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4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安徽省金寨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第一次统测 语 文 试 题 2018.10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小说、微营销等引领的“微”风暴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引发“大”变革,微文化的迅速勃兴,与强大的云计算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等密切相关。这些现代技术的有机融合与广泛应用,使得大至宏观社会、小到微观个体都产生了诸多变化。单就审美文化层面而言,无论是社会整体的美学图景与审美风尚,还是民众个体的文艺观念与审美取向,较之以往都存在明显差异,一种强调资源共享、多元共生、生活与审美互融的新型审美文化逻辑正广泛渗透于微时代的社会文化生态之中,并不断生成和塑造着媒介技术力量占据主导、社会民众普遍参与的全新审美文化现实。 “微时代”的媒介技术革新与融合,同样改变和重塑着人们的审美感知方式,传统艺术审美活动的固有流程与常规秩序几乎被颠覆一新,艺术审美的世俗化与民主化程度愈来愈高,艺术创造不再为少数精英们独享,数字媒介技术带来的专业门槛和诸种成本的降低,使越来越多的人实现了由单纯的艺术接受者向艺术创作者的身份转变,成为了真正意义上“审美的人”。 随着互联网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普及,对相关艺术知识的了解、基本艺术创作技法的学习、与艺术家的沟通交流等正变得越来越简便易行,这些都为人们进行艺术创作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当下颇为流行的微电影、微小说、微话剧等艺术形式,便主要来自于这些带有明显草根性与自主性的即兴创作。显然,这类与微时代相伴而生的新型艺术形式,既是基于传统艺术形态衍生而出的,又较之传统艺术形态有着迥然不同的创作表征与美学特质,人们对其的审美接受也自然表现出“微时代”特有的风格印记。 首先,区别于传统艺术形态,微艺术往往采取“以小博大”的创作策略,鲜少追求所谓的宏大叙事、经典话语或史诗巨作,偏重于描摹普通人生的微观生活和个人化叙事,处处彰显出微体量、微周期、微制作等特点。不仅如此,现代人碎片化的生活状态、快餐 式的文化消费方式和数字媒体交互快捷的传播特性,决定了微艺术若想获得持续的关注度和最大的投资收益,创作者们必须不断加快作品的推陈出新,这势必需要尽量减少创作投入成本,缩短创作周期。 其次,与传统的艺术创作者角色主要由精英艺术家来承担不同,微艺术创作主体的身份更加多元,除却职业艺术家,更多的是非专业出身的艺术爱好者。得益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平等性、开放性与交互性等特点,不同地域、不同身份、不同年龄段的民众,既可以轻易地借助微艺术形式参与到艺术创作之中,实现自我的艺术审美表达;也能够随时随地进行艺术欣赏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审美对话。这不仅有利于打破以往艺术审美的精英化垄断,为民众关于自我生活故事、情感经验等的艺术化表达创造了诸多的可能性;同时也为当下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些许别样的底层视角和新颖的技术手法,有利于精英与草根双方在文艺创作层面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交流与对话。 再次,创作上的微观性和偏草根性,使得微艺术的主题内容与风格特点往往与传统艺术形态有所差异。作为微文化的主体力量与微艺术创作的生力军,青年草根群体往往拥有专门艺术从业者所不具备的巨大自由度:一方面,他们可以摆脱专业艺术创作的诸多条框与教条的束缚,无须顾及所谓的创作忌讳,纯粹从自我的情感表达和已有的艺术认知出发“随心所欲”地进行创作;另一方面,平等开放的网络公共空间,为其从事艺术创作开辟了前所未有的便捷通道,借助网络他们可以轻松收集诸种创作素材,自如地将艺术灵感转化为带有鲜明自我印记的艺术作品。