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贵州省黔南州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贵州省黔南州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贵州省黔南州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戏曲是中国特有的表演艺术: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戏剧像中华戏曲这样,有唱,有念,有表演,有武打,其综合性之强在各国戏剧中独一无二;世界上也很少有国家像中国这样,拥有如此丰富的剧种。‎ ‎②中华戏曲之所以能够拥有数百个剧种并且发展壮大到今天的规模,是因为它有紧跟时代、贴近民众、善于吸收和借鉴其他一切艺术形式的特质。京剧的形成就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200多年前,徽班进京,多剧种的融合形成京剧,符合当时人们的欣赏需求。正因为京剧综合性很强,具有融汇多个剧种优势的特质,加之清王室和诸多文人的关爱,19世纪的京剧从文学、声腔到美学都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出现了“同光十三绝”。‎ ‎③与发展并行的是时代挑战。从“五四”开始,人们就围绕继承和出新的问题不断探索。今天这个话题仍在被探讨,有人坚持传统一点都不能动,有人认为移步就要换形,就要大动。我认为在这个问题上不能主观臆造,应该审时度势,既不背离传统,又观照时代特点和观众的审美需求,在继承基础之上推陈出新是可行之路。‎ ‎④首先需认清何为“根本”。戏曲是声腔艺术,不是话剧,也不是现代舞。不同旋律的唱腔是剧种的根和特色。对此,我们不仅要继承,更要抢救和研究,将独特的声腔保存下来。我们拿到舞台上的,需是在继承基础上推出的创新之作。我们要像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艺术先贤那样,既继承传统,又结合自己的思路理念、有自己的表演风格。这是什么?这就是流派。“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坚守流派是创新流派的基础,也是走向未来的根基。社会环境不同,文化氛围不同,观众的文化水平和欣赏诉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便是同样的流派、同样的美,面对的也是不同代际的观众。最要不得的就是用“唯一?"“ 固定”“样板”的模式把后来者困守其中。譬如当年叱咤舞台的众多武生,他们大都是从模仿学习杨小楼、尚和玉等前辈一步一步走来的,但像高盛麟、李少春、厉慧良等名家,非但没有成为前辈的“影子”,反而在舞台.上演绎出了自己的风格。‎ ‎⑤换句话说,“死学而用活”是为根本。“死学”重在“死”字,这个“死”不是僵化呆板地墨守成规,是尊重戏曲的本体生命和本体风格,这是任何一位大家成长之路都必须经历的基础阶段。如今有不少人打着改革和创新的幌子兜售概念、卖弄手法,其实只是掩盖自身基础的羸弱。“用活”重在方法和心态,戏曲终究是在舞台上演绎的有生命质感的、有交流气息的鲜活的艺术;戏曲终究不是博物馆、甲骨文,也终究不是马王堆、兵马俑。‎ ‎⑥继承传统而不僵化,推陈出新而不异化,这都是戏曲的学问。传统需尊崇但不必故步自封,更无须将自己裹挟在僵硬的思维和机制下;打开思路是好事,但一切皆需以夯实基础、尊重艺术本体和艺术发展规律为根本。这一点在近些年戏曲院校的教育中尤显突出。戏校是培养戏曲人才的地方,四功五法是基础,骨子老戏是本源。但不少孩子底子还没打好,就急着“分门类”“认祖归宗”,未免僵化;刚学几出老戏,就急着“创新”,急着“塑造”人物,急着改编西方作品做实验小剧场,这种缺乏夯实基本功的“探索”容易将戏曲推向变异。长此以往,定会产生弊大于利的影响,伤害戏曲本身。‎ ‎(摘编自尚长荣《戏曲何以返本开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戏曲在世界戏剧中独一无二,世界其他国家的戏剧只有唱、念,没有表演、武打。‎ B.因中华戏曲发展壮大到今天的规模,所以中华戏曲形成了紧跟时代、贴近民众等特质。‎ C.戏曲作为声腔艺术不同于话剧、现代舞,戏曲紧跟时代的同时,也要注意保存独特声腔。‎ D.戏曲在发展过程中总是伴随着时代的挑战,推陈出新在面临时代挑战时变得更可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①段亮出观点,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论证层层深人。‎ B.文章认为戏曲的传承需要把传统和创新结合起来,两者兼顾,体现了辩证的思想。‎ C.文章第④段引用古文,论证坚守流派是创新流派的基础,是走向未来的根基的观点。‎ D.文章末段联系当下戏曲院校的教育,指出一些错误的做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19世纪京剧的进步,“同光十三绝”的出现,与京剧融合多个剧种的优势和清王室、诸多文人关爱等密切相关。‎ B.戏曲从业者靠学习模仿前辈或许可以获得一-定的成就,但要成为名家,就要摆脱“固有”模式,演绎出自已的风格。