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4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6课鸿门宴(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第 06 课 鸿门宴 ·知识概览· 【作者简介】 司马迁(约前 145——前 90),字子长,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先世为周代史官,其父司 马谈是汉朝太史令。少时从董仲舒、孔安国学习,年十岁诵古文,二十岁后漫游全国。武帝元封三年(前 108 年)继父职,任太史令。太初元年(前 104 年)参与历法改革,订太初历。同年,在其父累积大量史料基础上, 开始《史记》的编写。天汉二年(前 99 年),因替不得已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处腐刑,在狱中他仍写作 不辍;出狱后,除授中书令,更发愤著述,终于在征和初年(前 92 年)左右,完成了这部巨著。不久即去世, 年约六十余。 《史记》是纪传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东汉以后改为《史记》,它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 下讫汉武帝,共约 3000 年的历史,分为十二《本纪》、 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八《书》、十《表》 等五种体裁,共 130 篇,50 余万字。作为正史《二十四史》的第一部,鲁迅曾赞誉《史记》为“史家之绝 唱,无韵之离骚”。 本纪: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 世家: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 列传: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 表: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 书: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 【重点理解】 通假字 1. 距.关,毋内.诸侯 (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2. 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3. 不敢倍德 (倍通背,背叛的意思) 4. 不可不蚤来 (蚤通早) 5. 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通隙,隔阂、嫌怨) 6.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参同骖) 因击沛公于坐 (坐通座,座位) 古今异义 1.沛公居山东..时 (古)崤山以东 (今)山东省 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不同寻常, 指意外的变故。 (今)表程度副词 3.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古)黄河以北 (今)河北省 (古)黄河以南 (今)河南省 4.沛公……约为婚姻.. (古)结为儿女亲家 (今)男女结婚之事 词类活用 名词用作动词 籍.吏民 (造产籍册或登记) 范增数目.项王 (使眼色) 刑.人如恐不胜 (用刀割刺) 道.芷阳间行 (取道) 沛公军.霸上 (名作动,驻军) 沛公欲王.关中 (称王,名作动)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使(他)为王,名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用状语 于是项伯复夜.去 (连夜) 吾得兄.事之 (像对待兄长那样) 日夜..望将军至 (每日每夜) 常以身翼.蔽沛公 (像翅膀那样) 头发上.指 (向上) 间.至军中 (名作状,从小路) 其他词类活用 素善.留侯张良 (形作动,与……交好) 项伯杀人,臣活.之 (使动,使之活)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使动,使之止) 从.百余骑 (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跟从) 特殊句式 倒装句 宾语前置句 今日之事何如? 为之奈何? 客何为者? 大王来何操? 沛公安在? 不然,籍何以至此 状语后置句 具告以事 得复见将军于此 因击沛公于坐 长于臣 被动句 吾属今为之虏矣。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判断句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亚父者,范增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此亡秦之续耳。