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4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南省顶级名校2020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2020年河南省顶级名校高三上学期开学语文试题 本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浄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什么东西都可以低估,但唯独不能低估青春的能量;青年时期的积累与沉淀,往往影响着个人一生的发展。 诗人艾青有句名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家国情怀是一种源自内心的质朴情感,也可说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对于当代青年来说,只有常怀感思之心、砥砺家国情怀,才能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社会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家国情怀深深植根于我们的灵魂之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铭刻于骨、融化于血。家国情怀既体现为一种民族大义,也是赓续传承的文化传统。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威继光抗倭保家卫国……回溯既往,从神话故事到历史典故,浓浓的家国情怀之中,都体现着民族大义。《礼记・大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家国情怀世代相传,成为中国人的一种文化基因。事实证明,没有伟大的国家和民族,就难言个人的尊严。因此,无论何时,我们都应将家国情怀牢记在心。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家国情怀突出体现为爱国奉献的精神,堪称一种精神坐标。邓小平同志曾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真挚的话语,饱含着爱与真情,正是浓厚家国情怀的写照。“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爱国不能停留在ロ头上,而应体现在行动之中。西藏玉麦乡牧民후嘎、央宗姐妹的事迹为什么感动了亿万人?就在于她们以行动诠释爱国情感,为祖国守护神圣土地。对于个体而言,要关注国家为我们做了些什么,更要多问问自己为国家能做什么、做了些什么。可以说,家国情怀需要我们爱国、奉献、担当、作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不断升华爱国奋斗精神。 今天,家国情怀更体现为一种时代责任。奋进在新时代,亟待我们激荡新气象、成就新作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磅礴力量。青年强则中国强,只有青年肩负起时代重任,我们未来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对于年轻人来说,“舞台再大,自己不上台永远是个观众”,决不能置身事外、冷眼旁观;“平台再好,自己不参与永远是个局外人”,决不能自甘平庸安于现状;“能力再大,自己不行动永远是个失败者”,决不能踟蹰不前、不思进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激扬青春、崇尚奋斗,当代青年オ能不负使命担当,在爱国奉献中实现个人价值。 “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什么东西都可以低估,但唯独不能低估青春能量;青年时期的积累与沉淀,往往影响着一个人一生的发展。青春是用来奋斗的,而不是用来虚度的。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更为青年提供了干事创业、成长成才的广阔舞台。厚积薄发、久久为功,当代青年必将在奋斗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摘自周德睿《青年当永葆家国情怀》)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青年只要常怀感恩之心、砥砺家国情怀,就能自觉把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B. 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应将家国情怀牢记在心,因为,没有伟大的国家和民族,就很难说个人的尊严。 C.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情怀突出体现为爱国奉献的精神,可以称为一种精神坐标。 D. 家国情怀在今天更体现为一种时代责任,只有青年担起时代重任,未来之路オ会越走越宽广。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引用艾青的诗句引出了家国情怀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是一种质朴的情感。 B. 作者举大禹治水、戚继光抗倭的例子说明家国情怀深深植根于我们的灵魂之中。 C. 第五段作者论述今天的年轻人应该承担时代责任,在爱国奉献中实现个人价值。 D. 文章整体由古代到今天,由民族传统到当代实践,逐层深入,呈现总分总结构。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家国情怀深植于我们的灵魂,内化于行、外化于心,既体现为民族大义,又是赓续传承的文化传统。 B. 对于个体而言,不是要关注国家为我们做了些什么,而是要多问问自己为国家能做什么做了些什么。 C. 对于每个人来说,决不能置身事外、冷眼旁观;也不能自甘平庸、安于现状;更不能踟蹰不前、不思进取。 