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9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9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江西省临川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魏晋时期是地道的乱世,因此文人的普遍心理即是思治,这就促使魏晋名士开始探索宇宙自然与人生本体的关系,并开始追求新的思辨哲理。在这种背景下,“文的觉醒”与“人的觉醒”时代到来,思想开放与自由论辩的风气成为当时文人名士的生活常态,而 “魏晋风度”正是在这种氛围中应运而生的。‎ ‎“魏晋风度”所代表的这种文化,由何晏、王弼首发其端,他们酷爱庄老,而起清谈之风;发展至“竹林七贤”时代,这一群体成为魏晋风度的典型代表。“竹林七贤”即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成、向秀和王戎等七人,他们都是当时的文人名士,他们大都崇尚老庄之学,对社会现实有着无比清醒的认识。然而,由于身处乱世,虽有济世报国之才,却没有值得辅佐的明主,只好用放浪形骸、不拘小节的行为来掩饰内心的痛苦,用不合时宜的言行来表达对朝政的不满。‎ 魏晋名士用自己的言行、诗文等外化行为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具体表现为不同常人的放旷、真率与智慧。这种艺术的人生是自然的,是个人的真实处境与心境的流露。正是由于残酷的政治迫害和生命的命悬一线,使得魏晋士人的人生充满了无尽的忧虑恐惧和深重的哀伤。这构成了魏晋风度深刻沉重的一面。‎ 玄学是这个时期文人的思想灵魂与源泉。他们用老庄的哲学思想解释儒家经典。在空谈中探讨自然与人本体的关系,探求更本质的人生意义,将关注点从无能为力的政治转向了自身存在价值的讨论。《周易》《老子》和《‎ ‎ 庄子》被奉为玄学经典。玄学给两汉以来保守腐朽的儒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给中国的哲学文化领域带来了一种不同以往的自由、理性、思辨的哲学思维,同时是魏晋名士们自我肯定的强烈自信与率性自由的外化表现。魏晋名士以率性率真的人性来品味玄趣,由此生发出一种由外知内、以形显神的美学观念,这使他们开始转向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与探究,以空灵之心审视山水自然的大道之美。正是这种超越形的束缚的情怀,使自然山水被赋予了人性化的灵性与无穷的玄趣。另 一方面,他们把在政治理想上的绝望转向文学艺术,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在“神韵”这一独特的审美追求指导下,魏晋时期的文学、绘画、书法等艺术门类都不同程度地呈现出一片空前繁荣的景象。 魏晋风度是魏晋名士人生态度、处世方式和人格精神的具体展现,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士大夫阶层的价值取向,它不仅在那时具有广泛的时代意义,对后世中国传统文人的文化哲学和思想,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魏晋士人通过自身在乱世中真实而坚定的实践,以前所未有的气魄和感染力,融入了中国文人的灵魂深处。一方面,魏晋风度造就了中国文人清高的气质与清醒的思辨;另一方面,它为后世处于低谷困境的文人知识分子提供了精神的慰藉与平静,并得以发展为自省与放旷的生活理念,用以追求人本质的回归、精神的解放和个性价值的真正体现。‎ ‎1. 下面对“魏晋风度”文化内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魏晋名士用言行、诗文将自己的人生艺术化,具体表现为放旷、真率与智慧。‎ B. 以自由、理性、思辨的哲学思维,表现出自我肯定的强烈自信与率性自由。‎ C. 超越形的束缚,品味玄趣,生发了一种由外知内、以形显神的美学观念。‎ D. 融入了中国文人的灵魂深处,造就了文人自古至今清高的气质和清醒的思辨。‎ ‎2. 以下不是“魏晋风度”形成的原因的一项是 ( )‎ A. 魏晋乱世,文人思治,他们开始探索宇宙自然与人生本体的关系。‎ B. 魏晋文人清醒认识现实,怀才不遇,统治者对其进行残酷的迫害。‎ C. 魏晋名士放浪形骸,追求个性,寄情山水,醉心文学艺术。‎ D. 魏晋时期的文人酷爱老庄,以玄学作为自己的思想灵魂和源泉。‎ ‎3. 下面的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人的觉醒”促进了当时思想解放和自由论辩风气的形成,这是魏晋风度的突出表现。‎ B. 魏晋士人厌倦了社会的动荡,对黑暗政治不满,只好转而研究老庄之学,借此麻痹自 己。‎ C. 玄学是魏晋名士的精神支柱,他们以此来关照自我,探寻苦难社会中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D. 魏晋风度以自省与放旷的生活理念使后世落魄的文人知识分子获得了精神的真正解放。‎ ‎【答案】1. D 2. C 3. C ‎【解析】‎ ‎1.‎ ‎ 试题分析:D选项中“融入了中国文人的灵魂深处”的是魏晋士人的气魄和感染力,而非魏晋风度。回答本题的步骤为:①审好题干。首先要审准修饰语;其次要审准判断的性质,有的是选出“正确”选项,有的是选出“不正确”选项,有的是选出“最恰当”选项;再次要审准题干的“潜台词”。②养成全文搜寻、逐段圈点的阅读习惯。“重要概念的含义”大都不会集中出现在某一处或某一段,而是有序地分布在多个段落中③养成回文对照、辨同析异的做题习惯。选择题的众多选项基本上都来自于原文,因此辨析原文语句与选项的差别是正确解答的前提。④甄别筛选。对概念含义的理解,首先必须建立在对概念本质的把握上,内涵一定要严格界定,也就是要严格审读一些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其次是比照分析,比照分析是将选项与原文相关内容比较看是否有转述错误,与题干比照看是否符合题干要求。