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4 发布 |
- 37.5 KB |
- 2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河南省南阳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河南省南阳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紫禁城内最著名的水源便是金水河,为了与天安门外的外金水河区分,也被称为内金水河。当你穿过午门,走入太和门广场,第一眼看到的便是自西向东流满的金水河。与几乎笔直的外金水河不同,皇宫内的金水河呈现出柔美的弧线,若登上午门城墙俯瞰,会发现这弧线仿佛一张长弓,而河上的5道飞虹就像5支蓄势待发的箭。5座金水桥不仅极具美感,也传达着统治者对仁、义、礼、智、信的精神追求。 古人营造宫殿在选址上会考虑风水问题,一般会选择背山面水的位置建造皇宫等重要建筑。虽然可以从风水角度闲释出很多有利于国君、天下的选址理由,但实用因素不可或缺。水,使是要最优先考虑的。自然水源如果难以直接利用,人们便会开河凿渠将水引入宫城,这种规模的引水工程早在汉代就出现了。 据清代《日下旧闻考》记载:“北京青龙水为白河,出密云南流至通州城。白虎水为玉河,出玉泉山,经大内,出都城,注通惠河,与白河合。”白虎是四象神兽之一,代指西方,文中“经大内”的白虎水使是金水河的源头。这条宫廷内唯一的河来自北京西北部的玉泉山,西方属金,金生丽水,“金水河”之名由此得来。 这条河从紫禁城的西北流入,笔直向南流满,河水西面是太监居所,河水东面则是内宫墙,一墙之隔便是后宫嫔妃的寝宫,这段金水河仿佛一扇屏风,将后宫与宦官居所分开。 若展开一张故宫地图,我们会看到金水河经过笔直向南的河段之后,河水特向东流,河道也风格大变,从西到东可谓九曲十八弯,第一个大弯就是从武英殿前绕出一条弧线,这座宫殿在明清时期曾做过皇帝的外朝便殿,一国之君在此斋居、召见大臣、会见宗亲,虽然远离中轴线,但其地位颇为尊贵。明末,1644年春,闯王李自成占领北京,后兵败山海关,六月初在武英殿仓促举行称帝典礼。清兵入关后,摄政王多尔衮最初也是在武英殿处理军政事务。今日的武英殿早已没有了军政大事带来的紧张和喧嚣,如果你来到门前有河流过的武英殿,踏上紫禁城中最美的断虹桥,一定会感受到这里因水而生的清凉和宁静。 绕过武英殿,流至太和门广场的金水河,是人们最热悉的一段流域,但你可能并不知道,明代时,这里并非如此沉静肃待。那时,金水桥下栽种荷花,盛夏之时也有莲花映日、鱼观荷叶的生机炒趣。 金水河进入故宫东区之后,走向更加曲折,据说这种设计除了能给皇宫增加美感,还有更重要的消防考量。明朝宦官刘若愚的《明宫史》记载:“是河也,非谓鱼泳在藻,以资游赏,又非故为曲折,以耗物科,盖恐有意外火灾,则此水赖焉。”明代天启六年(1626)武英殿失火,就是凭着“金水”将火扑灭。清代太和殿、太和门、乾清门等地也都发生过火灾,在没有灭火剂的古代,自然只能依赖这流过大内的白虎金水。 (选自《百科知识》2019.4.28)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金水河分为内金水河和外金水河,流经天安门前称为外金水河。 B. 紫禁城选址依山傍水,是为了体现尊贵富丽的皇家气派。 C. 金水河源于玉泉山,金水河的“金”字表明了此河源头的大概方位。 D. 武英殿曾作为外朝便殿,地位尊贵,一度成为皇宫内的权力中心。 2. 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由紫禁城内重要水源谈起,引出了文章重点介绍对象,即内外金水河。 B. 第三段谈金水河名字由来,“金水河”之名与五行四象之说有直接关系。 C. 第五段以较多文字介绍武英殿,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 D. 第七段谈金水河的曲折设计,一为美化皇宫,二为防火灭火,照应了第二段相关内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句“御水春沟晓潺潺,直似长虹曲似环”形容金水河较为恰当。 B. 金水河有消防考量,这应该与故宫建筑都是木制的有关。 C. 金水桥历史悠久,姿态万千,有时庄重肃穆,有时美丽动人。 D. 武英殿失火后,可借殿后金水河之水将其扑灭,转危为安。 【答案】1. B 2. A 3. A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B项,“是为了体现尊贵富丽的皇家气派”错误。根据原文第二段“古人营造宫殿在选址上会考虑风水问题,一般会选择背山面水的位置建造皇宫等重要建筑……使是要最优先考虑的。自然水源如果难以直接利用,人们便会开河凿渠将水引入宫城,这种规模的引水工程早在汉代就出现了”分析可知,宫殿选址时,要考虑多种因素,如风水、便利使用等。 故选B。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A项,“引出了文章重点介绍对象,即内外金水河”错误。结合“紫禁城内最著名的水源便是金水河,为了与天安门外的外金水河区分,也被称为内金水河”分析可知,本文重点介绍对象应为内金水河。 故选A。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B项,“故宫建筑都是木制”的说法过于绝对,结合文本最后一节内容分析,“故宫建筑都是木制的”于文无据,而且表述绝对化。 C项,“金水桥历史悠久,姿态万千,有时庄重肃穆,有时美丽动人”表述不当,结合“绕过武英殿,流至太和门广场的金水河,是人们最热悉的一段流域,但你可能并不知道,明代时,这里并非如此沉静肃待。那时,金水桥下栽种荷花,盛夏之时也有莲花映日、鱼观荷叶的生机炒趣”分析,第六段的“这里”指太和门广场的金水河。 D项,“可借殿后金水河之水”错误。根据原文第五段内容“如果你来到门前有河流过的武英殿,踏上紫禁城中最美的断虹桥,一定会感受到这里因水而生的清凉和宁静”分析,“殿后”说法错误。 故选A。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心系群众扎实苦干奋发作为无私奉献 ——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报告摘登 材料一 李老师给村民上的第一堂课是剪枝。他把课堂就设在果园里,亲自动手,一会儿就把一棵果树的枝条,剪掉了三分之一。村民们心疼得不行,还有村民找到我家里。面对这些质疑,李老师就一句话:“明年果树如果挣了钱是大家的,如果损失了,算我的。” 为了推广“套袋”技术李老师买来了十六万个苹果袋,免费送给村民用。