D.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而不是用来虚度的。当代青年应激荡家国情怀,在奋斗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答案】1. A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再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A项,“……只要……就……”分析错误。原文“青年强则中国强,只有青年肩负起时代重任,我们未来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 原文是“只有……才……”的关系,而非 “只要……就……”的关系。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B项,“……说明家国情怀深深植根于我们灵魂之中”分析错误,原文“从神话故事到历史典故,浓浓的家国情怀之中,都体现着民族大义。”,作者举大禹治水、戚继光抗倭的例子是为了证明“家国情怀体现为一种民族大义”。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明确题干要求,即“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带着选项内容到文中逐一核实表述的正确与否。 A项,“内化于行、外化于心”分析错误,原句为“家国情怀深深植根于我们的灵魂之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铭刻于骨、融化于血”,所以选项应改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B项,“……不是……而是……”分析错误,原文“对于个体而言,要关注国家为我们做了些什么,更要多问问自己为国家能做什么、做了些什么”。原文是递进关系,不是选择关系。 C项,“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与原文不符,原文“对于年轻人来说,舞台再大,自己不上台永远是个观众,决不能置身事外、冷眼旁观”,所以应是“对于年轻人来说”。 故选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民网”北京1月13日电据“环球网”接引香港媒体报道称,中国首艘国产航母于1月8日上午返回大连造船厂码头,完成了第四次海试任务。军事专家李杰在接受“人民网”专访时表示,国产航母进行舰載机上舰的接触、系留这些基本作战动作的试验,表明研发工作已经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今年首艘国产航母有望交付海军使用,届时可形成双航母战斗群。 首艘国产航母完全由我国自主设计制造,2013年11月开エ,2015年3月开始坞内建造,并于2017年4月26日下水。2018年5月13日至18日,首艘国产航母完成了首次试航任务返港;8月26日,国产航母开赴相关海域开展第二次海试;10月28日出海进行第三次海试。 李杰表示,从2012年开始,我国航母坚持走自力更生、创新发展的自主研发之路。对比美国和西方国家近百年的航母发展史,我国航母自主研发工作虽然起步晚,但是发展的加速度快。以这样的劲头,我相信不久的将来,国戸航母也会突破电子弾射、核动力等更加先进的技术。 谈到国产航母何时交付海军时,军事专家曹卫东在稍早前接受“人民网”采访时曾表示,今年首艘国产航母有望交付海军使用。 (摘编自芈金、陈云龙《专家:首艘国产航母今年有望服役,可形成双航母战斗群》,“人民网”2019年1月13日) 材料二 “人民网”北京4月12日电近日,媒体报道称国产航母甲板开始推铺新涂层,完工面积已近总量一半。军事专家李杰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尽管还不能确定国产航母能否参加人民海军建军70周年纪念活动,但李杰认为其在今年内服役的可能性非常大。自去年完成5月13日的第一次海试任务至今,它已接连进行了后续四次海试,最近的一次是今年2月27日。“再进行一到两次试航后,首艘国产航母便有可能于年内正式服役。”李杰表示。 (摘编自陈羽《国产航母甲板涂裝引关注,055大驱被期待亮相》,“人民网”2019年4月12日) 材料三 8日、9日两晚,首都剧场内已满是春风拂过的气息。观众们怀着极大的兴趣,想对这部“书写航空报国志”的话剧《苍穹之上》一探究竟。 作为2019年首都剧场精品剧目邀请展演的开幕大戏,由四川人民艺术剧院创排的话剧《苍穹之上》首次登陆北京,用舞台艺术的形式,再现了我国新型战机的艰难研制历程,讲述了新型战机历时几十年研制过程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讴歌了几代航空人的奉献拼搏精神。 新型战机冲上云霄、国产航母启航入海,中国军工的飞速发展,迈出了实现中国梦的坚实步伐,不过很长一段时间里,舞台艺术领域エ业題材的作品很少,其中国防科技工业题材的作品更是少之ヌ少,而《苍穹之上》能够实现与时代同步同轨,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在《剧本》月刊副主编武丹丹看来:“出于军工题材的特殊性,《苍穹之上》剧组找到了一个最佳的切入方式,就是着眼于苍穹之上,落笔于尘世之间。创作不由题材本身出发,而从人物出发,这是他们能够完成这个作品比较重要的一点。 该剧尾声,试飞当日,当最新型、最先进的型号战机在舞台上一跃而起,整个剧院的人都不由得陷入一种巨大的震撼与感动之中。人们激动地唱起《歌唱祖国》,歌声雄浑激昂,与战机的轰鸣声汇合成气势礴、震彻云霄的交响… (摘编自付琼《话剧(苍穹之上):着眼苍穹之上,落笔尘世之间》,《中国文化报》2019年3月13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19年1月8日上午,中国首艘国产航母返回大连造船厂码头,完成了第四次海试任务。军事专家李杰表示,今年首艘国产航母有望交付海军使用。 B. 4月12日,媒体报道称国产航母甲板开始推铺新涂层,完工面积已近总量一半,它有可能参加人民海军建军70周年纪念活动,并将于今年年内服役 C. 