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四川省泸县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四川省泸县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语文试题

‎2020年春四川省泸县第二中学高一第一学月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字蕴含的美学 骆冬青 ‎①传说,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古人对文字的创生充满惊怖和景仰之情,后世“敬惜字纸”的意识中凝聚着华人对“文字”的共通感。汉字的诞生无从考据,可是,从古人刻画的留痕中,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那种鲜活灵动的精神。这种精神凝聚在汉字中,凝聚在书法中,凝聚在甲骨、青铜器、竹帛中。中华民族一项最伟大的创造,无疑是汉字这一文化符号。‎ ‎②身在中国文化浸润之中,却最容易忘记这一点。这是因为,汉字与西方拼音文字比起来,似乎在文化形态的比较中,已经落了下风。黑格尔曾断言:“拼音文字自在自为地最具智慧。”这表达了赤裸裸的西方中心主义,表现了一种傲慢与偏见。可是,这种观念,却被一些现代中国文人所接受。这无疑是受一种进化论式的想法所支配,认为文字的发展要经历四个主要阶段,即图画文字、象形文字、表意文字、表音文字。在这样的序列中,似乎清晰地显示了一种文字所处的文化地位,最晚形成的表音文字自然属于最高级的文字。那么,汉字处于什么位置?‎ ‎③从文字的起源来看,即使是拼音文字,亦需以一定形体作为“符号”来展示“声音”。也就是说,在根本意义上,形、音的合一,是所有文字必然的归宿。只不过,西方的拼音文字是以“字母”为基本元素的,“字母”作为表音的基础,生成为“单词”,方才成为西方语言书面表达的意义元素。汉字则不然。许慎的《说文解字序》曰:“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①而浸多也。”这里,着重指出了“象形”的重要性。“文字”获得了一种哲学意义,作为“物象之本”的“文”和“形声相益”的“字”构成的“汉字”,与“字母”的不同在于,它是以“形声相益”的复合形态出现的,从而具有了一种生态学意义上的“生生不息”的创发性。‎ ‎④所以,从图画文字到象形文字,汉字似乎完成了一种飞跃。但在两者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联,并非是一种单线的进化,“图”进一步形式化,“画”进一步抽象化,从而使“字”逐渐“象形化”“文字化”。也就是说,汉字,正如公认的,是合形、音、义为一体的文字。于是人们把汉字说成是表意文字。‎ ‎⑤从以上提到的关于文字形态的进化论思路来看,从图画、象形、表意、表音这个序列,选择一个恰当位置定义汉字,似乎最佳选择就是表意文字;若从“字母”来说,则西方“文字”表音说似乎可通。但“字母”与中国“汉字”的地位明显不对等。“字”对应的是西方的“词”。而西方的“词”难道不是“表意”的吗?所以,把汉字说成是表意文字是一种概念错置,一种颇为荒唐的指称错乱。汉字的复杂性,在这样的单线进化论思路中被忽视了。‎ ‎⑥汉字作为一种合形、音、义为一体的文字,其为人诟病处在“象形”。可是,正因为“象形”,汉字才具有了独特的审美属性,才衍生了世界上最独特的一种艺术形式,即书法。汉字是一种具有文化丰富性的符号,把不同模式、不同媒介的信息综合为一;图画、象形、表意、表音,这四种“文字发展阶段”,都智慧地凝结在“汉字”这种独特的符号之中,并且能够自由自在地表达,从而成为一种美学上的奇迹。汉字美学之提出,正在于汉字独具的文化特质。在一些人看来的“落后”,却恰恰是汉字伟大的地方。‎ ‎(选自《文史知识》2015年第4期 有删改)‎ ‎(注)①孳乳:繁殖、派生。‎ ‎1.下列有关汉字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现在人们已经无法从文献中准确得知汉字是如何诞生的,不过那些优美的汉字依然能带给我们很多想象和美感。‎ B.汉字的形、音、义为一体让人们认定汉字是表意文字,形成这个观点是基于文字发展的“图画、象形、表意、表音”四种阶段的观点,却忽略了汉字的复杂性。‎ C.从汉字的发展来看,拼音文字是以一定形体作为“符号”来展示“声音”的。‎ D.