这种自由度的获得,使他们的微艺术作品视角颇为独特,主题也异常丰富,往往与现实生活有着较高的切合度。 (摘编自李雷《时代语境下的全民艺术审美》原载《光明日报》,有删节) 1.下列不属于“微文化勃兴”的条件的一项是(3分) A. 移动互联网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的融合与应用改变了原有的审美文化逻辑。 B.“微时代”的数字媒介技术革新与融合,改变和重塑着人们的审美感知方式。 C. 互联网、智能手机等终端的普及,使人们学习相关艺术知识和方法变得简便易行。 D. 带有明显草根性与自主性的微电影、微小说等新型艺术形式的出现并流行。 2.下列有关“微艺术”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微艺术偏重于描摹普通人生的微观生活,处处彰显出微周期、微制作等特点,不追求所谓的宏大叙事、史诗巨作。 B.微艺术创作主体的身份更加多元,但主要是由非专业出身的艺术爱好者创作的,越来越多的人借助微艺术转变为艺术创作者。 C.微艺术创作有助于打破以往艺术审美的精英化垄断,使精英与草根双方在文艺创作层面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对话。 D.微艺术的主题内容与风格特点往往与传统艺术形态有差异,使得青年草根群体往往拥有专门艺术从业者所不具备的巨大自由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专门艺术从业者由于不具备巨大的自由度,艺术创作的条框较多,其作品视角不够独特, 主题不够丰富,与现实生活的切合度不高 。 B.在微时代,人们审美感知方式被改变和重塑,传统艺术审美活动的流程与秩序被颠覆,艺术审美的世俗化与民主化程度也愈来愈高。 C.微艺术若想获得持续的关注和最大的投资收益,创作者们必须不断如快作品的推陈出新,需要缩短创作周期,尽量减少创作投入成本。 D.一种新型的广泛渗透于微时代的社会文化生态之中的审美文化逻辑,正不断生成和塑造着社会民众普遍参与的全新审美文化现实。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遍地白花 刘庆邦 收秋之后,村里来了一个女画家。 村民觉得奇怪,这会儿场光地净的,要红没红,要绿没绿,要金黄没金黄,有什么可画的呢。可女画家每天这儿转转,那儿瞅瞅,画了张家古旧的门楼子,画了李家废弃的碾盘,画了石榴树、柴草垛、鸡窝……村民看着平常的东西,经她一看,就成了好看的东西,经她用笔一点,就成了一幅画。凡是被她画过的人家,神情都有些骄傲,还没被她画过的,都希望她能到家里画一回。 小扣子也热切盼望女画家到他家作画。自从女画家到来,小扣子就天天跟着。女画家的每一幅画,都是在小扣子的注视下完成的。 这天早上,小扣子一爬起来,就和他的黄狗去找女画家。 女画家住在村东头,那家闺女刚出嫁,正好空着一间房,女画家就租住在那里。住了几天,房东就把女画家当闺女看了,不让她交房租。 太阳还没出来,村街上弥漫着浓浓的烟火味。有人家烧麦秸,有人家烧豆叶,有人家烧甜瓜秧,每样柴火散发一种香,就形成了醇厚绵长的人间烟火味。村里人原来并不觉得烟火味香,而女画家一进村就闻出来了,她说,哎呀,真香!大家用鼻子吸了吸,是香。 这会儿,女画家正在给房东家的祖父画像。她身后站了不少人,他们静静地肃立着,连出气都尽量放轻。女画家目光只在老人和画之间牵来牵去。她下笔很果断,也很有力量,能听见画笔在画纸上划动的声音。老人在墙根儿蹲着晒太阳,脸上的皱纹很多,连耳朵的高处都爬满了,这些皱纹像大地上的河流和沟壑,弯弯曲曲。小扣子一看画像, 心就震了一下,以为自己的祖父复活了,正慈爱地看着他。他眼睛有些发湿,差点对着画像喊出一声爷爷。有了这张画像,人们对老人也多了几分羡慕,说他满脸的褶子变成了满脸的画意。 女画家又给房东家的儿媳画了一朵硕大的红莲花,光彩烁烁,仿佛是开在一潭清水上。花样子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全村就开遍了红莲花。 女画家开始到野地里作画了,小扣子和黄狗在后面跟着。女画家画的是一片茅草,茅草的叶和茎都枯黄了,只有穗子是银白的,许多穗子连起来,就有了气势,一片白茫茫,让人怀疑走进了月光一样的梦境。在小扣子眼里,这画有声音,是旷野里长风吹在茅草穗子上发出的呼呼声;有气味,是土地的气味、茅草穗子的气味;有温度,温度很低,让人感到萧萧的凉意。