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4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模拟测试卷(二) Word版含答案
2021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模拟测试卷(二) 一、本大题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 1.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逞辨 篡改 沽名钓誉 阔然无累 B.蛀牙 撰写 立杆见影 飞扬跋扈 C.逃窜 教梭 莺歌艳舞 崭露头角 D.累赘 高梁 大煞风景 沧海桑田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yǔ)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 B.一个人年纪大了而又荒唐起来以至于赊帐的时候,不知怎么的,他决不赊格斯拉兄弟俩(liǎng)的帐。 C.可见当时嬉(xī)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销受了。 D.及至时过境迁,它们或者于时俱进,演化出新的内容与形式;或者抱残守缺,化为明日黄花。也有的播迁他邦,重震雄风;也有的昙(tán)花一现,未老而先亡。 3.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那时,我独自一人 八面十方数百里内只有我一人单骑 向导已经返回了 A., 。 。 B., 。 , C., 、 。 D., , 。 4.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大多数人的 中,真与美并不是一回事,尤其是文艺复兴以后,美成为人文素养中的主要 ,真与美就 了。这并不是说真与美是对立的,而是把美的价值提高,达到与真 的程度。 A.观点 内含 劳燕分飞 同日而语 B.观念 涵义 天南海北 平分秋色 C.理念 涵养 南辕北辙 相提并论 D.心目 内涵 分道扬镳 分庭抗礼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谈论东坡文化及其影响力,我们既要有文化自信,不妄自菲薄,又要有全球视野,不盲目乐观。 B.漫步这里的景区,石林、溶洞、飞瀑显露出鬼斧神工的魅力,浓厚淳朴的苗家风情及风姿绰约的民族歌舞给景区增添了人文情趣。 C.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对它趋之若鹜。 D.蓝牙版自拍杆,利用手机蓝牙功能,使用方便,拍照效果好,投放市场后果然不孚众望。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从调查的结果来看,该校学生的课余活动主要有班级野炊、年级文体比赛、校际联欢会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B.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取决于各类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数量。 C.市政府决定配合奥运项目的实施,重点抓好地铁建设、危旧房改造、污水处理等工程工作,加快现代化大都市建设的进程。 D.坐火车到威尔士北部最高的斯诺登尼亚山峰去观赏高原风光,是威尔士最主要的一个景点。 7.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1)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 (2)荒村雨露宜眠早,野店风霜要起迟。 (3)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 A.对偶 比喻 比喻 B.比喻 对偶 比喻 C.拟人 引用 拟人 D.对偶 引用 拟人 8.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 ②求知不是为了吹嘘炫耀,而应该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 ③不可专为挑剔辩驳去读书,但也不可轻易相信书本。 ④这是一门技艺,不经实验就不能学到。 ⑤狡诈者轻鄙学问,愚鲁者羡慕学问,唯聪明者善于运用学问。 A.⑤①②④③ B.⑤①④③② C.⑤④②③① D.⑤③①②④ 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既然你已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及时改正,没有造成严重后果,我就高抬贵手,不再追究。 B.改日我一定亲自到府上,当面向您请教,到时还望不吝赐教。 C.这幅作品的作者是社区居民刘智贤,刘智贤特意将这书法作品送给社区,聊表寸心。 D.记者采访李教授时说:“听说您最近有一项重要的科研成果问世。您真是好样的!我代表全国人民向您表示衷心祝贺。” 10.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孔子作为儒家的创始人,奠定了儒家理想人格的基本格局。