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所以遣将守头者,备他盗之出入非常也 固定句式 1.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无所……,……无所……”,即“ ……没有被……,……没有被……” 其中“无所” 还可以换作“有所”。 2.孰与君少长 “……孰与……”,表选择问的句式,可译作“与……相比,谁……”或“……比……,哪一个……” 3.何辞为? “何……为”,表反问的句式,可译作“为什么……呢”,“为”是语气词。 【难点探究】 一、 文章第 1、2 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文章先交代了两军驻地、力量对比、事件起因及双方的幕后活动。主要写了五件事。一是曹无伤 的告密,这是矛盾的“导火线”。二是范增分析刘邦的前后情况,说他有“欲王关中”的野心。再加上 当时颇能蛊惑人心的“望气”说法,说刘邦有“天子气”,劝项羽急击勿失,这是“火上浇油”,使矛 盾进一步激化。三是项伯夜访张良,紧张的形势开始有了转机。四是张良与刘邦商量对策,拉拢项伯。 刘邦先“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再用一番谎言为自己的行为辩护。项伯被拉拢过去了,为下文替刘 邦说情及项庄舞剑时“以身翼蔽沛公”张本。五是项伯劝说项羽勿击刘邦。 二、项羽、刘邦的性格特点是什么?请作以分析。 答案:1.他听到曹无伤密报与范增的劝说后,大怒,决心消灭刘邦。 2.可是听到项伯说的“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等话后,改变了注意,答应项伯“善遇之”。 3.刘邦到鸿门,说了一番谎话后,他听了洋洋得意,不仅原谅了刘邦,请他喝酒,而且把自己所得 情报的来源也说了出来,以表明自己原来对刘邦并无成见。 4.宴会上范增多次示意杀刘邦,他都置之不理;项庄舞剑,项伯护卫刘邦,他也熟视无睹。 5.到了樊哙闯帐,怒目而视,将他训斥了一番,他不仅不怒,反而称之为壮士,赐酒,赐彘肩, 赐 坐。 6.而他在这些刘邦和樊哙虚伪的言辞面前,却感到他们的话全是对的,自己反而有内疚之感,思想 上完全解除了警戒,以致刘邦脱逃,他也毫不在意了。 7.到刘邦逃后,张良奉璧给他,他随手置于座上,没有什么反应。 项羽的性格:政治上无知、自大轻敌、刚愎自用、不善用人、勇而无谋的弱点, 刘邦的性格分析: 1.他入关后即“籍吏民封府库”“遣将守关”“欲王关中”。而当他听到项羽要击破他时,既惊呼 “为之奈何”,虚心向张良请教,又将自己的错误推到别人头上。接着又低声下气地拉拢项伯,又是祝 酒,又是“约为婚姻”,使项伯为他所用。 2.到鸿门后,他抓住项羽的心理,用甜言蜜语来哄骗项羽,说自己和项羽是“戮力而攻秦”的;又 说自己“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以表明自己力量不如项羽,以满足项羽“自高自大”的心理; 3.接着又把项羽要“击破”他的事,转到“小人之言”上去。他既称臣谢罪,又把欲王关中的野心否 认得干干净净,从而得到了项羽得好感,于是在危机四伏的鸿门宴上躲过杀身之祸,趁机脱逃了。 刘邦的性格:机变狡诈,善于用人,能言善辩,坚决果断。 三、项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该如何评价项羽其人? 项羽在优势下恃勇骄横,毫无远虑。刘邦则在劣势下忍辱负重,善于保全自己。 项羽刚愎自用,粗疏麻痹,拙于应变。 刘邦则善于采纳意见,虚心细致,随机应变。 项羽用人唯亲,致使谋臣不能施其谋,将士不能效其力。刘邦则知人善任,谋臣能从容定计,将士能见危 受命。 项羽养奸遗患,又自绝敌营内应,刘邦则有奸必除,又能收敌为其所用。 下面是《史记全本新注》编者概括的有关项羽失败的原因: 分裂天下,引起争斗;背关怀楚,失去地利;放逐义帝,诸侯叛乱;专恃武力,失去民心;自矜功伐,不 善用人; 刘邦在夺取天下后如何论述自己成功及项羽失败的原因的——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 萧 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 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史记•高祖本纪》 项羽本人对自己的失败又有何高见呢?