军事专家李杰表示,国产航母是在2018年5月份完成了第一次海试任务的,之后它又接连进行了后续四次海试,最近的一次是2019年2月27日。 D. 新型战机冲上云霄、国产航母启航入海,《苍穹之上》作为国防科技工业题材的作品,能够实现与时代同步同轨,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艘国产航母从2013年开工到开始坞内建造再到初次下水直至完成首次试航任务返港,花费了不到五年的时间,它完全由我国自主设计制造。 B. 专家认为我国航母坚持走自力更生、创新发展的自主研发之路,虽然起步晚,但是发展的加速度很快。不久的将来也会突破更加先进的技术。 C. 由四川人民艺术剧院创排的话《苍穹之上》因再现了我国新型战机的艰难研制历程,成为2019年首都剧场精品剧目邀请展演的开幕大戏。 D. 在武丹丹看来,《苍穹之上》剧组找到了一个最佳的切入方式,他们能够完成这个作品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创作不由题材出发,而是从人物出发。 6. 目前国产航母一共进行了多少次海试?请从三则材料中概括并按时间分别列举。 【答案】4. B 5. C 6. 目前国产航空母舰共进行了五次海试。①2018年5月13日至18日,国产航母完成第一次海试。②2018年8月26日,国产航母开赴相关海域开展第二次海试。③2018年10月28日,国产航母出海进行第三次海试。④2019年1月8日上午返回大连造船厂码头,完成了第四次海试任务。⑤2019年2月27日国产航母出海进行第五次海试。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再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B项表述有误,材料二中原文“尽管还不能确定国产航母能否参加人民海军建军70周年纪念活动,但李杰认为其在今年内服役的可能性非常大”,表达的是不能确定,与选项的意思有出入,因而表达有误。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能力。解答本题,一般要先读准题干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择“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带着选项内容到材料中一一对应,进行分析判断。 C项表述有误,原文“作为2019年首都剧场精品剧目邀请展演的开幕大戏,由四川人民艺术剧院创排的话剧《苍穹之上》首次登陆北京,用舞台艺术的形式,再现了我国新型战机的艰难研制历程”,原话并无因果关系的存在。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抓住题干要求,先是“多少次航海”,然后 “按时间列举”。由此,我们可以迅速浏览材料内容,逐一总结概括,最后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组织好答案。材料一原文有三次航海,“2018年5月13日至18日,首艘国产航母完成了首次试航任务返港;8月26日,国产航母开赴相关海域开展第二次海试;8月28日出海进行第三次海试。”; 另外材料二“自去年完成5月13日的第一次海试任务至今,它已接连进行了后续四次海试,最近的一次是今年2月27日”,可以得出第五次航海时间为2019年2月27日。那么中间的第四次航海应在2019年2月27日前,以及2018年8月28日后。由此不难锁定材料一时间点,即原文“中国首艘国产航母于1月8日上午返回大连造船厂码头,完成了第四次海试任务”。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妈妈手上的花瓶 苏丽梅 高考成绩揭晓了。 男孩垂头丧气地走进家门,母亲正擦拭桌子,看到男孩脸上阴暗的表情,母亲把抹布扔一边,搭着男孩的肩走进屋,示意男孩在沙发上坐下。母亲小心翼翼地问道:“成绩怎么样?” “妈,我没考上,我…”男孩话没说完,眼泪却从眼眶里涌了出来,滴落在沙发上。 “没事没事,没考上就没考上,咱明年再读一年,啊?”母亲说。 “我不想复习了妈,太艰辛了,我觉得自己不是考学的料。” 不急着做决定,假期还长呢。” 第二天,母亲上班之前,敲开了男孩房间的门。母亲对男孩嘱咐道:“孩子,妈妈上班去了锅里有豆浆,冰箱里有蛋糕,你待会起来吃。”男孩“嗯”了一声,转身又睡了过去。 母亲下班时,男孩的脸色更加阴郁:“妈,他们都考上了。 “考上就考上,没事的。”母亲知道,他们是指男孩一块玩的伙伴们一强强和巍巍。平时三人一起上学,一起打球,还相约考取同一所大学。如今,他的伙伴们同时考上了,只有他没考上。母亲知道这消息对儿子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劝慰未必有用,只是用力按了按儿子的胳膊。 第三天中午,母亲下班回来,放下包就直接来到厨房准备做饭,一眼瞥见锅里的早点,原封未动。母亲看了,心略嶝了一下,她推开男孩的房间门,里面根本没人。 母亲告诚自己不能慌,她拿起手机给男孩打电话,电话没有人接;她又打电话给孩子外地的父亲,他也没有收到孩子的信息;于是她一边给强强、巍巍打电话,一边决定自己出去找一找孩子。同学们也没有男孩的消息,但是给她提供了几个男孩可能去的地址。 母亲稳下心神决定先去篮球场,她在篮球场里转了一圏,并没有找到男孩,又继续去网吧寻找,几个小时后,她在网吧里找到了正在打游戏的儿子。 男孩已经累得头晕眼花,一眼看到母亲,先是低下了头,嗫嚅道:“妈,你下午没上班?” “我这两天调休,正好陪你散散心,明天我带你去个地方。 男孩“嗯”了一声,带着不安和好奇跟着母亲回家了。 转过天来,母亲带男孩来到一家“陶陶吧”,男孩从没来过这种地方,好奇地看着周围的人专注地做陶瓷,那个老板模样的人似乎在等待他们,径直带他们来到一架机器前,顺手拿给男孩一块泥巴,说:“会捏泥吗,小伙子?”男孩平时很擅长做手工的,他轻视地笑了一下,用劲捏了捏泥巴,可泥巴瞬间粘在了他手上,他放松了手劲轻轻揉搓,却也不起什么作用。母亲似乎也不在行,建议儿子说:“不然把泥巴放在板上揉?”她看出男孩有些小恼火,微笑着接了一下他的手臂。 男孩沉下心来了,他琢磨出来捏泥力道是个关键,几番捣鼓,终于把泥巴捏得可以拉坯了。 