孔子理想人格的基本内容是“礼”和“仁”。“礼”是外在的行为规范,“仁”是内在的精神原则。 。 A.孔子发展了前人的学说,把礼和仁统一起来了 B.孔子认为礼和仁是区分庸人与圣贤的根本标志 C.孔子把礼视为立身之本,并用仁来补充规定礼 D.孔子的理想人格就是内仁外礼的“仁—礼”人格 11.下面的“动物语录”调侃角度不一样的一项是( ) A.蜜蜂:这世界上贪占别人的“甜头”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我是不得已才配备这杆“枪”的。 B.狐狸:我是骗过乌鸦口里的肉,可是说到底,真正骗了乌鸦的是它自己的虚荣心。 C.鱼:明明知道有人在垂钓,仍然免不了接二连三地上钩。唉,究竟是什么蒙蔽了我们的心灵呢? D.羊:同胞们,请注意,当一匹狼向你大谈仁义道德时,它肯定是要参加竞选了。 二、本大题7小题,共3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16分) 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皇帝在后,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后。项羽之卒可十万。淮阴先合,不利,却。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淮阴侯复乘之,大败垓下。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鲁为楚坚守不下。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遂以鲁公号葬项羽谷城。还至定陶,驰入齐王壁,夺其军。 正月,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汉王曰:“吾闻帝贤者有也,空言虚语,非所守也,吾不敢当帝位。”群臣皆曰:“大王起微细,诛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大王不尊号,皆疑不信。臣等以死守之。”汉王三让,不得已,曰:“诸君必以为便,便国家。”甲午,乃即皇帝位汜水之阳。 高祖置酒洛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高祖欲长都洛阳,齐人刘敬说,及留侯劝上入都关中,高祖是日驾,入都关中。六月,大赦天下。 未央宫成。高祖大朝诸侯群臣,置酒未央前殿。高祖奉玉卮,起为太上皇寿,曰:“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殿上群臣皆呼万岁,大笑为乐。(节选自《高祖本纪》) 12.对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孔将军、费将军纵 纵:出兵攻击 B.空言虚语,非所守也 守:坚持 C.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 给:供应 D.有功者害之 害:嫉恨 13.下面关于《高祖本纪》中文化常识解说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氾水之阳”中“阳”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多用于地名):衡阳(在中国湖南省衡山之南)。洛阳(在中国河南省洛河之北)。 B.“玺符节”,玺,原为印的统称,秦始皇规定皇帝之印称“玺”。符,为古代使者所持,作为代表皇帝的象征。节,为古代君主征调兵将时的凭证。 C.弃市,是在人众集聚的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以示为大众所弃的刑罚。《礼记》:“刑人于市,与众弃之。” D.“郦生不拜,长揖”中的“揖”本意是指拱手行礼,也指古代的拱手礼,还有让出,逊主的意思。文中指平辈相见之礼。 14.下列对选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垓下之战中,韩信率兵发动攻击,遭遇失利后退却,孔、费两位将军又出兵攻击,楚军失利,韩信这才乘胜进攻,汉军取得垓下之战的胜利。 B.刘邦取得垓下大捷后,乘胜平定楚地,回军定陶后,带兵进入韩信营垒,剥夺了韩信的兵权。 C.取得天下后,刘邦与臣下议论自己取得天下的原因,大臣们认为刘邦之所以取得天下,主要是他能厚待有功之人,“与天下同利”。 D.刘邦与群臣在未央宫宴庆时,刘邦为父亲祝酒,当众戏弄老父,显出一副小人得志的嘴脸。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汉王三让,不得已,曰:“诸君必以为便,便国家。”(3分) (2)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4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6~17题。(6分) 答张十一① 韩 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②竞长纤纤笋,踯躅③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注】 ①本诗是作者第一次被贬到阳山(今属广东)后的第二年春天所作。德宗贞元十九年,张十一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一起被贬。