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4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
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省六校协作体高二10月份月考联考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相对于西方文化重逻辑理性的言说,中国文化更偏重于诗性言说,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中国文化也有思辨性的一面。春秋战国时期就是中国文化史上思辨之风最为浓厚的时期,百家争鸣,思想激荡,辩士云涌。诸子的思辨成为中国文化的理性基因,也深远地影响着中国古代文论的处世态度和担当精神。诸子的思辨艺术成为后世说理性文字的源头活水,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古代文论的言说方式和文体风格。 战国时期,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身处其中的有识之士对治国平天下各有构想,也各有说辞。不少人常常游说于诸侯之间,成为一群专门靠思想与口才吃饭的游说之士。他们没有权力和地位,但却能影响君王的决策,甚至影响时局的走向。有的人佩印封侯,成为一国栋梁;有的人虽不为时人所重,其思想却成为中华文化的根源性基因,持续地影响着后人。 诸子思辨求真求理的精神成为中国文化的理性基因,深远地影响着中国士人特别是古代文论家们的处世态度和担当精神。中国古代的文人士子们历来把文学当作经国之大业,有天下大事舍我其谁的自信心和责任感,立德、立功、立言是他们的人生目标。谦谦君子,遇人当礼让三分,原本是不好与人争辩,但人生短暂,世道纷杂,为了建功立业,又不得不辩。 刘勰说:“辩立有断辞之义。”思辨性的语言思路清晰、思想明确,给人一种决断之美。诸子论辩讲究逻辑推理和论辩方法,注重逻辑的力量,就有这种断辞之美。刘熙载指出:“战国说士之言……如善攻者使人不能守,善守者使人不能攻也。”严密的逻辑推理,迫使对手甘拜下风,维护了自己的思想立场,就呈现出一种“断辞之美”。 诸子的论辩艺术对后世文章影响很大,刘熙载就曾指出“韩文出于《孟子》。”诸子对后世文论的思辨艺术也影响很大,如刘勰主张“剖情析采”,“ 剖析”就是一种理性思辨。章学诚称刘勰《文心雕龙》“体大思精”,就点出了《文心雕龙》思辨性的“断辞之美”。古代文论中,大量的诗话、词话、曲话,虽然以松散随性为主,但还是有一些思辨性言说。比如如清代查为仁说:“诗之厚,在意不在辞;诗之雄,在气不在直;诗之灵,在空不在巧;诗之淡,在脱不在易;须辨毫发于疑似之间。”辨析在毫发疑似之间,可见仔细揣摩、精心把玩之用心,这是否也是一种思辨呢? (摘编自吴中胜《断辞之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西方文化看重理性的思辨,中国文化则是诗意的表达与理性的思辨并重,而后者更成为中国文化的理性基因,影响着古代文论的处世态度和担当精神。 B.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各种思想交流碰撞,靠思想与口才纵横各国之间的辩士纷纷涌现,使得这一时期成为中国文化史上思辨之风最为浓厚的时期。 C.充满理性思辨的言说以其清晰的思路和明确的思想使对手折服,它讲求逻辑推理和论辩方法,注重逻辑力量,维护自己的思想立场,给人一种决断之美。 D.战国诸子的思辨艺术对后世文论的影响很大,比如南北朝时期的刘勰就主张“剖情析采”,其《文心雕龙》被章学诚称“体大思精”,具有理性思辨色彩。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的关键词是“诸子”“思辨”“影响”,全文紧紧围绕这三个关键词展开论述。 B.文章先总说诸子的思辨艺术对后世的影响,然后分述其对中国文化及文论的影响。 C.文章从源头及承袭角度阐述了诸子的思辨对后世的深远影响,证明中国文化不乏思辨性。 D.文章引用刘勰、刘熙载、章学诚等人的观点或评价,充分阐释了“断辞之美”的内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如果没有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争鸣和思辨,中国文化就会失去重要的理性基因。 B.我国古代的文人士子为了建功立业成就人生,不惜舍弃谦谦君子之风与人论辩。 C.论辩中只有讲究逻辑推理和论辩方法,注重逻辑的力量,才会呈现出断辞之美。 D.历代文论如《人间词话》等对诗词曲赋的仔细揣摩、精心把玩,应该也是一种思辨。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新闻机器人用时25秒写了一条速报,这条新闻通过中国地震台网官方微信平台推送,实现了最快速度的全球首发。 这让人们想起了9年前的汶川地震和4年前的雅安地震。