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4 发布 |
- 37.5 KB |
- 3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北京市海淀区知春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10月统练语文试题
高三年级十月统练语文试题 (本套试卷共计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卫星导航技术是指利用一组导航卫星,对地面、海洋和空间用户进行导航定位的技术,在军事、民用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俄罗斯、欧洲相继建立和发展了自己的定位导航系统。 “GPS”是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开发和应用的新一代卫星定位导航系统,由美国国防部控制,可提供军民两种服务。军码定位精度10米,仅供美军及盟友使用;民码定位精度20米左右,平时向全球开放,战时能实施局部关闭。随着接收机的不断改进,GPS测量已趋于“傻瓜化”。在观测中测量员只需安置仪器,连接电缆线,量取天线高,监视仪器的工作状态,而其它观测工作,如卫星的捕获,跟踪观测和记录等均由仪器自动完成。结束测量时,仅需关闭电源,收好接收机,便完成了野外数据采集任务。如果在一个测站上需作长时间的连续观测,还可以通过数据通讯方式,将所采集的数据传送到数据处理中心,实现全自动化的数据采集与处理。另外,接收机体积也越来越小,重量也越来越轻,极大地降低了测量工作者的劳动强度。目前,该系统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卫星导航系统,在实际应用和产业化上处于国际垄断地位。各国可以使用GPS的硬件,成本中都包含GPS专利费用,这对于用户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格洛纳斯”是俄罗斯的定位导航系统,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研发,由俄罗斯军方控制,可提供军民两种导航定位服务,民码精度50米左右,军码精度与GPS相当。 欧洲“伽利略”系统是为了摆脱对美国GPS系统的依赖,于1999年合作启动的项目,是欧盟15个国家参与建设的民用商业系统。系统可以提供三种类型服务:面向市场的免费服务,定位精度12-15米;商业服务,定位精度5-10米;公众服务,定位精度4-6米。其中后两种服务是受控和收费服务。伽利略系统空间段由30颗卫星组成,卫星上装有导航和搜救载荷,可以满足航空管理、道路交通管理等与人身安全紧密相关的应用要求。 三种导航系统都提供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但又各有千秋。它们的互补和相互制约有利于用户进行选择,也使导航系统能够快速健康发展。 (取材于《GPS发展史》) 材料二 我国一直努力探索和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卫星导航系统,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制订了自主研制建设“北斗”卫星定位导航系统的“三步走”规划:第一步是试验阶段,即用少量卫星利用地球同步静止轨道来完成试验任务(即“北斗一号”);第二步是到2012年,建成覆盖亚太区域的“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即“北斗二号”);第三步是到2020年,建成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一号”是利用地球同步卫星为用户提供快速定位、简短数字报文通信和授时服务的一种全天候、区域性的卫星定位导航系统,具有投资小、用户设备简单、能实现一定区域的导航定位、通讯等多用途的特点。尤其是短报文通信服务,完全是中国的原创功能。它能在没有移动、电信服务商的地区,通过卫星传出短消息。许多中国渔船凭借这种服务极大地增强了安全保障。2008年汶川地震中,性能稳定的“北斗一号”一度成为灾区唯一的对外联络手段。 虽然就整体性能来说,“北斗一号”和美国GPS相比,在覆盖范围、定位精度等方面还有明显差距,但是“北斗一号”系统的成功研制仍然具有重大的意义:它是我国独立自主建立的卫星定位导航系统,解决了我国没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问题。 以“北斗一号”为基础,我国从2007年开始正式建设“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北斗二号”)。经过不懈努力,到2015年3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由区域运行向全球拓展,开始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保驾护航,服务全球用户。2015年9月3日,在北京举行的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活动中,北斗定位测量技术更是大显身手,在太空帮助阅兵指挥运筹帷幄,确保阅兵仪式顺利进行。到2020年,“北斗”将完成35颗卫星覆盖任务,在全球定位服务领域的优势将充分发挥出来,其服务水平将不低于GPS。 “北斗”卫星定位导航系统的研发和应用,进一步说明我国航天科技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有了三十多年的技术储备,展望未来,中国航天人对在新一轮的科技大潮中抢占制高点、引领世界、服务全球充满信心。 (取材于《中国版GPS发展历程揭秘》) 材料三 “北斗+”是北斗应用的进一步实践成果。它代表一种先进的生产力,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地发生演变,从而增强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发展和创新提供广阔的智能平台。通俗来说,“北斗+”就是 。 “北斗+”已经改造及影响了多个行业,当前大众耳熟能详 的智能交通、精准农业、智慧旅游、民生关爱、智能驾考等都是“北斗+”的杰作。 例如,精准农业(即“北斗+农业”)就是一种现代化农业理念下的综合系统,由北斗卫星导航、农田信息采集、遥感监测、智能化农机具、网络化管理等系统组成,对实现农业低耗、高效、优质、安全的目标起了极大的作用。 又如,现阶段社会老龄化严重,老人的安全位置信息、紧急救护与救援等综合服务需求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家庭的重视,急需得到解决。孩子的健康和安全是父母最关心的问题,但由于家长工作繁忙,便出现了监护真空,儿童安全事件时有发生。校园是突出的人群密集活动区,传统的一对多的学校管理模式,并不能满足学生的安全需求。因此,如何解决学生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家长、学校以至社会的高度重视。利用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当老人或儿童外出时,携带追踪型的终端,通过位置服务平台的多通信链路(互联网、电信网、广电网),将自身的位置信息发送至家人的终端设备中,使家人能够实时掌握老人儿童的位置;遇到突发状况,老人儿童可以通过终端上的报警设置发送报警信息,向位置服务中心寻求帮助,中心即时通知其亲属,以便采取最有效的救援措施。 卫星导航领域的每一个进步过程,都是导航与传统行业的结合过程。目前,“北斗”与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融合发展已经逐渐成为趋势,这种进步将持续推动社会发展,深刻改变生产和生活方式,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社会价值。 (取材于“百度百科”) 1. 根据“材料一”,对“傻瓜化”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 安装方法简便 B. 自动化程度高 C. 数据处理迅速 D. 体积小重量轻 2. 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伽利略”系统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只提供民用服务 B. 定位精度高 C. 有部分收费要求 D. 安全性强 3. 根据“材料二”中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介绍,在北京举行的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活动中,下列表现不属于“北斗”之功的是 A. 军乐队演奏连贯精准,不错一音 B. 各国嘉宾车辆准时抵达指定位置 C. 装备方队等速,时间误差极小 D. 空中梯队交叉飞行米秒不差 4.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不同于其它导航系统的服务功能是 A. 定位 B. 导航 C. 短报文通信 D. 授时 5.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对全球四种卫星导航系统的解说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 “GPS”系统免费向全球提供军民两种服务,技术最先进。 B. 因民码精度低,“格洛纳斯”系统主要为军方提供服务。 C. “伽利略”系统只提供给参与建设的15个国家使用。 D. “北斗”系统可以使用户知道并且报告自己的位置。 6. 下列对三则材料中成语加点的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各有千秋 千秋:长处 B. 大显身手 身手:本领 C. 运筹帷幄 筹:计策 D. 耳熟能详 详:清楚 7. 根据“材料三”,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语句,解释“北斗+”的含义。 8. 我国建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有哪些重大意义?请根据以上三个材料回答。 【答案】1. B 2. D 3. A 4. C 5. D 6. D 7. 