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4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张家口市2019-2020学年高一11月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张家口市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阶段测试卷 高一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毛泽东诗词与中国气派 汪建新 毛泽东诗词是20世纪最优秀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对构建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产生了巨大影响,其蔚为壮观的中国气派令无数人为之陶醉。 毛泽东诗词古朴典雅、对仗工整、抑扬顿挫,是运用旧体诗词形式反映现实斗争和现代生活的光辉典范。正如毛泽东对作家梅白所说:“旧体诗词要发展,要改造,一万年也打不倒。因为这种东西最能反映中华民族的特性和风尚。”毛泽东诗词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的深厚土壤,蕴涵着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元素,从文化名人到历史典故,从民间故事到神话传说,从哲学思维到日常习俗,字里行间,俯拾皆是。毛泽东诗词中反复使用的意象,比如日月江河、风雪云雾、苍松腊梅、旌旗鼓角、炮声弹洞等,要么是历代文人骚客借以托物言志的传统物象,要么是现代作家用来描绘战争风云的常用素材,具有不同于别国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毛泽东一向反对使用古奥偏典,故作艰深晦涩。他借用的典故都是广大人民群众颇为熟悉的,如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牛郎神女、吴刚嫦娥。毛泽东引用或化用的名人诗句,如“一枕黄梁再现”“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唱雄鸡天下白”等,即使不注明出处、不进行解释,也不会产生歧义。毛泽东特别重视人民群众的生活语言,新鲜质朴、生动活泼。“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是行军路线、道路状况的真实描绘。“敌军国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是对敌我双方态势的分析判断。“当年鏖战急,弹洞千村壁”是战争遗址今昔对比的客观纪实。这种语言,经得起行家里手咀嚼玩味,普通读者也一看就懂。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是毛泽东倡导的文艺创作原则。前者强调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进行再现,后者主张既表明对现实的态度又体现对未来的渴求。毛泽东诗词史诗般地反映了特定时期的社会风貌,使读者能够全面客观地体察中国人民的疾苦与心声,剖析中国革命的形势与任务,重温20世纪中国历史的波澜壮阔与沧桑巨变,追溯毛泽东跌宕起伏的奋斗足迹和心路历程。毛泽东诗词又洋滥着充满理性的激情,深沉而浓郁,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以《七律·长征》为例,它是现实主义力作,也是浪漫主义精品。就纪实长征这一重大事件而言,它是现实主义的;从抒发红军不畏艰难困苦的英雄气概而言,它是浪漫主义的。每一句诗都概括了长征的某种特征,都再现了长征史诗的局部面貌,都赞扬了红军的钢铁意志和豪迈情感。真实的感受、磅礴的力量、澎湃的激情使《七律·长征》成为千古绝唱。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为20世纪最优秀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的毛泽东诗词,对构建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产生了巨大影响。 B. 毛泽东认为旧体诗词最能反映中华民族的特性和风尚,其诗词是运用该形式反映现实斗争和现代生活的光辉典范。 C. 毛泽东诗词借用的典故都是广大人民群众非常熟悉的,即使不注明出处、不进行解释,也不会产生歧义。 D. 《七律·长征)感受真实、力量磅确、激情速湃,是一首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千古绝唱。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对毛泽东诗词的文化价值做了准确的定位,强调其蔚为壮观的中国气派。 B. 文章接下来层层递进,由主到次分别从民族风格、语言、创作原则三个方面论述。 C. 文章恰当引用毛泽东对作家梅白所说的话,直接表明了他对中国旧体诗词的态度。 D. 文章在论述中运用了大量例证,如《七律·长征》等诗词诗句,有力地证明了观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毛泽东诗词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深厚土壤,蕴涵着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元素,并不涉及外国文化。 B. 毛泽东诗词中反复使用历代文人骚客借以托物言志的传统物象,表现传统文人的普遍情感。 C. 毛泽东特别重视人民群众的生活语言,新鲜质朴、生动活泼,他的诗词人民群众一看就懂。 D. 毛泽东诗词史诗般地反映了20世纪中国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又洋溢着充满理性的深沉而浓郁的激情。 【答案】1. C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全面提取信息,精准筛选,细心比对,灵活理解。常见的陷阱设置有:遗漏信息、添油加醋、未然与已然、偷换概念、张冠李戴、曲解文意等逻辑错误。题目要求选择“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项, “即使不注明出处、不进行解释,也不会产生歧义”指的是“引用或化用的名人诗句”,并不是指“毛泽东诗词借用的典故”,选项将“引用或化用的诗句”等同于“借用的典故”,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而且从“‘一枕黄粱再现’‘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唱雄鸡天下白’等”中的“等”字来看,也并不是全部的“引用或化用的名人诗句”都为群众非常熟悉。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论证和语言特点的分析理解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论证”一般指论证方法、论证结构、论点、论据等内容。论述类文本阅读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与类比论证等六大类;论证结构主要包括“横向展开议论”(并列结构)与“纵向展开议论”(递进结构)两种。题目要求选择“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错在“层层递进,由主到次”这个地方,仔细阅读文本可知:文章分别从民族风格、语言、创作原则三个方面并列论述,并非层层递进,由主到次的介绍。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根据原文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本题考查根据原文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做这类题往往需要对原文进行“推断和想象”,所以选项的内容就不再是原材料的简单重复,而是在原句的基础上,加上了命题者自己的理解。。