同样是地震,同样是媒体全天候关注,短短几年间,新闻的模样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除了传统获取新闻的方式,微博发布、微信互动、客户端即时更新、视频直播随时在现场……多端口呈现已成为每一场“新闻战役”的标配。 “当下爆款新闻产品,多是社交媒体与移动传播相结合,最接近面对面交流的效果,人民日报社的H5产品就是很好的证明。”人民日报社研究部主任崔士鑫认为,如果不是通过社交平台传播,很难出现类似天文数字的浏览量。 崔士鑫提到的“天文数字浏览量”,是这些产品实现内容影响力提升最形象的描述。 在2014~2016年间,国内83.7%的报刊出版单位,制定了未来3至5年融合发展战略规划文本;90.12%的报刊出版单位出台了媒体融合的具体措施和工作安排;超过三分之一的单位进行了项目实施。融合发展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报刊业融合发展已经从加和式转型进入质效并重时期。 ------摘编自中国记协网《喜迎十九大之融合发展:开启媒体报道新代》 材料二: 《艾瑞咨询:2016年中国网络新媒体用户研究报告》指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数量已近6.9亿,其中手机网民数量近6.2亿。 (资料来源:艾瑞咨询2016年1~3月网络新媒体调研数据) 材料三: 纵观传媒业的发展进程,技术一直是驱动其变革的重要力量。在技术“喜新厌旧”本性的作用下,整个传媒行业在残酷的“破”与“立”之间寻找着动态的平衡。 如果说web1.0和web2.0的关键词分别是“网络化”和“数字化”,那么web3.0的关键词就是“智能化”。它与传媒业的耦合,催生了机器新闻写作,并将内容生产范式从媒体精英式的内容产出和用户生产内容转换到算法生成内容。 在西方传媒界,机器新闻写作自2006年首次被引入以来,已经在体育报道、财经报道、气象报道等诸多领域得到较为普遍的应用。美联社更是在机器写作之外,启动编辑机器人对机器自动生成的稿件进行审查,成为第一家全面引入机器新闻人的传媒机构。在中国,机器新闻写作虽然起步较晚,但其也已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双平台发力”。从腾讯财经的Dreamwriter到新华社的“快笔小新”再到今日头条的“张小明”,这些写稿机器人的不断涌现以及升级换代,无不暗示着传媒业深层次的改变。 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全面渗透是近年来的一个现象级的发展,其中,机器新闻写作是人工智能在传媒领域的具体应用之一。有研究表明,未来传媒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将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和应用关联在一起。 ------摘编自喻国明等《新闻人的价值位移与人机协同的未来趋势》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2016年1~3月,在用户常用的媒体形态中, 用户使用比率最高的是视频类网站/APP,最低的是杂志。 B.对比两年前,除纸质传媒、电视(不联网)和广播电台外,其他媒体形态的用户使用比率在最近3个月都呈上升趋势。 C.电视(不联网)的用户使用比率不断减少与互联网电视的用户使用比率不断增长的对比,显示出新兴媒体形态具有强劲生命力。 D.从图表可知,五年以来,新兴媒体形态的用户使用比率增长强劲,传统媒体形态的用户使用比率下降明显。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根据材料一可知,多端口呈现已经成了媒体报道的标配,融合发展已经成了时代潮流;根据材料二可知,这种新潮流形成的用户背景原因。 B.在技术“喜新厌旧”本性的作用下,我国传媒业的发展必然将实现新媒体形态对传统新闻方式的彻底淘汰,九寨沟地震新闻报道即是例证之一。 C.在2014~2016年间,国内三分之二以上的报刊出版单位针对未来一段时间,制定了融合发展战略规划文本,出台了具体措施与工作安排,并付诸实施。 D.“智能化”催生了机器新闻写作,这些写稿机器人的不断涌现以及升级换代,已带来传媒业的彻底变革,机器人的全面参与、主导是未来传媒业发展趋势。 6.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新时代媒体报道的特点。(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医 者 周国华 读高二那年,我妈病了,痛得满床打滚。我背着她到赤脚医生那里。医生为她打了针止痛剂,手一摊:“怕是大病,赶紧送县医院。” 我借了辆三轮车,把我妈拉到县医院。医生诊断后,把我叫到一边:“你妈得的是癌症,晚期了,花再多钱也没用,你自己决定吧。” 癌症?我眼前一阵发黑。我爸走得早,这些年来,我妈就靠种那点承包田供我上学,如今…… 不能这么放弃!我刚想办住院手续,我妈含笑进来说:“医生,给我开点药吧,止疼的就行,我命硬,能挺过去。” 拗了半天,我还是按我妈的意思做了。