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9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9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长安一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转换成“儒家经典”,这种观念有些偏狭。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传统一样。‎ ‎ 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要知道,“三教合一”实在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绝不只用一种武器。因此,回顾中国文化传统时,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恐怕是过于狭窄了。即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应当说,在古代中国,关注政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关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赎的佛教,关注生命永恒和幸福健康的道教,分别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共同构成中国复数的文化。其次,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得更广泛些?比如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 ‎ ‎ ‎ 经典并非天然就是经典,它们都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变成神圣经典的过程,这在学术史上叫“经典化”。没有哪部著作是事先照着经典的尺寸和样式量身定做的,只是因为它写得好,被引用得多,被人觉得充满真理,又被反复解释,有的还被“钦定”为必读书,于是,就在历史中渐渐成了被尊崇、被仰视的经典。因此,如今我们重新阅读经典,又需要把它放回产生它的时代里面,重新去理解。经典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层层积累的,对那些经典里传达的思想、原则甚至知识,未必需要亦步亦趋“照办不走样”,倒是要审时度势“活学活用”,要进行“创造性的转化”。‎ ‎ 阅读经典可以使人们了解从古至今“人类究竟面临哪些重大问题”,但古代经典并不是不可违逆的圣经,毕竟历史已经翻过了几千年。因此,对于古代经典,既不必因为它承负着传统而视其为累赘包袱,也不必因为它象征着传统而视其为金科玉律。我的看法是:第一,经典在中国是和我们的文化传统紧紧相随的巨大影子,你以为扔开了它,其实在社会风俗、日常行事和口耳相传里面,它总会“借尸还魂”;第二,历史上的经典只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你不打开它,资源不会为你所用,而今天的社会现实和生活环境,是刺激经典知识是否以及如何再生和重建的背景,经典中的什么资源被重新发掘出来,很大程度取决于“背景”召唤什么样的“历史记忆”;第三,经典在今天,是需要重新“解释”的,只有经过解释和引申,“旧经典”才能成为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世界中继续起作用的,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风格的“新经典”。‎ ‎(选自葛兆光《中国经典十种·序言》,有删改)‎ ‎1. 下列关于“中国经典”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中国经典一般意义上与“经”应该是一致的,但将其转换成“儒家经典”的观念在作者看来则有些偏狭。‎ B. 中国经典的核心思想是“三教合一”,而“三教合一”正是中国与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为不同的地方之一。‎ C. 中国经典的认定,除了要考虑圣贤、宗教、学派的思想著作,还需要侧重考虑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名著佳篇。‎ D. 中国经典内容丰富,其中的儒、佛、道思想各有特色,共同构成中国多元的文化,并在古代中国发挥了重要作用。‎ ‎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在古代中国的政治世界中,封建统治者并不仅仅使用一种思想工具实行统治,比如,用儒家思想治世,用佛教思想治心,用道教思想治身。‎ B.‎ ‎ 能成为被人们尊崇和仰视的经典的,往往是那些被广泛引用、被认为充满真理、被一再解释的优秀著作,其中有的还曾被“钦定”为必读书。‎ C. 儒家的思想内容比较复杂,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都关注社会伦理,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只关注政治秩序。‎ D. 经典与我们中国的文化传统密切相关,其思想内容总是会留存在社会风俗、人们的日常行事和口耳相传中,如影随形,并不时地表现出来。‎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 经典不是天然形成的,它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到神圣经典的层层积累的经典化过程,这一过程正是经典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B. 阅读经典时,如果将其放在那个产生它的历史时代里面去重新理解,我们就可以了解人类从古至今曾经面临的重大问题。‎ C. 