因为以前村民使用不成熟的套袋技术吃过亏,所以这次很多人死活都不敢用。李老师还是那句话:“损失了都算我的。” 李老师就这样一次次给村民们立着军令状推广新技术。第二年初见成效,第三年果园的面貌全变了,苹果长得细皮嫩肉,酸甜适口,一亩多卖了3000多元,带来效益900多万元。 他想方设法给村民办夜校、搞培训,建议借邢台农校“送教下乡”,让100名果农在家门口读了中专。后来,62名拿了大专文凭,现在都在考本科,191人获得国家颁发的果树工证书,《人民日报》报道说岗底是全国第一个“持证下田”的村庄。 现在,岗底村富了,村民人均收入三万一千元,村民都住上了楼房,做饭、取暖烧燃气,100多户买了小轿车。今天的岗底,山青了,水绿了人富了,生态美了,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越来越多。 (摘自内丘县岗底村党总支书记杨双牛《我见不得老百姓穷》) 材料二 像许多夫妻一样,我们也很用心经营自己的家。不一样的是我们有三个家:一个是城市里的家,在保定河北农大家属院;一个是山里的家,在各个帮扶基地;还有一个是流动的家,就是常年穿梭在山地平原之间的那辆越野车。 近年来,精准扶贫战略实施后,慕名来找他的人越来越多,保国帮扶的地方也越来越多,常常开车奔走于各地,帮扶基地的家我们住得少了,在车上的日子越来越多了,一年行程约4万公里。他开车,我坐在旁边,替他接打电话,安排工作联系事情。有时看他累了,陪他聊聊天喝水、吃药、中午休息,都是在车里。一些常用物品,雨鞋、草帽、衣服、工具包等,把后备箱塞得满满的,车成了我们流动的家。 比较起来,在保定市里的那个家待得最短。2016年春节前,我俩回到保定的时候是腊月二十九,想准备准备年货,第二天过个年三十儿。可是我俩忙得都不知道,今年没有年三十儿,看着家里冰锅冷灶啥也没有,我心里一阵难受。最后,还是我们亲家打来电话,让我们去他们那里过了个除夕。 我想初一总不能还在人家过吧,就张罗着去买点肉馅想包顿饺子,可是附近卖菜卖肉的摊贩早就都回家过年去了。 三十多年来,我们在三个“家”之间来回奔波,结婚这么多年,保国因为太忙,常常顾不上家里的事。我前后两次做手术,他都不在身边,连手术签字都是同事代签的。去年在“燕赵楷模“发布厅录制现场,他对主持人说,这辈子最愧对的就是老婆和孩子! (摘自河北农业大学研究员郭素萍《我和保国的三个家》) 材料三 作为李保国生前所在学校的同事,我目睹了解了李保国从一个学农爱农、积极要求进步的青年教师,逐步成长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山区综合治理专家,感受到他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报国情怀。李保国是当代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30多年来,他始终坚持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在服务人民中寻找和实现自身价值。李保国是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他常说,党把我培养成一个教授,就是让咱为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干点事,我是一名党员,理应带头把事情做得更好。李保国是太行山人民的好儿子。35年来,他的足迹踏遍太行山所有山区县,身上沾满了泥土,心中装满了百姓。他把太行山人民当成亲人,农民也把他当成自家人。李老师去世后,他的骨灰,被太行山区不同地方的乡亲带走,撒在他生前为之奋斗、牵挂的太行山上,与巍巍太行相融,与山区人民相依。 (摘自河北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饶桂生《他是太行山的儿子》) 4.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A. 李保国是河北农业大学教授,三十多年坚持将农业技术送到太行山区,为了帮农民致富,献出宝贵的生命,是当代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 B. 李保国认识到帮助农民致富,不能只靠一个人的力量,而是要让农民都掌握农业技术,于是他和邢台农校一起“送教下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C. 郭素萍对丈夫李保国的回忆充满深情,虽然丈夫顾不上家里的事情,忙得连年都没过好,但她没有丝毫怨言,更多的是理解,以及对丈夫工作的支持。 D. 内丘县岗底村党总支书记杨双牛列举了大量的数字,这些数字非常具有说服力,都具体地表现了李保国为村民带来的经济效益,表达了村民的感激之情。 5.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分析,恰当合理的一项是( ) A. 三则材料都表现了李保国教授一心一意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热情,赞颂了他作为共产党人的楷模心系群众,扎实苦干,奋发作为,无私奉献的精神。 B. 第二则材料讲述李保国长年在山区奔波劳累,积劳成疾,也不能很好地休养,表达了对提高知识分子的待遇和改善知识分子工作、生活条件的意愿。 C. 由于农民思想保守,不肯接受新事物,最初李保国推广农业技术遇到了不小的阻力,可见帮助农民致富任重道远,道路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D. 由于侧重点的不同,三段材料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材料一主要运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材料二的表达方式主要是记叙,材料三的表达方式主要为议论。 6. 由于报告人的身份不同,这三则材料在内容上的侧重点也不同,请分析概括。 【答案】4. C 5. A 6. (1)材料一:村支书是李保国贡献的见证者,侧重于李保国推广农业技术的事迹和他为帮助农民致富做出的贡献。(2)材料二:妻子是李保国辛劳与付出的见证者,侧重于李保国工作的劳累辛苦和做出的牺牲。(3)材料三:学校副书记代表上级领导对李保国做出评价,侧重于对李保国的思想与精神的高度评价。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A项,“为了农民致富,献出宝贵的生命”错误。结合“35年来,他的足迹踏遍太行山所有山区县,身上沾满了泥土,心中装满了百姓。他把太行山人民当成亲人,农民也把他当成自家人。