‎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C选项是魏晋风度的具体表现,而非形成原因。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阅读题干的设置常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创设情境、设问角度和命题意图。前两者是显性的,而后者是隐性的,但又是最关键的,审题时要通过分析前两者把握命题意图。信息筛选的主要依据是题干和文本。明确题干要求后,就要回到文本上来,迅速找到筛选区域,找准与试题的选项对应的原句。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A选项中“思想解放和自由论辩风气”不是由“人的觉醒”促进的,而是“人的觉醒”的表现;B选项属于强加因果,从第2段可知,魏晋文人名士内心大都崇尚老庄之学。D选项原文为“追求精神解放”,而非“获得了精神的真正解放”。此类题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选项按原文顺序,依次对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其中一个错误项的错误设置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体正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内容、词语。做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本报评论(评论员钟声)】韩国企业乐天集团近日同意就“萨德”反导系统部署用地与韩国军方签署协议,意味着主动挤入东北亚战略博弈的复杂局面。不少抗议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的韩国民众对此表示极大愤怒。但是,韩国一些媒体并没有把注意力放在本国民意上,更没有顾及本国及地区安全的大局,而是忙不迭地揣测中国是否“封杀”乐天。他们心里装着鬼,所以心很慌。其实他们很清楚,中国人民不可能对此无动于衷。 ‎ 众所周知,美韩推进在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严重破坏地区战略平衡,严重损害包括中国在内的本地区有关国家的战略安全利益,不利于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安全利益关乎一国根本。韩方一方面破坏邻国的安全利益,另一方面还指望同邻国正常做生意,这样的如意算盘怎么可能打出名堂?在整个国际关系史上都找不出先例。‎ 中国欢迎外国企业来华投资兴业、依法保障有关企业在华合法权益,这是一贯的政策立场。然而,外国企业在华经营成功与否,最终却要由中国的市场和中国的消费者来决定。乐天集团主动选择配合“萨德”部署,就是把韩国政府往损害邻国战略安全利益、恶化地区局势的错误方向推,就是一心一意要为自己的错误讨一颗苦果吃。相应而来的结果已经显现出来,中国消费者自发地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对乐天做出坚决回应,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显然,乐天给“萨德”入韩铺路的决定,是典型的误国之举。此举不仅无助于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还制造了新的冲突点,令整个半岛局势进一步恶化。况且,绑上美国反导“战车”的韩国,很多事情将由不得自己做主了。一旦爆发激烈冲突,韩国不可能不受重创。‎ 韩国媒体现在用“坐立不安”“战战兢兢”来形容乐天当下的心境,恐怕一方面是看准了乐天在中国规模达8万亿韩元的各种项目和业务会受到影响,另一方面也明白韩国的“苦日子”将随之而来。去年7月美韩决定在韩国部署“萨德”以来,中韩合作的民意基础明显受到了损害,中韩不仅政治关系遇冷,而且经贸、人文等各领域交往也受到了影响。可以预见的是,随着韩国继续执意推进“萨德”部署,两国间各领域合作势将遭遇更大困难。‎ 中国反对在韩部署“萨德”系统的意志是坚定的,采取必要措施维护自身安全利益也不会有丝毫含糊。韩国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否则注定要为此承担责任。‎ ‎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03月04日)‎ 材料二:‎ ‎【本报记者 ‎ 倪浩魏辉】“中韩经贸关系倒退10年是有可能的”,辽宁社科院副院长梁启东表示,在涉及国家重大利益问题上中国不会让步。如果韩国继续一意孤行,结果只能是作茧自缚。2016年韩国经济受到国际市场波动和国内政治动荡双重打击,呈现严重低迷状态。寻求与中国合作,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但“萨德”入韩,引发中韩关系大倒退。10年前的2006年中韩双边贸易额是1300亿美元。如果韩国不改弦更张,中韩经贸关系肯定受损,甚至会出现“硬着陆”。也就是说,减少1000亿美元是很有可能的,那就是“一夜之间回到10年前”。‎ ‎ (选自《环球网》2017年03月04日)‎ 材料三:‎ ‎【本报讯】韩国民众与民间组织分别在韩国国会以及乐天百货商场门前举行示威,抗议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要求乐天集团拒绝提供部署“萨德”用地。 ‎ 参加示威的金泉市民对策委员会共同委员长刘先喆说,“萨德”系统不能保护韩国安全,部署“萨德”只会使韩国成为半岛“火药桶”和冲突“前沿”。“这是‘假安保’,真的安保政策应该是通过六方会谈要求朝鲜弃核。”‎ 刘先喆认为,乐天集团这次是否提供“萨德”用地,将成为判断其是否真正属于国民企业的标准。