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7届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三(承智班)下学期周练(4-9)(2017-04)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7届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三(承智班)下学期周练(4-9)(2017-04)

河北定州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高三承智班语文周练试题(4.9)‎ ‎ ‎ 一、选择题 ‎1.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据我所知,有关个人所得税的改革方案还在探讨中,目前还没有推出明确的时间表。”一位接近管理层的税收专家 。‎ ‎(2)日前台湾公布了大学院校招收大陆学生的规定 简章,其中有不少歧视性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台湾高校对大陆学生的吸引力。‎ ‎(3)莫言的获奖,很难改变今天中国文学创作整体 的现实,也缓解不了我们的文化焦虑。‎ ‎(4)毋庸置疑,铁路电话订票使很多旅客获得了便利。但是,铁路局数万张车票无人领取的状况也反映了有的旅客把电话订票当成儿戏,缺乏 的诚信。‎ A.披露 及其 良莠不齐 一言九鼎 B.披露 及 良莠不齐 一诺千金 C.透露 及 参差不齐 一诺千金 D.透露 及其 参差不齐 一言九鼎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许多农民巧妙地将服装厂剪裁后废弃的“下脚料”做成帘子,当作蔬菜大棚的“棉被”,这真是一念之差,变废为宝。‎ B.2006年夏天,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了罕见的高温天气,七月流火的酷暑使一些地区电力供应紧张。‎ C.为了不使中华民族处于“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危险境地,我们只有奋起反抗,把侵略者赶出国土。‎ D.厂长动情地说:“为了扭转目前的不利局面,我们将采用一种新的对策,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功败垂成,在此一举!”‎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日本政府开展了以针对新一代量子通信技术为对象的长期研究,计划在2020至2030年间建成绝对安全保密的高速量子通信网,实现通信技术应用上质的飞跃。 ‎ B.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示,高度发达经济体一直占据在全球创新指数中的主导地位,中国进入25强标志着中等收入国家首次进入高度发达经济体行列。‎ C.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透露,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已完成出厂前所有研制工作,于8月13日从北京空运至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科技人员将开展发射场区的总装和测试工作。‎ D.叶广岑在《扶桑馆》中,以皇族后裔和满族后人为主人公,书写他们的悲欢离合和时代的新旧更替,探究他们身上所蕴含着的传统文化的因子与民族精神的光辉。‎ ‎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野生水禽是各种甲型流感病毒的天然宿主和最终来源,鸭子是流感病毒混合和“创新”的重要平台。禽流感病毒属于甲型流感病毒, ,故称禽流感病毒,但有的禽流感病毒也同时感染人,如H7N9。‎ A.因为主要不是以人类为宿主并感染人类 B.由于主要是以禽类为宿主并感染禽类 C.虽然为常见流感病毒,但是最容易发生变异 D.其病毒基因变异后能够感染人类,病死率很高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①遏制腐败,需要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堵塞制度漏洞,才能让违法违纪者无懈可击,才能消除腐败分子的侥幸心理,树立全社会反腐倡廉的坚定信心。‎ ‎②我们要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更要高瞻远瞩,从宏观角度规划未来,携手共创一个稳健团结、自强不息的社会。‎ ‎③作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首,梅为历代文人雅士所喜爱。此刻,寺院周围庄重的红墙,是我们镜头画面中的中国红;洋洋洒洒的雪花,是飘舞在空中的精灵 ‎④吴羽先生指导弟子写论文时强调,学术论文要有的放矢,论证严密,语言准确而简洁,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能繁文缛节。‎ ‎⑤这个演员所有开车的动作戏与车配合的简直是天衣无缝,完全到了人车合一的境界,而且在动作戏上,他还融合了马戏、魔术、武术甚至舞蹈等元素。