黄狗突然跑到茅草丛里,女画家把它也画进去了,画上的黄狗在张着耳朵听风。小扣子心里欢喜,女画家总算画了他家一样东西。 晚上,母亲用手巾包着新鲜的鸡蛋,带着小扣子,给女画家送去。女画家说,画了人家的门,画了人家的狗,不给人家钱,还白吃人家的鸡蛋,这样的便宜事上哪儿找去!她的话把院子里的人都逗笑了。 月光正好,母亲和小扣子没有马上回家,女画家接着又说到了荞麦花。女画家说,她小时候,跟着下放的父母在农村住了一段时间,好像看见过荞麦花。在她印象里,荞麦花不是零零星星开的,似乎一夜之间全都开了。她早上起来,觉得西边的天怎么那么明呢,跑到村边往西地里一看,啊,啊,原来是荞麦花开了。荞麦花开遍地白,把半边天都映得明晃晃的。荞麦花的花是不大,但经不住荞麦花又多又密,白得成了阵势,成了海洋,看一眼就把人震住了。在此以前,她喜欢看一朵两朵的花,老是被那些孤独的花感动。看到了大面积白茫茫的荞麦花,她才打开了眼界,才感到更让人激动不已和震撼的,是潮水般涌来的看不见花朵的花朵。她钻进密密匝匝的花地里,一呆就是半天。她记得荞麦地里蜜蜂和蝴蝶特别多,像是在花层上又起了一层花。连蜜蜂和蝴蝶似乎都变成了白的。她晚间也去看过荞麦花。晚间很黑,没有月亮。不过,她一点也不害怕,因为满地的白花老远就看见了。她看着前面的光明,不知不觉就走进了花地里。 说到这里,女画家轻轻地笑了。她说时间太久了,记不清了。反正那样的荞麦花如今是很难看到了。 院子里的人一时都没有说话,只有如霜的月光静静洒落。小扣子把女画家的话都记住了。 来年,在小扣子的要求下,母亲在一块地里种上了荞麦。 小扣子看见,荞麦出芽了,荞麦长叶了,荞麦抽茎了,荞麦结花骨朵了……荞麦终于开花了!荞麦花开得跟女画家的回忆一样恍如仙境,把小扣子感动得都快要哭了。 从荞麦开花那一刻起,小扣子天天在花地里,并不时地向远方张望。母亲知道小扣子盼望什么,她帮着小扣子向远方张望。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以收秋后色彩单调的农村为背景,写女画家的取材作画和村民的反应,显示出她与村民不一样的审美取向。 B.小说写村民对女画家的热情友好,不仅突出了乡情的淳厚质朴,还着意引导读者了解乡村生活状况,关注农民的感情世界。 C.小说没有曲折的情节,而注重场景描绘,意在引领人们去发现乡村之美,唤醒人们心中沉睡却不能忘却的乡村诗意。 D.小说文笔细腻,富有韵味,如写村街上弥漫的烟火味,写老人脸上的皱纹,写画上黄狗的神态等,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5.简要概括“小扣子”这一人物的形象特点。“小扣子”这一形象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5分) 6.探究标题“遍地白花”的丰富意蕴。(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百岁学人周有光先生谈话录 陈明远 周有光 客:(陈明远,人文学者)周先生,您自称是“百岁学人”,而婉言谢绝了其他头衔,如大师、泰斗之类,我们这篇谈话录题目叫“百岁学人周有光先生谈话录”,您觉得可以吗? 主:(周有光,1906年生人。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语言文字学家和文化研究学者)这样很好!人际称呼是一种特殊符号,是社会语言学和语用学、符号学的研究对象。有些称呼本来意思还是好的,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就逐渐变味了。有些人缺乏自知之明,妄称“大师”而适得其反。我觉得我自己还是叫“百岁学人”实事求是一些。 客:您早年从事经济研究和教学工作,并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那时银行界的人都知道有个聪明、有才干的周有光。您的《新中国的金融问题》出版后,很受关注。但在您年届五十时,改行投身文字改革工作,参加制定《汉语拼音方案》、《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等。人们常说隔行如隔山,请问您是如何做到的? 主:其实,我早年从事经济学是很自然的,中途改行钻研语言文字学也是很自然的。二十岁左右我在上海圣约翰大学攻读经济时,就对语言文字发生了兴趣。那个时期,大学的学科分工很粗,只分文理两科;而且学生听课可以跨系、跨专业。分得很粗有一个好处,就是培养“通才”,但缺点是深度不够。