我们从下面的《垓下歌》可见一斑——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下面我们先看看司马迁在《史记》中对项羽的评价—— 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 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起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 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岂不谬哉! ·能力提升· 【课内练习】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 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 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 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 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 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 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 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 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 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 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 “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 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 近,封闭官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 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 从良坐。 1.下列两组句子中的“请”字和“举”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请.以剑舞 ②臣请.入,与之同命 ③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④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项王按剑而.跽曰 ②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③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④若属皆且.为所虏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常以身翼蔽沛公”中“翼”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头发上.指 B.此亡秦之续.耳 C.拔剑撞而破.之 D.沛公今事有急. 4.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第二天带领一百多人马到达鸿门向项羽谢罪,认为自己不居功,两人有了隔阂是因为小人从中作梗, 讨好项羽的同时还除了内患,突出了刘邦老谋深算、随机应变的人物特点。 B.范增多次使眼色给项羽,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向项羽示意多次目的是向项羽表明自己的忠心。 C.范增有远见,认为如果不借此机会杀了刘邦,以后就会成为刘邦的阶下囚了,所以就与项庄合谋要借舞 剑杀了刘邦。 D.项伯也拔出剑舞起,并常常用自己的身体,掩护刘邦,但项羽不加制止,可以看出他是不主张杀死刘邦 的。 5.在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是《史记》的艺术特点之一,请结合选文的第二段简要概述人物之间的矛盾争端, 并说说反映了矛盾双方(人物)怎样的性格特征。 【答案】 1.D 2.D 3.A 4.B 【课外拓展】 ·典型例题· 【真题展示】 (2017 年全国 3 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初选人调 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契丹以 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 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 “看南朝状元..。”及肄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禧又曰:“界渠未 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 ”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 ”禧惭不能对。 归报,神宗善之,明年,知秦州,又改郓州。