张到郴州林武令任上曾有诗赠韩愈,韩愈写此诗作答。②筼筜(yún dāng):竹子。③踯躅:映山红,杜鹃花科。 16.首联写景有何作用? 17.为什么诗人陡然觉得“霜毛一半加”,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 1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12分) (1)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 。(张溥《五人墓碑记》) (2)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 。 (《季氏将伐颛臾》) (3)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 ,或五十步而后止。(《寡人之于国也》) 三、本大题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上世纪60年代初的“生态觉醒”运动使人们意识到“城市不是人类最佳的生存环境”,人们渴望“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生态旅游”应运而生。国内外专家认为“生态旅游”应具备三大标准: 旅游对象是原生、和谐的生态系统;旅游对象应该受到保护;要有社区的参与。生态旅游的保护性要求旅游者、旅游从业者以及当地居民有较强的环境保护意识,能自觉地保护旅游资源和环境。这就要求生态旅游的开发要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传统旅游的最大受益者是开发商和游客,而旅游活动对旅游资源和当地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如旅游基础设施和交通设施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对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旅游活动产生的各种污染等,主要由当地居民承担。生态旅游则强调当地社区的居民是旅游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并应当公平地获得分配旅游业经济效益的机会。通过生态旅游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不但可以防止“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生态侵略悲剧再现,更能提升其自觉维护生态环境的热情和积极性。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只有让当地居民受益,才可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同时,生态旅游开发为当地环境质量的维护提供一定的资金,以促进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生态旅游的开发是目前生态资本产业化最为常见的做法,也是通过市场手段使生态资源货币化的最有效的途径。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发展生态旅游的客观条件是充分的,多样的民族风情、独特的自然环境、珍贵的人文古迹与厚重的“丝绸之路”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富有强烈吸引力的旅游景观。2015年,《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发布,确定了新疆、宁夏、青海等地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作用,为西部民族地区生态旅游的开发提供了更大的机遇和发展空间。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推进,西部地区的交通、能源、水利、卫生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将迎来大发展,区域间人员、物资、信息交流也日益充分,这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一直以来困扰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基础设施落后问题和区位劣势问题。 独具西部风情的旅游景观,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推进,使西部民族地区开发生态旅游成为可能,但目前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如缺乏科学、统一规划,盲目开发;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管理者、经营者及游客的环境保护意识淡薄。