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4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小说阅读教案(全国)4
2019届一轮复习 小说阅读 教案(全国) 语言艺术 小说的语言可以分为两种:一是人物语言,即文中人物的对话、独白等,人物语言应该是个性化的语言,要能充分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二是叙述人语言,即作者在小说中叙述事件、描绘人物、发表评论、抒发感情时使用的语言。 鉴赏小说的语言有两层含意:一是鉴赏小说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二是鉴赏小说作者的语言风格。 (1)鉴赏小说中人物的语言特点 不同性格的人,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对象,说话的语言风格不一样。有的幽默,有的庄重;有的委婉含蓄,有的直来直去;有的简洁,有的啰唆;有的羞羞答答,有的大大方方;有的粗野,有的文雅。 (2)鉴赏小说作者的语言特点 不同的作者,会有不同的语言特点。这里的特点有时是指作者的语言风格,如平实、朴素、华丽、冷峻、热烈、简洁、明快、晓畅、典雅、清丽、幽默、辛辣、含蓄;有时是指在特定的作品中表现出来的遣词造句等修辞方面的特点,如炼字、长短句、整散句等等;另外,也包括作者语言的地域色彩、语体色彩。 特别要注意的是,小说作者的语言特点与小说中人物的语言特点是不能等同的。 鉴赏小说语言艺术关键在于确定语言特色。可以从词语、句式、修辞等角度切入。不过,鉴赏小说语言更突出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即语言符合人物的身份,展示人物的性格,表现人物的感情,有时体现地域特色,有鲜明的地方色彩,还有作者语言的个性化。 每位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或清新明快,或幽默讽刺,或沉郁悲哀,结合下面的文字具体分析作者的语言风格。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我是正在这一夜回到我的故乡鲁镇的。 ……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节选自《祝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文中的语言是沉郁悲哀的。作者选择色彩不太强烈的字、声调不太响亮的字造成稍长的句子,使大家读了因语调的缓慢、文字的暗淡而感到悲哀。例如,云是“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爆竹声是“钝响”,市镇被夜色笼罩,人的心情也是“更加感得沉寂”。写的是新年的气象,色彩却如此暗淡,情调却如此悲哀,乐景不乐,只让人觉得沉郁。 一、整体艺术鉴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爱情与逻辑 马克斯·夏尔曼 我在法律学院读书。我深知,一位贤惠的妻子对于我今后的律师生涯至关重要。我对波莉垂青已久。但她在聪明这点上达不到我的要求,我急需提高她跟我的匹配度。 第二天晚上,我便约波莉出来。我们坐在学校的一棵橡树下。我给她开了一门逻辑课。“逻辑,”我清了清喉咙说,“我们先来讲‘轻率归纳’。你不会讲法语,我不会讲法语。由此得出结论:明尼苏达大学里谁也不会讲法语。” “真的吗?”波莉兴奋地说,“没人会?” 我憋住一肚子怨气:“波莉,这是谬误。结论下得过早,证据又不足。” “接下来一个谬误叫作‘转移论题’。有个男人想来申请工作。老板问他的资历怎样,他回答说家里除了老婆还有6个孩子。老婆是个跛子。孩子们没吃没穿。屋子里床都没有。” 波莉那桃红色的脸颊上滚下一串泪珠:“啊,太可怜啦。” “唉,是太可怜啦,”我应声附和道,“可这不足以为论点呀。那男人对老板关于他资历如何的问题避而不谈,却又想求得老板的同情。他是犯了‘转移论题’的错误,你懂吗?” “你手帕带来了吗?”她已泣不成声。 我将手帕递给了她。“下面,”我压低嗓音说,“我们来讨论‘类比不当’。学生考试时应该允许看教科书。毕竟嘛,外科医生在给病人做手术时可以参考X光片;律师为被告辩护期间可以查看辩护书;木匠盖房子的时候则可以对照设计图。那么,学生考试时为什么就不准看教科书呢?” “好主意!”她热情洋溢地说。 “波莉,这论证全错了。医生、律师和木匠并不是在测验他们学到了多少知识,而学生却是在考试。这些情况完全不同,你可别把它们混为一谈啊。” “现在讲‘假设非事实’。假如居里夫人没有把一张照相板留在装有沥青铀的抽屉里,那么当今世界还不知镭为何物呢。” “对,对。”