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4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之翻译学案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之翻译 学案 文言文翻译——关注三考向,考虑六方法 理解和翻译文中的句子,就是根据语境读懂、领会某一个句子的意思,能从语句内容、语意阐释和语气效果等方面把这个句子用现代汉语的形式表达出来。文言文翻译对理解文言文来说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文学文化常识等多方面的知识,考查考生对文言文的综合理解能力和做题的细心程度,是文言文阅读的重点,也是最容易失分的点。做好文言文翻译题,可按以下两个步骤进行。 第方案 关注三考向——明白采分点 一、实词[思考是否为5种特殊实词] 作为采分点的实词,从词性上看,以动词居多,其次是形容词和名词。把关键实词翻译到位,就是对句中的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活用词语(名词作状语、形容词作动词、意动用法、使动用法等)、特殊难解词语进行准确理解,并且在译文中正确地体现出来。 二、虚词[思考译或不译] 作为采分点的虚词,主要指文言语句中的副词、连词、介词。虚词的翻译要注意两点:(1)必须译出的——有实词义项的要译出实义,如作代词的“之”“其”等;现代汉语中有与之相对应的虚词进行互换的,如“之”“而”“以”“于”等。(2)不必译出的——在句中起语法作用的“之”、发语词及句末语气助词等。对关键虚词的翻译,要仔细辨明词性及意义,能译则译,不需要译出的切不可强行译出。 三、句式[思考是否为特殊句式] 文言句式在翻译题目中是重要的得分点,翻译时审出译句中的特殊句式是关键。根据对前面“学案4”中“文言句式5大类型”的复习,考生要注重积累,重点掌握容易忽略的省略句、宾语前置句和固定句式等。 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应詹,字思远,汝南南顿人,魏侍中璩之孙也。詹幼孤,为祖母所养。年十余岁,祖母又终,居丧毁顿,杖而后起,遂以孝闻。家富于财,年又稚弱,乃请族人共居,委以资产,情若至亲,世以此异焉。弱冠知名,性质素弘雅,物虽犯而弗之校,以学艺文章称。司徒何劭见之曰:“君子哉若人!”初辟公府,为太子舍人。赵王伦以为征东长史。伦诛,坐免。成都王颖辟为掾。时骠骑从事中郎诸葛玫委长沙王 奔邺,盛称 之非。玫浮躁有才辩,临漳人士无不诣之。詹与玫有旧,叹曰:“诸葛仁林,何与乐毅之相诡乎!”卒不见之。 (选自《晋书•应詹传》) 先解释各句中的关键实词、关键虚词、文言句式,再翻译句子。 (1)弱冠知名,性质素弘雅,物虽犯而弗之校,以学艺文章称。 ①关键实词:性质—_______;校—_______; 称—_______ ②关键虚词:以—________ ③文言句式:弗之校—________ 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伦诛,坐免。 ①关键实词:诛—________;免—________ ②关键虚词:坐—________ ③文言句式:伦诛—________;坐免—________ 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诸葛仁林,何与乐毅之相诡乎! ①关键实词:诡—________ ②关键虚词:相—________ ③文言句式:何……乎—________ ④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性质,古今异义,本性;校,一词多义,计较;称,一词多义,出名。②以,介词,凭借。③宾语前置句。④(应詹)在弱冠之年就出名了,他天性宽宏仁厚,即使别人冒犯他,他也不会跟别人计较,以学术技艺和文章出名。 (2)①诛,诛杀;免,免官。②坐,因为。③“伦诛”被动句式;“坐免”省略句,应为“詹坐免”。④司马伦被杀,应詹因此受牵连而被免官。 (3)①诡,一词多义,欺诈。②相,副词,互相。③固定句式,“怎么……呢”。④诸葛仁林怎么像乐毅那样不忠诚呢! 【参考译文】 应詹,字思远,汝南南顿人,魏侍中应璩的孙子。应詹幼年便成为孤儿,由祖母抚养。十余岁时,祖母又去世了,应詹为祖母服丧时痛不欲生,扶杖才能支撑而起,于是以孝顺闻名。家中财富很多,应詹年龄稚弱,便请同族人共居一处,把资产交付给他们,感情如同至亲,人们由此觉得应詹不同寻常。