对“旧经典”进行重新解释和引申,是为了让它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的风格。‎ D. 经典知识如何再生和重建,经典中哪些资源被重新发掘和利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今社会现实、生活环境的需要。‎ ‎【答案】1. D 2. C 3. D ‎【解析】‎ ‎1.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A项,偷换概念,“中国经典一般意义上与‘经’应该是一致的”一句中,将“经典”这一概念,偷换成了“中国经典”。原文表述为“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B项,无中生有,“中国经典的核心思想是‘三教合一’”的说法不当,原文未提及。C项,以偏概全,对中国经典范围的认定,不仅包括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以及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名著佳篇,还应该包括得更广泛些,比如历史著作、文字学著作等。‎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C项,“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都关注社会伦理,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只关注政治秩序”说法不当,作者在原文中并没有就“孟子”“荀子”和“新儒家”各自的关注点作叙述,只是说“关注政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分别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关注政治秩序和社会伦理”是儒家的共同特点。‎ 点睛: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涉及的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A项,偷换概念,选项中“这一过程”指经典的“价值和意义”形成的过程,把形成过程等同于其“价值与意义”所在,显然 不对。B项,过于绝对,第3段告诉我们“如今我们重新阅读经典,又需要把它放回产生它的时代里面,重新去理解”,第4段中说“阅读经典可以使人们了解从古至今‘人类究竟面临哪些重大问题’”,选项中的说法过于绝对。C项,断章取义,“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的风格”错,原文 是说“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风格的‘新经典’”,呈现风格不是目的,目的是让经典发挥作用。‎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7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小题。‎ 朱自清:生不逢时的完美人格 朱自清的一生,如同一根紧绷的弦,从未松懈;又如同上紧的发条,无比精准。他的一生,极其认真。‎ ‎ 朱自清写作时,往往要先细心斟酌后才会动笔,往往写完无须修改。但因为注重质量,他每天最多写500字。所以,他清贫的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写得太慢。《荷塘月色》中提到了蝉鸣。有人写信给朱自清,说蝉夜晚是不叫的。朱自清便写信向昆虫学家请教。后来又两次亲耳听到月夜的蝉声,他才相信自己没有写错。为此,朱自清专门写了一篇文章。‎ ‎ 他不断地学习,以求自我完善,大量阅读各种书籍,虚心向语言学家王力、诗词专家黄节、俞平伯等人请教。平时,他也坚持用中、英、日三种文字书写日记,以此来巩固和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 ‎ 在教学上,朱自清也是极其认真。比如,他开设的选修课“文辞研究”只有王瑶一个学生。尽管这样,朱自清仍然如平常一样地讲授、考试。在工作上,朱自清做事原则性很强。他在辞去图书馆馆长职务准备办理移交时,特地将一个不称职的馆员辞退。朱自清说:“我不能把确实无法胜任图书馆工作的人留给继任的图书馆馆长,让我充好人而继任馆长当恶人。”朱自清在清华中文系执教23年,担任系主任16年,开了16门课,是对清华中文系学风影响最深的人。如今,清华园里的“荷塘月色”和“自清”亭,为这个理工大学增添了一抹人文色彩。‎ ‎ 人,应该怎么样度过这一生?1916年,刚刚成年的北京大学预科学生朱自华在思索这个问题。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处于关键阶段,战事正隆。当时的中国,因为袁世凯去世,进入了军阀割据混战时期。这样的时代,称之为乱世并不过分。在父亲的勉力张罗下,朱自华举办了一场体面的婚礼。妻子武钟谦是名医之女,温柔贤惠,善于持家。作为结婚礼物,父亲为朱自清置办了一件紫貂皮大衣——《背影》里的紫毛大衣即是。然而,在大学期间,为了买一本《韦伯斯特大字典》,他将这件紫貂皮大衣当掉了。‎ ‎ 为了明志。朱自华改名“自清”,以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保持清白,不同流合污。朱自清顺便把表字也一并解决了,他以“佩弦”为字,时刻警策自己。为了达到自清的目的,便于自我反省,朱自清每天都写日记。但后人从他的日记里,感受最深的却是清贫。他的日记,几乎就是一部民国知识分子贫困史。朱自清从1924年7月28日开始记日记。翻开日记第一页,就是两条借贷记录:1924年7月29日,晚与房东借米四升。旧历年关亦有相似情形: 30日,午后向张益三借五元,甚忸怩!‎ ‎ ‎ ‎ “七七事变”后,朱自清先后在长沙临时大学和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昆明时期,物价奇高,他不得不开源节流。