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作业(5)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作业(5)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文言文阅读 作业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日知录》一则 顾炎武 ‎《会试录》《乡试录》主考试官序其首,副主考序其后,职也。凡书亦犹是矣。且如国初时,府州县志书成,必推其乡先生之齿尊而有文者序之,不则官于其府州县者也。请者必当其人,其人亦必自审其无可让而后为之。官于是者,其文优,其于是书也有功,则不让于乡矣。乡之先生,其文优,其于是书也有功,则官不敢作矣。义取于独断,则有自为之而不让于乡与官矣。凡此者,所谓职也。故其序止一篇,或别有发明,则为后序,亦有但纪岁月而无序者。今则有两序矣,有累三四序而不止者矣。两序,非体也,不当其人,非职也。世之君子不学而好多言也。‎ 凡书有所发明,序可也。无所发明,但纪成书之岁月可也。人之患在好为人序。‎ 唐杜牧《答庄充书》曰:“自古序其文者,皆后世宗师其人而为之。今吾与足下并生今世,欲序足下未已之文,固不可也。”读此言,今之好为人序者可以止矣。‎ 娄坚《重刻〈元氏长庆集〉序》曰:“序者,叙所以作之指也,盖始于子夏之序《诗》。其后刘向以校书为职,每一编成,即有序,最为雅驯矣。左思赋三都成,自以名不甚著,求序于皇甫谧。自是缀文之士多有托于人以传者,皆汲汲于名,而惟恐人之不吾知也。至于其传既久,刻本之存者或漫漶不可读,有缮写而重刻之,则人复序之,是宜叙所以刻之意可也。而今之述者,非追论昔贤,妄为优劣之辩,即过称好事,多设游扬之辞,皆我所不取也。”读此言,今之好为古人文集序者可以止矣。‎ ‎1.下列与例句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但纪成书之岁月可也 A.其人亦必自审其无可让而后为之 B.人之患在好为人序 C.必推其乡先生之齿尊而有文者序之 D.盖始于子夏之序《诗》‎ ‎※【答案讲评】B (例句和B项均为结构助词,“的”。A项,代词,指序文。C项,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D项,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且如国初时,府州县志书成 且庸人尚羞之 B.官于是者,其文优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C.其于是书也有功 风之积也不厚 D.今则有两序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答案讲评】A (A项,连词,表并列,“并且”/连词,表假设,“即使”。B项,均是介词,“在”。C项,均是助词,句中表停顿。D项,均是连词,表转折,“却”。)‎ ‎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句是(  )‎ A.凡书亦犹是矣 B.其于是书也有功 C.是宜叙所以刻之意可也 D.今之好为古人文集序者可以止矣 ‎※【答案讲评】D (D项,“可以”与现代汉语一致。A项,“是”释为“这样”。B项,“于”是介词,释为“对于”;“是”为代词,释为“这”。C项,“所以”表原因,“……的原因”。)‎ 附:参考译文 ‎《会试录》《乡试录》中主考官在前面作序,副主考在后面作序,这是职责所在啊。凡是书也都是像这样在前后有序文啊。并且在建国初期,府州县的地方志成书后,一定要推举乡里年长受尊崇而且有文采的先生来作序,否则就请在府州县做官的人作序。请作序者一定要选择恰当的人,那个人也一定要考虑或审视自己没有可以推让的然后再作序。在这里做官的人,他的文采是好的,他对这部书做出了贡献,就不会谦让乡里的人而自己作序。乡里的先生,他的文采好,对这部书很有贡献,那么当官的人就不敢作序了。通过独自决断来决定适合作序的人,那就自己作序而不谦让乡里的长者和官员。大凡这种情况,就是所说的职分所决定的。