‎ 汉字被诟病的原因是汉字的象形性,不过汉字的象形性使汉字这种文化符号具有独特审美属性,衍生出世界上独特的书法艺术。‎ ‎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仓颉造字的传说体现了古人对文字创生的复杂情感,古人对写有文字纸张的尊敬、爱惜之情表现了他们对文字本身惊怖、推崇、敬仰的感情。‎ B.从文字的起源分析,所有文字都需要形体作为“符号”来表示字的读音,不过汉字与拼音文字的区别在于汉字以“形声相益”的形态出现,因此具有了一种生态学意义上的“生生不息”的创发性。‎ C.汉字独具的文化特质使得汉字蕴含美学,但有些人把汉字的美学当作落后的象征,完全忽略了汉字因为其美学特质才得以长久发展的问题。‎ D.汉字从图画文字到象形文字是一次重大的飞跃,这是汉字发展过程中一个时代的结束,另一个时代的开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字具有鲜活灵动的精神,是一种文化符号。‎ B.汉字的产生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这种创造的过程现在还保存在甲骨、青铜器、竹帛中,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 C.“依类象形,故谓之文”是说仓颉造字时首先是按照事物的特征画出形体,这就是所谓的“文”,这是“物象之本”,是造字的重要方法。‎ D.汉字能够把不同模式、不同媒介的信息综合为一,是把图画、象形、表意、表音等内容智慧凝结在一起并能够自由自在表达的文化符号。‎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浅阅读是基本上不需要思考而采取浏览式、娱乐式的阅读方法,它所追求的是短暂的视觉快感和心理怡悦。新媒体的发展和信息量呈几何级数的增加是其产生的背景,阅读介质从以往的纸质为主转变到电子与纸质并存,读者也由以前在阅读过程中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阅读内容主要是手机微信、短信和网络新闻、小说、图片等。‎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当然,课外不读书,可能并非孩子的本意。他们是想读书的只是没有时间这一点在此次调查中得到验证。有81.44%的受访者认为,他们之所以课外阅读少,主要是因为功课多,很少有时间和心情读书。也因此有54.64%的学生认为,即便要读书,也只读短文章,最好是能一次看完知道结果的。‎ 但是,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梁永安却从中看到了问题。他担心长此下去这部分学生会患上长文章畏惧综合症。他们不敢读大部头的作品。喜欢马上看完又助长了阅读的浮躁之心。与之相对应的是浅阅读也在成为中学生阅读的主流。一些所谓的青春小说,正在受到孩子的追捧。杨教授所称的那些蕴含深刻思想的读本,却被他们抛在一边。为什么非要读而有所收获呢?这是当代的上海中学生所不能理解的。‎ ‎(摘编自离亮《调查:中学生阅读行浅阅读去世》)‎ 材料三 此外,大学生平均每天上网时间是3.27小时,而每天花费在纸质阅读上的时间却只有1.58小时,这表明大学生普遍上网时间长,读书时间少。即便如此,将上网时间全部用于阅读的学生也仅占3.69%,大部分学生上网还是以看视频、聊天、打游戏为主。‎ 是什么影响着大学生的阅读?调查显示,在诸多原因中,学校竟成了影响阅读的最主要原因。调查中有39.26%的学生抱怨学校课程安排太满,没有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进行阅读。29.86%的同学认为学校图书馆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网络媒体的冲击、缺乏教师引导和图书价格偏高等成为相对次要的原因。仅有8.72%的学生认为社会上“读书无用”等观点的影响导致学校缺乏读书氛围。‎ 其实阅读危机应该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如今令人忧虑的不仅仅是“阅读危机”本身,更是它背后所折射出的人文危机、精神危机。而且,这种危机并非大学生单方面造成的,单单问责大学生是无法真正触及到危机根源的,它需要整个社会的正视与疗救。要知道,在浮躁的社会情绪中,对金钱的媚俗、对速成的向往已远远超出了对知识的渴望、对学问的崇拜。被欲望的洪流裹挟,作为理应引导社会价值的大学精英亦无法全身而退。