利用卫星定位导航技术、大数据融合处理技术、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物联网平台,让北斗数据应用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8. (1)保障国家安全。打破欧美垄断,避免受制于人。 (2)增加技术储备。技术研发帮助我国在新一轮科技大潮中抢占制高点。 (3)提高经济效益。省去引进外国卫星定位导航系统的资金,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社会价值。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做好这类题,考生除了要审清题目要求,明确所问,还要具备筛选并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全面迅速,提取对照时一定要敏感、细致、准确。由材料一第二段“GPS测量已趋于‘傻瓜化’”可知,“傻瓜化”对GPS测量过程的评价。 B项,由材料一第二段“在观测中测量员只需安置仪器,连接电缆线,量取天线高,监视仪器的工作状态,而其它观测工作,如卫星的捕获,跟踪观测和记录等均由仪器自动完成”可知,“傻瓜化”指GPS测量的过程自动化程度高。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作答本类题型,考生首先应明确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伽利略”系统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对“伽利略”系统在文章中进行定位,筛选并提取、整合信息。要做好此类型,平时应该积累易错类型及常见问题,比如判断绝对,时态有误,杂糅、遗漏、多余信息,偷换概念等等。 D项,“安全性强”错误。由材料一第四段“系统可以提供三种类型服务:面向市场的免费服务,定位精度12-15米;商业服务,定位精度5-10米;公众服务,定位精度4-6米。其中后两种服务是受控和收费服务”可知,与其他系统相比“伽利略”系统具有“只提供民用服务”“定位精度高”“有部分收费要求”这些特点。没涉及到“安全性强”的特点。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A项,由材料二第四段“2015年9月3日,在北京举行的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活动中,北斗定位测量技术更是大显身手,在太空帮助阅兵指挥运筹帷幄,确保阅兵仪式顺利进行”可知,属于“北斗”之功不包含军乐队的演奏。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做好这类题,考生除了要审清题目要求,明确所问,还要具备筛选并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全面迅速,提取对照时一定要敏感、细致、准确。 C项,由材料二第二段“‘北斗一号’是利用地球同步卫星为用户提供快速定位、简短数字报文通信和授时服务的一种全天候、区域性的卫星定位导航系统,具有投资小、用户设备简单、能实现一定区域的导航定位、通讯等多用途的特点”,材料一最后一段“三种导航系统都提供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可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不同于其它导航系统的服务功能是短报文通信。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A项,“GPS’系统免费……”错误。由材料一第二段“各国可以使用GPS的硬件,成本中都包含GPS专利费用,这对于用户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可知,“免费向全球提供军民两种服务”错误。 B项,“……主要为军方提供服务”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三段“‘格洛纳斯’是俄罗斯的定位导航系统……可提供军民两种导航定位服务”可知,“主要为军方提供服务”错误。 C项,“‘伽利略’系统只提供给参与建设的15个国家使用”错误。由材料一第四段“欧洲“伽利略”系统于1999年合作启动的项目,是欧盟15个国家参与建设的民用商业系统”可知,是“15个国家参与建设”而非“只提供给参与建设的15个国家使用”。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常见实词含义的理解能力。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考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第一种: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第二种: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第三种: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第四种: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第五种: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第六种: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第七种: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 D项,根据对文本的理解,人们耳熟能详的“详”意思是说人们了解的很细密很详细很完备,再结合对词语本身的意思的理解即可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耳熟能详,详,详细复述。 故选D。 【7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基本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必须浏览全文,确定答题区间为材料三,梳理材料三结构,对关于“北斗+”进行解释的内容进行勾画,联系词语的具体语境,结合作者观点、文章主题,从所在的句、段、上下文中去找对应的阐释。 由材料三第四段在举例说明老人和孩子出现某些安全问题时,“利用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当老人或儿童外出时,携带追踪型的终端,通过位置服务平台的多通信链路(互联网、电信网、广电网),将自身的位置信息发送至家人的终端设备中”可知,“北斗+”利用“卫星定位导航技术”。由材料三最后一段“卫星导航领域的每一个进步过程,都是导航与传统行业的结合过程”可知,“北斗+”“都是导航与传统行业的结合过程”。由“目前,‘北斗’与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融合发展已经逐渐成为趋势”可知,“北斗+”包含“北斗”“其它技术”的“融合”;学生进行整合即可。 【8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基本的能力。信息筛选的题目,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答题的方向,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次,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 由材料一第一段“卫星导航技术……在军事、民用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俄罗斯、欧洲相继建立和发展了自己的定位导航系统”和材料一第二段“目前,该系统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卫星导航系统,在实际应用和产业化上处于国际垄断地位”可知,我国建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有利于打破垄断,避免受制于人,保障了国家安全。 由材料二最后一段“我国航天科技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有了三十多年的技术储备,展望未来,中国航天人对在新一轮的科技大潮中抢占制高点、引领世界、服务全球充满信心”可知,我国建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有利于增加技术储备,帮助我国在新一轮科技大潮中抢占制高点。 由材料一第二段“各国可以使用GPS的硬件,成本中都包含GPS专利费用,这对于用户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和材料三最后一段“这种进步将持续推动社会发展,深刻改变生产和生活方式,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社会价值”可知,我国建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避免引进外国卫星定位导航系统而耗费资金,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社会价值。 二、名著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14分。 根据《红岩》原著,回答9~12题。 9.下列不属于《红岩》中的事件的一项是 A. 秘密编印《挺进报》 B. 要求追悼革命者而绝食四天 C. 向督军署示威游行,抗击殴打学生 D. “提前分批密载”屠杀计划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同时积累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注意明确作者的作品及主要内容以及艺术特色。 C项,“向督军署示威游行,抗击殴打学生” 不属于《红岩》中的事件。在巴金的《家》里有类似情节。 故选C。 10.下列不属于《红岩》中的英雄人物的一项是 A. 李敬原 B. 余新江 C. 彭松涛 D. 郑克昌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查作者的生活年代,朝代(外国作家的国别)、重要作家的作品及出处、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以及性格特点和作品的主要情节及主旨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D项,郑克昌是中美合作所全能训练班培养出来的“红旗特务”,专门到大学、工厂以及有任何“红色”迹象的地方伪装进步,诱骗地下党和真正的进步青年暴露身份。