‎ C.“死学”指尊重戏曲本体生命和本体风格,面对不同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观众,不变的戏曲的流派和戏曲的美。‎ D.要辩证看待戏曲的继承和出新,尊崇传统但不故步自封,打开思路的同时也要夯实基础,切忌没有打好基础就胡乱出新。‎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近年来,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在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变革的同时,对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提出了新要求。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凸显了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作用,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是推动我国经济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应有之义。‎ 随着数字经济发展,企业生产经营和市场需求对互联网的依赖进一步增强。从供需角度看,居民消费需求个性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对企业生产服务、产业转型升级提出了新要求。可见,市场是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决定性力量,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中的资源优化配置作用和积极导向作用。一是激发“新消费”与产业结构升级的相互促进作用。以需求为导向,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对市场需求进行科学分析,帮助企业寻找新的生产方式和转型方向,推动居民消费趋势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相互促进、市场信息和市场资源有效整合、传统产业和产业链协同改造,催生新动能,推动新发展,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二是引导企业树立数字经济意识,促进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步伐。三是鼓励并支持金融机构充分利用自身数据资源优势,及时了解企业经营状况,主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减轻企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资金压力。‎ ‎(摘编自肖国安、易雨瑶《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材料三:‎ 中国与拉丁美洲双方在构建“数字丝路”方面具有高度互补性。作为数字经济大国,中国以自身比较优势与包容性发展理念践行“走出去”战略,尤其是开拓面向新兴经济体的海外市场,力图为新一-代智能制造、大数据、互联网十、基础设施企业赋能。与此同时,近年来,联合国拉美经委会多次强调加强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对于激发地区经济活力的重要性,但由于长期受制于资金短缺的瓶颈,拉美各国对发展数字化进程的投入已经远远无法满足其日益扩张的发展需求。因此,各国十分重视与中国共建“一带一路”将为本地带来的增量投 资与增量市场。鉴于此,中国与拉美,作为供给方与需求方,在推动数字新业态合作方面具备高度可行性条件。‎ ‎(摘编自芦思妲《中国与拉美:共享发展理念,同筑“数字丝路”》)‎ 材料四:‎ 数字人文其实不是一个新的领域,当计算机技术出现时,人们就一直在尝试着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人文研究领域,最直接的例子就是词频分析,比如统计莎士比亚作品中的词汇分布,从而推导出莎士比亚的用词习惯与喜好,并根据这样的统计分析,可以对莎士比亚作品进行辨伪等研究。‎ 数字人文研究中,数字技术并不是替代人文研究的阐释部分,它的作用是揭示事实,数字技术是呈现人文事实的一种方法,虽然这不是唯一的方法,但是是一种革命性的变化。具体的数字人文研究会采用不同的技术模式,但无论何种技术模式,都需要经历建模过程,为人文研究建立数据模型,并在数据模型基础上,界定各种变量及其纲量,这样为人文研究构建了一个共同的客观的言语结构,为人文研究提供客观的事实证据,同时也为人文研究奠定了客观的阐述对象,而这种客观的事实证据和客观对象的表述对人文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它将人文研究带入科学研究的殿堂。‎ ‎(摘编自《数字人文与图书馆》)‎ ‎4.下列对“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随着数字经济的日益繁荣,迫切需要对产业数字化进行转型升级。