因此这种序只作一篇,有人另有创造阐发,就作出了后序(即在书后写序文),也有只记录年月而不作序的情况。现在一本书中竟出现了两篇序的情况,也有书中堆砌了三四篇序文还不止的情况。书中有两篇序,不符合作序的体例啊,不请适合的人作序,不符合作序的职责啊。现在的君子不好学却喜欢多言(作序)啊。‎ 凡是想在书中有所创造阐发,就可以在书中作序。没有什么新观点发挥,只记一下成书的年月便可以了。(如今)文人的毛病在于喜欢给人作序。‎ 唐朝杜牧《答庄充书》里说:“自古以来给别人作序的人,都是那些想把被作序者作为自己效法的宗师的后世人啊。现在我和您共同生活在当今时代,想让我为您那未完成的文章作序,本来就是不可以的啊。”读了这些话,现在那些喜欢给别人作序的人就应该能罢手了吧。‎ 娄坚在《重刻〈元氏长庆集〉序》中说:“序,(用以)叙写文章写作的主旨缘由,大约产生于子夏为《诗》作序。以后刘向以校对书籍为职务,每编辑成一册,就有一篇序,文辞最显得典雅。左思写完《三都赋》后,自认为自己没有名气,就求皇甫谧为自己作序。从此著文的士人有许多托他人作序以使自己的作品流传,都急于追求名声,而唯恐人们不知道自己。对于那些流传很久、有刻本留下来但有的字迹模糊不清不好读的文献,可以誊写下来重新刊刻,那么后人又重新作序,来恰当叙述重刻的缘由,这是可以的。可如今作序叙事的人,不是追忆评论过去的先贤,妄加褒贬,就是过分褒扬,多写些溢美的虚辞,(这种种做法,)都是我所不认可的。”读了这些话,当今那些喜欢给古人文集作序的人就此可以罢手了吧。‎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顾雍字元叹,吴郡吴人也。蔡伯喈从朔方还,尝避怨于吴,雍从学琴书。‎ 州郡表荐,弱冠为合肥长,后转在娄、曲阿、上虞,皆有治迹。孙权领会稽太守,不之郡,以雍为丞,行太守事,讨除寇贼,郡界宁静,吏民归服。数年,入为左司马。权为吴王,累迁大理奉常,领尚书令,封阳遂乡侯,拜侯还寺,而家人不知,后闻乃惊。‎ 黄武四年,迎母于吴。既至,权临贺之,视拜其母于庭,公卿大臣毕会,后太子又往庆焉。雍为人不饮酒,寡言语,举动时当。权尝叹曰:“顾君不言,言必有中。”至饮宴欢乐之际,左右恐有酒失而雍必见之,是以不敢肆情。权亦曰:“顾公在坐,使人不乐。”其见惮如此。是岁改为太常进封醴陵侯代孙邵为丞相平尚书事其所选用文武将吏各随能所任心无适莫。时访逮民间,及政职所宜,辄密以闻。若见纳用,则归之于上,不用,终不宣泄。权以此重之。然于公朝有所陈及,辞色虽顺而所执者正。权尝咨问得失,张昭因陈听采闻,颇以法令太稠,刑罚微重,宜有所蠲损。权默然,顾问雍曰:“君以为何如?”雍对曰:“臣之所闻,亦如昭所陈。”于是权乃议狱轻刑。久之,吕壹、秦博为中书,典校诸官府及州郡文书。壹等因此渐作威福,遂造作榷酤障管之利,举罪纠奸,纤介必闻,重以深案丑诬,毁短大臣,排陷无辜,雍等皆见举白,用被谴让。后壹奸罪发露,收系廷尉。雍往断狱,壹以囚见,雍和颜色,问其辞状,临出,又谓壹曰:“君意得无欲有所道?”壹叩头无言。时尚书郎怀叙面詈辱壹,雍责叙曰:“官有正法,何至于此!”‎ 雍为相十九年,年七十六,赤乌六年卒。权素服临吊,谥曰肃侯。‎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是岁改/为太常/进封醴陵侯/代孙邵为丞相/平尚书事/其所选用文武将吏/各随能所任/心无适莫 B.是岁/改为太常/进封醴陵侯/代孙邵为丞相/平尚书事/其所选用/文武将吏各随能所任/心无适莫 C.是岁改/为太常/进封醴陵侯/代孙邵为丞相/平尚书事/其所选用/文武将吏各随能所任/心无适莫 D.是岁/改为太常/进封醴陵侯/代孙邵为丞相/平尚书事/其所选用文武将吏/各随能所任/心无适莫 ‎※【答案讲评】D (大意:这一年,顾雍改任太常,又加封醴陵侯,接替孙邵任丞相,总理尚书事务。他所选用的文武官员,每个人都依据他们的能力来安排,他的内心没有厚薄之分。)‎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入”在这里是指从地方到京城任职,与“出”相对,“出”指京官外放。‎ B.“寺”指佛教寺庙,顾雍被封阳遂乡侯后,去到寺庙表达感恩之情。‎ C.“拜其母于庭”指孙权当众拜见顾雍的母亲,表示两家结为友好。‎ D.“素服”指居丧时所穿的白色冠服,孙权着此服亲往吊唁,是以亲友之礼对待顾雍。