波莉颔首称是。 我冷冰冰地说:“这个论证是谬误。也许居里夫人会在晚些时候的某一天发现镭,也许别的什么人会发现它的。你不能以一个不真实的前提作为开端,从而引出任何站得住脚的结论。” “下一个谬误是‘违反充足理由律’。有两个人在辩论。甲说:‘我的对手是个臭名昭著的骗子,他的话一句也不可信。’波莉,想想看,错在哪儿?” “这是不公平的,”她气愤地说,“人家还没有开口,就被骂成骗子。那人家还有啥机会辩论呢?” “正确!”我欣喜若狂地叫了起来,“波莉,我为你感到自豪。” 我花了这么多时间,总算没白费。我们的关系由逻辑改为浪漫的时候到了。 “波莉,”我们再次坐在那棵橡树下的时候,“亲爱的,”我笑容可掬地说,“我们已经在一块儿呆了五个晚上了。相处得很融洽,显然是情投意合。” “轻率归纳。”波莉欢快地说。 “对不起,你说什么?”我问。 “轻率归纳,”她重复了一遍,“咱们只碰过五次头,怎么就说是情投意合了呢?” 这小淘气学得倒挺不错。“亲爱的,碰五次头够多了。你要知道一块糕是好糕,总不必把它吃光吧!” “类比不当,”波莉脱口而出,“我不是糕,我是姑娘。” 我心里总觉得不是滋味,“波莉,我爱你。你对于我是整个世界。我的宝贝,请说一声你跟我。要不,我做人还有什么意思?我会消沉下去,我会饭菜不进,我会变成一个两眼凹陷、步履蹒跚的废物,到处流浪。” “转移论题。”波莉说。 我咬紧牙关,说什么也得保持镇静。 “嗯,波莉,”我强装笑容地说,“你已经把谬误都学到手了。” “这话一点不错。”她说着使劲儿点了点头。 “是谁教你的呢,波莉?” “你呗。” “对啦,你得感激我才是,亲爱的,要是没我,你一辈子也别想晓得这么多谬误。” “假设非事实。”她迫不及待地说。 我抹了抹眉头上的汗水。“波莉,你别这样死心眼儿了。这些不过是课堂上的骗人之术。你可知道,学校里学到的东西与生活是不相干的。” “外延扩大。”她顽皮地向我摇着手指。 我暴跳如雷:“你到底跟不跟我?” “不跟。”她回答说。 “为什么?”我问。 “今天下午我已答应过佩蒂(波莉的另一个追求者),说我跟他。” 我气得脚跟也站不稳了,“这骗子!”我尖叫着,“别跟他,波莉。他会撒谎,讲话从不算数。他是个骗子。” “违反充足理由律。”波莉说。 “好吧,”我说,“既然你已成了逻辑学家,那么请问,你跟佩蒂的逻辑原因何在?” “他有温度。” (有删改) 1.请结合材料,分析这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小说采用双线结构。一条是爱情线,一条是逻辑线,两条都是明线,双线合一,体现出了作者高超的小说艺术。②小说采用对话的形式。一问一答,能够直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③小说结局富有戏剧性。小说前半部分不断地铺垫“我”对波莉的教导,而后半部分“我”却出人意料地遭到波莉的拒绝,结局出人意料。④小说选材详略得当。详写“我”与波莉的对话,略写波莉与佩蒂的故事,情节简洁明了。⑤小说语言幽默风趣,浅显易懂,把深奥的逻辑学知识容纳在对话当中,示例丰富,充满张力。 备选试题: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波莉是一个非常愚笨的人,“我”教给她的逻辑学知识,她只关注逻辑学以外的东西,而她拒绝“我”的理由,也是强词夺理,毫无逻辑可言。 B.小说中的“有温度”,言简意赅。“有温度”是温暖的意思,看得出来佩蒂给予波莉的是一种爱的温暖,是波莉所希望得到的感情的关爱,是“我”所不懂给予的。 C.佩蒂是小说的次要人物,虽着墨不多,却富有性格,与“我”相比,佩蒂温柔善良、开朗活泼却太理性。 D.“我”在介绍“转移论题”这一谬误的时候,波莉哭了,可以看出波莉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人;而波莉在“我”追求她的时候,不断地拒绝“我”,说明了她的冷漠无情。 答案 B 解析 A项“波莉是一个非常愚笨的人”“也是强词夺理,毫无逻辑可言”错。C项“却太理性”错。D项“说明了她的冷漠无情”错。 (2)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波莉为什么拒绝“我”的追求?请结合材料分析其中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我”过于理性,过于重视逻辑,把职业的道理运用到了感情上,犯了“外延扩大”等一系列错误。②感情与职业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而“我”却把两者混为一谈,说明了“我”对感情的认知不正确。③“我”过于功利,只想着找一个在未来有助于自己事业发展的妻子,而没有顾忌到爱情需要更多的感情、时间、精力等的投入。④波莉是一个非常感性的女孩,注重感情,讲究人性,活泼可爱,与“我”完全不是一类人。