‎ ‎⑥他的决策高屋建瓴,具有战略意义,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他向世界人民展现出了非凡的英明和伟大的气魄。‎ A.①②⑤‎ B.③⑤⑥‎ C.②④⑤‎ D.②⑤⑥‎ ‎ ‎ ‎ ‎ 二、现代文阅读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题。‎ 半份礼物 罗伯特·巴里 那一年我十岁,我哥哥尼克十二岁。在我们俩想来,这一年的母亲节,完全是个让我们激动不已的日子——我们要各自送给母亲一份儿礼物。‎ 这是我们送给她的头一份儿礼物。我们是穷人家的孩子,要买这样一份儿礼物,可就非同寻常了。好的是我和尼克都很走运,出去帮人打杂儿都挣了一点儿外快。‎ 我和尼克想着这件会让母亲出乎意料的事,越想心里越激动。我们把这事对父亲说了。他听了得意地抚摩着我们的头。‎ ‎“这可是个好主意,”他说,“它会让你们的母亲高兴得合不上嘴的。”‎ 从他的语气里,我们听得出他在想着什么。母亲一天到晚操劳不停,既要做饭,又要照料我们,还要在浴缸里洗我们全家人的衣服,而且对干这一切活儿都毫无怨言。她很少笑,不过,她要笑起来,那可就是我们盼望的赏心乐事。‎ ‎“你们打算给她送什么礼物?”父亲问。‎ ‎“我们俩将各送各的礼物。”我答道。‎ ‎“请您把这事告诉给母亲。”尼克对父亲说,“这样她就可以乐呵呵地想着它了。”‎ 父亲说:“这样一个了不起的想法,竟出自你这么个小脑袋瓜儿里,你可真聪明!”尼克高兴得面泛红光。他把一只手放在我的肩头,说:“鲍勃也是这么想的。”‎ ‎“不,”我说,“我没有这么想过。不过,我的礼物会弥补这个不足的。”‎ 此后的几天里,①我们和母亲都在满心高兴地玩着这个神秘的游戏。母亲干活儿时满面春风——她假装着什么也不知道,但脸上却总是挂着笑容。我们家里充满着爱的气氛。‎ ‎“我们谁也别对谁说自己要买什么,我们各自准备。”尼克说。‎ 我经过再三考虑,最后买了一把上面镶有许多光闪闪小石子儿的梳子。这些小石子儿看上去就如同钻石一般。‎ ‎“等我选定个时间,我们再把礼物拿出来送给母亲。”他说。‎ ‎“什么时间?”我迷惑不解地问。‎ ‎“说不准,因为这跟我的礼物有关。你就别再问什么了。”‎ 第二天早上,母亲准备要擦洗地板。尼克对我点头示意,然后我们就跑去拿我们的礼物。‎ 我折转回来的时候,母亲正跪在地上,显得疲累不堪地擦洗着地板。她用我们穿烂了的破衣片,一点一点地把地板上的脏水擦去。这是她最讨厌干的活儿。‎ 紧跟着,尼克也拿着他的礼物返回来了。母亲一看到他的礼物,顿时脸色煞白。尼克的礼物是一只带有绞干器的新清洗桶和一个新拖把!‎ ‎“一只清洗桶。”她说着,伤心得几乎语不成句,“母亲节的礼物,竟然是一只……一只清洗桶……”尼克的眼睛里涌出了泪花。他默然无语地拿上清洗桶和拖把向着楼下走去。‎ 我把梳子装进我的衣袋,也跟着他跑了下去。他在哭着。我也哭了。‎ 我们在楼梯上碰到了父亲。因为尼克哭得说不出话来,我便向父亲说明了事情的原委。‎ ‎“我要把这些东西拿回去。”尼克抽抽噎噎地说。‎ ‎“不,”父亲说着,接过了他手里的清洗桶和拖把,“这是一份儿很了不起的礼物。我自己应该想到它才对哩。”‎ 我们又上了楼。母亲还在厨房里擦洗着地板。‎ 父亲二话没说,用拖把吸干了地上的一摊水,然后又用清洗桶上附带的脚踏绞干器,轻快地把拖把绞干。‎ ‎“你没让尼克把他要说的话说出来,”他对母亲说,“尼克这份儿礼物的另一半儿,是从今天起由他来擦洗地板。是这样吗,尼克?”“是的,啊,是的。”尼克声调不高却热切地说。‎ 母亲不安地说:“让孩子干这么重的活儿是会累坏他的。”‎ 到了这个时候,我才看出了父亲有多么聪明。“啊,”他说,“用这种巧妙的绞干器和清洗桶,活儿便不会怎么重,肯定干起来要比原先轻松得多。”父亲说着,又敏捷地示范了一下那绞干器的用法。‎ 母亲伤感地望着尼克说:“唉,女人可真蠢啊!”她吻着尼克。尼克这时满面通红。‎ 接着,父亲问我:“你的礼物是什么呢?”②尼克望着我,脸色全白了。我摸着衣袋里的梳子,心里想,若把它拿出来,它会像尼克的清洗桶一样,仅仅只是一只清洗桶。就是说得再好,我的梳子也只不过是镶了几块像钻石一样闪亮的石子儿罢了。‎ ‎“一半儿清洗桶!”我大声说。‎ ‎6.小说中母亲的心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综观全文加以概括。‎ ‎7.阅读文中划线部分,完成下面题目。‎ ‎(1)解释画线①处的含意。‎ ‎(2)分析画线②处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 ‎8.父亲这一形象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9.小说的结尾有什么妙处?‎ ‎ ‎ 陈寅恪的眼睛 ‎1937年,陈寅恪刚满47岁。“七七”卢沟桥事变后的22天,日军逼近清华园车站,北平将不保。陈寅恪的父亲陈三立此时已85岁,这位在上海“一•二八”十九路军抗战时,梦里狂呼“杀日本人”的老人开始绝食了。五天后,陈三立死了。‎ 为父亲守灵的那些晚上,叩首鞠躬,频繁弯腰、低头,极劳累,直接诱发了陈寅恪高度近视的右眼的视网膜脱离。陈寅恪不为日寇汉奸胁迫利用,决定不做手术,放弃了复明的希望。‎ 八年抗日战争期间,陈寅恪一家几经逃难, 1943年底才到达成都,任教燕京大学,住入学校租赁的民房内。此时物价飞涨。灯光昏暗,且常停电,陈寅恪用高度近视的左眼,照旧备课并从事学术研究,完成多篇论著。‎ ‎1944年12月12日,陈寅恪唐代三稿中的最后一种《元白诗笺证稿》基本完成,但就在这天早上,陈寅恪起床后痛苦地发现,他的左眼也看不清了。‎ 失明之后,陈寅恪仍坚苦卓绝,锲而不舍,穷十年岁月,写出了《论再生缘》和85万字的《柳如是别传》。