吃,靠和青年助教合住一室搭伙、包饭,或到朋友家蹭饭,因饭菜粗硬、食无规律,胃病长期不愈,日记中常常看到胃病发作的文字;穿,则常年不添新衣,一度经常披件赶马人的蓝毡“一口钟”到昆明城里授课,成为联大一景。至于开源,则是拼命写文章、做兼职。因为经常借不到钱,朱自清不得不和当铺打交道。在1942到1943年间,他隔三岔五地跑寄卖行,先后拿去寄售的物件有:网球拍、字典、灯泡、行军床、被单、橡皮管、墨盒、皮外衣、窗帘。为此,朱自清没少受奸商的气。‎ ‎ 1945年夏天,抗战临近胜利,据友人回忆,47岁的朱自清已经衰老得令老友感到吃惊。‎ ‎ 当时,法币急速贬值,到1948年的时候,买一包纸烟都要几万块钱。朱自清每月的薪水仅够买3袋面粉。国民党政府为了平息高级知识分子的怨气,向他们派发一种配购证,可用很便宜的价格买到“美国支援的面粉”。清华大学学生吴晗和其他人为了揭穿国民党政府的阴谋,抗议美国政府的侮辱,发表一个公开声明,号召大家拒绝购买美援平价面粉,一致退还购物证。‎ ‎ 《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写好了,要征集签名。朱自清第一个在《宣言》上签了字,并愤然地说:“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1948年8月,朱自清的体重仅有38.8公斤。1948年8月12日,弥留之际的朱自清对第二任妻子陈竹隐断断续续地说:“我……已拒绝美援,不要去买配售的美国面粉……”这成了他的遗言。‎ ‎ 朱自清去世时,钱包里仅有6万元,这点儿钱在当时连一个包子都买不到……‎ 一代散文大师,匆匆而去,背影长留。朱自清去世后,清华园第一次为一位老师去世降半旗志哀。友人是这么评价他的——“纯粹的君子”(沈从文)、“最完整的人格”(李广田)、“完美的人格”(叶圣陶)。‎ ‎(根据多则材料改编)‎ ‎【相关链接】‎ ‎《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原文:“为反对美国政府的扶日政策,为抗议上海美国领事卡宝德和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对中国人民的诬蔑和侮辱,为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我们断然拒绝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一切施舍物资,无论是购买的或给予的。下列同仁同意拒绝购买美援平价面粉,一致退还配购证,特此声明。三十七年六月十七日。”‎ ‎4.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 A.‎ ‎ “如同一根紧绷的弦,从未松懈;又如同上紧的发条,无比精准”,表现了朱自清一生认真的一面,也表现了他生活中机械刻板的一面。‎ B. 朱自清在清华中文系执教23年,担任系主任16年,开了16门课,他是对清华中文系学风影响最深的人,为清华增添了一抹人文色彩。‎ C. “据友人回忆,47岁的朱自清已经衰老得令老友感到吃惊”,友人对其外貌的回忆,从一个侧面烘托出朱自清备尝艰辛、极其贫困的生活。‎ D. 朱自清“经常披件赶马人的蓝毡‘一口钟’到昆明城里授课”,一方面说明他为生活所迫而不得不在穿着上“节流”,一方面说明他乐观豁达。‎ E. 朱自清退回配购证,弥留之际留下遗言,拒绝美国的救济粮,没有向贫困低头,也没有向权贵低头,可见其“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节操。‎ ‎5. 朱自清“认真”的秉性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6. 文中两处画线句作者分别引用传主自己的话以及他人对传主的评价,有什么作用?‎ ‎【答案】4. CE 5. ①写作认真.朱自清写作时,先斟酌后动笔,注重质量,他每天最多写500字;为“蝉鸣”的细节,写信向昆虫学家请教,又两次实地考察,还专门写文章.②学习认真.他不断地学习,以求自我完善,大量阅读各种书籍,虚心向专家请教,坚持用三种文字书写日记.③教学认真.他的选修课只有一个学生,却照常讲课考试.④工作认真.原则性强,将不称职的图书馆工作职员辞退。 ‎ ‎6. ①作者引用传主自己的话直接突出传主的形象:做事有原则,做人有气节.②引用沈从文、叶圣陶等名人对传主的评价,从侧面表现其高尚气节.③引用增强了传记的真实性、权威性和感染力.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解析】‎ ‎4.‎ ‎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A项,“机械刻板的一面”不当,应该是“严格自律的一面”。B项,增加人文色彩的是清华园里的“荷塘月色”和“自清亭”。D项,“经常披件赶马人的蓝毡‘一口钟’到昆明城里授课”不能体现朱自清的“乐观”。故选CE。‎ ‎6.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结构的能力.本题考查传记中引用的作用,引用传主本人或是他人的话,可以让文本内容丰富,可信度高。也可以从不同角度介绍传主,丰富传主形象.本文引用朱自清本人的话,“我不能把确实无法胜任图书馆工作的人留给继任的图书馆馆长,让我充好人而继任馆长当恶人。”“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 “我…已拒绝美援,不要去买配售的美国面粉…”可以凸显他的极强的原则性和骨气。引用他人的评价,则是从侧面烘托朱自清的高洁的品行。‎ 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举进士,除工科给事中,出为湖广右参议。中贵督太和山,干没公费。文力遏之,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九溪土酋与邻境争地相攻,文往谕,皆服。弘治十六年拜南京兵部尚书。岁侵,米价翔踊。文请预发军饷三月,户部难之。文曰:“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乃发廪十六万石,米价为平。明年召拜户部尚书。文凝厚雍粹,居常抑抑。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武宗即位,赏赉及山陵、大婚诸费,需银百八十万两有奇,部帑不给。