整个社会缺乏阅读文化,这才是阅读缺乏症的病因。‎ ‎(摘编自2014年9月《中国教育报》的《聚焦大学生阅读缺乏症:浅阅读盛行,兴趣至上》)‎ 材料四 随着社交网络的兴起,以社交媒体为主的浅阅读已经成为很多读者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报告显示,51%的受访者每天会用超过1个小时的时间阅读社交媒体上的信息(刷微信、看微博或通过电子设备看新闻等),而每天读纸质书超过1个小时的受访者仅占36%。数据还显示,睡前,节假日,工作休息时以及上下班、上下学或出差途中仍是读者主要的阅读时间,但在阅读时间的选择上越来越碎片化,人们无暇体会深阅读带给人类心灵的滋养。静水流深,现在我们有理由担心,阅读之浅,或许会让我们成为一个涸辙之鲋,会让我们当下的文化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摘编自刘瑾《亚马逊中国2015全民阅读调查报告》)‎ ‎4.下列对四则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浅阅读的定义→浅阅读产生的背景及特点→浅阅读的常见内容 B.中学生阅读现状调查→专业人士的担忧→中学生阅读主流及困惑 C.大学生阅读状况调查→影响大学生阅读的因素→阅读危机引发的人文、精神危机 D.浅阅读常态化的社会现实→大众阅读的现状调查→对浅阅读社会化的反思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浅阅读给人们带来的视觉快感和心灵怡悦,有可能来自于阅读材料的画面感和阅读介质的新鲜感以及阅读过程的主动参与。‎ B.一些所谓的青春小说缺少深刻的思想内涵。他们恰恰迎合了中学生不敢读大部头作品的心理,致使浅阅读成为中学生阅读的主流。‎ C.大学生的阅读现状令人忧虑,它折射出人文危机和精神危机,但危机的根源不在大学生本身,而在于整个社会。‎ D.浅阅读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趋势不可阻挡。但是它会给人类文化造成多大的伤害,一时还无法预料。‎ ‎6.根据上述几则材料,概括近年来“浅阅读”流行的主要原因。(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医 心 明晓东 街上喧闹声传来时,王仁甫在医心堂和白忠孝对坐品茗。听着外面日本兵叽里咕噜叫喊声和皮靴重重敲击青石板街道的声音,白忠孝的手一阵颤抖,绿莹莹的茶汤淋湿了面前摊开的医书。白忠孝长叹一声,这群蛮夷又在抢掠了,这日子啥时才是个头呢?‎ 王仁甫侧了身子仔细听了听,依旧低头无语。‎ 二更天时,急促的拍门声响起,王仁甫轻轻拉开门,闪进两个人影,其中一个受伤者被另一个人拖了进来。王仁甫扶伤者躺下,端起油灯仔细查看,白忠孝拉过王仁甫,悄悄地伏在耳边说,师兄,怕是青龙山游击队的吧,日本人追究起来,咱俩可就没命了。‎ 王仁甫看了师弟一眼说,伤者必救,这是师父的规矩,你不记得了?‎ 白忠孝就嗫嚅着退到一边,心惊胆战地听听窗外的动静,不再说话了。‎ 王仁甫先是取下墙上的皮囊,捻起一枚银针,在麻油灯上燎过,然后扎进伤者的穴位。片刻,汩汩流血的伤口便止住了血。王仁甫伸出一只手一点一点地捏着,把碎裂的骨头复位,再敷上草药,揩掉头上的细汗,牵出后院的骡子,套上车扶伤者躺了上去,目送两人在黑暗中离去。‎ 翌日,门外飘起了膏药旗,日本兵长驱直入,把医心堂翻了个底朝天,然后抓走了一旁瑟瑟发抖的白忠孝。不几日,人们经常看到白忠孝点头哈腰地围着日本鬼子大队长宫本一郎转来转去,才知道白忠孝医好了宫本的头痛病,成了日本人的军医。‎ 白忠孝带着宫本走进医心堂的时候,王仁甫正捻着他的宝贝银针,一枚一枚地仔细看着。宫本一郎进门就喝退了身边的随从,双手抱拳说,久闻王先生神针大名,今日总算有幸目睹了。王仁甫随意一笑,点点头,算是打招呼了。‎ 宫本也不客气,单刀直入地说,听贵师弟白先生说,令师曾传针灸秘术于你,可否让在下看看?‎ 王仁甫正色道,中华医术博大精深,乃我民族之瑰宝,岂容异族觊觎?先生死了这条心吧!然后拱了拱手,算是送客。‎ 宫本一郎沉下脸来说,仁甫君再好好想想吧。说完,带着手下走了。‎ 过几日,白忠孝独自一人来了,劝王仁甫投靠日本人。白忠孝告诉王仁甫,宫本怀疑青龙山游击队长刘一飞当日受伤是他救的,就这一条足以杀了王仁甫全家。白忠孝还说,宫本有头痛病,一高兴或是一发怒就头痛得满地打滚,要不是念在王仁甫的神针可以救他,早就抓了王仁甫进日本人的大牢了。‎ 王仁甫笑了笑说,咱俩师出同门,你就可以治他,而且可以凭着手艺尽享日本人的荣华呀。