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届 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3体会文中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17届 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3体会文中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

第一讲 体会文中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 -2- 典题举例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重要语句”通常指以下几种语句:①内涵较为丰富的语句;②使用 特殊表现手法的语句;③结构比较复杂的语句;④能显示脉络层次 或主旨的语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即理解句意。这个考 点着重考查对诸如中心句、点睛句、过渡句、矛盾句、哲理句等 的表层含义、深层含义或句外意义的分析概括。“体会重要语句 的丰富含义”是散文阅读的一个重要考点,该考点旨在考查学生对 文本语言的理解鉴赏能力。 -3- 典题举例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听 雨 叶延滨 写下这个题目,便不自觉地在心里吟诵起那些熟悉的诗篇,而且 大多是古人的句子。雨,大概是古典的。而且常常当人们进入一种 诗化的境况,才会从喧嚣的市井声浪里逃出来,逃出来的耳朵才能 听雨。听雨有三个条件:第一是心静而神动,心静者不为市井或朝 野的得失荣辱而悲喜,心平如水,不起波澜;神动者,是心神与自然呼 应,天地万象,胸中百感,互交互合。第二是独处一室,或书房与书为 侣,或山中小亭坐对群峰。第三是有雨。说到这里,话题的主角就 出来了,听雨者,与雨为友,其喜怒哀乐,无不是因雨而起。 -4- 典题举例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我赶走那些如雨脚一般敲击我心窗的诗句,它们虽美,但吟哦的 是他人心曲。雨声已经伴千载百代的人,抒发自己的情怀。像永不 退场的乐师,耐心地为一个又一个的登台者伴奏,他只是在人们不 觉察之中,调动自己的琴弦。“疏雨漏梧桐,春水洗杏花,剑门斜雨细, 古城涤尘轻。……”这些都是人们久唱而常新的曲子,它们让我们 只能相信,雨声是个能为每一个人伴奏的好乐师。 这是六月,久旱无雨的京城,下起第一场透雨。雷声沉沉地滚过, 把都市里嘈杂的市声驱走,然后是闪电,是风。好风啊,让窗外一排 高高的杨树,起舞俯仰地欢迎,满世界都是叶子的笑声!然后急急敲 下一排雨脚,如碎玉,如奔马,如瀑布狂泻—— …… -5- 典题举例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我躺在床上,听雨声从窗外跳进屋里来,又沿着白石灰抹的老墙 往上爬,爬出一道道渍印。这是我最早的记忆,好像是我们搬进那 座南方老城一条叫斌升巷的窄街。那是一个旧公馆,房子是木结构 为主的,木框里砌上砖抹上白灰。我们的房子背墙临街,墙的上部 有两只小窗,用来通气透光的。小窗很高,又从不开,布一张挂满灰 尘的蛛网,让人想到许多故事。故事是雨声送进来的,这是我对这 个世界最早的印象:雨夜里两只高墙上的窗,窗上挂着一张蛛网,网 不住的雨声和更声漏湿了童年。(前两年我调出这个城市,妻子说 我不喜欢这个让雨水锈满青苔的老城。) …… -6- 典题举例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我有一段让大雨泡着的记忆,那是1966年秋。那年本是我参加高 考升大学的日子,“文化大革命”一声炮响,升学成了泡影,父母又先 后被“革命群众”揪了出来,我被派到川滇边界山区农村“搞社教”。 