上元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郓俗士子 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召为兵部侍郎。上疏言:“治兵有制,名虽不同,从而横之,方而 圆之,使万众尤一人。”及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问兵马之数,将立具上之;明日,访枢臣,不能对也,绍 圣初,入为吏部尚书,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哲宗以问将,对曰:“发 人之墓,非盛德事。”知颖昌府,移大名,在大名六年,数告老..,召为佑神观使。政和初,卒,年七十五。 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文定。(节选自《宋史·许将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的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 来诉者/士无留难/ B.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的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 来诉者/士无留难/ C.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的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 来诉者/士无留难/ D.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的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 来诉者/士无留难/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 B.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 C.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影响也很大。 D.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许将初至北境,尽灭契丹威风。他入仕不久,取代聘史前往代州,契丹想要宋朝割让代州,蓄意挑 衅。他坚决予以反击,使对方为占得便宜而返回。 B.许将善于治理,境内牢狱皆空。他在郓州任上,因治理得法,当地没有犯法之人。当地士人爱好议 论官政,他未加禁止,而是宽松应对,此俗自然止息。 C.许将任职兵部,熟悉兵部事务。他担任兵部侍郎时上疏提出,治兵之道在于灵活用兵,才能做到万 众犹如一人。神宗问及兵马之数,他也能作出回答。 D.许将秉持公正,反对无德之举。其时司马光已去世,却受到朝廷权臣的不公平对待,当皇上征询许 将对此事的意见时,他回答说这一做法是不道德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 (2)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 【答案】 10.D 11.C 12.A 13.(1)许将说:“这件事情,命令守边的大臣去做难道还不行吗?为什么还要出使呢?”萧禧羞愧不能回答。 (2)章惇做了宰相,与蔡卞一起大肆搜罗编造罪名,来贬谪元祐诸臣,上奏皇帝要开掘了司马光的坟 墓。 【解析】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 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 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此题注意“初”表时间,单独断开,“选者”作后句的主语,在前面断开。 11.试题分析:C 项“他们不仅职位很高”错误,他们职位一般,故选 C。 【考点定位】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 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如此题“近侍”职位并不高。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名师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 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 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 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如此题选项 A“使对方未占得便宜而返回”错误,原文 没有这一信息,事件错误。 13.试题分析:注意重点词语“申饬”“岂”“对”“为”“同肆”“罗织”“发”和句式“何以……为”的翻 译。