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4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
南昌十中 2019-2020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一语文试题 说明:全卷满分 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 意 事 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或 IS号用书写黑色字迹的 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和答题纸上。 2.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 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 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作答选择题必须用 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请保持卡面清洁和答题纸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 一、基础训练(共18分,每小题3分)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蚩蚩(chī) 愆期 (xiān) 垝垣 (guǐ) 侘(chà)傺 B.修姱(kuā) 谣诼 (zhuō) 溘死 (kè) 方圜 (guān) C.惦着(diàn) 羞涩(sè) 宛然(wǎn) 踱着步(dù) D.羁鸟(jī)靡盬(gǔ)罹(lí)难 采薇(wēi) 2、 选出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情随事迁 哗众取宠 急不暇择 急于世功 B、挈妇将雏 融会贯通 刎颈之交 矫揉造作 C、 翻云覆雨 硕大无朋 杀一儆百 衣绵还乡 D、 口延残喘 黯然失色 闲情逸志 标新立异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欧洲杯决赛场上,随着葡萄牙前锋埃德尔在加时赛第109分钟的一脚劲射破门,整个球场顿时沸腾起来,葡萄牙球迷热情的欢呼声、叫喊声不绝如缕。 ②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虽然不断加大力度治理交通拥堵,但大多屡试不爽,拥堵依旧,重要原因是没有真正提高人们的交通意识。 ③我相信,如果演奏者没有寄寓自己的万般心事,琴声不可能如此如泣如诉。 ④大师们的学识、境界与情怀,进一步拓宽了王宝贵的视野,也让他在习书的同时养成了严谨的学风、深厚的学养和高雅的情怀,逐步登堂入室。 ⑤今年春节,我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发现这里楼高了,路宽了,草坪多了,树木多了,人的精神面貌新了,一切早已是情随事迁,今非昔比了。 ⑥除了朋友圈里的微商推销外,张女士还常被各种名目的诸如“最萌宝贝”“最美人物”等等投票刷屏搞得不胜其烦。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①②⑤ D.③④⑥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氟是人体必需的元素,它可以增强牙齿中钙的抗酸性,预防龋齿不再发生,但处于高氟地区,长期喝浓茶的居民不适宜使用含氟牙膏。 B.为稳定旅游消费市场,去年年底,香港消费者委员会对外发布消费警示,曝光了部分以所谓“低价”等陷阱宰客的不良商家。 C.据哈尔滨房地产每日成交套数统计,8月哈尔滨商品房共销售4599套,可观的成交量得益于冰城楼盘“集体”大优惠的功劳。 D.去云南不全是为了那玉龙雪山,还为了那被誉为“第一美味”的过桥米线和独具特色的“汽锅鸡”。据说,品尝这两样美食最好是在秋末初冬较为合适。 5.下面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古代青年男女把头发扎成发髻,叫总角,后来就用“总角”表示青年时代。而生活中说的“豆蔻年华”中的“豆蔻”则指女孩十三四岁。 B.《战国策》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汉书》是我国最早的纪传体断代史,《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C.《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类,写作手法主要有赋、比、兴。它是儒家经典著作“六经”之一。 D.朱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散文代表作有《背影》《故都的秋》等。郁达夫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代表作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 6、 “秦时明月汉时关”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下列与这一表现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烟笼寒水月笼沙 B.明月楼高休独倚 C 疑是银河落九天 D.夜吟应觉月光寒 二、现代文阅读(共18分) 锄 李锐 拄着锄把出村的时候又有人问:“六安爷,又去百亩园呀?” 倒拿着锄头的六安爷平静地笑笑:“是哩。” “咳呀。六安爷,后晌天气这么热,眼睛又不方便,快回家歇歇吧六安爷!” 