要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做到对材料的熟悉和理解,以便解题时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关区域,进而进行比较、分析、推断;其次,要清楚选项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推断,绝不是凭空进行的,所以找到原来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筛选信息、推敲选项;将选项和原文信息进行比较时,掌握一些常见的设错方式很有必要,从而使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本题宜用排除法。A项,“并不涉及外国文化”的说法属于主观臆断,故排除。B项,错在“表现传统文人的普遍情感”这个地方。从原文可知毛泽东的诗词反映的是“特定时期的社会风貌,使读者能够全面客观地体察中国人民的疾苦与心声,剖析中国革命的形势与任务” 等等,而不是“表现传统文人的普遍情感”。C 项,“他的诗词人民群众一看就懂”的表述不准确。虽然他的诗词吸收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语言,新鲜质朴、生动活泼,但毕竟是古体诗词,还是比较古朴典雅的,原文是说“普通读者”一看就懂,但“普通读者”并不等于是“人民群众”。 故选D。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蔚县剪纸是一个以宣纸为主要制作原料,采取阴刻为主、阳刻为辅的技法,后用毛笔点染色彩的剪纸品种。蔚县剪纸构围饱满,造型丰富、相栩如生,题材多是戏曲人物、脸谱、花鸟鱼虫、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家禽家畜、吉禽瑞兽、风景名胜等。但是,蔚县剪纸真正区分于中国其他剪纸艺术的却是其独特的工艺特点和刚性十足的创作主体。 首先,在制作工艺上,蔚县剪纸是用刀刻出来,而不是剪出来的。传统的手撕、剪等工艺在造型能力上相对粗糙,采用刀刻,可以创作出图案更加复杂、细腻的剪纸作品,刻刀的适用可以说是蔚县剪纸制作工艺里最重要的一次创新。相传蔚县剪纸艺术大师王老赏单刻刀就有一百多把,用刀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在技法上,蔚县剪纸是我国唯一一种采用“阴刻为主、阳刻为辅”的点彩剪纸,它既有北方民间剪纸的浑厚质朴、粗犷豪放的特性,又兼有南方剪纸阳朝玲珑别透、纤细秀丽的风格,可以说是集众家之所长于一身。其次,在色彩运用上,蔚县剪纸采用多色点染彩绘。蔚县剪纸的点染颜色运用大胆、浓艳,色彩鲜明,对比强烈又协调统一。与其他剪纸艺术相比,蔚县的点染技艺更加细腻,比如,一条细染色线两旁都要专门刻出两道白线,来防止串色的发生。上色,作为整个制作过程的重要步骤,其絢烂的色彩不仅为剪纸作品赋予了灵动的生命,也丰富了蔚县剪纸的艺术表现形式。这方面,与江南的黑色剪纸、陕北的单色剪纸形成强烈的对比。第三,在创作主体上,蔚县剪纸以男性为主。随着制作工具的改良和愈加精细的创作过程,剪纸的主要劳动者从过去的女性逐渐转移到了男性。这些从事剪纸的艺人们,不但年轻力壮,眼神好,很多人还有从事过其它手工技艺的经历,对剪纸艺术的发展创新起了很大的作用。 (摘自《民间艺术瑰宝——蔚县剪纸》) 材料二: 蔚县剪纸艺术发源于河北省蔚县。蔚县古称蔚州,为燕云十六州之一,地处长城以外,是中国历代内地通往塞外的咽喉要道,是南下北上、东来西往的交通要冲。历史上蔚县经济的勃兴带动了文化的发展,外地的许多文化艺术流传到蔚县。如杨柳青年画、武强木板水印窗花、山西梆子,坝上二人台,唐山皮影戏等都曾经在蔚县很有市场。 在这种特殊的环境和刺激下,蔚县历史上产生了两门全国知名的艺术形式:一个是蔚县秧歌(古称蔚州梆子),另一个就是蔚县剪纸(亦称蔚县窗花),蔚州地方的百姓,很早以前就有这样的习俗:每逄佳节和喜庆的目子,喜欢在窗户纸上粘贴一些花花绿缲的图案,借以美化家庭环境,烘托喜庆气氛,谓之贴“窗花”。据说最早的窗花是“天皮亮”:一种在云母薄片上构图着色而成的装饰品。后来吸收了武强木板水印窗花的图案风格,可以裱糊在窗户上,内容多为戏文和花卉,后人称之为“草窗花”,这是蔚县剪纸诞生以前的情形。 其实,蔚州民间还盛行着一种供花鞋、荷包、枕头等物件上制绣时使用的“花祥”。农民艺人们借鉴了“花样”的剪纸形式,吸取了武强木板水印窗花和杨柳青年画的色彩特点,并模仿“天皮亮”那样的透明效果,经过长期的创作实践,逐渐形成了一种在剪纸上染色而成的、新颖的剪纸艺术形式,这便是蔚县剪纸的雏形。 (摘自《蔚县剪纸的历史》 材料三: 蔚县剪纸特点鲜明、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必须将它完整地保存下来、传承下去。在早期的发展和传承当中,蔚县剪纸艺术是通过艺人们的口传心授才得以传承下来的,这意味着蔚县剪纸艺术最终还是要依靠技艺传承人才能够继续传承。在蔚县剪纸艺术的发展和传承过程当中,这些传承人作为剪纸艺术的“源头活水”,在蔚县剪纸艺术的传承、保护和延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加强保护这些蔚县有纸艺术的传承人。特定的生态环境是特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的基础和前提,是形成遗产产地特有的自然和人文等的整体性场景,因此,想要让蔚县剪纸艺术能够更好的传承与发展,势必要加强对蔚县剪纸的特定生态环境进行保护,这个生态环境既包括自然生态环境,也包括人文生态环境。现代人对剪纸艺术的价值理念、精神信仰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再加上现如今生活生产方式的改变,要求人们改变以往落后的生产观念,对其进行生产性保护,将蔚县剪纸艺术中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不断地传承下去。 (摘编自《蔚县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其多元价值取》)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蔚县剪纸是我国唯一一种采用“阴刻为主,阳刻为辅”的点彩剪纸,集北方南方众家之所长于一身。 B. 蔚县剪纸采用多色点染彩绘,颜色运用大胆、浓艳,色彩鲜明,对比强烈又协调统一,艺术表现形式丰富。 C. 蔚县剪纸的艺人们以男性为主,他们年轻力壮,眼神好,还有其它手工技艺,促进了剪纸艺术的创新。 D. 蔚县剪纸起源于前州百姓喜爱的“窗花”和蔚州民间盛行的供花鞋、荷包、枕头等物件上刺绣时使用的“花样”。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独特的工艺特点和刚性十足的创作主体是蔚县剪纸和中国其他剪纸的区别,其他方面并无二致。 B. 运用刻刀是蔚县剪纸最重要的一次创新,而传统的手撕、剪等工艺粗糙,无法创作出图案复杂、细腻的剪纸作品。 C. 蔚县最早的窗花是在云母薄片上构图着色而成的装饰品,内容多为戏文和花卉,名为“天皮亮”,又叫“草窗花”。 D. 梁家各种肃施佛它宽鼓地保存下来、传承下去是目前不容忽视的任务。 6.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保存、传承蔚县剪纸艺术,需要哪些措施。 【答案】4. C 5. D 6. ⑴加强对蔚县剪纸传承人的保护。⑵加强对蔚县剪纸的生态环境的保护。⑶对蔚县剪纸艺术进行生产性保护。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观点或概念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等要求。这类题要认真读图,从文中基本概念、重要语句、图表、引述的资料获取信息,结合选项进行准确解读,常见错误有漏掉信息、以偏概全;因果倒置、主客互换;未然已然、信息有变;无中生有、查无实据。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要求“选择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错在“还有其它手工技艺,促进了剪纸艺术的创新”这个地方。原文是说“这些从事剪纸的艺人们,不但年轻力壮,眼神好,很多人还有从事过其它手工技艺的经历,对剪纸艺术的发展创新起了很大的作用”,也就是“还有从事过其它手工技艺的经历”是他们从事剪纸艺术当中的“很多人”,但不是“所有的人”,选项扩大了范围。