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4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8届湖北省孝感市七校教学联盟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2017-01)
孝感市七校教学联盟期末联合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请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祝考试顺利★ 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网络剧:要“悦目”,更要“赏心” 近些年来,国内电视剧领域的发展可以用“风起云涌”来形容。资本的大量涌入,市场的急剧扩大,也让具有新平台优势的网络剧迅速蹿红。只是,烈火烹油之际,问题也无处不在。数量上的迅速递增,带来了创作质量的参差不齐。而时代对于精神文化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则对网络剧的发展和创作提出了“与时俱进”的新要求。 整体上看,当前的网络剧创作呈现出丰富又单调、建构又解构、表现又遮蔽等“悖论交织”的文化特点。在题材上,网络剧的类型正日益丰富而多元化。互联网平台的低门槛使得网络剧具有得天独厚的选择优势,除经典的言情、都市、革命题材之外,传统电视剧中有所受限的警匪、惊悚甚至禁忌之爱等边缘题材都有一定数量的呈现。然而,在迎合互联网年轻群体多样化需求的同时,网络剧不可避免地呈现出同质化问题。要么是在逐利原则的主导下,一部走红,多部扎堆,大有不“玩坏”不罢休的态势;要么热衷于炒“CP”(英文character pairing缩写,意为人物配对关系),无论什么剧都能拍成“换汤不换药”的高颜值爱情片,难显辨识度。 在现实题材的呈现上,网络剧也是“一半海水,一半火焰”。出于迎合年轻观众、拉近观剧心理的需要,现实题材的网络剧在数量上占据着半壁江山,其关注视野几乎深入到生活的每一处。这当然是好事,但一定程度的监管缺位以及审美距离的缺乏,却导致部分作品过度迎合观众,格调不高、低俗化问题突出。例如《暗黑者》《心理罪》《灵魂摆渡》等悬疑灵异题材就存在着渲染迷信等倾向,一些剧作更习惯打政策擦边球,以露骨对白和媚俗桥段,突出色情暴力,对青少年观剧主体造成不良影响。 网络剧先天具有对草根群体喜怒哀乐的亲近性,所关注的大多是生活中的平凡个体或是边缘群体,尤其热衷于“屌丝”逆袭的故事。如《老男孩》中因参加选秀而圆梦舞台的肖大宝和王小帅,《余罪》中因机缘巧合而成为卧底英雄的余罪。这些主角普遍处于传统意义上的“边缘地带”,多少有些狡黠、痞气或游走法律边缘的“不完美” 。然而网络剧在着力建构平民偶像的同时,却流露出塑造“边缘人物”的刻意。这类“不完美”角色相较于“高大全”人物虽然更加真实,但关注视角的狭隘和自我设限,也限制了网络剧走向更大舞台和更高艺术境界的可能。 归根结底,发端于网民自娱自乐的网络剧,还是“娱乐有余”而“内涵不足”。“娱乐化”可以说是网络剧创作的“集体无意识”,相当数量的网络剧往往徒有热闹而内涵空洞,即便是讲述草根逆袭的励志故事,也往往将“白日梦”表现得过于肤浅粗暴甚至虚假滑稽。诸如《万万没想到》《屌丝男士》等网络剧,基本上可归之为“恶搞段子集”;《太子妃升职记》等剧情“雷点”满屏,却鲜有能引人思考的价值内涵;《盗墓笔记》等作品也顶多停留于满足观众猎奇心理的层次,对追寻生命意义和理想信念等价值观主题挖掘甚少。 (选自《光明日报》 2016年10月22日 09版,有删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些年来,具有新平台优势的网络剧迅速蹿红,资本的大量涌入和市场的急剧扩大是原因之一。 B.网络剧在迅速发展之时,问题也无处不在,这是因为网络剧数量上的迅速递增,带来了创作质量的参差不齐。 C.时代对于精神文化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要求网络剧的发展和创作要具有“与时俱进”新思想。 D.当前的网络剧表现出的丰富又单调、建构又解构、表现又遮蔽等文化特点,是从网络剧创作的角度概括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互联网平台的低门槛,使得网络剧在题材的选择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网络剧的题材类型也因此而多元化。 