‎ B.市场决定着产业数字化的转型升级,因此须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 C.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消费积极性重新被激发,能促进经济发展。‎ D.金融机构要利用自己的数据资源优势,帮助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08年,我国数字经济总体规模为4.81万亿元,十年后,增长了五倍多,十年间,占GDP总量的比例也逐年增大。‎ B.数字经济在我国方兴未艾,它对每个企业来说,既使企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又是企业发展的重大机遇。‎ C.拉美各国的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发展的优势与中国资金的优势互补,促使拉美各国十分重视与中国共建“一带一路”。‎ D.要研究某个作家的作品,可以运用数字技术,统计其作品中的词汇分布,从而可推导其语言风格。‎ ‎6.请从材料中,分别概括数字经济、数字丝路、数字人文的重要作用。(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马棚 苏学文 屋是泥坯草屋,草屋久了,墙皮就一块一块地脱,屋顶的草也朽成了泥,背阴的地方就生出一片片青苔,朝阳的屋脊便有狗尾巴草在微风中婷婷地摇晃。冬天还好。若是夏日雨季,草屋就在风雨中飘摇。屋中的盆盆罐罐就传出清脆的雨滴敲打声。老屋虽破,但住着一家六口人。有老人有孩子,老人七十多了,就像老屋一样,朽了。老人的儿子四十多了,儿子的儿子也十七八了。‎ 一日,天气极好,日头透过低矮的门洒进一-片光,儿子的儿子对父亲说:“瞧咱家这草屋,该盖新的了。”‎ 父亲看了儿子一眼:“钱呢?”‎ 儿子看看那片日光不吭声。儿子正在读高中,弟妹也在上学,全家只靠父母两人挣工分,年底扣了口粮款,拿到手的也只是几十元钱。一年的油盐钱、学费、老人治病费用,都要从几十元钱中出。没钱怎么能盖新屋呢?但不盖新屋,三间老屋也住不下了。于是,儿子就说:“在大门边搭一间草棚也行。”‎ 父亲说:“搭草棚顶啥?”‎ 儿子说:“搭草棚我住。”‎ 父亲与儿子就一齐动手,仅用三天时间,父子俩就搭起了一间草棚。草棚虽小,但草棚是一片独立的空间。草棚搭好那天,儿子很激动,儿子想,我终于有自己的屋了。‎ 儿子住进草棚后,父亲半夜还能看见棚里的灯光。父亲就想,儿子在用功呢,明年儿子考上大学,就不会再住这样的草棚了。父亲就在院中掏出烟吸着,直吸到儿子棚里的灯灭了,他才回转老屋歇息。‎ 转眼过了一年,儿子没有考上大学,儿子还住在草棚里,父亲看见草棚里的灯依旧整夜地亮着。父亲就想,儿子大了,要娶媳妇的,怎么着也得想办法盖房了。‎ 半夜,当父亲推开用柴笆做的棚门时,父亲看见儿子伏在桌上写字,就坐在儿子的身边,吸了会儿烟,说:“鸡都快叫头遍了,明天还要出工呢!”儿子停下笔说:“待会儿再睡。父亲看着儿子桌上的书和一撂写满字的纸,问:“明年还考大学?”‎ 儿子打了个呵欠:“不考了。”‎ 父亲不解:“不考,你还熬夜做啥?”‎ 儿子笑笑,儿子自上高二就没准备考大学,但儿子没说,儿子知道说了也没用,便自个儿憋着劲地写。父亲看见儿子很认真的样子,就问:“你想住一辈子草棚?”‎ 儿子说:“不想。”‎ ‎“咱就盖房。”‎ 儿子说:“让我再熬一年夜,到时我也甘心。”‎ 父亲再没说啥,就走出草棚。父亲走出草棚,仰面看了会儿天,天空很净,星星很亮,‎ 父亲望着星星出神。‎ 夏天一过就到了秋天,秋天的时候,村里人都吵着说要分地。分了地,父亲就不愁盖房了。父亲盘算着过两年给儿子盖三间瓦房,让儿子在瓦房里娶妻生子。‎ 可是,秋天的日子没完,儿子就当兵走了。儿子走时,除了一包书一撂写满字的纸,啥也没带,连裤衩都脱下了。儿子穿着一身军装,很平静地走了。儿子走后,草棚就空落了。又到半夜,父亲看见草棚一片黑,心里就空落落的。于是,父亲就到草棚里吸烟,想着在部队的儿子。‎ 冬日,农闲时,土地分到了户。过了冬,春风吹绿田野时,父亲卖了队里分的一头老牛,到集镇上买了一匹枣红马。父亲年轻当兵时骑过马,因此,父亲喜欢马。喜欢马的父亲将马拴进了儿子住过的草棚里。‎ 每夜,父亲就起来给马添草添料。父亲站在草棚里,一边听着马嚼草的声音,一边想着此时儿子在部队写着什么。‎ 枣红马被父亲驯服得十分温顺,耕田耙地比牛走得快,父亲十分珍爱它,闲时就牵马到田边坝上放。忙时,父亲将马笼头卸了,马就自己出去找草吃,却不吃一口庄稼,晚上自己回家。父亲说,马通人性。‎ 日子过得很顺畅,父亲终于盖起了三间瓦房,但儿子没有回。父亲想,儿子怕是不回来。父亲依然住在草屋里,草屋虽破,但父亲住了一辈子。父亲伴着马过日月。‎ 后来,父亲在草屋里患了癌症。患病时,马也病了,父亲却半夜牵着马走了几十里给马找兽医。马病医好后,父亲就再也没有下床。‎ 当儿子从部队回家奔丧时,看见棚里的枣红马已绝食几天了。儿子就给马解下笼套,马却不动,把马牵出门时,枣红马就伸着脖子长嘶。‎ 儿子给父亲办完丧事后,看见枣红马已经皮包骨了。儿子想,枣红马倒也有情有义。‎ 儿子立在棚前,久久地看,看见那马的两眼汪着水。儿子就牵着马来到父亲的坟前,马在父亲的坟边又长嘶一声,那声喑哑、沉闷,久久地在坟前萦绕。儿子将马笼套解下,放马在田野里吃草。到了傍晚,那匹枣红马却没了踪影。