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4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2018-2019学年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语 文 2019. 01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文明缘何生命力如此旺盛?主要原因在于中华文化文明的核心精神之一:“礼”。中华文明实际是在黄河、长江和西辽河流域等地理范围内展开并结成的一个巨大丛体,而凝聚这一丛体的正是“礼”。 “礼”推动中国最终成为文明之邦。云南元谋县、陕西蓝田县等地的猿人化石可证明从那时起有了中华民族的先祖。文明的孕育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发现7000多处文化遗址,表明当时已经出现了地方性的多种文化区。到新时期时代中晚期,中华文明诞生了。从物质层面表现而言,一是建立在农业和手工业有相当发展的基础之上;二是出现明显的社会阶层分化;三是出现了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城市;四是在这些城市,特别是中心性城市出现大型建筑。从精神层面表现而言,“礼”贯穿始终。有学者认为,从红山时代的大巫师到上古时代的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实际上都是集神权和王权于一身的大巫。伴随着神权走向王权,巫的祭祀演变为王的仪礼,祭祀礼仪演化出政治典章,原始歌舞演化出文学艺术。中华文明由此依靠由“礼”衍化出的一整套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等传承至今,并不断走向实用理性,成就今天的礼仪之邦。 中华文明在早期生成的过程中,形成于黄河上中下游的三个文化区、形成于长江中下游的两个文化区和燕辽文化区等的接触中,“礼”被延伸,从部落到国家,从家族到民族,因而铸就了中华文明强大的基因。基因生成后,中华文明至少经历了三次基因大调节,有效发挥了阻遏作用、激活作用。第一次是秦灭六国之后,由百家争鸣走向文化大一统,自汉武帝起,奠定了实用主义倾向的儒家思想统治模式。第二次是自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与中国儒家、道家融合,至隋唐,儒释道文化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本形态。第三次是近代以来,西方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传入,由中国共产党主导,形成了方克立总结的“马魂、中体、西用”的综合创新。 中华文明早期发展过程是从多元到一体,既有中华大地不同文明之间的兼收并蓄,也有对外界文明的兼收并蓄。的确如此,中华文明的旺盛生命力来源于中华大地较为广阔的根基,先祖在这里狩猎、放牧,原始农耕的发展为中华文明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华文明的旺盛生命力来源于在多元文化接触中,相互竞争,相互依存,自觉创新;中华文明的旺盛生命力来源于大量吸收外来先进文明的同时,也产生了强大的辐射性影响;中华文明的旺盛生命力来源于“礼”的基因,一脉相承,延绵不辍。 (摘编自张恒军《“礼”:中华文化文明的生命密码》)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中华文明的旺盛生命力来源于中华大地,也将会延续“礼”的基因而传承下去。 B. 中华文明依靠由“礼”衍化出的一整套制度等传承至今,助推中国成为礼仪之邦。 C. 在一定地理范围内展开的中华文明,历经漫长岁月的洗礼,“礼”就此孕育而生。 D. 中华文明在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等的交汇融通中,逐渐铸就生生不息的强大基因。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章对中华文明旺盛的生命力追根溯源,清晰阐述了“礼”是解读中华文化的密码。 B. 文章以中华文明经历的三次基因调节为前提,论证了“礼”的阻遏与激活作用。 C. 文章指出中华文明是基于两个层面的表现而诞生的,并论证了二者的关系。 D. 文章分析论证了“礼”的产生和衍化的过程,是按从历史到现实的顺序推进的。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对中华文明核心精神之一的“礼”的认知,有助于促进当今反腐倡廉的深入开展。 B. 随着由神权向王权转轨,“礼”也在不断衍化,并致力于中华文明的建构。 