‎ 白忠孝拉着王仁甫的手说,师兄你明知我的针灸术不如你,我只能治得了宫本一时呀。‎ 王仁甫拍拍白忠孝的手说,好吧,你坐下,我把师父的针灸术教给你,你就可以治好宫本一郎的病了。白忠孝坐在椅子上,王仁甫捻起一排银针,悉数刺入白忠孝头上,片刻后取下,对白忠孝说,这神针之妙就在于针的深浅不一,深一毫则当场毙命,浅一毫则治不了根本,师弟切记啊。‎ 七日后,宫本头痛病再犯,白忠孝依着师兄传授之术,将银针一一刺入宫本的胖脑袋,片刻间宫本只觉得神清气爽,而扎完针后白忠孝却颓然倒地,再无气息。宫本挥挥手,让手下将白忠孝拖到荒野弃尸。自此,宫本的头痛病也不再犯了。‎ 再说白忠孝被扔在荒野,被青龙山游击队发现竟是当日救过队长的先生的师弟,就抬上了山准备找个地方掩埋,岂料一锨土下去,白忠孝却长出了一口气醒了过来。活过来的白忠孝不敢说自己帮过日本人,就留在了游击队给伤员治病。‎ 几个月后,宫本一郎指挥手下围攻青龙山,游击队已经弹尽粮绝,眼看着青龙山就要被攻下。宫本手舞军刀大笑,正指挥着日本兵最后冲锋的时候,突然觉得头皮一麻,头痛病又犯了。宫本丢了军刀,捂着脑袋直挺挺地倒下去,一蹬腿死了。‎ 游击队乘机反攻,全歼了日本鬼子。游击队员不解,没人击中宫本,宫本却自己死了,只有白忠孝不语,他心里比谁都清楚。‎ 医心堂再次开张的时候,日本人已经投降。王仁甫端坐在草药味弥漫的大堂里,白忠孝也进来了。白忠孝进门就跪在王仁甫面前说,师兄,我没能遵从师父教诲,帮了日本人,害了别人也差点害了自己呀,要不是师兄扎我几针,恐怕我已是罪人了呢。见王仁甫不语,白忠孝又说,你扎我我再扎宫本,一样的针法,咋就治死了宫本呢?‎ 王仁甫哈哈一笑说,宫本病在身上,一针刺进神经止住痛疼,再一针刺出脑血管微疵,欣喜若狂自会出血而死;而你身虽无病却病在心神,一针刺你灵魂出窍,再一针刺你回归正道,是为医心啊。白忠孝跪地不起,王仁甫双手搀起白忠孝说,心已归正,就忘记过去,我教你师父的神针绝技吧。‎ 自此,医心堂名震省内外。‎ ‎(节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7.下列对这则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3分)‎ A.白忠孝独自一人来劝王仁甫投靠日本人,因为他担心师兄的生命安危,又希望师兄能与他一道享受日本人赏给的荣华富贵,过上太平日子。‎ B.小说大量地运用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多种手法,刻画了王仁甫与白忠孝两个形象,展现了他们不同的思想性格和精神面貌。‎ C.小说语言自然而简练,用词准确而形象,如“捻起一枚银针,在麻油灯上燎过,然后扎进伤者的穴位”中的“捻”、“燎”等动词的使用贴切而生动。‎ D.游击队员们不明白宫本为何突然倒地身亡,只有白忠孝不语,因为他知道宫本的死是师兄传授的针法导致的,自己不想邀功。‎ E.小说设置伏笔来塑造人物和安排情节,如开篇描写白忠孝在听到日本兵的喧哗时手的颤抖,突出了他软弱的性格,为后文他投靠日本人埋下了伏笔。‎ ‎8.小说中王仁甫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9.小说的标题为“医心”,王仁甫的医馆名为“医心堂”,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医心”的理解。(6分)‎ ‎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 嗣立,字延构,与承庆异母。少友悌,母遇承庆严,每笞,辄解衣求代,母不听,即遣奴自捶,母感寤,为均爱。第进士,累调双流令,政为二川最。承庆解凤阁舍人,武后召嗣立谓曰:“尔父尝称二子忠且孝,堪事朕。比兄弟称职,如而父言。今使卿兄弟自相代。”即拜凤阁舍人。时学校废,刑滥及善人,乃上书极陈:“永淳后,庠序隳散,胄子衰缺,儒学之官轻,章句之选弛。贵阀后生以侥幸升,寒族平流以替业去。垂拱间,仕入弥多,公行私谒,选补逾滥;经术不闻,猛暴相夸。陛下诚下明诏,追三馆生徒,敕王公以下子弟一入太学,尊尚师儒,发扬劝奖,海内知响。然后审慎铨选,各呈所能,以之临人,则官无旷,民乐业矣。”长安中,拜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时州县非其人,后以为忧。李峤、唐休璟曰:“今朝廷重内官,轻外职,每除牧守,皆诉不行,非过累不得遣。请选台阁贤者分典大州,自近臣始。”后曰:“谁为朕行?”嗣立曰:“内典机要,非臣所堪,请先行以示群臣。”后悦,以本官检校汴州刺史。