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其次,要回归文本,吃透文本表达的观点,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推敲琢磨。本题要求选择“ 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宜采用排除法。A项,“其他方面并无二致”错。从原文可知:蔚县剪纸“既有北方民间剪纸的浑厚质朴、粗犷豪放的特性,又兼有南方剪纸阳朝玲珑别透、纤细秀丽的风格,可以说是集众家之所长于一身”,故排除。B项“传统的手撕、剪等工艺粗糙,无法创作出图案复杂、细腻的剪纸作品”错,原文是说,“传统的手撕、剪等工艺在造型能力上相对粗糙,采用刀刻,可以创作出图案更加复杂、细腻的剪纸作品”,也就是“相对而言”,并不是“无法创作出”,也应排除。C项,混淆了“天皮亮”和“草窗花”。“天皮亮”是一种在云母薄片上构图着色而成的装饰品。而“天皮亮”后来吸收了武强木板水印窗花的图案风格,可以裱糊在窗户上,内容多为戏文和花卉,后人称之为“草窗花”。也就是“天皮亮”不等同于 “草窗花”,二者不能混为一谈。综合以上分析: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本题要求根据材料,概括保存、传承蔚县剪纸艺术的措施。从材料三“这些传承人作为剪纸艺术的“源头活水”,在蔚县剪纸艺术的传承、保护和延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加强保护这些蔚县有纸艺术的传承人”可以概括出:加强对蔚县剪纸传承人的保护的要点。从“想要让蔚县剪纸艺术能够更好的传承与发展,势必要加强对蔚县剪纸的特定生态环境进行保护,这个生态环境既包括自然生态环境,也包括人文生态环境”中可提炼出:加强对蔚县剪纸的生态环境的保护的要点。从“如今生活生产方式的改变,要求人们改变以往落后的生产观念,对其进行生产性保护,将蔚县剪纸艺术中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不断地传承下去”可提炼出:对蔚县剪纸艺术进行生产性保护的要点。 【点睛】解答筛选概括文中信息题要遵循三个步骤。①一个原则:忠于原文。②两个观念:一是“整体”观念。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二是“联系”观念。联系全文,联系主题。③三个步骤:第一步:速读文章,了解大意;第二步:根据试题,精读文章;第三步:根据原文,结合题目,巧妙作答。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沙枣花开 季明 十八岁那年,我在河西走康一个叫石磨盘的地方支教,等来到石磨盘后,我才知道,世界上竟还有如此荒凉落后的地方,满眼都是黄沙戈壁盐碱地,村小学除了几间破旧的房屋,几乎一无所有。 晚上,就只有我和老杜,住在这个偏远的学校里。 那些天,我快要疯掉,一到傍晚,就像只困兽,在学校破败的院子里,烦躁地跑来跑去。 那时候,老杜六十多岁,已经在学校里借住几十年了。 老杜蹲在屋檐下,抽烟,他光着脑袋,满头满脸都是伤疤,漠然看着我瞎折腾。有一天,他忽然冲我扔过来一支烟。 我停下脚,愕然问;干啥? 瞧你那熊样,抽支烟就不烦了。 我才十八岁!我焦躁地喊,不能抽烟! 老杜重重咳了一声,响亮地吐了口痰,他说,十八岁咋的?老子十八岁都当团长了。 见我不信,老杜又说,这不算啥,在那个年代,十八岁当军长、师长的都有。 我这才知道,老杜是个老红军。 老杜的生活很单调,除了吃饭睡觉抽烟,就是去戈壁上垦荒。每天清晨,他扛起大锄、带着干粮出门,只到傍晚才回来。 老杜在戈壁荒漠上,努力把一片片土地刨起来,又平整好,再播上沙枣树的种子。这活儿,老杜已经干了几十年,他的身后,是上千亩沙枣林,都是他种的。 这令我异常饮佩,说,老杜真是个好同志啊! 老杜翻了翻眼睛说,狗、屁,老子在寻宝! 的确,老杜干活非常仔细,他每挖几下,都会伏下身,像只大鸵鸟,奋力把脑袋扎进土坑里,似乎在寻找什么。 寻啥宝?我问。 老杜长叹了一口气,说,大洋,一百九十块大洋! 接下来,我知道了老杜的故事。 老杜曾经是西路军的一名团长,突围时被打散了,在石磨盘村,他碰上一个身负重伤的军需科长,军需科长临死前,把一个包裹交给他,说,这里边有两百块大洋,军费;你向东走,过黄河,一定要把它们带回延安。 老杜知道,通向黄河的路口,早就被马家军堵死,自己死不足惜,但军费,绝不能落到马匪手里。于是,老杜写了张借条,拿出十块大洋作为路费,然后,把剩余的军费连同那张借条,裹在一件破羊皮袄里,深埋在一棵沙枣树下,并用刺刀在树上刻了记号。 老杜转向西南,一路乞讨,绕道回到老家,住了几天后,冲母亲磕几个响头,又毅然往延安的方向奔去。老杜走回延安,是一年之后的事了,按照规定,老杜必须接受审查。其它事情都好说,但关于军费的事,却死活也说不清了。审查者疑惑地盯着老杜,说,只拿了十块大洋,这谁知道?谁信呢?我们可不可以认定,你把那些军费都挪用了?一听这话,老杜火冒三丈,掀翻桌子,吼:给老子一个连,杀回石磨盘,把军费挖回来。 但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军费,成了老杜的心病,也成了他的历史河点,记录在案,这对老杜的人生,影响非常大。解救后,在老社的强烈要求下,他带着组织上的人,来到石磨盘村,以沙枣树为参照物,收狂地挖了几个月,却一无所获。 组织上的人不耐须了,撤了回去。但老杜坚决留了下来,他发誓,就是把石磨盘村翻个底朝天,也要找到那些大洋。孤身一人的老杜,跟石磨盘较上了动,跟戈壁荒漠较上了劲,更确切地说,是跟沙枣树,较上了劲!他一边翻地,一边种沙枣树。 这一干,就是三十年! 知道老杜的故事后,只要没事,我就会陪着他一起去垦荒。这活儿异常枯操,干了不久,我就泄气了。我说,算了,不就是一百九十块大洋吗,别找啦! 老杜倏地赤红起脸,脑门上青筋乱跳,吼:不行!难道老子的清白,就这么不值钱? 紧接着,老杜又说,他娘的,清白,比命都重要! 两年之后,我离开了石磨盘村。 一晃,又是三十多年过去,我常常会想起老杜,他若活着,应该快百岁了吧?不知是否已经找到了那些大洋? 今年上半年,我到M县出差,参观当地文史馆时,我在一个展柜前停住了脚步,里面,是一件破羊皮袄和190块银圆,还有一张陈旧的借条,上写:暂借大洋10块作为路费,落款人是——杜大富。 杜大富,就是老杜。 我急忙问讲解员:这是在哪里找到的?讲解员说,两年前修公路,在石磨盘村挖到的。 这里也有石磨盘村?是啊,整个河西走廊,有十多个叫石磨盘的村子哩! 我猛地明白了:老杜,找错了地方! 我待不住了,急三火四地赶到A县石磨盘村。 老杜早已去世多年,他种下的那上千亩沙枣树,已被命名为:红军林。老杜的墓,就在林子里。 在墓前,我默默拿出在文史馆里拍的照片,烧给老杜。 我说:老爷子,这,是你的清白。 眼前的沙枣树林,金黄色的花,开得正旺,满世界清香。 (《小说月刊》2018年第9期)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对石磨盘村的环境描写,突出其荒凉落后的特点,衬托出“我”的烦躁和“老杜”的坚忍。 B. “伏下身,像只大鸵鸟,奋力把脑袋扎进土坑里”,运用比喻手法写出“老杜”干活非常仔细的特点,引出下文“寻宝”的情节。 C.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显得真实、自然、亲切,但并非平铺直叙,而是将回忆、插叙和现实交融在一起。 D. 老杜坚持半生却找错了地方,被命运开了个大大的玩笑,小说结尾出人意料,旨在引导读者为老杜感到深深的悲哀。 8. 结合故事情节,概括老杜的形象。 9. 小说以“眼前的沙枣树林,金黄色的花,开得正旺,满世界清香”结尾,有何表达效果? 【答案】7. D 8. ①粗鲁直率。从吸烟、吐痰等动作,“老子”等语言可以看出。②坚忍执着。组织上的人走后,老杜坚决留在石磨盘村,每天去戈壁上垦荒,发誓找到大洋。③对党忠诚。老杜历尽艰辛,回到延安。④保持清白。老杜用半生时间垦荒种树,寻找银元,来证明自己清白。⑤无私奉献。老杜种下的沙枣树林,泽被后人。 9. ①意境优美,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②呼应题目和开头,结构严谨。③从情节上看,是老杜半生种树的必然结果。④从人物上看,烘托出老杜无私奉献、泽被后人的伟大人格。⑤从主题上看,升华了共产党人清白无私、为民奉献的主题。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综合分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结合题干的选择要求:到底选正确还是选错误;其次,要明确题干的考查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比较。