B.在传统电视剧中有所受限的,如警匪、惊悚甚至禁忌之爱等边缘题材的作品,观众现在通过网络剧也能看到。 C.现在的网络剧呈现出同质化的问题,这与网络剧为了迎合互联网年轻群体多样化的需求不无关系。 D.现实题材的网络剧在数量上占据着半壁江山,它的关注视野深入到生活的每一处,这是值得肯定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些网络剧以露骨对白和媚俗桥段,突出色情暴力,这种打政策擦边球的做法,对青少年观剧主体易造成不良影响。 B.网络剧的主角们大多处于传统意义上的“边缘地带”,多少有些狡黠、痞气或游走法律边缘的“不完美”等特点。 C.网络剧中的“不完美”角色,由于关注视角的狭隘和自我设限等缺点,这阻碍了网络剧走向更大舞台的可能。 D.发端于网民自娱自乐的网络剧,目前还是一种“娱乐有余”而“内涵不足”的状况,较多的作品缺少对生命意义等价值观主题的挖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 题。 南开校长张伯苓 张伯苓是天津人,13岁考入设在天津的北洋水师学堂。1894年张伯苓在水师学堂毕业,翌年春天到通济舰。他亲眼见到了“国帜三易”,联想到甲午战争前的中国海军力量明显占优,为什么却战败了?问题在人。要想改变中国面貌,必须改造人,兴办新式教育,培育一代新人。张伯苓怀着这样的信念离开北洋水师,决计以教育救国。 1898年张伯苓应严修之聘做家馆老师,教授其子弟。1904年春天,严、张二人东渡日本考察教育,看到推广新式教育,重视科学技术,是日本明治维新以后迅速强盛的根本原因。中国要想富强,也要走这条路。他们办起一所私立中学堂,张伯苓任监督,当年秋季招收学生73名,年底改名为敬业中学堂。此后,学生人数日增,校舍不够使用,开明邑绅郑菊如捐出天津旧城西南一块十多亩的荒地,严、张即在这里兴建新校舍。因为这处新校舍在城南的开洼,称为南开洼,简称南开,学校因此在1907年改名南开中学堂,1912年改称南开学校,张伯苓任校长。张伯苓在到处化缘筹集办学经费的同时,千方百计聘请饱学之士来校任教,范文澜、何其芳、老舍等先生都先后在南开任课。 张伯苓从南开中学创办起就注重教育学生怎样做人,旨在全面培养与造就适应国家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他定南开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他重视修身教育,每周亲自讲修身课。一次修身课上张伯苓讲不许学生抽烟,当场有学生发问:“您不许我们抽烟,为什么自己抽烟?” 张伯苓当即唤校工,将自己所存的吕宋烟全数取来,当众销毁。校工惜之,他答道:“不如此,不能表示我的决心,从今以后,我与诸同学共同戒烟。”从此终身不再吸烟。南开在校学生也再无吸烟者。张伯苓把近代西方体育引进学校,重视体育课和师生的身体锻炼,辟有体育场,举办天津市运动会,自己也多次担任全国运动会、华北运动会的总裁判。南开中学看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张伯苓不让学生死记硬背,也不迎合教育部门推行的各种会考。为了培养学生具备手脑并用、知学合一的能力,学校增设了“社会视察”和“木工金工技能”两门必修课程,组建了校办工厂。 私立南开中学升留级制度严格,淘汰率高。当时人们常说:“进南开难,毕业也难。”学校择优录取,考试认真,评分严格,毕业率约为50%。在张伯苓等人的共同努力下,南开中学培养出了以周恩来、马骏为代表的优秀学生,并逐步实现了兴办南开系列学校的设想:在南开中学的基础上,1919年9月创建南开大学,1923年增设南开女中,1928年增设南开小学,形成旧中国私人创办的建制完整的南开系列学校。其中南开女中始建于 1923年,到了 1924年,就已经有四名女子进入南开中学和男生一起听课了。南开中学的办学成绩引起海内外瞩目,孙中山曾赞誉说,南开是世界有名的好学校。胡适称张伯苓为“中国现代教育的一位创造者”。 在抗日战争时期,张伯苓热心襄赞国事。很多南开学生、校友,向往延安革命圣地,请张伯苓代为介绍,他都一一给他们写了介绍信,将大批有生力量迁往抗日后方。张伯苓重视对学生的爱国教育,经常用亲身经历的“国帜三易”激励学生的爱国热情。1935年11月张伯苓赴四川考察教育后,基于对抗日战争时局的清醒认识,于1936年8月建成南渝中学(1938年12月更名为重庆南开中学)。平津沦陷,当时许多学校都因仓促迁川多有不便,惟独南开中学从容应变,弦诵未辍。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者的飞机对南开中学、南开大学进行了疯狂的轰炸。