六安爷还是平静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咳呀,锄了地,受了累,又没有收成,你是图啥呀你六安爷?” 六安爷已经记不清这样的回答重复过多少次了,他还是不紧不慢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斜射的阳光明晃晃地照在六安爷的脸上,渐渐失明的眼睛,给他带来一种说不出的静穆。六安爷看不清人们的脸色,可他听得清人们的腔调,但是六安爷不想改变自己的主意,照样拄着锄把当拐棍,从从容容地走过。 百亩园就在河对面,一抬眼就能看见。一座三孔石桥跨过乱流河,把百亩园和村子连在一起,这整整一百二十亩平坦肥沃的河滩地,是乱流河一百多里河谷当中最大最肥的一块地。西湾村人不知道在这块地上耕种了几千年几百代了。几千年几百代里,西湾村人不知把几千斤几万斤的汗水撒在百亩园,也不知从百亩园的土地上收获了几百万几千万斤的粮食,更不知这几百万几千万斤的粮食养活了世世代代多少人。但是,从今年起百亩园再也不会收获庄稼了。煤炭公司看中了百亩园,要在这块地上建一个焦炭厂。两年里反复地谈判,煤炭公司一直把土地收购价压在每亩五千块,为了表示绝不接受的决心,今年下种的季节,西湾村人坚决地把庄稼照样种了下去。煤炭公司终于妥协了,每亩地一万五千块,这场惊心动魄的谈判像传奇一样在乱流河两岸到处被人传颂。一万五千块,简直就是一个让人头晕的天价。按照最好的年景,现在一亩地一年也就能收入一百多块钱。想一想就让人头晕,你得受一百多年的辛苦,流一百多年的汗,才能在一亩地里刨出来一万五千块钱呐!胜利的喜悦中,没有人再去百亩园了,因为合同一签,钱一拿,推土机马上就要开进来了。 可是,不知不觉中,那些被人遗忘了的种子,还是和千百年来一样破土而出了。每天早上嫩绿的叶子上都会有珍珠一样的露水,在晨风中把阳光变幻得五彩缤纷。这些种子们不知道,永远不会再有人来伺候它们,收获它们了。从此往后,百亩园里将是炉火熊熊、浓烟滚滚的另一番景象。 六安爷舍不得那些种子。他掐着指头计算着出苗的时间,到了该间苗锄头遍的日子,六安爷就拄着锄头来到百亩园。一天三晌,一晌不落。 现在,劳累了一天的六安爷已经感觉到腰背的酸痛,满是老茧的手也有些僵硬。他蹲下身子摸索着探出一块空地,然后,坐在黄土上很享受地慢慢吸一支烟,等着僵硬了的筋骨舒缓下来。等到歇够了,就再拄着锄把站起来,青筋暴突的臂膀,把锄头一次又一次稳稳地探进摇摆的苗垅里去,没有人催,自己心里也不急,六安爷只想一个人慢慢地锄地,就好像一个人对着一壶老酒细斟慢饮。 终于,西山的阴影落进了河谷,被太阳晒了一天的六安爷,立刻感觉到了肩背上升起的一丝凉意,他缓缓地直起腰来,把捏锄把的两只手一先一后举到嘴前,轻轻地啐上几点唾沫,而后,又深深地埋下腰,举起了锄头,随着臂膀有力的拉拽,锋利的锄刃闷在黄土里咯嘣咯嘣地割断了草根,间开了密集的幼苗,新鲜的黄土一股一股地翻起来。六安爷惬意地微笑着,虽然看不清,可是,耳朵里的声音,鼻子里的气味,河谷里渐起的凉意,都让他顺心,都让他舒服。银亮的锄板鱼儿戏水一般地,在禾苗的绿波中上下翻飞。于是,松软新鲜的黄土上留下两行长长的跨距整齐的脚印,脚印的两旁是株距均匀的玉茭和青豆的幼苗。六安爷种了一辈子庄稼,锄了一辈子地,眼下这一次有些不一般,六安爷心里知道,这是他这辈子最后一次锄地了,最后一次给百亩园的庄稼锄地了。 沉静的暮色中,百亩园显得寂寥、空旷。六安爷喜欢这天地间昏暗的时辰,眼睛里边和眼睛外边的世界是一样的,他知道自己正慢慢融入眼前这黑暗的世界里。 很多天以后,人们跟着推土机来到百亩园,无比惊讶地发现,六安爷锄过的苗垅里,茁壮的禾苗均匀整齐,一棵一棵蓬勃的庄稼全都充满了丰收的信心。没有人能相信那是一个半瞎子锄过的地。于是人们想起六安爷说了无数遍的话,六安爷总是平静固执地说,“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寥寥几句对话,六安爷这个勤劳而孤僻的老农形象已经跃然纸上,同时,他与村人的分歧也开始显露,并为下文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 B.关于六安爷锄地的描写生动而富有诗意,传达了六安爷在百亩园劳作时惬意舒畅的感觉,这样的写法强化了小说所表达的人与土地分离的悲凉感。 C.小说中写到百亩园将要变成焦炭厂,往日的田园风光将会被“炉火熊熊、浓烟滚滚”的景象所取代,深化了作者关于生态问题的思考及小说的环保主题。 D.综合全文来看,六安爷的“平静固执”,说明他作为一个老人,一方面已经饱经沧桑,看透世事变迁,另一方面也难免思想保守,无法与时俱进。 8、小说以“锄”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5分) 答: 9、小说较为夸张地连续使用“几万”“几百万”之类的词语描述百亩园的历史,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 答: 10、“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这句话,既是理解六安爷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5分) 答: 三、古诗文阅读、积累(共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11--14题(共18分)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辛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候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賦》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K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徒。