一个双目失明的人在十余年的瞽者生涯里写出近百万字的著述,这在古今中外学术史上都是一个奇迹。这个奇迹的出现得益于他超人的记忆和毅力。在这段艰难的著述岁月里,有一位女性自愿给陈寅恪当助手,她叫黄萱。黄萱每天准时来到陈寅恪的住处,为眼睛看不见的陈寅恪查找书籍,朗读材料,誊录书稿,14年始终如一。‎ 黄萱曾感慨地说:“寅师以失明的晚年,不惮辛苦、经之营之,钧稽沉隐,以成此稿(《柳如是别传》)。其坚毅之精神,真有惊天地、泣鬼神的气概”。 ‎ 在感叹命运的的刻薄之余,我们不禁会问陈寅恪的眼睛为什么会失明呢?王锺翰先生在《陈寅恪先生杂忆》文中有段文字有助我们了解陈寅恪失明的原因:‎ 先生一日见告:我之目疾非药石所可医治者矣,因龆龄嗜书,无书不观,夜以继日,旧日既无电灯又无洋烛,只用细小油灯藏于被褥之中,而且四周放下蚊帐,以免灯光外露,防家人知晓也,加以清季多有光纸石印缩本之书,字既小且模糊不清,对目力最有损伤,而有时阅读爱不释手,竟至通宵达旦……‎ 陈寅恪中年双目相继失明是他一生最大的憾事,对于终身以读书、教学、研究学问为己任的陈寅恪而言,其痛苦是他人难以体会的。眼睛瞎了,对于陈寅恪会是怎样的一种毁灭打击?他没有留下任何文字,让人读到他内心的痛楚。据家人回忆,在最初的日子里,他变得非常暴躁。但很快,他便归于宁静。很多人回忆,陈寅恪以前上课是很有特点的,讲到深处,他会长时间紧闭双眼,但他眼睛瞎了之后,再也没有人看见他闭着眼睛讲课。他永远睁大着眼睛,永远是目光如炬。‎ ‎1969年10月7日,陈寅恪走完了79岁的生命历程。弥留之际,他一言不发,只是眼角不断地流泪。‎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陈寅恪,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之一,通晓二十余种语言。傅斯年说:“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其人被学界誉为“教授的教授”,其著述被同行奉为上上之作、必读之书。‎ ‎②1941年受邀讲授韦庄《秦妇吟》一诗,耗时两个月。同年底香港沦陷,学校停课,物资奇缺,陈寅恪懂日文,日军十分礼遇,寅恪拒受日人馈赠。香港日本政权欲以高薪聘请其任香港东亚学院院长,未果。‎ ‎② 1957年 “双百”方针提出,大家都在极力赞颂“双百”时,陈寅恪并没有“响应”,专心地研究“钱柳姻缘”。‎ ‎“‎ 今天,人们终于可以发问,无论是昨天、今天还是未来,中国社会是否需要或者说能否容得下这一类纯粹的学人?” (《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陆键东著)‎ ‎10.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让读者了解到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对其父亲及去世情形的描述,可见其人格高贵有其家人的影响。‎ B. 文中简要交代陈寅恪任教燕京大学的艰难生活,借助居住环境的介绍,凸显传主的性格和品质。‎ C. 行文引用黄萱的感慨,既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又直接体现了陈寅恪治学的可贵精神。‎ D. 陈寅恪中年双目相继失明对其读书、教学、研究学问造成极大的阻碍和打击,他内心自然十分痛苦。‎ ‎1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文章标题“陈寅恪的眼睛”不能对表现传主的精神风貌起突出作用,未能统领全文。‎ B. 陈寅恪双目相继失明,原因在于视网膜脱离,而他决定不做手术,放弃了复明的希望。‎ C. 陈寅恪超人的记忆和毅力及黄萱的协助,是他能在十余年的瞽者生涯里写出近百万字的著述的重要保证。‎ D. 传主失明前后生活曾比较艰苦,但一直没有放弃教学和学术研究,即使内心痛苦,仍完成多篇论著。‎ E. 材料提及陈寅恪既拒绝他人好意,又不“响应”双百方针,可见虽学识丰厚,却有点不适时宜,带书呆子气。‎ ‎12.国学大师陈寅恪因学识过人及人格尊贵深受人敬重,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体会。‎ ‎ ‎ ‎ ‎ 三、文言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李显忠,初名世辅,南归,赐名显忠。年十七,随父永奇出入行陈。金人犯鄜延,王庶命永奇募间者,得张琦;更求一人,显忠请行。永奇曰:“汝未涉历,行必累琦。”显忠曰:“显忠年小,胆气不小,必不累琦。”后有敌人夜宿陶穴,显忠缒穴中,得十七人,皆杀之,取首二级,马二匹,余马悉折其足。庶大奇之,补承信郎,充队将,由是始知名。‎ 金人陷延安,授显忠父子官。父与子相泣曰:“我宋臣也,世袭国恩,乃为彼用邪!”会刘豫令显忠帅马军赴东京,永奇密戒之曰:“汝若得乘机,即归本朝,无以我故贰其志。”‎ 元帅撒里曷来同州,显忠以计执之,驰出城。至洛河,舟船后期不得渡,与追骑屡战,皆胜。显忠憩高原,望追骑益多,乃与撒里曷折箭为誓,不得杀同州人,不得害我骨肉,皆许之,遂推之下山崖,追兵争救。显忠携老幼长驱而北,至鄜城县,急遣人告永奇。永奇即挈家出城至马趐谷口为金人所及家属皆遇害显忠奔夏夏人问故显忠泣具言父母妻子之亡切齿疾首恨不即死,宣抚吴玠遣张振来抚谕云:“忠义归朝,惟君第一。”至行在,高宗抚劳再三。‎ 兀术犯河南,手诏以军与张俊会。显忠与敌战,败之。兀术谓韩常曰:“李世辅归宋,不曾立功,此人敢勇,宜且避之。”乃焚庐江而走。金帅孛撒自南京率步骑十万来,显忠亲帅军遇于城南,战数十合,孛撒大败,遂退走。