针对这些问题,当前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要加大基础研究扶持力度,坚持统一规划、科学有序开发生态旅游;还要完善生态旅游法规,加强管理和监督,加大执法力度;坚持多层次多渠道强化生态旅游理念,为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民众基础;此外,还可以借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建设,加快发展民族地区生态旅游开发的步伐。 (摘编自岳一姬《民族地区怎样打好生态旅游牌》) 19.下列对“生态旅游”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生态旅游”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初,是人们因渴望“回归自然,返璞归真”而发起的“生态觉醒”运动。 B. 生态旅游的保护性是要求所开发的旅游地区的原生、和谐的生态系统应受到保护,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C. 生态旅游强调让当地居民积极参与旅游,从旅游中获益,从而提升其自觉维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 D. 开发生态旅游,要为当地环境质量的维护提供一定的资金,以防止“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悲剧再现。 20.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列举了“生态旅游”应具备的三大标准:旅游对象、保护性及社区参与,并对保护性进行了重点阐述。 B.文章运用对比论证归纳出“生态旅游”的要点:让当地居民受益、为当地环境质量的维护提供一定资金。 C.文章列举“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推进的例子,论证了西部民族地区还存在基础设施落后、区位劣势等问题。 D.针对“民族地区怎样打好生态旅游牌”这一论题,文章先阐释概念,再分析生态旅游的优势,最后表明态度。 2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开发旅游不能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就可能对当地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B.如果开发旅游忽视社区参与,就可能导致当地仍处贫困的居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再现生态侵略悲剧。 C.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瓶颈是基础设施落后和区位劣势,“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推进为之带来改变的契机。 D.地区资源优势及国家的政策机遇,可使生态旅游开发中的问题更易解决,从而促进这些地区生态旅游的发展。 四、本大题3小题,共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4题。 古寺黄昏 朱以撒 ①我是选择黄昏深浓时分走入这座古寺的。 ②这座已经显得凋敝的北方古寺,坐落在一处开阔的坡上,和那些皇皇大寺相比,它就像被长风卷走了青春的亮丽,只映现出苍老朴实。除了正午前后还有一些香客结伴而来,使寺院上空紫气缭绕, 生机平添,一到黄昏,人迹萧然,能见到的只是寥寥的青鞋布袜的僧人的身影了。 ③我之所以选择黄昏入古寺徜徉,是有一些想法的。我曾随着熙攘游人,多次在明晰清朗的上午进出那些金碧辉煌的寺院,从雕梁画栋、翘角飞檐的油彩,都可以一下子认出香火旺盛、香客密集的盛况。尤其是那海碗口一般粗大的香炷,总是让寺院终年弥漫在烟火中,佛们承受得了如此的熏炙吗?这种情景总是勾起人的特定想象,想到佛,想到往生,想到西方的极乐世界。可是,来的人多了,也不免使佛门净地留下挥之不去的世俗,毫无清净可言,更无从做离奇的联想。 ④黄昏对我来说是最轻松的时刻,用不了多久,暮色来临,一切就尽在迷蒙之中了,可以有白日不曾有过的身心舒展。黄昏前的劳作,总是使人精神紧张以至倦怠。只有黄昏到来之际,劳作宣告结束,像落日一样卸去重负,安然地缓缓沉落。我相信很多人在这时,会感到如期而至的安宁,这是安息的前奏。不过,当这个晚秋一日又一日加深浓度时,在远离秀色南方的这块土地上,黄昏时带给我的还有一丝淡淡的惋惜。我看到不少黄叶已经悄然地飘落在地,古寺里枝繁叶茂的几株大树,开始了删减的旅程。 ⑤这时节,古寺和人一样显出了本真和从容。 ⑥曾有人对我说,讨厌寺院的格局,不论东南西北,不分大寺小寺,格局大抵是千篇一律的,重视中轴线、对称、比例、规矩。即使是当今空间造型艺术走向跌宕变化、奇诡不测的创造,古寺翻新或重起楼台,宁愿割舍富于联想万端的诗情画意,铩去鲜活想象不可端倪的翅羽,也要保持那种千年一贯制的平衡和中正。宗教殿堂就是宗教殿堂,这么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沉淀,代代传承它的凝重和厚实,越是往后,人们仰之弥高的心理越是难以改变,更不敢别出心裁去随意改动。以不变而应世间万变,能使一代又一代的信徒初衷不改,也真算得上大智慧了。我面前这座古寺,这么小的格局,当然舍弃了诸如地藏殿、大悲殿、普贤殿这些非在中轴线上的建筑,油彩焕然的也只有大雄宝殿,其余的都在剥落古旧中,可是这些古旧处,在夕阳的照射下,罄露着古朴深沉的意味。