李老师去世后,他的骨灰,被太行山区不同地方的乡亲带走,撒在他生前为之奋斗、牵挂的太行山上,与巍巍太行相融,与山区人民相依”分析,“为了农民致富,献出宝贵的生命”说法无根据。 B项,“他和邢台农校一起”错,原文是“借邢台农校”来“送教下乡”。 D项,“都具体地表现了李保国为村民带来的经济效益”错误。结合“他想方设法给村民办夜校、搞培训,建议借邢台农校‘送教下乡’,让100名果农在家门口读了中专。后来,62名拿了大专文凭,现在都在考本科,191人获得国家颁发的果树工证书,《人民日报》报道说岗底是全国第一个‘持证下田’的村庄”分析,列数字还为了表现李保国同志给当地的果农教育带来的影响等。所列数字并非都表现经济效益。 故选C。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 B项,“表达了对提高知识分子的待遇和改善知识分子工作、生活条件的意愿”不当。材料二主要表现李保国工作的劳累辛苦和做出的牺牲。 C项,“由于农民思想保守,不肯接受新事物”错误。结合“因为以前村民使用不成熟的套袋技术吃过亏,所以这次很多人死活都不敢用”分析,农民一开始不接受有些技术是因为有失败的先例,并非保守。 D项,“材料一主要运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错误。结合材料一分析,虽然用到了说明,但主要的表达方式为记叙。 故选A。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结合“李老师给村民上的第一堂课是剪枝”“为了推广‘套袋’技术李老师买来了十六万个苹果袋,免费送给村民用”“李老师就这样一次次给村民们立着军令状推广新技术”“他想方设法给村民办夜校、搞培训,建议借邢台农校‘送教下乡’,让100 名果农在家门口读了中专”“现在,岗底村富了,村民人均收入三万一千元……生态美了,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越来越多”等分析,材料一是党总支书记作的报告,侧重于传主李保国推广农业技术的事迹及对村民的贡献;结合“不一样的是我们有三个家:一个是城市里的家,在保定河北农大家属院;一个是山里的家,在各个帮扶基地;还有一个是流动的家,就是常年穿梭在山地平原之间的那辆越野车”“有时看他累了,陪他聊聊天喝水、吃药、中午休息,都是在车里。一些常用物品,雨鞋、草帽、衣服、工具包等,把后备箱塞得满满的,车成了我们流动的家”“今年没有年三十儿,看着家里冰锅冷灶啥也没有,我心里一阵难受”“我前后两次做手术,他都不在身边,连手术签字都是同事代签的”等分析,材料二是传主妻子作的报告,侧重于传主为工作付出的辛苦和牺牲;结合“我目睹了解了李保国从一个学农爱农、积极要求进步的青年教师,逐步成长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山区综合治理专家,感受到他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报国情怀”“李保国是当代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李保国是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李保国是太行山人民的好儿子”等分析,材料三是学校领导作的报告,侧重的是对传主的评价。作报告的人的身份不一样,与传主的关系不一样,所看到的情况也不一样。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后一季豌豆 周大新 在诸种庄稼中,我最喜欢豌豆。 小时候,每到豌豆苗长得有筷子高时,娘总要让我拎个小篮,去豌豆地里掐一点豌豆叶回来,放在面条锅里当菜。一大锅面条有这一把豌豆叶,就显出一股青鲜之气,我们兄妹几个逢着吃这豌豆叶面条,都要呼噜呼噜吞个肚子滚圆。 豌豆开花的时候,便是我们这些乡间孩子最快活的赏花日子。豌豆花大部分是红色,也有紫色和白色相掺其间。红色中又分深红、浅红、粉红多种,一根豌豆蔓上常有几种颜色的花,一眼望去,真是五彩缤纷。 豌豆花常常是在一个早晨陡然大放,一地的花朵猛然出现在人们眼前,浓浓的香味在空气中弥漫,由不得人们不深深地呼吸,快活地揉着胸腹。我们这些平日无缘赏花,根本见不到大片玫瑰、月季的农家孩子,常被这大片的豌豆花激动得嗷嗷乱喊,总要绕着豌豆地四周的田埂边跑边叫:嗬,看那片!哟,看这片! 豌豆角长出后,我们便要千方百计地去偷摘来解馋。豆粒没长成、豆角还扁还嫩时,我们便把豆角整个地塞到嘴里嚼,直嚼得满嘴青甜,绿汁直滴…… 豆角将熟未熟时,大人们也常摘些到家,在锅里带荚一煮,让我们剥荚吃豆,这时候的豆粒已是十分筋道分外香了。待把豌豆收割下来拉到晒场上一打,我们便又可以吃到喷喷香的豌豆糕了。娘做的豌豆糕最好吃,她总把豌豆磨碎成面,用细箩箩过了,而后拌了香油、花椒、茴香、盐、蛋清和酵子等,搅成糊状,摊在笼屉上放锅里蒸,蒸出后用刀切成方块,让我们用筷子夹了吃,那种鲜味和香气让人吃了还想吃。 经石碾碾压打净豆粒之后的干豌豆秧,除了可烧锅,还特别柔软好玩,我们常在豆秧上打闹翻滚游戏。遇到家里来客床不够睡时,娘便在地上铺厚厚一层豌豆秧,让我盖了被在上面睡。每当我躺在那柔软的透着香气的豌豆秧上时,总想起奶奶给我讲的那个神话故事:老天爷为了使自己造出的人能在世上活下来,便叫自己的几个儿女各变成一种可供人吃的庄稼。性情不好的长子变成了小麦,身上有芒;身高体胖的次子变成了苞谷,棒子特大;性情温顺、身子柔软的女儿变成了豌豆,所以豌豆全身没有一点坚硬刺人之处,而且通体溢着香气…… 因了这些,我对豌豆怀了特别的喜爱之情。 去年初夏我回故乡探亲,当时正是豌豆长角的时节。到地头一见那久别了的青绿色的豆秧,我立时高兴地蹲下去抚摸它们,同时扭头问弟弟:“自己的责任田,为何不多种点豌豆?”不想弟弟沉了声答:“就这一亩我都不想种了,这是最后一季!为什么?我一惊。“你看看,还有哪家在种豌豆?”他抬手朝四野一抢。我搭眼朝周围的田里望去,可不,到处种的都是麦子,自家的豌豆田是唯一的一块。“作都不种了?”我很惊异。 “这是低产庄稼,又怕大风,化肥又贵,种了根本赚不到钱!”弟弟瓷声瓷气说道,“加上如今人们的口味变了,都只愿吃麦面,不愿吃粗粮,收了豌豆卖给谁?” 我“哦”了一声,很觉意外,不过细想之后又觉得这话有理。 “怕是豌豆也要走大麦、养麦、赤色豆的路了。”娘在一旁叹了一句。我听后心里一震。早先这地方每年都种的大麦、养麦、赤色豆,这些年已基本上绝迹。从我记事到现在,不过几十年时间,就有三种庄稼不种了,难道我十分喜爱的豌豆也要步它们的后尘? “明年咱也不种了!”弟弟又决然地说。我不好再劝弟弟,眼看赚不了钱,继续种下去又有何益?也许,人类就是这样在对庄稼的比较和抛弃中前进的。祖先们当初大约是太饿了,选定的庄稼种类太多。