老板问他想做什么,他脱口说想做一个花瓶送给妈妈,母亲有些吃惊脸也有些红,老板开始示范:先把一块泥巴固定在转盘中心,然后打开电闸使转盘转动,在这同时耐心细致地塑造花瓶的形。男孩这次不敢掉以轻心,仔细观摩着老板的动作… 制作要领了然于心之后,男孩自信地把双手固定在转盘边沿,双手放在泥巴表面,轻轻往上提,转盘转起来了,母亲紧张地看着,感觉花瓶的形已经出现了,可就在这时,那团泥巴很不配合地飞了出去,落到了盘子里,功亏一畴。男孩儿泄气地甩了甩手,老板哈哈笑着说:“这没啥小伙子,还没有哪个顾客是一次做成的呢!”男孩看到母亲沉静的笑容,又把双手放到转盘上。 不知过了多久,当男孩把一个小巧的花瓶放到母亲面前时,母亲含着泪花喃喃地说:“谢谢儿子,你其实就是妈妈手中的花瓶。” 从陶吧出来,男孩认真地看着母亲说:“妈,我明年再复读一年吧。”母亲晃了晃手里的花瓶,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介绍了故事的起因:高考成绩揭晓了。“男孩脸上阴暗的表情”这一神态描写,既暗示了他高考失利,也写出人物失望难过的心情。 B. 和男孩一块玩的伙伴们考取了同一所大学更加重了男孩的烦恼,这一情节设置使得故事增加了起伏波澜,也进一步推动了男孩去网吧的情节发展。 C. 小说中男孩是个典型的高考落榜生形象,他因为考试失利而沮丧,又因为去网吧宣泄让母亲担心而惭愧,最后在陶吧制陶的过程中找回了信心。 D. 小说情节简单,内涵深刻,对人物动作、语言、心理进行了描写,并注重通过紧张的气氛和人物性格冲突营造矛盾,表达鲜明主题,耐人寻味。 8. 小说中的母亲有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 9. 小说的结尾有怎样的效果?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答案】7. D 8. ①疼爱孩子,理解包容。母亲在得知孩子落榜后不仅没有恼火,反而能理解孩子并能及时抚慰他的情绪。②心思细腻,沉静稳重。母亲既能观察出儿子的心情又能在孩子出状况的时候不慌不乱,沉着应对。③有教育智慧。她通过带孩子去陶吧做陶艺让孩子走出了情绪低谷,重新振作。 9. ①交代了故事结局,即走出陶吧后男孩重新振作起来,这使小说情节更完整。②照应了文章题目“妈妈手上的花瓶”,使小说结构严谨。③通过男孩的改变侧面描写出母亲极富教育智慧,教子有方的形象特征。④小说结尾凸显了文章主题,满足了读者的心理期待,耐人寻味,引人思考。 【解析】 【7题详解】 此题考查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艺术手法运用等。解答本题,考生要看清题目要求“不正确的一项”,接着浏览选项,然后到材料中圈出相关内容,逐条分析。 D 项,“并注重通过紧张的气氛和人物性格冲突营造矛盾”,这句表述有误。文学作品中的矛盾冲突,一般是人与人的、人与环境的和人的内心矛盾。然而在文本中,主要人物是母亲和高考失利的孩子,他们之间并没有矛盾冲突,所以选项D中 “通过人物性格冲突营造矛盾”是错误的。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了解题干要求,即“小说中的母亲有怎样的形象特征”,抓住“特征”字眼,明确题干意思,需要答出母亲是怎样的一个人,对孩子如何。然后浏览文本,划出文中描写母亲的片段,并进行分析,有条理组织答案。文中主要发生三件事:一是孩子高考失利,母亲理解包容,安抚他;二是孩子突然失踪,网吧放纵自我,母亲没有慌张责怪;三是母亲最终带孩子走出困境,展现了一个母亲的智慧。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结构和分析文本的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读题干,抓关键词,做到答是所问;然后阅读文章,锁定信息区是在结尾部分,重点细节探究;接着分条陈述。另外要了解高考小说结尾设置两大类型:一是作用类,这样写有什么效果或者作用;二是比较类,通常设题为“哪个结尾好”或者“删掉结尾好不好”等,很显然本题是第一类题型,所以直接分析即可。最后抓住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还有主旨进行分析探究,分条给出答案。结尾内容“从陶吧出来,男孩认真地看着母亲说:‘妈,我明年再复读一年吧。’母亲晃了晃手里的花瓶,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孩子主动要复读,说明已经振作起来,结尾圆满;母亲晃了晃花瓶,与标题照应;母亲的努力最终让孩子走出阴影,走向明天,展现了母亲的爱和智慧,让人反省深思。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欧阳德,字崇一,泰和人。甫冠举乡试。之赣州,从王守仁学。不应会试者再。嘉靖二年策问论守仁,德与魏良弼等直发师训无所阿,竟登第。除知六安州,建龙津书院,聚生徒论学。入为刑部员外郎。六年诏简朝士有学行者为翰林,乃改德编修。迁南京国子司业,作讲亭,进诸生与四方学者论道其中。寻改南京尚宝卿。召为太仆少卿。以便养,复改南京鸿胪卿。父忧,服阕,留养其母,与邹守益、聂豹、罗洪先日讲学。以荐起故官。累迁吏部左侍郎兼学士,掌詹事府。母忧归服未阕用为礼部尚书丧毕之官命直无逸殿时储位久虚帝惑陶仲文“二龙不想见”之说讳言建储徳恳请 会有诏,二王出邸同日婚。德以裕王储贰不当出外,疏言:“曩太祖以父婚子,诸王皆处禁中;宣宗、孝宗以兄婚弟,始出外府。今事与太祖同,请从初制。”帝不许。德又言:“《会典》礁词,主器则曰承宗',分藩则曰・承家”。今裕王当何从?”帝不悦曰:“既云王礼,自有典制。如若言,何不竟行册立耶?”德即具册立仪。帝滋不悦,然终谅其诚。裕王母康妃杜氏薨,德请用成化朝纪淑妃故事,不从。德遏事侃侃,藏制诸宗藩尤有执。或当利害,众相顾色战,德意气自如。当是时,德与徐阶、聂豹、程文德并以宿学都显位。于是集四方名士于灵济宫与论“良知”之学。赴者五千人。都城讲学之会,于斯为盛。德器宇温粹,学务实践,不尚空虚。晚见知于帝,将柄用,而德遽卒。赠太子少保,谥文庄。 (节选自《明史》)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母忧归服/未阕/即用为礼部尚书/丧毕之官/命直无逸殿/时储位久虚/帝惑陶仲文“二龙不相见”之说/讳言建储德/恳请/ B. 