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二轮复习写作训练(全国)1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写作训练(全国)11

‎2018届二轮复习 写作 训练(全国)‎ 语言:从通顺到优美 ‎—————————高效演练—————————‎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按要求写段文字。‎ 紫藤萝和牵牛花,没有挺拔的躯干,却凭借枯树和篱笆,以昂然之姿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美丽;枯树和篱笆,本无美景可言,却凭借紫藤萝和牵牛花,成就了一道道美景。自然界如此,人类社会又何尝不是如此?‎ 要求: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1)排比造势,彰显文采:‎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巧用名句,彰显文采:‎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句式丰富,彰显文采:‎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1)没有礁石,大海便没有了激昂澎湃的浪花;没有沙粒,河蚌便没有了光亮美丽的珍珠;没有绿叶,红花便没有了婀娜多姿的娇艳……万物之美丽,都要借助于他物的支持或衬托;万物之精华,无不是自己与他物精美绝伦的结合。因此,我要说:借人精华,以铸辉煌。‎ ‎(2)坐在车上颠簸而行的是孔老夫子,他高唱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马鞭一指便向世人道出了行路者的智慧所在;韩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一篇《师说》便让学习借鉴的美德流传千古;一道紫光摔开万道光芒,江面上露出的是大唐“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唐太宗在高吟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正是这学习接纳、勇于借鉴的精神才让大唐得以闻名中外古今……正当世人用赞誉和敬仰的光环将他们环绕时,依然光亮的是古人们善于借鉴和学习的品质,在熠熠闪光。‎ ‎(3)是什么,使曹冲破解了满朝文武都难以解开的称象难题?‎ 是什么,使匡衡在家徒四壁、连油灯都舍不得点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夜读诗书?‎ 是什么,使诸葛亮人手不够、材料不够、时间不够却可以按时得到十万支箭?‎ 无他,巧借他物耳。‎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谁能保证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做好每一件事?谁敢说仅凭一己之力便能走向成功?没有人敢下这样的保证,因为人生中难免会遇上我们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个时候我们就应想想他物,以他物来补己之短。‎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看云,轻盈缥缈,舒展飘逸,曼妙着生活的诗意;看云,浩瀚深邃,神秘谐和,优雅着生命的精神。云卷云舒,旖旎中充满生命的活力;思绪翩飞,灵动间追求生命的真谛。‎ 不同的人,看云看出不同的形状色彩;不同的人,对生活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答案。答案千姿百态,人对生活的追求便不一,于是生活便因为答案的丰富而多姿多彩。‎ 云,是自然的心语;看云,就是解读生活。看云,你对生命有怎样的思索?请以“看云”为中心,写一个150字左右的片段,语言要优美生动,富有表现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看过雨过天晴披着彩虹吟唱的云吗?那是经历了风雨之后胜利者最美的姿态。在蓝色银幕的映衬下,云白得可人,白得让人心醉,就像是听到了世界上最婉转动人的歌声,那样惬意,那样满足。千万别眨眼睛,因为你有可能错过最迷人的微笑。