涵,把词推 向了更高的阶段,并且他创新式地以散文化的笔调写词,并且几乎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 事不可言”的境界,尤其是他创作的词风雄壮慷慨,意境阔大,表现出了词人坚定不移的爱 国思想。 词发展到南宋后期,由于时代的原因、文人地位的变化等,因此开始走向衰落。继而被 元曲、元杂剧等取而代之。 比如南宋灭亡以后,元政府的文化政策决定了汉族的知识分子在当时倍受歧视,他们变 得“门第卑微”“职位不振”,这些促使当时写词的文人开始从事戏曲活动。加上进入元代以 后,只有宋的一批遗民还在写词,比如张炎、王沂孙、周密等,但他们的影响毕竟有限,因 此,宋词开始日渐衰微,并由元代活泼口语化的、受民众欢迎的新的文学样式——曲所代替 了。 宋词从唐、五代、北宋初年的诞生期,到北宋中叶到南渡的发展期,再到南宋前期的繁 荣期,直至南宋后期的衰微期,其演变发展过程可谓曲折而丰富。其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样 式,在深受人们喜爱的同时也留下了无尽的遗憾。但不可否认的是,宋词在文学史上占有十 分重要的地位,它代表了一代文学之胜。 1.下列关于词演变历程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词源于燕乐,始于唐代,李白、白居易、刘禹锡等唐代诗人创作的词作被称为“百代词 曲之祖”,标志着词的发展进入了萌芽状态。 B.至宋朝初年,词的题材与语言风格大体已定型;北宋中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宋词也作 为新的文学样式、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得到快速的发展。 C.南渡时期,由北而南的社会变革,使词作、词风发生了变化,尤其是李清照的词,自成 一家,确立了宋词词体独立的文学地位。 D.南宋前期,宋词进入繁荣期。这一时期,词坛大家辈出,名作纷呈。词人以文为词,进 一步扩大了词的内涵,把词推向了更高的阶段。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李白、白居易等唐代诗人创作的词继承并发扬了民间曲子词清新流畅、情真意挚的传统, 增加了词作的底蕴和表现力,对后代有着深远的影响。 B.柳永发展了长调的体制,丰富了词的创作方法,采摘民间曲调入词,大量创作慢词,扩 大了词的境界,对宋词后来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C.李清照、陈与义等亲身经历了时代巨变,生活遭遇、思想情感发生了巨大变化,其词作 内容转而贴近现实生活,情感更显得沉郁忧愤。 D.辛弃疾创新式地以散文化的笔调写词,几乎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界, 词风雄壮慷慨,意境阔大,表现出坚定不移的爱国思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北宋中期,宋词能得到快速的发展的原因,一是经济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集中,二是当 时词人的音乐素养有了整体的提升,可以自己调曲作词。 B.苏轼词的出现,是词的题材与风格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词的文学地位提高 及发展方向改变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C.南宋前期,宋词的创作达到一个新的高峰。与苏轼的豪放词相比,辛弃疾、陆游等人的 一些词内容更加博大精深,风格更加浑厚雄健。 D.元代汉族知识分子备受歧视,一些词作者为生活所迫开始从事戏曲活动。随着词人数量 减少、影响变小,宋词日渐衰微并被元曲取代。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近几十年来,由于世界范围的人口膨胀,工业化进程加快,森林中人类的活动影响加剧, 森林火灾发生的危险性提高,森林资源的持续稳定发展受到严重威胁,防御和控制森林火灾 也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 森林火灾的发生有很多深层次的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全世界每年发生森林火灾几十万 次,受灾面积达几百万公顷,约占森林总面积的 0.1%。