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4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学案10
课 题 文言文人物传记阅读(十九) 课 型 新授课 课时 第十九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文言文人物传记的基本写法 2、积累“薛元超 ”语段的文言知识。 3、提高阅读文言文的答题能力。 重点难点 1、识记“薛元超 ”语段的文言知识。 2、增加积累,提高阅读文言文的答题能力。 方 法 阅读讨论法 探 知 部 分(学生独立完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积累文言传记常见文化常识: 风俗礼仪(下) 【跪】两膝着地,挺直身子,臀不沾脚跟,以示庄重。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相如前进瓿,因跪请秦王。” 【坐】古代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贴于脚跟。为了表示对人尊重,坐法颇有讲究:“虚坐尽后,食坐尽前。”“尽后”是尽量让身体坐后一点,以表谦恭;“尽前”是尽量把身体往前挪,以免饮食污染坐席而对人不敬。 【座次】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左迁”即表示贬官。《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南向为尊。皇帝聚会群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因此,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做“南面”,称臣叫做“北面”。室东西长而南北窄,因此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鸿门宴》中有这样几句:“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项王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 【席次】古代宴会席次,尊卑很有讲究。一般筵席用的是八仙桌,桌朝大门,其位次如下:位尊者居前,8是主人席位。如果客多,可设两桌、三桌或更多,有上桌与散座的区别:上桌与单席的位次相同,散座则不分席次。 【冠礼】古代男子成年时(二十岁)加冠的礼节。冠礼在宗庙中进行,由父亲主持,并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冠礼的青年加冠三次,先后加缁布冠、皮弁、爵弁,分别表示有治人、为国出力、参加祭祀的权力。加冠后,由贵宾向冠者宣读祝辞,并给起一个与俊士德行相当的美“字”,使他成为受人尊敬的贵族成员。因为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所以后世将二十岁称作“弱冠”。 【婚冠礼】古代嘉礼之一。《周礼》:“以婚冠之礼亲成男女。”古代贵族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后即可成婚,并享受成人待遇,女子十五岁行笄礼(笄:束发用的簪子。古时女子满十五岁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后也可结婚。所以把婚礼、冠礼合称为婚冠礼。 【祖道】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汉书》载,西汉将领李广利率军队出击匈奴之前,“丞相为祖道,送至渭桥”。《荆轲刺秦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文中的“祖”就是“祖道”,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送别。 【斋戒】古代祭祀或重大事件,事先要沐浴、更衣、独居,戒其嗜欲,以示心地诚敬,这些活动叫“斋戒”。“斋”又称“致斋”,致斋三日,宿于内室,要求 “五思”(思其居处、笑语、志意、所乐、所嗜),这主要是为了使思想集中、统一。“戒”又称“散斋”,散斋七日,宿于外室,停止参加一切娱乐活动,也不参加哀吊丧礼,以防“失正”、“散思”。古人斋戒时忌荤,但并非忌食鱼肉荤腥,而是忌食有辛味臭气的食物如葱、蒜等,这主要是为了防止祭祀时口中发出的臭气,对神灵、祖先有所亵渎。 学 生 笔 记 【虚左】古代座次以左为尊,空着左边的位置以待宾客称“虚左”。