⑤“我”在感情上愚笨,丝毫不关心波莉听课时的反应,不懂得波莉所需要的东西是什么,就强加给她逻辑知识,强行补课。 对于这种指向整体赏析的题型,要抓住两个环节: (1)做好整体性阅读。①着眼全文,整体性阅读。因为叙事是全文性的,不可能是局部阅读。②理清叙事层次和段落。看看叙事可分为几个阶段及层次起止。③抓住标志。抓住有助于把握叙事艺术的特征词语。如表时间的词,插入、过渡性词语等。有了这样的阅读,才能为答题做铺垫。 (2)掌握好赏析角度。其角度主要有:①叙事艺术(包括情节安排),如叙述的方式与人称、线索,情节安排的技巧,段落安排的特点。②写人技巧,最主要的写人技巧如对比、抑扬、对话、细节等。③表现手法,如散文中的借景抒情、虚实结合、以小见大等,都可能在小说中使用。④语言风格。 二、局部艺术鉴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母亲生育了五男两女,七个孩子都很有出息,有经商的,有从政的。他们在各自的天地里呼风唤雨,过着体面又富足的生活,也享受着周围人们的羡慕和尊重。母亲却一直守着家乡的老房子,过着平静的日子。 陪伴老人的是一只叫小花的狗。小花跟着母亲已有十多年了。可现在小花也老了,按照狗的年龄来算,小花在狗中也算是高龄了。 去年,母亲生了一场大病,她的脑子里长了一个肿瘤,压迫着她的神经,让她痛苦不堪。孩子们把她送到医院去做手术,母亲在病床上一直昏迷了近一个月才醒过来。可醒过来的母亲却不认识她的儿女们了,面对着一个个寄托了她一生辛劳和牵挂的脸,听着一声声“妈”的呼唤,母亲只是一脸迷茫,胆怯地应道:“你们是谁,我咋不认识啊?” 儿女们一个个内心难受极了。他们望着母亲苍老的样子,后悔以前没有抽出更多的时间来陪伴母亲。如今母亲的记忆丧失了,尽管她还活着,可她的心里却再也没有她的满堂儿女了。孩子们觉得母亲好可怜,又觉得自己很可怜。 让人们惊奇的是,小花还活着,母亲不在家的时候,靠着邻居给它拿些吃的喂它,小花才没有饿死。不过小花变得比以前更苍老了,也很虚弱。见到母亲回来了,小花失神的眼里闪出一丝喜悦的光,它迫不及待地拖着虚弱的身子跑向母亲,不过它老得实在跑不动了,身子踉踉跄跄,好几次跌倒后又挣扎着站起来。它费力地来到母亲的身边,嘴里“呜呜”地叫着,用一只前爪使劲地扒着母亲的衣衫。 让人意想不到的一幕出现了,母亲睁开浑浊的眼睛,定定地看着小花,嘴角动了动,发出了一声低低的呼唤:“小花。” 刚才的一番举动似乎用尽了小花的力量,也好像它这些日子的坚持只为了再见母亲一面,它听到了母亲的呼唤后,又看了母亲一眼,头一歪,死了。 小花的尸体被人从母亲身边拿走了。过了几天,原本看着已经痊愈的母亲也安静地去世了。 令儿女们想不开的是,母亲至死也没有再记起他们。(选自宋志军《满堂儿女》,有删改) 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母亲只是一脸迷茫,胆怯地应道:“你们是谁,我咋不认识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费力地来到母亲的身边,嘴里“呜呜”地叫着,用一只前爪使劲地扒着母亲的衣衫。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本句运用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形象地写出了失忆后的母亲把儿女看作陌生人的状态(失忆后的母亲面对陌生人的紧张、迷茫),点出了母亲与儿女的情感距离。 (2)本句运用动作描写、细节描写,“费力”“‘呜呜’地叫着”“扒”,生动地写出了虚弱的小花见到母亲后的亲切,努力地靠近母亲,表现出小花与母亲的感情深厚。 局部艺术鉴赏题针对的是文中一两处画线句子。鉴赏时应抓好三个环节: (1)定点精读。要对画线句子作精细阅读:①找出描写、叙述的对象,是人物描写还是景物描写还是兼而有之。②抓住关键词、核心句子,把握描述对象的特点,进而确定赏析的重点。③延展阅读,延展到画线句子的上下文。因为有些关键内容不在画线文字中,而在它的上下文中;有些手法需借助上下文才能判断出来。 (2)找准找全角度。赏析画线句子多是多角度进行的。一般而言,首先是描写角度,在确定其描写对象后进一步判断,是景物描写,就从景物描写的角度和方法去判断其技巧;是人物描写,则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角度去判断其具体写人手法。其次是修辞手法。再次是表现手法(如对比、衬托等)和语言特点。 (3)综合阐释表达效果。一般要从人物、情节、环境、主题四个角度阐释表达效果。另外,还有两个角度:一是从表达者的“表达视角”考虑,分析“表达作用”;二是从阅读者方面考虑,看作者这样写可以对读者的阅读产生什么样的积极效果。这样全盘考虑,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