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4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 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是从唐朝开始,才有了制糖技术,中国人是从唐朝开始才尝到了糖的味道。而这有赖于丝绸之路。正是通过丝绸之路,邻国印度的制糖技术在唐代传入中国。印度的制糖技术传入中国,是印度科技在中国传播和影响的一个重要例证。在古代,有三项西方科技发明被引入中国,对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极为重要和深远的影响,这三项技术即玻璃制造技术、制糖技术和葡萄酒酿造技术。玻璃制造技术是在南北朝时期引进的,后两项都是在唐代,在唐太宗时期被引进中国的,而且都是在唐太宗亲自过问和关注下引进并得到推广和发展的。 印度自古就生产甘蔗,并发展出用甘蔗轧糖技术,是世界甘蔗糖的发源地。古代印度制蔗糖的方法,是将甘蔗榨出甘蔗汁晒成糖浆,再用火煎煮,成为蔗糖块(sakara)。梵文sakara又有“石”的含义。印度的“石”糖在汉代传入中国,汉代文献中的“石蜜”“西极石蜜”“西国石蜜”,指由西域进口的“石”糖。其中“西国”“西极”正是梵文sakara的对音,而“石蜜”是梵文sakara的意译。后来印度的炼糖术进一步提高,将甘蔗榨出甘蔗汁,用火熬炼,并不断加入牛乳或石灰一同搅拌,牛乳或石灰和糖浆中的杂质凝结成渣,原来褐色的糖浆颜色变淡,经过反复的除杂工序,最后得到淡黄色的砂糖。 唐代的制糖技术有了较大的进步,主要是由于从印度传入了当时先进的制糖技术。唐太宗派人到中天竺摩褐陀国去学习熬糖法,不仅学会了印度的制糖技术,而且在此基础上有所提高,制出了比印度蔗糖质量还好的产品。扬州人对糖进行了改进和精加工,实现了制糖技术的飞跃。最早的白糖不可能洁净如雪,而是呈淡黄色。后来,优质的中国糖又传到印度,被印度人惊叹为“中国雪”。除扬州外,唐宋时期四川遂宁也是蔗糖的著名产地。唐玄宗天宝十二年(753年)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传法,带有各种方物,其中有蔗糖1公斤多,献给奈良东大寺,并把制糖法传给日本,此后日本才知道了砂糖。 到了宋代,甘蔗种植和制糖业已有大的发展。宋代王灼所著《糖霜谱》是我国最早的蔗糖专著,也是世界第一部甘蔗炼糖术专著。所记蔗糖加工具有蔗削、蔗镰、蔗凳、蔗碾、榨斗、枣杵、榨盘、榨床、漆瓮。镰和削是砍伐甘蔗和削去皮叶的工具,余皆榨糖工具。书中提到遂宁当地“为蔗田者十之四,糖霜户十之三”,可见有相当多的人在从事种蔗和制糖业。遂宁还开始用甘蔗制取冰糖。制作的冰糖,为制糖业增添了独特的产品。 唐宋生产的蔗糖都是红糖,到了明代才开始出现白糖。明宋应星《天工开物·甘嗜·蔗品》详细记述了造白糖和冰糖的方法:“凡狄蔗造糖,有凝冰、白霜、红砂三品。糖品之分,分于蔗浆之老嫩。”又《天工开物·造白糖附造兽糖》:“凡狮、象糖模,两合如瓦为之,杓泻糖入,随手覆转倾下。模冷糖烧,自有糖一膜靠模凝结,又曰享糖,华筵用之。” (摘编自高山《糖与唐朝有什么关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印度的制糖技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唐朝,自此糖与唐朝有着密切的关系。 B.制作的砂糖、冰糖、红糖和白糖的用料都源于蔗糖,而冰糖是制糖业的独特产品。 C.三项西方科技发明在唐太宗时期被引入中国,并对中国人的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D.唐代制糖技术有较大进步的主要原因是从印度传入了当时先进的制糖技术。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宗明义,指出中国人尝到糖味的朝代及引进制糖术的途径。 B.文章按照逻辑顺序,论证了中国制糖业引进、加工、推广和发展这一过程。 C.“中国雪”这一事例,论证了中国制糖技术在引进基础上有所提高。 D.文章运用引证法,论证糖与唐朝两者之间的关系,说理透彻,令人信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如果没有唐太宗亲自过问和关注引进印度的制糖技术,唐朝的制糖业就不可能得到推广和发展。 B.唐朝扬州人不仅学会了印度的制糖技术,而且在糖的精加工方面实现了制糖技术的飞跃。 C.正因为丝绸之路这条途径,印度的制糖技术才在唐太宗时传入中国,同时又把技术传给日本。 D.