“如果乐天屈服于韩国国防部的压力,将犯下卖国罪行,乐天应该做出明智的决定”。‎ ‎(选自《湖北日报》2017年02月23日)‎ ‎4.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3分 ) ( )‎ A. 三者对“萨德入韩”问题进行了不同角度的分析报道,并且均对韩国政府执意部署“萨德”反导系统提出了严正警告。‎ B. 材料一认为此次“萨德入韩”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韩国的一些媒体妄意揣测中国会不会封杀“乐天”,从而没有注意本国民意。‎ C. 三者关注的都是当下“萨德入韩”的问题,都对其持反对的态度,而且都认为此次“萨德入韩”将会对韩国经济造成很大的冲击。‎ D. 三家媒体发布关于“萨德入韩”的新闻的背后,是国家对于“萨德入韩”问题的看法。可见,三者都是国家的喉舌,服务于民。‎ ‎5. 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 A. 三段材料来源不一,有党报,有网媒,但都选择了在“萨德入韩”这一时期发布相关新闻,说明三者都注重新闻的时效性。‎ B. 相对而言,《人民日报》的观点更有可信度,材料二和材料三仅仅代表个人的观点,因此它们违背了新闻客观性的原则。‎ C. 对于“萨德入韩”一事,材料三选择的采访对象是韩国人,由此可以看出它和其他两则材料有不同的感情倾向与政治立场。‎ D. 为了适应不同的读者需求,三家媒体在用词和修饰风格上有各自的考虑,相比之下,《人民日报》的风格义正辞严,更为恰当。‎ E. 相比于材料二与材料三的消息报道,材料一属于新闻评论,对“萨德入韩”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也同样具有新闻价值。‎ ‎6. 请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此次“萨德入韩”事件将对韩国产生哪些负面影响?‎ ‎【答案】4. D 5. AE ‎ ‎6. ①国家安全(政治)方面:不利于维护半岛和平稳定,危害本国安全。‎ ‎②经济方面:中韩经贸受损,本国经济倒退。‎ ‎③外交方面:影响同中国等国家外交的民意基础,影响人文交往。‎ ‎④本国民情、舆论方面:影响本国人民对和平的渴望。‎ ‎【解析】‎ ‎4. 试题分析:A项,材料三并没有对韩国政府“提出严正警告”。B项,主要的原因归纳有误,文章只是探讨“萨德”问题,并没有归纳原因。况且文章中“ 更没有顾及……大局”等表述也说明主要原因归纳片面。C项,材料三并没有“都认为此次”萨德入韩“将会对韩国经济造成很大的冲击”,属于无中生有。)‎ ‎5. 试题分析:B项“因此它们违背了新闻客观性的原则。”错。材料二和三即便是个人观点,也属于客观报道。C项“由此可以看出它和其他两则材料有不同的感情倾向与政治立场”错,材料三的感情倾向与政治立场并没有不同。D项“更为恰当”有误,不同的文章风格是为了适应不同读者的要求。‎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活这一生,什么都得嚼一下 陈晓卿的吃货史能追溯到上世纪 80 年代。1987年,他还在读研究生,作为摄影师揽活,拍了第一届中国美食节,那是他第一次参与美食节目。那次,北京稍微像样的饭馆,都是会场,陈晓卿跟着大吃四方。端上来鱼翅,一个灯光师说“我不吃粉丝”,大家嘲笑他连鱼翅都不知道。陈晓卿也跟着一块嘲笑,其实他自己也不知道。‎ 大概没有什么能够阻拦他对吃的热情。连 2003 年得了中度抑郁症,都只影响到了睡觉,丝毫没影响到吃饭。正值“非典”时期,满大街馆子,没一个需要排队,“这我太开心了。”至于危险,“你生死都置之度外了,怎么还会在乎这个。”‎ 吃到高兴时,陈晓卿喜欢跟饭馆老板搭讪。‎ 北京华威南路“美味食源”螺蛳粉的老板江南,听着眼前这位黑胖大汉有一句没一句跟自己聊酸笋的颜色、“你们一天卖多少粉”,心情十分不美妙:“你到底想干什么?!”‎ 来自广西柳州的江老板十分自豪于家乡的螺蛳粉,也自豪于自己的手艺。江老板乐于品尝一切食物。“管它臭也好,馊也好,活这一生,什么我都得尝,我得嚼一下。”刚到北京时,他就去喝豆汁。“还有臭豆腐,我咽了十几次都咽不下去,包括最好的,80 块钱一份,到喉咙口,想办法都吞不下去。但吃不了是另外一回事。我尝过了。是吧?”‎ 这和陈晓卿的观念不谋而合。他到每个地方都要吃当地的东西,吃了几十年,居然没有吃不下的。他最喜欢举的例子是,在云南吃傣族人的撒撇——用牛反刍出的胃液拌蚂蚁。主人为表示亲近,先吃半勺,给客人吃主人嘴里掏出来的剩下半勺。‎ 陈晓卿尊崇食物多样化,觉得这应该像生物多样化一样重要且迷人。不过以前,他觉得美味都在民间,在普通老百姓那里。这几年,他渐渐觉得除了穷人,很多富人也在保留这种多样化。比如顺德的菊花水蛇羹,遵循古制,暮春栽培菊花,夏季花期时每日早晚精心护理,初秋择鲜嫩舒展花瓣,配上此时肥美的水蛇。用四五个月的时间成本做一道菜,只能是有钱人才舍得。他讲起了一种红薯,叫老鼠薯,产量很小,基本被淘汰。但马来西亚首富郭鹤年小时候吃过,很想再吃。“碧桂园的总厨找了一年半,跑遍中国红薯产区,最后在贵州苗族一个山寨里头找到了。因为有这么一个有钱人爱吃,它的品种保留下来了。你说它这算贵,还是不算贵呢?”‎ 陈晓卿搭讪的目的,除了聊美食,还想听听厨子或老板背后的故事。他在杭州遇到一位老板,以前在许多国家的使领馆做厨师,见过许多领导人。现在窝在一个小巷子里开小铺子。他在北京遇上日本料理店“海老寿”,老板程世儒是考到日本水产拍卖证的第一个外国人,在神户当了 8‎ ‎ 年水产拍卖师,熟谙食材。现在自己开店,只有晚上开业,因为“要保存体力才能服务好客人”。‎ ‎ (摘自《人物周刊》第 476 期,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 在《舌尖上的中国》系列里,我们将通过中华美食的多个侧面,来感受食物给中国人生活带来的仪式、伦理、趣味等方面的文化特质。让观众不仅见识到中国特色食材以及与食物相关,构成中国美食特有气质的一系列元素,而且让观众从中了解到中华饮食文化的精致和源远流长。