听,飞舞跳跃的小鸟们在为云伴唱,那是胜利者的歌,只有胜利者才知道歌词的内容吧!这时的云像不像穿着白衣系着彩带轻轻吟唱的获胜者?‎ ‎3.(2016·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指导] 这是一篇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材料话题是“语文素养的提升”,途径是“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任务是“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情境或前提是“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这就要求考生根据自身学习语文的体会、从培养语文素养的实际出发,思考、权衡、比较这三种途径各自的好处,并加以评说。‎ 立意时,可以根据自己学习语文的体会,从三条途径中找出一条分析对自己的影响,并辅以相关的经历或事例;也可以综合三条途径,指出它们对自己的影响,但要注意分析深入,说理到位,切忌泛泛而谈。‎ 从课堂有效教学的途径立意时,要注意挖掘出语文教育的核心“情感和价值观”,还要挖掘出语文教育的文化内涵“文化传承与自信”;从课外大量阅读的途径立意时,要看到阅读带给人的思索和想象,还要看到阅读带给国家和民族的“信仰与创造”;从社会实践活动的途径立意时,除思考到实践反作用于语文素养的提高这一层外,还要思考到“人类社会的人文情怀”和“未来发展”等。‎ ‎[例文]‎ 文学歧长道,实步趋长空 甘肃一考生 泱泱举国五千积淀,成就了文明一番韵味悠长。厚、瀚、远、炼、弘——朝夕间文学走入私塾门户,造就万千才识过人之士,教育由早先仕官独权至隋唐天子喜鹊伸榄枝至如今才子辈出,语文素养千百年来为愈多人所有、愈普遍、愈高。何以修己素养?可谓三面:积、阅、感。‎ 何谓素养?素,即为向来。故素养,为平日厚积所得积,即累。一时欣然提笔,不得一词,盖素浑噩度日不学所得,古来有士大夫不学无术,羞下私塾,难上青天。故学为根本。星陨繁而霄河瀚,细水汇而海壮澜,点滴笔墨绘万卷。厚土所积便是从这细微而始。学亦有方,如今应试如口腹填鸭,只得身饱不得心足。便必将思融汇其中,才食髓知味。故有孔儒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亦警醒世人活于思想,却不可无视这点点忽微所积。‎ 阅,即读。欲高己素养,则看文人挥笔吐尽沧澜阔海,才得以累积一胸感怀,以作极致行文。看陶潜东篱蹁跹共度流潋,野鹤云闲蒹葭经年,踏遍山河笑歌自若、湖光流色引凤落。看杜甫奈何莽莽然弹指间白头搔更短,空叹年岁残忍浑欲不胜簪。苍颜易老,归墟皆妄。每览昔人所作,方悟道,如此!愈多,愈能多寻与其共鸣。开阔所观,横纵文墨远海。必阅大量篇章,述其所想,悟其所道,将其精髓、文眼收于囊中,开篇则与市井凡夫所异。否则谈吐、走笔苍白无力,限鼻眼观于狭隘笔墨字句,井底之蛙,池中游鱼。‎ 再便是感。所谓真知,自实践来,哲学中固有其意。“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为人所诟病、暗讽。社会、时局,往往然奠定其文作基调,使行文其意更深。每感时迁,欣然有得。世殊时异,往往有一番慨叹忧扼,鼓角声声声震破五更寒夜,一柄刀刀刀划破萧风猎猎。西关斩将河边骨,孟姜一曲泣如诉。杜甫历难凄凄乱世,方有其戎马醉卧关山北,凭轩独倚江栏看滚滚涛波,慨然涕泗流。若他于盛唐,雕栏玉砌间醉酒笙歌,这泣涕涟涟亦是矫揉造作。《兰亭集序》中“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且听造化,颓然由命。两晋政治可怖,互倾轧残杀,方才有了暮春初时会稽山修其禊事,才有文人叹出“死生皆浮云”之凝练了郁郁之情的千古名句。又或鲁迅先生文风犀利、字句珠玑如战矛一杆赫赫横扫苍茫浊世,亦是那肃杀时局环境下的洗练中压抑了满腔的愤愤浩然之情所出。故,若欲深其文意,修其心性,必凝社会实景于其中。‎ 此三者缺一不可,以致心境高远,莽莽然必与常人相异。相与漫漫文学路,道阻且长,愈通三者,其道为一架飞桥南北,天堑变通途。朝夕间步步登临渺渺长空,踏入万里长歌,挥毫如剑舞茂林,一览众山,挥斥字句,如滚石雷碣,劈山重斧,泻出篇章如壮澜洪波。‎ ‎[赏析] 读罢此文,为作者广博的学识与强大的语言表述能力所折服。文章在解读何谓素养的基础上,从“积、阅、感”三个方面来谈“如何提升语文素养”,见解独到且深刻,眼界颇高,逻辑性强,读来让人有种恍然大悟之感。