宋代制糖业超越了唐朝且有世界最早的蔗糖炼糖术专著,明代出现了白糖,这说明糖与唐朝没有必然关系。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研究生 何风的脾气好得不能再好。他除了读书没有别的爱好。其实他的年纪不大,上大学时18,却夫子气十足,让人想不通。别人怎么说笑他,他都不在乎,涵养好。全系联欢的时候,有个同学表演单口相声,装得夫子气十足,谁都知道是在"演"何风。最后一句是:"我妈妈说的,人多的地方莫去。"大家望着何风笑,何风也笑。问他有何感想,他说:"这家伙,还真像。"他的回答把演相声的逗乐了,说:"要不咱俩一块儿来一个。"他忙道:"我不行,我不行,我只会读书。"问:"你怎么只会读书呀?"他回答:"我要考研究生。"从此大家都叫他研究生。 其实他这人很聪明,不像有的同学那样只靠死记硬背,老师喜欢他,同学也喜欢他。老师是喜欢他讲礼貌,学习好,同学是喜欢他老实、厚道,跟他在一起有安全感。选班长时,全班41人有40个人选他,只有他那一票不是。当了班长,还是迂,有同学要旷课,只要对他说一声:"老何,头疼,请两个小时假。"就行了。有时一节课只有半数人,上课老师不高兴,问他是怎么回事,他说:"他们生病了。"老师说:"假条呢?"他回答不出来,就脸红红地站着,好像旷课的就是他。下课了,他就跑回寝室,让旷课的同学每人弄一张假条来。假条弄齐了,夜里10点钟他还要跑到任课老师家,把一叠假条交给老师,弄得老师哭笑不得,想发火,但一看他那认真负责的样子,只好作罢。 一年后,就把班长换了,是系里决定换的,同学不干不行。他反而高兴,对那些"打抱不平"的同学说:"本来,我只会读书,班长是当不来的。"后来他花了3个晚上自修时间,写了一份两万字的总结交给辅导员,辅导员看了很感动,就转交给系主任,系主任看了也感动,就在全系大会上表扬了他。全系大会结束,同学就打趣他:"老何,系主任看上你啦,等着当系学生会主席吧。""真的?"他急啦,"这可不行,我只会读书,当不来官的。"晚上他就去找系主任谈心,诉说自己的长处短处。系主任觉得奇怪:80年代的大学生还有这样质朴的?当场询问他几个文学理论问题。发现他的理论修养极好,要他回去写篇论文。他写了。题叫《"莎士比亚化"与"席勒化"之比较》。系主任看后大为赞赏,推荐到学报,发表了。他成了系主任的关门弟子。"研究生"就名符其实了许多。但他还是老样子。辅导员对几个搞创作因而很狂的同学说:"看人家何风,不骄不躁。"弄得他很难为情,说:"我只会读书,没有他们那种才气。"大家都知道他说的是真心话,照旧喜欢他。 有个女同学喜欢上了他,吓得他两天呆痴痴的。第三天晚上,他把她约到没人的地方,把"我只会读书"那话又说了一遍。她说:"我就是喜欢你这个。"他们就相爱了。他把这事告诉了系主任,系主任说:"你还年轻嘛。"他一想觉得有理,就又把她约到没人的地方,把系主任的话转告了她。她说:"是我们的事,听别人的干嘛?"他一想:对呀!写论文还得有自己的观点呢,听别人的干嘛?他们就正式恋爱了。系主任见他心意已定,也就不加干涉了,只是叹了口气,觉得这个很有才气的弟子如此毁掉实在可惜。直到他又写了几篇论文,女朋友帮他抄得工工整整,老头子才又觉得这事并不坏,还把他俩请去吃饭。 最后一学期,离考研究生只有几十天时,同寝室的一个同学突然收到一封电报,电文是父亡母危速归。他一想,匆匆安慰了那同学几句,就跑去车站替同学买车票,等了整整一天,才买到。晚上回来,见那同学在球场上踢球,没有一点儿悲痛的样子,他大惑不解,一问,才知道这一天是四月一号,西方的愚人节,是同寝室另外一同学开的玩笑。他听了,一下子变得脸铁青,唰唰两下把车票撕了,说:"你们,怎么可以这样!" 大学毕业,他考上了系主任的研究生。 4.下面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以“研究生”为题,暗示了主人公何风的性格特点,既表达了对主人公的揶揄之意,又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小说采用先“抑”后“扬”的写法,按时间顺序安排情节,精选若干个材料,每一个材料都体现了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C.“愚人节事件”是小说情节发展的高潮。从不发火的何风终于发火了,与开头情节构成对比,使人物性格更加丰满突出。 D.略带夸张性的叙述是小说语言的一大特色。何风让同学补请假条及后来与女同学谈恋爱等情节都给人一种啼笑皆非的感觉。 5.从小说中可以看到,迂腐与聪明非常和谐地统一在主人公何风的身上,请结合有关内容简要分析。(6分) 6.