特别是进入 80~90 年代以来,全球气 候变暖,火灾有上升的趋势,如 1987 年中国大兴安岭发生特大火灾,过火面积 133 万 hm2; 1997~1998 年印度尼西亚长期干旱以后的热带雨林大火烧掉了上百万公顷的森林,这些森林 火灾给相关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虽然各国的森林防火费用不断增加,而森林 火灾面积并未发生明显变化。森林火灾增加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进而导致气温升高。严 重的森林火灾还会引起土壤的荒漠化,并对全球的经济产生影响。因此,世界各国都十分重 视森林防火工作,不断提高林火管理技术。 (摘编自《国外森林火灾应急管理系统研究与借鉴》) 材料二: 图 1:2009 年-2018 年中国森林火灾次数统计表 图 2:2004 年-2016 年中国森林火灾成因比例 材料三: 随着春季到来,全国陆续进入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关键期。记者 3 月中旬到凉山州采访 时注意到:县、乡镇、村各级干部都已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森林防火上;沿途的重要出入路口, 都能见到戴着红袖章的巡护人员在工作。 尽管如此,部分地区还是存在基础设施跟不上防火形势的问题。一些森林消防队员表示, 发生较大规模森林火灾的地区,森林内往往缺少防火隔离带和防火通道,一旦发生火情,火 借风势就容易快速蔓延,增加扑灭难度。 中央党校应急管理培训中心副教授曹海峰表示,中国森林消防技战术水平比以前有了长 足进步,不过在一些高精尖技术的应用上还有提升空间,航空消防飞机数量总体较少,覆盖 范围比较有限。另外,在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监测火灾的应用上也有提升空间。 (摘编自《瞭望·森林防火仍需警钟长鸣》) 材料四: 今年的清明节,很多人自发地祭奠和追思那些在四川凉山森林火灾中牺牲的消防指战员 和扑火人员,为这些新时代的英雄献上鲜花与敬意。面对这样的悲剧,我们不能不从人为因 素入手,来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和由此造成的损失。 与人为引发森林火灾相关的罪名有放火罪和失火罪。除极少数火灾是人为故意纵火外, 大多数人为引发的森林火灾当事人都没有主观故意。但这也构成失火罪,刑期是三年以上七 年以下。 数据显示,将近 20%的森林火灾是由于上坟烧纸引起,每年的清明时节,既是祭扫的高峰 期,也是森林火灾的高发期,如何引导和教育民众摒弃传统祭扫陋习是有关部门亟待解决的问 题。 数据显示,人为引发森林火灾最主要的原因是山区居民烧荒、烧炭,这种情况占了 31%还 多。为此,加快脱贫攻坚步伐,帮助山区居民脱贫脱困,过上好的生活,也是当务之急。 (摘编自中国经济网《森林防火任重道远》)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2009 年到 2016 年,中国森林火灾次数总体呈现递减趋势,我国森林防火工作取得一定 成效。 B.中国森林火灾次数在 2017 年略有上升,2018 年全国共发生森林火灾 2478 起,同比 2017 年下降约 23%。 C.从图 2 可以看出森林大火的成因包括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其中人为因素占绝大部分, 所以控制火灾的关键是做好人的工作。 D.2004 年—2016 年,导致森林失火最多的人为原因是烧荒烧炭、上坟烧纸、野外吸烟, 它们属于非生产性用火。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世界范围的人口膨胀,导致工业化进程加快,森林中人类的活动影响加剧,控制人口是防 御和控制森林火灾的关键。 B.全球气候变暖,使火灾有上升的趋势,而森林火灾会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进而导 致气温升高,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C.发生森林火灾的地区,往往缺少防火隔离带和防火通道,火借风势蔓延,这给消防员扑 灭火灾带来一定难度。 D.森林火灾是社会治理问题,不断改善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文明层次,就能从 根本上杜绝森林火灾隐患。 6.为了减少森林火灾,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废纸不腐 张爱国 ①八月十五,进奏院衙署,窗前,苏舜钦看着缓缓西沉的太阳和渐渐热闹的大街,不由 一声叹息。好友刘巽问他为何叹息。苏舜钦苦笑了笑,说出自己的烦恼。 ②原来,作为当世有名的大词人,苏舜钦和他的诗朋文友们每年中秋节都要在京城的文 韬阁聚会,赏明月,观舞乐,喝酒赋诗。按惯例,今年当由苏舜钦做东,请束也已于半个月 前发出,但直到现在,苏舜钦晚上宴客的银子还没有着落。 ③刘巽笑了:“好一个苏大学士,连一场宴会都办不起,真是笑煞人也。” ④“刘兄莫笑,莫非你办得起?”苏舜钦说着,两人哈哈大笑。 ⑤“真可笑也!你看他们,其府上日夜车来马往,灯红酒绿,歌舞喧嚣,宾主酣醉,又 何时为银子而愁?”刘巽擦去眼角笑出的眼泪,“你我整日囚身于衙署,劳形于案牍,忧心于 庙堂与乡野,怎的连一场宴席都负不起?” ⑥“刘兄莫气!道不同,则择取不同。他们有他们之择取。你我有你我之择取。你我既 然如此择取。即是择取如此生活。”苏舜钦看着刘巽。不无严肃地说,“人生在世。各自有其 生活方式。他们以彼方式为乐,你我又何来以此为苦?” ⑦“罢了罢了,苏兄还是快快解决这燃眉之急吧。”刘巽说着,眼睛一亮,弯下腰捡起地 上的一张废纸,“有了!苏兄,你我何不将此等纸张收集卖去?” ⑧“不可不可!”苏舜钦急忙摆手,“此乃衙署之物,朝廷也有禁令,不可私占。” ⑨“苏兄迂腐!不过废纸耳,百无一用。你我此举实乃废物再用,又合皇上克俭戒奢之 倡,有何不可?”刘巽说着就开始捡起来。 ⑩苏舜钦想了想,也是,这些年来,衙署里用过的废纸很是不少,但大多被当作垃圾, 胡乱丢弃,实属浪费;少部分被擦桌抹椅、烧火取暖用了,甚是可惜。苏舜钦似乎给自己找 到了理由,于是也蹲下身去捡。 ⑪好一会儿,两人将地上、橱柜内外和拐角旮旯里的陈年废纸都翻捡出来,擦去痰迹、 脚印和霉灰尘土,用麻绳捆上,扛出去卖了。 ⑫还别说,有这些废纸所卖的银子,苏舜钦晚上的宴会不仅酒菜上佳,还请了京城最著 名的歌舞伎前来助兴。宾客们大喜,纷纷夸苏舜钦终于大方了一回,又问他哪里发了财。苏 舜钦坐在宾客中间,醉态十足,笑眯眯不语。 ⑬可是谁也没想到,第二天早朝一开始,一位御史就向皇上参奏苏舜钦,说他目无法纪, 侵占公物,监守自盗,罪大恶极。 ⑭苏舜钦脑中轰一声,暗叫不好,他知道这并非冲他而来,而是冲着正在推行新政的范仲 淹大人和新政而来——苏舜钦是范仲淹新政的忠诚拥护者和积极推行者。新政因为严重打击了 贵族官僚的既得利益,推行以来一直受到他们的百般阻挠。苏舜钦也清楚,这御史台早已成了 保守派攻击改革派的前沿阵地。他想解释,可尚未开口,满朝文武八成以上齐刷刷跪下,将此 事无限上纲上线,奏请皇上严惩苏舜钦等贪官恶贼。皇上看着眼前的阵势,沉思良久,将苏舜 钦、刘巽,以及所有参加宴会的人革职为民,即刻驱出京城。 ⑮京城外,一场秋雨刚停,夕阳残照,愁云惨淡,秋风萧瑟,乌鸟凄鸣。刘巽抹一把脸 颊上的清泪,愤然道:“真小人也,竟拿区区废纸做文章,置你我于此境。” ⑯“刘兄莫怒,俗语曰,虫蝇不噬无缝卵!昨日,倘使你我能克制心中私欲,他们即便 欲置你我于死地又能奈何?此事皆由你我私欲贪心所致,不怪他们。”苏舜钦竟然淡淡一笑, “何止不怪?当感激也。” ⑰“感激他们?” ⑱“刘兄可知昨夜众宾赞我时我心中所想?不瞒刘兄,当时,我为不花分文即得众人之 赞而甚为得意,还思忖往后何物可以再卖。刘兄请想,何物可再卖?废纸可卖,新纸可卖否? 纸张可卖,笔墨桌椅可卖否?眼中可见之有形物可卖,手中权势之无形物可卖否?终了,岂 不是将自己当年刻苦求学以期造福百姓之初心良知一并卖去?如此,你我杀身之罪已成,千 古骂名亦成。”苏舜钦认真地鋭,“刘兄,他们扼你我之私欲贪心于萌芽,岂不当感激?” ⑲“苏兄言重,区区废纸,何至于斯?”刘巽轻轻一叹。 ⑳“刘兄差矣!自古以来,所有巨贪大蠹,皆非一朝一夕所成,无不由跬步之错而至千 里之罪、千古之耻。”苏舜钦忽然泪流满面,“刘兄,你我被革取事小,一旦祸及范大人和新 政,你我定当千古之耻也……” 补记:史载,北宋年间,由范仲淹发起的“庆历新政”之所以在推行不到一年后即宣告 失败,与苏舜钦这一“监守自盗”事件给保守派以借口并最终将改革派一网打尽有着一定的 关系。 (选自《小说月刊》2017 年第 9 期)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苏舜钦、刘巽本是一心为民的清官,但因一念之差,没有克制住自己的私欲和贪心,最 终犯错,被革职逐出京城,作者以此来教化读者。 B.小说擅长细节描摹,如第②段苏舜钦“笑眯眯不语”,表现其得意之情:第⑯段描写苏 舜钦“淡淡一笑” ,表现出他乐观旷达的心态。 C.小说对环境精雕细刻,让读者如临其境,如第⑮段的环境描写,渲染了苏、刘二人离 京时的凄清悲凉气氛,暗示了人物当时悲伤愁苦的心情。 D.小说结尾意味深长,卒章显志,作者通过人物语言,揭示主题,警示世人:不遏止小贪 欲,便会逐步形成大贪念,最终铸成千古罪过。 8.根据小说内容,请简要分析“废纸不腐”的含意。(6 分) 9.结合本文,谈谈历史小说中“真实”与“虚构”的关系。(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周常,字仲修,建州人。中进士第。以所著《礼·檀弓义》见王安石、吕惠卿,二人称 之,补国子直讲、太常博士。