文请先发承运库,诏不许。文言:“帑藏虚,赏赉自京边军士外,请分别给银钞,稍益以内库及内府钱,并暂借勋戚赐庄田税,而敕承运库内官核所积金银,著 之籍。且尽罢诸不急费。”旧制,监局、仓库内官不过二三人,后渐添注,或一仓十余人,文力请裁汰。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文司国计二年,力遏权幸,权幸深疾之。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郎中李梦阳进曰:“公诚及此时率大臣固争,去‘八虎’易易耳。”文捋须昂肩,毅然改容曰:“善。纵事勿济,吾年足死矣,不死不足报国。”即偕诸大臣伏阙上疏,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瑾恨文甚,日令人伺文过。逾月,有以伪银输内库者,遂以为文罪。诏降一级致仕,瑾恨未已,坐以遗失部籍,逮文下诏狱。数月始释,罚米千石输大同。寻复罚米者再,家业荡然。瑾诛,复官,致仕。嘉靖五年卒,年八十有六。 ‎ ‎(节选自《明史·韩文传》)‎ ‎【注】①王恢:伏击匈奴,单于察觉而撤军。汉武帝大怒,日:“今不诛恢,无以谢天下!”②子玉:楚成王时为令尹。晋楚城濮决战,楚军败,未遇赦,子玉自杀。‎ ‎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 振:救济。‎ B. 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 当:承担。‎ C. 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 临:面对。‎ D. 核所积金银,著之籍 著:彰显。‎ ‎8.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B. 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 /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C. 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D. 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 ‎ /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9.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进士”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B. 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又称“秋官”,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刑狱等事务。尚书是各部最高长官。‎ C. 致仕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政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D. 古代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韩文属大夫,故死曰“卒”。‎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韩文为官清正,关注民众生活。他在湖广,妥善处理九溪士酋与临境争第一事;担任南京兵部尚书时,年成歉收,他开仓取粮十六万石,平抑米价。‎ B. 韩文刚正不屈,敢于奏议国事。武宗继位,诸项费用供给不足,他不顾非议,一再提出自己看法;有关机构冗员渐增,他援引成例,着手压缩编制。‎ C. 韩文疾恶如仇,尽力遏制权幸。宦官刘瑾等每日引诱皇上沉溺于声色狗马,不理政事,他采用李梦阳的建议,冒死谏诤,打击了刘瑾等的嚣张气焰。‎ D. 韩文刚者易折,饱受政敌陷害。刘瑾以遗失部籍作为罪名,逮捕韩文,释放后又两次罚米,使他倾家荡产;直到刘瑾被诛后,韩文才复官而后退休。‎ ‎11.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 ‎(2)即偕诸大臣伏阙上书,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 ‎【答案】7. D 8. B 9. B 10. B ‎ ‎11. (1)淳安公主有三百顷皇上赏赐的田地,又想夺取任丘老百姓的产业,韩文竭力抗争才让这事停止下来。‎ ‎(2)韩文立即偕同各位大臣匍匐在金銮宝殿给皇帝上书,奏章递入皇宫,皇帝吃惊得哭泣着吃不下饭,刘瑾等人十分恐惧。‎ ‎【解析】‎ ‎7.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推断能力。推断文言实词必须将该词放入句中,将句放入语段中,结合前后文进行推敲理解,不能孤立去理解这个词,更不能以现代汉语中该词的常见义项来代替它在文中的特殊含义。D项,对“著”的解释有误,在这里应是“登记、记载”之意。‎ ‎8. 试题分析:做断句题的思路是:第一步,通读文段,整体把握文段的内容大意;第二步,找出标志性的词语,如名词、动词、句首句末虚词、有特殊用法的词语等;第三步,先易后难,逐步断句(先断有把握的部分,后断吃不准的部分);第四步,诵读全文,详加验证。语段断好后,再通读一遍,用语法分析或凭语感,根据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结合文段意思,检验断句是否正确合理。解答此题,可先整体阅读文段,弄懂其大意是韩文对刘瑾等人的不满,文段先写刘瑾等人引导皇帝沉溺声色犬马的行为,接着写韩文对这些行为的不满。“……等八人号’八虎’”意思相对独立完整,结构简单,后面要断开。“狗马鹰兔歌角抵”是四个结构相同的短语,短语中间要断开。“文”是所在句子的主语,前面要断开。“退朝”“语及”“泣下”三个动词都是做“文”的谓语,是韩文的行为,因此中间要断开。因此选B项。‎ ‎9.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情况。