如今,现代人要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比较和选择,把好吃的、高产的、容易种的保留下去,把粗糙的、低产的、不易种的抛弃掉。然而这种抛弃是否对人类自己都有益? “豌豆这东西有时可做中药引子。”娘在一旁幽幽地说,“日后都不种了,用时去哪里找?” 我没再开口,我忽然想起近些年来不断发现的一些新的疾病,那些疾病中有的是不是因为人们把不该抛弃的庄稼抛弃后引起的。但愿不是,但愿我们的祖先也得过那些病,只是因为科学不发达而没有发现它们。 我长久地站在豌豆地头,望着那些青闪闪的生机勃勃的豌豆秧在心里思忖:它们就要在这块地上消失了,也许几百年之后住在这里的人们,就不会知道他们的祖先曾经种过吃过疏豆,那时的孩子,更不会享受到我们童年时摘豌豆角解馋的乐趣…… (有删改)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对豌豆怀有特别的喜爱之情主要是因为豌豆带给作者很多童年乐趣,另外,奶奶讲的关于豌豆的神话很好听也是原因之一。 B. 文章写作者躺在豌豆秧上想起奶奶讲的神话故事,丰富了文本内容,增强了可读性,也通过对比描写了豌豆性情的温顺,秧苗的柔软。 C. 文中有两处对母亲的语言的描写,母亲的话非常朴实,显示了她的生活阅历,引发“我”的思考,为升华主旨埋下了伏笔。 D. 文章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来写豌豆花,其中描写豌豆花的美丽芬芳以及孩子们见到豌豆花的激动心情属正面描写。 8. 对文章中划线的疑问句,你觉得作者的答案是什么?并结合上下文说说理由。 9. 请根据文本,分析标题“最后一季豌豆”的作用。 【答案】7. D 8. 作者认为这种抛弃未必对人类有益。(1)有时需要却无法找到,比如作为治病的药引。(2)近年来发现的一些新的疾病,或许就是人们把不该抛弃的庄稼抛弃后引起的。(3)这种抛弃将割裂后人对前人的理解,使后人享受不到前人享受过的乐趣。 9. (1)提示本文的主要内容,激发阅读兴趣。行文前半部分写喜欢“豌豆”的原因,后半部分写“最后一季”和我的感慨。 (2)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暗示文章的主旨。“最后”一词,蕴含着作者的隐忧以及深深的眷恋惋惜之情。 (3)具有象征意味。“最后一季豌豆”意味着豌豆的种植可能绝迹,也意味着美好事物即将消逝。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 D项,“孩子们见到豌豆花的激动心情属正面描写”错误。结合“我们这些平日无缘赏花,根本见不到大片玫瑰、月季的农家孩子,常被这大片的豌豆花激动得嗷嗷乱喊,总要绕着豌豆地四周的田埂边跑边叫:嗬,看那片!哟,看这片!”分析可知,描写孩子们见到豌豆花的激动心情属于从侧面来写豌豆花的,是侧面描写。 故选D。 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及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归纳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先找准答题区间,再在重点阅读区域里提取出承载重要信息的词句,然后通过联想、推断,调动知识的积累,将重要信息转化为答案要点,最后用复述题目、归纳转述、简要分析等方法,连缀要点,形成连贯答案。问题为“然而这种抛弃是否对人类自己都有益?”,需要结合下文内容推断此问题的答案。结合“‘豌豆这东西有时可做中药引子’娘在一旁幽幽地说,‘日后都不种了,用时去哪里找’”“我忽然想起近些年来不断发现的一些新的疾病,那些疾病中有的是不是因为人们把不该抛弃的庄稼抛弃后引起的”“望着那些青闪闪的生机勃勃的豌豆秧在心里思忖:它们就要在这块地上消失了,也许几百年之后住在这里的人们,就不会知道他们的祖先曾经种过吃过疏豆,那时的孩子,更不会享受到我们童年时摘豌豆角解馋的乐趣……”等分析,作者认为这种抛弃未必对人类有益。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标题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注意文章标题的一般作用。答题时根据课文内容注意对照选取,并结合文章内容进行阐释即可。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和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最后一季豌豆”,是指的是弟弟在自家责任田种的最后一季豌豆,以后弟弟就不再种植豌豆了。揭示文章的主要内容。结合“在诸种庄稼中,我最喜欢豌豆”“就这一亩我都不想种了,这是最后一季”“现代人要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比较和选择,把好吃的、高产的、容易种的保留下去,把粗糙的、低产的、不易种的抛弃掉”“我长久地站在豌豆地头,望着那些青闪闪的生机勃勃的豌豆秧在心里思忖”等分析可知,行文前半部分写喜欢“豌豆”的原因,后半部分写“最后一季”和我的感慨。标题突出“最后一季”,意味着豌豆的种植可能绝迹。标题揭示文章主旨:低产的、不易种的粗粮日渐消失在田间地头和人们的餐桌,对人类而言并非有益,失去它们,对需要粗粮的身体无益;失去它们,也将失去人生的某些乐趣。蕴含着作者的隐忧以及深深的眷恋惋惜之情。具有象征意味,我如此喜欢的豌豆,在社会的发展中,淡出人们的视线,这些给人们带来快乐的东西慢慢消失,豌豆的种植可能绝迹,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复粹,黄县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除开封府推官。崇祯元年为御史。廷议移毛文龙内地,复粹言:“海外亿万生灵谁非赤子,倘栖身无所,必各据一岛为盗,后患方深。”又言:“袁崇焕功在全辽,而尚宝卿董懋中诋为逆党所庇,持论狂谬。”懋中遂落职文龙亦不果移巡按江西请禁有司害民六事时大厘邮传积弊减削过甚反累民复粹极陈不便。丁艰归。服阕,还朝,出按陕西。陈治标治本之策:以任将、设防、留饷为治标;广屯、蠲赋、招抚为治本。帝褒纳之。廷议有司督赋缺额,兼罪抚按,复粹力言不可。由大理右寺丞进左少卿。居无何,超拜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时同命者五人,翰林惟方逢年,余皆外僚,而复粹由少卿,尤属异数。盖帝欲阁臣通知六部事,故每部简一人:首辅刘宇亮由吏部,国祥以户,逢年以礼,嗣昌以兵,国用以工,刑部无人,复粹以大理代之。累加少保,进吏部尚书、武英殿。