正是屋漏偏遇连阴雨的时候,在山区待的几个月,也没有见到几回 晴朗的天。心里下着雨,外面也是雨,风声雨声,让人心怵。山区搞 运动,免不了天天晚上的会。山里人住得分散,一家守一个山头,我 这个小工作队员,每天就戴一顶大斗笠,提一盏马灯,风中雨中满山 地转悠。田坎又窄又滑,一下雨就变成了鳝鱼背,真不知一天摔多 少跤。啊,这也许是我命运的象征:漫天风雨,长夜窄路,一盏孤灯,一 张不知是雨水还是泪水洗了百遍的脸。(到现在说到“文化大革命”, 我的耳边就响起一片暴雨在一只斗笠上踢踏的声浪。) …… -7- 典题举例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我对雨声的记忆不全是灰色的,有苦味的记忆,也有温馨的时候。 那是在陕北,夏天终日在秃山峁劳作的我们,就像在火炉上烘着的 红薯,每天都盼望着天上有块能下雨的云。高原的雨少,下一次就 真叫恩赐。下雨可以不出工,可以凉凉地躺在炕上,听雨声让高原 有了笑语,听苞谷拔节的脆响,让自己干涸的心,也有一个绿草般的 梦。(庄稼人听雨能听出快乐,这种快乐进城后就少了,至少不是那 带着土味和草味的快乐了。) 听雨,是听时间的脚步声,只是各人有各人的雨声,这是我刚刚想 明白的。 (有删改) 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1)雨声是个能为每一个人伴奏的好乐师。 (2)在山区待的几个月,也没有见到几回晴朗的天。 -8- 典题举例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参考答案:(1)①就像乐师是演唱的伴奏者一样,雨声也是人们抒发 情怀的伴奏者;②人们喜爱雨声,因为雨声能很好地寄托不同的感 受与情怀。(2)①正是连阴雨的时候,山区自然没有几天晴朗的日 子;②由于个人与家庭的不幸遭遇,心里下着雨,自然也就感觉不到 晴朗的天气了。 -9- 典题举例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文脉梳理文章开篇扣题,谈论“听雨”的三个条件。然后写六月的 一场雨,并由此回想起自己与雨有关的三段回忆:在雨水锈满青苔 的老城的时光岁月,在边界山区农村冒雨“搞社教”,在陕北秃山峁的 劳作日子。这三段回忆既有苦味也有温馨。作者将自己对雨的解 读与所经历的往事关联起来,真正达到了寓情于景。 -10- 典题举例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教你审题(1)此句的关键词是“每一个人”,文章说雨声“耐心地为 一个又一个的登台者伴奏”,直接点出雨声与人们有着很密切的关 系,而此句中的“伴奏”一词又指出人们在雨声中抒发着各种情感。 从对关键词的理解,可以看出雨声不仅是人们抒发情怀的伴奏者, 也能很好地寄托人们不同的感受与情怀。 (2)此句的关键词是“晴朗”,一般来说,晴朗都是指的天气状况。 但是在文中不能仅仅把它看作对天气状况的描述。此句所在段落 叙述了“文革”中作者家人和作者本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迫害,作 者的大学梦破碎了,生活陷入一片阴暗,没有了阳光。作者在山区 “搞社教”时也感受不到阳光的温暖。另外,作者在山区工作时,也正 值连阴雨的时候,确实没有几回晴朗的天。这个句子需要从天气状 况和作者的遭遇两方面理解。 -11- 典题举例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理解句子含义题的4个突破口 做句子含义题前要审清以下几点: ①位置特点(文首、文中、文尾,段首、段中、段尾)。②相邻句。 ③句内关键词语。④句内结构层次(单句、复句等)。⑤句子表达 特点(有无用修辞手法及表现手法等)。 1.明位置,体会结构句 结构句是指在文章的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句子,如总领句、总结 句、过渡句、照应句等。