“我只会读书”在小说中反复出现,请从情节安排和表现人物的角度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G20国家科技竞争格局之辩——人工智能专题》报告显示,G20国家除印度尼西亚、墨西哥和土耳其,其他国家在近年来均发布或制定了人工智能相关战略或规划。其中, 中国、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加拿大和欧盟均发布了人工智能专项战略或规划, 而印度和韩国则发布了脑科学与神经科学相关的专项战略或规划, 其他国家如德国、意大利、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南非、澳大利亚、阿根廷和巴西,虽未发布人工智能专项战略或规划,但是在其他的政府战略文件中均提及了人工智能技术, 并将其作为重点发展领域之一。不过,从研发人力资源和基础研究经费方面来看,各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水平还是分出了高下。在这方面,《G20国家科技竞争格局之辩——人工智能专题》报告称,目前已经形成了“美国一家独大,英国、印度和加拿大等紧随其后,中国尚有差距”的竞争局面,相较美国,中国的人工智能技术人才储备、学术研究、产业研发力量、经费资助等仍有一定差距。 (摘编自《群雄逐鹿人工智能,中国该怎么赢》,《中国青年报》) 随着智能科技和产业的发展,数据和计算正在成为驱动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关键要素。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引擎,智能科技和经济在中国的发展内生于经济转型升级中所创造的智能化需求。中国在智能科技和产业发展领域的创新,不仅表现在数据生态方面,而且表现在包括算法、智能芯片、操作系统和开放式创新平台在内的诸多领域和环节。 在数据生态方面,截至2017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72亿;手机网民规模达到7.53亿,占网民总数的97.5%;农村网民规模为2.09亿,占网民总数的 27.0%。 借助互联网基础设施,2017年互联网应用保持快速增长,其中网上外卖用户规模年增长率达到64.6%;手机外卖、手机旅行预订用户规模年增长率分别达到66.2%和29.7%;网民线下消费使用手机网上支付的比例由2016年的50.3%提升到65.5%,线下手机支付加速向农村地区渗透,农村地区网民使用线下手机支付的比例由2016年12月的31.7%提升到47.1%;购买互联网理财产品的网民规模达到1.29亿,2.21亿人通过共享单车解决城市短距离交通出行需求。 (摘编自《中国人工智能如何更好发展》,《光明日报》) “虽然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应用很广,但这只是人工智能的一部分。中国要研究新一代的基础理论。”潘云鹤说,60年前“人工智能”刚提出时的信息化基础是单个计算机,而现在传感器网、大数据、云计算、超级计算的出现使得环境发生了变化。“原有人工智能的定义——‘让计算机变得和人一样聪明’,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科学家已经意识到,人的自然智能与机器智能终究不同,如何通过人机混合的脑机系统形成更强的智能,这方面的基础理论是下一步的发展空间。” “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规划包含很多外国人没有提过的想法。我们应该结合国家的发展用人工智能来解决中国问题、发展中国理论,同时也跟踪全世界的先进理论。”潘云鹤说,“ 例如多媒体技术中,图像处理技术、声音处理技术是分开进行的,而人在处理这种问题的时候实际上是合在一起进行的。如何将视觉、听觉、味觉等这些感觉和文字触觉融合在一起,中国人提出了跨媒体智能,人工智能2.0要瞄准这个方向进行。除此之外,规划还提出大数据智能、群体智能、人机增强智能、智能自主系统等新的人工智能领域,这都是实现从‘并跑’到‘领跑’所必需的。” (摘编自《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新在哪》,《光明日报》) 7.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数据和计算机是驱动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关键要素,各个国家人工智能相关战略或规划呈现出基于自身基础和优势的考量。 B.中国在智能科技等领域有多方面的创新,而出现于经济转型升级中的智能化需求促进了智能科技与经济在中国的发展。 