更重要的是,通过日常生活的这中华美食的多个侧面,我们可以感知到一个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国度,这里的国民对待生活、对待家庭,对待社会抱持着什么样的态度──You ar e what you eat !( 百度百科词条)‎ ‎②“《舌尖上的中国》远不止是一部‘吃货圣经’,而观看《舌尖上的中国》也不应该只是‘吃货’的狂欢,做纪录片,文化的东西是不可避免的。这个片子是带着对食物的敬意来做的,观众能从中国人对美食的热爱中,品读到中国人对生活的热爱。”“对中国人来说,它处于 一个非常大的转型期。纪录片是一个非常明确的外来工具,最早大家都不知道怎么拍,都是看外国人怎么拍,说的都不是自己的话,就像让我现在用英语写一首诗。我觉得你要说它是个作品,非常非常困难。”(陈晓卿自评)‎ ‎7. 下列对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陈晓卿对吃的认识也是在生活实践中不断提高的,但作为吃货,陈晓卿可以把生死置之度外,为了吃他可以不顾一切,哪怕是身体状态不佳时,也毫不减弱。‎ B. 陈晓卿与食店老板搭讪除了要了解美食,更是要拉近与不同食物制作者的距离,以期盼了解他们人生,从而有利于多角度表现食物的魅力。‎ C. 食物多样化,对于美食文化而言很重要,在陈晓卿看来,一些富人为追求美食而大花金钱,在对食物多样化的保护上与普通百姓制作日常美食作用是等同的。‎ D. 食店老板江南每到一个地方都要吃当地的东西,这是他“乐于品尝一切食物”思想的表现,这一点也影响到陈晓卿大胆地去品尝许多难以下咽的食物。‎ ‎8. 陈晓卿认为人活着就要“什么都得嚼一下”,他都咀嚼了生活的哪些滋味?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9. 陈晓卿拍摄纪录片能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有哪些?这对你有什么启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7. C 8. ‎ ‎①对各种美食,他都要品尝,咀嚼了世间食物的滋味。②从默默无闻,对美食一无所知,到成为美食专家,他咀嚼了人生奋斗的滋味。③赋予了美食以文化的内容,咀嚼了独特的中华美食的滋味。④从别人的人生故事中,咀嚼了不同人生的滋味。 ‎ ‎9. 成功的原因:①热情、执着,对美食有着强烈的追求。②亲身品尝,亲身经历,接受食物多样化。③注重挖掘中华美食的多重文化特质。④把文化融入到纪录片的创作中去。‎ 启示示例 一:我们做事情,一定要热情与投入,无论身处什么环境都要全心投入。只有真正热爱,才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启示示例二:在当下的新时代,做一件事情要注重挖掘事物当中的中华文化内涵,这样不但可以表现出高层次的思想境界,也可以弘扬民族文化,做出与众不同的事业来。‎ ‎【解析】‎ ‎7. 试题分析:A 项“作为吃货,陈晓卿可以把生死置之度外”不当。原文是“正值‘非典’时期,满大街馆子,没一个需要排队”,是陈晓卿在‘非典’时期不怕被传染而大胆去吃,并不是他为了吃而“把生死置之度外”,夸大其辞。B 项“以期盼了解他们人生,从而有利于多角度表现食物魅力”不当。表述比较牵强,原文是“陈晓卿搭讪的目的,除了聊美食,还想听听厨子或老板背后的故事”,不能说是“期盼了解他人的人生”。D 项原文“这和陈晓卿的 观念不谋而合”,是指陈晓卿与江老板都有着“到一个地方就吃当地食物”的相同观念,并不是受到江老板的影响。‎ ‎8. 试题分析:“嚼”一词多义,根据文意分析出其基本义以及几个比喻义即可。‎ ‎9. 试题分析:“成功的原因”主要分析其性格特点和行为特质,而启示则就其中的一方面谈其“成功的原因”弘扬的正能量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①令狐德棻,宜州华原人。德棻博涉文史,早知名。高祖入关,引直大丞相府记室。武德元年,转起居舍人,迁秘书丞,与侍中陈叔达等受诏撰 《艺文类聚》。高祖问德棻曰:“丈夫冠、妇人髻,竞为高大,何也?”对曰:“在人之身冠为上饰所以古人方诸君上昔东晋之末君弱臣强江左士女皆衣小而裳大。及宋武正位之后,君德尊严,衣服之制,俄亦变改。此即近事之征。”高祖然之。‎ ‎②时承丧乱之余,经籍亡逸,德棻奏请购募遗书。重加钱帛,增置楷书,令缮写。数年间,群书略备。德棻尝从容言于高祖曰:“窃见近代已来,多无正史,梁、陈及齐,犹有文籍。至周、隋遭大业离乱,多有遗阙。当今耳目犹接,尚有可凭,如更十数年后,恐事迹湮没。陛上既受禅于隋,复承周氏历数,国家二祖功业,并在周时。如文史不存,何以贻鉴今古?”高祖然其奏,下诏。瑀等受诏,历数年,竟不能就而罢。‎ ‎③贞观三年,太宗复敕修撰,乃令德棻与秘书郎岑文本、殿中侍御史崔仁师佐修周史。创修撰之源,自德棻始也。十年,以修周史赐绢四百匹。又以撰《氏族志》成,赐帛二百匹。十五年,转太子右庶子。承乾败,随例除名。十八年,起为雅州刺史,以公事免。寻有诏改撰《晋书》,房玄龄奏德棻令预修撰,当时同修一十八人,并推德棻为首,其体制多取决焉。‎ ‎④永徽元年,为礼部侍郎,兼弘文馆学士,监修国史及《五代史志》。高宗尝召宰臣及弘文馆学士于中华殿而问曰:“何者为王道?霸道?又孰为先后?”德棻对曰:“王道任德,霸道任刑。自三王已上,皆行王道;唯秦任霸术,汉则杂而行之;魏、晋已下,王、霸俱失。如欲用之,王道为最,而行之为难。”高宗曰:“今之所行,何政为要?”德棻对曰:“古者为政,清其心,简其事,以此为本。当今天下无虞,年谷丰稔,薄赋敛,少征役,此乃合于古道。为政之要道,莫过于此。”又问曰:“禹、汤何以兴?桀、纣何以亡?”德棻对曰:“《传》称:‘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二主惑于妺喜、妲己,诛戮谏者,造砲烙之刑,是其所以亡也。”高宗甚悦,赐以缯彩,迁国子祭酒,兼授崇贤馆学士。寻又撰《高宗实录》三十卷,进爵为公。龙朔二年,表请致仕,许之,仍加金紫光禄大夫。‎ ‎⑤乾封元年,卒于家,年八十四,谥曰宪。