‎ ‎※【答案讲评】B (此处的“寺”是指官署。)‎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顾雍少年出仕,政绩斐然。孙权担任会稽太守时,让顾雍代行太守的职事,顾雍把一郡治理得很安定,官员和百姓都很信服他。‎ B.顾雍温和少言,使人敬畏。在宴饮的时候,顾雍左右的人都因为担心喝多了举止失当被顾雍看见而不敢开怀畅饮,只有孙权不怕他。‎ C.顾雍选贤任能,关注民情。他为相时,任用官员依能授职,心无好恶;经常亲自到民间察访,只要是政务上应该改进采纳的,就秘密地上报到朝廷。‎ D.顾雍为人谦和,处事理智。即使是审讯作奸犯科、陷害无辜的吕壹,他也和颜悦色、以礼相待。他认为自有严正的法律惩处犯人,不必责骂羞辱。‎ ‎※【答案讲评】B (依据下文“权亦曰:‘顾公在坐,使人不乐。’其见惮如此”可知,孙权内心对顾雍也是有所忌惮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州郡表荐,弱冠为合肥长,后转在娄、曲阿、上虞,皆有治迹。‎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见纳用,则归之于上,不用,终不宣泄。权以此重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1)州郡上表举荐,(顾雍)成年后(二十岁)担任合肥县令,后转任娄县、曲阿、上虞,每处都有政绩。(关键点:表荐,上表推荐;弱冠,成年,二十岁;治迹,政绩,治理成绩。)‎ ‎(2)如果被采纳施行,他就归功于皇上;如果不被采纳,就永远不泄露出去。孙权因此十分敬重他。(关键点:见,被;宣泄,宣扬,泄漏;重,敬重。)‎ 附:参考译文 顾雍字元叹,是吴郡吴县人。蔡伯喈从北方返回后,曾到吴县躲避仇人,顾雍跟着他学琴习书。州郡上表举荐,(顾雍)成年后(二十岁)担任合肥县县令,后转任娄县、曲阿、上虞,每处都有政绩。孙权兼任会稽太守,不在郡府就任,让顾雍担任郡丞,代理太守职任,讨除贼寇,郡内安定平静,官民都归服他。几年后,他入朝任左司马。孙权做吴王后,(顾雍)逐步升任为大理奉常,兼任尚书令,封爵阳遂乡侯。(他)封侯后返回官府时,家中人都不知道,后来听说此事才感到惊奇。‎ 黄武四年,(顾雍)到吴郡迎接母亲。(母亲)到达后,孙权亲自前往庆贺,并在厅堂上向他母亲行拜礼。公卿大臣们都来聚会,后来太子又前往庆贺。顾雍为人从不饮酒,沉默寡言,举止适时又适宜。孙权曾感叹地说:“顾君不开口便罢,一开口必定会有道理。”到了饮酒欢乐的时候,(顾雍)左右的人都怕酒后失礼而顾雍看见,因此不敢放纵情怀。孙权也说:“顾公在座,使人不快活。”他就是这样的让人敬畏。这一年,顾雍改任太常,又加封醴陵侯,接替孙邵任丞相,总理尚书事务。他所选用的文武官员,每个人都依据他们的能力来安排,他的内心没有厚薄之分。(他)常到民间察访征求意见,遇上有政务上应采用的地方,就当即秘密呈报。如果被采纳施行,就归功于皇上;如果不被采纳,就永远不泄露出去。孙权因此十分敬重他。然而他在朝廷上有所陈述与建议,言辞态度虽然恭顺,但所坚持的立场原则却是正直的。孙权曾咨询朝政得失,张昭趁机把自己收集到的意见都说了出来,他认为法令太烦琐,刑罚稍微重了些,应该有所削减。孙权听了不作声,回头问顾雍:“您认为怎么样?”顾雍回答说:“我所听到的情况,也同张昭说的一样。”于是孙权便与大家商定狱讼的法令并减轻刑罚。过了很久,吕壹、秦博任中书,主管审核各官府及州郡上报的文书。吕壹等人因此逐渐独揽权势,专行赏罚,于是开始建立机构卖酒、关隘征税来牟取暴利,(他们)检举他人罪过,细微的小事也上报朝廷,再加重案情进行诬陷,毁谤大臣,排斥陷害无辜之人,顾雍等人都曾被他们告发,并因此受到谴责。后来吕壹的邪恶罪行暴露,收押在廷尉府中。顾雍前往审理此案,吕壹以囚犯身份见(顾雍),顾雍和颜悦色,讯问了他的口供,临走时,又对吕壹说:“您心里难道没有想要说的话了吗?”吕壹只是叩头,无话可说。当时尚书郎怀叙当面斥骂羞辱吕壹,顾雍责备他说:“官府有明确的法令,何必这样呢?”‎ 顾雍任丞相十九年,享年七十六岁,赤乌六年去世。孙权身穿孝服来吊唁,谥号为肃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