C. 虽然中国共产党主导了中华文明的综合创新,但“礼”的基因减缓了文明的进程。 D. 中华文明在与多元文化的交锋中练就了兼容并包的本领,才不致于被外来文明吞没。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走过铁匠铺 葛水平 ①去往铁匠铺的路上,我还是一个撅着厚嘴唇的女孩。 ②时光虽然让我的生命中走失了很多东西,很多东西也让我懂得有过的好被我撞见了。 ③我的手心再也没有因为遇见一些事物而热过,除了铁匠铺。有些时候,我甚至怀疑其中某些细节的真实,比如黄泥小路上的晨光,弥漫在空气里冷霜的味道,还有那磕磕绊绊相继走过的脚印。 ④秋罢,农家院墙上有一排铁钩,上面挂着闲置下来的犁耙锄锹,一年的生计做完了,该挂锄了。庄稼人脸上像牲口卸下挽具似的浮着一层浅浅的轻松,农具挂起来时,地便收割干净了。阔亮的地面上有鸟起落,一阵风刮过来,干黄的叶片刷刷往下掉。入冬了,落叶、草屑连同所有轻飘的东西都被风刮得原地打转。早晨和傍晚,落叶铺满了院子,还有街道。远处重峦叠嶂的山体恰似劈面而立的一幅巨大的水墨画屏,霜打过的红叶还挂在一些干枝梢上,怕冷的人已经裹上了冬装,袖住了手。跑往山野的风停在农具上歇息,风把农具上的泥尘抖落下来,迷了过路人的眼,想起那金粉飘洒的阳春三月,农人看着挂起来的农具说,该进铁匠铺了。 ⑤村庄里的铁匠铺开始热闹了,用了一年的农具需要“轧”钢蘸火。用麻绳串起来的农具挂在铁匠铺的墙角,大锤小锤的击打声此起彼伏。取农具的人不走了,送农具的人也不走了,或蹲或坐,劣质香烟弥漫着铁匠铺。轧好钢的锄头扔进水盆里,一咕嘟热气浪起来。龇着牙的农人开始说秋天的事,秋天的丰收总是按年成来计算,雨多了涝,雨少了旱,不管啥年成,入冬就要歇息了。 ⑥冬天是一个说闲话的日子,冬天的闲话把历史都要揪出来晒两轮儿。 ⑦从小生活在村镇的那一代人,回忆起从前的日子来那是有很多说道的。每一个节气到来都要先敬神,最主要的就是天、地神。没有辽阔的土地,人们便会失去生存的根基。拜祭地神与拜祭天神是对应的,天地合称为“皇天后土”。敬神是护佑来年风调雨顺,铁匠铺则是生活背后的力量。 ⑧ 有人讲土地庙的土地神,最小的神直接管着人的口粮。说是山前山后各有土地庙,山前热闹山后冷清。山后土地神来山前土地庙里抱怨,正好山前土地神要出门会友,便委托山后土地神代理几天,以便得些香火供品。山前土地神前脚刚走便来一人祭祀,请土地神刮一阵顺风,明天他要行船。接着又来一人,请土地神明日千万不要刮风,他的梨树正在花季。没等土地神决定又来一老头祭神求雨,他要种田。后又来一老太她要晒姜。山后土地神实在是没有工作经验,急请山前土地神回来定夺。山前土地告诉他:刮风顺河走,躲过梨树沟;黑夜把雨降,白天晒干姜。他们说现在的官员都是一方土地神,可惜少有山前土地神的工作经验,大多感情判断,跟着政策来强行定夺。是不是更应该了解当下,不做无用之事,不放过有用之人呢?四散坐着的人就毫无意思地哈哈笑。 ⑨在他们的谈话中,村庄里的事物都不是固定的,具有弹性,有拖泥带水式的长句。村庄已经不能叫村庄了,门外越来越看不见年轻人的脸了,连走过无意中吹了一声口哨都觉得是一种生气。围绕着铁匠铺的地上丢满了烟蒂,因为抢秋,黄土刺进了他们的脸皮,搓着脸上和脖子下的黄泥,弹出一个个泥蛋蛋。他们的生活质量,也许就是现在这样的,一脸淡漠的自由。 ⑩旧时的颜色就是由手艺人描绘的。我一直不相信有天堂,天堂在我的意念中该是叮当作响的铁匠铺。现在农业器具都是机械制造了,铁匠铺除了为一些工地打打铁钎子、铁镐头,别的活儿基本都没了。我在一家农家乐吃饭,上菜用的瓷盘子换成了“铁锹”,我一直在想,镰刀、铁叉、锄头,如果都上了饭桌子呢?哈呀,显然就没有了吃饭的乐趣。机器逐渐代替了手工,脱粒时再也不是老牛拉着石轱辘在转,而是用上了脱粒机。前不久在新闻上看到,为了禁止燃烧农作物秸秆还用上了打包机。看来用不了多少年,一些农具就会逐渐淡出人们生活。伸展到生活细微处的那些铁匠铺,有一天就会成为多余的风景落幕。没有了铁匠铺的生活还会继续。铁匠铺没有了铁匠,所以就只能画在了纸上。 ⑪我怀念铁匠铺里男人们的气质、表情、谈吐和铁锤的敲击声,还有,是农具赋予了他们做人的尊严、自由和信心。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土地神的故事作为冬日闲话的代表,既丰富了文章内容,也讽刺了信奉教条的地方官员。 B. 文章结尾,作者直抒胸臆,写对铁匠铺的怀念以及铁匠铺给自己生活带来的积极变化。 C. 文章④-⑨段写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回忆:农家院墙上的犁耙锄锹及铁匠铺的人们与闲话…… D. 第④段划线句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庄稼人在—年辛勤劳作之后的轻松。 5.你怎么理解文中“上菜用的瓷盘子换成了‘铁锹’”这一样现象?请简要回答。(6分) 6.根据全文概括“铁匠铺”在文中的含义。