由是左肃政大夫杨再思等十八人悉补外。嗣立与韦后属疏,帝特诏附属籍,顾待甚渥。营别第骊山鹦鹉谷帝临幸命从官赋诗制序冠篇赐况优备因封嗣立逍遥公名所居曰清虚原幽栖谷韦后败,几死于乱,宁王为赦免。出为许州刺史,以定策立睿宗,赐封百户,徙汝州。开元中卒,年六十六,赠兵部尚书,谥曰孝。‎ ‎(选自《新唐书·韦嗣立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营别第骊山鹦鹉谷/帝临幸/命从官赋诗制序/冠篇/赐况优备/因封嗣立逍遥公/名所居曰清虚原幽栖谷/‎ B. 营别第骊山鹦鹉谷/帝临幸/命从官赋诗/制序冠篇/赐况优备/因封嗣立逍遥公/名所居曰清虚原幽栖谷/‎ C. 营别第/骊山鹦鹉谷帝临幸/命从官赋诗/制序冠篇/赐况优备/因封嗣立/逍遥公名所居曰/清虚原幽栖谷/‎ D. 营别第骊山鹦鹉谷/帝临幸/命从官赋诗制序/冠篇/赐况优备/因封嗣立/逍遥公名所居曰/清虚原幽栖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友悌,指兄弟之间的友爱之情 ,“悌”同于《寡人之于国也》“申之以孝悌之义”中的“悌”,指兄长爱护弟弟。‎ B. 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同于《寡人之于国也》“谨庠序之教”中“庠序”,不同于“太学”,太学是古代的最高学府。‎ C. “垂拱”是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不同于《谏太宗十思疏》中的“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之“垂拱” 。‎ D. “以之临人”中的“人”,指民,是避讳的说法,与《阿房宫赋》中“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中“人”的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韦嗣立心地善良,替承庆受罚。韦嗣立与韦承庆是同父异母兄弟,嗣立生母常责罚韦承庆,嗣立请求代承庆受罚,终于感化母亲。‎ B. 韦嗣立出身官宦,受父赞赏。其父曾在武后前褒美他忠诚且孝顺,后来,武后在他的建议下让韦嗣立接替了兄长的职位。‎ C. 韦嗣立针砭时弊,提倡尊师重教。当时教育废弛,士子求官公然请托,韦嗣立谏言令王公以下的子弟全都进入太学,提倡重视儒学。‎ D. 韦嗣立蒙受皇恩,仕途跌宕。皇帝特地下诏让他附于韦后家族谱,对他照顾优渥,不过,在韦后失败后,也差点因此而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朝廷重内官,轻外职,每除牧守,皆诉不行,非过累不得遣。‎ ‎(2)嗣立曰:“内典机要,非臣所堪,请先行以示群臣。”后悦,以本官检校汴州刺史。‎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送张舍人之江东 李白 张翰江东去,正值秋风时。‎ 天清一雁远,海阔孤帆迟。‎ 白日行欲暮,沧波杳难期。‎ 吴洲如见月,千里幸相思。‎ 送严士元①‎ 刘长卿 春风倚棹阖闾城②,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晴。‎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③今已误儒生。‎ ‎[注]①严士元,吴(今江苏苏州)人,曾官员外郎。②阖闾城,苏州城。③青袍,贞观四年规定,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送张舍人之江东》一诗,诗人善用婉曲,表面写日暮,实际写心寒;表面写江水,实际写相思。两者皆为双关意义。‎ B. 《送严士元》一诗中,前两句是写在这春风乍起的日子,船停泊在苏州城外,水国的天气带着初春的寒意,忽阴忽晴。‎ C. 《送严士元》中诗人调动了各种感官,使得景物富有层次感。既从视觉,又从听觉方面描写景物。‎ D. 两首诗都善于借景抒情,“江水”“沧波”“明月”“细雨”“闲花”“斜日”“绿草”等构成送别友人时所见的自然景色,其间融入诗人的深情厚谊。‎ ‎15.两首诗都是送别诗,但表达的情感却各有不同,试以两诗的尾联为例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逍遥游》中,庄子认为“_________ ,__________”才是真正的逍遥游,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逍遥。 ‎ ‎(2)李煜的 《虞美人》 中体现“物是人非”的两句是“ __________ , ________ 。”‎ ‎(3)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 ,_________ ”两句,意在讽喻唐朝统治者,如果不吸取教训,就会重蹈历史的覆辙。‎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戏曲既需要传承也需要创新,这是业内的基本共识。然而,近年来由于一些创新尝试未收到理想效果,有人就将创新和继承对立起来,认为戏曲不必创新。尤其是昆曲等戏曲艺术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创新在某些人那里几乎成了贬义词。(__________________)‎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戏曲艺术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如果一直固守原有形态,只强调复制和模仿,戏曲恐怕早在数百年前就____________了。突破前人、大胆创新,这是各个时代取得伟大成就的艺术家的共性。诚如某戏剧评论家所言,没有一位____________的京剧名伶是靠模仿或重复而成就自己的。京剧大师梅兰芳,以坚定的信念和博大的胸怀为京剧改革作出巨大贡献。他眼界开阔,____________,除唱腔、表演技巧之外,还从化妆、灯光、服装、舞蹈、剧目创作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可谓“剧剧有创新,剧剧有新腔”。尚小云、荀慧生、于连泉等人,也是因为具有超越前人的理想和切实的努力,不满足于停留在雷池之内____________,才能够在强大的保守情绪的笼罩下突破藩篱,从而成为新流派的创始人。当然,戏曲的创新必须以传承为基础,是传承中的创新,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当代戏曲的发展,被创新精神的缺失所制约 B. 当代戏曲的发展,因创新精神的缺失而被制约 C. 创新精神的缺失,制约了当代戏曲的发展 D. 创新精神的缺失,对当代戏曲发展起了制约作用 ‎18.一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寿终正寝 名噪一时 兼容并蓄 照猫画虎 B. 无疾而终 名垂青史 兼容并蓄 按图索骥 C. 寿终正寝 名垂青史 博采众长 照猫画虎 D. 无疾而终 名噪一时 博采众长 按图索骥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B. 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C. 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都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D. 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我们才能探索出一条能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20.下面这则用稿通知,在语言表述上存在不妥当的地方,请指出并加以改正。(5分)‎ 董喜阳老师:‎ 您好!您的拙作《偏于故乡》我们已审验。感谢您对我刊的信任与支持!作品符合我刊的发稿要求,拟发在我刊2019年第6期,特此知会。‎ ‎《时代文学》系山东省作家协会主持的大型文学期刊,在国内文学界、学术界有着极高的声誉。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及龙源期刊网多次全文发表本刊文章。‎ 特別声明:敬请投稿者文责自负。一炫发现抄袭等行为,本刊保留追责的权利!‎ ‎《时代文学》杂志社 ‎2019年5月20日 ‎21.仿照示例,从竹子、彩虹、落叶、橡皮、压路机五种物象中任选一种,写出意思褒贬相对的两句话,使之有哲理,有意蕴。(6分)‎ 牛 褒扬:每前进一步,都有一个踏实的脚印。