C.中国智能领域的发展在数据生态、算法、智能芯片、操作系统和开放式创新平台在内的诸多领域和环节都有创新表现。 D.原有的人工智能理论已不适应变化了的环境,中国人工智能下一步的发展空间是通过脑机系统形成更强智能的基础理论。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引擎,一些国家以不同的形式发布了人工智能战略、规划,或把人工智能作为重点发展领域,其战略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B.我们要高度重视我国人工智能在发展中存在的不足,缩小与部分国家的差距,未来还要运用人工智能解决国家问题。 C.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规划要立足于通过人工智能来解决中国问题、发展中国人工理论,也跟踪世界的先进理论。 D.我国尽管在人工智能领域与部分国家存在差距,但也提出了“领跑”所必需的跨媒体智能、智能自主系统等新的人工智能理论。 9.说说以上三则材料报道的侧重点有和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夏侯尚字伯仁,渊从子也。文帝与之亲友。太祖定冀州,尚为军司马,将骑从征伐,后为五官将文学。魏国初建,迁黄门侍郎。代郡胡叛,遣鄢陵侯彰征讨之,以尚参彰军事,定代地,还。太祖崩于洛阳,尚持节,奉梓宫还邺。并录前功,封平陵亭侯,拜散骑常侍,迁中领军。 文帝践阼,更封平陵乡侯,迁征南将军,领荆州刺史,假节都督南方诸军事。尚奏:“刘备别军在上庸山道险难彼不我虞若以奇兵潜行出其不意则独克之势也。”遂勒诸军击破上庸,平三郡九县,迁征南大将军。孙权虽称藩,尚益修攻讨之备,权后果有贰心。黄初三年,车驾幸宛,使尚率诸军与曹真共围江陵。权将诸葛瑾与尚军对江,瑾渡入江中渚,而分水军于江中。尚夜多持油船,将步骑万余人,于下流潜渡,攻瑾诸军,夹江烧其舟船,水陆并攻,破之。城未拔,会大疫,诏敕尚引诸军还。益封六百户,并前千九百户,假钺,进为牧。荆州残荒,外接蛮夷,而与吴阻汉水为境,旧民多居江南。尚自上庸通道,西行七百余里,山民蛮夷多服从者,五六年间,降附数千家。 五年,徙封昌陵乡侯。尚有爱妾嬖幸,宠夺适室;适室,曹氏女也,故文帝遗人绞杀之。尚悲感,发病恍惚,既葬埋妾,不胜思见,复出视之。文帝闻而恚之曰:“杜袭之轻薄尚,良有以也”。然以旧臣,恩宠不衰。六年,尚疾笃,还京都,帝数临幸,执手涕泣。尚薨,谥曰悼侯。子玄嗣。又分尚户三百,赐尚弟子奉爵关内侯。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注】杜袭:夏侯尚曾和曹丕亲昵,感情非常亲密。杜袭认为夏侯尚不是对人有益的朋友。 10.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刘备别军在上庸/山道险难/彼不我虞/若以奇兵潜行/出其不意/则独克之势也 B.刘备别/军在上庸/山道险难/彼不我虞/若以奇兵/潜行出其不意/则独克之势也 C.刘备别军在上庸/山道险难/彼不我虞/若以奇兵/潜行出其不意/则独克之势也 D.刘备别/军在上庸/山道险难/彼不我虞/若以奇兵/潜行出其不意/则独克之势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践阼: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现象很多,例如:践祚、践极等等。 B.假节是皇帝将“节”借给执行临时任务的臣子使用,任务完成后,这个“节”将会被收回。 C.黄初是三国时期曹魏的君主魏文帝曹丕的年号。所谓“年号”,是从秦朝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D.薨的意思是死。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薨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夏侯尚英勇善战,战功赫赫。他曾跟随太祖平定冀州,跟随鄢陵侯平定胡人叛乱,后击破上庸,平定三郡九县,打败诸葛瑾。 B.夏侯尚深沉敏捷,谋略过人。他未雨绸缪,防范孙权反叛;妙用计策,攻下江陵;攻打荆州巧出奇兵,几千山民蛮夷降附。 C.夏侯尚纵情任性,宠妾越嫡。他宠爱妾室超过正妻,有违礼法;文帝派人杀了这个妾后,他还去墓地看她,惹得文帝不满。 D.夏侯尚虽是异姓,深得帝宠。他在文帝即位前就和文帝亲近,文帝即位后,长期担任要职;他病重,文帝去看他时痛哭流涕。