(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式的总和,它首先体现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风建设是我国历史上众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从古至今,颜之推《颜氏家训》、诸葛亮《诫子书》、周怡《勉谕儿辈》、朱子《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等都在民间广为流传,闪烁着良好家风的思想光芒。历史上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等,同样展现着良好的家风。“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等教子的古训至今为世人尊崇。 好的家风不但对自己有利、对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响着大众的道德水平与社会的风气。 建立优秀的家风不用好大喜功,能够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为原则,从细微处着眼,从点滴小事做起,就能让好家风变成无言的教导代代相传,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传承正能量。 (摘编自《传承好家风好家训,弘扬社会正能量》) 材料二: 弘扬践行优秀家风,就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之落细、落小、落实。以家谱为重要内容的根祖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重要内容,不仅延续着家族血脉,更传承着优良家风家训,内涵丰富、底蕴深厚,具有强大维系力、凝聚力、感召力和亲和力。编修家谱可以使优秀的家风和宝贵的家训重回人们视野、重归百姓家庭,达到以家风促民风带政风、涵养核心价值观的效果。 (摘编自《以修志编谱传承历史文脉优良家风》) 材料三: (摘编自张琳、陈延斌《当前我国家风家教现状的实证调查与思考》) 材料四: 牵起妈妈的手,牵起的也是孝亲敬老的好家风。每逢佳节倍思亲,思念发自眷恋亲朋的心灵感触,也源自注重孝亲、注重家庭的文化自觉。家风传统、亲情牵挂、故土情结、孝悌观念,这些传统文化中宝贵的道德因子,不仅并未因为现代浪潮的冲击而沉没,反而愈发显示出反哺个人、黏合家庭、软化社会的强大魅力。“团聚最喜悦,团圆最幸福,团结最有力”,习近平总书记在春节团拜会上的这句话,被无数人转发分享。让“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的家风传承不竭,让重视家庭、重视家风成为现代社会文明风尚的标配,千家万户定会更加和美幸福,国家和民族定会更加和谐安定。 (摘编自《“牵妈妈的手”,守望家风报春晖》)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优秀的家风、宝贵的家训已经重归诸多普通家庭,重视家风将成为现代文明的标配。 B.家风首先体现的是道德的力量,它的形成需要较长时期,且一旦形成就较为稳定。 C.延续家族血脉,传承优良的家风家训,是根祖文化具有强大凝聚力的重要原因。 D.家长获取家庭教育科学知识的途径包括媒体信息、专业咨询等,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8.下列对相关材料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家风既能反哺自己,也能黏合家庭,有利于子女和家人,更能影响大众道德水平,带动社会风气向善向美。 B. 优秀的家风并不都强调“精忠报国”“廉洁克制”等大的原则,它们更强调落细、落小、落实,注重无言的教导。 C. 媒体信息在充实家长的家庭教育科学知识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已经超越了专业的家庭教育知识。 D. 家风是在世代传承的过程中形成的,家族经验经历了实践的检验,也能对家长教育子女产生影响。 9.怎样才能有效培育良好的家风家教?请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苏轼传 丁母忧。熙宁二年,还朝。会上元敕府市浙灯,且令损价。轼疏言:“陛下岂以灯为悦?此不过以奉二宫①之欢耳。然百姓不可户晓,皆谓以耳目不急之玩,夺其口体必用之资。此事至小,体则甚大,愿追还前命。”即诏罢之。时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安石滋怒,使御史谢景温论奏其过,轼遂请外,通判杭州。