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面广量大,涉及的点和面很多,需要考生平时做个有心人,随时看到随时积累,并能举一反三进行记忆。B项,兵部又称“夏官”,“秋官”是刑部的别称;刑狱也属刑部的事务。‎ ‎10. 试题分析: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B项,“不顾非议”和“着手压缩编制”于文无据。‎ ‎11. 试题分析: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该题第一句中,赐田,赏赐的田地;赐田三百顷,后语后置句;乃,才;止,让……停止。第二句中,即,立即;疏入,奏章递入皇宫。 这些词句都是句中关键处,要用心翻译。翻译时还要注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流畅。‎ 参考译文:‎ 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考中进士,授予工科给事中官职。出任湖广右参议。中贵人督太和山,侵吞公款。韩文竭力制止,并用余钱换万石米,用来防备赈贷灾荒。九溪土司与邻境部落因争夺土地相互攻打,韩玄前往训谕,交战双方都表示服从。过了七年,转任左参议。弘治十六年,任南京兵部尚书。此年收成不好,米价高涨。韩文请求提前发放三个月的军饷,户部认为有困难。韩文说:救灾如救火,如有罪责,由我承担。于是打开粮仓发放十六万石粮食,米价恢复正常。第二年任命为户部尚书。韩文为人凝重敦厚,和蔼纯美,平时谨慎谦虚。而到面临大事,坚决果断不妥协。武宗即位,赏赐及修建皇家陵墓、完成大婚的各项费用,需要银一百八十多万两,国库无力供给。韩文请求先启用承运库,皇帝下诏不允许。韩文说:府藏空虚,赏赐除京边军士以外,请分别给银钞,略加一些内库及内府钱。并暂时借用勋臣外戚赐庄的田税,然后下令承运庳内官核实库内储积的金银,记録于簿籍,并全部取消各种不急需的开支。皇帝不想动用内府钱,便命令韩文逐项经营筹划。韩文从大局出发,努力为国家节省钱财。真人陈应循、大国师那卜坚参等人被罢免,韩文请求没收他们的财产充实国座。按旧有规定,监局、仓库内官不能超过二三人,后来逐渐增加,有的一仓十多人,上林苑、林衡署竟达三十二人,韩文竭力请求裁减冗昌。淳安公主赏赐三百顷土地,又想夺取任丘百姓的田产,韩文竭力抗争才使这件事停止。韩文主持国家经济两年,竭力遏制权贵幸臣,权贵幸臣对他深恶痛絶。而这时青宫原有宦官刘瑾等八人号称八虎,天天引诱皇帝逐狗跑马、放鹰猎兔、莺歌燕舞、沉迷角抵,不理朝政。韩文每次退朝,对同僚谈及此事,便伤心落泪。郎中李梦阳进言说:您是大臣,按义当与国事休戚与共,光哭有什么用?谏官上疏弹劾这些宦官,执政大臣予以有力支持。您如果在此时率领大臣坚决抗争,除去八虎也很容易的。韩文捋须挺胸,毅然改变容色说:好!即使事不成功,我这个年纪死也无憾了,不死不足以报效国家。于是偕同诸大臣直接上疏皇帝,奏疏呈进,皇帝震惊哭泣不能进食。刘瑾等人非常恐惧。刘瑾特别恨韩文,天天派人探察韩文的过失。一个月后,有人把假银输入内库,于是以此作为韩文的罪状。皇帝下诏降韩文一级官职退休。刘瑾并未解恨,以遗失户籍档案定罪,逮捕韩文入钦犯监狱。几个月后才释放,罚米一千石输送到大同。不久又再次罚米,韩文家业荡然无存。刘瑾被诛杀后,韩文恢复原官,退休。韩文于嘉靖五年去世,时年八十六岁。‎ ‎(二)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晚秋登城北门①‎ 陆 游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②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③。‎ ‎【注】①此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九月四川成都。②杜陵:本指长安,此处借指汴京。③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这里驻守。‎ ‎12.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 A. 首句“幅巾藜杖北城头”描述了诗人的装束和出游的地点,不但紧扣诗题,而且写出了诗人当时闲散的生活和日渐衰颓的状况。‎ B. 颔联抓住“一点烽”“两行雁”这两个物象抚今追昔,在远观与仰视中想到岁月空逝,大宋复兴无期,不觉愁绪滚滚,涌上心头。‎ C. “杜陵秋”,明指长安,暗指宋朝故都汴京,它寄寓着诗人对已逝美好生活的深情留恋,浸透着对关中失地和人民的关切与怀念之情。‎ D. 颈联的“山河”代表国家,“身世”指所处的时代,诗人登城“搔首”“倚楼”不禁考问,谁是兴国的英雄?谁是扭转乾坤的豪杰?‎ E. 尾联“横槊赋诗”借指诗人“铁马秋风大散关”的戎马生涯,而现在这些已成往事,“非复昔”三字包含着深沉的悲观失望之情。‎ ‎13. 诗人的“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 ‎【答案】12. CE 13. ①因登临而引起的悲秋之情。诗人登上城北门楼,深秋时节,西风劲吹,寒气袭人,眼前萧瑟凄凉的景象使诗人愁绪满怀;②山河沦陷、忧国伤时的叹惋。颔联和颈联抒发了诗人对关中失地的忧思,对故都的怀念之情;④壮志难酬之悲愤,远望烽火,仰视阵雁,想到岁月空逝,兴复无期,而自己却报国无门,悲愁难耐。‎ ‎【解析】‎ ‎12. 试题分析:该题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查,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C项,“对已逝美好生活的深情留恋”分析不当,应为“对故都沦陷的无比忧虑”。E项,“深沉的悲观失望之情”分析不当,应为“良机已失、大势已去的无限感慨”。‎ ‎13. 试题分析:题目问诗人的“愁”表现在哪些方面,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及概括能力。