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4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新闻、访谈阅读(含报告)学案(1)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 新闻、访谈阅读(含报告) 学案 一、(2018·吉林百校联盟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 中国社会车辆的平均载人数量为1.5人,车辆座位资源利用率低下。而拼车是提升车辆座位资源利用率的有效手段。在不增加城市基础运力负荷的前提下,拼车能通过提高车辆的使用率极大地增加汽车运力供给,提高出行效率。 来自滴滴平台的数据显示,滴滴快车拼车可帮助司机平均提升24%的车辆利用率。在车辆利用率大幅提升、司机收入增加的同时,城市环境也得到了改善。近年来,我国汽车共享出行快速发展,尤其是网约车这一创新业态有效缓解了中国目前迫切的出行供需矛盾,显露出巨大的经济及社会价值。汽车共享出行催生的移动互联技术革新,也为中国带来关联行业升级更新、整体移动出行市场腾飞等多重附加值。 (选自全景网,有删改) 材料二: 图1 2006~2015年中国网民城乡结构 图2 2011~2016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规模 材料三: 早晨打开手机查看天气,出门开车打开手机地图进行导航,中午用手机订外卖享用美食,晚上回到家通过健身软件跟着健身教练进行锻炼。滴滴出行和摩拜单车等通过手机应用软件颠覆了用户的出行方式和理念;丁香园、春雨医生等医疗应用软件提供了在线医疗方式……这些都是“互联网+”带来的生活方式的变化,也是新型的“指尖”文化。 “互联网+” 给生活带来的最重要的影响就是电子商务,此外,交通、金融支付,甚至在教育、娱乐、思维方式等方面也受到非常大的影响。便利性、互动性、分享性是“互联网+”最明显的特点。 对于这样一种新型的生活方式和潮流,国家工信部电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张鸿认为,“实体和网络不可互相替代,它们只是人们对于生活方式的选择或者是生活方式在某些方面的变化。我们应该两者兼顾,让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摘编自叶晓楠、李泽岩《国人乐享“指尖”生活》) 材料四: 互联网更重要的还是对人本身的改变,通过QQ和微信,在不同的地点,我们总可以保持联系。互联网并不一定直接提升生产力,但是对于人的生活内容和体验来说,互联网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从这个意义上看,互联网对中国经济带来的转型是非常根本性的,让我们从原来只关注生产,到不仅可以关注物质生产,更可以关注那些非物质的体验和享受。这其中也包括了知识的分享和传播:原来可能只有耶鲁、北大、清华的学生才可以学到的知识,有了互联网之后,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互联网使得金融不再是贵族俱乐部。原来金融体系主要是为国企,为大的已经成功的民企服务的,但是互联网金融与其说是对大企业——不管是国企还是民企——还不如说是为广大的老百姓、千千万万的小微企业提供直接的金融服务。 不管出身如何,我们都能够享受到现在的技术和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好处和机会。 (摘编自陈志武《互联网到底改变了什么?》)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滴滴快车可以有效提升车辆利用率,增加司机的收入,缓解城市出行难的问题。 B.材料二中,无论是农村网民数量,还是农村网民数所占比例,都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C.随着移动互联网进一步深入用户生活,传统生活方式诸多方面呈现出“互联网+”的趋势。 D.借助互联网,我们都有机会分享原来可能只有名牌大学的学生才可以学到的知识。 解析 由材料二图1可知,2009、2010、2011、2014年,农村网民数所占比例比上一年有所下降。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BE ) A.网约车彻底解决了中国目前亟待解决的出行供需矛盾,汽车共享出行又催生了移动互联网技术革新。 B.由材料二可知,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规模到2016年产生了飞跃,而增长率在2015年出现了暴涨。 C.互联网改变了人本身,对中国经济带来了根本性的转型,这表明了互联网对生产力具有直接提升作用。 D.互联网已成为一种新型的生活方式和潮流,网络经济以其独特的优势必将取代实体经济。 E.互联网使得金融不再是贵族俱乐部,而是为广大百姓、众多小微企业提供直接的金融服务。 解析 A项,“彻底解决了”说法错误,材料一第二段中是“有效缓解了”。C项,材料四第一段中说“互联网并不一定直接提升生产力”。D项,“必将取代实体经济”错,材料三第三段中说“实体和网络不可互相替代”。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互联网在出行和交流方面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作答时,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出行”“交流方面”,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进行整合。 答案 ①出行方面带来了便利,提升了车辆的使用率,颠覆了用户的出行方式和理念。如滴滴快车拼车(滴滴出行)、摩拜单车和手机导航。②交流方面方便了人们之间的联系,有利于知识的学习、分享和传播。前者如利用QQ和微信等,在不同地点总可以保持联系;后者如利用互联网,原来可能只有名牌大学的学生才能学到的知识,我们也可以学习、传播和分享。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 2015年10月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指出,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未来5年,我们将使中国现有标准下7 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他说,我国坚持分类施策原则,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并特别指出了“五个一批”脱贫手段。 中国科学院研究员杨多贵认为,消除贫困并不取决于一个国家的财富多少,而在于执政者的责任感和决心。中国政府不仅有坚强的决心,还能够充分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全力推动扶贫攻坚工作。 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洪天云说,6年时间减贫7 000多万,意味着每年要减贫1 170万,时间非常紧迫,任务非常艰巨。为实现这个目标,已经出台和即将出台系列政策,推进各项工作落实。 