《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足见信陵君对侯生之尊敬。今人有“虚左以待”一语。 【再拜】先后拜两次,表示礼节之隆重。旧时书信末尾也常用“再拜”,以表示敬意。 【膜拜】古代的拜礼。行礼时,两手放在额上,长时间下跪叩头。原专指礼拜神佛时的一种敬礼,后泛指表示极端恭敬或畏服的行礼方式。今人多用“顶礼膜拜”形容对某人崇拜得五体投地。 【折腰】即拜揖。鞠躬下拜,表示屈辱之意。《晋书•陶潜传》载:陶渊明曾为彭泽县令,州郡派督邮巡视至县,县吏劝陶束带迎见,他感叹地说:“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后来引申为倾倒、崇拜,如毛泽东《沁园春•雪》: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六礼】中国古代婚姻的六种手续和礼仪,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秦晋之好】春秋时,秦、晋两 【举案齐眉】古代妻子为丈夫捧膳食时要举案于眉,表示相敬。 【以文会友】古代文人交往、交友的礼俗。文人相交轻财物而重情谊、才学,故多以诗文相赠答,扬才露己,以表心态。唱酬是通行的方式,即以诗词相酬答。在宴饮等聚会时,更是不可有酒无诗,流行尽觞赋诗之俗。 【讳称】古人对“死”有许多讳称,主要的有: (1)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称:薨、崩、百岁、千秋、晏驾、山陵崩等。 (2)父母之死称:见背、孤露、弃养等。 (3)佛道徒之死称:涅檠、圆寂、坐化、羽化、仙游、仙逝等。“仙逝”现也用于称被人尊敬的人物的死。 (4)一般人的死称:亡故、长眠、长逝、过世、谢世、寿终、殒命、捐生、就木、溘逝、老、故、逝、终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研 究 部 分(独立完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薛元超,薛收之子也。元超早孤,九岁袭爵汾阴男。及长,好学,善属文。太宗甚重之,令尚巢剌王女和静县主,累授太子舍人,预撰《晋书》。高宗即位,擢拜给事中,时年二十六。数上书陈君臣政体及时事得失,高宗皆嘉纳之。俄转中书舍人,加弘文馆学士,兼修国史。中书省有一盘石,初,道衡为内史侍郎,尝踞而草制,元超每见此石,未尝不泫然流涕。 永徵五年,丁母忧解。明年,起授黄门侍郎,兼检校太子左庶子。元超既擅文辞,兼好引寒俊,尝表荐任希古、高智周、郭正一、王义方、孟利贞等十余人,由是时论称美。后以疾出为饶州刺史。三年,拜东台侍郎。右相李义府以罪配流嶲州,旧制,流人禁乘马,元超奏请给之,坐贬为简州刺史。岁余,西台侍郎上官仪伏诛,又坐与文章款密,配流嶲州。上元初,遇赦还,拜正谏大夫。三年,迁中书侍郎,寻同中书门下三品。时高宗幸温泉校猎诸蕃酋长亦持弓矢而从元超以为既非族类深可为虞上疏切谏帝纳焉. 时元超特承恩遇,常召入与诸王同预私宴。又重其文学政理之才,曾谓元超日:“长得卿在中书,固不藉多人也。”永隆二年,拜中书令,兼太子左庶子。高宗幸东都,太子于京师监国,因留元超以侍太子。帝临行谓元超 日:“朕之留卿,如去一臂。但吾子未闲庶务。关西之事,悉以委卿。所寄既深,不得默尔。”于是元超表荐郑祖玄、邓玄挺、崔融为崇文馆学士。又数上疏谏太子,高宗知而称善,遣使慰谕,赐物百段。弘道元年,以疾乞骸,加金紫光禄大夫,听致仕。其年冬卒,年六十二。赠光禄大夫、秦州都督,陪葬乾陵。文集四十卷。子曜,亦以文学知名,圣历中,修《三教珠英》,官至正谏大夫。 (节选自《旧唐书·薛元超传》)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高宗幸温泉校猎诸蕃/酋长亦持弓矢而从元超/以为既非族类/深可为虞/上疏切谏/帝纳焉 B.时高宗幸温泉校猎/诸蕃酋长亦持弓矢而从元超/以为既非族类/深可为虞/上疏切谏/帝纳焉 C.时高宗幸温泉校猎诸蕃/酋长亦持弓矢而从/元超以为既非族类/深可为虞/上疏切谏/帝纳焉 D.时高宗幸温泉校猎/诸蕃酋长亦持弓矢而从/元超以为既非族类/深可为虞/上疏切谏/帝纳焉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袭爵,继承爵位。按规定,第一继承人继承被继承人的爵位;其余继承人减三等袭爵。 B.草制,草拟制书。制是皇帝的命令,制书是用以颁布皇帝重要法制命令的专用文书。 C.丁母忧,遭逢父母丧事。父母死后,子女要为父母守丧,一般三年,官员还需要辞官。 D.陪葬,臣子或妻妾的灵柩葬在皇帝或丈夫坟墓的近旁。文中的“陪葬”指一种恩宠。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薛元超好学,擅长写文章。