十三年六月,国观罢,复粹为首辅。给事中黄云师言“宰相须才识度三者”,复粹恚,因自陈三者无一,请罢,温旨慰留。御史魏景琦劾复粹及张四知学浅才疏,伴食中书,遗讥海内。帝以妄诋下之吏。明年,加少傅兼太子太傅,改建极殿,贼陷洛阳,复粹等引罪乞罢,不允。帝御乾清宫左室,召对群臣,语及福王被害,泣下。复粹曰:“此乃天数。”帝曰:“虽气数,亦赖人事挽回。”复粹等不能对。帝疾初愈,大赦天下,命复粹录囚,自尚书傅宗龙以下,多所减免。是年五月致仕。国变后,卒于家。 (《明史卷二百五十三列传第一百四十一》)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懋中遂落职/文龙亦不果移/巡按江西/请禁有司害民六事/时大厘邮传/积弊减/削过甚/反累民/复粹极陈不便/ B. 懋中遂落职/文龙亦不果移巡/按江西/请禁有司害民六事/时大厘邮传积弊/减削过/甚反累民/复粹极陈不便/ C. 懋中遂落职/文龙亦不果移巡/按江西/请禁有司害民六事/时大厘邮/传积弊/减削过/甚反累民/复粹极陈不便/ D. 懋中遂落职/文龙亦不果移/巡按江西/请禁有司害民六事/时大厘邮传积弊/减削过甚/反累民/复粹极陈不便/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B. 丁艰,即丁忧,指朝廷官员父母或祖父母若死去,无论此人处何官职,从得知丧事那天起,必须回祖籍守制27个月。 C. 太傅,中国古代职官,始于西周,最初由周公旦担任太傅,为国王的辅佐大臣与皇帝老师,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三公之一。 D. 大故,是赦免的一种,即国家对一定时期内某些种类或一般的犯罪分子普遍教免,既赦其罪,又放其刑的制度。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 A. 范复粹分析事理中肯。朝廷提议将毛文龙调到内地,范复粹以百姓无栖身处,必然作乱,否定了这一做法,这一建议被采纳。 B. 范复粹为民请命。巡视江西时,请求禁止有关部门残害百姓的六件事,并陈述治标治本的策略,这一建议又被皇帝采纳。 C. 范复释仕途顺利。他由大理寺还升为少卿,直至礼部左待郎兼东阁大学士,最后成为首辅、少傅兼太子太傅、改建极殿大学士。 D. 范复粹深受皇上信任。范复粹为首辅,有人讽刺其才能、见识、度量三者不能皆具备,他愤而辞职,皇帝挽留了他。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课内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袁崇焕功在全辽,而尚宝卿董懋中诋为逆党所庇,持论狂谬。 (2)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张衡传》) 【答案】10. D 11. B 12. B 13. (1)袁崇焕的功劳在于保全辽地,而尚宝卿董懋中指责他被逆党庇护,所持言论狂妄荒谬。 (2)后来被升为侍中,皇帝让他进皇宫,在皇帝左右,对国家的政事提意见。皇帝曾经向张衡问起天下人所痛恨的是谁。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巡按”是巡行按察的意思,宾语为“江西”,不应该断开,排除B项、C项。 “大厘”是大肆整顿的意思,宾语为“积弊”;“减削”指降低、减少,“甚”修饰“减削”,结合句意内容分析,“积弊”前面不应该断开,“减削”不需要断开,排除A项。 句意:董懋中于是被罢职,毛文龙也果然没有调动。范复粹巡按江西,请求禁止有关部门残害百姓的六件事。当时大肆整顿邮传长期积下的弊端,削减太多,反而连累百姓,范复粹极力陈说它的不利。 故选D。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B项,“指朝廷官员父母或祖父母若死去”错误。丁艰指遭逢父母丧事,不包括祖父母。 故选B。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B项,“巡视江西时,请求禁止有关部门残害百姓的六件事,并陈述治标治本的策略”错误。结合“出按陕西。陈治标治本之策:以任将、设防、留饷为治标;广屯、蠲赋、招抚为治本。帝褒纳之”分析可知,“陈述策略”是出京巡按陕西时的事。 故选B。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全”,保全;“而”,连词,表转折;“诋”,诋毁、指责;“为……所”,表被动,被;“庇”,庇护;“狂谬”,狂妄荒谬。(2)“迁”,升官;“引”,延请;“讽议”,讽谏议论,婉转地发表议;“疾恶”,憎恶、痛恨。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范复粹,黄县人。万历四十七年考中进士。授任开封府推官。崇祯元年任御史。朝廷提议将毛文龙调到内地,范复粹说:“天下亿万生灵谁不是皇上的百姓,倘若无处栖身,必然各自占据一岛作盗贼,后患将深。”又说:“袁崇焕的功劳在于保全辽,而尚宝卿董懋中指责他被逆党庇护,所持言论狂妄荒谬。”董懋中于是被罢职,毛文龙也果然没有调动。范复粹巡按江西,请求禁止有关部门残害百姓的六件事。当时大肆整顿邮传长期积下的弊端,削减太多,反而连累百姓,范复粹极力陈说它的不利。因亲丧归家。服丧期满除服,回朝,出京巡按陕西。陈述治标治本的策略:以任用将领、设置防务、屯留军饷为治标;扩大屯田、减少赋税、招抚人民为治本。皇帝褒扬接纳了他的建议。朝廷提议有关部门监督赋税缺少数额,兼治巡抚巡按的罪,范复粹极力陈说不可。范复粹由大理寺丞升任左少卿。过了不久,破格提拔为礼部左侍郎兼任东阁大学士。当时一同任命的有五个人,翰林只有方逢年,其余的都是地方官员,而范复粹由少卿提升,尤其属于特殊礼遇。因为皇帝想让内阁大臣全部知晓六部事务,所以每部挑选一人:首辅刘宇亮由吏部,程国祥由户部,方逢年由礼部,杨嗣昌由兵部,蔡国用由工部。刑部没有人,范复粹由大理寺代任。积累功劳加封为少保,升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十三年六月,薛国观被罢官,范复粹任首辅。给事中黄云师说“宰相需要有才能、见识、度量三者俱备”,范复粹气愤,于是自己陈说三者没有一件,请求罢免官职,皇帝下温和圣旨安慰挽留。御史魏景琦弹劾范复粹以及张四知学识粗疏才能浅薄,如同宋代的伴食中书,贻笑天下。皇帝以妄言诋毁下交司法官治罪。第二年加封少傅兼太子太傅、改建极殿大学士。贼寇攻陷洛阳,范复粹等人引罪请求辞职,皇帝不允许。皇帝驾临乾清宫左室,召见朝廷大臣对话,谈及福王被害,泪水流下。范复粹说:“这是天意。”皇帝说:“即使是天意,也靠人力来挽回。”范复粹等人不能应对。