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 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 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申饬”“岂”“对”“为”“同肆”“罗织”“发” 等词语,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如(1)中的“何 以……为”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参考译文】 许将字冲元,是福州闽县人。考中进士第一。神宗召他入对,任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 当初,选拔调动人才,先要经过南曹,接着是考功,综合考查没有法度,官吏得以改动,选人不能向上级 官吏诉说。许将上奏罢免南曹。设公堂接待前来上诉的人,士人没有无理阻止,故意刁难。契丹以二十万 的兵力逼近代州,派遣使者要求代州的土地,每年宋方的使者不敢去,就任命许将去。许将入朝对答说:“我 在侍从的职位,朝廷的重要决定不能不知道。万一契丹谈到代州的事情,不对他们驳斥,就会伤害国家大 体。”于是命令许将到枢密院查阅文书。等到了契丹境内,当地住的人骑在房梁上聚众观看,说道:“看看 南朝的状元。”等到练习射箭,许将先射中。契丹派萧禧作陪客,萧禧果然拿代州来提问,许将随问随答。 萧禧又说:“界线没有定下来,以和好为重,我将到贵国去进行划分。”许将说:“这件事情,命令守边的大 臣去做还不行吗?为何还要出使呢?”萧禧羞愧不能回答。回来报告,神宗称赞他,第二年,担任秦州知 州,又改任郓州知州。元宵节点灯,官吏登记那些偷盗的人把他们关入狱中,许将说:“这就断绝了他们改 过自新的路了。”都把他们释放,从此百姓没有一个人犯法,很多监狱都空了。父老感叹道:“从王沂公之 后五十六年,又看到监狱空了。”郓州的俗人士子喜欢聚集诽谤官方,许将虽然没有禁止,但他们的风俗自 动改变。征召担任兵部侍郎。上疏说:“治理军队有规章,名称虽然不同,或纵或横,或方或圆,让万众像 一人一样。”对夏用兵时,神宗派侍从向他询问兵马的数量,许将立即详细奏报;第二天,询问枢密大臣, 却回答不上来。绍圣初年,入朝任吏部尚书。章惇任宰相,和蔡卞一同大肆罗织罪名,贬谪元祐时的大臣, 上奏挖司马光的墓。哲宗拿这件事问许将,许将回答说:“挖别人的墓,不是高尚品德的人所做的事。”担 任颍昌府知府,又调任到大名府,在大名府六年,多次告老还乡,被召为佑神观使。政和初年,去世,年 七十五岁。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号文定。 【模拟试题】 (河北省邯郸市 2017 届高三高考保温金卷)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张景宪,字正国,河南人。以父师德任淮南转运副使。山阳令郑昉赃累巨万,亲戚多要人,景宪首 案治,流之岭外,贪吏望风引去。徙京西、东转运使。王逵居郓州,专持官吏短长,求请贿谢如其所欲, 景宪上其恶,编置宿州。熙宁初,为户部副使。韩绛筑抚宁、罗兀两城,帝命景宪往视。始受诏,即言城 不可守,固不待到而后知也。未几,抚宁陷。至延安,景宪言:“罗兀邈然孤城凿井无水将何以守臣在道 所见师劳民困之状非一愿罢徒劳之役废无用之城严饬边将为守计今朝廷令边郡召羌族,与之金帛、官爵, 恐黠羌多诈,危急时或为内应,宜亟止之。”陕西转运司议,欲限半岁令民悉纳钱于官,而易以交子。景 宪言:“此法可行于蜀耳,若施之陕西,民将无以为命。”其后卒不行。加集贤殿修撰,为河东都转运使。 议者欲分河东为两路,景宪言:“本路地肥硗相杂,州县贫富亦异,正宜有无相通,分之不便。”议遂寝。 改知瀛州,上书言:“比岁多不登,民债逋欠。今方小稔,而官督使并偿,道路流言,其祸乃甚于凶岁。 愿以宽假。”帝从之,仍下其事。元丰初年,知河阳。时方讨西南蛮,景宪入辞,因言:“小丑跳梁,殆 边吏扰之耳。且其巢穴险阻,若动兵远征,万一馈饷不继,则我师坐困矣。”帝曰:“卿言是也,然朝廷 有不得已者。”明年,徙同州,以太中大夫卒,年七十七。景宪在仁宗朝为部使者,时吏治尚宽,而多举 刺;及熙宁以来,吏治峻急,景宪反济以宽。方新法之行,不劾一人。居官不畏强御,非公事不及执政之 门。自负所守,于人少许可,母卒,一夕须发尽白,世以此称之。 (节选自《宋史•张景宪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罗兀邈然孤城/凿井无水/将何以守/臣在道/所见师劳民困之状非一/愿罢徒劳之役/废无用之城/严 饬边将为守计/ B.罗兀邈然孤城凿井/无水/将何以守/臣在道/所见师劳民困之状/非一愿罢徒劳之役/废无用之城/严 饬边将为守计/ C.罗兀邈然孤城/凿井无水/将何以守/臣在道/所见师劳民困之状/非一愿罢徒劳之役/废无用之城/严 饬边将为守计/ D.罗兀邈然孤城凿井/无水/将何以守/臣在道/所见师劳民困之状非一/愿罢徒劳之役/废无用之城/严 饬边将为守计/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户部”指隋唐到清末尚书省下辖的官署,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正长官为户部尚书。 