‎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二十三》)‎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在人之身冠/ 为上饰 / 所以古人方诸君上昔/ 东晋之末 / 君弱臣强 / 江左士女 / 皆衣小而裳大 B. 在人之身冠/ 为上饰 / 所以古人方诸君上 /昔东晋之末 / 君弱臣 / 强江左 / 士女皆衣小而裳大 C. 在人之身/ 冠为上饰 / 所以古人方诸君上 /昔东晋之末 / 君弱臣强 / 江左士女 / 皆衣小而裳大 D. 在人之身/ 冠为上饰 / 所以古人方诸君上昔/ 东晋之末 / 君弱臣 / 强江左 / 士女皆衣小而裳大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古时在地理上以东为左,江左也叫“江东”,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也指东晋、宋、齐、梁、陈各朝统治的全部地区。‎ B. 王朝更迭,新皇帝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叫做“受禅”,但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如隋恭帝杨侑禅让给唐高祖李渊。‎ C. 从汉朝开始,每个皇帝都有庙号,王朝的开国皇帝庙号通常为“太祖”,第二代帝王庙号常常为“太宗”。‎ D. 《晋书》是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唐房玄龄等人合著,记载了从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到刘裕废晋帝自立、以宋代晋事迹。‎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令狐德棻早年就以广涉文史书籍而出名,在高祖、太宗时期一直受到重用,其眼光敏锐,修史治典能力很强。‎ B. 令狐德棻认为编修国史很有必要,周、隋遭大业离乱,如不能及时编修,很多史料将无从考证,先祖功业也难以光耀。‎ C. 修史的起源,是从令狐德棻发起的,令狐德棻做礼部侍郎兼弘文馆学士时,还监修了国史及《五代史志》。‎ D. 晚年的令狐德棻上表要求辞职,请求退休,博得了高宗的同意,并加授他金紫光禄大夫,在其死后加其谥号为“宪”。‎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当今天下无虞,年谷丰稔,薄赋敛,少征役,此乃合于古道。‎ ‎(2)二主惑于妺喜、妲己,诛戮谏者,造砲烙之刑,是其所以亡也。‎ ‎【答案】10. C 11. C 12. A ‎ ‎13. (1)现在天下没有危险,每年粮食丰收,减少田赋税收、减免征战徭役,这是符合古代的道德风俗。‎ ‎(2)但这二位君主被妺喜、妲己的美色迷惑,杀害谏言的人,制造炮烙的刑罚,这是他们灭亡的原因。‎ ‎【解析】‎ ‎10. 试题分析:通观全句,“所以”“昔”是句首词,这样就排除 A、D 两项,再根据句式结构的特殊性,很容易确定“君弱臣强”这样一个对称结构,B 项显然错误,所以答案是 C 项。‎ ‎11. 试题分析:C 项是对于古代名号常识的考查,皇帝的庙号是从汉朝开始的,但是并不是每个皇帝都有庙号,唐朝以前,一些皇帝是没有庙号的。‎ ‎12. 试题分析:根据第三段“十五年,转太子右庶子。承乾败,随例除名。十八年,起为雅州刺史,以公事免”的表述,可以推知“在高祖、太宗时期一直受到重用”的表述是错误的,贞观即太宗之时曾被革职、免职过,所以答案选A。‎ ‎13. 试题分析:关键词和采分点:(1)“无虞”和“合”;(2)“二主惑于妺喜、妲己”这个被动句,和“是其所以亡也”这个判断句。‎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 参考译文:令狐德棻, 是宜州华原人。德棻广涉文史书籍, 很早就出名。唐高祖李渊进入长安, ( 李渊从弟李神通) 引荐他担任大丞相府记室。武德初年, 担任起居舍人, 升任秘书丞,和陈叔达等人受诏写《艺文类聚》。高祖问德棻,说:“男子戴帽, 女子梳髻, 互相争着高大, 这 是为什么呢?”德棻回答道:“帽和发髻在人头上, ( 互争高大) 是国君( 威严) 的表现。晋朝将灭亡时, 国君弱小而臣子强大, 所以江左一带男子妇女, 上衣小, 裙子大。等到宋武帝( 刘裕) 受天命成为皇帝, 国君的气象尊严, 衣裳随之也改变了。这是最近的事, 可以证明。”皇帝认为他说的对。‎ 在当时, 经过大乱之后, 经书典藉大多散失, 秘藏图书淹没残缺, 德棻第一个请皇帝重金悬赏, 收求天下遗书, 安排官吏修补抄录。没几年, 图书典籍基本完备。德棻曾从容地对高祖说:“近代没有官定史书, 梁、陈、齐文章书籍还有凭证, 到周、隋两朝, 历史事实大多遗失不全。现在当事人的所见所闻还能找到, 历史事实还有凭证;一旦过了一代, 历史事实都会湮没暗淡, 无法搜寻。陛下接受皇位于隋朝, 隋朝承继周朝, 唐代两位祖先的功业大多在周朝建立, 现在不评定编定, 使它们各自成为一代君王的历史, 那么先祖的功绩就不光耀, 后代也就无法流传了。”皇帝认为他说的对。于是下诏让中书令萧瑀等撰写国史。但经历多年没有完成, 就停了这件事。贞观三年,‎ ‎ 再次下诏撰写国史并定稿。德棻又与秘书郎岑文本、殿中侍御史崔仁师编修周史。修史的起源,是从德棻发起的。十年,周史完成后, 皇帝赏赐四百匹绢。又以写成《氏族志》,赏赐二百匹帛。十五年,调任太子右庶子。太子承乾被废除后, 他也因犯罪被除去名籍,成为平民。后来任命为拜雅州刺史, 又犯事被免官。恰逢撰写《晋书》, 房玄龄上奏起用了他。参与选拔的一共有十八人, 德棻是佼佼者, 所以分类体例大多咨询他以后才确定下来。永徽初年, 担任礼部侍郎、弘文馆学士,监修国史和《五代史志》。唐高宗曾召集宰相和弘文学士聚坐中华殿,问道:“做什么可以称王?假如称霸呢?又应当把哪个摆在首位?”德棻回答道:“称王重视德化, 称霸专任刑名。夏、殷、周全用仁德而称王, 秦朝专任刑名而称霸, 到了汉朝杂用王霸之道, 魏、晋以来, 王霸之道都丧失了。