本题要求选择“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D 项,“旨在引导读者为老杜感到深深的悲哀”这个地方有误。老杜在寻找银元的同时,治沙种树,其执著寻找的精神令人钦佩,为民奉献的精神也值得人们赞美。选项对作者寄寓在作品中的情感态度把握有偏差。 故选D。 【8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及其作用的能力。这需要对作品的情节进行梳理,找出和人物相关的描述,然后进行概括。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可分如下几步走:一是总体把握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二是画出文章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三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然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本题要求“结合故事情节,概括老杜的形象”。我们要善于用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的四字短语来归纳人物形象。从老杜吸烟、吐痰的动作,说话时“老子”等语言可以看出他的“粗鲁直率”。从组织上的人走后,老杜依然坚决地留在石磨盘村,每天去戈壁上垦荒,发誓要找到大洋等情节可以提炼出“坚忍执着”的性格特点。从老杜用半生时间垦荒种树,寻找银元,来证明自己清白,可以提炼出“清白坦荡”。从老杜历尽艰辛,终于回到延安等情节,可概括出他的“忠诚”;而 从“种下的那上千亩沙枣树,已被命名为:红军林”以及“眼前的沙枣树林,金黄色的花,开得正旺,满世界清香”可概括出他“无私奉献”的品质。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重要情节作用的能力。小说的结尾,可从文中重要情节的角度分析思考,小说情节的作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情节和人物形象之间的关系。就是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塑造上的具体作用。二.情节与情节之间的关系。一般情节在开头,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或者埋下伏笔;在中间,承上启下;情节在结尾处,上照应前文。三.情节与小说环境之间的关系,突出了人物活动的环境。四.情节与小说主题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是点题、突出主题或者揭示主旨。本题要求回答结尾的表达效果。结尾“眼前的沙枣树林,金黄色的花,开得正旺,满世界清香”是一段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而这么美的风景是老杜含辛茹苦大半生带来的,所以我们可以从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角度来回答,即讴歌了像老杜一样的共产党员的清白无私、敬业奉献的品质。从情节结构的角度,对开头的对比和与标题的呼应等等;与此同时,从读者层面思考如此结尾的效果。沙枣林美好的环境是老一辈辛苦努力带来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样的结尾既给读者留下美好的画面,又给他们无限的启示。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金德瑛,宇汝白,浙江仁和人。乾隆元年进士,延对初置第六,高宗亲擢第一,授修撰。是岁举博学鸿词科,德瑛以荐征,既入翰林,不更试。旋命南书房行走,充江南乡试考官。德瑛以原籍休宁辞,不许。再迁右庶子。督江西学政。任满,上特谕“德瑛甚有操守,取士公明”,命留任。复四还太常寺脚,命祭告山西诸行省帝王陵寝,疏言:“女娲氏陵寝殿塑女像,旁侍嫔御,民间奉为求嗣之神,实为黩褒。请毁像立主。”下部议行。督山东学政,十九年,岁饥,上发帑治顺,而邹、滕诸县灾尤重,有司格于例限,不敢以请。德瑛任满,还京师,入时,具言状,上特命展赈,迁内阁学士。二十一年,迁礼郜侍郎。充江西乡试考官,使还,经徐州,时河决孙家集,微山潮暴涨,入运河,江南、山东连壤诸州县被水。德瑛谘访形势,入陈于上前,上嘉德瑛诚实不欺。旋命尚书刘统勋董治疏筑。德瑛端平简直,无有偏党,为上所知。方为少詹事入对上曰汝元年状元尚作四品官耶数日擢太常寺卿。及病,上每见延臣问状,且曰:“德瑛辛巳生。长朕十岁。”及病革,上方出巡幸,将启跸,犹曰:“德瑛久不入值,病必重。”德瑛即以其日卒。三十一年,德瑛子洁成进士,引见,上曰:“汝金德瑛子耶?”德瑛卒已将十年,上犹惓惓如是,德瑛论诗宗黄庭坚,谓当辞必己出,不主故常。(钱)载初与订交,晚登第,乃为门下门生;诗亦黄庭坚,险入横出,崭然成一家。同县王又曾、万光泰辈相与唱酬,号秀水派。 (选自《清史稿·列传九十二),有删节)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方为少詹事/入对/上曰/汝元年状元/尚作四品官耶/数日擢太常寺卿 B. 方为少詹事/入对上/曰/汝元年状元/尚作四品官耶/数日擢太常寺卿 C. 方为少詹事/入对/上曰/汝元年/状元尚作四品官耶/数日擢太常寺卿 D. 方为少詹事/入对上/曰/汝元年/状元尚作四品官耶/数日擢太常寺卿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乾隆”是清朝高宗皇帝爱新觉罗·弘历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称。 B. 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级官吏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C.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由各县知县主持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考后正榜所取的叫举人。 D. 辛巳指年份。干支纪年是中国历法上使用的纪年方法,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顺序相配,六十年为一周,周而复始。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金德瑛为官清廉,很有操守。皇帝令他去做江南乡试考官,他认为有瓜田李下之嫌,推辞不往。 B. 金德瑛心怀百姓,敢于直言。他具实汇报山东灾情和黄河水患,接受皇上的命令到江南、山东一带治水。 C. 金德瑛端正公平,简朴质直。他为人为官没有偏向,去世将近十年,皇上还对他念念不忘。 D. 金德瑛作诗打破常规,自出机杼。他评述诗歌以黄庭坚为宗,认为作诗一定出于自己,不拘守旧套常规。 1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德瑛谘访形势,入陈于上前,上嘉德瑛诚实不欺。 (2)及病革,上方出巡幸,将启跸,犹曰:“德瑛久不入值,病必重。” 【答案】10. A 11. C 12. B 13. (1)金德瑛探访地形地势,入朝在皇上面前陈述灾情,皇上赞美金德瑛诚实不欺。 (2)等到金德瑛病势危急,皇上正要外出巡视,车驾将要启程,还说:“金德瑛很长时间不入宫值班,病情一定加重了。”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对称结构等等,还可以利用词语在句中充当的成分来判断。最重要的是抓住句子的主语,梳理出事件的来龙去脉。本题要求选择“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宜采用排除法。“方为少詹事” 和“入对”的主语都是传主“金德瑛”/;而“上”即“皇上”,是另一个主语,所以“上”之前要断开。从而排除BD。“汝元年状元”和“尚作四品官耶”是皇帝对他的关心、怜爱。