太宗很看重他,让他参与修撰《晋书》;高宗即位以后,让他兼任修国史的工作。 B.薛元超受到人们的称颂。一是因为他擅长文辞;二是因为他喜欢引荐寒门才俊,曾经上表举荐过十几个人。 C.薛元超一生数遭流贬。先因与上官仪有文字之交,受到牵累;后又上疏进谏,为李义府请求马匹代步而被贬。 D.薛元超很为唐高宗所宠信。他经常被召入宫中参加唐高宗与诸王的私宴;高宗到东都,让他留下辅佐太子。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数上书陈君臣政体及时事得失,高宗皆嘉纳之。 (2)但吾子未闲庶务,关西之事,悉以委卿。所寄既深,不得默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应 用 部 分(独立完成、小组合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小组合作疏通全文。做好批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巩 固 部 分(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批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自己出题,小组成员互做、批阅。 答案 11.D 12.C 13.C 14. (1)(薛元超)多次上书陈述君臣政体和时政得失,高宗都赞许并采纳。 (补主语、“数”“嘉”“纳”各1分,句子大意1分。共5分。) (2)只是我的儿子不熟悉政务,关西的事情,都把它托付给你了。我对你寄予的希望已经很深,你不能默不作声呀。 (“闲”“庶务”“委”“默”各1分,句子大意1分。共5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1.做断句题的思路是:第一步,通读文段,整体把握文段的内容大意及主题;第二步,找出标志性的词语,如名词、动词、句首句末虚词、有特殊用法的词语等;第三步,先易后难,逐步断句(先断有把握的部分,后断吃不准的部分);第四步,诵读全文,详加验证。语段断好后,再通读一遍,用语法分析或凭语感,根据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结合文段意思,检验断句是否正确合理。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丁母忧,是遭遇母亲丧事。 考点:理解常见古文常识。能力层级为理解B。 13.C时间错位,上疏进谏在先。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4.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 (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薛元超是薛收的儿子。元超早年丧父,九岁袭爵汾阴男。长大以后,好学善于作文章。太宗非常器重他,叫他娶巢剌王的女儿和静县主为妻,多次升迁授任为太子舍人,参预修撰《晋书》。高宗即位,升任给事中,这年二十六岁。薛元超多次上书陈述君臣政体和时政得失,高宗都赞许并采纳。不久转任中书舍人,加弘文馆学士,兼修国史。中书省有一块盘石,当初薛道衡任内史侍郎,曾坐在石头上草拟制书,薛元超每次见到此石,总是泫然流泪。 永徽五年,为母亲守丧解职,第二年,丧期未满就起用为黄门侍郎,兼检校太子左庶子。薛元超擅长文辞,又喜好引进寒门有才能的人士,曾经上表举荐任希古、高智周、郭正一、王义方、孟利贞等十多人,由此被舆论赞美。后来因病离京任饶州刺史。三年,授为东台侍郎。右相李义府因为获罪被发配流放到巂州,按照旧制,被流放的人不许乘马,薛元超上奏请求给他马骑,因此获罪贬任简州刺史。一年以后,西台侍郎上官仪被杀,薛元超又因和他有文章往来关系密切,被发配流放到巂州。上元初年,遇赦回来,拜授正谏大夫。三年,升任中书侍郎,不久被提升为同中书门下三品。当时高宗驾幸温泉打猎,诸番酋长也都拿着弓箭跟从。薛元超以为既然不是同一族类,很叫人担忧,上疏竭力谏阻,高宗采纳了。 当时薛元超特别受到高宗恩遇,时常召入和诸王一同出席私家宴会。高宗又看重他文学政治的才能,曾对薛元超说:“长期有卿在中书省,就不依靠更多的人了。”永隆二年,授任中书令,兼太子左庶子。高宗临幸东都,太子在京师监国,就留薛元超随侍太子。高宗临行时对薛元超说:“朕留下卿,好像失去一只手臂。只是我的儿子不熟悉政务,关西的事情,都把它托付给你了。我对你寄予的希望已经很深,你不能默不作声。”于是薛元超上表推荐郑祖玄、邓玄挺、崔融为崇文馆学士。又多次上疏劝谏太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