‎ 儿子看着马棚,还有马棚里的枣红马的笼套,耳边又响起了枣红马的嘶鸣。‎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篇有关泥坯草屋的环境描写,突出其久经岁月、腐朽破败的特点,为人物出场提供了舞台,为下文情节发展起到铺垫作用。‎ B.小说描写父亲半夜里看见儿子草棚里的灯光时的心理与动作细节,既表现儿子为梦想而用功的拼搏精神,也写出父亲对儿子的关爱。‎ C.父亲终于盖起了三间瓦房,但让儿子在瓦房里娶妻生子的愿望到死也未实现,小说借此表达了两代人之间的代沟无法弥合的主题。‎ D.小说透过一户农村家庭的“窗口”观照特定历史时期农民生活与思想面貌的变化,“挣工 分”“土地分到了户”等短语交代了时代背景。‎ ‎8.枣红马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从情感的角度简要分析。(6 分)‎ ‎9.小说为什么以“马棚”为题?请通读全文,从情节与环境的关系、人物与主题的关系两个角度加以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石璞,字仲玉,临漳人。永乐九年举于乡,入国学。选授御史。正统初,历任江西按察使。三年,坐逸囚,降副使。璞善断疑狱。民娶妇,三日归宁,失之。妇翁讼婿杀女,诬服论死。比明,械囚趣行刑。未出,一童子窥门屏间。捕入,则道士徒也。叱曰:“尔师令尔侦事乎?”童子首实,果二道士匿妇槁麦中。立捕,论如法。在江西数年,风纪整肃,虽妇竖无不知石宪使者。迁山西布政使。明年,以朝廷岁用物料,有司科派扰民,请于折粮银内岁存千两,令官买办,庶官用可完,民亦不扰。从之。景帝嗣位,召还。论功,兼大理寺卿。寻出募天下义勇,还朝。会中官金英下狱,法司劾璞尝赂英,遂并下璞狱,当斩,特宥之。河决沙湾,命治之。璞以决口未易塞,别浚渠。自黑洋山至徐州,以通漕艘,而决口如故。乃命内官黎贤等偕御史彭谊助之。于沙湾筑石堤以御决河,开月河二,引水益运河以杀水势,决乃塞。璞还言:“京师盗贼多出军伍。间有获者,辄云“粮饷亏减,妻孥饥冻故’。又闻两畿、山东、河南被灾穷民多事剽掠,不及今拊循,恐方来之忧甚于边患。口外守军夜行昼伏艰苦万状今边疆未靖宜增饷以作士气乃反减其月粮此实启盗误国之端非节财足用之术。”帝深纳其言。改兵部尚书,与于谦协理部事。明年,湖广苗乱,命璞总督军务,与南和伯方瑛讨之。天顺元年以捷闻。召还,命致仕。既而论功,赐钞币。四年冬用李贤荐,召为南京左都御史。时璞已老聩,不能任事。七年为锦衣卫指挥佥事门达所劾罢,归卒。‎ ‎(选自《明史·石璞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口外守军/夜行昼伏/艰苦万状/今边疆未靖/宜增饷以作士气/乃反减其月粮/此实启盜误国之/端非节财足用之术 B.口外守军/夜行昼伏/艰苦万状/今边疆未靖宜/增饷以作士气/乃反减其月粮/此实启盜误国之端/非节财足用之术 C.口外守军/夜行昼伏/艰苦万状/今边疆未靖宜/增饷以作士气/乃反减其月粮/此实启盜误国之/端非节财足用之术 D.口外守军/夜行昼伏/艰苦万状/今边疆未靖/宜增饷以作士气/乃反减其月粮/此实启盗误国之端/非节财足用之术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国学,文中指古代官学。官学有太学、国子监等,太学、国子监都是古代最高学府。‎ B.归宁,古代传统婚俗。文中指男女订婚后,男子备彩礼到女方的家里把女子接回来。‎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通常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嫡子继承。‎ D.锦衣卫,原为护卫皇宫的亲军,掌管皇帝出入仪仗。后兼管刑狱,负责巡察缉捕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石璞善于断案,政绩突出。有妇女失踪,案情复杂,石璞抓获一小孩,经审问查明案情,把罪犯法办;石璞在江西整顿风纪,名声大噪。‎ B.石璞为政务实,关心百姓。朝廷每年耗费的物资,有关官员把它摊派给百姓,他上奏提出解决办法,使得官府财政不会有压力,百姓也不受困扰。‎ C.石璞修治河道,富有成效。他修治黄河决口,命令黎贤、彭谊等人-同帮助自己完成,他们筑堤阻挡决口河水,开河引流,堵住了决口。‎ D.石璞平定叛乱,受到赏赐。他担任兵部尚书,奉命总管军队事务,率众前去平定苗人叛乱,取得胜利,后论功行赏,被朝廷赏赐钱物。‎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比明,械囚趣行刑。未出,一童子窥门屏间。(5分)‎ ‎(2)会中官金英下狱,法司劾璞尝赂英,遂并下璞狱,当斩,特宥之。(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中秋月 白居易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①归院夜,没蕃②老将上楼时。‎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注】①姬:古代称帝王的妾。②没蕃:在少数民族领地征战。