故郑克昌不属于英雄人物。 故选D。 11.国民党反动派囚禁屠杀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的中美合作所集中营,主要包括两个地方:一个是渣滓洞,由煤少渣多的小煤窑改造而成;另一个是_________(填写地名),由军阀白驹的别墅改造而成。_________(填写人名)是其中隐藏最深的共产党员,他忍辱负重,装疯卖傻,利用特务对他放弃戒备,经常叫他出去挑菜的机会,将狱中的情报送出去,最后越狱带领解放军前来营救狱中的同志。 【答案】 (1). 白公馆 (2). 华子良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查作者的生活年代,朝代(外国作家的国别)、重要作家的作品及出处、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以及性格特点和作品的主要情节及主旨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第一空,由军阀白驹的别墅改造而成应为“白公馆”。第二空,忍辱负重,装疯卖傻,利用特务对他放弃戒备,经常叫他出去挑菜的机会,将狱中的情报送出去,最后越狱带领解放军前来营救狱中的同志为华子良学生应注意平时阅读时的积累。 12.本学期,同学们认真阅读了长篇小说《红岩》,请大家从下列三道题中任选一个小题,完成微写作。不少于150字。 ①假如用一个词(或字)来评价《红岩》,你会用那个词(或字)?请具体阐述理由。 ②画外音,是来自画外的声音。它可以对画面背景、叙写对象、中心事件、人物心理直接描写。 请根据《红岩》内容,任选下面一幅图,为其配写画外音。 许云峰“应邀”参加宴会 小萝卜头放飞蝴蝶 绣红旗 ③请你为以下《红岩》中的任意一位人物写一首小诗或抒情文字,抒发你对他(她)的情感。 江姐 成岗 甫志高 徐鹏飞 【答案】①如果用一个字来评价《红岩》,我会用“韧”这个字。因为我认为,这是作者通过这本书想向读者传达的中国人的精神。在《红岩》这本书中,作者所刻画的正面人物很多,如许云峰、江姐、成岗等。这些人虽深陷敌人的牢笼之中,受尽刑罚与折磨,但依然将敌人的软磨硬泡统统拒之门外,而他们靠的就是从骨子发出的韧劲儿。而这股子韧劲儿正是促使胜利而必不可少的品性。这种韧劲儿让他们有好似“粉身碎骨浑不怕”的觉悟。“韧”,正是贯穿《红岩》整本书的精神“线索”,所以用这个字来评价《红岩》。 ②第二幅图。在黑暗犹如囚笼的白公馆,鲜有能进出的生命。小萝卜头手中的蝴蝶燃起了他对自由深深的向往。“我要是能像她一样飞出去多好。”小萝卜头看着手上的火柴盒,眼中一股明亮的光芒闪过——我不能让他也没有自由!他轻轻托起手掌,任那只蝴蝶在手心张开翅膀,朝着那更高、更远处飞去。小萝卜头就那么举着手臂,怔怔地凝视着展开双翼即将飞出铁笼,飞向自由的蝴蝶,眼中满满的都是渴望,对自由的渴望,像是要跟着蝴蝶一块去到外面的世界一样。 ③江姐!在英勇就义前,趁看守不注意,江姐偷偷地藏起来一根竹筷子,把筷子的一头磨尖当作笔,她又悄悄地拆开棉被,撕下一些棉花,沾在油灯里烧成灰,调上些清火,制成了墨水。就这样,她强忍着浑身的伤痛,用竹筷笔蘸着自制的墨水,写下了一封遗书。这封遗书纸面粗糙,字迹也相当潦草。可以想象,当时的江姐是在怎样万般艰难的条件下,强忍着撕心裂肺的剧痛,依然牵挂着远方的骨肉亲人。这封遗书,让我们看到了一位铁骨铮铮的英雄,也看到了一位充满柔情的母亲。真的是字字戳心,句句催泪!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基本能力。微作文,顾名思义,就是微小的作文,字数一般在100到300字以内从表达方式看,微写作分为六大类:记叙类、描写类、说明类、议论类、应用类、抒情类。本题有三个小题,要求不一样,学生可选取适合自己的一题进行写作。 ①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作答本类题型,学生应整体把握作品内容,准确议论分析作品的价值。学生应站在评论者的角度对作品在内容上、艺术上的价值给予有中心、有主线、有依据的点评。写作时应注意:开篇时应注意有明确的评论角度;以书中支撑相关论点的内容为依据,有一定量的引述分析,避免空谈;复述书中相关内容之后要有一定分量的分析和点评,对该书在该方面的价值给出独到的阐释;阐述理由要多角度多方面。 我用“忍”评价《红岩》这本著作。江姐等革命者面对敌人的酷刑,未透露党的秘密,这是有钢铁般坚定意志的人才能忍受的。华子良刑场装疯,甘愿忍受同志们对他的误解,只为使敌人对他放弃戒备,这是有执着信念的人才能做到的。正因江姐忍受住严刑拷问,才使许多同志免于牺牲;正因华子良忍辱负重,才能使革命者逃出黑暗的集中营。也正因这些先烈的“忍”才有了我们今天安定幸福的生活。“忍”,这就是《红岩》要告诉我们的。 ②本题考查学生的微写作能力。本题属“图文转换”。要求学生捕捉画面信息,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情感。三幅图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考查学生在把握作品核心事件,感悟作品思想的基础上进行描写。可以以描写人物心理活动为切入点辅以动作、神态描写。如仅对画面背景、中心事件进行记叙或说明,视为跑题。 第一幅图,许云峰“应邀”参加宴会时拒绝举杯,表现了人物的坚定信念。第二幅图,在渣滓洞,小萝卜头放飞蝴蝶,展现了他对自由的渴望。第三幅图,在阴暗的牢房,江姐和狱友绣红旗,表现他们的激动和喜悦。 徐鹏飞眯着一双狐狸眼,嘴边挂着谄媚的笑容。他手里盛满了红酒的高脚杯已经递到了许云峰胸前,殷勤地等待着。身着一件素色长衫的许云峰,傲然地站在大厅中央,尖锐的目光如两道利剑。闪光灯频频亮起,照亮的是许云峰坚毅的脸庞。这根本就是敌人设下的圈套!时间仿佛凝固在这一秒,许云峰不禁挺直身板,他平复内心,坚定眼神,攥紧了拳头,说:“送我回去,我要和我的同志们在一起!” 江姐和众狱友不知道五星红旗是什么样子的,就根据自己猜测绣。狱友丁拿起针仔细地绣起第一针专注地,另两名女狱友立即将红旗拉起,侧面面向舞台,江姐灵活地在红旗中央绣一颗星。其余四人分别在四角灵巧地绣上红星,另一人立牢门边一边回望她们一面望风。众人绣的很认真。:狱友们虽然身在狱中,但是心早已飞向北京,大家好像已经看见了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大家好像已经看见了中国的黎明已渐渐泛白,大家好像已经看见了中国已在世界东方雄起。 ③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能力。这是一篇抒情类的微写作,作答本类题型,学生应首先明确题目要求:请你为以下《红岩》中的任意一位人物写一首小诗或抒情文字,抒发你对他(她)的情感。然后从江姐、成岗、甫志高、徐鹏飞中选取一人进行写作,不管选择写谁,这个你一定要是自己非常熟悉的,写作时应明确表明自己的立场,明确自己的态度,赞扬歌颂还是批判抨击,表达你对这个人物的感受,然后对其进行写作,可以是小诗,需注意字数,或者写抒情文字。 甫志高,你可曾记得,你曾经一个共产党员,可是遇到危险,居然被敌人吓倒了,你投机取巧,被捕之后根本就不是党员的样子,你这个叛徒,机会主义者,可耻的人!你出卖党的利益,为了自己的狗命能活下去,不惜牺牲其它同志们的利益乃自生命!你暂时多活了些日子,最后还是被杀死,落得万分可怜的下场,你活该,你那样的人,随便哪个时候都经不起考验,被人民唾弃! 【点睛】在高考中,微写作可谓“源远流长全国统一命题时出现的小作文,实则就是一种微写作。相对于大作文容易出现的假大空应试体症状而言,微写作贴近生活、紧扣教材、联系时事的命题特点更有利于考生抒发真情实感,客观描述事物,准确表达观点。微写作的考查要求常常与表达方式、修辞、句式、人称、角度等语言表达联系起来。从本质上说,微写作是语言综合运用题微写作的形式多样化,可以是改写、扩写、缩写、仿写以及种种片段性写作。从表达方式看,我们可以把微写作分为六大类:记叙类、描写类、说明类、议论类、应用类、抒情类。 三、本大题共6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子墨子言曰:“今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修保而勿失。然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是何故也?是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使能为政也。” 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今王公大人之要务在于众贤。曰:“然则众贤之术将奈何哉?”子墨子言曰:“欲众其国之贤良之士,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良士将可得而众也。”古之圣王之为政也,言曰:“不义【甲】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是以国之富贵亲近者闻之,皆以失其所恃而为义,而国之远者闻之,皆以上举义不辟远而为义。逮至远鄙郊外之臣、门庭庶子、国中之众、四鄙之民闻之,皆竞为义,则国之贤者众矣。贤者之治国也,国家治而刑法正,官府实而万民富。 古之圣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国之贤者,高与之爵,厚与之禄,重与之令。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重,则民不畏。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故当是时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定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人人思贤也。 今王公大人亦欲效古人,以尚贤使能为政,然高与之爵而禄不从也。夫高爵【乙】无禄,民不信也。民不信,岂能亲其上哉?故先王言曰:“贪于政者,不能分人以事;厚于货者,不能分人以禄。”事则不与,禄则不分,天下之贤人将何自至乎王公大人之侧哉?若贤者不至乎王公大人之侧,则不肖者在左右也。王公大人尊此,以为政乎国家,则赏必不当贤,而罚亦必不至暴。苟赏不当贤而罚不至暴,则为贤者不劝,而为暴者不阻矣。是以使治官则盗,守城则倍,君有难则不死,出亡则不从。故圣王以尚贤使能为政。尚贤者,政事之本而百姓之利也。 (取材于《墨子·尚贤》) 13. 