皇帝的病刚好,大赦天下,命令范复粹审查甄别囚犯,从尚书傅宗龙以下多有减罪免罪的。这年五月退休。国家灭亡后,在家中去世。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玉楼春戏赋云山 辛弃疾 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 西风管起云横度,忽见东南天一桂。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的上片写青山被浮云遮覆的忧虑,下片写了重睹青山的喜悦。“瞥起”“忽见”表现了词人瞬间的感情变化。 B. 词的下片描写了老僧看到青山依然挺立时的欢快举止和情态,不仅通过老僧之喜衬托了词人之喜,也丰富了词境。 C. 此词是吟咏云山之作,词人运用工笔进行全面细致的描绘,并抓住客观景物的瞬息变化,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 D. 此词格调明快疏朗、清新活泼,语言风格与词人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截然不同。 15. 上片中“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两句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答案】14. C 15. (1)运用拟人手法,把景物人格化,说推走山的是云,新鲜别致有情趣,生动形象地刻画了青山被浮云所笼罩的景象,流露出词人寻山而不见的遗憾心情。 (2)运用设问,自问自答,巧妙而富有意趣,耐人寻味,表现了词人翘首凝望、喃喃自语的情态,也写出了诗人和自然的亲近。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C项,“运用工笔进行全面细致的描绘”表述不当。这首词虽然题为“戏赋云山”,但词人对他吟咏的对象并未作十分精细的描绘和刻划,而是抓住自然界客观景物的倾刻变化,以轻快明朗的笔调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寓意深刻,并非平淡之叹。这首小词的格调明快疏朗,清新活泼,反映了词人落职闲居期间积极乐观的一面。 故选C。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通常由三部分组成,诗句的内容,使用的手法,表达的效果及作用。答题模式基本是,该联(句)使用了什么手法,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内容一一分析其手法的具体表现,再次写使用该手法所传达出的效果,最后指出其表达的情感。“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什么人在半夜把山推走了?抬头看四面都是浮云,猜想是浮云干的。这两句点题,上句设问,下句作答,这比直说青山被浮云所遮盖,更耐人寻味。生动形象地刻画了青山被浮云所笼罩的景象,流露出词人寻山而不见的遗憾心情。而且,由于用了拟人手法,还大大密切了物我关系,使读者仿佛看到了词人那种翘首凝望、喃喃自语的情态。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宋文帝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________________”之雄心,也只怕会是“__________________”的结局。 (3)易安居士的《声声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秋天天气的变化无常和词人凄清寂寞、不知如何是好的处境。 【答案】 (1). 人生如梦 (2). 一尊还酹江月 (3). 封狼居胥 (4). 赢得仓皇北顾 (5). 乍暖还寒时候 (6). 最难将息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酹”“胥”“仓”“乍”“息”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闻舆论吸引公众、动员公众,“在人的心灵里搞建设”,是通过新闻作品的吸引力、感染力来实现的,优秀的作品产生源源不断的影响、受到欢迎,群众爱听爱看、引发共鸣,新闻舆论就能有效地鼓舞士气、握查精神,全党全国人民朝着党中央确立的宏伟且标团结一心向前进。 提高新闻舆论影响力,内容永远是根本,拥有内容优势才能最终赢得影响力优势。坚持内容为王的______________,就是聚焦思想精深、素材精当、报道精湛、制作精良的目标,____________地求精求新、彰显个性.主流媒体要赢得影响力竞争,决定性的因素在于叙述的事实真实过硬、塑造的形象生动鲜活、蕴含的道理严谨精辟、传递的感情真李温暖。新闻精品久久为功、不断刷屏,媒体( ).为此,要提高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以泥土气息提升思想力量。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发现反映时代精神、反映群众面貌、能够引起广泛共鸣的材料,发掘和梳理好材料中蕴含的隽永精神和深刻道理。运用丰富的新闻语言、形式、方法、技巧讲好故事,以_____________的内容启人入“道”,以______________的方式让人悟“道”。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优秀的作品源源不断地产生的影响、受到欢迎,使群众爱听爱看、引发共鸣,新闻舆论就能有效地鼓舞士气、振奋精神,全党全国人民朝着党中央确立的宏伟目标团结一心向前进。 B. 优秀的作品产生源源不断的影响、受到欢迎,使群众爱听爱看、引发共鸣,新闻舆论才能有效地鼓舞士气、振奋精神,全党全国人民朝着党中央确立的宏伟目标团结一心向前进。 C. 优秀的作品源源不断地产生影响、受到欢迎,使群众爱听爱看、引发共鸣,新闻舆论才能有效地鼓舞士气、振奋精神,使全党全国人民朝着党中央确立的宏伟目标团结一心向前进。 D. 优秀的作品源源不断地产生影响、受到欢迎,使群众爱听爱看、引发共鸣,新闻舆论就能有效地鼓舞士气、振奋精神,使全党全国人民朝着党中央确立的宏伟目标团结一心向前进。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就会拥有用户黏性,获得大众认同,得到追随,成为公众亲近信赖的良师益友。 B. 就会获得大众认同,得到追随,拥有用户黏性,成为公众亲近信赖的良师益友。 C. 就会成为公众亲近信赖的良师益友,拥有用户黏性,获得大众认同,得到追随。 