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文帝闻而恚之曰:“杜袭之轻薄尚,良有以也”。 (2)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欣赏(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望临洮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①,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注】①长城战:指开元二年(公元714年)十月吐蕃以精兵十万寇临洮,唐军先后大败吐蕃,前后杀获数万,获马羊二十万,“吐蕃死者枕藉,洮水为之不流”。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人通过“秋水”、似刀“风”、“黄尘”以及“白骨”等边塞战场特有的意象,为诗歌营造了一个空寂、苍凉的意境。 B.此诗歌构思巧妙,手法独特,全诗共采用四幅画面,运用正侧结合的手法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C.“黄尘足今古”句中的“今古”意贯上下两句,黄尘漫天、白骨遍野的景象,是从古到今都存在。 D.王昌龄诗“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句与王维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句有异曲同工之妙,境界雄浑,气势恢宏。 15.常言“诗言志”,但王昌龄诗中几乎是对边塞风物客观描述。请结合诗句分析诗中作者所蕴含的情感。(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3小题 ,6分) 16.默写画线处的句子 (1)《氓》中表现女主人公每天都早起晚睡,辛勤劳作的两句是: , (2)《离骚》中直抒胸臆,表达诗人此时心情烦闷,走投无路的两句: , 。 (3)《赤壁赋》中客人感慨只能驾着小船,互相劝酒消愁的两句: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人生如寄,来去匆匆。这世界上,有些书可以 ,一掠而过,有些书则需要、也值得投注生命、情感和智慧,浸淫涵泳,反复研读。毫无疑问,成书于公元五世纪的六朝志人小说名著《世说新语》,就应当属于后者。《世说新语》自其成书以来,一直受到历代文人士大夫的喜爱,它所传递的那种特立独行的“魏晋风度”有如 ,彪炳千古,令无数读书人心向神往,讽咏步武,历一千五百余年而未曾稍歇。每则所记,一般有一个中心人物,( )作者的企图,大概是想以一个具体中心为人物,组相对独立的组成一条“故事链”。条目与条目之间, ,既留下了大量“空白”,又可独立欣赏,后来的小说如《水浒传》、《儒林外史》“虽云长篇,颇同短制”(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的布局结构,未尝没有受到《世说》的影响。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走马观花 冰清玉洁 藕断丝连 不以为然 B.浅尝辄止 光风霁月 藕断丝连 不以为意 C.浅尝辄止 冰清玉洁 拖泥带水 不以为意 D.走马观花 光风霁月 拖泥带水 不以为然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此人属于主位,宾位则处于其他人物。 B.主位属于此人,其他人物则处于宾位。 C.此人处于主位,其他人物则处于宾位。 D.主位处于此人,宾位则处于其他人物。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的意图,大概是想以一个具体人物为中心,组成相对独立的一条“故事链”。 B.作者的企图,大概是想以一个具体人物为中心,组成相对独立的一条“故事链”。 C.作者的意图,大概是想以一个具体人物为中心,组成一条相对独立的“故事链”。 D.作者的企图,大概是想以一个具体人物为中心,组成一条相对独立的“故事链”。 20.下面是某校杂志社一则通知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和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做修改。(5分) 这几天,许多读者打听购买《2018高考优秀作文》《2018高考语文试卷解析》等高考复习用书的有关情况。需要这些书的读者,请直接给杂志社打电话。