(应詹)在弱冠之年就出名了,他天性宽宏仁厚,即使别人冒犯他,他也不会跟别人计较,以学术技艺和文章出名。司徒何劭见到他说:“此人是个君子啊!”最初被公府征召,为太子舍人。赵王司马伦任他为征东长史。司马伦被杀,应詹因此受牵连而被免官。成都王司马颖起用他为掾。当时骠骑从事中郎 诸葛玫背弃长沙王司马 而投奔邺,大谈司马 的过错。诸葛玫浮躁而有才气和论辩能力,临漳人士无不趋附于他。应詹与诸葛玫是旧相识,感叹道:“诸葛仁林怎么像乐毅那样不忠诚呢!”始终没有去见诸葛玫。 第方案 考虑六方法——确保字字落实、文通句顺 考生通过“关注三考向”,找到了命题点后,接下来就是动手翻译的过程,先直译,确保字字落实;直译不畅再意译。翻译时,注意6点,我们将其总结为“谨记‘6字诀’,防范‘6失误’”。运用“6字诀”翻译语句,并非单纯考虑某种方法和技巧,而是将两种甚至多种方法综合运用。为了方便同学们更好地掌握“6字诀”,我们特地把“6字诀”分开来详细讲解。 【防范“6失误”】 失误1 该留不留, 强行翻译 1.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时豹子次下辨,闻围解,欲还。弼使谓豹子曰:“贼耻其负败,必求报复,不如陈兵以待之。”豹子以为然。 [错误翻译] 皮豹子拙于言词,不善辩论,听说围势已解,想回师。 [我来评卷] 地名“下辨”,不用翻译,却强行翻译,应保留地名词语。 [我来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当时皮豹子临时驻扎在下辨,听说围势已解,想回师。 【参考译文】 当时皮豹子临时驻扎在下辨,听说围势已解,想回师。古弼派使者对皮豹子说:“敌人以其负败为耻,必定要寻求报复,不如现在就派兵与之对阵。”皮豹子觉得有道理。 【谨记“6字诀”】 留:即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包括:①在现代汉语中仍常用的成语或习惯用语,一般人都能够理解,可以保留不译(译了,反而显得不通顺),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劳苦功高”这个成语就可以保留不译;②朝代、年号、谥号、庙号、人名、爵位名、书名、地名、官职名、器物名、度量衡等专有名词,也可保留不译。 例1 把下面文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运用保留法) 胡宗宪,字汝贞,绩溪人。嘉靖十七年进士。历知益都、余姚二县。擢御史,巡按宣、大。三十三年出按浙江。时歙人汪直据五岛煽诸倭入寇,而徐海、陈东、麻叶等巢柘林、乍浦、川沙洼,日扰郡邑。时柘林诸倭移屯陶宅,势稍杀。会苏、松巡抚曹邦辅歼倭浒墅,文华欲攘功不得,大恨,遂进剿陶宅残寇。 (选自《明史•胡宗宪传》) (1)擢御史,巡按宣、大。 ①保留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关键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关键句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会苏、松巡抚曹邦辅歼倭浒墅,文华欲攘功不得,大恨,遂进剿陶宅残寇。 ①保留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关键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关键句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御史,宣、大 ②擢、巡按 ③“擢御史”为被动句 ④(胡宗宪)被提拔为御史,巡视宣、大。 (2)①苏、松巡抚曹邦辅、浒墅、文华、陶宅 ②会、攘、恨、进剿 ③“歼倭浒墅”为状语后置句,应为“(于)浒墅歼倭” ④恰逢苏州、松江巡抚曹邦辅在浒墅歼灭倭寇,赵文华想窃取功劳,没有成功,非常生气,于是进攻、剿灭陶宅的残敌。 【参考译文】 胡宗宪,字汝贞,绩溪人。嘉靖十七年考中进士。历任益都、余姚知县。(胡宗宪)被提拔为御史,巡视宣、大。嘉靖三十三年,出任浙江巡查御史。当时歙县人汪直占据五岛煽动倭寇入侵,而徐海、陈东、麻叶等人巢居柘林、乍浦、川沙洼等地,每天都骚扰郡县。当时柘林中众多倭寇转移屯据陶宅,势力逐渐衰弱。恰逢苏州、松江巡抚曹邦辅在浒墅歼灭倭寇,赵文华想窃取功劳,没有成功,非常生气,于是进攻、剿灭陶宅的残敌。 