我知道,我妈一旦决定了的事,没人能改过来。回家的路上,我拼命憋着,不让眼泪掉下来。兜里只有三百块钱,那是全家仅剩的那么一点点。 或许天不绝人,我去村里小店买东西,无意中听到有人说,邻乡有个老中医挺神的,治好过一些大医院都没法治的怪病。我立马找了过去。 老中医家里坐着很多病人,得什么病的都有。老中医话不多,而且声音很轻,只是在搭脉后简单地问上几句,就摇头晃脑开起了方子,完了,又叮嘱几句,也看不出有啥高明之处。最后一个轮到我,老中医瞅了我一眼:“病人呢?” 我拿出医院的诊断书,讲了我妈的病情和家里的情况。我说来得急,我妈也下不了地,先来问问。说到最后,我的眼泪扑簌簌往下掉。 老中医瞪了我一眼:“这么大了还哭,没出息。走,带我去看看。” 老中医给我妈搭完脉,捋着花白的山羊胡子在屋里踱来踱去。我垂手,惶惑地盯着他。老中医让我把三轮车上那个蛇皮袋子拿进来。一打开,里面全是草药。老中医告诉我把这几把药分均匀,半年服完,应该就可以了,不行的话,再去找他。 我连连点头,掏出三百块钱:“只有这些了,别嫌少。” 老中医没接钱,双手把玩着桌上的青花瓷瓶,左看右看,还不住地点头:“不用了,你留着做学费吧,这个东西卖给我吧。” 我妈连忙摇手:“不,这是我的嫁妆,几块钱买来的,乡下人没闲心插花,我常说,还不如碗勺来得实用呢。” 老中医晃头捻须,说:“实用不实用我不管,家里有一个,正好配个对。” 送走老中医,我和我妈还真不敢相信天下竟有这种好事,诊费、药费没付不说,还白白拿了一千块钱! 半年后,我陪着我妈去了医院,诊断结果让我欣喜若狂,我妈竟痊愈了! 我拿着锦旗去谢老中医,老中医一笑:“有钱了,就把瓶子赎回去,价钱嘛,翻倍。”我点头。 我如愿考上了医学院。用那些钱,我撑过了第一个学期。之后,我勤工俭学,再没用过家里一分钱。毕业后,我凭着优异的成绩,被省城一家大医院聘用。我接我妈进城,贷款买房,娶妻生子,进修深造…… 二十多年后的一天,我偶然观看《鉴宝》节目,里面一个青花瓷瓶引起了我的注意,那个瓶子,看上去跟我家的一模一样。专家几百万的估价让我又吃惊又愤怒,原来老中医早就知道瓶子的价值。我想起了老中医眯着眼的神情,哼,狡诈,虚伪! 我憋着满肚子怨气去找老中医。老中医已去世,他儿子接过我的字条,一笑:“家父说你会成为医生,果然没错。” 我突然想起,那天我对老中医说,我想放弃学业,赚钱养活我妈。我有点发蒙,是不是自己太小人了? 里屋的橱柜上,摆放着两个青花瓷瓶,花纹一样,成色迥异。老中医的儿子取过那个釉色发暗的瓶子:“民国的,不过也值几千块钱。” 我脸红了。瓶子的内壁上,依稀还能看到我儿时调皮的涂鸦,是我家的那个!我疑惑地望着另一个青翠欲滴的花瓶。 “这个是我祖上为一官宦人家诊病时,那家主人给的。” 我掏出一万块钱,老中医的儿子执意只收下两千:“家父嘱咐,不敢有违。” 对着老中医的遗像,我郑重地磕了三个头。泪眼婆娑中,我又看到了那双似笑非笑的眼睛,温馨,深邃。 一块匾额悬在墙上,上面的两个字熠熠生辉——“医者”。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文章开头“读高二那年”暗示妈生病“不是时候”和“我”需要治好妈的病的迫切,也为后面突出老中医的医术医德做铺垫。 B.老中医要青花瓷瓶并给一千块钱瓶钱是想帮助“我”,使“我”能治好妈的病并完成学业,这体现了老中医高尚的医德。 C.虽然文章很短,内容也是平常生活之事,但仍写得跌宕起伏而非平铺直叙,很有可读性。 D.“我”去送锦旗的时候,老中医说赎瓶子价钱要翻倍,这体现了老中医也爱财,这样就写出了老中医性格的复杂和真实。 8.老中医医术高超,文章是怎样写出老中医的高超医术的?(6分) 9.小说最后以对老中医家中题有“医者”二字的匾额的描写作为结尾,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季布者楚人也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曰:“汉购将军急,迹且至臣家,将军能听臣,臣敢献计;即不能,原先自刭。”季布许之。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朱家乃乘轺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曰:“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滕公曰:“布数为项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朱家曰:“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待间,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 孝惠时,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布辞之官。楚人曹丘生,与窦长君善,欲得书请季布。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使人先发书,季布果大怒,待曹丘。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距仆之深也!”