‎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先写中秋月色的特点,接着抒情,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颔联承接首联,连用两个反问句,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 C.尾联照应首联,运用比拟手法,生动形象地突出了诗歌的主旨。‎ D.白居易的诗文字浅显,较少使用古奧的字,本诗体现了这个特点。‎ ‎15.诗的颈联反映出怎样的社会现实?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论语·泰伯》中,指出读书人因道路遥远、责任重大而应该有远大抱负、坚强意志的两句是“ , ”。‎ ‎(2)杜牧《阿房宫赋》中,“ , ” 两句紧承“出”字,总写阿房宫的规模,上句言其广,下句言其高。‎ ‎(3)李煜《虞美人》中,“ , ”两句写花开月圆的美好日子已经结束,将现在和过去交织在一起,抒发了抚今追昔的感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弹幕评论成为一种新的观影形式和评论样态。人们使用它常态化,成为视觉中一股文化的新生力量,跨越时空限制,形成一幅全民参与的互联网文艺评论。传统文艺评论从业者用理论分析和文本对照的方式,对文化现象或者艺术作品进行评价,见解深刻, 。 相较传统文艺评论,弹幕评论用更加开放、多元和包容的姿态,来迎接观众的广泛参与和话语表达。弹幕评论的准入 ,吸纳了更多的普通受众,评论内容不再拘泥于学院派的理论批评和学理研究,高深的思想内涵被多元的情绪表达取代,深奥的专业词语被幽默的自说自话消解。弹幕评论 民间文化自娱 自乐的特点,关注日常通俗趣味的自发性表达,在多元话语体系中寻找自己特有的评论方式。伴随视觉文化成长的一代,( ),加 上长久以来的碎片化阅读习惯和多屏互动的视觉审美行为,让他们能在视觉欣赏和话语表达中相互兼顾,既不会错失画面的关键情节和精彩内容,又能给出 的即时感受和体验评价。‎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人们对它的使用常态化,它成为一股视觉文化中的新生力量,跨越时空限制,形成一幅全民参与的互联网文艺评论的新图景。‎ B.它被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成为视觉文化中的一股新生力量,跨越时空限制,形成一幅全民参与的互联网文艺评论。‎ C.人们对它的使用常态化,成为视觉文化中的一股新生力量,跨越时空限制,形成一幅全民参与的互联网文艺评论的新图景。‎ D.它被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成为视觉文化中的一股新生力量,跨越时空限制,形成一幅全民参与的互联网文艺评论的新图景。‎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出神入化 机制 沿用 适可而止 B.高屋建瓴 机制 沿袭 恰到好处 C.高屋建瓴 体制 沿用 恰到好处 D.出神人化 体制 沿袭 适可而止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早已熟悉影像艺术的表现形式,也深谙画面背后的文化内涵 B.早已深谙画面背后的文化内涵,也熟悉影像艺术的表现形式 C.影像艺术的表现形式早已熟悉,也深谙画面背后的文化内涵 D.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影像艺术的表现形式都已熟悉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 分)‎ 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见鸟吃东西时,都是整个儿吞咽下去的。这是因为它们没有牙齿,所以省去了咀嚼的环节。但是,很早以前,鸟类也是有牙齿的。研究人员认为,鸟类牙齿退化的原因 ① ,从肉食性转 为杂食性,种子、果实以及昆虫都成了鸟类的“盘中餐”。不用费力撕咬,牙齿就不再是鸟类进食的必要器官。到了现代,鸟类的牙齿全部消失。为了增强消化功能, ② ,食物先在嗉囊中存贮并慢慢软化,再经肌胃 磨碎。此外,为了弥补牙齿的功能, ③ 。如果有机会近距离观察灰雁,你会发现,它们有锯齿状的喙。不过,这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牙齿,科学家称之为板层状构造。‎ ‎21.仿照下面例句,自拟一个描写对象,写一组句子,要求所写句子使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字数和例句相同,意思完整。(5 分)‎ 例句:春天的嫩叶,期待着苏醒和发芽,需要土地无私地滋养,需要阳光耐心地鼓励,需要雨水辛勤地浇灌。‎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身边常有这样一群人一地铁里,他们扶老携幼、维护秩序;公园里,他们指路答疑,清扫垃圾;小区内,他们举办义诊,送去健康;他们去西南地区支教;他们在灾区救灾战疫;他们在博览馆担任义务讲解员,传播文明;他们在河边保护环境……他们就是志愿者。目前,全国实名注册志愿者已近3000万。