当南开校园的硝烟还未散尽的时候,张伯苓大义凛然地宣告:“敌人所能毁者,南开之物质;敌人所不能毁者,南开之精神。”张伯苓的四子张锡祜投笔从戎,以身殉国,张伯苓闻讯说:“我本人出身水师,今老矣,每以不能杀敌报国为恨,而今吾儿为国捐躯,可无遗憾了。” 1951年2月23日,为南开教育辛劳毕生的张伯苓与世长辞,享年75岁。逝世的第二天,日理万机的周恩来专程到天津吊唁,他送的花圈缎带上写着:“伯苓师千古!学生周恩来敬挽”。他说:“张校长一生是进步的,爱国的;他办教育是有成绩的,有功于人民的。” (摘编自《爱国教育家张伯苓》)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本文看,张伯苓制定的南开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中“允公”就是培养学生的爱国、敬业、献身精神。 B. 南开中学考试难度大,毕业率只有50%左右,这为他们培养与造就适应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人才提供了保障。 C.张伯苓基于对抗日时局清醒的认识,他特意赴四川考察教育,建成南渝中学,当许多学校都因仓促迁川无法正常上课时,惟独南开学生不受影响。 D.四子张锡祜以身殉国后,张伯苓的一番话既表露了对儿子杀敌报国的称许,也隐含了痛失爱子的哀伤。 5.结合全文内容,简要概括张伯苓为中国现代教育作出了哪些创造性的贡献?(4分) ▲ 9.张伯苓作为一个伟大的教育家,有着其独特的人格魅力,请联系全文说说他的人格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5分)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开 窍 谈局长到党校学习三个月回来,刚在办公室坐定,局办秘书王康就进来把一个信封放在他办公桌上,说道:“谈局长,这是给您的……” 王康的话音未落,外面已有人喊:“小王,你跑哪儿去了?不是说好下班踢球的嘛……” 王康答应一声:“来了!”人已经跑到了办公室外面。 谈局长的嘴角扯了扯,心道:“都二十四五岁的人,正事不好好干,整天只想着踢足球,有什么出息!”谈局长一直对王康没什么好感。这小伙子进单位也有三年多了,历经四个春节,他居然一次也没去过谈局长家里“拜年”。就这样,他还想着“进步”呢!三个月前,谈局长到党校学习前,王康找到了谈局长家里,扭扭捏捏说了十多分钟,意思无非是想顶将要退休的马副科长的缺。谈局长见他居然空手来“跑官”,当即黑了脸,冷冷道:“这事等我从党校回来再说吧。” 再说此刻,谈局长打开王康送来的信封一看,可谓先惊后喜,暗想:“这小子总算开窍了……”原来,那信封里装着的是二十张崭新的百元大钞。 谈局长把信封往口袋里一塞,正要收拾回家,局办刘主任推门进来了。刘主任赔笑“检讨”道:“谈局长,知道您今天回来,本来想去接您的,不巧孩子生病送医院……” 谈局长挥挥手,示意没关系,他知道,刘主任对自己是忠心耿耿的。 谈局长开始往外走,刘主任跟在屁股后面亦步亦趋。趁下楼时电梯里没外人,刘主任轻声道:“谈局长,马副科长退休也有一个来月了,少了个管事的,工作上总有欠缺感。我觉得王康这小伙子不错,不知道您的意思……” 谈局长盯一眼刘主任,淡淡道:“好吧,明天的办公会议上,你正式提一下吧。” 谈局长知道,刘主任也是向来看不惯王康的。这次连刘主任也帮他说话,可见这小子确实已经“明白” 了。谁知当天晚上,谈局长和来串门的小姨子闲聊时才知道,王康送来的两千元钱,其实是单位分的一笔年终补助,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是有份的。谈局长的小姨子就在局里当出纳,本来她是应该自己把钱送给谈局长的。但因为一个女同事急着要和她一起去做美容,所以她就抓差抓到了王康身上,让王康代送。 谈局长这个气啊,自己竟白高兴了三四个小时,他有一种被王康“玩了一把”的“愤怒”。 第二天一早的办公会议上,不知道谈局长已改了主意的刘主任仍提议王康任副科长。谈局长听后第一个反对,说王康“不够成熟”等等。谈局长一反对,其他的几个副局长自然也不赞成。结果讨论下来,决定副科长一职安排另外一个人。 散会后,刘主任来到谈局长的办公室,挑大拇指道:“谈局长您真是,‘高’!您这样公开反对提拔王康,我觉得一方面可以理解为您对年轻人从严要求,另一方面也显示了您的大公无私……” 谈局长不耐烦地打断了刘主任的话:“这事别再说了!”心里想的却是:不管王康给了你姓刘的什么好处,他不到我这里“烧香”,就永远也成不了“佛”! 