以养亲,求教授扬州。年未五十即致仕。 久之,御史中丞黄履荐其恬退,起为太常博士,辞。元符初,复申前命,兼崇政殿说书, 迁著作佐郎。疏言:"祖宗诸陵器物止用涂金,服饰又无珠玉,盖务在质素,昭示训戒。自裕 陵至宣仁后寝宫,乃施金珠,愿收贮景灵殿,以遵遗训。"诏置之奉宸库。擢起居舍人。邹浩 得罪,常于讲席论救,贬监郴州酒。徽宗立,召为国子祭酒、起居郎,从容言:“自古求治 之主未尝不以尚志为先然溺于富贵逸乐蔽于谄谀顺适则志随以丧不可不戒元祐法度互有得失 人才各有所长不可偏弃。” 时以天暑,令记注官卯漏正即勿奏事,仍具为令。常言:"本朝记注类多兼谏员,故凡言 动,得以所闻见论可否。神宗皇帝时,修注官虽不兼谏职,亦许以史事于崇政、延和殿直前 陈述。陛下于炎暾可畏之候,暂停进对,亦人情之常。若著为定令,则必记于日录,传之史 笔,使后人观之,将以为倦于听纳,而忘先帝之美意矣。"事遂寝。进中书舍人、礼部侍郎。 蔡京用事,不能容,以宝文阁待制出知湖州。寻又夺职,居婺州。复集贤殿修撰。卒,年六 十七。 论曰:徽宗荒于治,嬖幸塞朝,柄移权奸,不鸣者进,习为腝熟。鶠、根、谅、常气节 偘偘,指切时敝,能尽言不讳。卒不胜谗舌,根、常死外,鶠、谅甫用而病夺之,可悲也己! 金兵既举,郭药师已叛,朝廷犹弗知,矧能先见祸机哉,毋惑乎狂谅之言也。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自古求治/之主未尝不以尚志为先/然溺于富贵/逸乐蔽于谄谀顺适/则志随以丧/不可 不戒/元祐法度互有得失/人才各有所长/不可偏弃 B.自古求治之主/未尝不以尚志为先/然溺于富贵/逸乐蔽于谄谀顺适/则志随以丧/不可 不戒元祐法度/互有得失人才各有所长不可偏弃 C.自古求治之主/未尝不以尚志为先/然溺于富贵逸乐/蔽于谄谀顺适/则志随以丧/不可 不戒/元祐法度互有得失/人才各有所长/不可偏弃 D.自古求治之主/未尝不以尚志为先/然溺于富贵逸乐/蔽于谄谀顺适/则志随以丧/不可 不戒元祐法度/互有得失/人才各有所长/不可偏弃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进士第,是科举时代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科举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 一甲三人,依次是状元、榜眼、探花,称为“进士及第”。 B.直讲,是辅助博士讲授经学的官名,由通明经义、行为端庄的朝廷官员担任,最初叫 讲书,后改为直讲。 C.卯漏正,即卯正。“漏刻”是古代的计时工具,一个时辰分为初、正,“卯正”指六点。 D.陛下,“陛”指帝王居住的宫殿,后借“陛下”来表示臣子对君主的尊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周常所著《礼·檀弓义》虽然受到王安石、吕惠卿的好评,但是他大器晚成,近五十 岁才做官。 B.周常为人淡泊名利,关心朝政,他曾上疏论节俭之事,后因替邹浩讲情,被贬为郴州 监酒。 C.周常认为诏令酷热天勿奏事虽然属于人之常情,但有倦于听纳之嫌,后来朝廷就废止 了这一政令。 D.宋徽宗所宠幸之人充塞朝廷,他又把权力移交奸臣,不听铮铮直言,导致朝政荒废。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所著《礼·檀弓义》见王安石、吕惠卿,二人称之,补国子直讲、太常博士。以 养亲,求教授扬州。 (2)卒不胜谗舌,根、常死外,鶠、谅甫用而病夺之,可悲也己!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4~15 题。 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① (南宋)张孝祥 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 远思渺难收。徒倚栏干久,缺月挂帘钩。 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欲吊沉累②无所,但有渔儿樵子, 哀此写离忧。回首叫虞舜,杜若满芳洲。 注释:①乾道五年(1169 年),张孝祥自请闲职以侍亲,获准,于是乘舟返乡。②沉累 (lěi):指屈原。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上片“日落”三句,描写远眺之景,使词人感触深长,思绪难平。 B.上片尾句描写从傍晚到月夜的景色,承上启下,为下片抒情积蓄了情势。 C.下片“人间好处”二句,运用反问,表达世间好处比不上此处风景。 D.下片尾句,词人想象满山遍野的杜若花,用美景反衬心境的悲凉。 15.有人评价此词:“吊古是明写,伤感则见于言外。”请结合本词,分析“伤感”的内涵。 (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 两方面指出一个国家走向灭亡的原因。 (2)《师说》中认为愚人更加愚笨的愿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引用南朝刘义隆急于建立 “_____________” 的功业,便轻率北伐,最终“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历史典故,告诫当政者吸 取教训,不要鲁莽从事。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以高铁为镜,我们砥砺苦练内功的自主创新品格。十几年前,高铁技术还掌握在少数几 个发达国家手中。中国冲破技术封锁,弯道超车, ,靠的就是自主创新。从车辆到线 路,从制动到通信信号,没有技术,就从国外引进消化吸收;( )。一步一个台阶,中国 高铁企业苦练内功、 ,实现了国人高铁产业腾飞的梦想。 以高铁为镜,我们涵养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 ,中国制造面临过这样的尴尬: 号称是世界工厂、制造大国,老百姓却 ,去国外抢购保温杯、电饭煲、马桶盖等普通 日用品。中国铁路凤凰涅槃的过程,为中国制造突围提供了有益借鉴。如今,中国高铁的检 验标准精确到了 0.01 毫米以内;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关键,我们做了 18 种概念模型, 历经近百次仿真计算和试验验证,仅仿真计算生成的结果数据就高达 5000G。解码中国高铁成 功的深层次密码,以优取胜的品质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最重要的关键词。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 0.01 毫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关键技 术,我们做了 18 种概念模型 B.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约 0.01 毫米左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 关键技术,我们做了 18 种概念模型 C.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准确到了约 0.01 毫米左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 我们做了 18 种概念模型 D.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准确到了 0.01 毫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我们 做了 18 种概念模型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狠下决心奋力攻关,外国不愿提供的核心技术 B.狠下决心奋力攻关,如果外国不愿提供核心技术 C.外国不愿提供核心技术,就狠下决心奋力攻关 D.外国提供了核心技术,就狠下决心奋力攻关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后来居上 厚积薄发 毋庸讳言 舍近求远 B.后发先至 养精蓄锐 毋庸讳言 舍本逐末 C.后发先至 养精蓄锐 毋庸置疑 舍近求远 D.后来居上 厚积薄发 毋庸置疑 舍本逐末 20.在下面的一段对话中,双方共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5 分) 甲:顾导您好!我是都市报实习记者刘盈。久仰您大名,这次能见到尊容,非常激动! 乙:很荣幸认识你。 甲:您导演的新作刚刚杀青,请介绍一下您这部电影要表达的主旨。 乙:我想表现的是社会底层的若干小人物在社会大变革面前的心路历程。 甲:您真是一个很有个性、很有脑子的电影艺术家,为您点赞! 乙:你言重了,谢谢! 21.下图是氧气的工业制法原理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介绍性文字。要求内容完整,表 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70 个字。(6 分)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微信、抖音、QQ 空间……分秒必争、高效刷屏,各种自拍、照片、小视频充斥网络,点 赞、评论、互动、打赏乐此不疲,不少人纷纷用视觉的冲击祈求他人的驻足回眸。