母忧归/服未阕/即用为礼部尚书/丧毕之官/命直无逸殿/时储位久虚/帝惑陶仲文“二龙不相见”之说/讳言建储/德恳请/ C. 母忧归/服未阕/即用为礼部尚书/丧毕之官/命直无逸殿/时储位久虚/帝惑陶仲文“二龙不相见”之说/讳言建储德/恳请/ D. 母忧归服/未阕/即用为礼部尚书/丧毕之官/命直无逸殿/时储位久虚/帝惑陶仲文“二龙不相见”之说/讳言建储/德恳请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由礼部主持,在京师举行考试。因考试在春天,又叫“春闱”。 B. 刑部是古代“六部”之一,由隋朝开始设置,掌管刑法、狱讼、军令等事务,最高长官是刑部尚书。 C. 翰林院是古代封建皇帝的秘书机构,人选翰林院的被称为“点翰林”。由科举至翰林,是非常荣耀的。 D. 赠,朝廷为表彰大臣的功绩,在其死后,追授给他一个较高的官职或称号。追封功臣的先人也叫“赠”。 12.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欧阳德为人正直,曾跟从王守仁学习,策问中曾议论王守仁的思想,他与魏良弼在考卷中坦率地阐发老师的学术却并无阿识之意。 B. 欧阳德学问渊博,皇帝诏令选择有学问和德行的读书人为翰林,欧阳德改任为编修,他设置讲亭,召集国子生与四方学者在那里讲学论道。 C. 欧阳德讲求孝道,他曾被召入京做太仆少卿,但是为了便于奉养父母,他调任南京鸿胪卿。父亲去世他守孝期满后仍留在家中奉养母亲。 D. 欧阳德敢于直谏,欧阳德曾认为裕王不应出京,并给皇帝上疏,皇帝没有同意他的建议欧阳德就继续上奏,皇帝虽不高兴,也原谅了他。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甫冠举乡试。之赣州,从王守仁学。 (2)德器宇温粹,学务实践,不尚空虚。晚见知于帝。 【答案】10. B 11. B 12. B 13. (1)(欧阳德)刚二十岁就乡试中举。后去赣州,跟从王守仁学习。 (2)欧阳德风度温和,学问讲求实际,不崇尚空谈。很晚才被皇帝了解。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本题断句,只有首句和尾句不同,中间答案一致,故可以采用排除法,快速得出答案。如“恳请”是一个人的动作行为,发出这个行为的是欧阳德,故“德恳请”不该断开,可以排除A、C。 “母忧归服未阕”大意是“母亲去世,回家服丧,丧期未满”,从语法角度,“未阕”前应该有个主语。排除D。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考查稍有冷僻,需要考生平时学习特别细心积累。 B项解说错误,“军令”属于“兵部”。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即“选出不恰当的一项”,然后快速浏览选项内容,逐一到文中找到相应内容,进行辨析。 B项,“欧阳德改任为编修,他设置讲亭,召集国子生与四方学者在那里讲学论道。”分析错误,原文“迁南京国子司业,作讲亭,进诸生与四方学者论道其中”,说明欧阳德是在调任南京国子监司业时设置讲亭,召集国子生与四方学者在那里论道。 故选B。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考生将句子带到文中,结合语境,熟知大概意思。然后调动平时积累的知识,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通过“增删留补调换”的方法,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本题翻译特别注意得分点:(1)“甫”解释为“刚刚”、“冠”译为“二十岁”、“举”译为“中举”、“之”译为“到”。(2)“务”译为“讲究”、“尚”译为“崇尚”、“见”表被动、“知”为“了解”之意。 【点睛】参考译文 欧阳德,字崇一,是泰和人。(欧阳德)刚二十岁就乡试中举。后去赣州,跟从王守仁学习。两次不参加会试。嘉靖二年(1523),策问中曾议论王守仁的思想,欧阳德与魏良弼等在考卷中坦率地阐发老师的学术却并无阿谀之意,结果进士及第,授六安州知州。他在六安建立了龙津书院,聚集生徒讲学。后调入京城任刑部员外郎。嘉靖六年,诏令选择朝中有学问和有德行的读书人为翰林,于是欧阳德改任为编修。后调任南京国子监司业,设置讲亭,召集国子生与四方学者在那里论道。不久,改任南京尚宝师。随后,召入京为太仆少卿。为便于奉养父母,又调任南京鸿胪卿。父亲去世,守孝期满后仍留在家中奉养母亲,与邹守益、聂豹、罗洪先等每日讲学。其后,因被荐举起任原官,又经过多次升迁至吏部左侍郎兼学士,掌管詹事府。母亲去世,回家服丧,丧期未满即起用为礼部尚书,但等到服丧期满才赴任,召命他当值无逸殿,当时,迟迟不立皇太子,因为世宗相信陶仲文的“二龙不相见”之说,讳言立皇太子之事。欧阳德恳请建储。适逢世宗诏令二王出京至其分封藩地,并于同日完婚。欧阳德则认为裕王是太子不应出京,并上疏说:“从前太祖以父婚子,诸位王子都住在宫中;宣宗、孝宗以兄婚弟,才搬到外府,现在的事和太祖时候的情况相同,请按照当初的旧制。”世宗不答应。欧阳德奏道:“《会典》关于婚礼中说,太子结婚曰‘承宗’,分藩诸王结婚日‘承家’。现在裕王是承宗还是承家?”世宗不高兴地说:“既然是王礼,自有典章制度。如你所言,何不册立裕王为太子?”欧阳德立即准备册立礼仪。皇帝更加不高兴,但是最终原谅了他的忠诚。裕王的母亲康妃杜氏去世,欧阳德奏请按成化朝纪淑妃的旧例丧葬。皇上不答应。欧阳德说话理直气壮,裁断诸位宗王和藩王尤其有凭据,或者当面指出利益与损害之处,众人面面相觑脸部发抖,欧阳德却神态自然,十分镇静。正当这时候,欧阳德与徐阶、聂豹,程文德都因学识渊博居显要地位。他们在灵济宫聚集四方名士,共同讨论“良知”之学,前去聚会的有五千人。都城讲学的集会,因此盛行。欧阳德风度温和,学问讲求实际,不崇尚空谈。很晚才被皇帝了解,将被任用掌握大权时,欧阳德却突然去世。赠太子少保,谥号文庄。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东西船行 (宋)李浩 东船得风帆席高,千里瞬息轻鸿毛 西船见笑苦迟钝,汘流襻折百张篙 明日风翻波浪异,西笑东船却如此。 东西相笑无已时,我但行藏①任天理 【注】①《论语》载:“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行藏”一词,后来指行迹、出处。 