垂询电话:010—64578393。 21.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6分) 示例: “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爱国,要了解民族历史,秉承文化基因。 材料: 励志 力行 求真 要深入实践,严谨务实。要培养奋斗精神,坚定理想信念。要打牢基石,拒绝碎片化信息。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学校20世纪70年代标语:学习雷锋好榜样 学校20世纪80年代标语: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学校20世纪90年代标语:文明守纪 开拓创新 学校21世纪以来的标语:提高一分,干掉千人 每一条标语都有自己的时代背景,每一条标语都有自己的价值目标。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C “三项西方科技发明在唐太宗时期被引入中国”错误,文中第一段“玻璃制造技术是在南北朝时期引进的,后两项都是在唐代”,选项以偏概全。 2.【答案】B 从文中“唐代”“宋代”“明代”等字眼可以判断本文是按照时间顺序。 3.【答案】B A项“如果…就”太绝对。C想引进制糖术是在唐太宗时期,传播到日本是唐玄宗时期。此外“把制糖技术传给日本”不是因为丝绸之路这条途径。D项从第一段可知,糖与唐朝有联系。 4.【答案】A “表达了对主人公的揶揄之意”错,从整体来看,作者对主人公何风是持肯定态度的,是“赞赏和钦佩”。 5.【答案】①同学表演单口相声取笑他,他不但不生气,反而用“笑”来回答。他用质朴的方式化解自己的尴尬。(2分)②有一半同学没来上课,他下课后让旷课的同学补写请假条,到晚上10点钟,假条弄齐了,他又把假条交给老师。他用老实厚道的态度赢得同学的喜爱。(2分)③女同学喜欢他,他把女同学的话告诉了系主任,把系主任的话跟女同学讲。他用十分真诚的方式赢得老师的赞许。(2分) 6.【答案】从情节安排的角度,艺术的重复。选择主人公的主要特征语言,不断重复,使叙事更为集中,增强了艺术感染力。(3分)从表现人物的角度看,这是对主人公典型语言的细节描写。这句话反复出现表现了他心无旁骛、专心求学的态度,凸显出主人公单纯质朴的性格特征。(3分) 7.【答案】A 由材料二原文“随着智能科技和产业的发展,数据和计算机正在成为驱动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关键要素”可知,A项“数据和计算是驱动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关键要素”表述一是缺乏大背景“随着智能科技和产业的发展”,二是“正在成为”说成“是”。 8.【答案】D 把“领域”说成“理论”,偷换概念。 9.【答案】① 材料一:侧重于阐述世界主要国家在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发展以及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差距。②材料二:侧重于阐述中国在智能科技和产业发展诸多领域和环节的创新和巨大的数据生态。③材料三:侧重于阐述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将采取的举措———新一代的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研究和重大规划。(每点2分,语意相近即可。) 10.【答案】A 11.【答案】C 年号是汉武帝时期开始使用的。 12.【答案】B 夏侯尚奉命率军与曹真共同围攻江陵,并没有攻下江陵,第二段“城未拔,会大疫,诏敕尚引诸君还”。 13.【答案】(1)文帝听说后发怒说:“杜袭轻视鄙薄夏侯尚,实在是有道理。” (2)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这难道谁还能讥笑吗?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收获。 参考译文: 夏侯尚字伯仁,是夏侯渊的侄子。文帝曹不与他亲近友好。太祖平定冀州,夏侯尚任军司马,率领骑兵跟随(太祖)征伐,后任五官将文学。魏国刚刚建立(的时候),(夏侯尚)升任黄门侍郎。代郡匈奴叛乱,(太祖)派鄢陵侯曹彰征讨他们,让夏侯尚参与曹彰的军队事务,平定代郡,回归。太祖在洛阳去世,夏侯尚手持符节,护送太祖的灵柩回邺都。一起记录夏候尚前后的功绩,封他为平陵亭侯,官任散骑常侍,升任中领军。 