若用王霸之道, 王道为先, 而没有比这个更难的了。”皇帝又问:“现在做什么最重要?”回答道:“古代治政, 清净内心、简化政事是根本。现在天下没有危险, 粮食丰收,只有减少税收、减免征战徭役是首要的。”皇帝又询问禹、汤、桀、纣兴亡的原因, 回答道:“《左传》说:‘禹、汤归 罪于自己, 他们的兴盛非常快; 桀、纣归罪他人, 他们的灭亡很迅速。’但这二位君主被妺喜、妲己的美色迷惑,杀害谏言的人, 制造炮烙的刑罚, 这是他们灭亡的原因。”皇帝听后感到愉悦, 对他的回答给以丰厚的赏赐。升任国子祭酒,兼任崇贤馆学士。不久,又写成《高宗实录》三十卷,爵位是公爵。龙朔二年(662),他上表要求辞职,高宗同意,加授他金紫光禄大夫。乾封元年,在家中离世,享年八十四岁,谥号为“宪”。‎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 朱敦儒①‎ 直自凤凰城②破后,擘钗破镜分飞。天涯海角信音稀。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 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今春还听杜鹃啼。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 注释:①朱敦儒:两宋之交词人,洛阳人。本词约作于金朝灭北宋14年后,作者避乱南方时。②凤凰城:汉长安城中有丹凤阙,后因此称长安城为凤凰城、凤城。此处指宋都汴京。‎ ‎14.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A. “凤凰城”原指长安,这里借指北宋都城汴京,“凤凰城破”指“靖康之难”中宋都被金兵攻占。‎ B. “擘钗”化用白居易《长恨歌》“钗擘黄金合分钿”一句,借李、杨的悲剧表达了对统治者享乐误国的讽刺。‎ C. “信音稀”是说在南北交兵、形势险恶的情况下,亲人离散音信难通,把词中饱受战难之苦的主人公的惨痛心境更推进了一层。‎ D. “辽海” “玉关”代指遥远的地方,而“梦回”“ 魂断”写出了词人对故乡的思念和想要回归故乡的急切心理。‎ E. “月解重圆星解聚”用拟人手法,赋予“月”和“星”人的感情色彩,生动形象,并和下文的“不见人归”形成鲜明的对比。‎ ‎15. 结尾两句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什么作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BD 15. 最后两句是对全诗感情的总括和深化,这两句,写自北宋灭亡后,词人避乱江南,十四年间,年年徒望塞雁归去,而自己却不能北归,用人与“雁”的对比,突出了国破家亡之恨,“塞雁”这一典型意象,暗承前文“天涯海角信音稀”,表现亲人离散、音信不通的苦闷。“年年看”“一十四番”。突出了时间之久、思念之苦、盼望之切,与前文“如何不见人归”照应,使情感更为深切感人。‎ ‎【解析】‎ ‎1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题中B项讽刺之说无中生有;D项“对故乡的思念和想要回归故乡的急切心理”之说属于曲解愿意,这两句表现的是对远在天涯的亲人的思念之情。‎ ‎1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题干中关键词“结尾两句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什么作用”“怎样的思想情感”,答题时注意结合诗句、手法,具体分析情感。‎ 点睛:古典诗歌的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时,直白张扬(或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的少,含蓄隐晦(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多。因此,正确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多管齐下,准确理解、仔细分析,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首先,熟悉形象的符号意义。众所周知,古典诗歌乃至各类文学作品都是借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诗歌中塑造的形象,除了人物形象(叙事主人公、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景物形象: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这些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所以被称作“意象”。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意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然后,把握诗中的显性信息,古典诗歌中,除了含蓄隐晦的隐性信息,也有一些显性信息,鉴赏时要注意把握。第三,了解典故的关联比照。典故辞约意丰,常为古人在诗词中使用,以与所反映的时、事、人形成关联比照。典故的含义一般是固定的,因此对诗歌内容的分析鉴赏有时可以从所用典故的联想比照意义着手。第四,分析运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的运用,是为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服务的。不仅是在解答“表达技巧”类题目时,而且在解答“思想情感”类题目时,也需要对诗歌中所采用的表达技巧进行分析,通过对表达技巧的分析来把握诗意诗情。第五,捕捉蕴含的情感理趣 古诗词大都采用两种表达方式,一为描写,一为抒情。结构上,往往描写在前,抒情在后;描写是为抒情作铺垫,抒情是描写的升华。