14. 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诗歌首联写东船因为遇到顺风,扬帆前进,瞬息千里,舟行轻快,仿佛风送鸿毛。 B. 颔联写西船的篙师一边讥笑东船一边辛苦撑船,汗流浃背,甚至折断了许多船篙。 C. 诗歌颈联写第二天风向转变,波涛流势也随之変化,西船因处于顺境又讥笑东船。 D. 这首宋诗主要运用对比方法,语言平白如话,通俗易懂,质朴无华却引人深思。 15. 这首宋诗蕴含哲理,启迪人生,请分析其带给人的哲理启迪。 【答案】14. B 15. ①人生不会总是处于顺境或者逆境。处顺境不可自骄,处逆境不必自馁。②遇到顺境,洋洋自得讥笑他人,一旦困境来临,其下场比平时处于逆境者更惨。③操纵的主动权应在自己手中,无论处境顺利与否,顺其自然,便能怡然自适。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然后要注意诗文下面的注释内容,这对诗歌的理解有很大帮助,其次,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最后得出答案。 B项,“颔联写西船的篙师一边讥笑东船一边辛苦撑船”分析错误,颔联“西船见笑苦迟钝,汘流襻折百张篙”意为“却笑那西去的船夫,汗流如雨,不知撑折了多少竹篙”,联系首联“东船得风帆席高”,即“东行的船遇到顺风,帆席高挂”,上下对比理解,答案应是东行的船只笑那西去的船。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问的是本诗蕴含的哲理,带给人的启迪是什么;然后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首联“东船得风帆席高,千里瞬息轻鸿毛”表现出遇到顺风,扬帆前进,瞬息千里,舟行轻快的状态;颔联“西船见笑苦迟钝,汘流襻折百张篙”,展现出逆风行使的船只,艰难而上,辛苦撑船,汗流浃背,甚至折断了许多船篙。顺风,逆风好比人生的顺境与逆境。颈联“明日风翻波浪异,西笑东船却如此。” 第二天风向转变,波涛流势也随之変化,西船因处于顺境又讥笑东船。这就好比人生的境遇,否极泰来,没有永远的一帆风顺,也无永远的坎坷迷茫,重要的是不管处于人生何种境地都要“我但行藏任天理”,保持怡然自适的姿态,不要嘲笑他人遭遇。 (三)名篇名句獣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与其仰望星空耽于空想,不如脚踏实地进人学习实践。 (2)郑板桥说:“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刘禹锡在《陋室铭》中也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他的雅室的清幽。 (3)《琵琶行》一诗中,白居易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了送别环境的交代和感伤氛围的营造。 【答案】 (1). 吾尝终日而思矣 (2).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 苔痕上阶绿 (4). 草色入帘青 (5). 浔阳江头夜送客 (6). 枫叶荻花秋瑟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尝、须臾、苔、浔、荻、瑟等。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孝经》中可以看出,孝道的内涵是有层次性的,而孝道的实践更是______针对不同的人,提出不同的规范和标准。如天子之孝是“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天子之孝更重要的是立身为范,以自己______之孝来带动天下百姓的孝道。诸侯之孝则是“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诸侯之孝在于_______、循规守法。这是由诸侯的独特地位所决定的,因为他们位高权重,既贵且富,皇帝很难约束到,其他人又无权约束,如果缺乏自我约束力,就很容易造成因“高”而“危”、因“满”而“溢”的局面,最终导致社稷不保。对普通百姓来说,则要简单得多,只要做到“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就行了。因此,职位越高,孝道就越宏大,其价值就越重大,其要求就越严格,就越需要___________。( )。个人奋斗的实践路径国绕三大“职责”做基础并统一为一个整体,从而实现从个人心和到群体家和再到天下共和的方向。这是中国传统孝道最为核心的价值所在。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层次分明 事必躬亲 谨言慎行 以身作则 B. 条分缕析 身体力行 履薄临深 挺身而出 C. 层次分明 身体力行 谨言慎行 以身作则 D. 条分缕析 事必躬亲 履薄临深 挺身而出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尤为重要的是,中国的传统孝道不仅将个人、家庭和国家三者统一了起来,还把岗位职责、家庭职责与社会职责二者统一了起来 B. 尤为重要的是,中国的传统孝道不仅将国家、家庭和个人三者统一了起来,而且把岗位职责、家庭职责与社会职责三者统一了起来 C. 尤为重要的是,中国的传统孝道不是将个人、家庭和国家三者统一了起来,而是把岗位职责、家庭职责与社会职责三者统一了起来 D. 尤为重要的是,中国的传统孝道不但将国家、家庭和个人三者统一了起来,也把岗位职责、家庭职责与社会职责三者统一了起来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个人奋斗的实践路径以三大“职责”做基础并統一为一个整体,以致实现从个人心和到群体家和再到天下共和的目标。 B. 个人奋斗的实践路径围绕以三大“职责”做基础并统一为一个整体的目标,以致实现从个人心和到群体家和再到天下共和。 C. 个人奋斗的实践路径以三大“职责”做基础并统一为一个整体的目标,从而实现从个人心和到群体家和再到天下共和的方向。 D. 