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故当是时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定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人人思贤也 14. 下列选项中的加点字,与例句中的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有能则举之 A. 一举成名 B. 举一反三 C. 举国同庆 D. 唯才是举 15. 下列选项中的加点字,与例句中的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事则不与 A. 患难与共 B. 与人为善 C. 欲取先与 D. 与时俱进 16. 根据文意,如果在文中【甲】【乙】两处分别加入虚词,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 甲:且 乙:而 B. 甲:则 乙:而 C. 甲:且 乙:则 D. 甲:则 乙:则 17.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以设问形式从反面提出治理国家要重用贤能的人。 B. 墨子认为要给予贤能的人足够的财富、地位、礼遇、荣誉。 C. 墨子认为当时的王公大人不重用贤才,身边都是不肖之徒。 D. 文中以“古之圣王”与“今王公大人”做出了鲜明的对比。 18. 请把最后一段中画线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苟赏不当贤而罚不至暴,则为贤者不劝,而为暴者不阻矣。是以使治官则盗,守城则倍,君有难则不死,出亡则不从。 19. 文章结尾说:“尚贤者,政事之本而百姓之利也。”墨子认为,重用贤能的人对百姓有好处。请根据文意概括,重用贤能的人对百姓有哪些好处。 【答案】13. 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故当是时/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定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人人思贤也 14. D 15. C 16. B 17. C 18. 如果奖赏不能落到贤人身上,处罚不能落到恶人身上,那么贤能的人就不会被勉励,作恶的人就不会被阻止。因此让不贤的人治理官府就会监守自盗,让他守城就会背叛,君王有难时他就不肯献身,君王外出流亡他就不肯跟随。 19. 重用贤能的人,可以治理好国家,使百姓获得安定、富足的生活;可以让普通劳动者有机会得到任用,才华有用武之地。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者……也”判断句标志词,表原因,故在“者”“也”之后断开。“非……也”翻译为“不是……”,“欲……”翻译为“想要……”。“故”是常出现在句首的连词,故在“故”之前断开。“以德就列”、“以官服事”和“以劳定赏”为对称句式,故在“列”“事”“赏”之后断开。“量功”修饰“分禄”,二者联系紧密,中间不能断开,故在其后断开。“故”是常出现在句首的连词,故在“分禄”之后断开。“官无常贵”和“民无终贱”为对称句式,中间断开。 原文翻译为:拿(官位、俸禄、权力)这三种东西给贤人,不是对贤人予以赏赐,(而是)想要使(治理国家的)事情成功。所以在那个时代,根据德行任官,根据官职授权,根据付出确定奖赏,衡量功劳来分予禄位。所以为官者不会永远富贵,百姓不会永远贫贱,人人都想要成为贤人。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应明确要求,如本题针对一词多义设题,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及用法,找到相同的一项。 例句:“有能则举之”的“举”,翻译为“推举、任用”。 A项,“一举成名”的“举”翻译为“科举考中”; B项,“举一反三”的“举”翻译为“列举”; C项,“举国同庆”的“举”翻译为“全”; D项,“唯才是举”的“举”翻译为“推举、任用”。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应明确要求,如本题针对一词多义设题,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及用法,找到相同的一项。 例句:“事则不与”中的“与”翻译为“给予,交付”。这里所谓“与事”,其实就是上文所说“分人以事”,即把政事给予别人、交付别人。 A项,“患难与共”中的“与”翻译为“和”; B项,“与人为善”中的“与”翻译为“赞助”; C项,“欲取先与” 中的“与”翻译为“给予,交付”; D项,“与时俱进” 中的“与”翻译为“和,跟”。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虚词的能力。作答此类型题,学生应首先明确题目要求:根据文意,如果在文中【甲】【乙】两处分别加入虚词,意思正确的一项是。然后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本次填写虚词,应加强对上下语段的把握,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 不义【甲】不富,高爵【乙】无禄,需要两个连词。根据答案,前者须从“则”和“且”中选择,后者须从“则”和“而”中选择。这道题的本质是在考查⑦判断前后两个结构的语义关系;②具体连词的用法。“且”作连词时,常表递进关系,此外还可表让步或并列等关系。“则”作连词时,常表顺承、因果关系可以对举以表示分句的并列关系。“而”作连词时,可表示并列、递进、转折、顺承、修饰、因果、假设等多种关系。根据语义,“不义”和“不富”应为因果关系,“不义就不富”,所以甲处不能用“且”应当用“则”;“高爵”和“无禄”应为转折关系,“高爵但是无禄”,所以乙处不能用“则”,应当用“而”。 故选B。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理解文意,把握结构思路,了解写作特色。本题涉及的多为理解词句含义或者思想内容、写作用意,结合文本细心揣摩即可。 C项,“墨子认为当时的王公大人不重用贤才,身边都是不肖之徒”错误。由文章最后一段“若贤者不至乎大人之侧,则不肖者左右也”可知,属假设,选项过于绝对。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语句的能力。答此类题,一定要事先还原语境,切忌直接读句子翻译。翻译时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 当,与,相称,相配;劝,勉励;则为贤者不劝,被动句,翻译为“……被……”;是以,因此;倍,通“背”,背叛;死,为(君王)而死;亡,流亡。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作答本类题型,学生应首先明确题目要求,确定答题的方向,作答本题,学生应浏览全文,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 从全文中概括,注意关键词句。第一段从反面切入,所以“得富”、“得众”、“得治”其实都是“尚贤”的作用。第二段首句还是强调国家“得治”,中间强调君王尚贤可使普通人明道义、尚贤能。最后一句“国家治”、“刑法正”、“官府实”、“万民富”还是“尚贤”的作用。第三段第二句讲“尚贤”可以使有才干的普通人有机会得到重用。最后一段讲不任用贤人则赏罚不当,也从反面体现了“尚贤”会使“刑法正”。将上述要点归纳概括,就可以得到最终答案。 【点睛】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雅(简明、优美、有文采)。 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 留、补、删、换、调。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补:补出省略成分。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 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 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 注:直译即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参考译文: 子墨子说:“如今治理国家的王公大人,都希望长久保持而不失去(自己的国家)。但是(他们却)不能使(国家)富足而是使(国家)贫穷,不能使(人口)众多而是使(人口)稀少,不能使(社会)安定而是使(社会)动荡,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治理国家的王公大人,不能用重用贤能之士的方法来治理国家。” 贤良的人多,那么国家治理(的政绩)就多;贤良的人少,那么国家治理(的政绩)就少。现在王公大人的紧要事务就是使贤人增多。问:“(既然)这样,那么使贤人增多的方法是怎么做的呢?”子墨子说:“想要使自己国家中贤良的人增多,一定要让贤人富有,让他们有尊贵的地位,让他们受到尊敬,让他们得到赞美,这样做之后国家的贤人就可以得到并且增多了。”古代的圣贤君主治理国家的(方法),说是:“(人如果)不仁义(我就)不让(他)富有,(如果)不仁义(我就)不让(他)尊贵,(如果)不仁义(我就)不让(他与我)亲好,(如果)不仁义(我就)不让(他与我)接近。”因此国家中(原本)富贵(与君主)亲近的人听到这个政令,都因为失去了自己(原本能够)倚仗的(只能)行仁义之事,国家中(原本与君主)疏远的人听到这个政令,都因为君主能不回避关系疏远重用仁义之人而行仁义之事。直到边远偏僻的郊外的臣子.宫庭的戍卫人员.都城中的民众.四方边境的百姓听到这个政令,都争相行仁义之事,那么国中贤人就多了。贤人治理国家,(就能使)国家安定,刑法公正,府库充实,百姓富足。 古时的圣贤君主治理国家,重用有德行的贤人。即使是从事农业和手工业.经商的人,有能力就任用他。国中的贤人,给他很高的官位,给他丰厚的俸禄,给他很大的权力。(如果贤人的)官位不高,百姓就会不敬重(他);俸禄不丰厚,百姓就会不信任(他);权力不大,百姓就会不敬畏(他)。拿(官位.俸禄.权力)这三种东西给贤人,不是对贤人予以赏赐,(而是)想要使(治理国家的)事情成功。所以在那个时代,根据德行任官,根据官职授权,根据付出确定奖赏,衡量功劳来分予禄位。所以为官者不会永远富贵,百姓不会永远贫贱,人人都想要成为贤人。 现在的王公大人也想效法古人,用重用贤能之士的方法来治理国家,却(只)给贤人很高的官位,但俸禄却不随着(增加)。官位高(却)没有(相应的)俸禄,百姓就不信任(君王)了。百姓不信任,怎么能亲附他的君王呢?