失误2 该换不换,文白混杂 2.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草书大王 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当时流辈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自不识,诟其侄曰:“胡不早问,致予忘之。” (选自《冷斋夜话•卷九》) [错误翻译] 有一日想到一个好句子,拿起笔迅速书写起来,整张纸上龙蛇飞动。他让侄子抄下来。遇到波险的地方,侄子就惘然停止。 [我来评卷] “龙蛇飞动”“波险”都用比喻义,此处应译为“如龙蛇飞舞”“笔画怪诞”。 [我来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有一日他想到了一个好的句子,就拿起笔迅速写下来,整张纸上的字笔势蜿蜒活泼,有如龙蛇飞舞。他让侄子把句子抄下来。到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时,侄子茫然地停下来。 【参考译文】 张丞相喜爱写草书但写得不好看,当时的人们都笑话他,丞相对此表现得很镇定。有一日他想到了一个好的句子,就拿起笔迅速写下来,整张纸上的字笔势蜿蜒活泼,有如龙蛇飞舞。他让侄子把句子抄下来。到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时,侄子茫然地停下来。(侄子)拿着他写着字的纸去问他:“这是什么字?”丞相认真地看了许久,自己也不认识了,便责怪侄子道:“你为什么不早问?以至于我都忘记写的什么了。” 换:①将文言词替换成现代汉语词;②将古汉语的单音节词替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③将古今异义词替换成古代汉语的意思;④将通假字替换成本字;⑤将活用的词替换成活用后的词等。翻译要彻底到位,以防文白混杂,不伦不类。 例2 [2015•安徽省卷改编]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运用替换法) 先生姓梁氏,讳熙,字曰缉,皙次其别号也。先生生世族,幼不喜纨绔之习,读书好古,视声利蔑如也。于诗嗜陶渊明,少得句云:“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长老惊异。十三岁补诸生第一,文名籍甚。 举顺治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视民如子,治行冠三辅。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监察御史。 (选自钱仲联主编《广清碑传集》,有删节) (1)先生生世族,幼不喜纨绔之习,读书好古,视声利蔑如也。 ①需替换的关键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关键句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 ①需替换的关键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关键句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生、喜、习、好、视、声利 ②“先生生世族”为省略句 ③先生出身于世代显贵的家族,自幼不喜欢纨绔子弟的习气,读书崇尚古风,把名利看得微不足道。 (2)①出、知、誓、以、污 ②“不以一钱自污”为宾语前置句 ③(梁熙)出任西安府咸宁知县,向神灵发誓,不会因一文钱而玷污自己。 【参考译文】 先生姓梁,名熙,字缉,皙次是他的别号。先生出身于世代显贵的家族,自幼不喜欢纨绔子弟的习气,读书崇尚古风,把名利看得微不足道。在诗歌方面特别喜欢陶渊明,年少时就写出诗句:“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长辈们都感到吃惊诧异。十三岁被补荐为诸生第一名,文名很大。 先生通过了顺治三年举行的乡试,又过了十年考中进士。(梁熙)出任西安府咸宁知县,向神灵发誓,不会因一文钱而玷污自己。他爱民如子,政绩位居西安第一。先生在咸宁做官半年,回朝后又做了云南道监察御史。 失误3 该调不调,不合规范 3.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世为农。