中国是这样给志愿者定义的:在自身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参加相关团体,在不谋求任何物质、金钱及相关利益回报的前提下,在非职责范围内,合理运用社会现有的资源,服务于社会公益事业,为帮助有一定需要的人士,开展力所能及的、切合实际的,具有一定专业性、技能性、长期性服务活动的人。‎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的身份完成写作。‎ ‎(1)给志愿者写一封致敬信。‎ ‎(2)如果你是校园志愿者,写一篇当志愿者经历的记叙文或当志愿者的感想。‎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切合身份;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世界其他国家的戏剧只有唱念,没有表演、武打”错,原文的意思是中国戏曲有唱,有念,有表演,有武打,其综合性之强在各国戏剧中独一无二。B项,因果关系颠倒。D项,错在“推陈出新在面临时代挑战时变得更可行”,原文是“在继承基础之上推陈出新是可行之路”。‎ ‎2.A【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分析文本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第①段亮出观点,提出中心论点”错,文章第③段才提出中心论点。.‎ ‎3.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整合文中信息并进行分析和推断的能力。“面对不同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观众,不变的是戏曲的流派和戏曲的美”错。参见原文“社会环境不同,文化氛围不同,观众的文化水平和欣赏诉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便是同样的流派.同样的美,面对的也是不同代际的观众”。‎ ‎4.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检索提取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消费积极性重新被激发”理解不正确,原文是激发“新消费”。‎ ‎5.C【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拉美各国的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发展的优势”错,原文认为,拉美各国的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正处在发展阶段,有大量资金需求,不具有优势。‎ ‎6.①数字经济推动了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并且随着产业数字化的转型升级,将推动我国经济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②数字丝路使中国“走出去”,开拓面向新兴经济体的海外市场,为新一代智能制造、大数据、互联网+、基础设施企业赋能;并能激发所在地区经济活力。‎ ‎③数字人文为人文研究构建了一个共同的客观的言语结构,为人文研究提供客观的事实证据,同时也为人文研究奠定了客观的阐述对象,将人文研究带人科学研究的殿堂。(意思对即可,每点2分)‎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从材料二中筛选“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在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变革”“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推动我国经济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等信息,概括出①。从材料三中筛选“作为数字经济大国,中国……践行走出去”战略,尤其是开拓面向新兴经济体的海外市场,力图为新--代智能制造、大数据、互联网十、基础设施企业赋能……强调加强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对于激发地区经济活力的重要性”,概括出②。从材料四中筛选“一种革命性的变化”“为人文研究构建了一个共同的客观的言语结构,为人文研究提供客观的事实证据,同时也为人文研究奠定了客观的阐述对象”“将人文研究带人科学研究的殿堂”等信息,概括出③。‎ ‎7.C 【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小说借此表达了两代人之间的代沟无法弥合的主题”这一表述不当。从小说文本整体语境看,父亲与儿子两人的人生观各有不同:前者比较现实、保守、安分;后者则有理想,渴望独立,追求自己的梦想,‎ 有进取之心。二者之间固然有代沟,但整篇小说主题意蕴并不在于揭示两代人无法弥合的代沟。从小说内容看,父亲一直是鞭策、支持儿子的,父亲对儿子不接受自己的想法也不勉强;儿子当兵后,父亲- -直惦念着;儿子不回来的情况,他也意料到了。“无法弥合”这一表述也不准确。通观全文,小说立意在于表达普通人对美好生活与理想的追求,对改变命运的强烈渴望;同时也表达了对亲情的讴歌。