‎ 答题前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读后,不难理解诗歌抒发的是愁情,‎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卷地西风满眼愁”,深秋时节,诗人登上城北门楼,西风劲吹,寒气袭人,眼前萧瑟凄凉的景象使诗人愁绪满怀。颔联和颈联表达了诗人对山河沦陷、忧国伤时的叹惋,对关中失地的忧思。“一点烽传”“两行雁带”,诗人远望烽火,仰视阵雁,而自己却报国无门,悲愁不已。‎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14.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商隐《无题》中“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一联,以想象手法来写对方的相思之苦。 ‎ ‎(2) 在《逍遥游》中的“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两句,尽管表明宋荣子能明辨荣辱,不为非议所左右,但还不是庄子所说的真正的逍遥。‎ ‎(3)李白在《蜀道难》中,以“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行人攀登蜀道时步履艰难,神情惶恐,以至手抚胸脯叹息的情景。‎ ‎(4)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两句诗来描写琵琶女当年在京城演奏后大家争相打赏的情景。‎ ‎(5)在《醉翁亭记》中,欧阳修以“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写出了山间的春夏美景,让自己流连忘返。‎ ‎【答案】 (1). (1)晓镜但愁云鬓改 , (2). 夜吟应觉月光寒 (3). (2)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4).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5). (3) 扪参历井仰胁息, (6). 以手抚膺坐长叹 (7). (4)五陵年少争缠头, (8). 一曲红绡不知数 (9). (5)野芳发而幽香, (10). 佳木秀而繁阴 ‎【解析】试题分析:名句背诵默写难度不大,但考生常得不到满分,原因有二,一是背不出来,二是写了错别字,后者是主要原因。课内的句子当抓牢,倒背如流,理解内容记忆,这样不会背错填错句子,同时关注其中易错的字。这些字主要是形声字,考生很容易写成同音异形字,如晓、鬓、吟、誉、沮、扪、胁、抚膺、坐、长、绡、佳、阴等词,都要格外留意。‎ 三、语言文字运用 ‎15.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古代君王很多自以为圣哲,常固执己见、师心自用,遂致臣下多曲意逢迎,不敢进言。‎ ‎②朱日和沙场大阅兵展示了中国自主研究的先进的信息化设备,国外媒体包括华人报纸纷纷报道,无不侧目而视,赞叹中国人的创新能力。‎ ‎③在央视举办的研讨会上,面对众人褒奖,电视剧导演曹慧生不赞一词,只顾埋头记录大家的意见。‎ ‎④加入世贸组织(WTO)后,汽车价格变化备受关注,但作为市场主力的几家汽车大厂,三四个月以来,却一直是偃旗息鼓,没有太大动作。‎ ‎⑤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央视科教频道已经举办了两季诗词大会,大会还请到备受人们喜爱的蒙曼、康震等老师坐而论道,助解中华古典诗词文化。‎ ‎⑥ 我跟他认识也有几年了,但除了见面点头,几句寒暄,就没有别的,因此至今还是白头如新。‎ A. ①③④ B. ②③⑥ C. ②④⑤ D. ①⑤⑥‎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这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词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意义。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①师心自用:形容自以为是,固执己见,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使用正确。②侧目而视:形容畏惧而又愤恨。“赞叹中国人的创新能力”,表明语境表达的是国外媒体的惊叹,成语不合语境。③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④偃旗息鼓:放倒战旗,停止击鼓。是指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现多指停止战斗或停止批评、攻击等。而本句表达的意思是说,“几家汽车大厂”实际上还没有采取行动,当然也就谈不上 “停止行动”了;另外“偃旗息鼓”是一种短暂的甚至是瞬间的动作行为,也不可能“一直”。使用错误。⑤坐而论道:原指坐着议论正事,后指空谈大道理。与语境不合。⑥ 白头如新:指朋友彼此不能了解,时间虽久,仍跟刚认识一样。使用正确。‎ ‎1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音乐剧是19世纪末诞生的,它具有极富时代感的艺术形式和强烈的娱乐性,使它成为很多国家的观众都喜欢的表演艺术。‎ B. 自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我市老龄化速度加快。据统计,我市60周岁以上的老龄化人口占总人口的17.7%,老龄人口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C. 有的人看够了城市的繁华,喜欢到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去游玩,但这是有风险的,近 年来已经发生了多次背包客被困野山的案情。‎ D. 一项好的政策照理会带来好的效果,但在现阶段,必须强化阳光操作、民主监督等制约措施,因为好经也要提防被念歪。‎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做病句题首先整体阅读,根据语感可以直接排除个别选项。