父通,避地河南,以泰和九年九月生衡于新郑县。幼有异质,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曰:“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曰:“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人者,吾非其师也。”遂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如是者凡更三师。 (选自《元史•列传第四十五》) [错误翻译] (1)父亲许通,避难到河南,在泰和九年九月生下许衡在新郑县。 (2)问他的教师说:“为什么读书?” [我来评卷] “生衡于新郑县”是状语后置句,应为“于新郑县生衡”;“读书何为”是宾语前置句,应为“读书为何”,可译为“读书有什么用”。 [我来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父亲许通,避乱来到河南,于金朝泰和九年九月在新郑生下许衡。 (2)问老师:“读书有什么用?” 【参考译文】 许衡,字仲平,怀州河内人,家中世代务农。父亲许通,避乱来到河南,于金朝泰和九年九月在新郑生下许衡。许衡从小有非凡资质,七岁入学,学习章句,问老师:“读书有什么用?”老师说:“用来换取科举功名。”许衡又问:“仅此而已吗?”老师大为惊讶。每次学习书本,又能询问宗旨大义。时间长了,老师对许衡的父母说:“这孩子聪颖不同凡响,日后必成大器,我已不能当他的老师了。”于是告辞而去,父母竭力挽留不成。像这样总共换了三位老师。 调:即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在对译的基础上,将特殊句式的语序调整过来,使译句畅达。翻译时需要调整语序的句子主要有以下几种:①状语后置句,翻译时要将状语移至谓语的前面。②定语后置句,翻译时要把定语移到被修饰、限制的中心语之前。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应翻译为“寻求(寻找)一个可以派去回复秦国的人,没有找到”。③主谓倒装句,翻译时必须将主谓成分颠倒过来。如《愚公移山》中“甚矣,汝之不惠”,应翻译为“你也太不聪明了”。④宾语前置句,翻译时要将宾语移到动词或介词之后。 例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运用调序法) (1)[2016•全国新课标卷Ⅲ]珪归三年,御史卢雍称珪在位有古大臣风,家无储蓄,日给为累,乞颁月廪、岁隶,以示优礼。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而珪适卒,年五十七。嘉靖元年录先朝守正大臣,追赠太子少保,谥文毅。 (节选自《明史•傅珪传》) ①关键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调整句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5•全国新课标卷Ⅰ]“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遂从太子出。 ①关键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调整句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谠、报 ②“吏部请如雍言”为状语后置句 ③又认为傅珪刚正忠实,敢于直言,应当起用。吏部按照卢雍的话上奏,没有回复。 【参考译文】 傅珪归家三年,御史卢雍称赞傅珪在位有古大臣风范,家里没有积蓄,每天为吃饭发愁,乞求发放每月的禄米和仆人每年的食米,以表示朝廷对官员的优待。又认为傅珪刚正忠实,敢于直言,应当起用。吏部按照卢雍的话上奏,没有回复。傅珪去世,终年五十七岁。嘉靖元年录入先朝守正大臣,追赠太子少保,谥号文毅。 (2)①索、面、庶或、济 ②“不吾索”为宾语前置句 ③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我却应该与太子同去,求见两名首领当面指责他们,或许有成功的可能。 失误4 该删不删,画蛇添足 4.将下面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宋弁,字义和,广平列人人也。弁才学俊赡,少有美名。