B.“路”是中国古代宋、元时的行政区域名称。在宋代时的“路”,相当于现代的“省”。 C.“蛮”是先秦非华夏民族的泛称之一﹐后泛指我们古代南部各民族,字面上并没有贬义。 D.“仁宗”为庙号。庙号源于商朝,古代帝王死后,据其生平事迹,在太庙立室奉祀时起的名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张景宪为官正直,不畏权贵。郑昉贪赃数额巨大,虽然他亲戚多为显要之人,但张景宪依然揭发立 案查办,把郑昉流放到岭外之地,震慑了其他贪官。 B.张景宪实事求是,关心百姓。陕西转运司建议限半年让百姓向官府交钱,而用纸币交子兑换。张景 宪为百姓着想,认为此举可行于四川,不可行于陕西。 C.张景宪稳重周密,遇事谨慎。朝廷讨伐西南蛮,张景宪进言,如调动军队远征险阻之地,若粮饷不 能接继,军队就要受困。张景宪就此事与皇帝有争执。 D.张景宪信念坚定,甚有孝道。不是公事,张景宪不到宰相门上,能对自己保持信念。母亲逝世,他 一夜之间,须发尽白,人们以此称道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王逵居郓州,专持官吏短长,求请贿谢如其所欲,景宪上其恶,编置宿州。 (2)今方小稔,而官督使并偿,道路流言,其祸乃甚于凶岁。 【答案】 10.A 11.C 【解析】 “字面上并没有贬义”错,字面上有粗野、凶恶、不通情理的意思。 12.C 参考译文:张景宪,字正国,河南人,因为父亲张师德的恩荫被任命为淮南转运副使。山阳县令郑 昉贪赃数额极大,他的亲戚又多为显要人物。张景宪揭发并立案查办,把他流放到岭外。贪污的官吏都望 风引退。张景宪移任京西、京东转运使。王逵在郓州,专门抓住官员的短处,随意按照他的要求索取贿赂, 张景宪上奏他的罪恶,将他编管在宿州。熙宁初年,张景宪任户部副使。韩绛修筑抚宁、罗兀两座城,皇 帝命令张景宪去视察。他刚接受诏书,就说城不能守,本来不必等到那里然后知道。不久,抚宁陷落。张 景宪到延安,上奏说:“罗兀是遥远的孤城,凿井不见水,将凭借什么防御?臣在路上,所见士兵劳苦百 姓困乏的情状不止一次,请求罢去这种徒劳的工役,废弃无用的城,严厉戒饬边关将领作守备之计。朝廷 叫边州招降羌族人,给他们金帛、官爵,恐怕狡猾的羌人多诈,在出现紧急情况时可能成为敌人的内应, 应当赶快停止这件事。”陕西转运司建议,想限定半年为期让百姓向官府交钱,而用纸币交子兑换。张景 宪说:“这办法能在四川实行,如果实行在陕西,百姓将无法生活。”其后朝廷最终没有实施。加官为集 贤殿修撰,担任河东都转运使。议论的人想把河东分为东西两路,张景宪说:“本路的土地肥沃的和贫瘠 的相混杂,州县的贫富也不同,正应该有无相通,分立两路不利。”议论就停息了。改为瀛州知州,上奏 说:“近几年多收成不好,百姓累年拖欠租税。今年刚有小丰收,而官吏督促百姓一并偿还,道路上流言 纷纷,这祸殃竟然比荒年更严重。请朝廷加以宽缓年限。”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便向下传递这意思。元 丰初年,知河阳。当时朝廷正讨伐西南蛮,张景宪入朝辞别皇帝赴任,因此进言说:“小丑跳梁,大抵是 边境官吏烦扰他们的缘故。而且他们的巢穴在地形险阻的地方,如果调动军队远征,万一粮饷接继不上, 那么我军就要受困了。”皇帝说:“你的话是对的,但是朝廷有不得已的地方。”第二年,改为同州知州, 以太中大夫去世,年七十七。张景宪在仁宗时任部使者,当时吏治还比较宽,他却多次揭发指摘他人的罪 行;等到熙宁以来,官吏用法严急,张景宪反而用宽大的措施来补救。当新法实行时,不弹劾一人。他为 官不怕权贵,不是公事不到宰相门上。对自己保持信念,对人很少称赞。他母亲死了,他一夜之间须发尽 白,世人以此称道他。 (二)(南省永州市 2017 届高三三模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共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崇古,字学甫,蒲州人。嘉靖二十年进士。除刑部主事,迁常镇兵备副使,击倭夏港,追歼之靖江。 从巡抚曹邦辅战浒墅。已,偕俞大猷追倭出海。累进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四十三年,改右佥都御 史,巡抚宁夏。崇古喜谭兵具知诸边厄塞身历行阵修战守纳降附数出兵捣巢寇屡残他镇宁夏独完。 自河套以东宣府、大同边外,吉囊弟俺答驻牧地也。又东蓟、昌以北,吉囊、俺答居之,皆强盛。俺 答又纳叛人赵全等,据古丰州地,招亡命数万,起嘉靖辛丑,扰边者三十年,边臣坐失事得罪者甚众。隆 庆四年正月,诏崇古总督宣、大、山西军务。崇古禁边卒阑出,而纵其素通寇者深入为间。又檄劳番、汉 陷寇军民,率众降及自拔者,悉存抚之,归者接踵。 其冬,俺答孙把汉那吉来降。巡抚方逢时以告。崇古念因此制俺答,则赵全等可除也。留之大同,慰 藉甚至。偕逢时疏闻于朝。诏授把汉指挥使。 俺答方掠西番,闻变急归,索把汉甚急。巡抚逢时遣百户鲍崇德入其营,俺答盛气待之曰:“自吾用 兵,而镇将多死。”崇德曰:“镇将孰与而孙?今朝廷待而孙甚厚,称兵是速其死也。”俺答疑把汉已死, 及闻言,心动,使使诇之。崇古令把汉绯袍金带见使者,俺答喜过望,崇德因说之曰:“赵全等旦至,把 汉夕返。”俺答大喜,遂遣使与崇德俱来,并请互市。