其余的,要仔细阅读,划分句子成分,先提取句子的主干,然后再看内部修饰是否恰当。这样能检测出搭配是否恰当,成分是否残缺,结构是否混乱,句式是否杂糅等问题。最后再看句中有无一些容易出现病句的标志词,细细推敲。A项,语义重复,“具有”和“极富”都有“含有、拥有”的意思,此处应当去掉一个。B项,成分残缺。应为“老龄人口所占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C项,搭配不当,“多次……案情”,无法搭配,拟改为“多起”。‎ 点睛:病句需按考纲考查的几大类型复习,并且熟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平时注重总结。比如:1.出现了并列的短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分类不当、语序不当或语意不明;2.出现了多个谓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偷换主语;3.出现了长宾语,可能是宾语中心语残缺、搭配不当;4.出现了多重定语、多重状语,可能是语序不当或赘余;5.出现了数量短语,可能是语意不明、重复、语序不当、用词不当;6.出现了代词,可能是语意不明、重复;7.出现了两面性的词语,可能是前后肯否不一、不合逻辑;8.出现了“避免”、“防止”、“以防”、“以免”、“切忌”、“禁止”等表示否定的词语(或者疑问句),可能是不合逻辑或表意相反;9.出现了判断动词“是”“成为”,可考虑主语与宾语是否搭配;10.出现了固定结构、下定义,可能是结构混乱;最后,如果句子的“病状”不明显,可压缩句子的主干,看相关成分是否搭配、残缺,或结构是否混乱。‎ ‎17. 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     )‎ A. 今天的讲座,能够聆听诸位先贤的高论,茅塞顿开,获益匪浅。‎ B. 拙作奉上,自己总觉得惶恐不安,望哂笑之余,不吝赐教。‎ C. 令嫒这次在儿童画展上获奖,多亏您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很感谢您。‎ D. 你的文稿,我已看了,对其中不妥当的几处,我斗胆加以斧正。‎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用语得体。得体就是语言表达符合具体的情境、对象、语体,要求分清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身份、不同对象、不同目的,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A项,“先贤”指已故的有才德的人,不符合语境,可改为“大师”。B项,“赐教”,敬辞,表示给予指教。使用正确。C项,“令媛”,敬辞,用于敬称对方的女儿,本句指自己的女儿,使用错误。可改为“小女”。D项,“斧正”,敬辞,表示请别人修改文章。使用错误。‎ ‎18.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 近年来由于年轻人存在不健康的睡眠习惯,再加上如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年轻人工作、生活压力剧增,因此, ①_____。主要症状表现为失眠,有的是睡眠维持困难,②______。情绪问题是引起睡眠障碍的主要原因,例如过度焦虑。特别值得指出的是,③______,长期失眠的人85%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并且绝大多数的抑郁症患者都伴有失眠。‎ ‎【答案】 (1). (1)睡眠障碍群体呈现出年轻化趋势 (2). (2)有的是入睡困难 (3). (3)失眠容易引起抑郁等心理疾病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补写题,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 ‎ ‎ ‎19. 把下面的长句改写成三个语意连贯的短句,不得改变原意,可增删个别词语。‎ 曾把母鸡下蛋的啼叫和诗人的歌唱相提并论(说都是“痛苦使然”)的尼采的这个家常而生动的比拟恰恰符合中国传统里痛苦比快乐更能产生诗歌的意见。‎ ‎【答案】① 尼采曾把母鸡下蛋的啼叫和诗人的歌唱相提并论,说都是“痛苦使然”。‎ ‎②中国传统里有一个痛苦比快乐更能产生诗歌的意见。‎ ‎③尼采的这个家常而生动的比拟恰恰符合这个意见。‎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变换句式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每个短句都要有主谓宾结构,故答题时,要先对材料中的长句进行拆分,找出主谓宾定语等,然后再进行拆分。作答时,可先提出句子主干,然后让定语和状语单独成句即可,断句要注意先后顺序。句子主干是“尼采的这个家常而生动的比拟恰恰符合中的意见”定语有“曾把母鸡下蛋的啼叫和诗人的歌唱相提并论说都是‘痛苦使然’”“中国传统里一个痛苦比快乐更能产生诗歌”,三个短句的主语分别是尼采、中国传统、尼采的这个家。‎ ‎【考点定位】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一般类型的短句改长句的步骤是先要在短句中找到一个表达中心意思的支撑句,然后将其他有关的短句看成句子成分,将短句改为短语,插到状语、定语的位置上(多是插到宾语的定语这个位置上)。要注意改后对句子进行调整,注意句子之间的关系。‎ ‎2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啊!来的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美国一位活了101岁的老奶奶,叫“摩西奶奶”,她76岁开始绘画,80岁举办画展,轰动美国,享誉全球。摩西奶奶说:“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光。对一个真正有追求的人来说,生命的每个时期都是年轻的、及时的。”‎ 这三个人的话,你认为哪一句更有道理?