高祖初,曾至京师,见尚书李冲,因言论移日。冲竦然异之,退而言曰:“此人一日千里,王佐才也。”弁与李彪州里,迭相祗好。彪为秘书丞,弁自中散。彪请为著作佐郎,寻除尚书殿中郎中。高祖曾因朝会之次,历访治道,弁年少官微,自下而对,声姿清亮,进止可观,高祖称善者久之。因是大被知遇,赐名为弁,意取卞和献玉、楚王不知宝之也。 [错误翻译] (1)高祖称赞好的人很多。 (2)意取卞和献玉,楚王也不知道把它当作宝贝。 [我来评卷] (1)句中“者”,表停顿,不翻译;“之”,调节音节,不翻译;(2)句中“也”,位于句末表陈述,不翻译。以上三字在翻译时都要删掉。 [我来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高祖称赞了他很久。 (2)意思取自卞和献玉、楚王不知宝的典故。 【参考译文】 宋弁,字义和,广平列人人。宋弁才学文辞华美丰裕,少年时就有美好的名声。高祖初期,宋弁曾经到京城,见到尚书李冲,谈了很长时间。李冲震惊不已,送走宋弁后说:“此人一日千里,是辅佐君主的人才。”宋弁和李彪是州里同乡,成为至交。李彪任秘书丞,宋弁任中散。(李彪)请求任宋弁为著作佐郎,不久(宋弁)升任尚书殿中郎中。高祖曾趁朝会的间隙,向群臣询问治政之道。宋弁年轻,官职低微,从下位应答,声音洪亮、体态娴雅,进退有礼,高祖称赞了他很久。从此大受知遇,赐名叫弁,意思取自卞和献玉、楚王不知宝的典故。 删:即把没有意义或不必译出的衬词、虚词删去。文言句子中有些词,如句首语气词“盖”“夫”、音节助词“之”、用于特殊场合的连词“而”等,在翻译时删去之后也不影响译文的准确、通顺,便可删去不译。 例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运用删削法) 韦贯之,名纯,避宪宗讳,遂以字行。少举进士。德宗末年,人有以贯之名荐于京兆尹李实者,实举笏示所记曰:“此其姓名也,与我同里,素闻其贤,愿识其面而进于上。”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贯之唯唯,数岁终不往,然是后竟不迁。 ①删削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关键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而、矣 ②骤、且、诣 ③(向李实)推荐(韦贯之)的人很高兴,急忙把李实的话告诉韦贯之,并且说:“你今天到李实那里去,明天就能受到庆贺。” 【参考译文】 韦贯之,名纯,为避宪宗名讳,就以字行于世。年轻时考中进士科。德宗末年,有人把韦贯之推荐给京兆尹李实,李实举起笏板给人看他所记下来的名字,说:“这是他的姓名,和我是同乡,我一向就听说他很贤能,希望认识他,然后引荐给皇上。”(向李实)推荐(韦贯之)的人很高兴,急忙把李实的话告诉韦贯之,并且说:“你今天到李实那里去,明天就能受到庆贺。”韦贯之唯诺而已,但几年中始终不肯前往,这件事之后他的官位也没有升迁。 失误5 该补不补,语意错误 5.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君讳宗谅,字子京。大中祥符八年春,与予同登进士第,始从之游,然未笃知其为人。 (范仲淹《滕待制宗谅墓志铭》) [错误翻译] 和我一起考中进士,方才与他交游,然而并没有深入了解他的为人。 [我来评卷] “与予同登进士第”承前省略了主语“滕宗谅”,“始从之游”承前省略了主语“予”,在翻译时补上,表达的意思才完整。 [我来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滕宗谅)和我一起考中进士,(我)才和他交游,然而并没有深入了解他的为人。 补:即补出文言文中省略的成分或隐含的成分,如句子中省略的主语、谓语、宾语以及介词“于”等,从而使句意完整。 例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运用增补法) 郭舒,字稚行。幼请其母从师,岁余便归,粗识大义。乡人、宗人咸称舒当为后来之秀,终成国器。始为领军校尉,坐擅放司马彪,系廷尉,世多义之。 (节选自《晋书•郭舒传》) ①增补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关键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郭舒)始为领军校尉 ②坐、系、多、义 ③郭舒开始做官担任领军校尉,因为犯了擅自释放司马彪的罪过,被廷尉拘囚,当时的人称赞他为人仗义。 