此外,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记者了解到,今年扶贫日前后,教育部等部门将启动实施教育扶贫全覆盖行动,加快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 (选自新华网,有删改) 材料二: 2016年,中国超过1 000万人告别贫困。近日,中国社科院和国务院扶贫办联合编撰的《中国扶贫开发报告(2016)》公布了这一数字,意味着“十三五”脱贫攻坚首战告捷。回看历史,以7亿多贫困人口为起点,中国在这场战役中已经艰苦奋战将近40年;面向未来,到2020年,中国现存几千万贫困人口将全部脱贫。有目标、有思路、有举措,在这场世界范围内的脱贫战争中,中国成绩斐然。 2012年底到2016年底,从10.2%下降到4.5% “1 000万”这个数字背后,是中国贫困家庭摆脱贫穷的实在收获与喜悦。改革开放30多年来,7亿多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2016年的4 335万,贫困发生率下降到4.5%。 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这么快、这么大规模的减贫。中国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对此,《纽约时报》评价,极端贫困人口的大幅减少主要应归功于中国取得的经济进步。《赫芬顿邮报》则指出,世界减贫成绩“最大的功劳来自中国。中国能够取得如此显著的成绩,归功于中国经济发展,离不开中国政府在改革方面作出的努力”。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 材料三: 提问:现在很多人唱衰中国经济,您如何看待现在的中国形势? 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去年我国的经济发展体现了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实现了平稳健康的发展。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是特别突出的: 第一,经济实现了平稳增长。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的经济增长率都在6.7%,第四季度的经济增长率达到了6.8%。中国经济的总量大概占全球经济总量的15%。去年中国经济的增量将近占全球经济增量的33%,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非经过不知难。 第二,稳就业。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新增创造了1 000多万的就业岗位,去年安排了新增就业人口1 300多万,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就业是民生之本。 第三,平稳增长的表现是脱贫攻坚。去年实现了现行标准下1 20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脱贫,这也是非常不容易的。放眼全球,可能中国是唯一能够做到的,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第四,稳中求进的“进” ,主要表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深度进展,为去年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也为今年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创造了更好的环境,夯实了更好的基础。 (选自中国网,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2013~2016年,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人数最少的年份是2016年,最多的年份是2013年。 B.近5年来,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人数以每年至少1 200万的速度稳步推进。 C.2012年底至2016年底,贫困发生率下降了一半左右,计划2017年脱贫人数仍在1 000万以上。 D.中国是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至2020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将实现全部脱贫。 解析 2013~2016年,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人数最少的年份应是2014年,脱贫人数为1 232万,比2016年的脱贫人数1 240万少。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BD ) A.材料一主要报道了国家主席习近平有关减贫与发展的演讲及相关人士的解读,表现了中国政府消除贫困的决心和目标规划。 B.材料二着重介绍中国社科院和国务院有关扶贫、减贫的报告,附以外媒报道,突出中国脱贫攻坚的成果、成因及世界影响。 C.材料三采用访谈形式,如实报道中国现在的经济形势,从新增就业岗位、脱贫人数巨大两个方面说明经济平稳健康的发展态势。 D.关于扶贫、减贫情况的新闻的背后,是国家对于脱贫攻坚的决心,这说明新闻是国家的喉舌,服务于人民。 E.在大数据时代,以上三则材料都充分利用了相关统计数据,以事实说话,不加任何主观评价,突出了新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解析 A项,信息遗漏,材料一应还有“扶贫必扶智”的相关内容。C项,材料三不止从两个方面来说明经济发展态势,国家发改委主任回答提问时是从四个方面谈我国现在经济发展态势的,即经济平稳增长、新增千万就业岗位、脱贫攻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深度进展。E项,“不加任何主观评价”错,新闻里允许有所评价,但要公平公正、不偏不倚。材料中“有目标、有思路、有举措,在这场世界范围内的脱贫战争中,中国成绩斐然”“这个数字背后,是中国贫困家庭摆脱贫穷的实在收获与喜悦”“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这么快、这么大规模的减贫”等语句就体现了观点态度。 6.怎样才能使中国现有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作答本题时,需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贫困人口”“脱贫”,从材料一、二中提取信息,如“分类施策原则”“责任感和决心”“教育扶贫全覆盖行动”“经济平稳发展” 等,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归纳即可。 答案 ①国家确立扶贫攻坚目标,政府要有决心和担当,从中央到地方出台系列减贫、扶贫政策,逐步推进计划落实。②坚持分类施策原则和“五个一批”脱贫手段,保障多种措施共同发力。③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经济健康平稳发展,增加就业,精准扶贫。④教育部等部门启动实施教育扶贫全覆盖行动,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以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