对于这类句子,主要是通过准确判断句子 在文中的位置来确定其含义的。理解总结句、总领句的含义,需要 分别对上文与下文的几段内容进行概括;理解过渡句的含义,需要 对上下文内容进行把握;照应句应找准照应的句子或段落进行解释。 -12- 典题举例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2.悟深义,体会含蓄句 含蓄句是指那些在表达上比较含蓄,蕴含某些深层意义,或含有 一定的警示作用,有一定的哲理、需要仔细品读才能弄懂的句子。 通常这类语句的理解需要注意三个层面:第一层“句表义”,第二层 “句内义”,第三层“句外义”。高考考查重点一般放在第三层上。在 理解这类句子时,需要把握文章主旨,合理联系。把握了主旨之后, 我们再从“句表义”出发,联系语言环境,结合“句内义”,适当地展开 联想和引申,就可以理解“句外义”了。 -13- 典题举例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3.究本意,体会修辞句 修辞句是指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比喻、拟人、夸张、反语、 排比、对偶是常用的修辞手法。理解这样的句子,要针对其所使用 的修辞手法,结合语境探求其本义。如比喻的相似性、借代的相关 性、比拟的形象性、反语的讽刺性等。理解这类句子,第一步先要 确定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第二步再将句子“还原”,也就是将使用修 辞手法的句子还原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意思明白的句子。如比 喻,要透过喻体看到本体;象征,要透过象征体看到象征意义等。只 有探本穷源,才算是从根本上理解掌握本质的内容。 -14- 典题举例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4.看整体,体会主旨句 主旨句即“文眼句”,是指能体现文章的中心,帮助读者准确理解作 品主题思想和脉络层次的关键句。理解、体会时,既要把握本句的 字面意思,联系该句所处的语境,更要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概 括此主旨,结合主旨,特别注意作者蕴含其中的观点、态度及情感 的把握。 -15- 典题举例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与一条老街的抵足长谈 张 劲 古镇之魂在老街,老街之魂在民居,民居之魂又在居住者的日常 生活细节中——不管别人怎样看,反正我是这样认识的。因此,访 郎岱古镇,我把自己兴奋的脚步连接到了那里的东门老街,并和它 的青石板路做了一次亲切的“抵足长谈”。 古镇人告诉我,郎岱曾是古夜郎国国都的外邑所在地,又是滇黔 要塞,自隋唐以来便商旅繁盛,清乾隆十年(1745)建石城后,它更是通 往云南、泰国、缅甸的古驿道的咽喉之地。东门老街就是这“咽 喉”中一条流动的血管。 -16- 典题举例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放眼望去,灰墙黛瓦的砖木结构旧房,与之后建造的仿古新房,鳞 次栉比地在街道两边延伸开去,既把天光云影裁割出条条块块的空 间存在,也把风雨岁月雕琢出深深浅浅的时间刻痕。东邻西舍的风 火墙建筑和彩绘门窗,有祖母级资格的,有儿孙级辈分的,皓首鹤发 与红颜秀目并肩而立,殷实精致与清贫简陋携手相搀,密密匝匝直 至数百米外…… 正是午后炽热时分,街上行人不多,踏在石板上面,百年风尘便从 周遭冒了出来。我且行且看,且闻且摄,步随心动,景随人移。 一处古朴典雅的廊檐下,有位老年妇女正坐在小凳上绣花。苗族 喜欢的蝴蝶图案,把她的老花眼紧紧地绑缚在了绣架上。