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现代文阅读作业(14)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现代文阅读作业(14)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现代文阅读 作业 一、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①文化自信不仅在于自己的决心有多大,声音有多高,历史有多久,还在于人家是否信服,有没有“他信”。在当今时代,面对大发展大变革的世界格局,面对各种思想文化更加频繁的交流、交融、交锋,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②近些年来,西方学术界逐渐认识到,人类中心主义是导致包括生态危机在内的全球性危机的罪魁祸首。人类中心主义以人的利益为认识、实践的出发点和归宿,认为自然的价值在于其对人类的有用性,而没有给予自然足够的人文关怀。生态思想家帕斯莫尔认为,基督教鼓励人们把自己当作自然的绝对主人,对人来说所有的存在物都是为他安排的。这正是当今西方文化的死穴。人类文明今天已走到由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克服人类中心主义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当务之急。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指出:避免人类自杀之路,在这一点上现在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准备的,是两千年来培育了独特思维方法的中华民族。什么是“独特思维方法”?就是以“中”为度、以“和”为贵。《中庸》有云:“中者,天下之大本也;和者,天下之达道也。”“中”“和”二字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 ‎③在如何摆正人与自然关系方面,中华文化积累了丰富的中道智慧,是克服人类中心主义的一剂良方。中华文化一方面注重人在天地之间的地位与作用,强调“惟人,万物之灵”;另一方面注重天地本身的价值,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认为人必须遵从自然规律。中华文明之所以能成为数千年未曾中断的文明,根源正在于“顶天立地”、中正通达,正在于我们将“与天地参”而不是将征服自然、改造天地、满足欲望作为人类的使命,正在于我们摆正了人在天地之间的位置。‎ ‎④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我们都把“和”视作天下之大道,希望万国安宁、和谐共处。当今中国倡导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他方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促进共同发展。“一带一路”建设就是以“和”为贵的最好例子。俄罗斯《导报》这样评价:“对中国来说,‘一带一路’与其说是路,更像是中国最重要的哲学范畴——‘道’。”何为“道”?英国思想家罗素曾说:“中国人摸索出的生活方式已沿袭数千年,若能够被全世界采纳,地球上肯定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祥和。”他所说的“生活方式”,其实质正是中国人所说的“道”,生生不已、和而不同的“道”。“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大合唱,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好发展。‎ ‎(摘编自叶小文《“文化自信”与“文化他信”》)‎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历史发展的各个时代,只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就能更好地在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B. 人类中心主义利用自然,让自然为人类服务,强调利益至上,却从不关怀自然。‎ C. 弊端重重的人类中心主义亟须克服自身认识的偏见,而中华民族的中道智慧是一个可取的办法。‎ D. 中华文化认为应遵从自然规律和人们的欲望,这和西方文化在对人与天地的关系的认识是不同的。‎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二段对比论证了中西方在对待人与自然关系上的做法,然后指出只有“中和”思想,才能挽救人类文明。‎ B. 文章第三段既承接上文阐释了中华民族的“中道智慧”的内涵,又引出下文写运用“中道智慧”的现实意义。‎ C. 文章第四段先指出中华文化崇尚“和”,再用“一带一路”建设的例子来证明其“和”对中国及世界的作用。‎ D. 文章着重论述了人类中心主义弊端和中华文化中的“中道智慧”,指出后者可为克服前者的弊端提供有益的借鉴。‎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类文明现在面临发生质变的可能,克服人类中心主义、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已经是刻不容缓了。‎ B. 中华文明数千年来未曾中断,主要是因为坚守中正通达的思想和中庸之道,摆正了人在天地间的位置。‎ C. “一带一路”是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宏大设想的可行做法,必将推动沿线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D. 罗素所说的“生活方式”特指中国人所说的“道”,如果得到全世界采纳,人类社会将更加欢乐、祥和。‎ 答案及解析:‎ ‎1. C【解析】A. “各个时代”错,文中说的是“在当今时代”;B. 曲解文意,文中是说“没有给予自然足够的人文关怀”;D. 无中生有,应该是“遵从自然规律”,未提及应遵从“人们的欲望”。‎ ‎2. A【解析】“只有‘中和’思想才能挽救人类文明”说法绝对,文中没有这个意思。‎ ‎3. B【解析】混淆概念,“坚守……中庸之道”错误。‎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普通话,规范着才是美丽的 ‎①推广普通话进入了从普及到提高或者是既普及又提高的新里程。‎ ‎②普通话的推广是与时俱进的:1955年,国家提倡推广普通话,提出的方针是“重点推行,逐步普及”;1957年,这个方针增补为“大力提倡,重点推行,逐步普及”‎ ‎;1992年,推普方针调整为“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新世纪大体还是延续着这个方针。‎ ‎③现在,普通话的“大力推行”与“规范使用”要更加有力、更加深化地结合起来、融通起来,要日益注重和不断提升普通话使用的规范性、标准性和审美性。‎ ‎④首先要逐步提高教师、播音员、主持人、演员等职业语言工作者的普通话水平。他们普通话水平的提高,既可以有效地引领全社会普通话水平的提高,又可以有效地带动更广泛的普及。