‎ 批评:过分的忍耐,终究要生活在皮鞭之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这则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度”字内涵丰富,当“度”字与人生关联,能引发我们许多的思考:人生当有“高度”,眼界阔大,高星建瓴;人生当有“限度”控制欲望,守住底线;人生当有“温度”,满怀爱心,富有情趣;人生当有“气度”,海纳百川,气吞山河……‎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020年春四川省泸县第二中学高一第一学月考试 语文试题答案 ‎1.C 2.B 3.B 4.C 5.B ‎6.①新媒体的发展、普及和信息量的增加;②缺少阅读时间;③浮躁的社会情绪:对金钱的媚俗、对速成的向往,对知识、学问的轻视等;④学校图书馆没有很好的发挥作用,缺乏教师指导;⑤读者有参与的乐趣。‎ ‎7.AD ‎8.①医术高超。为伤员治病时,王仁甫运用银针为其片刻止血,又很快将其伤骨复位,显示了他高超的医术;就连宫本一郎也久闻王仁甫神针大名。②沉着冷静。从容镇静地完成了对游击队伤员的救治;宫本初到医心堂时,王仁甫正从容地捻着银针赏看,对侵略者的淫威毫不畏惧,显得沉着冷静。③大智大勇。王仁甫设计通过教授白忠孝针灸之术,巧借其手除掉日军指挥官宫本一郎,体现了他的智慧与勇气。④正义爱国。王仁甫不顾身家性命而救治游击队伤员,保护民族医学而拒绝与日本人合作,体现了其正义爱国的一面。⑤包容大度。师弟白忠孝省悟改正后,便不计他帮助日军之前嫌,教授其神针绝技。‎ ‎9.“医心”有两层含义:①医者之心。医者既要有伤者必救的仁爱之心,更要有恪守正道的崇高人格。王仁甫秉承先师教诲,不顾个人安危,帮助抗日武装救治伤员;他捍卫民族医学的尊严,拒绝与日本人合作,设计除掉日军指挥官,都体现了其守正爱国的情怀。②医治人心。医生既要善于医治患者的身体疾病,更要疗救世人的精神。王仁甫医术精湛,救死扶伤,始终坚持自己的职业操守;他用针灸之法,拯救了白忠孝这个误入歧途的人,帮助他重新做人,回归正道,体现了疗救精神的真谛。‎ ‎10.B 11.A 12.B ‎13.(1)如今朝廷重视内官(朝官),轻视外官(地方官),每当任命州郡长官,都申请(报告)(请求)不愿赴任,不是犯了过错就不能被派遣。‎ ‎(2)韦嗣立说:“在朝内执掌机要(重要事务),不我臣能胜任的。请让我先前往给众臣做示范。”武后高兴,(韦嗣立)也凭借原官的身份检校汴州刺史。‎ 参考译文:‎ 韦嗣立,字延构,和韦承庆同父异母。年少时能与兄弟友爱,母亲对待韦承庆很严厉,每当(母亲)用竹板打(承庆),(韦嗣立)就脱下衣服请求代替(挨打),母亲不答应,(韦嗣立)就让奴仆鞭打自己,母亲感悟对他们一样慈爱。考中进士,多次调动后任双流令,政绩在二川地区最为优秀。承庆解除了凤阁舍人(的官职),武则天召见韦嗣立对他说:“你父亲曾经称赞两个儿子忠孝双全,能侍奉朕。先前你们兄弟称职,像你父亲说的一样。如今就让你们兄弟自相替代。”就授予凤阁舍人。当时学校废弛,刑法没有酷滥,伤害到好人,于是他上书直言进谏:“永淳年以后,国学衰落凋零,学生缺少,儒学官员受人轻视,古籍注释之选废弛。权贵之后依赖侥幸升迁,寒族平民因学业废弃而离去,垂拱年间,入仕更多。公行请托,选补官职越来越滥,不知经术,只以凶暴相夸,陛下如果能下达明诏,追召三馆的学生,命令王公以下的子弟,全部进入太学,尊尚儒学之师,发扬儒学奖劝道德,使天下得知并且向往,然后审查衡量挑选汇总,考核各人的才能,用他们治理百姓,就会官吏无不称职,百姓安居乐业了。”长安年间,拜授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当时州县官大都不称职,武后为此感到不安,李峤、唐休璟说:“如果朝廷重视内官,轻视外官,每当受任刺史,都是推托不愿赴任,不是犯了过错就不得不派遣,请挑选台阁中的贤能之人,分别掌管大州,从近要之臣开始选任。”武后说:“谁替朕出行?”韦嗣立说:“在内执掌机要,非臣所能。请让我先出行(做个样子)给众臣示范。”武后高兴,(韦嗣立)也以本官检校汴州刺史,因此左肃政大夫杨再思等十八人全都授任外官。不久,韦承庆主持政事,韦嗣立以成均祭酒的身份调任魏、洛州,政绩上没有特别优异。因跟二张交好犯罪,被贬为饶州长史。从相州刺史任上进入朝廷担任黄门侍郎。调任太府卿、修文馆大学士。韦嗣立和韦后宗族关系疏远,皇帝特地下令(让他)附入韦后家的族谱,对他十分宠信。韦嗣立在骊山鹦鹉谷修建别墅,皇帝前往,命令近臣赋诗,(亲自)作序加在篇首,赏赐优厚,因而封韦嗣立为道遥公,将他的住所命名为“清虚原幽栖谷”。韦后失败,(韦嗣立)几乎死在战乱中,宁王相救才得免。出任许州刺史,由于定计拥立睿宗即位,赐给封户一百家,调任汝州刺史。‎ ‎14.A ‎15.