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後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钸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街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數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漸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待中,帝引在帷蛏,诋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效己,皆共目之,衡乃坭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乎,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梘事三年,上书乞骸卞,征“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B.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餘/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C.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D.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孝廉,科举制度出现前做官采用推荐的方式,所以叫“举”,所谓“孝廉”就是讲孝道,且廉洁之人,这是古人看中的品质,认为这样的人才能做好官,所以称为“孝廉”。 B.顺帝,建康元年,汉顺帝死,享年30岁,在位19年。顺帝死后谥号孝顺皇帝,庙号敬宗。所以顺帝是谥号。 C.下车,指官员刚到任,源于《礼记•乐记》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 后称初即位或到任为下车。 D.乞骸骨,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与“致仕”义相反,致仕是上任做官。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衡创造的候风地动仪是用精铜铸成的,直径八尺,由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央凸起,形状像个酒樽,外面用篆字和山、龟、鸟、兽的图形装饰。 B.本文虽为节选,但仍然颇为完整地介绍了张衡—生的主要经历,科技方面的历史性贡献以及文学成就、政治表现、军事才能等,反映出他的卓越才能与髙尚品质。 C.河间王骄横奢侈,不遵守法令制度;还有很多豪门大户,和他—道胡作非为,张衡一到任就严厉治理,整顿法制,暗中探知奸党分子姓名,一下子全都抓了起来。 D.顺帝曾经问张衡天下所痛恨的人,宦官们怕他说自己的坏话,个个紧张,都给他递眼色,张衡便没对皇帝讲实话。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9分,每小题3分) (1)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人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2)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 (二)默写填空(10分,每空1分) 15、(1)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 , (2)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 , 。 (3)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即使遭受极刑,但是仍然不改变志向的语句是: , (4)《诗经•氓》中 “ , ”两句运用比兴手法,奉劝年轻女子不要迷恋爱情。 (5)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 , (《荷塘月色》) (6) ,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短歌行》)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6、17两题(共8分) 晚入汴水 崔颢 昨晚南行楚,今朝北溯河。客愁能几日,乡路渐无多。 晴景摇津树,春风起棹歌。长淮亦已尽,宁复畏潮波。 【注】崔颢,唐代诗人,汴州(今开封)人。考取进士后被放官外地,长达20年做地方官的幕僚闲差和基层小吏,终不得志。汴水,指汴河。 16、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写行走路径。“昨晚”“今朝”看似随意的一笔,却写出了诗人昼夜兼程的情形。 B.颔联写出了诗人距离魂牵梦绕的故乡已经很近,就要结束多年漂泊生涯时的心情。 c.尾联写诗人己挨过二十年仕途艰难的日子,坚信自己的未来仕途顺遂,一帆风顺。 D.本诗质朴无华、明白晓畅,一气呵成,写出了诗人久宦归乡时的那种复杂的情感。 17、诗的颈联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四、语言运用(共18分) 18.下面是一份求职信的正文部分,其中有五处用语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5分) 日前惠顾贵校网站,得知招聘教师的消息,很希望能到贵校高就。本人毕业于天一大学化学专业,是一名有四年工作经验的高中化学教师。现附 上我的简历,请您拜读。