“元年状元”,“元年”是年号,在这里修饰限制“状元”考取的时间,即是元年时期考取的状元,所以“元年”和“状元”不能分开,从而排除C。后面的文字是皇帝关心过后几天,金德瑛就得到提拔为太常寺卿了。综合以上分析: 故选A。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学生识记、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帝王年号、谥号、庙号;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外交礼仪、行政区划;还有一些委婉的说法,表谦、表敬的词语等等。平时要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等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境来推敲。本题要求选择“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C项,错在“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由各县知县主持的一次考试”这个地方。“乡试”是在各省的省城(包括京城)进行,主考官均由皇帝派遣,而不是在“由各县知县主持”。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在细节上做文章。同时防止命题陷阱,如: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因果倒置、无中生有等。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错在“(金德瑛)接受皇上的命令到江南、山东一带治水”这个地方。从原文 “旋命尚书刘统勋董治疏筑”可知:到江南、山东一带治水的是刘统勋而不是“金德瑛”。选项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翻译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首先熟悉文言文常见的八种句式:省略句、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被动句、固定句式;其次了解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古今异义词语、通假字、古代文化常识等。最后还要找好有助得分的关键词。同时,了解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达(通畅)、雅(有文采)。掌握翻译的方法:留(对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保留不译);换(用现代的词去替代相应的古代的词);补(补出文中省略了的语句,补出句中的省略成分);删(把无实在意义的文言虚词删去);调(把文言文倒装句,调整为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式)。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断句——串译——完善。第(1)句采分点:“谘访”,探访;“入陈于上前”,状语后置句;其中“陈”是动词,译为“陈述”。“嘉”,动词,“嘉奖、称赞”。 第(2)句采分点:“及病革”,是“及(金德瑛)病革”的省略;“及”译为“等到”;“革”,译为“危险”,此处指“病危”。“方”,正当;“幸”,古时候专指皇帝到某处。“启跸”,译为“启程”。“入值”,即“入朝值守”的意思。 点睛】《金德瑛传》译文: 金德瑛,字汝白,浙江仁和人。乾隆元年进士,在朝廷上回答皇帝的咨询,最初被排为第六名,高宗亲自提拔为第一名,授予翰林修撰之职。这一年被推举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德瑛凭借举荐被征召,进入翰林以后,不再参加考试。不久被任命为南书房行走,充任江南乡试考官。德瑛以原籍休宁为借口推辞,不被允许。两次升迁,任右庶子。任江西学政。任满后,皇上特地下旨“德瑛很有操守,录取士人公正而无隐私”,命令他留任。又四次升迁,任太常寺卿,命令他去山西各行省祭告帝王的陵寝。金德瑛上疏说:“女娲氏陵寝殿塑有一尊女像,旁边还侍立一群嫔御,民间把女娲氏奉为求嗣之神,实在是亵黩。请毁掉塑像,立木牌神位。”皇上把此事交给相关部门商量去办。又任山东学政。乾隆十九年,山东遇上荒年,皇上拿出国库钱财赈济贫穷,其中邹、滕几个县灾情尤其严重。主管官员为传统的惯例所限制,不敢请求。金德瑛任满以后回到京城,入朝回答皇上问话,详细地汇报灾情,皇上特地下令延长赈济的期限。升任内阁学士。乾隆二十一年,升任礼部侍郎。充任江西乡试考官。出使还朝,经过徐州,当时黄河在孙家集决口,微山湖的湖水暴涨,湖水灌入运河,江南、山东接壤的州县遭受洪水。金德瑛探访地形地势,入朝在皇上面前陈述,皇上赞美金德瑛诚实不欺。不久下令让尚书刘统 勋督察治理疏通筑堤。金德瑛端正公平简朴质直,没有偏向,为皇上所知。他正任少詹事时,入朝答对,皇上说:“你是元年的状元,还作四品官吗?”几日内提拔为太常寺卿。等至他生病,皇上每次见到大臣问起他的病情,并且曰:“德瑛辛巳年生人,比我年长十岁。”等到金德瑛病势危急,皇上正要外出巡视,车驾将要启程,还说:“金德瑛很长时间不入宫值班,病情一定加重了。”德瑛就在当日去世了。乾隆三十一年,金德瑛的儿子金洁考进士,被引见给皇上,皇上问:“你是金德瑛的儿子吗?”这时金德瑛去世已将近十年,皇上还是这样念念不忘。 金德瑛评述诗歌以黄庭坚为宗,认为作诗一定出于自己,不拘守旧套常规。 (钱)载当初与他结为朋友,比金德英晚考中进士,就成为金德英的门生;钱载写诗也以黄庭坚为宗,险绝纵横,风格突出自成一家。同县的王又曾、万光泰等人一起唱和,称为秀水派。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而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夏日池上 宋祁 独坐溪堂上,炎天客少过。 红垂初热果,碧卷未开荷。 曳絮云更坞,摇金日弄波。 一杯聊自举,凉意雨前多。 14. 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写天气炎热,少有客访,诗人独自坐在溪堂之上,“独”字统摄全篇。 B. 颔联写树上挂着初熟的红红的果子,池塘中的荷叶卷着未开。景色优美。 C. “一杯聊自举”中的“聊”意为无聊,此句写作者百无聊赖,停下酒杯。 D. “凉意雨前多”写夏雨将至,凉意渐多,“凉"也写出了诗人的心境。 15. 简要分析第三联中“曳”“摇”二字的妙处。 【答案】14. C 15. ①“曳”意为“拖,拉”; “摇”意为“晃动,摇动”。②这两个字运用了比拟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白云从头顶飘过,日光在水中晃动的美景,表现出作者对池塘风光的喜爱之情。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错在“聊”意为无聊这个地方,是对句子中关键字眼的曲解。事实上, “聊”在句中应译为“姑且”,此句描写的是诗人姑且举杯,借酒消愁的情景。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诗中关键语句的语言艺术的能力。要善于抓住关键字眼,从修辞手法、炼字、表现手法等方面去思考。本题要求简要分析第三联中“曳”“摇”二字的妙处。首先,“曳”“摇”二字,从词性来看均是动词,在诗句中的表现力是很强的;具体赏析的时候,可先解释一下这两个字的含义。接着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去探究这两个字的妙处。很显然“曳絮云更坞,摇金日弄波”一句,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白云从头顶飘过,日光在水中晃动的美景。最后,指出这样写对表达作者的情感有什么作用或这样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本句“曳”“摇”二字,有力地表现出作者对池塘风光的“喜爱”之情。 【点睛】凡是考查诗词“炼字” 的题,思考的点有如下:该字词在句中的意思是什么;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对作者的情感表达起了什么作用等等。 