D. 就会成为公众亲近信赖的良师益友,获得大众认同,得到追随,拥有用户黏性。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终南捷径 孜孜不倦 心驰神往 耳提面命 B. 不二法门 孜孜不倦 引人入胜 循循善诱 C. 终南捷径 宵衣旰食 引人入胜 耳提面命 D. 不二法门 宵衣旰食 心驰神往 循循善诱 【答案】17. C 18. A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 A项,结构混乱,偷换主语,主语应该为“优秀作品”;搭配不当,“优秀的作品源源不断地产生影响、受到欢迎,使群众爱听爱看、引发共鸣”“新闻舆论有效地鼓舞士气、振奋精神”之间是条件的关系,关联词“就”应该改为“才”。 B项,结构混乱,偷换主语,主语应该为“优秀作品”。 D项,搭配不当,“优秀的作品源源不断地产生影响、受到欢迎,使群众爱听爱看、引发共鸣”“新闻舆论有效地鼓舞士气、振奋精神”之间是条件的关系,关联词“就”应该改为“才”。 故选C。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 结合“新闻精品久久为功、不断刷屏”“要提高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以泥土气息提升思想力量”等分析,应该是先有“用户黏性”,然后才能“获得大众认同,得到追随”,最后成为“公众的良师益友”。 B项,“拥有用户黏性”应该放在最前面。 C项、D项,“就会成为公众亲近信赖的良师益友”应该是取得最好的效果,应该放在后面。 故选A。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不二法门:常用来比喻最好的或别无选择的方法。终南捷径:比喻最近便的升官门路。也泛指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结合“提高新闻舆论影响力,内容永远是根本,拥有内容优势才能最终赢得影响力优势”分析,“坚持内容为王”是最好的方法,选用“不二法门”。 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通常指教师或学生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时间晚了才吃饭。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结合“求精求新、彰显个性”分析,形容追求的不知疲倦,选用“孜孜不倦”。 引人入胜:意思是指十分吸引人的,使人沉醉的优美的境界。多指山水风景或文艺作品吸引人。心驰神往:形容思想集中在追求和向往的事情或地方上,形容非常向往。修饰“内容”,选用“引人入胜”。 循循善诱: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耳提面命:不但当面教导他,而且提着耳朵叮嘱他。后用以形容对人教诲恳切,要求严格。修饰“方式”,主语应该为“新闻舆论”,选用“循循善诱”。 故选B。 20.下面一则文稿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当,请指出并改正。 招聘启事 敝校因教学需要,现面向全国招聘信息技术、心理健康、美术、书法课程专职教师四名。要求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持有相关学科教师资格证书,有5年以上教学经验当然更好。年薪不低于12万元左右(不含“五险一金”)。有想法的可将个人材料发送至邮箱12345189.com. 英才中学 2019年5月10日 ①将“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②将“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③将“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④将“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⑤将“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答案】 (1). “敝校” (2). “本校”; (3). “四名” (4). “各一名”或“共四名”; (5). “当然更好” (6). “更佳”; (7). “不低于12万元左右” (8). “不低于12万元”或“12万元左右”; (9). “有想法的” (10). “有意者”。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病句、词语以及语言的得体与否等角度综合考虑。语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语言表达有分寸感。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称自己的学校,一般用“本校”即可。把“敝校”改为“本校”。“四名”表意不明,有歧义,是总共四名,还是每个专业各四名。可以改为“各一名”或“共四名”。“当然更好”,口语化,不符合“招聘启事”的要求,可以改为“更佳”。“不低于12万元左右”不合逻辑,可以改为“不低于12万元”或“12万元左右”。“有想法的”,口语化,不符合“招聘启事”的要求,可以改为“有意者”。 【点睛】能够恰当地使用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选择恰当的词语、语体和语气。第—,恰当利用词语的感情色彩。现代汉语中不少词语的褒贬色彩很浓,利用得好,不但语言得体,还能产生极好的表达效果。有时还可以故意改变词语的褒贬色彩。第二,正确使用书面用语和口语。书面用语比较庄重正规,口语比较平和亲近,它们不分孰优孰劣,只是应当使用在不同的地方。第三,正确使用敬辞和谦辞。对上级、长辈等应当使用敬辞;谦辞要用在自己身上,把谦辞用在对方身上,就显得不尊重对方。第四,正确选用传达话语的手段。要根据不同的表达目的选用不用的传达话语的手段。第五,根据场合、对象准确遣词造句。 21.下面是某地消费者协会咨询流程图,请把这个图撰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60个字。 【答案】消费者到消协咨询,能回复的要当场回复,结束咨询;不能当场回复的需要记下消费者联系方式,并在七个工作日内电话回复。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这是一道图表说明的题目,属于图文转换类的题目。