个人奋斗的实践路径以三大“职责”做基础并统一为一个整体,从而实现从个人心和到群体家和再到天下共和的目标。 【答案】17. C 18. A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恰当”或“不恰当”的一项,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①“层次分明”指事物的次序界线清楚;“条分缕析”形容有条有理地细细分析。原文“孝道的内涵是有层次性的,而孝道的实践更是______”,句式“是……更是……”,很明显前后内容是相同意思的递进关系,故“层次分明”在意思和语境中都准确。 ②“身体力行”多用来表示努力实践,亲身体验。多用作褒义。“事必躬亲”是指无论什么事一定要亲自去做,亲自过问。所以“身体力行”更恰当。 ③“谨言慎行”是指言语行动小心谨慎。“履薄临深”比喻身处险境,必须十分谨慎。原文“诸侯之孝在于_______、循规守法”,与“循规守法”同义的是“谨言慎行”。故“谨言慎行”恰当。 ④“以身作则”是指以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挺身而出”是形容面对着艰难或危险的事情,勇敢地站出来。结合原文语境,很明显不是遇到危险的事情。故“以身作则”恰当。 故先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 “国家,家庭和个人”与“岗位职责,家庭职责与社会职责”前后不照应,故排除B、D两项; 两个分句间应为递进关系,关联词正确应是“不仅……而且(还)……”,正确语序为“个人、家庭和国家”和“岗位职责,家庭职责与社会职责”,排除C项。 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A项,“以致”表示前一分句导致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原句并无不好结果之意,关联词使用不当; B项,句式杂糅,应是“以……为目标”或者“围绕……目标”; C项,“实现……方向”动宾搭配不当,应改为“实现……目标或者蓝图”。 故选D。 20.下面是学校广播室广播的一则通知,其中有五处不当的地方,请找出并作修改。 全市健美操大赛在即,时不我待。现拟定各班参赛同学于明日下午第三节自习课进行第二次赛前排练培训,上次排练全部会跳的几名同学,今天大课间到体育组找郑老师,共同商讨相关训练事宜。 【答案】①“时不我待”改为“时间很紧”;②“拟定”改为“通知”;③“明日”改为“明天”;④“全部”改为“全都”;⑤“商讨”改为“商量”。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找出五处词语使用不当的情况并进行修改,同时要注意“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然后根据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辨析是否得体。本题中,“时不我待”意思是时间不会等待我们,指要珍惜并充分利用时间,然而大赛在即,气氛是紧张的,要表达的是时间的紧迫,故改为“时间很紧”;“拟定”指草定,凭揣测而推断,不符合语境,故改为“通知”;“明日”多用于名词之类词语,而“明天”多用于日常会话,所以“明日”更符合广播用语;“全部”改为“全都”,“全都”口语化,更恰当;“商讨”改为“商量”,“商讨”着重指协商讨论,多指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较重大复杂问题,而“商量”多用于口语。 21.仔细观察下面这幅《孟母四迁》的漫画,按要求回答问题。 (1)简要说明这幅漫画的主要内容。 (2)用一句话说出这幅漫画的寓意。 【答案】(1)孟母一手提着篮子(食盒),一手拽着幼小的孟子,走上了搬迁之路,离开了背后的一家网吧。 (2)青少年沉迷网吧,家长充满担忧。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需要看准题干给出的信息,即《孟母四迁》,与此同时明确题干的要求,即“概括漫画主要内容”,其次,漫画试题的解答技巧为“一审二联三组”,即是审材料——联系教材,找切入口——组织答案;然后仔细观察研究主题画面,抓住细节的地方,如画面上“网吧”字眼,以及孟母左手拉着孩子,右手提着篮子的状态;最后组织答案。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解答本题,一般需要弄清漫画寓意的金钥匙——画注,即文字。然后分析漫画的寓意对接教材的哪些观点,从漫画到现象,再到本质。“网吧”是答题的关键点,联系《孟母三迁》故事,结合现在青少年对于网吧的迷恋状态,不难得出答案。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写作。 一个不能投入时代洪流的人是一个落伍者,一个无所坚守的人是一个随波逐流者。前者令人同情,后者令人鄙视。(周国平)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习近平总书记)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脚踏实地 不忘初心 日常阅读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言简意赅而又寓意深刻的句子,其中周国平的名言带给我很多触动,它们殷切提醒着我:脚踏实地,不忘初心。 “一个不能融入现代潮流的人是一个落伍者,一个无所坚守的人是一个随波逐流者。”周国平这句话启发我们,要不忘初心、脚踏实地地为社会作贡献,在时代潮流中坚守本心、踏实做事。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许多人被利己主义、拜金主义这些世俗的尘埃蒙蔽了双眼,他们抛弃了其所坚守,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在利欲的洪流中迷失方向。而在正确的引导下,现代潮流是“大道至简、实干为要”的实干精神。我们不能甘于做一个落伍者,而应积极地融入时代潮流,坚守本心。正如程开甲隐姓埋名二十年,在艰苦环境下为中国核武器倾注全部心血一般,他年少有志,坚守本心,浓烈的爱国主义和深沉的实干精神使他当之无愧成为中国的领军人物。 