绣架上有 头有绪的斑斓绣线,正牵扯着她心中无头无绪的斑驳往事。 -17- 典题举例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店招“杨家酱”店铺里的甜面酱,浮动着甜丝丝的鲜香,挑逗着人的 嗅觉和味觉,那普通而不乏精致的罐状包装,刺激着人的购买欲望。 老板极和善,脸面上笑纹漾开,也似糊着一层薄薄的、流动的甜酱 汁。 未曾料到的是,一家粉面店外竟对称地熟睡着两条狗,一黑一白。 狗的身量长短、眠卧姿态差不多一样,两头相对,四肢侧放,像一副 对联贴在大门外,只在中间横额地带留出一段可以让顾客进出的空 白。老街人悠闲的生活氛围,连狗都变得慵懒了。而另两只猫,则 更懂得享受生活,它们索性把自己安顿在弹花匠叠成的棉絮堆里, 枕着舒适,背靠背地做着柔软的梦。 -18- 典题举例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时尚和亮丽炫耀在时装店里,健康与长寿驻守在医药店里。肃穆 的花圈、神秘的香烛,经年累月地默置在冥器店里。对街摩托车修 理店前或新或旧的摩托车,有的才整装待发,正憧憬着外面世界的 精彩,有的则刚从快车道上风驰电掣归来,享受片刻的宁静。 我注意到,有家人正为孩子筹办满月宴。临时搭建的塑料棚下面, 几位厨娘切菜剁肉,忙得不亦乐乎。而塑料棚上面,几缕炊烟,却在 犹犹豫豫地挣扎盘旋。炊烟不忍离开棚顶,但又扛不住风的折腾, 几经拽扯后,还是恋恋不舍地走了。 -19- 典题举例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猛觉得有一种断断续续的金属击打声在街口游荡。走近一看,才 知那声音是从一簇鲜红的火焰里生长出来的。一间孤独的铁匠铺, 加上一位雕塑般的老人,构成大都市里见不着的行为艺术。铁匠铺 里锻打着镰刀、锄头,当街的晒席上晾晒着刚刚收割回来的油菜籽。 那镰刀、锄头从田野里收工后,喘口气,又赶紧回到铁匠铺内修整, 因为接着又要忙于割麦、薅苞谷和锄田栽秧了…… 铁匠已上了年纪,然而时光不会老去。他那把生命的铁锤一记记 砸在时光的砧子上,铁块幻化为四溅的绚烂火花,最后,这些智慧、 勤劳的碎末儿会冷却下来,沉寂为历史文化的碎片。我们就是来寻 找那些碎片的人。以后,我们自己也将成为碎片微尘。在锤声叮叮 当当的叹息里,在火光闪闪烁烁的变化里,一茬人走过去了,又一茬 人来了。 -20- 典题举例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此时,老街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整个生命画卷都被这条青 石板路完整地浓缩了,仔细地收藏了。虽然家家也都有一本难念的 经,但佶屈聱牙的几页被小心地折叠起来了,念出来示人的多是铿 锵的章节。 老街之有趣,就在于它的这种街景的随机性、多样性、变化性。 淳朴厚重的平民气息,亲切随和的人情味儿,构成它自有的历史气 场与现实节奏,那是一种驳杂里的平淡,琐碎里的集中,纠结后的从 容,苦涩后的微甘…… (《西部散文》2014年第1期,有改动) 联系上下文,具体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义。 他那把生命的铁锤一记记砸在时光的砧子上,铁块幻化为四溅的 绚烂火花,最后,这些智慧、勤劳的碎末儿会冷却下来,沉寂为历史 文化的碎片。 -21- 典题举例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参考答案:这句是说老铁匠在街口长年如一地在锻打、修整农具。 他的人生智慧和勤劳的品质,已凝结为老街历史文化的一部分,将 会被一代代地传承下去。 解析:此句的关键词是“时光的砧子”“四溅的绚烂火花”“智慧、勤 劳”“历史文化”,铁匠打铁的手艺凝聚了他的个人智慧,成为老街历 史文化的一部分。铁匠打铁原本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但是他在有 着悠久历史的老街里打铁时,劳作便蕴含了深刻的意义。