季布乃大说,引入,留数月,为上客,厚送之。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季布者/楚人也/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 B.季布者/楚人也/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 C.季布者/楚人也/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 D.季布者/楚人也/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褐衣是用葛、兽毛等织就的粗布制成的衣物,是古时贫穷或地位低贱者的穿着。 B.单于本是匈奴人对其首领的专称,后来成为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首领的统称。 C.吕后名吕雉,汉高祖刘邦的皇后,惠帝时被尊为吕太后,在惠帝去世后临朝称制, D.河东指现在的山西西南部,因在黄河以东而得名,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季布被人搭救,得到髙祖赦免。汉高祖悬赏捉拿他,他先藏身于周氏,后被周氏扮作奴仆卖给朱家,经朱家劝说,汝阴侯滕公向高祖进言赦免了他。 B.季布敢于直言,阻止用兵匈奴。吕后受到单于的侮辱,樊哙要带兵讨伐,众将都赞同,只有季布以高祖当年平城被围的旧事表示反对,此事才作罢。 C.季布被召人京,终未获得提拔。孝文帝听说他是贤人,便召他人京,欲任用他为御史大夫,后因他人之言而放弃,他乘机向皇帝进言,然后离开京城。 D.季布重诺之名,被曹丘生宣扬。楚人有“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的谚语,季布重诺的名声之所以能得以传扬,是因为曹丘生出游时到处为他宣扬。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滕公曰:“布数为项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 (2)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野泊对月有感 周 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旧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 【注】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 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 14.下列关于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承题,上句切合题目“野泊对月”的内容,下句点明了“野泊”之因: “逋逃”指逃难在外,漂泊无家,故有“野泊”。 B.颔联上句写动景,下句写静景。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北斗横斜,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动静结合,渲染了空茫凄凉的意境。 C.颈联写了酒化成过客之泪如愁绪滴溅,浪花仿佛卷动归乡之心使人暗自惊叹的内容,与尾联共同表现了“野泊”时所思、所感、所痛。 D.后人评周莘此诗“最近杜味”。如本诗颔联与杜甫《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都使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境界开阔,情感悲壮。 15. 诗的颈尾两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 贾谊在《过秦论》的篇末指出“ ”是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 (2) 《陈情表》用“ , ”两句写出了自己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慰。 (3)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 , 。”《论语·侍坐》 (4) 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先写“ ”,以美人衬托周瑜的英姿勃发;再写“ ”,以曹操军队的惨败反衬周瑜的军事才能。 (5)“此情可待成追忆, 。”《锦瑟》 “ ,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中国人擅长在石头上进行书法创作,取 的材料气质,达到永存文字的理想。