文帝(接受禅让)称帝后,改封他为平陵乡侯,升任征南将军,兼任荆州刺史,持朝廷符节都督南方各军队的军中事务。夏侯尚上书说:“刘备的一支军队在上庸(驻守),那里山高路险,他们肯定不会料到我们会去(偷袭),如果派遣奇兵悄悄前去,出其不意,就只有战胜(他们)的态势了。”于是他带领各军攻下了上庸,平定了周围的三郡九县,(这一仗后,)他被任命为征南大将军。孙权虽然自称藩国,夏侯尚更加修缮进攻征讨的装备,孙权后来果然不忠诚。黄初三年,文帝驾临宛城,派夏侯尚率领各军与曹真一起围攻江陵。孙权派诸葛瑾与夏侯尚隔江对峙,诸葛瑾带兵渡到了江中小洲,并将水军分散在附近江中。夏侯尚夜里用许多小船,带领一万多步、骑兵,从下游悄悄地过江,攻打诸葛瑾的各路军队,围攻烧毁他们的船只,水陆两军一起进攻,击败了诸葛瑾的军队。江陵城尚未攻下 ,适逢瘟疫蔓延,(皇帝)诏令夏侯尚率领各路军队回师。又增加食邑六百户,加以前历次分封的,共计一千九百户,又授予他斧钺,升官为荆州牧。荆州荒凉残败,外部与少数民族临近,又和东吴依靠汉水作为边境,(荆州)以前的百姓大都居住在江南。夏侯尚从攻占上庸后,开通道路,向西行军七百多里,山里的百姓和少数民族有很多顺从他的,在五六年的时间里,投降并归附于他的有数千户。 黄初五年,封夏候尚为昌陵乡侯。夏侯尚有一个十分宠爱的小妾,得到的宠爱几乎夺去了正室应有的权利;(夏侯尚的)正室,是曹家的女儿,所以文帝派人绞杀了(夏侯尚的)爱妾。 夏候尚悲痛感伤,生了一场大病神情恍惚,小妾已经下葬了,他还不能经得住思念她、想要见她(的欲望),又挖开(小妾的)墓穴看她。文帝听说后发怒说:“杜袭轻视鄙薄夏侯尚,实在是有道理。”然而因为(夏侯尚)是老臣,思惠和宠爱没有减少。黄初六年,夏侯尚病重,回到京都,文帝数次去看望他,拉着他的手流下了眼泪。夏侯尚去世,谥号悼候。儿子夏侯玄继承他的爵位。(文帝)又赐给夏候尚家三百户封邑,赐给夏侯尚弟弟的儿子夏候奉关内候的爵位。 14.【答案】B “正侧结合的手法”错,应为“侧面描写的手法” 15.【答案】诗中蕴含了诗人对穷兵黩武战争的反对情绪。(2分)诗中并没具体描写战争,诗人不是直接从正面进行辩驳或加以评论,而是通过对塞外景物和昔日战争遗迹的描绘,来表达诗人对战争的看法。(2分)开头四句是从军士饮马渡河的所见所感,描绘了塞外枯旷苦寒景象。五六句引用众人的说法,作者不是直接从正面进行辩驳或加以评论,而是在七八句以这里自古至今漫漫黄尘和遍地白骨的景象来作回答,来表达作者的反战思想。(2分) 16.【答案】(1)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2)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3)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17.【答案】B 走马观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做深入研究。光风霁月: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坦白的心地,也比喻太平清明的政治局面。冰清玉洁:形容高尚纯洁。藕断丝连:比喻表面上好像已经断了关系,实际上仍然牵挂着。拖泥带水:指写文章、说话不简洁或者做事不干脆。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不同意的意思。 18.【答案】C 由前一句“一般有一个中心人物”可知后面的主语应该用一个代词承接前面的宾语“一个中心人物”,所填句子的主语应该是“此人”,由此排除B、D两项,接下来一句应该和前一句的句式一致,故选C项。 19.【答案】C “企图”含贬义,应该为“意图”,排除B、D两项,A“以一个具体中心为人物”不合逻辑,“相对独立的一条”多重定语语序不当。 20.【答案】(1)“这几天”改为“近期”“近日” (2)“打听”改为“咨询”“询问” (3)“有关情况”改为“事宜” (4)“这些书”改为“此类书籍” (5)“给……打电话”改为“与……联系” 21.【答案】“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励志,要培养奋斗精神,坚定理想信念。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求真,要打牢基石,拒绝碎片化信息。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力行,要深入实践,严谨务实。 22.【答案】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