他的每一 锤都是对老街整体历史文化的传承,其中融合了他个人的人生智慧 和勤劳的品质。 -22- 1 2 3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枣香醉人 洪丽丽 上午接到爷爷的电话,说给我酿了一罐醉枣,让我抽空回老家一 趟。 爷爷每年都会在枣子成熟的季节,亲手挑选出一颗颗饱满、红润 的大枣,蘸上白酒,密封在玻璃瓶中。瓶口用稀稀的黄泥土封住。 静置两三个月后,待枣香、酒香融为一体,合为一物,才有了今天爷 爷酿的醉枣。 八十岁的爷爷和八十二岁的奶奶住在离小城六十公里外的乡下 老家,固执而孤独地坚守着三间土坯房和一个种着七棵老枣树的大 院子。 -23- 1 2 3 4 奶奶告诉我,枣树是她嫁给爷爷的第三天亲手种下的,到现在已 有六十个年头了。 坐小城的公交车到村口已经是中午十二点多了。 雪后的乡村,色彩单调得很,所有矮小的植物都被覆盖在白绒毯 似的大雪之下。寂静的村庄,呈现出一片荒凉的景色。汽车没停稳 前,模模糊糊地看到偌大的村口只有枣树下伫立着一个人。下车一 瞧,原来是奶奶。她正倚靠着一棵弯弯曲曲、疙疙瘩瘩的老枣树, 张望着从远处驶来的汽车。 呼呼的北风,依旧是那样寒冷、刺骨,不时地吹拂起她额前几缕 花白的头发,但树下的她却像雕塑般一动不动,只有头上那顶枣红 色的绒线帽在瑟瑟地抖着。 -24- 1 2 3 4 奶奶的个子似乎又矮了一些,童年印象中的她是个大高个,干活 利落,走路飞快。我总要仰着小脑袋看她,一溜小跑地跟在她的后 面。只是恍惚间,奶奶竟变成了眼前的模样:个子矮了,佝偻着身子, 走路也有些不稳了。 “不是打电话不叫你来接我吗?”我慌忙上前搀住她的胳膊,把她 全身的重量都揽在自己身上。 “爷爷的气管炎又犯了吗?”我问。 “没犯,别担心,我们壮实着呢!”奶奶一向报喜不报忧。 走进院子,七棵老枣树挥舞着光秃秃的树枝,像久违的老朋友般 无声地迎接着我。这七棵老枣树收藏着我单纯而快乐的童年时 光…… -25- 1 2 3 4 “奶奶,今年的枣结这么多啊!”八岁扎着两根羊角辫的我,蹲在九 岁哥哥的后面,一边和奶奶说笑着,一边用两只小手胡乱地划拉着 地下被爷爷打落的枣子。 爷爷笑呵呵地站在木梯上,用力地挥动着手中长长的打枣竿。一 阵急风暴雨,红通通、圆滚滚的枣子纷纷落下。我和哥哥大呼小叫 着,疯跑着,打赌谁先找到今年最大、最红的枣子。五岁的小妹最 为老实了,两只胖嘟嘟的小手不时地捡起两颗小枣,放进奶奶的大 枣筐里,乖巧、懂事的模样,引逗得爷爷和奶奶哈哈大笑。 时光如箭,一晃二十几年过去了。 “奶奶,那棵枣树怎么歪成这样了呢?”我问奶奶。 -26- 1 2 3 4 奶奶抚摸着干枯的树干说:“唉,这棵枣树也老了!”记忆中这棵枣 树结的枣子,即便是刚刚点红,滋味也是酸甜酸甜的,最为解渴、解 馋。 虽说是棵枣树,它的意义于我来说却是朝夕相处、不离不弃的童 年玩伴。春天,顽皮地在它疙疙瘩瘩的身上攀来爬去;夏天,撑一个 木床,在它绿色庇护伞下纳凉;秋天,肆意摘取它的果实;冬天,又把所 有积雪堆在它的脚下。它和老家,和爷爷、奶奶一起构成了我童年 美好图画中最不可或缺的记忆。一年又一年,奶奶和爷爷为这个大 家庭日夜操劳着,枣树发芽、开花、结出最大最红的枣子;一年又 一年,奶奶粗糙的手上布满了淤黑色的老年斑,枣树的树皮翘起甚 至开始一块块地脱落;一年又一年,爷爷健壮的身体日渐衰弱,枣树 的果实也越来越少。 -27- 1 2 3 4 时间,飞逝的时间,残酷的时间,把所有一切都改变了。 爷爷、奶奶和枣树,却默默承受住了! 家中,爷爷正在烧火,锅台旁摆着早已包好的两帘饺子。 “怎么又包饺子?不怕累着?”我嗔怪奶奶。 “不累,你不是爱吃菜馅的吗?我和你爷爷常包!” 灶下烧火的依然是爷爷,抢也抢不过他。他总怕我不会烧这种大 灶。爷爷呼呼噜噜的气管和吱吱啦啦的风箱一唱一和的,听得我一 阵阵的揪心。 “让你们搬到城里就听话吧,你们这么大岁数了,还住在老家土坯 房里,会叫人笑话我们不孝顺的!”我又开始劝奶奶。 “这房子咋了?不能住人?