【参考译文】 郭舒,字稚行。他年幼的时候请求母亲让他拜师求学,学了一年多就回家了,粗略懂得了为人处事的要义。乡里人、宗族人都称他会是后起之秀,最终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郭舒开始做官担任领军校尉,因为犯了擅自释放司马彪的罪过,被廷尉拘囚,当时的人称赞他为人仗义。 失误6 该变不变,语意不畅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逍遥游》) [错误翻译] 再说水汇积不深,它浮载大船就没有力量。倒杯水在庭堂的低洼处,那么芥草也可以给它当作船;但搁置杯子就粘贴了,因为水太浅而船太大了。风的力量不雄厚,它托负巨大的翅膀便力量不够。 [我来评卷] “胶”应根据语意翻译成“胶着”。“风之积”应稍作变通,可翻译为“风积聚的力量”,此处翻译得不够准确。 [我来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再说水汇积不深,它浮载大船就没有力量。倒杯水在庭堂的低洼处,那么芥草也可以给它当作船;但搁置杯子就胶着了,因为水太浅而船太大了。风积聚的力量不雄厚,它托负巨大的翅膀便力量不够。 变:指根据语境,灵活变通地翻译。考生翻译句子时,往往上述五种方法都用上了,还难以准确翻译,尤其是碰到文言文中运用修辞或典故的地方,应学会灵活变通地翻译。如:①对比喻句的翻译,应尽量保留比喻的说法,如果不能保留,只译出本体即可。如《过秦论》中“金城千里”,可译为“辽阔的国土,坚固的城池环绕,牢固可靠”。②对借代句的翻译,一般只要把所代的事物写出来就可以了,如可以将“缙绅”“三尺”“纨绔”分别翻译成“官员”“法律”“富家子弟”。③对委婉说法的翻译,只要将委 婉语句按照现代汉语的用语习惯表述出来就可以了,如可将“会猎”“更衣”翻译成“出兵征伐”“上厕所”。 例6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运用变通法) 是岁卒,年五十九,遗奏大旨以进贤退谀佞、罢土木不急之费为言。济颇涉经史,好读《左氏春秋》,性刚直,无所畏避。少时,深州刺史念金锁一见器之,且托后于济。金锁没,济抚其孤,援置禄仕。素与内臣裴愈有隙,愈坐事,上怒甚,命宪府鞫之,济适知杂事,力为辨理,遂获轻典。 (节选自《宋史•王济传》,有删改) (1)金锁没,济抚其孤,援置禄仕。 ①变通词语:________ ②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素与内臣裴愈有隙,愈坐事,上怒甚,命宪府鞫之,济适知杂事,力为辨理,遂获轻典。 ①变通词语:________ ②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没、禄仕 ②念金锁去世后,王济抚养他的后代,帮助他们走上仕途。 (2)①隙、轻典 ②王济一直与内臣裴愈有嫌隙,裴愈因事犯罪,皇上十分恼怒,命令宪府进行审问,王济恰好知道一些事情,极力为裴愈辩白开脱,最终裴愈只获较轻的惩罚。 【参考译文】 这一年王济去世,终年五十九岁,遗言上奏真宗招纳贤才,疏远阿谀奸佞之徒,免除各种不急需的土木建筑劳役。王济涉猎了很多经史之书,喜欢读《左氏春秋》,性格刚强正直,不害怕和躲避什么。年轻时,深州刺史念金锁一见到王济就很器重他,并将自己 的后代也托付给王济。念金锁去世后,王济抚养他的后代,帮助他们走上仕途。王济一直与内臣裴愈有嫌隙,裴愈因事犯罪,皇上十分恼怒,命令宪府进行审问,王济恰好知道一些事情,极力为裴愈辩白开脱,最终裴愈只获较轻的惩罚。 第方案 积累与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翻译) 卢从愿,相州临漳人,后魏度支尚书昶六代孙也。自范阳徙家焉,世为山东著姓。弱冠明经举,授绛州夏县尉,又应制举,拜右拾遗。俄迁右肃政监察御史,充山南道黜陟巡抚使,奉使称旨,拜殿中侍御史。累迁中书舍人。 睿宗践祚,拜吏部侍郎。中宗之后,选司颇失纲纪,从愿精心条理,大称平允。其有冒名伪选及虚增功状之类,皆能擿发其事,典选六年,前后无及之者。上嘉之,特与一子太子通事舍人。从愿上疏乞回恩赠父,乃赠其父吉阳丞敬一为郑州长史。初,高宗时裴行俭、马载为吏部,最为称职,及是,从愿与李朝隐同时典选,亦有美誉。时人称曰:吏部前有马、裴,后有卢、李。 开元四年,上尽召新授县令,一时于殿庭策试,考入下第者,一切放归学问。从愿以注拟【注】非才,左迁豫州刺史。为政严简,按察使奏课为天下第一,降玺书劳问,赐绢百匹。