古寺最让人流连并印上心头的,正是这种洞见岁月风霜的真实写照。剥蚀就剥蚀吧,又何必遮掩粉饰,包裹上隔代的不谐色泽;残损就残损吧,这种沧桑感理应更能传唤出生命代谢的过程。现实中的人们是十分乐意解囊装扮这宗教殿堂的,让佛光彩照人富丽堂皇,一身新饰,没有风霜感,也辨识不出年代远近。在我眼里,一代代的雕饰敷彩,越发走向世俗的技艺和心境,把原先带有灵气的寺院转换成了媚俗。用审美眼光巡弋,宗教教堂也就是艺术殿堂。可往往在洗去风霜的补救中,艺术性日渐消散,佛性怂恿了求索者的奢华,也纵容了艺术败笔的任意涂抹。 ⑦夕阳已经掠过寺顶的飞檐,院内一片空旷,只有那高耸的塔顶端还沐浴在这如同嫣红的葡萄酒的醉意里。 (有删改) 22.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第②段将北方某古寺和那些皇皇大寺相对比,意在突出它的不清净,流露出作者对它的惋惜。 B.寺庙格局千百年来重视平衡和中正,既表现出宗教的独特文化,也与它凝重和厚实的传统息息相关。 C.“高耸的塔顶端还沐浴在这如同嫣红的葡萄酒的醉意里”,作者运用比拟、比喻的手法,展现了黄昏古寺的画意美。 D.本文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等方式,不仅写出了作者对黄昏古寺的所见所思所感,也引发了读者的深思。 23.“这时节,古寺和人一样显出了本真和从容”一句单独成段,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以及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24.对于装扮和粉饰寺庙,作者持什么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分) 五、本大题1小题,共6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919年,五四运动。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79年,中美建交。 1999年,收复澳门,建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2019年,嫦娥五号奔月。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梦想。作为18岁的祖国青年,你有什么样的梦想和憧憬?请据此写一篇演讲稿,告慰英灵,感恩先辈,致敬民族,不忘梦想,矢志奋斗。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 1.A (A项,全部正确;B项,“立杆见影”中“杆”应改为“竿”;C项,“教梭”中“梭”应改为“唆”,“莺歌艳舞”中“艳”应改为“燕”;D项,“高梁”中“梁”应改为“粱”。) 2.A (A项,全部正确。B项,“兄弟俩”“俩”应读liǎ,“赊……帐”的“帐”应为“账”;C项,“销受”的“销”应为“消”;D项,“于时俱进”的“于”应为“与”;“重震雄风”的“震”应为“振”。) 3.D ( “独自一人”,句子内部状语后面如需停顿,用逗号;“我一人单骑”,语意未完,用逗号;“向导已经返回了”,句子表述结束,句末用句号。) 4.D [劳燕分飞:比喻夫妻、情侣别离。天南海北:形容距离遥远的不同地区,也形容(谈话)漫无边际。南辕北辙: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分道扬镳:分路而行。比喻目标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根据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句中是修饰“真和美”,只能选“分道扬镳” 。同日而语:指相提并论。一般用于否定句。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上下。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一般用于否定句。分庭抗礼:原指宾主相见,分站在庭的两边,相对行礼。现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的关系。根据语境,句子为肯定句,不能选用“同日而语”和“相提并论”,句子的意思是“真和美的地位一样”,选用“分庭抗礼”。] 5.A (A项,妄自菲薄:形容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心理,自轻自贱。指对自己的能力等没有自信,不相信自己可以完成。使用正确。B项,风姿绰约:形容女子风韵姿态柔美动人。句中指“民族歌舞”,对象错误。C项,趋之若鹜:比喻人们成群地争着前去。贬义词,句中的主语是“作家”,褒贬乱用。D项,不孚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根据“拍照效果好……果然”,应是符合了大家的期望。) 6.A (A项,正确。B项,搭配不当。“国力的强弱”与“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两面对一面。删去“的强弱”。C项,搭配不当。“奥运项目的实施”搭配不当,“奥运项目”指的是奥运会设置的比赛项目,这是不能“实施”的。应为“奥运工程的实施”。D项,搭配不当。“坐火车到威尔士北部最高的斯诺登尼亚山峰去观赏高原风光”是动宾短语,不是和“景点”搭配。