你们不都是在这房子中出生的吗?”耳背 的爷爷显然是听到了我的话,像吵架似的嚷嚷着,固执的表情完全 是一个三岁小孩子的模样,令我好气又好笑。 -28- 1 2 3 4 “不就图你们有个根,有个老家吗?”奶奶边往锅中下饺子边说。 我正用勺子搅着下到锅中的饺子,听到这儿鼻子一酸。 吃饭时,照例,爷爷奶奶一个劲儿地劝我多吃。 “别夹了,我都吃饱了,现在都流行减肥,哪有像你们孙女这么胖 的!”我夸张地比画着。 “咱可不减,把胃都减坏了!”他几乎是对着我吼了。 我要走了,爷爷让我捎上那一罐醉枣。“这七棵枣树真是老了,今 年才结了半筐枣子!”我听到了他喉咙里发出两声似有似无的叹息 声,很轻很轻,却只好装作没有听见,低头快步地走出家门。 还是奶奶送我到村口公路上等车,患气管炎的爷爷不常出门,无 论是谁回老家,总是奶奶送出屋门、院子,一直送到村口。 -29- 1 2 3 4 一个没有老家的人是没有根的。爷爷和奶奶就像这院中七棵老 枣树的根,铁铸石雕的根,屹立不倒的根。他们用生命培育出的儿 女像极了一颗颗晶莹透亮的红枣,所以不论我们的外表多鲜亮、滋 味多甘甜,依然不能离开这深深扎根地下,已然融入血脉的生命之 根——哪怕他们走了一段崎岖难行的人生路,耗尽了全部心血、力 气,只剩下了风烛残年的躯壳。 奶奶目送我坐上了公交车,汽车缓缓开动,我慢慢地远离了老家, 最后消失在我视线里的是奶奶那顶枣红色的绒线帽。 我紧紧地捧着那罐醉枣,不禁陶醉在了那浓浓的枣香和深深的思 念之中。 (选文有删改) -30- 1 2 3 4 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描写雪后乡村的荒凉寒冷,是为了突出爷爷奶奶坚守老家的 可贵品质。 B.奶奶说他们很壮实,经常包饺子,这都是为了不让“我”担心,宽慰 “我”而说的。 C.文章结尾再次提到了奶奶“那顶枣红色的绒线帽”,首尾呼应,表现 了“我”对爷爷奶奶的依依不舍之情。 D.爷爷是个固执的倔老头,跟“我”说话像吵架似的,他“吼”的背后是 和奶奶一样的对孙辈的关心体贴。 E.文章在塑造爷爷奶奶的形象时运用了细节描写、心理描写、语 言描写、肖像描写等方法。 答案解析 关闭 A项,不是突出爷爷奶奶坚守老家的可贵品质,而是突出表现了爷爷奶奶对 “我”的关爱。E项,没有心理描写。 关闭 AE -31- 1 2 3 4 2.文中插叙“童年打枣”的场景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回忆童年快乐,表现浓浓亲情,增添生活气息;昔日的热闹, 反衬出爷爷奶奶晚年的冷清。 解析:从内容(主旨、情感)和结构(呼应题目、上下文对比)两方面 回答。 -32- 1 2 3 4 3.(考点题)请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 参考答案:运用排比、反复、衬托等手法;句式整齐,语意层进,情感 浓烈;借枣树感念爷爷奶奶日复一日的辛勤付出,表达了对他们日 益衰老的感叹之情。 解析:赏析从修辞、句式特点、句子含义等方面着手。所用修辞主 要是排比、反复,主要表达对爷爷奶奶日夜操劳而日渐衰老的感叹。 -33- 1 2 3 4 4.本文标题为《枣香醉人》,有人认为也能以《根》为标题,你认可 哪一个?请阐明理由。 答案示例:《枣香醉人》:“枣”是情感寄托物;“枣香醉人”实际是“亲 情”醉人,有助于表现文章主题;文章以“醉枣”起,以“醉枣”结,首尾呼 应。 《根》:“根”是文章的主题思想所在;“没有老家的人是没有根的”; 老房、老树、老人构成“我”的生命之根和精神依托。 解析:这是个开放性的题目,需要根据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生活阅历、 人生见识来评价。注意评价时要观点鲜明、表达连贯、层次清晰, 切不可模棱两可、观点模糊。不能强词夺理,故作惊人之语。要言 之有据,言之有序。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