时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沈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徙知湖州。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七》,有删节) 【注】①二宫:后宫的太皇太后及太后。 10.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 B. 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 C. 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 D. 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 11. 下列对文中有关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上元、中元和下元合称“三元”,其中“上元”指农历的正月十五,旧俗在上元夜张灯游乐,所以又叫“灯节”。 B. “东坡居士”是苏轼的号。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含义相关的别名,称为“号”。 C. 古制规定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必须离职,称“丁忧”。 D. “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刘彻继位后,始有年号。“熙宁”是北宋时宋神宗赵顼的一个年号。 12.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苏轼上书说,元宵节在皇宫举办灯会,无法让老百姓明晓其真正目的,应该撤回诏令。 B. 突发水灾,苏轼誓与城共存亡,稳定民心,始终带领士卒修堤守城,保全了徐州。 C. 司农擅造律法要处罚没能按时执行新政策的人,苏轼据理力争制止了对百姓的处罚。 D. 苏轼写诗关注百姓疾苦,被断章取义诬陷而入狱,后被贬黄州,自号“东坡居士”。 13.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然百姓不可户晓,皆谓以耳目不急之玩,夺其口体必用之资。(5分) (2)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南归阻雪 孟浩然 我行滞宛许①,日夕望京豫②。 旷野莽茫茫,乡山在何处。 孤烟村际起,归雁天边去。 积雪覆平皋,饥鹰捉寒兔。 少年弄文墨,属意在章句。 十上③耻还家,裴回④守归路。 【注】①宛许:泛指今南阳许昌一带。②京豫:指东都洛阳。③十上:指作者十次上京赶考。④裴回:一作“徘徊”。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少年”句诗人为自己少年时只知舞文弄墨、专注于诗词歌赋而心有悔意。 B. “旷野”“孤烟”“归雁”等意象既勾勒出苍茫的环境,又暗指诗人的心境。 C. “饥鹰捉寒兔”,貌似写鹰在积雪天的饥饿难耐,实则还隐喻作者自身景况。 D. “滞宛许”“望京豫”点明诗人滞留的地点及遥望之所,照应了标题的“南归”。 15.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①《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体现作者不愿违背心意,趋炎附势的句子是 , ! ②《书愤》中“ , ”一联采用蒙太奇手法再现了北宋军队在瓜洲一带击溃金兵和强渡渭水,激战大散关两个场景。 ③《登岳阳楼》中,写出了洞庭湖烟波浩渺的雄浑景象的诗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19题。 在历史的进程中,我们同样需要守望者。守望是一种角度。当我这样说时,我已经承认对待历史进程还可以有其他的角度,它们也都有存在的理由。譬如说,你不妨做一个战士,甚至做一个将军,在时代的战场上, ,发号施令。你不妨投身到任何一种潮流中去,去经商,去从政,去称霸学术,统帅文化,叱咤风云, ,去充当各种名目的当代英雄。但是,在所有这些显赫活跃的身影之外,还应该有守望者的寂寞的身影。 守望者是这样一种人,他们并不直接投身于时代的潮流,毋宁说往往与一切潮流保持着一个距离,但他们也不是旁观者,相反对于潮流的来路和去向始终怀着深深的关切。他们关心精神价值甚于关心物质价值,在他们看来,无论个人还是人类,物质再繁荣,生活再舒适,( )。所以,他们虔诚地守护着他们心灵中那一块精神的园地,其中珍藏着他们所看重的人生最基本的精神价值,同时警惕地瞭望着人类前方的地平线,注视着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守卫土地,仰望天空,他们守的是人类 的生命之土,望的是人类 的精神之天。