在“是”前面加上“斯诺登尼亚山峰”。) 7.B [(1)“似土和泥”为比喻。(2)“荒村”与“野店”,“雨露”与“风霜”,“宜眠早”与“要起迟”构成对偶。(3)“似水”“是相思泪”构成比喻。] 8.B(段意:运用学问的方法。通读句子,①中“没有告诉人怎样运用它”承接⑤“狡诈者轻鄙学问,愚鲁者羡慕学问,唯聪明者善于运用学问”,④中“这是一门技艺”承接①“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排除A、C、D三项。) 9.B (A项,高抬贵手:客套话,多用于请求对方饶恕或通融。B 项,表达得体。 C项,聊表寸心:略微表达一下小小的心意。多用于自身对别人表示感谢。此处不能用在“刘智贤”身上。D项,“您真是好样的”太口语化,不合场合;“我代表全国人民向您表示衷心祝贺”口气太大,不合身份。) 10.D (本段主要介绍了孔子。这一小段话是典型的“总—分—总”式的三段论结构,所以最后一句最好与首句的“理想人格”有所呼应,才能全面阐释孔子“理想人格”的含义。) 11.C (A项,是对别人贪图便宜的评价,对别人的指责;B项,是对别人虚荣心的评价;C项,是从鱼自身的角度进行劝说的;D项,这是从别的角度对别人进行劝解的。) 12.B (守:把持。) 13.B (“符”“节”的解释颠倒了。) 14.A(本题考查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和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注意将题干与原文进行对比。说“遭遇失利后退却”是错误的,原文“以为汉尽得楚地”,这实际上是汉军佯败。) 15.(1)汉王辞让再三(多次推辞),实在推辞不过了,才说:“既然诸位认为这样合适,那我就为了国事的便利吧。” (2)当初大人常认为我没有才能,无可依仗,不会经营产业,比不上刘仲勤苦努力。(可是)现在我的产业和刘仲相比,哪一个多呢?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1)三让,辞让再三;不得已,推辞不过;以为,认为。(2)无赖,没有恃以谋生的手段;治产业,经营产业;力,勤苦努力;孰,哪一个。 参考译文:五年(前202),高祖和诸侯军共同进攻楚军,与项羽在垓下决战。 淮阴侯韩信率领三十万大军与楚军正面对阵,他的部将孔将军在左边,费将军在右边,汉王领兵随后,绛侯周勃、柴将军跟在汉王的后面,项羽的军队大约有十万。淮阴侯首先跟楚军交锋,不利,向后退却。孔将军、费将军从左右两边纵兵攻上去,楚军不利,淮阴侯乘势再次攻上去,大败楚军于垓下。项羽的士兵听到汉军唱起了楚地的歌,以为汉军已经完全占领了楚地,项羽战败逃走,楚军因此全部崩溃。汉王派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一直追到东城,杀了八万楚兵,终于攻占平定了楚地。只有鲁县人还为项羽坚守,不肯降服(,因为怀王当初封项羽为鲁公)。汉王就率领诸侯军北上,把项羽的头给鲁县的父老们看,鲁人这才投降。于是,汉王按照鲁公这一封号的礼仪,把项羽葬在谷城。然后回师定陶,驱马驰入齐王韩信的军营,夺了他的兵权。 正月,诸侯及将相们共同尊请汉王为皇帝。汉王说:“我听说皇帝的尊号,贤能的人才能据有,空言虚语,不是我所要把持的,我可承担不了皇帝的尊号。”大臣们都说:“大王从平民起事,诛伐暴逆,平定四海,有功的分赏土地封为王侯,如果大王不称皇帝尊号,人们对大王的封赏就都不会相信。我们这班人愿意以死相请求。”汉王辞让再三,实在推辞不过了,才说:“既然诸位认为这样合适,那我就为了国家的便利吧。”甲午日,汉王在汜水北面登临皇帝之位。 高祖在洛阳南宫摆设酒宴。高祖说:“列侯和各位将领,你们不能瞒我,都要说真心话。我之所以能取得天下,是因为什么呢?项羽之所以失去天下,又是因为什么呢?”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傲慢而且好侮辱别人,项羽仁厚而且爱护别人。可是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夺取土地,所攻下和降服的地方就分封给人们,跟天下人同享利益。而项羽却妒贤嫉能,有功的就忌妒人家,有才能的就怀疑人家,打了胜仗不给人家授功,夺得了土地不给人家好处,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高祖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果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张子房;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保证运粮道路不被阻断,我比不上萧何;统率百万大军,战则必胜,攻则必取,我比不上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的俊杰,我却能够使用他们,这就是我能够取得天下的原因所在。项羽虽然有一位范增却不信用,这就是他被我擒获的原因。” 高祖打算长期定都洛阳,齐人刘敬劝说,还有留侯张良也劝说高祖进入关中去定都,高祖当天就起驾入关,到关中去建都。六月,大赦天下。 未央宫建成了。高祖大会诸侯、群臣,在未央宫前殿摆设酒宴。高祖捧着玉制酒杯,起身向太上皇献酒祝寿,说:“当初大人常认为我没有才能,无可依仗,不会经营产业,比不上刘仲勤苦努力。(可是)现在我的产业和刘仲相比,哪一个多呢?”殿上群臣都呼喊万岁,大笑取乐。 