“存在感” 这个词一夜而火。对于上述社会现象,有人说存在感是人的本能需求,人人都需要被重视和 认可,并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有人说为了获得认可,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 人倍感安全的存在感;还有人说真正的存在感不是刷出来的,是来自于强大而自信的内心, 如果内心丰盈自然充实,就不会过度寻求別人的关注。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作。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严禁 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高 一 语文·参考答案 1 2 3 4 5 7 10 11 12 14 17 18 19 B C D D B B C D A D A C A 1.【答案】B 2.【答案】C 3.【答案】D 4.【答案】D 5.【答案】B 6.【答案】①加大巡护巡查力度;②加强防火基础设施建设;③多投入高精尖技术的应用;④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⑤大力倡导文明祭扫;⑥加快脱贫攻坚步伐。(每点 1 分) 7.【答案】B 8.【答案】①废纸并不是一无是处,能够为人们带来金钱。②人们要永远记住“废纸事件” 带来的警示:贪欲会一点一滴地积累。③“废纸事件”中,苏舜钦身上所表现出的自我 反思的优秀品质不会过时,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每点 2 分) 9.【答案】①历史小说不能违背历史真实,需要再现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风俗和社会 的主要内容。小说通过“补记”表明文本所涉人物及主体事件的真实性较高。②历史小 说在细节上允许适当艺术虚构,便于展开事件叙述与事物描写。小说中的对话,细节是 加入了作者的想象虚构,让内容更具可读性。③基本故事情节真实,突显历史真实性, 细节内容想象虚构,突显文学艺术性。(每点 2 分) 10.【答案】C 11.【答案】D 12.【答案】A 13.【答案】(1)(周常)把所著《礼檀弓义》拜见王安石、吕惠卿,二人称誉他,(周常) 补任国子直讲、太常博士。为了养育双亲,(周常)请求任扬州教授。 (2)他们最终承受不住奸臣的谗言,张根、周常在外死去,崔鶠、任谅刚刚被起用又因 为有病而死去,实在是可悲呀! 14.【答案】D 15.【答案】①宦海浮沉,漂泊倦怠。“湖海倦游客”表现出词人官途江湖上,身心俱疲的 状态。②凭古伤今,怀才不遇。词人因屈原的“离忧”而联想到自己怀才不遇的辛酸困 苦。③渴求清明政治,盼望贤主赏识。结尾词人表达渴求被遇的心声,希望有贤明的君 主可以发现并重用自己。(每点 2 分) 16.【答案】(1)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而耻学于 师。(3)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每空 1 分) 17.【答案】A 18.【答案】C 19.【答案】A 20.【答案】①尊容——尊驾(真容)②荣幸——高兴③一个——一位④脑子——智慧(头 脑)⑤言重——过奖(每处 1 分) 21.【答案】首先将空气降到-200℃以下,液化成液态空气,然后升温至-196℃将其分解为 氮气和液态氧两种物质,最后将液态氧升温到-183℃得到工业氧气。(内容完整,表述准 确,语言连贯,符合字数要求,6 分) 22.【立意指津】此题考查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这是 一道名言组合类作文题,我们首先要读懂名言,然后对名言归类,从“求同”或“求异” 的角度立意即可。立意时,应关注现实关注生活的精神,从考生自身的成长入手,表达 出对生活的观察与体悟、认识与思辨。这五条名言看似分属五个不同的方面,其实是密 不可分的。每一则材料既不应脱离试题独立存在,也都有各自思考的方向。第一则从总 的方面入手,倡议科学精神。第二则材料则指出心存高远是所行久远的前提,唯有目标 高远,才不虚浮。第三、四两则材料则强调目标高远却不同于贪图虚名的庸俗,踏实奋 斗却不功利短浅。第五则材料又是一层意义的概说,勤奋于时、细致于行,方成大事。 可立意为: 1、做大事者,必心存高远。 2、不功利不贪名,勤奋踏实精细,方可成功。只要与材料中名言相关,即为合题。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