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赴汤蹈火 指点江山 安居乐业 超世绝伦 B.赴汤蹈火 高谈阔论 安身立命 超世绝伦 C.冲锋陷阵 指点江山 安身立命 超凡脱俗 D.冲锋陷阵 高谈阔论 安居乐业 超凡脱俗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如果心神难定,意识不明,就绝无幸福可言 B.如果精神流于平庸,灵魂变得空虚,就绝无幸福可言 C.无论是心神难定,还是意识不明,都绝无幸福可言 D. 无论是精神流于平庸,还是灵魂变得空虚,都绝无幸福可言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在土地和天空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守卫土地,仰望天空 B.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 C.在土地和天空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怀着忧虑之心他们守卫土地,仰望天空 D.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怀着忧虑之心他们守卫土地,仰望天空 20. 下面是某校团委的一则通知,其中有五处用语不够得体。请指出并作修改。(5分) 通知 全体老师、同学们: 我校将从1月16日开始进行“唐之韵”诗歌朗诵大赛,现万事俱备,急需母校老师、同学们找一找大赛开幕式和闭幕式的背景音乐,希望大家不吝赐教。请于明天下年2:00-5:00交到团委办公室,其他时间恕不接待。 校团委 2019年1月10日 (1) 改为 (2) 改为 (3) 改为 (4) 改为 (5) 改为 21. 某班级拟了一个班级学习分享活动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框架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李大钊 (2)青春是有限的,智慧是无穷的,趁短的青春,去学习无穷的智慧。——高尔基 (3)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身。——陈独秀 (4)青春在人的一生中只有一次,青年时代要比其它任何时代更能接受高尚的和美好的东西。谁能把青春保持到老年,不让自己的心灵冷却变硬僵化,谁就是幸福的人。 ——别林斯基 新时代的我们正步入青春的岁月,感受青春的情怀。今年正值“五四运动”100周年,《中国青年报》将举办“青春的风采”征文活动,你准备参加该活动,结合上面的材料,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二质量调研试题 语文参考答案 2019. 01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 1.(3分)【答案】A【解析】A项,结合文本内容“中华文明的旺盛生命力来源于在多元文化接触中,相互竞争,相互依存,自觉创新;中华文明的旺盛生命力来源于大量吸收外来先进文明的同时,也产生了强大的辐射性影响”分析可知,“中华文明的旺盛生命力来源于中华大地”有误,除了中华文明外,还有多元文化以及外来先进文明。 2. (3分)【答案】C【解析】C项,结合文本后两节内容分析,“并论证了二者的关系”有误,于文无据。 3. (3分)【答案】D【解析】A项,对“礼”的认知与反腐倡廉之间没有必然的关联;B项,中华文明是依靠“礼”所衍化的制度而传承,并不是“礼”来帮助中华文明的建构;C项,“‘礼’的基因仍拖累了文明的进程”有误,最后一段说“中华文明的旺盛生命力来源于‘礼’的基因”。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4. (3分)【答案】C【解析】“写……铁匠铺给自己生活带来的积极变化”错。 5. (6分)【答案】①这是商家利用现代人们的怀旧心理去赚钱的一种噱头;(商家噱头)②这一现象表现出随着时代变迁,“铁锹”等农具淡出人们的生活,逐渐失去其本来价值的现状;(农具现状)③这一现象表达了作者对在城市化进程中人工农具所蕴含的传统精神也逐渐消失的一种担忧与无奈。(对未来担忧)(每要点2分) 6.(6分)【答案】①是制造、修补农业用具的店铺,是曾经农业生活背后的力量;②是农民在农闲时聚会聊天时的精神放松处;③是即将消失的传统农业生产生活方式的典型代表;④是给予我美好回忆的“天堂”。 (每点2分,任答对3点给满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7.