第二天是休息日,谈局长一个懒觉醒来,发现出去旅游的宝贝女儿正好回来了。谈局长没来得及向女儿打听旅途趣事,女儿已一口气抢先说了自己的事:“爸,你在党校学习那段时间里,我处了个朋友,妈说让我先别告诉你,等你回来再给你个惊喜。你猜,我处的朋友是谁?” 谈局长知道女儿迷恋影视明星,便玩笑道:“不会是李易峰吧?” 女儿撒娇道:“人家跟你说正事呢,你却笑话我!告诉你吧,那人你天天见到的——就是你们单位里的王康……” 谈局长的神色一变,道:“什么,你和王康处上了?” 女儿道:“是呀,怎么了?王康惹你生气了?” 谈局长这才明白刘主任为什么会帮王康说话了:一定是“嗅觉特灵”的刘主任“闻”到了自己女儿和王康的关系,才这样“提议”的。 看谈局长沉默着不说话,女儿又补充了一句:“听说你们单位里有个副科长的缺,你可一定要留给王康啊!”谈局长的感觉一下子就不对了——特烦! (选自《小小说选刊》第10期,有改动)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小说开头写到王康把装有钱的信封给谈局长时,“谈局长,这是给您的……”这句没有说完的话,使故事的情节发展更合理。 B.三个月前,王康找到了谈局长家里,表明想顶将要退休的马副科长的缺,这也表明王康是一个爱官贪财的人。 C.小说在刻画谈局长这个人物形象时,综合运用了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等多种描写方法。 D.作者对刘主任这个人物虽然着墨不多,但通过其言行,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善于巴结上司,谙于见风使舵的人物。 E.小说语言幽默而简练,形象而生动,运用了双关、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有时又兼有口语化的特色。 8.简要分析小说以“开窍”为标题的妙处。(4分) ▲ 9.小说以谈局长最后得知女儿的男朋友是王康来结尾,作者这样创作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一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阵,张左右翼击之,大破匈奴十余万骑,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赵悼襄王元年,廉颇既亡入魏,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居二年,宠破燕军,杀剧辛。后七年,秦破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首十万。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奇。封李牧为武安君,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 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葱,虏赵王迁及其将颜聚,遂灭赵。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 B.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 C.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 D.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匈奴是我国古代对蒙古大漠和草原上的游牧民族的一种称谓,他们大部分生活在戈壁大漠,以放牧为生。 B.烽火是古代边防军事通讯的重要手段,古代在边境建造的烽火台,通常台上放置干柴,遇有敌情时则燃火以报警。 C.乘指古代军队的基层单位, 每乘,拥有两匹马拉的兵车一辆,车上甲士3人,车下步卒72人,后勤人员25人,共计100人。 D.单于是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此称号由头曼单于创造,之后该称号一直沿袭至匈奴灭亡。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牧治军严厉,用兵谨慎。李牧在边关抵御匈奴时,就规定如果匈奴进攻,他的士兵只能进入营垒坚守,不能主动出击。 B.李牧做事坚持原则。当赵王想再次启用李牧抵御匈奴时,李牧闭门不出以生病推辞,赵王最后不得不答应他的要求。 