①《送张舍人之江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离去的留恋与不舍之情。最后一句诗人想象友人到了吴洲,两人虽然相隔千里,但能共对一轮明月互诉思念之情。②《送严士元》既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相遇又别离的难舍情思,又写出了怀才不遇、仕途不顺的不满之情。诗中“青袍”指代低微官职,“儒生”代表读书人,“已”“误”二字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满腹才华,却被官场所误、仕途不畅的愤闷之情。‎ ‎16.乘天地之正, 而御六气之辩。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 ‎17.C 18.C 19.B ‎20.①拙作—作品(大作);②审验—拜读;③知会—通知;④主持—主办;⑤发表—收录。‎ ‎21.示例:竹子 褒扬:虚心才会高大,有节方能正直。‎ 批评:没有主心骨,难成栋梁材。‎ 彩虹 褒扬:即使生命短暂,也要炫出自己的精彩。‎ 批评:越是炫耀自己,越是缺少恒久的生命力。‎ 落叶 褒扬:叶落归根,化作春泥更护花。‎ 批评:望秋先陨,全无抗寒之斗志。‎ 橡皮 褒扬:发现别人有错误,就算伤害自身也要去纠正。‎ 批评:过于计较他人的得失,终究会消磨自己的生命。‎ ‎22.万事万物皆有度 日常生活中很普通的道理就是凡事都要掌握一个火候,“度”就是这个火候。做菜要掌握火候,火猛了会烧焦,不够又做不熟。与人相处不能太亲昵,也不能太疏远。往大了说,治理国家也是一样,老子说了,治大国如烹小鲜,也要掌握火候。人生的种种往往是这样,做得不够和做得过分往往结果都不会好。‎ 这就是为什么《论语》里面会说,“过之犹不及也”。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家为主,儒家提倡的就是一个“中庸”。所谓“极高明而致中庸”,“中者,天下之至理;庸者,天下之达道”。《论语》中孔子曾经说:“吾道一以贯之,曰中庸而已矣。”从这句话中可见中庸这种思想的核心地位了。是啊,一个人如果真的能够做到凡事都合乎分寸,实在是很完美的境界。就像孔子的修身历程一样,“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最后达到一种圆融的境界了。而孔子“学”的是什么?不过也是中庸罢了。‎ 在西方,遥相呼应的亚里士多德也提出类似的思想,他的伦理学是,美德介于两极之间,比如,勇敢介于懦弱和鲁莽中间,勤俭介于吝啬和奢侈之间,等等。真是君子所见略同。可见,真理是跨越空间、时间、和民族的。一个人长得好看,也要有一个“度”的问题。从本质上来说的话,“美”这个东西,朱光潜先生认为,它实在就是一个长得适中的效果而已,因为,长得适中的话就看着省力多了。文学作品中,如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里对东家之邻的描写,“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施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之深入人心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克雷洛夫寓言反映了俄罗斯民族的心理,也深深影响了俄罗斯民族的心理,它的里面有一个很著名的寓言,就是“杰米扬鱼汤”的故事。是说杰米扬的鱼汤做得非常好吃,一天他请人家来喝汤,客人当然是很高兴喝到这么著名的鱼汤了,但是主人好客的过了头,不论客人怎么的推辞,他都认为是在客套,就硬逼着客人来喝,到了后来客人终于忍受不住,拂袖而去了。好客是需要一个度的,把客人晾在那儿,不闻不问,这是冷落,是冷淡,但如果太过分,如同患了强迫性精神病一样逼迫人家喝汤,这是限制别人的自由了。‎ 所以说呀,凡事要以“度”为准则。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经常有人批判,说中国文化提倡中庸,说什么“枪打出头鸟”,是泯灭个性的创造力的。其实这是偏见了。害怕“枪打出头鸟”,这恰是“不及”的表现。我们是提倡“该出手时就出手”的。‎ 一言以蔽之,“度”乃是人的准则,也是社会的秩序,也是国家的治理基础。有了“度”,人伦幸福,社会安定,国家强大。‎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