这就要把普通话测试进行得更有成效,其要求应有所提高,比如有些省市考虑把对教师的普通话水平的要求提高一个等级,或者对青年教师的普通话水平要求相应提高一个等级,如此等等。同时,普通话水平测试也要向更多职业岗位和社会阶层扩展,尤其是对公务员和服务行业更要提高要求。‎ ‎⑤普通话的推广要在普及基础上逐步提高,衡量其水平的根本指标就在于合乎普通话规范标准的程度。现在已经研制和颁布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规范标准已有200多项。但是,其中不少常用的、重要的规范标准在社会上的知晓率和执行度并不高,甚至是极低的。所以,对普通话规范标准的宣传和推行亟待加强,要让人们对普通话的规范标准有所了解和认知。‎ ‎⑥普通话水平的提高就在于对普通话能自觉地、有效地加以“规范使用”。而普通话使用的规范,有着两个层面:一是语言本体结构的规范,即普通话的语音、词汇、语法等结构规律的呈现;二是语言社会使用的规范,即语言交际的伦理原则、礼貌原则、情境适应等修辞语用规则的显示。普通话的规范使用,是形成和实现社会语言生活和谐的必要条件,是人们语言素养和语言能力的体现和表征。诚然,普通话的规范使用不是阻碍语言的发展变化和遏制语言的修辞创新,而是有助于引导语言的健康发展和有效地进行修辞创新。而经典就正是这种规范的生动体现和修辞创新的真正榜样,所以要向经典学习,展开经典朗读、诗词吟诵、演讲比赛、咬文嚼字等活动。从经典中人们会发现:语言的使用,“规范着才是美丽的”。‎ ‎⑦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这是当今我国语言文字事业建设的总纲。在这个总纲的指引下,普通话的推广应该在普及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在提高的引导下积极普及。对于那些普通话普及率还只有40%左右的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来说,更要大力推广,积极普及;而对于相当多普通话普及率高的地区,则要注重逐步提高水平。让我们致力于普通话的“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有效地提高普通话水平,使 祖国的语言更加丰富、更加精致、更加优美。‎ ‎ (选自《光明日报》2017年9月10日,有删改)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随着时代的变化,国家对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的要求越来越高。‎ B.当前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过程中也要注重规范使用普通话,不能顾此失彼。‎ C.为了提高普通话测试的成效,必须逐步提高教师、播音员、主持人、演员等职业语言工作者的普通话水平。‎ D.对于普通话普及率高的地区,要做的工作不是普及,而是提高的问题。‎ 答案 B 解析 A项第②段的中心句是“普通话的推广是与时俱进的”,即推普的方针在不同的时期有变化,并不是“对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的要求越来越高”。B项对应的信息在第③段,“现在,普通话的‘大力推行’与‘规范使用’要更加有力、更加深化地结合起来、融通起来,要日益注重和不断提升普通话使用的规范性、标准性和审美性”。文本认为“规范”更重要,所以选项中的“注重”正确。C项对应的信息在第④段,“把普通话测试进行得更有成效”是为了“逐步提高教师、播音员、主持人、演员等职业语言工作者的普通话水平”,选项弄错了两者的关系。D项对应的信息在第⑦段,“普通话的推广应该在普及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在提高的引导下积极普及”,所以普通话普及率高的地区也要做好普及和提高的工作。‎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④段以职业工作者提高普通话水平为例,论证了普通话水平测试的重要性。‎ B.文章第⑤段论证了普通话的规范使用问题,主要是从加强规范标准宣传的原因展开论述的。‎ C.文章第⑦段通过比较普通话普及率不同的地区所要采取的不同做法,论证了推普中提高和普及的辩证关系。‎ D.文章围绕国家推普工作这一中心任务,从普及和规范两个方面来论证,但更侧重于规范这个角度。‎ 答案 A 解析 A项文章第④段并非“以职业工作者提高普通话水平为例”,其论证的并非“普通话水平测试的重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只有加强对常用的、重要的规范标准的宣传和推行,才能提高合乎普通话规范标准的程度。‎ B.如果经常开展经典朗读、诗词吟诵、演讲比赛、咬文嚼字等活动,就能提高普通话的水平。‎ C.使用的普通话具有规范性、标准性和审美性,就可以称之为“美丽”的语言。‎ D.如果每个人都能自觉地使用规范的普通话,那么汉语就能健康发展。‎ 答案 A 解析 A项说法绝对。根据第⑤段末句可知,“加强对常用的、重要的规范标准的宣传和推行”,并非“提高合乎普通话规范标准的程度”的唯一条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为我国通用语言的普通话已经基本普及,现在到了规范使用,进一步提高的阶段。‎ B.教师、演员等是职业语言工作者,他们的普通话水平决定了全社会的普通话水平。‎ C.普通话要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关键在于提高合乎普通话水平规范标准的程度。‎ D.规范使用普通话,既要遵循语音、词汇、语法等结构规律,又要符合修辞语用规则。‎ 答案 D 解析 A项“已经基本普及”于文无据。B项“决定了全社会的普通话水平”错,应是他们能带动整个社会普通话水平的提高。C项“提高合乎普通话规范标准的程度”是衡量普通话水平的指标,而不是提高普通话水平的“关键”。‎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人员、认识和行动等不同层面,逐层深入地阐述了提高普通话水平的方法。‎ B.文章立论的前提是推广普通话的要求与目标要与时俱进,新时代应有更高的标准。‎ C.文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强调了如今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还要进一步做到规范使用。‎ D.结尾总结全文,揭示了语言文字事业建设的总纲和推广普通话的途径,提出了努力目标。‎ 答案 A 解析 “逐层深入”的说法有误,各部分之间是并列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要有效提高普通话水平,就要致力于普通话的“大力推行”与“规范使用”的结合。‎ B.要提高职业语言工作者的普通话水平,就要提高普通话测试等级并更有效地执行其要求。‎ C.规范使用普通话,就能提高人们的语言素养和语言能力,实现社会语言生活的和谐。‎ D.普通话的推广应该是“普及”“提高”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使祖国的语言更美好。‎ 答案 C 解析 原文第⑥段说“普通话的规范使用,是形成和实现社会语言生活和谐的必要条件”,C项将二者表述成了充分条件。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