十一年,拜工部尚书。十三年,从升泰山,又加金紫光禄大夫,代韦抗为刑部尚书。频年充校京外官考使,前后咸称允当。 御史中丞宇文融承恩用事,以括获田户之功,本司校考为上下,从愿抑不与之。融颇以为恨,密奏从愿广占良田,至有百余顷。其后,上尝择堪为宰相者,或荐从愿,上曰:“从愿广占田园,是不廉也。”遂止不用。从愿又因早朝,途中为人所射,中其从者,捕贼竟不获。时议从愿久在选司,为被抑者所仇。 十六年,东都留守。时坐子起居郎粜米入官有剩利,为宪司所纠,出为绛州刺史,再迁太子宾客。二十年,河北谷贵,敕从愿为宣抚处置使,开仓以救饥馁。使回,以年老抗表乞骸骨,乃拜吏部尚书,听致仕,给全禄。二十五年卒,年七十余,赠益州大都督,谥曰文。 (选自《旧唐书•卢从愿传》,有删改) 【注】注拟:选举官员,凡应试获选者先由尚书省登录,经考询后再按其才能拟定官职。 (1)弱冠明经举,授绛州夏县尉,又应制举,拜右拾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尽召新授县令,一时于殿庭策试,考入下第者,一切放归学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御史中丞宇文融承恩用事,以括获田户之功,本司校考为上下,从愿抑不与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时议从愿久在选司,为被抑者所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使回,以年老抗表乞骸骨,乃拜吏部尚书,听致仕,给全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卢从愿)二十岁时考中明经科,授任绛州夏县尉,又考中制科,授任右拾遗。(弱冠—20岁;应—考中;拜—授予官职) (2)皇上将新任县令全部召入朝,同时在殿庭策试,考试不合格者,一律回家学习。(下第—不合格;一切—一律,全部;学问—学习) (3)御史中丞宇文融受宠当权,因搜求获得田户的功劳,本部门考核为上下等,卢从愿压制没有通过。(用事—当权;抑—压制;与—通过) (4)当时舆论认为卢从愿长期在吏部,受到被压抑者的仇视。(选司—吏部;为……所—被) (5)(卢从愿)完成使命回京,他因年老上书请求退休,于是(朝廷)授任他吏部尚书,允许他退休,给予全部俸禄。(乞骸骨—请求退休;致仕—退休) 【参考译文】 卢从愿,相州临漳人,是后魏度支尚书卢昶的六代孙。从范阳迁到这里定居,世代为山东望族。(卢从愿)二十岁时考中明经科,授任绛州夏县尉,又考中制科,授任右拾遗。不久升任右肃政监察御史,充任山南道黜陟巡抚使,奉命出使符合旨意,授任殿中侍御史。几次升迁后任中书舍人。 睿宗即位,授任(卢从愿)为吏部侍郎。中宗之后,选官没有法度,卢从愿精心(设计)使之有条有理,人们称其公平。其中有冒名伪选及虚增功状之类的,他都能揭发其事。主持选拔(官吏)六年,前后无人比得上他。皇上称赞他,特别授予他的一个儿子做太子通事舍人。卢从愿上疏乞请将此恩回赠给父亲,于是追赠他的父亲吉阳丞卢敬一为郑州长史。起初,高宗时裴行俭、马载任吏部长官,最为称职。至此,卢从愿与李朝隐同时主持选拔(官吏),也有美誉。当时人称道:吏部前有马、裴,后有卢、李。 开元四年,皇上将新任县令全部召入朝,同时在殿庭策试,考试不合格者,一律回家学习。卢从愿因拟授官职不当,被贬为豫州刺史。他为政严肃简明,按察使上奏考核成绩为天下第一,皇上降玺书慰劳,赐绢百匹。十一年,任工部尚书。十三年,随从皇上登泰山封禅,又加授金紫光禄大夫,代替韦抗为刑部尚书。连年充任校京外官考使,前后都称赞他公平得当。 御史中丞宇文融受宠当权,因搜求获得田户的功劳,本部门考核为上下等,卢从愿压制没有通过。宇文融因此十分怨恨他,密奏卢从愿广占良田,达到一百多顷。在此之后,皇上曾经挑选胜任宰相的人,有人推荐卢从愿,皇上说:“卢从愿广占田园,这是不廉洁。”便不加任用。卢从愿有一次去早朝时,途中有人用箭射他,但射中了他的随从,贼人最终没有被捕获。当时舆论认为卢从愿长期在吏部,受到被压抑者的仇视。 十六年,(卢从愿任)东都留守。此时他因儿子起居郎给官府卖米赢利而受牵连获罪,被宪司举发,出京任绛州刺史,再升任太子宾客。二十年,河北谷贵,诏令卢从愿为宣抚处置使,开仓救济饥民。(卢从愿)完成使命回京,他因年老上书请求退休,于是(朝廷)授任他吏部尚书,允许他退休,给予全部俸禄。(卢从愿)在二十五年去世,终年七十余岁,追赠益州大都督,谥号为“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