俄增兵复来逼城,显忠谓宏渊并力夹击,宏渊按兵不动,显忠独与所部力战百余合却之。显忠曰:“若使诸军相与掎角,则敌兵可尽,金帅可擒,河南之地指日可复矣。”显忠知宏渊无固志,叹咤曰:“天未欲平中原耶?何沮挠若此!”乾道改元,乃还会稽,淳熙四年七月卒,年六十九。谥忠襄。‎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二十六》)‎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永奇即挈家/出城至马趐谷口/为金人所及/家属皆遇害/显忠奔夏/夏人问/故显忠泣具言/父母妻子之亡/切齿疾首/恨不即死 B. 永奇即挈家出城/至马趐谷口/为金人所及/家属皆遇害/显忠奔夏/夏人问故/显忠泣/具言父母妻子之亡/切齿疾首/恨不即死 C. 永奇即挈家出城/至马趐谷口/为金人所及/家属皆遇害/显忠奔夏/夏人问故/显忠泣具言/父母妻子之亡/切齿疾首/恨不即死 D. 永奇即挈家/出城至马趐谷口/为金人所及/家属皆遇害/显忠奔夏/夏人问/故显忠泣/具言父母妻子之亡/切齿疾首/恨不即死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名,一般指姓名,幼年时一般由父亲命名;多用于自称,或用于做传时介绍传主。‎ B. 行陈,亦称“行伍”,古代兵制,五人为伍,二十五人为行,代指军队。‎ C. 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南宋在杭州设立临安府(意为临时安顿),称之为行在。‎ D. 乾道,年号名,古代纪年的一种常见方式;改元,指同一皇帝在位期间更换年号。‎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显忠年少便胆识过人。十七岁随父出入行阵;在招募探子时,显忠主动请求前往;后又孤身夜袭敌人成功,被王庶看重。‎ B. 李显忠有勇有谋,善于应变。在同州用计抓获撒里曷;与追兵作战,战而胜之,面对越来越多的追兵,与撒里曷折箭为誓后将其推下山崖脱身。‎ C. 李显忠忠肝义胆,一心向宋。金人攻破延安,曾授任显忠父子两人官职,但他们对此内心深感愤慨,并未诚心归附。‎ D. 李显忠英勇善战,屡建奇功。显忠归朝之后,曾与张俊一道,击溃进犯合肥的兀术;又与宏渊合力夹击自南京来犯的金帅。‎ ‎1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永奇密戒之曰:“汝若得乘机,即归本朝,无以我故贰其志。”‎ ‎(2)显忠知宏渊无固志,叹咤曰:“天未欲平中原耶?何沮挠若此!”‎ ‎ ‎ ‎ ‎ 四、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或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5分)‎ ‎ (1)贾谊《过秦论》“吞二周而亡诸侯, _____________ ”,极言秦始皇的功业;韩愈在《师说》中提出“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 _________ ”,抒发了壮志未酬的遗憾;陆游《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 ____________”,表现了抗击金兵的豪迈气概。‎ ‎(2)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 。(杜甫《登岳阳楼》)‎ ‎ ‎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省试湘灵鼓瑟 钱起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注】①这是一首应试诗(又叫“试帖诗”),是钱起在参加由礼部主持的省试时所作。“湘灵鼓瑟”是考试约定的题目。湘灵,湘水女神,舜帝南巡而死,葬在苍梧山,其妃子娥皇、女英因哀伤而投湘水自尽,化为水神。②云和,古山名。③冯夷,传说中的河神名。‎ ‎1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A. 开头两句倒装,暗用《湘夫人》中“帝子降兮北渚”的语意,让人想起湘灵弹奏哀伤乐曲的情景,开门见山,点明题意,堪称应试诗之典范。‎ B.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中“空自”二字,点出冯夷并不理解湘灵的哀怨,诗人借这两句表达世间知音难遇、心事无人知晓的落寞和感伤。‎ C. “苍梧”代指葬在苍梧山的舜帝;“白芷”,一种香草,在此喻指湘灵。这两句可见舜帝与湘灵双方心心相印,情意相通,彼此思慕,感情忠贞。‎ D.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此二句,乐曲进入最高潮,湘灵深深的哀怨随流水与悲风“传潇浦”“过洞庭”,绵延不绝,凄婉幽怨,动人心魄。‎ E. 尾联以静写动,以景结情。曲终人散,不见伊人,只剩一川江水,几峰青山。画面极其省净明丽、静谧美好,给人留下了回味悠长的广阔空间。‎ ‎19.同样是写乐音,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难”与本诗画线句子在手法上有何异同?请简要赏析。‎ ‎ ‎ ‎ ‎ 六、命题作文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互动”是近来点击率较高的一个词汇。有人认为“互动”是相互交流。