石头取材方便、质地坚硬、体量巨大、保存容易、镌刻困难、端正严肃、 等特性,让石头上的书法与其他材料上的书法,早早有所区别。( )但秉承的文明理念,拥有的核心价值始终保持一致,就是代表仪式与权力。 金属出现时,正是文字发展成熟的关键期,在如此珍贵的材料上铸造文字,与当时使用文字的重要地位相匹配。先秦的金文,甚至更久远的甲骨文,它们一些基本特点,包括书写方式、表达内容,以及实际功用和精神赋予,都被后来石头上的书法所继承。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唯一的书写形式。 摩崖是中国人创造的、体量最大的书法,选址多在断崖峭壁之上。因此其内容与形式,必须与所处环境 ,既突出周围景观地貌的主题,起到点题作用,又隐身于大山大水之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石文”兴起的初期,正是纸张发明的时候。其后,石头上的书法与纸张上的书法交织前行,聪明的中国人充分利用石头与纸张不同的载体特性, ,各自发挥长处,共同建构中国文字、文化与文明的摩天大厦。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亘古不灭 朴素无华 息息相关 扬长避短 B.亘古不灭 朴素无华 休戚相关 相得益彰 C.亘古不变 质朴无华 息息相关 扬长避短 D.亘古不变 质朴无华 休戚相关 相得益彰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青铜文明在很快退出历史舞台之后,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唯一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的书写形式。 B.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唯一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的书写形式。 C.青铜文明在很快退出历史舞台之后,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唯一相抗衡的书写形式。 D.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使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唯一相抗衡的书写形式。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被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创造性地发明了许多不用的样式。 B.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许多不同的样式被创造性地发明了。 C.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被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许多不同的样式被创造性地发明了。 D.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创造性地发明了许多不同的样式。 20.请参照下列文段中划线句的逻辑方式,反驳对方的观点。要求符合事理,每空不超过20字。(6分) 某天,北京大学课间休息时,众教师闲聊起谭鑫培演出的《秦琼卖马》。胡适道:“京剧太落伍,甩一根鞭子就算是马,用两把旗子就算是车,应该用真车真马才对!”在场者恭听高论,一时无人应声。黄侃慢慢站起身,说道:“适之,唱《武松打虎》怎么办?”胡适一时语塞,众人哈哈大笑。 ①有一天,有个地主在家里喝酒。正喝得高兴的时候,酒壶里没有酒了,他连忙喊来长工去给他打酒。长工接过酒壶问:“酒钱呢?”地主很不高兴地瞟了长工一眼说:“有钱能打酒算什么本事?”长工没有再说什么,拿着酒壶就走了。过了一会儿,长工端着酒壶回来了,地主暗自高兴,接过来就往酒杯里斟酒,可倒了半天也没倒出半滴酒。原来酒壶还是空的。地主冲着长工喊叫:“怎么没有酒?” 假如你是这位长工,请写出一句反驳的话: ②加拿大外交官朗宁出生于中国。多年后,当他竞选加拿大某省议员时,反对派大肆宣传他是“喝中国人的奶长大的,身上一定有中国血统”。 假设你是朗宁,请写出一句反驳的话: 21. 国庆节前夕,学校举办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楹联征集活动。小明非常高兴,积极参与,很快撰写出上联(见下),可是下联一直没想好怎么对。请你依据小明的上联,帮助他对出下联。(4分) 上联:普天同庆庆共和国七十华诞 下联: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火花和浪花偶然会面了。火花对新朋友浪花说:“我们都能开出美丽的花,而且都叫花,因此我们是对亲密的姐妹。” 