如何做到融入潮流、坚守本心呢?“做好眼前该做的事,生命才有意义,不要光赞美高耸的东西,平原和丘陵也一样不朽。”菲贝利警示我们,只有做好眼前的事,才能实现初心,切勿好高骛远。脚踏实地做好眼前该做的事,是坚守本心的基本,也是成功的途径。人民好公仆廖俊波,用生命践行忠诚,抱着“能在现场就不在会场”的理念踏实为人切实做事,切实解决人民的困难;黄旭华潜心研究核潜艇三十年,为国倾尽所有。这些平凡的人,没有光鲜的外表,没有成山的金钱,却用自己的坚守和踏实、实干精神铸造了自身的不朽,他们踏实做事的精神和爱国敬业的风骨,会在时代的洪流中不朽地绽放光芒。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做好眼前该做的事,跟上时代的潮流,不忘初心地追逐理想。只有脚踏实地,才不会落伍于潮流;只有坚守本心、不忘初心,才不会随波逐流。我们每个个体,都有责任让自己的生命熠熠生辉,都有义务不让自己深陷于世俗的鸿沟中浑噩度日。 一个人要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要不忘初心;一个人要不断追逐自己的理想,要脚踏实地。“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只有脚踏实地地做好眼前的事,不忘初心地砥砺前行,才能驶向成功的彼岸。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能力。答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涉及习近平总书记和周国平先生的语录,首先需要准确理解语句意思,审题时要异中求同,寻求各句话之间的联系点。可根据个人的感悟思考及写作特长,或记叙或议论或抒情,自由选择,施展才华。需要注意的是,行文要注意两点:一是选择角度宜小巧,便于集中笔墨、深入开掘,避免空乏粗浅;二是行文中一定要紧扣立意来写。总之,不“选”失之空泛,不扣失之“跑偏”,审题不难把握,立意见出高下。 1.“不能投入”是指人心浮躁,浑浑噩噩,荒废年华;“不能坚守”是指随波逐流,信仰崩塌,明哲保身。“落伍者”和“随波逐流者”注定会被社会淘汰,或被同情可怜,或被鄙视厌弃。 【立意提示1】 投入和坚守 我们没有一双飞翔的翅膀,我们无法脱离这个现实的世界,也不能绕开滚滚向前的时代洪流,因此,我们必须投入世俗的生活之中,活在为物质和利益而奔波的当下。但是,我们一定要有一颗能独立思考的头脑,一定要能坚守良知、正义、善良等永恒的东西,惟其如此,我们才不会被各种风云变幻的潮流冲得晕头转向,以至于失去方向,随波逐流,盲目空虚。 【立意提示2】人需要一点精神 总的来说,人不该只把自己的灵魂淹没在花花绿绿的商品海洋里,而应该有追求和坚持。清醒而独立,勇敢亦庄严。 2. 青年之于国家,如初春,如朝阳,不仅是青年人自己人生中最珍贵的时期,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国家的未来。青年时期是人生的最好时刻,要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既要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更要多关心国家、关心人民,把这些知识外化于行。 【立意提示1】扣好人生第一个纽扣 作家柳青曾说:“人生之路是漫长的,但紧要处只有几步,尤其当人年轻的时候。”西方也有一句谚语:“人生有怎样的开始,就有怎样的结束。”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怎么扣,青年时代的第一步怎么走,决定着一个人能否走好一生的路,同时也是每一代青年都必须答好的一道人生考题。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立意提示2】价值观既要养成更要坚守 问道容易得道难,得道容易守道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每个青年必须养成、践行、坚持和守护的“正道”。青年不仅要养成正确的价值观,更要始终坚持和守护这得来不易的正确价值观,不能为一时的利益,一时的情绪,或者一时的不如意改变初衷、目标和方向。无论顺境逆境,无论遇到险阻还是面对诱惑,都要始终坚持,保持定力,不忘本心。 写作素材: 1.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化用《礼记》中“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经典思想,对广大青年提出“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四点要求,不仅指明了青年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前进方向,又指明了实现途径和有效方法。 2. 他,一位科技界的巨擘。在他心中,国为重,家为轻;科学为最重,名利为最轻。5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他谦虚淡泊,心系祖国。宽阔无际的太平洋,无法阻隔他对祖国的思念,巨大的外在压力无法阻止他对祖国的爱,这位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学森始终在奋斗拼搏着,历经艰难,他于1955年终于重返祖国的怀抱。踏上这片黄土后,他坚守着自我的美丽,一心一意投身于航天事业,披荆斩棘,用他独特的智慧筑成了阶梯,留给了后来的攀登者。面对外界的物质诱惑,他无动于衷,那时候科学就是他的唯一。晚年时,他依然如旧——不接受吃请,不参加任何“应景”活动;不接受采访……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他仍然坚守他一身正义淡泊之气,默默的奉献,从而创造出了航天事业的辉煌。 3. 党十九大报告中,一连串亮眼的数据,一张张宏伟的蓝图,昭示着广阔的发展机遇,激荡着国人的内心。青年一代,于风华正茂之际看到新时代的“风华正茂”,倍感振奋。“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