‎ ‎8.①枣红马“通人性”“有情有义”,是联结父子深情的载体,以此表现亲情之真;同时,枣红马也是父亲的爱物,承载着父亲对儿子的思念与牵挂。②枣红马在父亲坟前长嘶,从侧面烘托了儿子对亡父的伤悼之情。③小说以枣红马的嘶鸣结尾,言尽而旨远,余音绕梁,寄托了儿子对父亲的怀念之情。(每点2分)‎ ‎【解析】本题考查领悟小说的艺术魅力的能力。“枣红马”是小说构思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在小说中起到多方面的作用。考生应明白,“枣红马”在小说中不能仅仅当成动物,它已经成为某一个重要“人物”。“枣红马”是情感的载体,这方面可以分别从父亲、儿子的角度进行解读。另外,结尾处对枣红马的嘶鸣的描写,增添了小说的情感张力。‎ ‎9.①从情节与环境关系看:“马棚”是小说叙事所围绕的核心意象;从父子俩搭草棚,到儿子住草棚苦读,再到儿子参军后父亲用草棚拴马,到最后马离开马棚,“马棚”是情节发展的关键要素,是父子人生际遇的见证者。‎ ‎(3分)②从人物与主题关系看:儿子搭草棚、住草棚到离开草棚,从中可见其努力奋斗、渴求改变命运的执着理想;父亲搭草棚、到草棚看儿子、用草棚养马,从中可见父亲对儿子的深爱、鞭策与思念。(3分)‎ ‎【解析】本题考查探讨小说创作意图的能力。小说题为“马棚”,反映出作者的创作意图。题目要求从情节与环境、人物与主题两个角度进行回答。小说容量很大,时间跨度很大,但小说的情节安排井然有序,非常缜密,这与小说叙事的核心要素“马棚”有关。作者通过“马棚”集中表现主题,使小说主题鲜明,感染力强。‎ ‎10.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的能力。原文标点:口外守军,夜行昼伏,艰苦万状。今边疆未靖,宜增饷以作士气,乃反减其月粮,此实启盗误国之端,非节财足用之术。‎ ‎11.B【解析】本题考查 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文中指男女订婚后,男子备彩礼到女方的家里把女子接回来”错,归宁,指已经出嫁的女子回娘家探望父母。“归” ,指女子出嫁。“宁”,省视。‎ ‎12.C【解析】本题 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命令黎贤、彭谊等人一同帮助自己完成”错,下命令的应是朝廷。‎ ‎13.(1)等到天明,给死囚戴上刑具催促执行。还没出发,一个小孩在门屏间偷看。‎ ‎(2)恰逢宦官金英被关进监狱,司法官揭发石璞曾经贿赂金英,于是一同把石璞关进监狱,判处斩刑,皇帝特地宽恕了他。‎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第(1)小题的关键点有“比”,意为“等到”;“械”,意为“戴上刑具”“窥”,意为“看”;“窥门屏间”状语后置句式。第(2)小题的关键点有“会”,意为“恰逢”;“劾”意为“揭发”;“当”意为“判处”;“宥”意为“宽容”。每小题关键点每处1分,意思翻译准确即可,句意1分。‎ 参考译文:‎ 石璞,字仲玉,临漳人。永乐九年在乡试中举,进入国学。(在朝廷)选拔中被授予御史的官职。正统初年,担任江西按察使。正统三年,因囚犯逃跑获罪,降职为按察副使。石璞善于判疑难狱件。一个村民娶媳妇,新媳妇婚后第三天回娘家看望父母,失踪了。她的父亲状告女婿杀害了自己的女儿,那村民被诬告服罪,被判处死刑。等到天明,给死囚戴上刑具催促执行。还没出发,一个小孩在门屏间偷看。把他抓进来,是道士的徒弟。石璞呵斥问他:“是你的师父让你来打探这件事吧?”小童告发了事实真相,果然是两个道士把新媳妇藏在干枯的麦草堆中。立即拘捕那两个道士,依法判罪。石璞在江西任职数年,风教纲纪严肃端庄,即使妇女儿童没有人不知道石宪使的。石璞升迁为山西布政使。第二年,因为朝廷每年消耗物资,主管官吏摊派给百姓,严重扰民,石璞向朝廷请求从折合粮食的银中每年储存一千两,令官府购买置办,差不多朝廷用度可以支付,百姓也不会被困扰。朝廷听从了他的建议。景帝继位,召他回朝。评论功劳,石璞兼任大理寺卿。不久,出朝招募天下忠义勇猛之士,回到朝廷。恰逢宦官金英被关进监狱,司法官揭发石璞曾经贿赂金英,于是一同把石璞关进监狱,判处斩刑,皇帝特地宽恕了他。黄河在沙湾决口,命石璞治理它。石璞认为缺口不容易堵塞,另外开挖渠道。从黑洋山到徐州,以通行漕运的粮船,而缺口同原来一样。于是朝廷命令宦官黎贤等人偕同御史彭谊帮助他。在沙湾修筑石堤以抵挡决口的黄河,开凿用以减弱水势的偃月形河道两条,引水增加运河水以削弱水势,决口才堵塞。石璞回朝说:“京城的盗贼大多出身于军队。间或有被擒获的,就说造反是因为‘军饷不够,妻子儿女挨冻受饿’。又听说两京郊区、山东、河南遭灾害的穷困百姓多进行抢劫掠夺,不在现在安抚,恐怕以后的忧患胜于边疆的忧患。关外的守军,晚上活动白天隐藏,十分艰苦。如今边疆没有安定,应增加军饷以振作士气,却反而减少他们每月的军饷,这实际上是助长盗贼危害国家的祸端,不是节省资财满足开支的办法。”皇帝充分采纳了他的建议。改任兵部尚书,与于谦协助处理兵部事务。第二年,湖广苗族叛乱,命令石璞总管军队事务,与南和伯方瑛领兵讨伐。天顺元年以捷报上告皇帝。召回朝廷,命令他退休。随后评定功劳,被赐予钱钞锦帛。四年冬因李贤推荐,召任南京左都御史。当时石璞已经老得耳朵都聋了,不能担任职务。七年,被锦衣卫指挥佥事门达弹劾罢免,回家后去世。