浪花考虑了一会儿,不同意它的看法,否认说:“从表面看,我们的确有些相像,但是我与波浪紧密相连,根植于波浪之中,所以我的花永开不败;而你只突出个人,所以总是一闪即逝。” 浪花的对话给人深刻的启示,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感悟?请就你的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省六校协作体高二10月份联考 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1.D(A项中国文化更偏重于诗性言说,而不是两者并重;B项两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C项“讲求逻辑推理和论辩方法,注重逻辑的力量”的主语应是诸子论辩,而不是“充满理性思辨的言说”,这里偷换了概念。) 2.B(第一段总说“诸子的思辨”和“诸子的思辨艺术”两者对后世的影响,后文分述诸子的思辨对中国文化、中国士人的影响和诸子的思辨艺术对后世文章、文论的影响。) 3.C(原文说“严密的逻辑推理,迫使对于甘拜下风,维护了自己的思想立场,就呈现出一种‘断辞之美’”,陈述的是一种现象,并不能由此推断出前者是后者的必要条件”。) 4、B(B项,根据图表,可知户外媒体的用户使用比率在最近3个月也有所减少。) 5、A(B项,“必然将实现……彻底淘汰”夸大其词。C项,根据材料一可知,只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单位进行了项目实施。D项,根据材料三中的“无不暗示着传媒业深层次的改变”可知,选项中的“已带来传媒业的彻底变革”言过其实;且“智能化”机器人只能是被“引入”和“应用”,绝非主动的“参与、主导”。 6、参考答案:①新闻推送实现快速全球发布。②多端口获取、呈现新闻。③出现类似天文数字的浏览量。④报刊业融合发展已经从加和式转型进入质效并重时期。⑤技术驱动变革,整个传媒行业在残酷的“破”与“立”之间寻找着动态平衡。⑥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全面渗透。(答出任意3点即给满分,1点1分,2点3分,3点5分) 7. D(D项,“体现了老中医也爱财”不恰当,这是表现老中医想不动声色地帮助人家,不想让人家知道真相而博得感激,文章这样写仍是表现其医德之高。) 8. 参考答案:①正面描写。老中医从容自信交代将那些药半年服完,应该就可以了,不行再去找他,而母亲真的痊愈了。②侧面描写。文中写我去村里小店买东西听到有人说老中医挺神,治好了一些大医院都没法治的怪病;老中医家里坐着许多病人,得什么病的都有;老中医从容诊断,毫不忙乱。③对比手法。将我妈“痛得满床打滚”与老中医轻松将病治好进行对比;将赤脚医生、县医院治不好妈的病与老中医药到病除进行对比,都突出老中医医术之高。(每点2分,共6分) 9. 参考答案:①结构方面,照应了标题,暗示了作品的主旨,给读者留下回味的空间;②人物形象方面,通过富有深意的描写,强化了他以“医者”身份自居,秉持职业操守的人格魅力;③思想内容方面,进一步深化主题,表达了“我”对老中医高尚品德的称颂和感激。(每点2分,共6分) 10.C 11.B(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首领的统称是可汗而不是单于) 12.D(原文: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13.答案:(1)滕公说:“季布多次为了项羽使皇上陷入困境,皇上怨恨他,所以一定要抓到他。”(关键词“数”“窘”“得”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 (2)窦长君说:“季将军不喜欢您,您不要去。”曹丘生坚决要求窦长君写信,便启程去了(关键词“说”“无”“书”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 译文: 季布是楚地人。项羽派他率领军队,曾屡次使汉王刘邦受到困窘。等到项羽灭亡以后,汉高祖出千金悬赏捉拿季布,并下令有胆敢窝藏季布的论罪要灭三族。季布躲藏在濮阳一个姓周的人家。周家说:“汉王朝悬赏捉拿你非常紧急,追踪搜查就要到我家来了,将军您能够听从我的话,我才敢给你献个计策;如果不能,我情愿先自杀。”季布答应了他。周家便把季布的头发剃掉,用铁箍束住他的脖子,穿上粗布衣服,把他放在运货的大车里,将他和周家的几十个奴仆一同出卖给鲁地的朱家。朱家心里知道是季布,便买了下来安置在田地里耕作。朱家便乘坐轻便马车到洛阳去了,拜见了汝阴侯滕公,说:“季布犯了什么大罪,皇上追捕他这么急迫?”滕公说:“季布多次替项羽窘迫皇上,皇上怨恨他,所以一定要抓到他才干休。”朱家说:“现在皇上刚刚夺得天下,仅仅凭着个人的怨恨去追捕一个人,为什么要向天下人显示自己器量狭小呢!您为什么不寻找机会向皇上说明呢?”滕公等待机会,果真按照朱家的意思向皇上奏明。皇上于是就赦免了季布,任命他做了郎中。 汉惠帝的时候,季布担任中郎将。匈奴王单于曾经写信侮辱吕后,而且出言不逊,吕后大为恼火,召集众位将领来商议这件事。上将军樊哙说:“我愿带领十万人马,横扫匈奴。”