也有人认为“互动”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对于“互动”,你有怎样的体会与看法,请以“互动”为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不少于800字。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试题分析:“披露”,意为发表,公布;“透露”意为泄漏或显露<消息、意思等> 及,连接并列的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及其,以及它的。“良莠不齐”是指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只能用于形容人。参差不齐:参差:长短、高低不齐。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一言九鼎: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一诺千金:诺:诺言。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项“一念之差”的意思是,一个念头的差错(引起严重的后果)。与原句 ‎“变废为宝”句意、语境不符。B项“七月流火”指大火星西行,天气转凉,此句望文生义。C项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刀俎:刀和刀砧板,宰割的工具。比喻生杀的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与语境义相符合。D项功败垂成:垂:接近,快要。事情在将要成功的时候遭到了失败。与语境“我们将采用一种新的对策,希望大家共同努力”不符。‎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成语主要有语意内涵不明、褒贬误用、对象错配、似是而非四种误用方式,成语只能分类记忆,没有什么捷径,如果不知道意思一切方法都失灵,所以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如本题A项“一念之差”的意思是,一个念头的差错(引起严重的后果)。与原句“变废为宝”句意、语境不符。B项“七月流火”指大火星西行,天气转凉,此句望文生义。C项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刀俎:刀和刀砧板,宰割的工具。比喻生杀的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与语境义相符合。D项功败垂成:垂:接近,快要。事情在将要成功的时候遭到了失败。与语境“我们将采用一种新的对策,希望大家共同努力”不符。‎ ‎3.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项,“日本政府开展了以针对新一代量子通信技术为对象的长期研究”句式杂糅,“针对……”或“以……为对象”两种说法取其一。B项,语序不当,把“一直占据”移到“主导地位”前面,并去掉“指数中”后面的“的”字。D项,“探究……的光辉”搭配不当,“探究”与“光辉”不能搭配。‎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比如D项,“探究”与后面的宾语“光辉”搭配不当。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比如A项把“针对……”和“以……为对象”两句杂糅为一处。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4.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连贯题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解答此题,填入横线处的语句要揭示它之所以被称为“禽流感病毒”的原因。‎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对于考查语句连贯性的题目,考生应按照如下步骤操作:1.抓中心。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2.抓思路。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个方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3.抓标志。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陈述对象或议论角度、抓句式等等。4.抓语境。文章要表达的情感或喜或悲或褒或贬,或高昂或低沉,是通过一定的情景色彩渲染而完成的。在同一段文字中,这种基调、气氛、色彩要保持一致。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 ‎5.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①无懈可击:没有漏洞可以被攻击或挑剔,形容十分严密。错,这儿应该是无隙可乘。②高瞻远瞩:站得高,看得远,比喻眼光远大。正确。③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丰富明快,连续不断。也形容规模或气势盛大。错,这儿应该是纷纷扬扬。