所以先王说:“贪于权位的,不能把政事分给别人;重视财货的,不能把俸禄分给别人。”政事的权力不交给别人,俸禄不分给别人,天下的贤人怎么会自己到王公大人的身边来呢?如果贤人不到王公大人的身边,不贤的人就在(王公大人的)身边了。王公大人使这些人得到尊位,用(这种方法)治理国家,那么奖赏一定不会落到贤人身上,处罚一定不会落到恶人身上。如果奖赏不能落到贤人身上,处罚不能落到恶人身上,那么贤能的人就不会被勉励,作恶的人就不会被阻止。因此让(不贤的人)治理官府就会监守自盗,(让他)守城就会背叛,君王有难时(他)就不肯献身,(君王)外出流亡(他)就不肯跟随。所以圣贤君主用重用贤能之士的方法来治理国家。重用贤人,是治理国家的根本,是对百姓有好处的事。 四、本大题共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寻陆鸿渐①不遇 (唐·皎然②) 移家虽带郭③,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 [注]:①陆鸿渐:唐代著名隐士,名羽,皎然的好友。②皎然:僧人,本姓谢。③带郭:靠近外城。 20.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写出陆鸿渐已经搬家,靠近外城,一条种满桑麻的小路可以通向他的新居。 B. 颔联写作者来到陆鸿渐居处,看到了篱边盛开的菊花,交代了寻访陆鸿渐的季节。 C. 由颈联可知,作者要寻找的人不在家,所以诗人想要离开,去西家打听情况。 D. 全诗最后一句写出陆鸿渐常往山中,太阳西斜时才会归来,暗示了诗人寻人的结果。 21.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二两句写陆鸿渐刻意搬家,离开喧闹之所,是因为俗务缠身无法摆脱。 B. “欲去问西家”表现出作者寻人不遇、探听无果后的失落和不舍的心情。 C. 本诗看似未对陆羽着笔,但通过环境和侧面描写已经使其形象跃然纸上。 D. 本诗的语言自然流畅、朴实无华,不加雕饰,音韵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 22. 下列诗句中菊花的象征义与本诗相同的一项是 A.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B.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C.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D. 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遍地金。 23. 本诗与唐代诗人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在选材上相似,试比较两首诗所刻画的隐士形象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答案】20. B 21. A 22. C 23. 不同点:陆鸿渐虽然也是隐士,但他的住处离闹市还不是很远,并且与邻为伴,日落而归,有踪迹可寻,更富有生活气息。《寻隐者不遇》中的隐士隐居深山,采药为生,行踪不定,是一位真隐士。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的鉴赏能力。诗句鉴赏具体包括:句意的理解,内容的把握,情感的概括,手法的分析等等。作答本类题型应首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针对选项回到原诗句中去,结合诗句具体内容进行比较、辨析,需要联系上下文体会,仔细分辨。 B项,“……看到了篱边盛开的菊花”错误。颔联“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写了靠近篱笆的园边都栽上了菊花,秋天到了但尚未开花,可见篱边的菊花并未开花。 故选B。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古诗词鉴赏能力。古诗词的综合鉴赏具体包括:句意的理解,内容的把握,情感的概括,手法的分析等等。作答本类题型应首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针对选项回到原诗句中去,结合诗句具体内容进行比较、辨析,需要联系上下文体会,仔细分辨。 A项,“……是因为俗务缠身无法摆脱”错误。“俗务缠身无法摆脱”属于无中生有,原文中并没有体现。 故选A。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象征手法的鉴赏能力。作答本类题型,学生需首先明确题目要求,结合具体诗句确定原诗句中菊花的象征意义,“篱边菊”语出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里象征着友人高洁的的品格和隐逸的特点。然后浏览选项,仔细体味每句诗的含义,联系作者,分析其中“菊花”的象征义,找到相同的一项。 A项,“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出自宋代词人李清照的《醉花阴》,菊花不止外形上雅淡、清秀,与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故用菊花象征人的憔悴悲伤。 B项,“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出自当代毛泽东的古诗作品《采桑子·重阳》。秋日里傲霜的菊花,象征着经过硝烟炮火洗礼的战士斗志和生命力。 C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出自陶渊明的《饮酒》。这里象征着友人高洁的品格和隐逸的特点。 D项,“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遍地金”出自王安石的《咏菊》。诗句写出菊花因风雨而散落,象征着自己因政治打击而失意。 故选C。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为两种: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和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本题要求学生比较两首诗所刻画的隐士形象有何不同,即考查学生比较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的不同之处。作答本类题型,学生需首先找到诗人描绘形象的诗句,并结合具体诗句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找出两首诗人物形象的不同之处,主要从住处、行为、行踪三个角度分析。《寻陆鸿渐不遇》中“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写到隐者的新居离城不远,但已很幽静,沿着野外小径,直走到桑麻丛中才能见到。“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去敲他的门,不但无人应答,连狗吠的声音都没有。问一问西边的邻居,邻人回答:陆羽往山中去了,经常要到太阳西下的时候才回来。“外郭”说明他的住处离闹市不是很远。“报道山中去”写出了隐士与邻为伴,“山中去,归时每日斜”写到隐士日落而归,有踪迹可寻,富有生活气息。 唐代诗人贾岛的《寻隐者不遇》“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写到隐者就在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他行踪,表明隐士隐居深山,采药为生,行踪不定,是一位真隐士。 两首诗,皎然的诗隐士居所离闹市还不是很远,与邻为伴,赋予生活气息,隐士有踪迹可寻。《寻隐者不遇》中的隐士隐居深山,采药为生,行踪不定。 24.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 ① 一轮明月寄托着李白浪漫的情怀,《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月抒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登高》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 ③ 邹忌经过冷静理智地分析,在齐王面前巧妙地将家事与国事进行类比,与“妾之美我者,畏我也”相对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最后邹忌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 ④ 人们在比喻“柔”的思想教育时,常引用“春风化雨,点滴入土”的俗话和杜甫“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 ⑤ 古代诗文中有些词语由于使用精当被广为采用,沿用至今,形成成语。如:《诗经·氓》中的“三岁为妇,靡室劳矣。_____________,靡有朝矣”;李密《陈情表》中的“_________,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⑥ 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出行工具与穿着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⑦《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致。 ⑧《逍遥游》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描写大鹏起飞的壮观图景:“鹏之徙于南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极写其声势之磅礴、飞之高、去之远。 ⑨《国殇》是追悼楚国阵亡士卒的挽歌,首先描绘了沙场战斗,这是一场短兵相接的战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 司马迁《鸿门宴》中“吾入关,________________”,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________________,庄不得击。” 【答案】 (1). 我寄愁心与明月 (2). 随风直到夜郎西 (3). 风急天高猿啸哀 (4). 渚清沙白鸟飞回 (5).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6). 