如有意向,可以与我洽谈。不胜感谢!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9.根据下面的情境,补写答话。字数不超过30字。(5分) 师父训练徒弟爬树,徒弟爬到高处时,师父喊道:“小心,小心!”第二次,徒弟爬到高处时,师父一言不发,等徒弟下到低处时,他才说:“小心,小心!” 徒弟问:“师父,为什么上次在高处时提醒我,这次下到低处才提醒我?” 师父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4分) 11月22日上午10点30分左右,浙江宁波市慈善总会工作人员收到邮局送来的51张取款通知单(其中9999元50张、50元1张),合计50万元。 “又是顺其自然!”宁波市慈善总会工作人员向记者感叹道。因邮政储蓄有规定,金额一万元或以上汇款,必须实名制,出示身份证。为了不暴露身份,“ 顺其自然”一直采用化整为零的方式来捐款。捐款以后,“顺其自然”每次会把捐款的凭证单子寄给宁波市慈善总会,每张都是9999元。从1999年至今,“顺其自然”在每年11月下旬或12月初都向宁波市慈善总会捐款,捐款数额从几万元至几十万元不等,每年数量都有增加。 宁波市慈善总会有关负责人介绍,这次是“顺其自然”第20次捐款,至今“顺其自然”已累计捐款1005万元。“顺其自然”前19次捐款共955万元,已经全部用于助学、助困。 21.下面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4分) 对一个资源型城市来说,资源面临枯竭,城市该如何发展?在推进资源枯竭城市转型中,要重点培育接续替代产业,只要加快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就会避免出现“况竭城衰”和生态恶化等一系列问题.资源枯竭城市普遍存在地方财力不足问题,如果能够得到中央财政的大力支持,接续替代产业的发展投入势必会顺利进行,这也意味着资源枯竭城市成功转型。 加快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不一定会避免出现“矿竭城衰”和生态恶化等一系列问题 (1) (2) 五、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人生就是一场旅行。我们走过山川田野,领略自然风光;走过街市阡陌,感受世俗万象;走过任性自我,磨砺青春锋芒;走过困惑迷惘,把握前进方向…… 请以“走过,才明白”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立意自定;(2)文体不限;(3)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4)不少于800字。 南昌十中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卷参考答案 1、 D 2、 B 3、D(①不绝如缕: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与前文“球场顿时沸腾,欢呼声叫喊声”矛盾。②爽,差错,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与语境不符;③如泣如诉:形容声音凄切、悲苦。正确④登堂入室: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很高水平。正确。⑤“情随事迁”,感情随事物的变化而变迁。句中说的是“景象”“人的精神面貌”,没说情感,对象不当。⑥不胜其烦:烦琐得让人不能忍受。正确。) 4、B 5、C 6、A 7、B 8、 ①锄作为一种农具,象征六安爷的人生和精神;(1分)②锄喻示劳动者和土地的亲密关系;(1分)③锄意味着传统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1分)④锄作为一种劳作行为,蕴含着六安爷对土地的热爱,又暗含着他对土地的告别。(2分) 9、 ①强调百亩园是西湾村人安身立命的物资基础;(2分)②将百亩园抽象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象征;③与下文百亩园的一朝被毁构成鲜明尖锐的对比。(3分)(第一点必答,后面两点,任答一点即可) 10、六安爷层面(3分):①六安爷用这句话来回应村人的劝阻,由此能感受到他温和而又固执的性格特征;(2分)②百亩园即将不复存在,六安爷的眼睛也快要失明,他要过在百亩园劳作的“瘾”,由此能体会到他内心的隐痛。(2分) 小说主旨层面(2分):①在大地上劳作是一种“瘾”,即劳动者的精神需要;(1分)②随着传统的农业生产、生活方式的结束,精神的意义只剩下“过瘾”,令人叹惋又发人深思。(1分) 11.A 12.D 解析:D.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不是“上任做官”。 13.B 解析:B.无中生有,文中没有“军事才能”的信息。 14.(3分)(1)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到“三辅”一带游学,趁机进了洛阳,在太学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采分点属,因,观,贯) (2)(3分)张衡于是摹仿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二京赋》,用它来(向朝廷)讽喻规劝。(拟,因以、讽谏) (3)(3分)太子及其知道这件事的宾客(定语后置句1分),都穿着白衣(名--动1分),戴着(用词准确性1分)白帽给他送行。 