C.李牧善于捕捉战机。李牧认为与匈奴决战的时机到了时,他采用了诱敌深入的策略,打败了匈奴,使匈奴再也不敢靠近赵国。 D.李牧性格刚烈。赵王听信了宠臣郭开的谗言,派人代替李牧,李牧没有听从命令,赵王派人就地逮捕了他。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5分) ▲ (2)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奇(5分) ▲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蝶 恋 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4.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词开头一句是写景,特别是对“青杏”的描写,语气中透出怜惜和喜爱,冲淡了先前因为“残红”而生的伤感之情。 B.词上阕描写了一组初春景象,虽有些亮色,但由于缺少了花草,词人感到更多的是衰败和萧索,这也是词人此时心境的写照。 C.词中“墙里”、“墙外”分别重复,墙内是家,墙外是路,墙内有欢快的生活,墙外是赶路的行人,读来错落有致,耐人寻味。 D.词下阕写人,描述了墙外行人对墙内佳人的眷顾及佳人的淡漠,让行人心生惆怅。作者通过这样一组意象的刻画,表现了其抑郁的心绪。 E.综观全词,词人表达了一种欲奋发有为而不得的伤感之情,这也反映了词人的一段心理历程,意境鲜明,语言明白晓畅。 15.本词首句的“褪”字流露出浓郁的情感,请赏析其妙处。(6分) ▲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登高望远,没有寻觅到英雄遗迹,表达了物是人非伤感的句子是: ▲ , ▲ 。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苏轼经过对比, 发出自嘲和感叹后, 面对江月和现实, 不免流露人生消极情绪的句子是: ▲ , ▲ 。 (3)《醉花阴》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其中以生动的形象来表达相思之苦,并将“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含义蕴含其中的诗句是: ▲ 。 第II卷 表达题(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昨天阵阵的北风吹来,把城市上空的雾霾一扫而光,真是金风送爽,让人们能在这个冬天享受一下久违的阳光。 ②面对着村里人的流言飞语,巴尼康托再也无法淡定,把女儿素巴嫁出去成了家里的头等大事。 ③圣地亚哥听完了老妇人对梦的解释,尽管他努力去理解,但到圣地亚哥自己再解释的时候,连他自己也是不知所云。 ④船长布瓦斯贝特洛虽然是个勇士,但在这个风驰电掣的海面,面对挣断了锁链的大炮,脸色发青,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⑤这些日子,素巴像是一头无言的牲畜,怀着一种不可名状的恐惧心理,紧紧尾随着父母,但没得到任何的安慰。 ⑥丹柯高举着那颗燃烧的心,给人们照亮了前进的路,可他没想到所做的一切是无能为役的,换来的是不解与毁灭。 A.②③⑤ B.①④⑤ C.①②⑥ D.③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通过《桥边的老人》对战争中的小人物和弱者命运的关注,显示出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人性的善良——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和平的渴望。 B.《半张纸》这篇小说,作者选择一张记录电话的小纸片为“容器”,让生活中发生的事,全部以电话号码的姿态凝固下来。 C.《牲畜林》的语言有点轻松愉悦、幽默诙谐的味道,讲的是二战时意大利人民反抗德国法西斯斗争的故事。 D.要想理解虚构对于小说的重要性其实并不困难,只要我们看一下“小说”这个词在英语里的表述,即刻就会产生恍然大悟。 19.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在一篇小说中, ① 开端和结局都很简洁,作家也决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跑到底, ② 让他千折百回, ③ 才能达到胜利的彼岸。 ④ ,摇摆意味着小说在运行时, ⑤ 毅然决然地向前奔跑, ⑥ 在绝大部分时间里呈现出犹豫不定的状态。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虽然 而是 ∕ 所以 不仅 更是 B 如果 往往 最后 因此 不但 而且 C 即便 而是 最终 所以 不是 而是 D 即使 常常 结果 因此 无需 只是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场景有公共场景和私人场景之分。 ① ,人物受到社会道德、行为规范的约束,言行必须符合身份,人物真性情不外现。而在封闭的私人空间里,人物得到了充分舒展个性的自由, ② 。如安娜·卡列宁娜在公众场景里端庄,在与情人的秘密约会里是奔放的。 ③ ,更能全面立体的揭示人物性格,展开故事全貌。 ▲ 21.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回答问题。(6分) (1)简要说明这幅漫画的主要内容。(4分) ▲ (2)这幅漫画的主旨是什么?(2分)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几乎是在一夜之间,“蓝瘦香菇”(意为“难受,想哭”)这个词语刷爆朋友圈,火遍全国。对这种不时冒出且迅速传播的网络词汇,有人一脸茫然,甚或手足无措;有人欣喜疯狂,引为时尚;有人嗤之以鼻,冷漠待之;有人深恶痛绝,誓死捍卫正统词汇…… 对这种势不可挡的网络词汇,你持什么观点?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孝感市七校教学联盟 期末联合考试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1.B.解析:B项强加因果,原文第一段中“网络剧在迅速发展之时,问题也无处不在”与“网络剧数量上的迅速递增,带来了创作质量的参差不齐”,不存在因果关系。 2.D.解析:D项说法过于肯定,原文第三段中是“其关注视野几乎深入到生活的每一处”。 3.B.解析:B项扩大范围,原文第四段“这些主角普遍处于传统意义上的‘边缘地带’”,中“这些主角”是指前文例子中的,不是所有的网络剧。 4.C.(解析: C “基于对抗日时局清醒的认识,他特意赴四川考察教育”错,文中是他在四川考察教育后,基于对抗日战争时局的清醒认识,率先在成创办学校) 5.①变家馆为新式学堂,推广新式教育;②把近代西方体育引进学校;③重实践,重能力;④形成旧中国私人创办的建制完整的南开系列学校;⑤兴办女中。(每点1分,答对任意4点给满分。) 6.①心系国家,勇担大任;②汲取精华,敢于创新;③严格要求,以身作则;④审时度势,大义凛然 (答出1点给1分,2点给3分, 3点给满分,每点要结合原文论述,只有观点没有论述最高给3分) 7.A、D.(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4分,多选给0分)解析:B项“表明王康是一个爱官贪财的人” 分析错误; C项“肖像描写”没有; E “排比” 没有。 8.①运用反讽手法,带有讽刺的意味;②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③揭示了小说的主旨(每点2分,答出2点给满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①这样写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可使小说的情节更加曲折;②使小说更具有讽刺的意味,有深化了小说的主题;③以一种幽默的方式结尾,为小说增添了喜剧性效果(每点2分,答出3点给满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0.A.解析: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 11.C.解析:“两匹马拉一辆车”错,应是四匹马拉一辆车。 12.D.解析:李牧是后来秘密逮捕的,不是当场。 13.(1)匈奴派出小股兵力入侵,李牧部众假装败逃,丢下几千人给匈奴。 (得分点:“小” 小股兵力,“佯”假装,“北”失败,“委”丢下、抛弃,每词各1分,句意1分) (2)赵王就任命李牧做大将军,在宣安攻击秦军,打败秦军,赶跑秦国将领恒奇。(得分点:“以……为”任命,“击秦军于宜安”状语后置,“大破” 打败,“走”赶跑,每词各1分,句意1分) 14.B、E.