王之蔽甚矣 (7). 随风潜入夜 (8). 润物细无声 (9). 夙兴夜寐 (10). 但以刘日薄西山 (11). 虎鼓瑟兮鸾回车 (12). 霓为衣兮风为马 (13). 不宜偏私 (14). 使内外异法也(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5). 水击三千里 (16).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17). 操吴戈兮被犀甲 (18). 车错毂兮短兵接 (19). 秋毫不敢有所近 (20). 常以身翼蔽沛公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注意以下词语的书写:啸、渚、蔽、寐、薄、鸾、霓、抟、犀、毂、蔽。 【点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或给下句写上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要看清要求,答题时从最有把握的题做起;要看清出处,根据出处提示回想原文信息,搜索所需语句。确定语句后,默写要注意字形,注意易错字、生僻字及语气词的写法,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学生记忆时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绍兴的大梦 ①一早醒来,我竟是睡在绍兴城古老的风则江畔。推窗望去,那典雅浪漫的廊桥就在眼前,近得我有些恍惚:这真的是绍兴吗?真的是那个让我梦里千回的地方? ②昨日车子进城,我的心加速了跳动,路旁还看得见从前的那些古旧的砖瓦参差在高楼崛起的老街上,好似青苔白发,感觉绍兴的英魂永存。在熙攘的市中心,环绕的商铺之中,蓦然就先看见了那古老的轩亭碑!心头一紧,叫司机慢行。古碑虽然已显得有些矮小,但依然撞击着每个行人的眼睛:当年的秋瑾先烈就是在此断头。斑驳的轩亭碑啊,你永远都会记得,那个1907年7月15日,一个属于绍兴的女子,“身穿白色汗衫,外穿原色生纱衫裤,脚穿皮鞋,钉有铁镣,两手反缚,由山阴县署至轩亭口”。离轩亭口不远,便是秋瑾当年住过的和畅堂。我轻轻走进那座老式的院子,石板铺成的小天井,三间坐北朝南的平房,与餐室毗连的耳房为秋瑾的卧室,里面的古式雕花木床和书桌都是她用过的原物,书桌上还放着秋瑾当年使用过的文房四宝和她牺牲前几天留下的遗墨。最让我心颤的是墙上挂着的秋瑾男装照片,巾(guó)轩昂,风采动人。怀想1906年,秋瑾从日本返回绍兴,亲自主持大通学堂,开启民智,投身革命启蒙。这些年来,我一直在想:年轻的秋瑾本出生在官宦人家,又嫁给了豪门富商,正可谓锦衣玉食,何以要抛去身家性命,誓死追寻救国救民的“共和”之梦? ③绍兴的“硬骨”中,除了秋瑾,更有一个魂灵,就诞生在那座立在新台门的周家祠堂。闪过一段亭台楼阁,远远就看见长长的围墙上如今竟画上了鲁迅的巨幅头像,没有上彩,木刻般的强烈效果。先生的头发短立着,手里夹着烟,那袅袅的烟丝顺着围墙好像飘到很远。 ④“先生!”我在心里轻轻叫了一声,鼻子就有些酸楚。其实,这是我第二次站在周家祠堂的门前。 ⑤那是上世纪的八十年代,也是一个初夏,脸上还是红扑扑的我忽然就站在这绍兴城的周家祠堂前。记忆中的我,迈进新台门的脚步是雀跃的,寻找百草园的眼睛是欢喜顾盼的,品尝咸亨酒店的酒是香甜醉人的。在周家祠堂后门外的小运河上,一艘旧旧的乌篷船载着我们三个年轻人,穿过一座座木的、石的小拱桥,驶向了鲁迅儿时的外婆家。 ⑥将近三十年过去,一路的风雨(cāngsāng) ,当年的小辫姑娘早已无法雀跃,周家祠堂早已不再是从前那般轻松游览的胜地。这些年中,我几乎“怕”谈到鲁迅,甚至怕写下“鲁迅”这两个字,因为觉得自己不配。在中国,谁能说不知道鲁迅呢?只是觉得所谓的“狂人”和“阿Q”,“闰土”和“祥林嫂”却都已走远,鲁迅的声音只属于他的那个历史。其实,鲁迅的笔又何曾离开过我们?他所揭露的“国民性”依旧在今天的“看客”身上显现,他所抨击的“精神胜利法”无处不在发酵,今天的闰土还会叫一声“老爷”,执著的“读书狂人”还会呐喊着“救救孩子”!鲁迅的身影,从上世纪走来,他还将走进下个世纪去。 ⑦又见三味书屋。轻轻地,我不敢惊醒鲁迅当年上学的小桌,那上面有他亲手刻着的一个“早”字,桌面上有他那小小少年一丝不苟的眼睛。书屋的后面是百草园,当年的草木竟然被换成了一方玉米的青苗,只有那一截矮矮的土墙,还告诉我那里曾留存过少年鲁迅的手印。我不禁仰望苍天,正看见屋檐上密密的野草,它正在风里独自垂看着我等人间“过客”。 ⑧出了周家的大门,前方一拐就是咸亨酒店。远远地看见一条街上忽然突兀地立着一个孔乙己的雕像。这个在鲁迅笔下一点儿尊严都没有的人,如今是真的找回了“尊严”。哑然之际立定再想,总不能立个“阿Q”或“祥林嫂”吧。 ⑨说起来,绍兴的大梦里应该还有王羲之那青山绿水的兰亭,虽说梦里已千回,但是兰亭的古韵清雅还是远远地超出了我的想象。借着山影,走过吊桥和凉亭,身边正是“茂林修竹,清流激湍”,与友人对坐在“曲水流觞”的石头上,天地静阔,等那千年的酒杯。我想象着当年“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一觞一咏”“畅叙幽情”的情景,脑海里翻卷着羲之先生的笔墨豪情,品咂起他发出的那种“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的对生命价值的深沉思考和感慨,那是一种何等高贵的文缘和情缘。 ⑩怀想公元前2198年,夏禹大会诸侯于此,创立了中国第一个朝代“夏”。走过历史的漫漫烽烟,古老的绍兴,你无论经历多少痛苦,却从未减损过高昂尊贵的容颜,因为你从未忘记,自己是华夏的第一圣部。 ⑾春夜里,漫步在护城湖畔,浓浓的思绪交织在一起。感觉自己也从那千年的大梦中走来。在这大梦里,曾浸透着秋瑾的血,飘游着鲁迅的魂,弥漫着王羲之的气脉。其实啊,在绍兴的怀抱里,还有多少古今英灵,深藏着他们尚未完成的春秋大梦! (选自《新华文摘》。作者陈瑞琳) 25.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并给词中加点的字注音 毗( )连 巾guó( ) 风雨cāngsāng( ) 清流急湍( ) 26.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 作者叙写了绍兴的人文景观,并加以联想、想象,描绘出一幅幅内涵厚重的图画,情感浓烈,充满着对圣贤志士的敬仰之情。 B. 作者面对秋瑾的男装照片,心灵震动,不禁为秋瑾出生官宦人家、后嫁给豪门富商、最终却抛去性命的人生历程而深深惋惜。 C. 文章没有重点叙写如今的绍兴,一是因为绍兴的人文历史深深打动了作者,二是因为如今的绍兴已全无往日厚重的文化内涵。 D. 作者面对“鲁迅头像”“百草园”“咸亨酒店”,睹物思人,生发出些许感慨,其中主要表达了对鲁迅先生逝去的无限伤感之情。 E. “那是一种何等高贵的文缘和情缘”中的“文缘”“情缘”指王羲之与“群贤”饮酒赏景、“畅叙幽情”、书写美文,思考人生的缘分。 27. 文章第⑤段,作者插叙第一次游览周家祠堂的经历,有何作用? 28. 第⑥段“鲁迅的身影,从上世纪走来,他还将走进下个世纪去”在文中有何深刻含义? 29. 从全文看,“绍兴的大梦”有哪些具体内容?请分条概述。 【答案】25. (1). pí (2). 帼 (3). 沧桑 (4). tuān 26. AE 27. 插叙的文字与下文形成对比。第一次到周家祠堂,作为年轻姑娘,周家祠堂仅仅是轻松游览的胜地;这一次到周家祠堂,作者已经历三十年的风雨沧桑,走进周家祠堂,深深感受到了鲁迅的思想价值,联系社会现实,内心深处充满了无限的感伤。通过对比,凸显鲁迅大梦的价值与现实意义。 28. (1)鲁迅在上世纪以毕生精力致力于揭露并改造“国民性”的事业,其理想与精神已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凝聚成民族文化的精魂;(2)当下以至未来鲁迅所痛心的“国民性”以不同的形式依然存在着,鲁迅的“大梦”还没有完全实现,中华民族仍然需要鲁迅精神。 29. (1)以秋瑾为代表志士仁人的救国救民之梦;(2)以鲁迅为代表的思想家揭露“国民性”,力求改造人的灵魂的“立人”之梦;(3)以王羲之为代表的“群贤”,沉浸在青山绿水之中,“畅叙幽情”,追寻生命价值之梦。 【解析】 【25题详解】 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字形的能力。该题每一个小空中加点的字都是常见易读错易写错的字,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复习字音和字形字义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效果会更好。 “毗连”中的“毗”应读作“pí”;“巾guó”中的“guó”应写作“帼”;“风雨cāngsāng”中的“cāngsāng”应写作“沧桑”;“清流急湍”中的“湍”应读作“tuān”。 【2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综合赏析能力。本类题型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错误选项一般都是不会引起争议的硬伤。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最恰当的两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比照文章内容,逐一进行分析。 B项,“……最终却抛去性命的人生历程而深深惋惜”错误。由文章第二段“年轻的秋瑾本出生在官宦人家,又嫁给了豪门富商,正可谓锦衣玉食,何以要抛去身家性命,誓死追寻救国救民的‘共和’之梦”可知,作者对秋瑾的选择进行了思考,对秋瑾的救国救民之梦表现钦佩,但“深深惋惜”属于无中生有,与文无据。 C项,“……二是因为如今的绍兴已全无往日厚重的文化内涵”错误。由文章最后一段“实啊,在绍兴的怀抱里,还有多少古今英灵,深藏着他们尚未完成的春秋大梦”可知,作者主要写“绍兴大梦”,没有重点描写当今的绍兴,选项表述绝对化。 D项,“睹物思人”“主要表达了对鲁迅先生逝去的无限伤感之情” 错误。由文章第六段“只是觉得所谓的‘狂人’和‘阿Q’,‘闰土’和‘祥林嫂’却都已走远,鲁迅的声音只属于他的那个历史”可知,作者敬佩鲁迅先生以毕生精力致力于揭露并改造“国民性”的事业。由第六段“鲁迅的身影,从上世纪走来,他还将走进下个世纪去”可知,作者认为中华民族仍然需要鲁迅精神的指引。 故选AE。 【2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文章情节作用把握能力。