崇古以闻,帝悉报可。俺答遂缚全等十余人以献, 崇古亦遣使送把汉归。帝以叛人既得,祭告郊庙,磔全等于市。加崇古太子少保、兵部尚书,总督如故。 崇古乃广召商贩,听令贸易。自是边境休宁,数千里军民乐业,不用兵革,岁省费什七。诏进太子太 保。 (《明史卷二百二十二•列传第一百十》,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崇古喜谭兵/具知诸边厄塞/身历行阵/修战守/纳降附/数出兵捣巢/寇屡残他镇/宁夏独完 B.崇古喜谭兵/具知诸边厄塞/身历行阵/修战守/纳降附/数出兵捣巢寇/屡残他镇/宁夏独完 C.崇古喜谭/兵具知诸边厄塞/身历行阵/修战守/纳降附/数出兵捣巢/寇屡残他镇/宁夏独完 D.崇古喜谭兵/具知诸边/厄塞身/历行阵/修战守/纳降附/数出兵捣巢/寇屡残他镇/宁夏独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嘉靖辛丑:即嘉靖年间辛丑月。“嘉靖”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世宗朱厚熜的年号;“辛丑”指辛丑月, 是用干支来纪月。 B.郊庙:古代帝王祭天地的郊宫和祭祖先的宗庙,此外,祭祀天地和祖庙的音乐也叫“郊庙”。 C.什七:即十分之七,古代分数的表示方法有多种,若分母是整十、百、千、万时,分母与分子连写,如 “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D.兵部尚书:是六部尚书之一,别称“大司马”,是统管全国军事的行政长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崇古是抗倭名将,屡败倭寇。他担任常镇兵备副使,在夏港抗击倭寇,将倭寇追至靖江歼灭。不久, 又与俞大猷一起将倭寇追击出海。 B.王崇古喜论兵事,注重研究地形。嘉靖四十三年在宁夏做巡抚时,熟悉各边关的险要关隘。 C.王崇古长于谋略,巧抓时机。当把汉那吉来降,他意识到这是个难得的机会,于是厚待把汉,用反间计, 制服俺答,铲除了叛徒赵全等人。 D.王崇古重视边贸,稳定边境。在总督宣、大、山西军务期间,他主张与俺答议和互市;他广召商贩,发 展贸易,从此边境安宁,军民安居乐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崇古禁边卒阑出,而纵其素通寇者深入为间。 (2)镇将孰与而孙?今朝廷待而孙甚厚,称兵是速其死也。 【答案】10.A 11.A 12.C 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 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 “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 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文言文阅 读翻译四字诀:首览全文,掌握大意。词不离句,句不离词。词句难解,前后联系。跳跃句子,补出本意。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省略倒装,都有规律。常见虚词,因句而异。实词活用,领会语意。翻译整句,句 子流利。对照原文,务求直译。字词句篇,连成一气。翻译完毕,检查仔细。 参考译文: 王崇古,字学甫,蒲州人。嘉靖二十年(1541)的进士。授职为刑部主事。调任常镇兵备副使,在夏 港打击倭寇,在靖江追歼了一股倭寇。跟随巡抚曹邦辅在浒墅作战。此后,与俞大猷一起将倭寇追逐出海。 他升任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 嘉靖四十三年(1564),他改任右佥都御史,辖治宁夏地区。王崇古喜欢谈论军事,完全知晓各边关 的险隘要塞,亲身经历搏杀,组织抵抗防守,接受投降和归附的人,屡次出兵直捣敌人的巢穴。敌寇屡屡 残害其他的边镇,唯独宁夏完好。 当年冬天,俺答的孙子把汉那吉来投降。巡抚方逢时报告了此事,王崇古考虑趁此制服俺答,那么赵 全等人也可铲除了,(于是)将把汉等人留在大同,慰问安抚备至。他与方逢时上奏朝廷,朝廷诏令授予 把汉指挥使的官职。 俺答刚刚掳掠了西部少数民族,听到事变急忙回师,急切地索要把汉。巡抚方逢时派遣百户鲍崇德到 他的军营,俺答气势很盛地接待他,说:“自从我兴兵,镇将死了很多。”鲍崇德回答:“镇将与你的孙 子比,哪一个更重要?现在朝廷对待你的孙子很优厚,你举兵是招致他的死亡。”俺答怀疑把汉已经死了, 等到听说此话,动心了,派使者侦察。王崇古让把汉穿绯袍束金带接见使者,俺答大喜过望,鲍崇德趁机 游说:“赵全等人早晨送到,把汉晚上就能返回。”俺答很高兴,就遣使者与鲍崇德一起回来,并请求进 行互市。王崇古都上报了,皇帝全部答复可以。俺答就绑缚了赵全等十多人献给朝廷,王崇古也派使者将 把汉送回。皇帝认为已经抓获叛贼,在郊庙祭祀,将赵全等人碎尸于集市。加封王崇古为太子少保,兵部 尚书,总督原来的辖区。 王崇古广招商贩,听任贸易。从此边境安宁,数千里之地的军民安居乐业,不动兵兴武,每年节省十 分之七的费用。诏令晋升他为太子太保。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