此类试题解答时,图表说明的题目,重点关注图标的表头和所问问题,此题根据题干可知是“某地消费者协会咨询流程图”,答题时注意搞清图表的要素之间的关系。对于流程图图文转换解题时:(1)解读时先确定叙述顺序,(2)方框里的词语不能被遗漏; (3)注意箭头走向,不能违背这一顺序;(4) 若横线上出现词语,属于概念间(环节间)发生关系的方式,不能遗漏;(5)适当增补字词以便衔接连贯。有“消费者咨询”后,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能够“当场回复”的,另一种是“不能当场回复”的,根据箭头指向,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即可。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苍鹭这种鸟类的捕食方法很奇特,每当它肚子饿的时候,就会先捉一些小虫投放到水里,引来一些鱼,但它并不急于捕捉,而是等鱼儿扎成堆之后,只吃一些游过它身边的鱼。吃饱后便会静悄悄地飞走,不留一点痕迹,就像它从未来过一样,因为苍鹭不想让鱼儿留意到自己,以便于以后更好地捉鱼。科学家们也曾做过苍鹭的实验:把一只喂饱了的苍鹭放在一个水池里,并放许多小鱼在里面,苍鹭想方设法地往水池外走去。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把目光放长远 目光短浅者,只会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个小范围;而目光长远者,则会把目光放的更长远。学会把目光放长远,那样你才能收获更多的东西。 把目光放长远,你才可以实现你的梦想。爱米·偌德――德国著名数学家。从小。她就很喜欢数学,所以她励志成为一名数学家。为了实现她的梦想,她总是很努力的学习数学。后来,凭借着她的刻苦努力,她考上了一所著名大学。心想,在大学里她终于可以更加潜心的研究数学了。可不幸的是由于当时的大学很歧视女性,所以她不幸地被退学。但她并没有因此放弃,依然坚持为自己的梦努力。后来又有点小起色,又赶上第一次世界大战,梦又一次破灭。面对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很多人或许早就放弃了,可她没有。她把她的目光放的更长远些了,她认为她能成功,正是由于她没有被当前的困难压倒,而把目光放远,才使得她成为当今著名的“代数学之母”。 把目光放长远,你才可以收获更多快乐。庄子,我国著名的思想家,他并不同于其他人。很多人很多人都很向往官场生活,也很满足官场生活,他们认为那些权利、名势能带给他们很多的愉快感与满足感。可是,庄子却不这么认为,那些该有的名利权势他都有,可他并不满足于这些。他更向往悠然的田园生活。所以他并没有把自己的目光拘泥于官场之上,他把目光放的更远了。固他离开了官场,拥向田园生活。田园生活并不容易,他经常吃了上餐没下餐,有时甚至还要找朋友借钱买米。后来他以卖豆子为生,可生意也并不好。但他并不抱怨,他很满足,因为他收获了快乐。我想,正是他把目光放长远了,他才收获了那些快乐。 把目光放长远,你才能挺过不幸。霍金,他的一生很坎坷,在他年轻的时候,他不幸的患了肌肉萎缩性侧面硬化病。无疑,这深深的刺痛了他的心。本来准备放弃生命了,可后来自己又悟出:放弃生命并不是一个好的解决办法,勇敢面对才是最好的选择。所以,他并没有把自己的目光停留在疾病上,他把目光放的长远些了,看到了未来的希望。于是,他选择了勇敢面对困难,积极面对生活。我想,正是由于他把目光放的长远些了,才帮助他熬过了不幸,迎接更好的生活。 智者,懂得把目光放远,学会把目光放远,那样,你才能收获更多好运。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首先概括材料,找准立意的角度。从材料来看,材料的主要内容是苍鹭捕鱼的过程, 首先,苍鹭捉小虫放到水里引鱼;然后,等鱼扎成堆之后苍鹭只吃身边的鱼;最后,苍鹭吃饱后悄悄地飞走。材料最后还补充了一个实验——把喂饱的苍鹭放到鱼池里,它会设法离开。因此立意时可抓苍鹭捕食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征和实验和实验结果对人的启发,进行思考分析,提出观点。立意引导:①由苍鹭捉小虫引鱼来看,我们做事要善于思考,要懂得创造条件,利用条件;②由苍鹭不急于捕食来看,我们做事要稳重,不能急于求成;③由苍鹭吃饱后便悄悄离开及喂饱的苍鹭设法离开鱼池来看,考生要把眼光放长远、不贪婪。然后分析文体,材料在文体上没有明确限制,考生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作文,如写作议论文,要有明确的观点;如写作记叙文,考生在写作中要注意所叙之事必须真实感人,把握好感情基调,主题要积极向上,注意在行文中将一些真实细腻的情感生动细腻地描写出来;要叙议结合,在叙事中恰当地穿插抒情议论,深化主题。 参考立意: 做事情要善于思考,要懂得创造时机和利用时机; 做事要稳重,不能急于求; 要把目光放长远,不要光顾眼前利益,不要贪婪。 素材链接:①韩国北部的一个小镇盛产柿子,镇上有这样一条规矩;每年到丰收的时候,留一点柿子在树上,即使熟透了也不摘下来。这是为什么呢?其实那都是留给喜鹊的食物。因为有一年终天特别冷,喜鹊找不到食物都被冻死了,想不到春天来了,虫子泛滥成灾,但是已经没有喜鹊来捉虫子吃了,结果导致那一年柿子颗粒无收。从此当地就定下了这条规矩。 ②鲁国有一条法律,鲁国人在国外沦为奴隶,如果有人能把他们赎出来的,就可以到国库中报销赎金。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贡在国外赎回了一个鲁国人,回国后不接受国家的赔偿金。孔子说:“你做错了,从今以后,鲁国人就不再愿意为在外的同胞赎身了。你如果接受了国家的补偿金,并不会损害你的品行;但不领取补偿金,鲁国就没有人再去赎回自己遇难的同胞了。”又有一次,孔子的另一个弟子路救了一名落水者,那人为了表示感谢就送了他一头牛,子路收下了,孔子说;“这下子鲁国人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比如本则作文,根据材料看,作文供料的关键词有“激励”“赏识”和“批评”“管教”等。如果忽视这些关键词的限制,大谈特谈“我们需要创新教育”“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大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等,就偏离了题意。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