作答本类题型,首先应明确题干“文章第⑤段,作者插叙第一次游览周家祠堂的经历,有何作用”,然后回到文章中去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文章情节作用一般有: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为后面情节发展做铺垫或埋下伏笔、照应前文、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学生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入手。内容方面,起到对比突出强调作用。结构方面,则用于为下文作铺垫。插叙的文字与下文形成对比。由文章第五段“那是上世纪的八十年代,也是一个初夏,脸上还是红扑扑的我忽然就站在这绍兴城的周家祠堂前。记忆中的我,迈进新台门的脚步是雀跃的,寻找百草园的眼睛是欢喜顾盼的,品尝咸亨酒店的酒是香甜醉人的”可知,作者第一次到周家祠堂,还是一个年轻姑娘,“脚步是雀跃的”“眼睛是欢喜顾盼的”“酒是香甜醉人的”,周家祠堂仅仅是轻松游览的胜地。由文章第六段“将近三十年过去,一路的风雨沧桑,当年的小辫姑娘早已无法雀跃,周家祠堂早已不再是从前那般轻松游览的胜地”可知,这一次到周家祠堂,作者已经历三十年的风雨沧桑。由“因为觉得自己不配……其实,鲁迅的笔又何曾离开过我们?他所揭露的‘国民性’依旧在今天的‘看客’身上显现,他所抨击的‘精神胜利法’无处不在发酵,今天的闰土还会叫一声‘老爷’,执著的‘读书狂人’还会呐喊着‘救救孩子’”可知,作者深深感受到了鲁迅的思想价值,联系到社会现实,作者内心深处充满了无限的感伤(酸楚)。由“鲁迅的身影,从上世纪走来,他还将走进下个世纪去”可知,通过对比手法,凸显鲁迅大梦的价值和其现实意义。 【2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重点句子含义的鉴赏能力。作答本类题型,学生需考虑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手法与内容结合,表现了什么情感。这样的题,往往结合发展性考题来考,有时,也会单纯考哲理性语句的含义,这种题型可以说“逢散文阅读题必有之”。这样的考题,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要正确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就必须把握住关键词“走来”和“走进”的含义,即阐释鲁迅精神在上世纪和本世纪的作用和影响。 由文章第六段“只是觉得所谓的‘狂人’和‘阿Q’,‘闰土’和‘祥林嫂’却都已走远,鲁迅的声音只属于他的那个历史”可知,上世纪鲁迅以毕生精力致力于揭露并改造“国民性”的事业,他的理想与精神已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凝聚成民族文化的精神。由“其实,鲁迅的笔又何曾离开过我们?他所揭露的‘国民性’依旧在今天的‘看客’身上显现,他所抨击的‘精神胜利法’无处不在发酵,今天的闰土还会叫一声‘老爷’,执著的‘读书狂人’还会呐喊着‘救救孩子’”可知,本世纪,鲁迅所痛心的“国民性”问题依然存在着,鲁迅的“大梦”还没有完全实现,中华民族仍然需要鲁迅精神的指引。 【2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分析概括的能力。作答本类型题目,学生应首先明确题目要求,带着问题浏览全文,梳理文章结构,圈划答题区间,根据要求非常谨慎地从原文中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本文围绕题目“绍兴的大梦”展开,以游览顺序为线索,第一段写到作者身处绍兴。第二段,路过轩亭碑,重点写秋瑾的大梦。第三至八段,作者游览周家祠堂、三味书屋、远望咸亨酒店,重点写鲁迅的大梦。第九段写王羲之的大梦。第十段,作者联想到夏禹大会诸侯。最后一段,总结绍兴大梦,抒发感慨。由最后一段“在这大梦里,曾浸透着秋瑾的血,飘游着鲁迅的魂,弥漫着王羲之的气脉”可知,“绍兴的大梦”具体包含了三类人:秋瑾、鲁迅、王羲之。 由文章第二段“怀想1906年,秋瑾从日本返回绍兴,亲自主持大通学堂,开启民智,投身革命启蒙……誓死追寻救国救民的‘共和’之梦?”可知,秋瑾的大梦指救国救民之梦 由文章第六段“只是觉得所谓的‘狂人’和‘阿Q’,‘闰土’和‘祥林嫂’却都已走远,鲁迅的声音只属于他的那个历史”可知,鲁迅的大梦,至鲁迅以毕生精力致力于揭露并改造“国民性”的事业,力求改造人的灵魂的“立人”之梦。 由文章第九段“品咂起他发出的那种‘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的对生命价值的深沉思考和感慨,那是一种何等高贵的文缘和情缘”可知,王羲之沉浸在山水之中,“畅叙幽情”,追寻生命价值之梦。 六、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30.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①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郎朗的父亲在《我和郎朗30年》这本书中,讲述了郎朗如何从一个普通的孩子迅速成长为超一流钢琴家的故事,介绍了培养郎朗成功的秘诀,其中一条是:让孩子成长得快一些、更快一些。这引起了家长的热议。 家长甲说:我觉得非常有道理。培养孩子确实要尽早、赶快,要尽可能地早学、多学。 家长乙说:我不太同意这种观点。培养孩子不能求快,求快势必会伴随严苛的训练,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再说,像郎朗这样成功的又有几人? 家长丙说:是啊,梁启超先生说过,学习不必求猛进,像装罐头塞得太多太急,不见得会受益。他教育出的子女个个都很杰出。 家长甲说:可是时代不一样了啊! …… 要求:以上对话引发你怎样的想象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50字的议论文。② 阅读下面的提示,按要求作文。 有时候,大家关注的比较多的是“我们”,如果把眼光转向“他们”,你能关注到哪个群体?他们是怎样的一群人?有怎样的表现?你和他们会有怎样的故事?你想为他们表达点什么? 请以“为他们 ”为题目,先在横线处填上一个词或短语,使题目完整通顺,然后写一篇不少于750字的记叙文。 【答案】【例文】 不要按下成长的加速键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似乎成了当下中国家长公认的真理。家长们则天真地认为让孩子尽可能地早学、多学,将来便可成人中龙凤。培养孩子似乎像看电影,按下快进键,便可以越过成长的点滴,迅速看到孩子成熟。然而,事实真是这样吗? 中国家长为何要让孩子成长地快些?无外乎日愈激烈的社会竞争和深植于现代人心中急功近利的心态。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各行业的成熟让人才不再稀缺,一些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让父母们心生焦虑,把孩子送进辅导班,花了辅导费似乎能买一份心安。再者从牙牙学语的孩童到风华正茂的青年才俊,这十八年的光阴有些父母等不及。他们渴望儿女有出息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培养孩子,又怎能急于求成? 人生最令人回味的莫过于一知半解却又充满好奇的孩提时光。然而,一旦成长被按下了加速键,孩子便没有时间留意春天的花开,夏天的蝉鸣,秋天清晨的露水以及冬日漫天的雪花。也许你会说长大后会有足够的时间,但那时或许你“杰出”的孩子已经失去了发现美的能力,忘记生命中充满了美好。失去了这份心境,再多的成就也难弥补内心的空洞。 快速成长并不意味着优秀。朗朗固然成功了,一些他快速成长中遗失的快乐,也许被他的成功所弥补,但是还有多少个没日没夜练着钢琴的孩子失去了童年也不曾为世界演奏,他们下了那么大的赌注却输得一场空。 快速的成长还意味着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缺失。当老师问道“月亮像什么”时,所有人回答 “像小小的船”,只因儿时背过的那篇课文。有人曾惊讶德国小学花一个月的时间学中国不到一周的知识,却不知他们让孩子去享受探索知识的快乐,形成对知识的渴求。这也是为何中国填鸭式教育下各领域高学识人才众多,却很少有人能有所突破,然而是那样的突破者真正引领着人类进步。 有些被按下成长加速键的孩子已成人,有些还在飞速“成长”,但那不是真正的成长。如果你正为人父母,如果你也按下了成长的加速键,那么请调回正常速度,当下春色正好,何不带你的孩子流连于鸟语花香? 为他们灌蓝天空 天空是充盈着幼蓝色的一一对我们而言可是天空的另一半却干涸得裂了个大缺口,灰黄而沙哑一一对于他们,那些生活在天空黯淡伤疤下的孩童。 八月十五,在叙利亚。惭愧地说,作为一名中秋佳节无法和家人团聚的战地记者,我急躁不耐地想寻找着些能挂入新闻的镜头。第一张照片黄沙叫嚣着吞噬这些因战争而颠沛流离、失去家园依托的黑皮肤孩童们,简陋恶劣的帐篷难以撑起这半边压抑灰暗的天幕。 黝黑的皮肤,仅仅够遮羞的衣物,身上爬遍的细碎伤痕,新旧杂陈,薄薄的一层皮覆盖在骨架上,好像一个随时会被骨头撑裂的人偶。他明明在战乱中生存,却像一只初入世界的小鹿,拥有一双好奇又明亮的眼睛,闪烁着无畏的、探索的光芒。 他看着我脖子上挂的相机,对我说:“叔叔,可以为我们照一张相吗?”我望着他的眼睛,不由自主地点头,我想我是被他眼神中的单纯打动了。一个战地的孩子,怎么会拥有那么纯粹干净的目光?没有痛苦、没有绝望,一片安宁祥和。有一刹那间,我感觉他的眼神是属于我们这片蔚蓝色的天空之下的。 我跟着他进了身后破旧不堪的帐篷,看到了一群像他那样的孩子,和他有着一样的目光。他不是他,是他们。帐篷内散乱坐着的她、他、他们,一群年龄很小的孩子,相似的外貌,一样的目光望着我。灰暗的光线,他们的目光应该属于蓝色的天空下的,而不是那片充满离别、苦难的天空。 小男孩对我说:“可不可以为我们一家人照一张合影,拜托您了。”望着他们,我想起我们这里孩子,相机唾手可得,对物资更是肆意浪费。 “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失去身边这些家人,所以我们一直想照一张全家福。”他们在苦难中还仍然持有的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令我触动。我按下我手中的快门,减轻我内心对他们的愧疚感。 他们的水资源有限,我的能力也不足以为他们所有人提供足够的水,所以我用我的相机记录下这一切,包括——一个将死的婴儿躺在小男孩的怀抱中,小男孩托起一碗泥汤,灌食着嗷嗷待哺的婴儿,头顶的天空阴沉灰暗。 这些战后失去家园的孩子们,他们活在天空的伤疤里,他们的天空没有颜色,没有生机,但他们却懂得寻找颜色。而我们的天空蓝得晃眼,我们有和平,有家园,却不够珍惜。我们,他们,天空的这半边,天空的那半边,都该是蓝色的。我用我手中的摄影机,为他们灌蓝那半天空。我们是否也能省下水龙头里浪费掉的水,为他们,灌蓝天空?