名句名篇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引起诗人对往昔生活回忆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寻梦?撑一支长篙,_____________;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_____。(《再别康桥》) (3)惨象,_____________;流言,_____________。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记念刘和珍君》) 【答案】 (1). 携来百侣曾游 (2).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3).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4).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5). 已使我目不忍视了 (6). 尤使我耳不忍闻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初高中课内必须记背的篇目,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第一是“反复”,这是与遗忘作斗争的最佳方法,其次是从汉字的偏旁部首的表意功能去理解;最后,在整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突破难点。高考命题多是一些字形繁杂或易错、易混的字,我们要善于积累。本题是情景式和直接型的组合式默写题。第一句的关键是“引起诗人对往昔生活回忆”、“过渡句”,所以很容易写到“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诗句中的“曾”、“往昔”呼应了题干关键词。第二句的关键词《再别康桥》,特别要注意写对“漫溯”、“斑斓”。第三句的关键点:《记念刘和珍君》。注意“尤使我耳不忍闻”中的“尤”是“尤其”、“特别”的意思。要注意与“犹如”的“犹”相区别。 【点睛】情景式默写,一定要抓题干关键字眼,然后所填的诗句一定要呼应、紧扣这些字眼。识记式默写一定要正确地书写的相应词语,多从意思、偏旁部首的角度理解记忆。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狄更斯十五岁进律师事务所当学徒,后来靠自学掌握了复杂的速记技术,当上了民事诉讼法庭的审案记录员,接着又充任报社派驻议会的记者。( )。 同时,他还练就了奋笔疾书、_________的写作本领。他曾爱上一位富家千金,因阶级地位悬殊而遭拒绝。他没有因此而消沉,_________更奋力上进。他领到大英博物馆图书室的借书证,拼命读书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他善于向生活学习,社会上各色人物的音容笑貌、生活习性、矛盾纠纷都是他观察、研究的对象。由于生活积累的雄厚,加上他特殊的天赋,他终于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23岁时就以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赢得声名,从此事业_________,一生共创作十四部丰长篇小说和大量其他作品,每一部都造成轰动,他终于成为唯一可以与莎士比亚_________的英语作家。他的小说《大卫·科波菲尔》在清末早就被译成中文,一百多年来是最受读者欢迎的外国小说家。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一蹴而就 反而 一路顺风 比肩 B. 一挥而就 反而 一帆风顺 比肩 C. 一蹴而就 而且 一帆风顺 媲美 D. 一挥而就 而且 一路顺风 媲美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他年纪轻轻因这两项工作就对社会、人生有了丰富的认识,其深刻程度是无法比拟同龄人的 B. 他年纪轻轻因这两项工作就对社会、人生有了丰富的认识,其深刻程度是同龄人无法比拟的 C. 这两项工作使他年纪轻轻就丰富的认识了这个社会、人生,其深刻程度是无法比拟同龄人的 D. 这两项工作使他年纪轻轻就对社会、人生有了丰富的认识,其深刻程度是同龄人无法比拟的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能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他的小说《大卫·科波菲尔》早在清未就被译成中文,他是一百多年来最受读者欢迎的外国小说家。 B. 他的小说《大卫·科波菲尔》在清末早就被译成中文,是最受读者一百多年来欢迎的外国小说家。 C. 他的小说《大卫·科波菲尔》在清末早就被译成中文,他是最受读者一百多年来欢迎的外国小说家。 D. 他的小说《大卫·科波菲尔》早在清未就被译成中文,是一百多年来最受读者欢迎的外国小说家。 【答案】17. B 18. D 19. A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能力。解答技巧:(1)看词义,抓住近义成语中不同的语素或整个成语的含义,分析各自的侧重点、范围的大小、词义的轻重。(2)看对象,近义成语适用对象不同,有的适用于人,有的适用于物。(3)看褒贬近义成语感情色彩有不同,有褒义、贬义、中性之分。(4)看语体,有的成语用于书面,有的用于口语。(5)看功能,近义成语语法功能不同,不可乱用。本题要求选择“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宜采用排除法。“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一蹴而就”,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结合语境,“他还练就了奋笔疾书、_________的写作本领”,显然此处在讲他的才华,故选“一挥而就”,故排除AC。“反而”,表示跟上文意思相反或出乎意料;“而且”,表示递进。结合语境“他没有因此而消沉,_________更奋力上进”,上下句之间有转折关系,故选“反而”,所以排除了D。“一帆风顺”,船挂着满帆顺风行驶,比喻非常顺利,没有任何阻碍;“一路顺风”,旅途平安(多用于祝人)。从语境看,该处指他“事业上”很顺利,故选“一帆风顺”。“比肩”,并肩,居同等地位,指地位同等之人;“媲美”,指美好的程度可以相比,类似比美之意。 从语境看主要是说他的文学地位和莎士比亚相当了,所以选“比肩”。综合以上分析: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衔接能力。做语言连贯题,既要注意行文内容前后一致,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还要注意结构的前后照应,辨别文段的整体语脉和内在思想的连贯性。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本题要求选择“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从上下文语境可知,句子的主语是“这两项工作”, 而且“这”又指代前句“当上了民事诉讼法庭的审案记录员,接着又充任报社派驻议会的记者”,衔接非常紧密,从而排除了AB两项;C项,“丰富的认识了这个社会”中“丰富”作状语不当,不能修饰“认识”;“无法比拟同龄人”,意思是“不如同龄人”显然违背原文的意思。所以排除C项。综合以上分析: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要做好这类题,应该熟记病句六大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不合逻辑、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同时,要掌握一些常见病句类型的特殊标志。修改病句的时候,善于从语言层面、语法层面、逻辑层面去思考。本题画横线的句子的语病主要是:语序不当,应将“早”放在“在清末”之前;另外,“一百多年来”应在“最受读者欢迎”之前。从而排除依然有此病的BC两项。原句还有搭配不当的毛病。“《大卫•科波菲尔》…是…外国小说家”主宾搭配不当。D项,还存在主宾不搭配的毛病,故排除。综合以上分析: 故选A。