16.写山净江空猿哀人家少,突出了环境的偏僻空寂,体现了诗人遭贬后的孤独与凄凉,奠定全诗的情感基调。 解析:首句“山净江空水见沙”写的是春山看上去明净异常,春江阔远,江水清澈,可见其中的沙粒。写景较为空寂。联系背景可知,此时的诗人被贬荒僻冷落之所阳山,而通过这样的写景体现了诗人被贬后内心的孤寂与凄凉,抑郁苦闷。此句是起始句,为全诗抒发感情奠定了感伤的基调。 17.百感交集,同病相怜的愁绪;被贬而愤懑;未报皇恩,年事已高的遗憾;对南方气(瘟疫)的忧惧之情;触景伤情,对自身前途的心灰意冷。 解析:“霜毛一半加”的意思是顿时觉得鬓发白了一半。读了张十一的来诗后,更加觉得伤感。张十一是与诗人一同被贬的,来信自然会较为伤感,所以自然让诗人生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伤,被贬的忧愁让自己无限忧愁,鬓发增加。诗人写到“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自己年华已逝,虽被贬,但仍然念及未报皇恩,内心遗憾。在南方炎热的瘴气中虚度余生,对南方的瘴气心有忧惧之情。自己心忧天下却不被君王赏识,加之年事已高,又被贬幽僻之所,对于自身前途命运早已看淡,已然无心官场。 18.(1)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 不敢复有株治(重点字:愤) (2)不患寡而患不均 安无倾(重点字:寡) (3)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重点字:曳) 19.B (A项,结合文本第一段内容“人们渴望‘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生态旅游’应运而生”分析可知,篡改文意。C项,结合文本第一段内容“生态旅游的保护性要求旅游者、旅游从业者以及当地居民有较强的环境保护意识,能自觉地保护旅游资源和环境。这就要求生态旅游的开发要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分析,“从旅游中获益,从而……”错误。D项,结合文本第二段内容“通过生态旅游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生态旅游开发为当地环境质量的维护提供一定的资金,以促进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分析可知,因果不当。) 20.C (C项,结合文本第四段内容 “独具西部风情的旅游景观,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推进,使西部民族地区开发生态旅游成为可能,但目前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分析可知,应该是论述了西部民族地区开发生态旅游成为可能。) 21.D (D项,结合文本最后一段内容分析,“可使生态旅游开发中的问题更易解决”于文无据。) 22.A (A项,“意在突出它的不清净,流露出作者对它的惋惜”错误,突出的就是清净,流露出作者内心的轻松状态。) 23.用意:总括上文内容,突出这句话在文中的重要性。 理解:黄昏时分,人迹萧然,弗去了世俗,回归了清净,呈现出古寺苍老朴实的本色;而人在黄昏时候,卸去了重负,身心得以舒展,心境获得安宁,呈现出自然、自在的本我。 解析:“这时节,古寺和人一样显出了本真和从容”在结构上是对上文的一种总体概括,在黄昏时刻,人们卸去了白天的重负,有了舒展筋骨的一番从容与淡定,呈现出最为本质的内心感受,古寺庙也是如此,在这种环境的渲染之下,回归了本来的一种清净和谐,显示出苍老古朴的自然本色。 24.作者对于装扮和粉饰寺庙持否定态度。①寺庙的剥蚀与残损更能显示出历史的沧桑感和厚重感,更能传唤出生命代谢的过程;②世人粉饰寺庙,把原先带有灵气的寺院转换成了媚俗;③寺庙殿堂也是艺术殿堂,补救不当,艺术性会日渐消散。 解析:从“在我眼里,一代代的雕饰敷彩,越发走向世俗的技艺和心境,把原先带有灵气的寺院转换成了媚俗。用审美眼光巡弋,宗教教堂也就是艺术殿堂”“可往往在洗去风霜的补救中,艺术性日渐消散,佛性怂恿了求索者的奢华,也纵容了艺术败笔的任意涂抹”等语句可知,作者的态度是否定的。 25.【写作指导】本题为材料作文。材料列举了近100年以来中华民族,从独立到发展到富强的进程中若干重大历史节点,启发当代青年思考自身肩负的历史和文化使命、思考时代发展主题的转换,思考历史和现实的关系。作文时可从宏观的角度展现一百年来,国家在独立到发展到富强的进程中若干重要历史人物、重大事件和取得的巨大成就。告慰英烈为民族独立所做的贡献,再结合时代提出自己的奋斗目标。还可以点带面,重点透视某一重大事件与现实的关系。如有同学注意到一百多年前甲午海战与当前建设海洋强国的对接点,阐述了国家海洋强国梦想的历史渊源和现实选择。既讴歌了先烈们为民族独立做出的贡献,又巧妙对接了当前国家发展的重大策略,可谓一石二鸟,构思独特。还可选择两三个重要事件,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用一个主题将它们串起来论述。 参考立意:①牢记先辈遗志,创造美好未来。②铭记历史,拥抱深蓝。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④热爱祖国,敢于担当。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