(B给2分、E给3分,多选给0分)解析:B项“初春景象”错误,应是暮春景象 ,E项 “意境鲜明,语言明白晓畅”分析错误,应是意境朦胧 语言含蓄婉转。 15.“褪”字既写花的掉落,也写花的颜色的消退,写出了花儿凋零的情景。(2分)点明时间在暮春(2分),曾经的灿烂炫目已逝去,抒发了作者惜春伤春之情。(2分) 16.(1)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3)人比黄花瘦 17.A. 金风送爽:金凤,指秋天的风。秋风带来了凉意。 流言飞语):飞,毫无根据的话。多指背后传播的带有攻击、诽谤、污蔑或挑拨离间性的话。 不知所云:云,说。不知道说些什么,原为自谦辞,表示语无伦次。后泛指说的话紊乱,令人难懂。 风驰电掣:掣,闪过。像风奔驰,像电闪过。形容非常迅速,一闪而过。 不可名状:无法用语言形容、描绘或说出。 无能为役:役,役使。简直连供给他们役使都不配。自谦才干远不能和别人相比。 18.B. 解析:A项介词淹没主语,去掉“通过”;C项暗换主语,在“讲的是……”前加“该小说”之类的词;D 项成分残缺,在句末加“之感” 19.C. 20.①在公共开放的空间里; ②人物的真性情得以表露; ③把人物放在这两个场景中交替表现 (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3点给5分,每点意思对即可,不要求完全与答案一致。) 21.(1) 画面上,一个戴着眼镜的人坐在草地上(1分),捧着一本封面写着“百科”两字的书,正聚精会神地看着(1分),身上夹着根钓鱼竿,丝线垂入井中。(1分)他的左前方放着一只桶,画的下方写着:“书上说,鱼儿离不开水。”(1分) (2)这幅漫画讽刺了那些死读书、读死书(1分),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变通的人(1分)。 22.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参考译文】 李牧是赵国镇守北部边境的优秀将领,常年驻扎在代地,雁门郡,防御匈奴。他有权根据实际需要任命 官吏,城市的税收都送进将军幕府中,作为士兵的费用。他下令每天杀几头牛犒劳士兵,教士兵射箭、骑马。谨慎地把守烽火台,多派侦察人员,优待战士。制订规章说:“匈奴如果侵入边境来抢掠,应立即进入营垒坚守,有胆敢擅自捕捉俘虏的处斩刑。”匈奴每次入侵,烽火台就严谨地举烽火报警,战士们随即进入营垒防守,不敢应战。这样过了好几年,也没有什么伤亡和损失。可是匈奴认为李牧是胆小怕事,即使是赵国的边防兵也认为“我们的将军胆小怕事”。赵王责备李牧,李牧仍然以前一样。赵王发怒,调他回京,派另外的人替代他边将的职务。 一年多,匈奴每次来侵犯,新将领都领兵出战。每次出战,多是失利,伤亡损失很多,边境上老百姓不能耕种、放牧。当时又请李牧出山,李牧闭门不出,坚持说自己有病。赵王就又强迫他出任边将,派他去统率军队。李牧说:“大王一定要任用我,要让我像以前那样做,我才敢接受命令。”赵王答应了他。 李牧到达边境,按照原来的法规、号令办事。匈奴好几年一无所得,但是人们始终认为李牧胆怯。守边的士兵常得到奖赏却不被使用,都希望与匈奴一战。这时李牧就准备了经过挑选的兵车一千三百辆,精选出战马一万三千匹。还有曾经获得百金奖赏的勇士五万人,能拉硬弓的优秀射手十万人,全部组织起来进行军事演习。又大力组织放牧,让人民布满山野。匈奴派出小股兵力入侵,李牧部众假装败逃,丢下几千人给匈奴。匈奴单于听到这个消息,率领大批军队入侵。李牧大量布下灵活奇特的战阵,从左右两边包抄反击匈奴,大败匈奴,斩杀匈奴十几万人马,单于逃跑。这次战役以后的十几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上城市。 赵悼襄王元年,廉颇逃跑到魏国,赵王派李牧攻打燕国,攻下了武遂、方城。过了两年,庞援打败燕国,杀死剧辛。过了七年,秦国在武遂打败并杀死赵国扈辄杀了十万赵军,赵王就任命李牧做大将军,在宣安攻击秦军,打败秦军,赶跑秦国将领恒奇。赵王封李牧为武安君。过了三年,秦国攻打番吾,李牧打败秦军,向南抵御韩国、魏国。 赵王迁七年,秦国派遣王翦攻打赵国,赵王派李牧、司马尚抵抗秦军。秦国用大笔金钱贿赂赵王的宠臣郭开,施行反间计,说李牧、司马尚想要谋反。赵王便派赵葱和齐将颜聚代替李牧。李牧不接受命令,赵王派人秘密逮捕了李牧,把他杀死了。撤销了司马尚的职务。这以后三个月,王翦乘势急速攻打赵国,大败赵葱的军队,杀了赵葱,俘虏了赵王赵迁和赵军将领颜聚,终于灭亡了赵国。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