当然,本文最大的亮点还是在作者的语言表达上,文章语言表述精准、深刻且大气,可谓字字珠玑,要做到这一点实属不易。‎ ‎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看天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 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嗅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 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指导] 人和自然是大主题,既传统又有新意,有较大的写作空间。材料立足于信息时代,要求从不同角度来切入人与自然的主题,可以从对人与自然的不同认识和感悟来展开对自然的审美和思考,从而揭示出人与自然的“近”和“远”。‎ 这里的“自然”既是可感的自然,比如花鸟树木之“形味”;也是“抽象”的自然,比如花鸟树木之“意性”“纲目属种”等。‎ ‎“人与自然的关系”关键是可以从材料中看出科技和人文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的历史变迁,并最终能回到人文价值的深层次探讨。‎ 可以选择的角度:(1)自然感知的今昔途径的对比,科技影响人感知自然,却不能让人获得深层审美等。(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感知自然,就要亲近自然,只有全身心融入其间,方能感受其中之美。(3)读万卷书,可以丰富思想,行万里路,可以开阔视野,二者可以有机结合,知行合一,方能成就真正的学问。‎ ‎[例文] ‎ 感悟自然之美 烟雨蒙蒙,野外处处可见蒙着绿韵的春天;微风阵阵,似乎连山峦也在轻颤。藤蔓在一垛垛方砖垒砌的高墙上吹响了粗犷的号角,几片宁馨的岚云闪着流苏般的光华,一只褐色的鸟从树丛里一飞而过,很快便融入了远方,再也看不见了。‎ 坐在窗前,暖风扑面而来,春意浓浓。喜欢看远方的翠绿,感受一种清新,一种惬意。‎ 远离市区的喧嚣,独自躲在这个安详宁静的地方,也是一种不错的享受。抖落岁月的尘埃,以如水的心,去看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大自然给我们的不只是春暖花开的美丽,更多的是赋予我们对生命的另一种感悟,一种对功名利禄的看淡,一种对自己过往人生的审视。在岁月静好的时候,我们在大自然中感悟它的神奇,它给予人们延续生命的原动力。就像这春天,微风拂面,柔情万千。插上春天的翅膀,踏着荒芜迷茫的希望,我也能随着梦想为你飞翔,绵绵的春雨唤醒返青的麦苗,这是生命的契机,是再生的力量。透过春日的暖阳,融化着冬日的冰雪,用重生的力量创造出更灵动的生命,万物复苏,在经过寒冬的磨炼,生命总是在沉寂中蕴藏更多的能量。‎ 春天你就像一个美丽的花姑娘,遇见你或许是自然对四季最美的馈赠,你每次的到来,我都会被你深深地吸引。你的美是唯一的,你的美是独特的,不像牡丹一样雍容华贵,不像玫瑰那样妩媚多姿,你在我心中只像纯洁淡然的百合花,清香扑鼻,沁人心脾。遇见你我感到荣幸,你就像我的天使,为我的未来守护。‎ 每当夜深人静,相思的线很长很长,瞭望窗外,那一抹淡淡的月色,朦胧着的是你美丽的容颜。捧起清淡的绿茶,与时光对饮。静静地去品味,品味世态的炎凉,品味人生的苦涩。捧起一本书,沉浸其中,细细地思考着人生的哲学与古人的大智大慧。累了就躺在床上,感受春日的温暖,感受有你时候的安详与知足。‎ 自然之美,美在自然。如果当我们遭遇了困境,遭遇了不公平的待遇,我们不必怨天尤人,应该将自己投身到这美丽的自然景色之中,欣赏花儿绽放的神奇,欣赏蜂儿采蜜时的美丽,欣赏喜鹊在枝头报喜时候的快乐。‎ 用自然的阳光和美丽释然自己心中的黑暗与寒冷,那么我们就会变得更成熟更阳光。‎ ‎[赏析] 本文形散神聚,文笔清新,思想深刻,是一篇难得的上乘之作。开头,“烟雨蒙蒙”中,“绿韵”蒙蒙。“褐色的鸟”在树丛中飞来飞去……画面中有动有静,一切笼罩在美丽与朦胧之中。作者以优雅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新美丽的画面,展现了自然的伟大魅力。之后,作者“坐在窗前”,尽情享受并感悟着自然之美。难能可贵的是结尾部分,作者将这种对大自然之美的欣赏之情演变为了让自己摆脱困境的方式,升华了文章的主题,提升了文章的境界。‎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