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体现你的思考、判断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出名不必趁早 现如今,张爱玲的名言“出名要趁早”成了许多青年人的座右铭,于是也造就了各种选秀节目。不少青年人削尖了脑袋想要挤进去,其目的可想而知,是为了出名。在他们的眼中,出名就是一切,出了名就会有更多的风光。的确,一般而言,名人即财富,名人即有更多的机遇和自我实现的可能。然而,急切于成名,本身就是浮躁,过早到来的名誉,也可能会毁掉一个人的天分。‎ 王安石的《伤仲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仲永天资聪慧,无师自通,写得一手好文章。其父母见其才华横溢,带着他到各家写诗和对联,村里人都称他为“神童”。然而,随着年龄增长,他没有进行任何学习,才华也渐渐被埋没,最终和普通人没有两样。倘若仲永那时候没有成名,而是像其他孩子一样去学堂上学,估计中国历史上又要增加一位伟大的诗人了!这是他的悲哀,也是过早出名的悲哀。‎ 再说说现在吧,某些通过商业性极强的选秀节目出名的年轻人,我实在是不敢恭维。其学历暂且不说,先谈他们在舞台上的表现:哗众取宠,常常故意在舞台上摔倒以提升自己的人气,他们那些做作的表现,不是浮躁是什么!灿烂的外表永远充实不了空虚的内心,他们就算在舞台上再风光又如何!自己的表现最终还是会招人厌恶。‎ 名人并不是人人都能当的,若是人人都当了名人,那还分什么名人和粉丝,所有人聚在一起我们都是名人,我们都是粉丝,这有什么意义!我们需要正视名人,不少粉丝盲目崇拜自己的偶像,他们怎样做,自己也怎样做。因此,名人是要求具有高素质的,这样才能做一个好典范!所以,当我们想出名时,不妨想想:我们具有做明星的能力吗?我们能够在复杂的娱乐圈里“出污泥而不染”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不好意思,您还是乖乖回去念书吧,别再想这些明星梦了。毕竟,年轻人有很多方面都还不懂,需要学习从而不断完善。不少人从学生时代就步入了娱乐圈,学业也随之荒芜,实在很可惜。‎ 所以我觉得,一个人充实的内心比灿烂的外表更为重要,待我们完成了自己的学业,提升了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和道德修养,再出名也不迟,何必去争那个“早”呢?‎ ‎【解析】试题分析:写作试题属于新材料作文题型。材料中表达了三种观点。“出名要趁早,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是那么痛快”强调出名要早。“成名要晚,时间可以给我们沉淀,可以证明一切”强调经过时间考验的才是最好的。“真正的学者真正了不起的地方,是暗暗做了许多伟大的工作而生前并不因此出名”则是强调真正的大家往往不在乎是否成名,而是在乎对社会、对人类做了多大的贡献。由此可以得出以下立意:(1)成名要趁早;(2)成名要经过岁月的沉淀;(3)真正的学者不在乎是否出名等。‎ 行文结构:作为新材料作文,要能比较方便直接地体现文章观点态度,最好是写成议论文。如果是写议论文,那么,开篇应简洁地点出材料内容,并且快速引出中心论点。主体部分不应该堆砌材料,而应该分层次,逐层深入地分析理由,甚至挖掘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可以展开比较丰富的联想分析论证,但最好不要完全抛开原材料。适当地扣住原材料或点原材料,会使论证更有针对性,更不容易跑题。同时,也要善于辩证分析,做到逻辑思维严密,说理深刻。另外,还要注意文章结构的完整性。‎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作文指导:什么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恢复高考制度以来,高考作文经历了命题、话题、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的嬗变。自2006年开始,新材料作文在高考试卷中出现至2012年其相对咸熟,并在全国推广。新材料作文给定材料不给定话题或题目,也不限文体。相较于话题作文那样放得过宽,命题作文、材料作文限制过多、文体单一等有很大优势,但其作文不确定的角度也为套作和宿构提供了空间。因此在新材料型作文中增加任务驱动型指令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一矛盾,这类作文在英美等国的作文考试中比较常见。试题往往是给学生创作出一个情境,出现对立性的问题,让考生通过写作,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想法和方案。近年在继承自主空间大,立意角度自然、多元等传统优势的同时,又在避免套作、宿构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通过增加如2015课标卷作文中“写信”“权衡与选择”等任务型指令来考查学生真正的作文能力。这种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 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度、 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如2015年全国新课标1卷要求考生给“女儿举报”事件相关方写信来入情入理地谈问题、讲道理;全国新课标2卷要求考生在深入思考“当代风采人物”推选标准的基础上优中选优展示自己的价值判断。面对任务驱动型作文,考生要转变观念,再不是那种抓住一个词就立意,准备几个例子就作文的时候了,必须按照指定的任务去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写法往往具有暗示性,比如2015年全国新课标2卷作文“你认为谁更有风采”中的“更”写法必须是比较、对比,从而确立自己的观点。本篇材料作文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度、 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