④繁文缛节:过分繁琐的仪式或礼节。也比喻其他繁琐多余的事项。对象使用错误。⑤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的衣服没有衣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正确。⑥高屋建瓴:对事物把握全面,了解得非常透彻,对问题阐述清楚到位。正确。‎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成语的错误类型主要有内涵不明,感情色彩失当、对象错类和不合语法,考核的重点是望文生义、对象错配和褒贬失当,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成语积累中找到成语的关键,记忆含义的同时还要记忆用法,如词义的褒贬、适用的对象、语法功能,在答题时首先明确句子要表达的意思,然后分析成语的内涵,看是否搭配恰当,此题中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丰富明快,连续不断。也形容规模或气势盛大。错,这儿应该是纷纷扬扬。总之不但要加强成语的意思的积累,还要注意用法的积累。‎ ‎ ‎ ‎6.(1)得知儿子要送礼物后的期盼;(2)收到礼物后的伤心;(3)没有理解儿子心意的愧疚;(4)明白礼物含意后的欣慰。‎ ‎7.(1)母亲得知儿子要送礼物给她但又不说破,母子沉浸在爱的氛围中;(2)运用神态描写,表现了尼克担心我的礼物再次让母亲伤心。‎ ‎8.(1)结构方面,父亲是小说的线索,推动情节不断发展。‎ ‎(2)内容方面:协调家庭成员关系,巧妙化解矛盾,为孩子们解围,也使妻子得到安慰。或者:巧妙地教育孩子要理解母亲,替母亲分担家务,凸显“爱的付出”这一主题。‎ ‎9.(1)照应题目。点明“半份”礼物的双重含义,母亲的生日礼物我和尼克各一半,家务劳动各承担一半; (2)丰富我的形象。我的回答表明了我认识的改变和对父母的理解,显示了我的成长,使我的形象更丰满。(3)暗示主题。给母亲最好的礼物是爱,是理解,关心和分担。‎ ‎【解析】‎ ‎6.试题分析:本题注意考查文意分析,母亲心理的变化,注意围绕“礼物”展开,主要流程是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概括为:期盼、伤心、愧疚、欣慰。‎ ‎7.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句内涵及手法分析。第一句放入原文,联系上下文,抓住“神秘的游戏”“高兴”等,结合上下文可知,“神秘的游戏”指送礼物。第二句中“脸色全白”,神态描写,尼克担心我的礼物再次让母亲伤心。‎ ‎8.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物的作用。主要还是从内容及结构方面分析。父亲的作用,结构方面,父亲是小说的线索,推动情节不断发展。内容方面:协调家庭成员关系,巧妙化解矛盾等。‎ 点睛:对人物的感受、评论,往往从次要人物的嘴里说出来。通过次要人物的见闻,把故事相关的情节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推动情节发展,还可以是文章的线索,衬托主要人物等。‎ ‎9.试题分析:本题属于探究题,探究小说结尾的妙处。阅读全文,了解文题与文中故事情节的关系,从贯穿全文情节内容、设置悬念、表达人物情感、表现文章主题等方面具体说明其妙处。‎ ‎ ‎ ‎10.C ‎11.CD ‎12.①学识过人受人敬重,既在于其读书刻苦广博,更在于治学坚毅,有责任担当。幼年嗜书夜读,无书不观,通宵达旦;失明之后,坚苦卓绝,著述不辍,坚持讲学。‎ ‎②纯粹的学人风骨,淡泊官场,不慕荣利,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不迎合“双百”方针,专心地研究“钱柳姻缘”,足见其治学纯粹,不慕名利。放弃治眼手术,拒受日人馈赠,拒当院长,宁可逃难,可见其民族气节之崇高。‎ ‎【解析】‎ ‎10.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分析。C项行文引用黄萱的感慨,不是“增强文章的生动性”,而是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属于侧面塑造传主形象,间接体现了陈寅恪治学可贵的精神风貌,更传达了黄萱对陈寅恪深深的敬佩之情。‎ ‎1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及手法分析。A项全文紧紧围绕“陈寅恪的眼睛”有序展开,从其右眼弃医见其气节,左眼视力消退见其生活艰辛而不失节,双目失明著述不辍见其坚毅,对表现人物性格有突出作用,高度统领全文。B项“视网膜脱离,而他决定不做手术,放弃了复明的希望”仅是其右眼无法复明的原因。其双目失明既有幼时嗜书苦读损伤目力的原因,也有后来生活贫苦、著述艰辛,过度用眼而未能及时医治等原因。E项材料提及他多次拒绝他人好意,足见其高洁的做人品格,其为人专心治学,淡泊官场,不慕荣利,极具民族气节。‎ ‎12.试题分析:本题属于探究题。既要结合文本内容分析,也要拓展延伸等。分析“国学大师陈寅恪因学识过人及人格尊贵深受人敬重”,抓住“学识”“人格尊贵”等内容,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学识过人受人敬重,既在于其读书刻苦广博,更在于治学坚毅,有责任担当。