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母题题源系列之诗歌情感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母题题源系列之诗歌情感学案

‎ ‎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母题题源系列之诗歌情感 学案 ‎【母题来源】2018年课标1卷第15题 ‎【母题原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野 歌 李 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不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15.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4.B ‎15.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②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试题解析】‎ ‎14.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主要集中对诗意、思想主旨、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查,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将各个选项带入原诗句中进行分析即可。B项“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错误,诗中“穷”意为“身受压抑遭遇理想困窘,处境艰难”,而不是生活的贫困。属于诗意理解错误。‎ ‎15.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评价。对诗歌语句含义的理解,首先要借助重要意象把握诗歌描写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作者人生经历,考虑诗 句表达的思想情感。本题中需注意“寒风变春柳”、“烟濛濛”两个关键词,展现了柳条的朦胧多姿。这个意象的深层含义就是希望,所以可知作者在困境中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命题意图】这是一道考核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题目,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考核的是诗歌的表达情感的方式,实际也就变相的考核情感。‎ ‎【考试方向】近年来诗歌鉴赏题目,重点放在诗歌的内容的概括、情感的探究和手法的赏析上,诗歌的情感必考的题目,一般为结合诗句探究诗歌的情感,情感在诗中都有所体现,所以做起来并不难。‎ ‎【得分要点】首先根据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词语确定诗歌的主旨、情感。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对于此类题目,首先应注意审题,从题干中明确答题的方向以及涉及的范围,然后要掌握思考的角度,体悟情感一般从如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诗歌的标题,标题可以提示情感、事件、题材,而这些内容都与诗歌情感有关;二是作者、朝代、注释;三是要把握情语,即显性的情感词;四是要把握诗歌中意象的特征。答题时注意表述方式,首先答出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句具体的解释。‎ ‎【母题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点绛唇 苏轼 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别乘一来,有唱应须和。还知么?自从添个,风月平分破。‎ ‎【注】此词作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秋。词人时在杭州为官。庾公楼:相传东晋庾亮在武昌乘月登南楼。杜甫《秋日寄题郑盟湖上亭》:“池要山筒马,月静庾公楼。”别乘:官名。这里指词人的友人袁毂。‎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庾公楼外峰千朵”是词人闲倚胡床所见。“朵”字生动地表现出重重叠叠的山峰如花般绽放。‎ B.上片三四句运用了设问和拟人手法,明写词人与明月、清风同坐,暗示词人心境的孤独、寂寞。‎ C.下片一二句叙写袁毂到来之后的情形:词人从独处世界中走出,与友人一起吟诗填词,相互唱和。‎ D.下片后三句,词人以戏谑语气告诉友人:自从添了你,明月清风都与你平分了!足见两人关系亲密。‎ E.全词篇幅短小而融写景、抒情、叙事、议论于一炉,虚实结合,语言平白如话,读来妙趣横生。‎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 ‎1.BE ‎2.(1)公务之余,观赏大自然美景,与明月清风为伴的闲适;(2)对人文荟萃、风景秀美的杭州城的喜爱;(3)对友人到访,一起欣赏美景、相互唱和的喜悦。‎ ‎【解析】‎ ‎1.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A项考核炼字,BE项考核手法,CD考核内容,其中B项,“暗示词人心境的孤独、寂寞”不恰当。词人的心境应是闲适、恬静的。E项,词中没有议论。‎ ‎【母题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长歌行(节选〕‎ 陆游 人生不作安期生①,醉入东海骑长鲸;‎ 犹当出作李西平②,手枭逆贼清旧京。‎ 金印煌煌未入手,白发种种来无情:‎ 成都古寺卧秋晚,落日偏傍僧窗明。‎ ‎【注】①安期生:传说为古代仙人,卖药东海边。秦始皇曾派人入海访求安期生,未至蓬莱山,遇风波而返。②李西平:唐德宗名将李晟,曾率军从叛臣朱泚手中收复长安,迎德宗回京,因功封为西平郡王。