(3分)【答案】A【解析】B项,“已经重归”错误,材料二表述为“编修家谱可以使优秀的家风和宝贵的家训重回人们视野、重归百姓家庭”。 8.(3分)【答案】D【解析】A项,扩大了范围,原文表述的是“好的家风”。B项,于文无据,原文论述的“落细、落小、落实,注重无言的教导”等讲的是建立优秀家风的一些做法,不能等同于优秀家风的内蕴。C项,“超越”错误,“家庭教育讲座或培训”和“咨询专业人士”都属于专业的家庭教育知识。 9.(6分)【答案】 ①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从细微处入手,注重点滴小事,拒绝好大喜功、单纯的说教。②以编修家谱等根祖文化为载体,也可利用家风系列活动,来借鉴、传承优秀家风和宝贵家训。③家长要利用多种途径和方式,不断学习并优化自己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科学知识,使家庭教育活动科学化。④吸收传统文化中宝贵的道德因子来黏合家庭,并将它们融入到优秀家风的建设过程当中。⑤党和政府相关部门应将倡导、培育家风家训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工程。⑥媒体发挥新闻媒体特别是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传播力强、受众面广的优势,大力宣传良好家风。(每要点2分,答对其中三点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10. (3分)【答案】B【解析】通读句子,理解其大意,结合句中实词、虚词断句。如“李定”“舒亶”“何正臣”都是人名,“久之”表时间。 11.(3分)【答案】B【解析】B项,“另取一与本名含义相关的别名”,称为“字”。“号”则是同辈之间的称呼或表明自己的一种志向。 12. (3分)【答案】C【解析】C项理解错误,不是“司农擅造律法”,是苏轼以擅造法律定罪责难司农,“据理力争”也于文无据。 13.(1)(5分)【答案】但是老百姓不可能家家户户都明白您的用心,都认为您是为了满足眼睛观赏这样小的需要,夺取了他们吃饭穿衣所必需的钱财。(采分点:“晓”“以”“夺”“资”各1分,大意1分) (2)(5分)【答案】如果富人都出了城,民心一定会动摇,我和谁一起守城呢?只要有我在这里,就不会让决堤的水毁了城墙。(采分点:“守”“是”“决”“败”各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 服母丧。熙宁二年,还朝。适逢元宵节,皇帝下令为宫中购买花灯,并且要求压低价格。苏轼上书说:“皇上您哪里是自己喜欢看花灯呢?您这样做只不过是为了让太皇太后和太后高兴罢了。但是老百姓不可能家家户户都明白您的用心,都认为您是为了满足眼睛观赏这样小的需要,夺取了他们吃饭穿衣所必需的钱财。这件事很小,但它的影响很大,希望您收回这个命令。”皇帝于是下诏停办这件事。当时王安石正在创制施行新法,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王安石很愤怒,让御史谢景温在皇帝面前说苏轼的过失,苏轼于是请求出京任职,做了杭州通判。这时新的政令一天天下达,苏轼在杭州任上总是利用新法中对百姓有利的内容造福百姓,百姓们因此生活安定。调任密州知州。司农实施手实法,不按时施行的人按违反国家制度判罪。苏轼对提举官说:“违反制度的判罚,如果是出自朝廷,谁敢不听从?如今命令出自司农,这是擅自制定律法。”提举官害怕地说:“请您先不要追究这件事。”不久,朝廷知道这个法令危害百姓利益,于是下令废除了它。 调任徐州知州。黄河在曹村附近决堤,在梁山泊泛滥,从南清河溢出,汇聚在徐州城下,水不断上涨,不久就要泄进城里,城墙即将被冲毁,城里的富人争着逃出城去避难,苏轼说:“如果富人都出了城,民心一定会动摇,我和谁一起守城呢?只要有我在这里,就不会让决堤的水毁了城墙。”于是将富民们赶回城中。苏轼到武卫营,把卒长叫出来说:“河水将要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即使是禁军也要暂且为我尽力。”卒长说:“太守您尚且不逃避洪水,我们这些小人应该为您效力。”于是率领他的士兵拿着畚锸出营,修筑东南方向的长堤,堤坝从戏马台起,末尾与城墙相连。雨日夜不停,没有受损的城墙只有三版。苏轼天天住在城上,即使经过家门也不入,派官吏们分别在城墙各处守卫,最终保全了徐州城。又向朝廷要求调来服役的人加高修筑旧城墙,修筑木制堤岸,用以防备洪水再来。朝廷听从了他的建议。 调任湖州知州。因为有一些不便于民的事情不敢明说,就写诗暗示,希望对国家有所帮助。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从他的诗中挑出一些词语,断章取义诬陷说苏轼的诗是在诽谤朝廷,把他逮捕押赴台狱,想置他于死地。