纯粹的学人风骨,淡泊官场,不慕荣利,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 点睛: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对语句内涵的挖掘,本题就是如此,答题时首先明确句子的内涵,不要脱离文本随意作答。‎ ‎ ‎ ‎13.B ‎14.B ‎15.D ‎16.(1)李永奇私下告诫李显忠说:“你如能得到机会,就立即回归宋朝,不要因为我的缘故而有不忠之心。”‎ ‎(2)李显忠知道宏渊无固守之志,就嗟叹道:“是上天不想让我们平定中原吗?为何如此阻挠呢!”‎ ‎【解析】10.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根据上下文把握文句的大意,然后根据文言标志,如:虚词、对话标志、对偶、排比、特殊句式等来断句,最后运用排除法,针对选项中不同的断句点分析、排除。根据语意,永奇携带家人出城,到达马趐谷,所以在“出城”后停顿,排除AD;根据顶真句式,在“夏”后断开;“父母妻子之亡”是“具言”的宾语,所以“具言”后不能断开,排除C。‎ ‎11.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项,行陈,是巡行军阵的意思。‎ ‎12.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项,“与宏渊合力”说法错误,原文是“宏渊按兵不动,显忠独与所部力战百余合却之”,意思是李显忠独自与部下苦战。‎ ‎13.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翻译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实词要字字落实,注意文言句式的翻译。关键词:(1)密、无以、贰;(2)固志、平、沮挠。‎ ‎【参考译文】‎ 李显忠,起初名世辅,回到南方,被赐名显忠。十七岁时,投军效力,跟随父亲永奇出入行阵。金兵侵犯鄜延,经略使王庶命令永奇招募探子,得到张琦;还需要一人同行,显忠请求前往。永奇説:“你没有经验,前去一定会连累张琦。”显忠说:“‎ 我虽年纪小,胆气却不小,一定不会连累张琦,应当与他同往。”有敌人夜晚睡在地穴,显忠用绳索吊入穴中,共有十七个人,都杀了他们,取得两个首级,两匹马,把其余马的脚都折断了。王庶对他非常看重,补用他为承信郎,充任部队将领,从此开始知名。‎ 金兵攻陷延安,授任显忠父子两人官职。永奇父子相对而泣,说:“我是宋朝臣子,世代蒙受国家恩典,哪能为它所用呢?”正逢刘豫命令显忠率领骑兵前往东京,永奇秘密地告诫他说:“你如能得到机会,就立即回归宋朝,不要因为我的缘故而有不忠之心。”‎ 元帅撒里曷来到同州,显忠用计捉住了他,骑马出城。到达洛河,舟船误了约定时间无法渡过,显忠与追赶的骑兵多次交战,都得胜。显忠在高原上休息,望见追骑越来越多,就与撒里曷折箭盟誓,不得杀害同州人,不得伤害自己的亲属,撒里曷都答应了。于是把他推下山崖,追兵争着救护。显忠带着老少众人一直向北,来到鄜城县,急速派人去告诉永奇。永奇就携带全家人出城,到达马趐谷谷口,被金兵追上,家属二百人都遇害。显忠逃往夏国。夏国人问其缘由。显忠哭着详细诉说父母妻子遇害的情形,切齿痛恨,恨不能立刻死去。四川宣抚使吴玠派张振来抚慰晓谕说:“忠义归朝,君为第一。”来到皇上驻地,高宗多次进行安抚慰劳。‎ 兀术进犯河南,皇上亲笔下诏让他与张俊会师。显忠与敌人交战,打败了他们。兀术对韩常说:“李世辅回到宋朝,还不曾立功,这人十分勇敢,应该暂且避开他。”于是火烧庐江而退。金军元帅孛撒从南京率领十万步兵骑兵前来。显忠亲自率军在城南迎战,交战几十个回合,孛撒大败,于是逃跑。不久,敌人增派军队来攻城。显忠让宏渊合力夹击敌人,宏渊按兵不动,显忠独自与部下奋力作战一百多个回合,打退了他们。显忠说:“若能让各军互成掎角之势,则敌兵可以杀尽,金国元帅可以活捉,河南之地指日可以收复了。”显忠知道宏渊无固守之志,就嗟叹道:“是上天不想让我们平定中原吗?为何如此阻挠呢!”乾道更改年号,显忠才返回会稽。淳熙四年七月去世,享年六十九岁。谥号忠襄。‎ ‎1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根据上下文把握文句的大意,然后根据文言标志,如:虚词、对话标志、对偶、排比、特殊句式等来断句,最后运用排除法,针对选项中不同的断句点分析、排除。根据语意,永奇携带家人出城,到达马趐谷,所以在“出城”后停顿,排除AD;根据顶真句式,在“夏”后断开;“父母妻子之亡”是“具言”的宾语,所以“具言”后不能断开,排除C。‎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 ‎1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B项,行陈,是巡行军阵的意思。‎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巡行军阵。陈,通“阵”。《汉书·王莽传下》:“自将万馀人行陈,敕诸营皆按部毋得动。”颜师古注:“巡行军陈也。”《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坚方行酒谈笑,敕部曲整顿行陈,无得妄动。”等平时需要注意积累。‎ ‎1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D项,“与宏渊合力”说法错误,原文是“宏渊按兵不动,显忠独与所部力战百余合却之”,意思是李显忠独自与部下苦战。‎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D项,“与宏渊合力”说法错误,原文是“宏渊按兵不动,显忠独与所部力战百余合却之”,意思是李显忠独自与部下苦战。