各位将领都迎合吕后的心意,齐声说:“好。”季布说:“ 樊哙这个人真该斩首啊!当年,高皇帝率领四十万大军尚且被围困在平城,如今樊哙怎么能用十万人马就能横扫匈奴呢?这是当面撒谎!”在这个时候,殿上的将领都感到惊恐,吕后因此退朝,终于不再议论攻打匈奴的事了。 季布做了河东郡守,汉文帝的时候,有人说他很有才能,汉文帝便召见他,打算任命他做御史大夫。又有人说他很勇敢,但好发酒疯,难以接近。季布来到京城长安,在客馆居留了一个月,皇帝召见之后就让他回原郡。季布因此对皇上说:“陛下因为一个人赞誉我就召见,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谤而要我回去,我担心天下有见识的人听了这件事,就窥探出您为人处事的深浅了。”皇上默然不作声。于是季布就辞别了皇上,回到了河东郡守的原任。 楚地有个叫曹丘的先生,与窦长君也有交情,想要窦长君写封信介绍他去见季布。窦长君说:“季将军不喜欢您,您不要去。”曹丘坚决要求窦长君写介绍信,终于得到,便起程去了。曹丘先派人把窦长君的介绍信送给季布,季布接了信果然大怒,等待着曹丘的到来。曹丘到了,就对季布作了个揖,说道:“楚人有句谚语说:‘得到黄金百斤,比不上得到你季布的一句诺言。’由于我到处宣扬,您的名字天下人都知道,难道我对您的作用还不重要吗?您为什么这样坚决地拒绝我呢!”季布于是非常高兴,请曹丘进来,留他住了几个月,把他作为最尊贵的客人,送他丰厚的礼物。季布的名声之所以远近闻名,这都是曹丘替他宣扬的结果啊! 14. B (B项,上句写静景,下句写动景。视听结合,写“野泊”所见之景。天上参横斗转,地上洞庭茫茫,为视觉;角声悲鸣,声断岳阳城,为听觉。使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境界开阔,情感悲壮。) 15. 参考答案:①漂泊思归之情。“酒添客泪”写出了诗人身在客中,不由伤感落泪,想要借酒浇愁,依旧愁心难抑,“归心”则透露了诗人的思归之情。 ②忧国伤时之情。“欲问行朝旧消息”一句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的关切, “眼中盗贼尚纵横”一句则勾勒了遍地兵荒马乱的景象。(每点2分,共54分,意思对即可) 16.(1)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2)(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3)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4)小乔初嫁了 / 樯橹灰飞烟灭 (5)只是当时已惘然 / 艰难苦恨繁霜鬓 17.C(亘古不变:从古至今永远也不会改变。亘古不灭:从古到今,永不绝灭。形容永久的生命力。根据文本第一处的文意理解,是在说人们选取材料的态度的执着,所以此处应该用“亘古不变”。朴素无华:是指人的朴素朴实。质朴无华:是指人或物的内在的气质特点。根据文意此处应该用“质朴无华”。扬长避短:发挥或发扬优点或有利条件,克服或回避缺点或不利条件。根据后文“各自发挥长处,共同建构中国文字、文化与文明的摩天大厦”此处应该用“扬长避短”) 18.B(A项,结构混乱,中途易辙,可将“在”放至“青铜文明”之前;C项,搭配不当,“抵抗”可以改为“抗衡”;D项,成分残缺,应该去掉“使”、语序不当,将“唯一”提到“可以”的前面。) 19.D(根据对前后文文意的理解,主动者应该是中国人如何,为了主动和被动的一致,要用“创造性地发明了许多不同的样式”。因此A.B.C.三个选项,主动被动相结合,与前后文语意不连贯) 20.⑴参考示例:壶里有酒才能倒出酒来算什么本事?(3分) ⑵参考示例:喝牛奶长大的,难道就有牛的血统了?(3分) 21.(参考)盛世欢歌歌新时代四海昌隆(内容、形式两方面酌情给分,共4分) 22.(以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为准)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拥抱江河,常开不败。 2.融于社会,彰显价值。 3.走出孤岛,奔向集体。 4.火花易逝,浪花永恒。 5.根植于波浪,花永开不败。 6.超越小我,实现大我。 7.孤芳不自赏,大我铸辉煌。 8.收敛个人锋芒,成就时代辉煌。 9.做常开不败的浪花,不做一闪即逝的火花。…… 偏题立意: 1.灿烂的火花,豪迈的气概。(与题旨相反) 2.迸发的火焰,智慧的光芒。(与题旨相反) 3.坚持信念让瞬间永恒。(材料讨论的是瞬间和永恒的关系,无关信念) 4.个体与群体就是务实与虚幻。(胡乱联系) 5.忽略那美丽而虚幻的永恒。(与题旨相反) 6.众人拾柴火焰高。(材料没有谈及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7.团结就是力量。(材料没有谈及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8.透过现象看本质。(万能标题,没有针对性)……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