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自信是一个人的精神脊梁,是每个人成功的前提。①______,便没有力量, 便没有成功。②______?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目光中来,如果在大人的目光中,孩子是一个大写的人,能够获得大人的尊重,他们就有自信力;经常被父母打骂的孩子,会缺少自信力。每个孩子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是通过大人的眼神来了解的,所以③______,孩子从中可以照出自己的“五官和外貌”,了解自己的长处与短处。 【答案】 (1). ①一个人(孩子)如果没有自信力 (2). ②孩子的自信力从哪里来 (3). ③大人的眼神如同一面“镜子” 【解析】 【详解】本题属于考查语言运用中的简明、连贯、得体。补写语句题,就是要求所补写的句子与原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我们做这种题关键是要抓住话题中心,梳理出整段文字的脉络,更要巧妙地把握句中的关联词。同时,还要根据语段的表达方式,到底是议论性的文字还是说明性的文字,还是记叙描写类的。因为,不同的表达方式,其文字组合、语句间的逻辑关系是不同的。本题围绕的是家长如何“用目光”正确培养孩子的“自信力”的话题。开头“自信是一个人的精神脊梁,是每个人成功的前提”是中心论点,后面的“便没有力量, 便没有成功”是从反面假设角度来写,故第①句可填:一个人(孩子)如果没有自信力;从第②句后面有一个“?”,可判断此处是在设问,即:自信力既然这么重要,那么“孩子的自信力从哪里来”。第③的前面是“每个孩子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是通过大人的眼神来了解的”,说明大人的眼神很重要;而后文孩子从中可以“照出”自己的“五官和外貌”故第③可填:大人的眼神如同一面“镜子”。 【点睛】有效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理清上下文语句间的逻辑关系,善于借助关联词来帮助推敲。(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比如分号、冒号等的具体作用。(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 21.阅读下面这幅宣传画,完成后面题目 (1)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这幅图的画面。(不超过60个字) (2)为这幅宣传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 【答案】⑴这幅宣传画的主体是一个自来水管,如同一个“J”形。供水管道的尽头伸出一只张开的手,接住管嘴滴下的三滴水。 ⑵节约用水,举手之劳。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这是一道图文转换的题目,图文转换类的题目主要有解析徽标、解说题片、描述图片、分析统计图表和漫画等。此题属于分析漫画,分析漫画的题目主要有概括画面的内容,分析漫画的寓意,给漫画添加标题和解说词等题目,答题时首先立足于漫画的内容,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概括,然后注意漫画的劝诫意义,劝诫意义要从漫画夸张的手法中获取。本题分为两个小问题,第一问: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这幅图的画面。需要把图上的信息“不重不漏”的描绘出来。关键信息是:水龙头、水管、手、三颗水滴。综合起来可写为:这幅宣传画的主体是一个自来水管,如同一个“J”形。第二问要求为这幅宣传画拟一个标题。标题一定要言简意赅,同时揭示宣传画的寓意。这幅宣传画的核心是“节约”,而“节约”是从点滴做起,且是“举手之劳”。故可拟为:节约用水,举手之劳。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高考结束,“手写印刷体”随之上了热搜,网友对能写出如此“逆天”文字的人表示叹服:光看字迹就要给满分。有学者认为,重视书写是每一个中国人必须的使命,在互联网时代,交流方式的多变使手写的功能性削弱,但汉字书写所承载的文化意义在今天仍有重要价值。 但也有人认为,任何固定都是僵化的开始,作文不比内容,就看谁字好看,要求字体必须是印刷体,这样的要求抹杀了个性,这样的教育也不是为人的发展服务的。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我为“手写印刷体”叫好! 近日,广西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孟瑞森老师发的一则消息也火了。孟老师将他的一个越南留学生写的作文发到网上,其娟秀工整的汉字简直如印刷体一般,让许多网友大呼“多年的学白上了”、“和字帖一样!自愧不如的请自觉转起!”“手写印刷体”随之上了热搜,网友对能写出如此“逆天”文字的人表示叹服,并感慨这背后需要付出的艰辛与努力。同时纷纷也晒出了自己学生时代的习字本。 曾几何时,写一手好字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从儿时的认真学写,到学生时代的临摹字帖,家长和老师的叮咛犹然在耳:“好好练字,字是人的第二张脸。”而如今,无纸化办公在减少现代人书写汉字机会的同时,也降低了其书写汉字的水平。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吕雪菊认为,重视书写是每一个中国人必须的使命。在互联网时代,交流方式的多变使手写的功能性削弱,但汉字书写所承载的文化意义在今天仍有重要价值。正在读高三的吴同学就表示,一手俊秀工整的好字令他的作文时常被老师拿来做范文,并称其是中文的“手写印刷体”,让他很自豪。“我还带动了周围许多同学一起来练字。字写好了,不仅对作文,对今后的学习也大有好处。” 孟老师的微博一出,获得了人们的一片赞许。有网友打趣道:“看完这个字,我觉得门诊医生应该去学一下,那样就不会有看不懂的医嘱单了。”还有网友表示:“字真的写得很棒,希望不管是国人还是学习汉语的外国朋友都能认真对待写汉字这件事。开始学汉字的时候练字帖是很有用的,关键在于坚持。”中国的学生,尤其是高中生对写好字深有体会。石家庄市第十五中学的郝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就十分强调书写,她认为,书写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郝老师身体力行,常常和学生分享自己亲手摘抄的精美文字,短到一两句席慕容的诗,长到一段张爱玲的独白,秀丽飘逸的字体引得学生纷纷效仿。 也有网友对“手写印刷体”“不感冒”,甚至嗤之以鼻,说什么作文不比内容,就看谁字好看,要求字体必须是印刷体,这样的要求抹杀了个性,这样的教育也不是为人的发展服务的。而且侃侃而谈:为什么现在的教育被人诟病,就是因为太多模式化、程序化的东西了。不仅仅是“手写印刷体”,前段时间教育的“黄冈”模式被“衡水”模式、“毛坦厂”模式取代,都是规模化的培养高分低能的做题机器,试问这样的教育对未来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到底有何真正的意义和价值,对国民素养的真正提高有何实质作用?相反,这其实是一种工厂的生产同规格的产品,严重地束缚了人的个性,更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 诚然,部分反对“手写印刷体”的网友的说法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他们根本没有思考过:能把手写体,写成“印刷体”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更何况世界上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吗?没有!他们都是独立的,有差异的。一如这个美女漂亮,另一个美女也很养眼,但是她们美得完全一样了吗?其实是各有千秋,各具韵味。 古语云,“字如其人”。写好字与内在修养呈正相关。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中将“字如其人”描绘得淋漓尽致:“贤哲之书温醇,骏雄之书沉毅,畸士之书历落,才子之书秀颖。”