‎ ‎1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翻译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实词要字字落实,注意文言句式的翻译。关键词:(1)“密”译为私下里,“戒”译为告诫,“若”译为如果,“以”译为因为,“贰其志”译为有不忠之心;(2)固定人名字保留“李显忠”“宏渊”,“固志”译为固守之志,“平”译为平定,“沮挠”译为阻挠。‎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密”“若”“平”等词语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 ‎17.(1)履至尊而制六合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长使英雄泪满襟 铁马秋风大散关 ‎(2)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解析】略 ‎ ‎ ‎18.AD ‎19.同:都是直接(正面)描写乐音及其变化。异:白诗两句主要运用比喻、通感的修辞手法,实写听到的琵琶声的婉转流利和滞塞难通;钱诗两句主要运用夸张、拟人的修辞手法,虚写想象的瑟音的凄苦、清亢。‎ ‎【解析】‎ ‎18.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内容及手法分析。B项,“表达世间知音难遇、心事无人知晓的落寞和感伤”的理解有误,“冯夷”“楚客”的表现都突出了瑟音巨大的感染力。C项,“在此喻指湘灵”的分析有误。这两句是说瑟音感动了舜帝,也引得白芷摇动芬芳。没有比喻。E项,“以静写动”赏析有误,景确为静景,但“写动”无从落实。‎ ‎1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艺术手法。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分析“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难”和“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手法的不同和相同之处。‎ 点睛:诗歌的表达技巧 ‎ 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20.‎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是孔子所说的一句话。‎ 每个人都有老师,而根据自己的喜好,心目中的好老师也一一产生,我也不例外。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就是现教我语文的王老师—王淑英。‎ 她虽十分然严厉的要求着我们,但我深信“严师出高徒”。她一直都要求同学们说话精炼,为了同学们的学习,老师把家搬到离学校不远的丰泽园居住,她不怕辛苦要求同学们多提问,不时主动联系家长,虽然她不是班主任,可是她的付出已远远的超过了班主任,这样的老师难道不值得我们赞扬、讴歌吗?‎ 记得在上学期期末考试的前夕,我的成绩明显下滑,王老师曾多次找我谈话,见没什么改进,就果断地与我的父母联系,并反映我在学校多个方面的问题及我上课时的表现,老师不仅提出了问题,还提出了不少的建议。使我记忆最为深刻的是父亲与老师的谈话。王老师把我在初一第二学期的一篇作文《春意图》与父亲交流,我的父亲一听,愣了一下吃惊的说:“这篇作文你也知道。”当我回到家时父亲对我说:“你看你的语文老师多关心你呀!就连你初一的作文她还记得!”当时全班有46位学生,每两周写一篇随笔,如果真的算起来老师要记住多少篇文章啊!这样的老师真是可歌可泣,歌的是老师的品质,泣的是老师的辛勤。‎ 记得在小学的时候,只要一上课就想快快长大,当一名人民教师。‎ 教师是多么容易当的呀!不就是动动嘴皮子吗?多练练绕口令就好了。可如今我的想法的改变了,老师是这样的辛苦、这样的劳累,难道说这就是老师的命运?难道说这就是老师应该受到的苦、受到的累?不!不!不!你错了,这并不是老师的命运,也不是老师应该受到的苦、受到的累,这是一切愿意无私奉献的人们所选择的最苦、最累、最神圣的职业。‎ 王老师啊!您就是我心中的白衣战士,虽然您没有像真的白衣战士那样凭着自己高明的医术,在病床前冲锋陷阵救死扶伤,可您凭着您那良好的品质及丰富渊博的知识,拯救了无数个初中生幼稚的灵魂!在我的心目中您比那白衣战士还要伟大,您的品质比天高,您的知识比海深。‎ 王老师啊!您就是我心中最敬佩的老师。‎ 妈妈。‎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审题时,可以参考材料中给出的两种解释进行构思,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来构思,既可以两者兼顾,也可以给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根据互动在材料中的意义,可以联想到“三人行,必有我师”等话题;若写议论文,可以抓住“互动”的主题不断深入,从中发现“互动”的作用;也可以抓住“互动”的方式和原因,体现“互动”的意义。若写记叙文,要特别注意细节的描写等,要注意适当运用名人名言,恰当的修辞手法等。‎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