‎ ‎3.本诗用了安期生和李西平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诗前两句充满浪漫情调,诗人将入海骑鲸视为人生一大快事,显得气概非凡。‎ B.谈到生平抱负,诗人坦言自己并不想做安期生那样的神仙,认为那是游戏人生。‎ C.用李西平事十分贴切时局。陆游正是想要同李晟收复长安一样,收复旧都汴京。‎ D.陆游推重李晟,因为他博功名、封侯王,这正是陆游一生不懈追求的崇髙目标。‎ E.骑鲸入海与破敌收京相比,前者只是陪衬,做名将才是诗人努力想实现的方向。‎ ‎4.后四句用怎样的手法表达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 ‎3.BD ‎4.①功业未就,年华垂老的悲慨。“金印煌煌”与“白发种种”对比强烈,诗人一心报国却壮志未酬,而年过半百,壮士垂暮,平生理想似乎愈离愈远了。‎ ‎②投闲置散,髀肉复生的痛苦。卧于古寺,傍守僧窗,不能上马杀敌,只能无聊地躺着, 默送夕阳,这是作为爱国志士感到痛苦和无聊的。‎ ‎【解析】‎ ‎3.试题分析:题干是“本诗用了安期生和李西平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的内容和思想情感。B项,诗人想做安期生那样的神仙,“不作”的意思是“如果不作”,从“犹 当”‎ 可见前者也是理想。D项,陆游一生追求的目标不是博功名、封侯王,从“手枭逆贼淸旧京” 可见,收复失地,杀敌报国才是他人生志愿。‎ ‎4.试题分析:题干是“后四句用怎样的手法表达感情?请简要分析。”此题的考点是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作者的思想情感。读懂诗句,根据诗的后四句具体分析。《长歌行》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评安期生作的一首七言古体诗。诗中诗人抒写了平生的理想和抱负,以及理想无由实现的悲愤;还对驱逐金人,尽复失地的令人神往的情景作了热切的憧憬。诗人用浪漫手法开始,前四句谈自己生平的抱负:或者做个安期生那样的神仙,游戏人生;要么做个李西平那样的名将,杀敌立功。这四句写得气势很雄壮,使人振奋。就表达上来说,前者又只是后者的陪衬,做神仙是幻想,做名将才是诗人努力想实现的方向。同时,用李西平事又十分贴切当时时局,陆游正是想要同李西平扫平逆贼、收复旧京长安一样扫平金虏、收复旧都汴京。然而,现实是残酷无情的,愿望是那么地虚无缥缈。诗人回到了现实,便把前四句放出的狂澜一下子倒挽回来,进而感叹自己,年龄老大,功业无成,只能闲居在僧寮,无聊地躺着,默送着夕阳西下。他想着,像自己这样的战士,就不能只作个诗人,发出凄苦的吟声,这决不是自己所愿意的,于是诗在沉重的压抑中再度放开,故作豪语,先写自己放浪于酒,意气奋发,从而在吐露心中郁结的烦闷时,又表现自己的豪情、对未来的向往,这就是收复失地,饮酒庆功。末两句结得很自然,既承上饮酒而来,又与起首要做李西平遥遥呼应。这首诗虽是闲居遣怀,主题仍与从军诗保持了一致。诗的格调雄放豪轶,悲中带壮,既有不满与牢骚,又充满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无论是醉歌作达还是自我排遣,都紧密围绕对国事的关心与对未来的信心,很有鼓舞力。本题应抓住“金印煌煌”与“白发种种”的对比手法,“古寺”、“秋晚”、“落日”等景色描写来回答诗句的手法及其作用。‎ ‎【母题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①‎ 苏轼 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 山忆喜欢②劳远梦,地名惶恐泣孤臣。‎ 长风送客添帆腹,积雨浮舟减石鳞③。‎ 便合与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④?‎ 注:①这首诗是作者遭贬赴惠州途中路经惶恐滩时所作。据《万安县志》载“赣州二百里至岑县,又一百里至万安,其间有滩十八……滩水湍急,惟黄公为最甚。”南方人读“黄公”如“惶恐”,因被称作惶恐滩。②喜欢:地名,在大散关上。这里代指故乡山水。③石鳞:水在石上流,其波如鱼鳞。④典出《论语》,孔子曾问路于隐士长沮、桀溺,二人因不同意孔子的救世主张,故意不做正面回答,只说:“你是知道渡口的,何必问我们呢?”‎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七千里”极力渲染被贬之遥,“二毛”指头发黑白相杂的老人,说明诗人已至暮年。“一叶身”形象地表现诗人飘零的现状。‎ B.首联集工巧的对仗、生动的夸张、形象的双关、强烈的对比多种修辞于一体,并巧用数字,写出了诗人此时的处境。‎ C.把“黄公滩”叫做“惶恐滩”,虽是口音之误,却能涉及身世国事,颇有意趣,所以为后人认可并应用。如文天祥诗中就有“惶恐滩头说惶恐”。‎ D.颈联中“帆腹”是说船帆受风,如大腹鼓起。这一联写舟行所见所感,整首诗的格调也随之变化,由雄放转为凄苦。‎ E.尾联中“便合”意即“正应当”,“知津”反用孔子的典故,表现了诗人面对人生劫难时,顽强的意志和达观的态度。‎ ‎6.诗人在这首诗中寄寓的情感复杂多变,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柝。‎ ‎【答案】‎ ‎5.BD ‎6.(1)暮年遭贬的孤独凄苦。首联诗人用“七千里外”和“十八滩头”、“二毛人”和“一叶身”形成强烈的对比,表现自己晚年被贬谪的凄凉孤苦。(2)思乡之情。“山忆喜欢劳远梦”写自己因思念故乡而忧思成梦,“劳远梦”可见思乡情切。(3)对仕途险恶的忧虑,对国事的忧愤。“惶恐”一语双关,借地名来表达对自己当下处境艰难忧虑,“泣孤臣”表达虽然自己对朝廷一片忠心,无奈当时党争激烈,令正直之臣动辄得咎,无故遭贬。(4)豁达洒脱。颈联显示出诗人顺风行舟观赏美景的快意,不肯把自己埋没在痛苦之中,尾联诗人更是豁达的表示,自己可以为官府充当水手,因为自己一生经历的风浪多的是,岂止是略识途而已,这点打击算不了什么。‎ ‎【解析】‎ ‎5.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ACD项考核内容,BE项考核手法,其中B项,“形象的双关”错误,“一叶身”是比喻;D项,应该是“由凄苦转为雄放”。‎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