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副研究员唐正大认为,有过工整手书训练的人,会对汉字有一种深刻的亲切感和敬畏感,他们一般不会提笔忘字,更不会滥用技术去造字拆字。能够敬畏汉字,为写得一手好字而努力,说明你是一个具有美学追求和文化品位的人。河北师范大学的王友鸿老师认为,练习写字可以让人静下心来,养成做事井井有条的习惯。踏踏实实写字,是修心养性、磨练意志和提升自己的过程,也是感悟传统文化和书法家精神的途径。 汉字发展至今,走过了漫长的历史,积淀了丰富的知识和信息,蕴含着视觉艺术的审美追求。不可否认,在专家学者和社会有识之士呼吁重视汉字书写的同时,现实中能坚持练字、重视书写美观规整的人却是少数。我们在欣赏和佩服这些漂亮的“手写印刷体”的同时,自己也要身体力行,拿起笔来练练字。见字如面,字如其人。愿你也在这个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也写得一手俊秀、潇洒的汉字。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其实是语文学科中对学生综合能力考查最全面、最集中的一种方式,语文基本功方面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立意剪裁;语文核心素养方面:包括思辨能力、人文情怀、理想情操等。一句话,作文的考查能充分体现国家层面“立德树人”的理念,语言文化层面能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传承与热爱,进而彰显汉语言文字的魅力。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审题过程及要点:此次作文的话题是围绕“手写印刷体”展开。肯定方认为:能写出如此“逆天”文字的人表示叹服:光看字迹就要给满分。有学者认为,重视书写是每一个中国人必须的使命,在互联网时代,交流方式的多变使手写的功能性削弱,但汉字书写所承载的文化意义在今天仍有重要价值。反对者亦有之:某些网友认为:任何固定都是僵化的开始,作文不比内容,就看谁字好看,要求字体必须是印刷体,这样的要求抹杀了个性,这样的教育也不是为人的发展服务的。本题重点在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一定要客观、公正地评判这些现象,避免片面、简单、静止地看待问题。可以就事论事,也可以从“手写印刷体”现象说开去,谈机械、模板化的弊端,对创新的束缚等等。 【立意角度】1.就事论事,从“手写印刷体”的角度。漂亮的排版、美观大方的书写、整洁的卷面是令人赏心悦目的。凡事能做到一个极致,就值得我们学习和鼓励。古人常说“惊其一而绝天下”,有这么一手漂亮的字,不仅增加了高考得高分的机会,同时也颐养了我们的性情,何乐而不为呢?我们都知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人家能够将汉字写得像印刷体,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要弘扬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要想凡事都做到极致的人学习。学海无涯,艺无止境。 2.从反对者质疑的声音说开去。作文不比内容,就看谁字好看,要求字体必须是印刷体,这样的要求抹杀了个性,这样的教育也不是为人的发展服务的。为什么现在的教育被人诟病,就是因为太多模式化、程序化的东西了。不仅仅是“手写印刷体”,前段时间教育的“黄冈”模式被“衡水”模式、“毛坦厂”模式取代,都是规模化的培养高分低能的做题机器,试问这样的教育对未来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到底有何真正的意义和价值,对国民素养的真正提高有何实质作用?相反,这其实是一种工厂的生产同规格的产品,严重地束缚了人的个性,更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对此,教育者应当三思。 3.将两种观点有机结合,辩证地思考和看待。我们首先要看到,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娟秀的字迹给人带来的益处是无可替代的。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创新精神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我们知道,王羲之、柳公权、欧阳询、颜真卿,我们也知道近代的刘春霖,就是晚清的状元,他们都是靠漂亮的书写,名垂青史,万古流芳。但是,时代在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时代,还有无必要过多的强调这种“手写印刷体”。反过来说,一个学生读了十多年的书,竟然写不出工整、规范的汉字,这是对母语书写的无视,还是自身能力的不足。侈谈什么创新精神,连基本的笔顺笔画都弄不清楚、连基本的间架结构都没有形成,至于书法艺术的精髓更是无从汲取,这样的人又会于国于家有多大贡献?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不简单! 【素材积累】1. 16岁男孩手写印刷体,获点赞700万。他的才艺就是可以手写出标准的印刷体,很多人看来自己的字,再看男孩的字觉得自己真是自家的孩子,永远不会引起家长的自豪,男孩的印刷体一段时间就引起了热议,瞬间有700多万的人为男孩的才艺点赞。 2.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吕雪菊认为,重视书写是每一个中国人必须的使命。在互联网时代,交流方式的多变使手写的功能性削弱,但汉字书写所承载的文化意义在今天仍有重要价值。 4. 河北师范大学的王友鸿老师认为,练习写字可以让人静下心来,养成做事井井有条的习惯。踏踏实实写字,是修心养性、磨练意志和提升自己的过程,也是感悟传统文化和书法家精神的途径。 5. 石家庄市第十五中学的郝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就十分强调书写,她认为,书写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郝老师身体力行,常常和学生分享自己亲手摘抄的精美文字,短到一两句席慕容的诗,长到一段张爱玲的独白,秀丽飘逸的字体引得学生纷纷效仿。 【结构层次】本题就“手写印刷体”而引发了正反两方面的议论,所以适宜写成议论文。而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对比式的结构行文。因为有肯定方和反对方,所以写成辩证分析的文章,更能体现思辨的色彩。首先,我们从肯定的角度要看到,这些学生的坚持和勤奋。那些一曝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情况绝对是不可能写出“逆天”的书法。书法是一种艺术,是一种美,需要不懈地探索。然后,从反驳的角度来看,指出其僵化、模式化、单一,不利于创新。但我们不是在行文的过程中自相矛盾,既说“手写印刷体”好,又说创新才好。不能又夸矛,又夸盾。真正的辩证思考是,先选择一个立场。比如我的立场是欣赏学生的这种“手写印刷体”,肯定他们的坚持和勤奋。那么行文的过程中,对于有可能出现的反驳观点,可以采用“诚然……”的方式过渡,然后用“但是……”又转回自己的观点上来。比如:诚然,手写印刷体,好像都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好像是工厂生产的产品,同样的大小、规格,似乎少却了个性,没有了所谓的“创新”。但是,我们想为什么能写到这个境界的人,少之又少呢?除了他们的勤奋外,他们难道就没有创新精神了吗?但其实,能把手写体,写成“印刷体”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更何况世界上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吗?没有!他们都是独立的,有差异的。一如这个美女漂亮,另一个美女也很养眼,但是她们美得完全一样了吗?其实是各有千秋,各具韵味。最后,希望大家在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也写得一手俊秀、潇洒的汉字。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