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审题要点:材料作文的审题一般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材料的主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说理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此题可提取材料中的关键词,并对关键词进行分析立意。 具体过程: 提炼关键词:普通,迅速,成长,超一流,钢琴家,培养,成功,秘诀,热议,尽早、赶快,早学,多学,身心,健康,教育。 进一步分析: 本次作文侧重学生思维的考查。材料以世界著名钢琴家郎朗父亲谈如何培养孩子开始,引出了观点,郎朗的父亲认为应该“让孩子成长得快一些、更快一些”然后,引出四位家长的观点。无论是四位家长的观点,还是材料中朗朗父亲的观点,都是在探讨如何培养孩子走向成功。 1、郎朗的父亲:让孩子成长得快一些、更快一些——肯定快。 2、家长甲:培养孩子确实要尽早、赶快,要尽可能地早学、多学——肯定快,从小开发孩子的兴趣、天赋。 3、家长乙:培养孩子不能求快,求快势必会伴随严苛的训练,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再说,像郎朗这样成功的又有几人——否定“快”,认为“快”中的“严苛训练”,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郎朗的成功是个例,不具有普遍性。 4、家长丙:是啊,梁启超先生说过,学习不必求猛进,像装罐头塞得太多太急,不见得会受益。他教育出的子女个个都很杰出——以“梁启超”为例,否定“快”。 5、家长甲说:可是时代不一样了啊——认为梁启超的理念“过时”了,不足信。 分析材料会发现,朗朗的父亲,强调的是,竭尽个人的力量,促进孩子快速成长,并且培养出了“超一流水平”郎朗,他是已经成功的例子。家长甲站在郎朗父亲的一方,肯定快,从正向来说,从小开发孩子的兴趣、天赋,一家长的眼光避免孩子错过“成才”的机会;从负面影响来说,朗朗的例子为个例,盲目的强迫,是否会让孩子快乐?甚至违背孩子的兴趣,压迫孩子的童年,以“严苛训练”磨灭童真。家长乙反对的是“求快”“严苛训练”,是从孩子的身心健康入手,是值得肯定的。而家长丙与乙一样,反对的是“猛进”。二人主张的并非是“慢”,而是从孩子的身心健康入手,顺应孩子的规律。在作文中学生应抛弃采取单一论证的方法单,应辨证的看待。单一论证其实是一种考试思维的躲避,忽视对论题的辩驳。 【立意】1、欲速则不达; 2、赢在起跑线上; 3、如何正确教育孩子。 【素材】1、一段段铿锵有力的节奏、行云流水的指法,背后有多少挥汗如雨、枯燥机械的练习。感人的乐曲、宏伟的作品、伟大的灵魂,往往都需要经历最为痛苦的历练。当我在聆听和阅读的时候,可否思考过背后伟大人物成长的历程,并在作品之外对人生产生更深刻的反思呢。 2、朗朗父亲的教育让我深受启发,父亲如山,严教如爱。朗朗成功的经历让人感叹勤奋的力量和家教的严格。然而,我们也不得不反思,80年代中国第一批钢琴热,为何只出现了朗朗一人,难道就没有第二人历经了如何巨大的磨练吗。我们也不得不反思,是否朗朗的成功可以被复制和值得被复制。教育的目的、意义,是否只能靠不断地提前、加快、从严来实现。 3、严父之形象、棍棒之下出孝子的形式,似乎在中国的传统教育里已经成为了家教的榜样。不断地加快和赶早,是否符合教育的规律和受教育者的现状呢。我想,一味求快求早不会是真正科学的做法,而只是一些家庭和家长的一厢情愿。而为孩子选择的理想,又是否真正符合社会未来的需要、孩子的兴趣志向,则完全是一种猜测。 4、王安石笔下的仲永可算是中国启蒙教育成功的典范了,但没有后期持续的努力和真正治学的精神,早慧可能只是昙花一现。我们今天的英语教育已经不断地尽早、赶快了,从小学提前到初中,再到幼儿园甚至到胎教,但我们今天还没能产生梁实秋、林语堂这样英语语言大师。今天,我们有让美国都感叹的扎实的基础教育,我们的学生已经提前掌握了很多知识和技能,但为什么我们却没有对应地产生更多影响人类的成就呢? 5、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似乎在前几日的阅读中找到了灵感。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公司出版的一套《西方名著入门》的序言中,有这样一段精神的论述:“教育的目标如果是传递现时的信息和灌输现时的做法,则这种教育必然会失败,因为现时的信息和做法正在逐渐过时”。长远的教育不是让孩子在填鸭式的教学中,一边忍受教学的痛苦,一边渴望着成功,而应该培训求知的能力和兴趣。“真正有效的教育是关于理解力的教育”,作者说,如果给年轻人一个建议,就是“随时准备好去做任何事”。所以,快学早学未必是真正的好事情,热爱知识、长久地发力,才能踏上真正的大师之路。 6、鲁迅先生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曾经说过“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让孩子少承担一些未来的重负,并不是不负责任。但让他们体会到青春的快乐、健康的成长,也是不可牺牲的人生财富。鲁迅的儿子周海婴,在摄影界里做出了自己的一番事业,无愧于父辈的教导,也无愧于自己的一生。我看这也是一种成功。 【结构】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并列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由此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并列的方式进行论述,并列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如此题可围绕“不要按下成长的加速键”这一中心论点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角度论述;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安排结果时刻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 【点睛】考场作文,首先要审清要求,把握好关键词,弄明白作文的立意。保证不偏离,不跑题。其次列提纲,对考场作文来说,这项很重要。最后表述成文。要想文采飞扬,逻辑缜密还需平时多读多练、多留心,多积累素材。 二、命题方式:半命题作文 审题要点:半命题作文就是指作文题目只出现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由人们自己去补充的一种作文。这就需要学生在拿到题目后,先要分析已有文字部分所表达的意思,并结合所给材料补充完整题目,进行立意。 分析题意思: 学生应根据语法常识对题目进行推断。题目已有部分为“为他们”,实际上是介宾短语作状语,前边省略了主语。结合关注提示语推断主语。提示语首先描写一种生活常态,即人们大多少情况关注自己,很少关注他人。然后连用五个问句来启发学生,其中三个称呼皆为“你”,学生可由此判定,主语为“我”,即当代的中学生。“他们”在这里是指一个群体,材料里要求学生明确是“他们是怎样的一群人?有怎样的表现”,就是要求学生的写作要明确群体特征。“你和他们会有怎样的故事?你想为他们表达点什么?”要求学生写出发生的故事,及自己的观点,学出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补充题目: 弄清了题意之后,就要考虑补充文题了。本题目需要补充的为谓语动词,即“干什么”。补充文题就是将半命题作文变为命题作文。充分利用半命题作文选材自由的特点,填上自己认为较容易写的内容。题目可以是“为他们点赞”“为他们叫好”“为他们祈祷”“为他们说句话”等。 本次作文文体有明确的要求,即记叙文,学生需选取生活中对自己触动比较大的事件,进行记叙描写。半命题作文给我们以自由选择材料的余地,但同时也放宽了题目本身的一些要求。有的考生往往填上一些消极、不健康的内容,给半命题作文带来了一些负作用,自然也降低了作文的品位。考生应在这方面应引起注意,不能凭一时的感情冲动,或是标新立异,填写上了一些消极、不健康的内容,应填写积极向上,反映青少年时代风貌的健康内容。 立意:1、为他们喝彩。 2、为他们欢呼。 3、为他们灌蓝天空。 素材:1、无论清晨还是旁晚,耳边不时的响起《我和我的祖国》的旋律,就是在晨练时,我也不自觉的哼唱,张嘴就是《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也能分割,优美的旋律,挥之不去,在天际萦绕。 2、从九月十四号女排世界杯以来,场场不落,即便是错过了直播,也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回看,随着球起球落,我的心也跟着起起伏伏,不时瞪着双眼,握紧了拳头,就像是下一个上场的就是我一样,继而又忍不住拍掌欢呼。纵观这十一场球赛,给我留下印象深刻是对阵日本队、巴西队、美国队和荷兰队。 3、你们化险为夷的英雄壮举感动了无数人。得知你们的英雄事迹,我很感动,为你们感到骄傲。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 4、西藏自治区山南市隆子县玉麦乡牧民卓嘎、央宗姐妹,始终秉持“家是玉麦,国是中国,放牧守边是职责”的坚定信念,几十年如一日,守护着祖国的领土。希望你们继续传承爱国守边的精神,带动更多牧民群众像格桑花一样扎根在雪域边陲,做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幸福家园的建设者。 5、2015年6月,杜富国得知要组建扫雷大队的消息后,第一时间递交申请,主动请缨,征战雷场。2018年10月的一次排雷作业中,他为掩护战友,被待清除的手榴弹炸伤,失去双眼和双手。2019年5月16日,在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上,扫雷英雄杜富国向习近平总书记敬上特殊军礼,总书记左手握住他的手肘,右手轻拍其肩膀,致以亲切的问候。 结构:记叙文可用线形结构。即全文只写一件事情的记叙文形式。就是将一件事情从开端、发展、高潮到结局一条线写下来。关注的群体一一叙利亚战乱中的儿童,他们在战乱的灰暗的天空下,依然有纯粹干净的目光、有人和人之间依恋的温情、对生的渴望。以一个战地摄影记者的身份,用几帧照片串联人物的活动场景,用对比来突出人物及环境,反复描述天空来强化文章构思。然后注意:符合记叙文文体特征——善于描写,有意识使用各种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有表现力,适当的环境描写——渲染气氛增加文学意蕴。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