诗中的抒情句,情感充实饱满,意蕴很深。分析诗人的心境与情感,自然要捕捉、分析这些诗句。‎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王勃《滕王阁序》一文写景字字珠玑,尤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2)《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即精神上的富足、孤高与物质生活的清贫之间的对比。‎ ‎(3)《归去来兮辞》中表现乐天知命、无所疑虑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潦水尽而寒潭清, (2). 眼烟光凝而暮山紫 (3). (2)倚南窗以寄傲, (4). 审容膝之易安 (5). (3)乐夫天命复奚疑 ‎【解析】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如“潦”“凝”不要误写为“缭”“疑”。‎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他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既想报北京大学,又想报清华大学,总是见异思迁,半天拿不定主意。‎ ‎②我始终没来得及按照总编的要求修改这个剧本,几年来我一直耿耿于怀,深感有负他的嘱托。‎ ‎③在劳动力供过于求的局面下,用人单位“底气十足”,节日加班不加薪,职工则“识时务”,保饭碗。这种典型的有法不依得现象,损害了法律的权威性,长此以往势必愈演愈烈,尾大不掉。‎ ‎④你这只是管见所及,怎么能代表大家的意见呢?‎ ‎⑤在“井喷”事故的善后处理中,孤儿都得到了一笔抚恤金。只要计划支出,细水长流,他们以后的生活和学习是不成问题的。‎ ‎⑥朱总理的话高屋建瓴,对中美贸易谈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A. ①③④ B. ①②⑤ C. ②③④ D. ④⑤⑥‎ ‎【答案】A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大多数留守儿童因为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容易导致心理产生一系列问题,而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此时,便显得尤为重要。‎ B. 超微颗粒污染物已被确定是一种健康风险,它能够引发诸如哮喘、心脏病、肺癌等疾病,还会侵害大脑,加速认知老化,甚至可能增加痴呆症的患病几率。‎ C. 英国媒体报道称,将来无论哪一种癌症患者,都可以得到符合个体特点的预约免疫治疗法,这种新疗法可以让患者的免疫系统主动出击,杀灭每一个癌细胞。‎ D. 国家建设领导小组启动《中国制造2025》的11个配套实施方案,旨在为了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效益。‎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项,偷换主语。在“容易导致心理产生一系列问题”处,偷换了主语。‎ B项,主宾搭配不当。主语“超微颗粒污染物”和宾语“健康风险”不搭配,应在主语前加“吸入”。D项,表意重复。“旨在为了 ”语意重复,去掉“为了”。‎ 点睛:结构混乱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表现为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暗换主语表现为句子前面没有主语,而前句的主语不能作该句的主语。此题选项A暗换主语造成结构混乱。‎ ‎19.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 A. 他是个可怜的孤儿,小时候承蒙我父母照顾,所以现在经常来看望我们。‎ B. 杨老师年过七旬仍然笔耕不辍,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既自豪又惭愧。‎ C. 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不够成熟,请您不吝赐教。‎ D. 由于路上堵车非常严重,我赶到约定地点的时候,对方早已恭候多时。‎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A项“承蒙”为敬辞,用于称别人对自己的帮助;B项“高足”,本意良马、 骏马,犹言高才,后常用为称呼别人的学生的敬词;D项“恭候”,意为恭敬地等待,敬辞,用于自己等待别人。‎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词语,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 意境与意象具有共同的审美特征,都是作家根据抒情传意的需要而从生活中选择、提炼出来的,或者干脆就是由心灵幻化出来的,因而_________________,即情与景、心与物、意与象、意与境的统一。当然,在这种主客观的统一关系中,也有侧重,矛盾的主导方面是主观,即___________________。在意象和意境中,当然要描绘大量的景象、物象、事象乃至于人物形象,但这些都不是作家着意表现的中心,作家的目的____________,而是在为“情思”寻找和创造合适的载体。透过载体,所抒发的情感,是作家的心灵。‎ ‎【答案】 (1). (1)(都)是主客观的统一 (2). (2)更注重作家的主观情感 (3). (3)不是为了描绘它们本身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高考题目一般为科普类的说明性文字,文段表述结尾严密。要求填写的较为准确,这样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如此题第一个空,根据后文的文意可以填“是主客观的统一”。