‎ ‎14.B【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语言和评价古诗观点态度的能力。“反问句”错,应是两个设问句,颈联两句是回答。颔联与颈联运用了丫叉句法。就此诗来说,诗的第五句不是按一般的顺序承接(照应)第三句,而是承接(照应)第四句;第六句不是按一般的顺序承接(照应)第四句,而是承接(照应)第三句。“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不当,无 据。‎ ‎15.颈联借失宠故姬忍受遭抛弃的幽怨、孤独之苦,以及在外征战的老将忍受远离亲人的思念之苦年老不能归家的怨恨,(3分)反映在中秋团圆夜,天下不知有多少人难以享受团圆的现实。(3 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的能力。回答此题,首先要明白中秋月是象征团圆的,而颈联字面上的意思是写不被帝王宠爱的年老色衰的妾回到院子里,抬头望着圆月,幽怨、孤独之情油然而生;消灭了蕃敌、立了战功的老将,却还在戍守边疆,中秋之夜登楼望月,思念之苦且年老不能归家的怨恨也油然而生。诗人是借个别现象来表现普遍的现实,揭示其内涵时,需从个别到一般进行思考。‎ ‎16.(1)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2)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 ‎(3)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本题内容分别出自《论语》、杜牧《阿房宫赋》、李煜《虞美人》,其中杜牧《阿房宫赋》、李煜《虞美人》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建议的诵读篇目;《论语》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背诵篇目。‎ ‎17.D【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项,语序不当,“一股”位置要移动。B项,成分残缺,可以在句末加“的新图景”。C项,“人们……成为……新生力量”搭配不当。‎ ‎18.B【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高屋建瓴:形容居高临下的形势。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语境的意思是理论水平高,应选“高屋建瓴”。机制,其中一个含义是“泛指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体制,其中一个含义是“国家、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等的组织制度”。根据语境,应选“机制”。沿袭:依照旧传统或原有的规定办理;因袭。沿用:继续使用过去的方法、制度、法令等。根据语境,应选“沿袭”。恰到好处:说话、办事等正好达到适当的地步。适可而止:到了适当的程度就停止,指做事不过分。根据语境,应选“恰到好处”。‎ ‎19.A 【解析】本题考 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B项先说内涵,再说形式,不符合一般认知规律。C、D两项主语与上文不一致。‎ ‎20.①是食性的转变 ② 鸟类演化出嗉囊和肌胃 ③鸟类进化出喙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准确表达的能力。本题给出一个语段,其中有三处空缺,要求在空缺处填入恰当的语句。语段的主要内容是分析鸟的牙齿的演化。本题表面看起来有一一定的难度,似乎答题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实际上只要综观全文,把握所给文字的核心话题,依据上下文的相关提示语和相关信息,准确地进行补写并不困难。‎ ‎21.示例:初生的小鸟,盼望着长大和飞翔,需要巢穴坚强地呵护,需要风雪不断地砥砺,需要天空无情地考验。(每句1分,句式、字数不符的,以及意思不完整的酌情扣分)‎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式的能力。仿写是重要的语言能力,也是高考常考的考点。适当训 练有利于提高表达能力。为了增强语言的感染力,作者经常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表现文学语言的精彩,以期收到更好的效果。本题要求用拟人、排比两种修辞方法写一组句子,根据示例,描写对象最好是有生命力的事物。‎ ‎22.[写作提示]本题考查写作能力。(1)给志愿者写一封致敬信,可立意为:①爱心献社会,真情暖人心;②服务社会,传播文明;③春天带来的温暖,在人身上;志愿者带来的温暖,在人心里;④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谐社会的贡献者;等等。(2)写一篇当志愿者经历的记叙文或当志愿者的感想,可立意为①快乐在奉献中;②踏上志愿服务路,个人、社会同进步;③服务社会,帮助他人,提升自我,实现价值;④从一点一滴做起,完善自我;等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