案件审查了很久,也没有判决。神宗非常喜欢苏轼的才学,安排他担任黄州团练副使。苏轼与黄州的田父野老,一起生活在溪旁山间,在东坡修筑房舍,自号“东坡居士”。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4. (3分)【答案】A【解析】A项中诗文并无体现悔意。 15.(6分)【参考答案】(1)对前途的失落和迷惘,前四句诗人因风雪滞留异乡,抬头四望却只见一片苍茫,不禁流露出对前途的失落和迷惘;(2)归途滞留的悲凉萧索,中间四句诗人借 “孤烟”“归雁”“积雪”“饥鹰”勾勒出苍茫之景,表达了他此刻归途难进处境不堪的悲凉萧索;(3)屡试不第,失落还乡的羞愧,后四句诗人通过对比壮志在胸的少年和屡遭挫败的现状,抒发了屡试不第,失落还乡的羞愧之情。(每要点3分,答对其中2点即可)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6分)【答案】(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2)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3)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每空1分,错、漏、添字该空不得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 (3分)【答案】C【解析】“赴汤蹈火”指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艰险,奋不顾身。“冲锋陷阵”形容作战勇猛。“指点江山”指评说国家大事。“高谈阔论”指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安身立命”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安居乐业”指生活安定,对所从事的工作感到满意。“超凡脱俗”即超出常人,脱离凡俗。指与众不同,超脱世俗的高雅境界。“超世绝伦”指超出世人和同辈。 18.(3分)【答案】B【解析】 根据上下文这应该是表假设关系的复句,而不是表条件关系的复句,可以排除B、C项,“精神”“灵魂”是与“物质”相对的概念;“心神”“意识”虽然也属于“精神”范畴,但不与“物质”概念相对,因而排除A。 19. (3分)【答案】A【解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缺少介词“在”,导致出现了两个主语;二是照应不当,前面是“土地和天空”,后面也应是先“土地”,后“天空”。 20. (5分)【答案】“万事俱备”改为“准备工作基本就绪”;“母校”改为“全校”;“找一找”改为“提供”;“不吝赐教”改为“大力支持”;“其他时间恕不接待”删除。(找到并改正一点给1分) 21. (6分)【答案】班级学习分享活动,由小组分享和班级分享两部分构成。其中,小组分享包括主题、书目、作业三部分;班级分享有海报展示、笔记漂流、投票评比三个环节。通过这样的活动,同学们能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内容完整,归属得当,给2分;表述准确,给2分;语言连贯,给2分。) 四、写作(60分) 22. 作文评分标准同高考(作文阅卷切入分45分) 等级 分值 一等(20~16分) 二等(15~11分) 三等(10~6分) 四等(5~0分) 基础 等级 内容 20分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主题明确 内容较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思想基本健康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当 思想不健康 感情虚假 表达 20分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迹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迹清楚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基本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发展 等级 特征 20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显文采 略显创意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深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