‎ ‎21.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马云说:“如果你到35岁还很穷,那你只能怪你自己!”他在演讲时分享成功的秘诀:面对新事物,要看得见机会、看得起机会;充分理解新事物;快速决定,抢先行动。因此,我们如果看得起新事物,就肯定能实现理想。野心宏大,未来就一定很宽广。抓住先机立即行动,就能创造别人不敢、也不能的奇迹。‎ ‎①看得起新事物,不一定能实现梦想。‎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 示例:‎ 野心宏大,未来不一定很宽广。 (2). 抓住先机立即行动,不一定能创造别人不敢、也不能的奇迹。‎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是考查学生综合表达语言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学生准确细致理解题目的基本意图以及题干表达的具体意思,这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文段中“野心宏大,未来就一定很宽广”“抓住先机立即行动,就能创造别人不敢、也不能的奇迹” 推断存在问题,由推断的调教,并不一定能得出所推断的结果。仿照①的方式——“看得起新事物,不一定能实现梦想” 把理由表达出来即可。故可以具体表达为“野心宏大,未来不一定很宽广”“抓住先机立即行动,不一定能创造别人不敢、也不能的奇迹”。‎ 四、写作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去年10月7日,经过连续搜救,17名擅自进入广西来宾市自然保护区露营被困失联的驴友,成功获救。来宾市为此次营救,耗费了巨大的公共资源,更严重的是营救中救援人员也面临巨大的危险。‎ 这一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当地政府呼吁驴友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要擅自行动。有网友认为,驴友是公民,作为纳税人,有权享受公共服务,不应为救援买单;又有网友说“人生需要说走就走的旅行”,并为他们的行为点赞。‎ 对此你有何看法?‎ 请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规则之“笼”守住生命 ‎17条生命因破坏规则而岌岌可危,而救援人员的性命安全也被牵扯其中--看到搜救17名失联“驴友”的新闻,我不禁感叹当代许多年轻人对规则的淡漠。为追求生活乐趣而破坏规则的人也许会高举自由主义的旗帜我行我素,但殊不知,遵守规则是对生命尊重的底线,也是个体自由的前提。‎ 人的热情固然可贵,但滥用这种热情而缺乏理性思考便是不妥的。17名驴友受到一时热情冲动的驱使擅自进入自然保护区,而忽略了与保护区管理部门报备并随时联系这一至关重要的过程。与其说这是一种说走就走的胆魄,不如说这是一种缺乏责任心的极端自私。17条生命,也许是为人父母,也许是家中希望,在社会中各有各的定位和责任。他们在违反规则的同时,也将自身的姓名与周围人的生活悬在达摩克里斯之剑下,稍出差池,便会支离破碎。人的确是为自己而存在,需要有“做自己”的勇气;但人也是社会性的,而调节社会生活中种种矛盾的便是规则。若肆意破坏之,是对自身生命的漠视,也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任。‎ 公民社会之中,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义务与权利。救援固然是救援人员应尽的义务,但遵守法律不也是公民死守的底线吗?若17名驴友不为救援买单,不受到应有的惩罚,那么把规则当做橡皮泥的社会风气将永远得不到纠正。柴静有言,对生命的尊重是这个社会的原则。而一条条规则正是保护我们自身最有力的网,正是这一原则最直观的体现。‎ 充斥着我们生活的规则真的那么面目可憎吗?其实不然。“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卢梭的话给我们敲响了一个警钟,如果我们都接受对我们的自由一定的限制以及对我们选择权的一定减少,我们就都能获得更大的自由以及更多的选择权。保证了我们自由的,正是一条条枷锁。任何自由意志,都建立在适当限制及有能力负起责任的基础上。八达岭动物园老虎伤人事件不正是最好的佐证吗?若生命都没有了,谈何负责,谈何自由呢?‎ 中国自古以来是德治、家族政治,而非法治,守法观念非一朝一夕可以建成。苏格拉底在临死前说的那句“法律可以以不义的方式判我有罪,但我不能因此违反法律”,正是我们社会所缺乏的精神养料。规则并不是限制,而是将人文精神转化为文字的再现;条条框框,正是框住了我们的生活与生命。‎ ‎【解析】【试题分析】要想写好材料作文,就必须认真审视材料,设法找出材料中有关立意的点滴“标识”,反复揣摩命题人既定的写作“走向”,尽量做到“顺竿子往上爬”,把握最佳立意角度。这是一篇材料作文,审题时,可根据材料中的有价值的信息构思立意。此则材料主要涉及当地政府、网友和失联驴友三个对象。政府“呼吁驴友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要擅自行动”,这是对这些驴友行为的否定;网友认为“作为纳税人,有权享受公共服务,不应为救援买单”“说‘人生需要‘说走就走’的旅行‘,并为他们的行为点赞”,这是认可驴友的行为;驴友“擅自进入广西来宾市自然保护区露营被困失联”。可以从这三个角度进行立意。‎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技巧点拨】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比如本题,涉及的对象有三,考生可以分别找出这些对象,然后结合其行为进行立意。‎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