15、(共12分)(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众女嫉余之峨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3)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4)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5)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6)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16、C(“坚信自己的未来仕途顺遂,一帆风顺”有误)(3分) 17、描写了天气晴朗,夹岸绿树摇曳,春风习习,江上荡起渔歌的景象。(2分) 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临近家乡的喜悦之情。(3分) 18、(1)“惠顾”改为“浏览”; (2)“高就”改为“就职”或“工作”; (3)“拜读”改为“阅读”; (4)“可以”改为“请”; (5)“洽谈”改为“联系”。 19.没经验时,容易在难处出错;有经验时,容易在易处出错。(5分) 20.(意思对,但不是一句话概括的不得分) (示例)宁波神秘人20年捐款超千万。(4分) 21(4分) (1)得到中央财政的大力支持,接续替代产业的发展投入不一定会顺利进行。 (2)接续替代产业的发展投入顺利进行不一定意味着资源枯竭城市成功转型。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2、(60分) 审题:可以做一个填空:走过 ,才 。如:走过泥泞,才明白晴天的可贵;走过风雨,才明白彩虹会升起;走过成长的岁月,才明白长大不是一个人的事……文中的“走过” 最好是一份独特的经历,考生也可以从某个立意出发,去寻找相关的个别化的题材来表现,也可以从自己感触最深最具独特个性的材料出发升华出文章的主旨。考生一定要关注这份独特的“走过”和“明白”有没有心灵成长和人性的提升。文章还应关注“才”这个副词的存在,它让文章的标题前后具备了某种条件关系,也捎带了一点思辨的色彩,品味这个词语,文章揭示的那个“道理”,是“走过”方能明白的,换句话说,这个道理起初是不会轻易明白的。 评分标准:高考标准。均分42分 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到“三辅”一带游学,趁机进了洛阳,在太学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虽然才华比一般的人高,但并不因此而骄傲自大。(他)平时举止从容,态度平静,不喜欢与世俗之人交往。永元年间,他被推举为孝廉,却不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都没有就任。此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公贵族到一般官吏,没有不过度奢侈的。张衡于是摹仿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二京赋》,用它来(向朝廷)讽喻规劝。(这篇赋,他)精心构思润色,用了十年才完成。大将军邓骘认为他的才能出众,屡次征召他,他也不去应召。 张衡善于器械制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汉安帝常听说他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命公车特地征召他,任命他为郎中。两次迁升为太史令。于是,张衡就精心研究考核阴阳之学(包括天文气象历法诸种学问),精辟地研究出测天文仪器的正确道理,制作浑天仪,著成《灵宪》《算罔论》等书籍,论述极其详尽。 (汉)顺帝初年,(张衡)又两次转任,又做了太史令之职。张衡不趋附当时的那些达官显贵,他所担任的官职,总是多年得不到提升。自他从太史令上离任后,过了五年,又回到这里。 顺帝阳嘉元年,张衡又制造了候风地动仪。这个地动仪是用纯铜铸造的,直径有尺,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央凸起,样子像个大酒樽。外面用篆体文字和山龟鸟兽的图案装饰。内部中央有根粗大的铜柱,铜柱的周围伸出八条滑道,还装置着枢纽,用来拨动机件。外面有八条龙。龙口各含一枚铜丸,龙头下面各有一个蛤蟆,张着嘴巴,准备接住龙口吐出的铜丸。仪器的枢纽和机件制造得很精巧,都隐藏在酒尊形的仪器中,覆盖严密得没有一点缝隙。如果发生地震,仪器外面的龙就震动起来,机关发动,龙口吐出铜丸,下面的蛤蟆就把它接住。铜丸震击的声音清脆响亮,守候机器的人因此得知发生地震的消息。地震发生时只有一条龙的机关发动,另外七个龙头丝毫不动。按照震动的龙头所指的方向去寻找,就能知道地震的方位。用实际发生的地震来检验仪器,彼此完全相符,真是灵验如神。从古籍的记载中,还看不到曾有这样的仪器。有一次,一条龙的机关发动了,可是洛阳并没有感到地震,京城的学者都奇怪它这次没有应验。几天后,驿站上传送文书的人来了,证明果然在陇西地区发生地震,大家这才都叹服地动仪的绝妙。从此以后,朝廷就责成史官根据地动仪记载每次地震发生的方位。 当时政治昏暗,中央权力向下转移,张衡于是给皇帝上书陈述这些事。后来被升为侍中,皇帝让他进皇宫,在皇帝左右,对国家的政事提意见。皇帝曾经向张衡问起天下人所痛恨的是谁。宦官害怕张衡说出他们,都给他使眼色,张衡于是没对皇帝说实话。但那些宦党终究害怕张衡成为祸患,于是一起诋毁他。张衡常常思谋自身安全的事,认为福祸相因,幽深微妙,难以看清,于是写了《思玄赋》表达和寄托自己的情思。 (汉顺帝)永和初年,张衡调离京城,担任河间王的相。当时河间王骄横奢侈,不遵守制度法令;又有很多豪族大户,豪门大户他们一起胡作非为。张衡上任之后治理严厉,整饬法令制度,暗中探得奸党的姓名,一下子同时逮捕,拘押起来,于是上下敬畏恭顺,称赞政事处理得好。(张衡)在河间相位上任职三年,给朝廷上书,请求辞职回家,朝廷任命他为尚书。张衡活了六十二岁,于永和四年去世。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