那么以后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再去深造,做到博而精、一专多能。 由于我对语言文字有兴趣,那时就选学了不少语言学方面的课程。这样以后转行就比较方便。后来,我参加了语文现代化运动,做了些业余的语文研究工作,写了一些文章。那完全是出于业余爱好吧。至于50岁以后正式改行,到了北京,从事语言文字学工作,却是出于偶然的机遇。 客:请问您在半个世纪以前是怎样从美国到上海,又从上海到北京的? 主:新中国成立后,我应周总理的邀请,从美国回到上海,在复旦大学和上海财经学院担任经济学教授。因为业余爱好,我在1954年花费一年工夫写了一本《字母的故事》,参考国际上的研究成果,普及“字母学”知识。1955年国务院召开“全国文字改革工作会议”,周总理点名要我出席这个会议。会后,当时的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吴玉章出面要我留在北京,担任文改会委员,专门负责汉语拼音研究室工作。我推脱说:“搞文字改革我是外行啊。”但他说:“这是一项新的工作,大家都是外行;你在这方面有著作、有文章,怎么是外行呢?”我就这样留在北京了。我边干边学,就这样转行了。有意思的是,到我年届第二个半百的时候,我又学习新的学问,是关于世界范围内“比较文化”的学问。从语言文字学转到了“文化学”。 客:最近您开通了“百岁学人周有光博客”,几个月内点击阅读率已经超过80万人次,请问您为什么要开通博客呢? 主:我一直关注和从事汉字电脑化的工作,二十五年前我就用拼音输入法进行电脑打字,此后就习惯于使用电脑键盘写作,几乎每周都要用电脑打一两篇文章。我非常喜欢新生事物,现在是新媒体时代。如果不懂得电脑、不会从互联网上获取新的信息资源,那么他就是新时代的文盲。 客:您已超过百岁,还是每隔两三天就发表一篇博客文章,又有新的著述《朝闻道集》出版。一个人能终生保持旺盛的创造力是很不容易的。请问您的目的是什么呢? 主:我现在写文章,一方面是让大家了解一些情况,例如美国的社会发展是一个大问题,写一本书普通人不会去看,写一篇小文章来介绍一下,大家就很喜欢。另外一方面当然是防止衰老。我写文章只是一个习惯,人们总认为老了就不要再用脑筋了,而科学家研究,脑子多用可以长寿,不易衰老。老是多方面的,但最可怕的是脑筋坏了。 客:您所受的学校教育和教过您的老师,对您形成这种不断思考的习惯是否有影响? 主:应该说有关系。我那时的老师强调,没有兴趣,什么东西都学不好。教育就是把学生自己天然的思考能力和天然的智慧引导、激发出来,这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思想。我在圣约翰大学学习时,图书馆书报杂志很多。老师非常鼓励我们去图书馆广泛阅览,培养兴 趣。另外,老师还教我们怎样阅读。大一时,我们每天去图书馆看报,有一个英国老师教我们读报时要问自己:今天新闻中哪条最重要?为什么这条新闻最重要?这条新闻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不知道就去查书。后来我们按照他的方法去看报,真的很有收获。以后我把这种方法用在读书、做研究上,这对我的影响是很大的。 (有删改)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访谈伊始,周有光对人际称呼的分析,与其说是他的一种职业习惯,不如说是他实事求是、谦逊平 和性格特点的体现。 B.在周有光看来,年届五十,能够从经济学领域跨行到语言文字学领域,与自己早年所上大学是通才教 育的培养方式有关。 C.每天用拼音输入法进行电脑打字写作,是周有光二十多年的习惯,之所以如此,是他一直关注和从事 汉字电脑化的工作。 D.周有光“活到老、学到老、思考到老”,他写文章既是为了给大家介绍一些情况,也是为了动脑筋, 防止大脑衰老。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在上海读书期间,周有光因为对语言文字感兴趣,就学习了许多语言学课程,这占用了他大部分的 精力,以致影响到他经济学的研究。 B.在大学选修语言学课程、业余从事语文研究工作的经历和撰写的《字母的故事》等成果,是周有光担 任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的原因。 C.周有光非常认同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关于学校教育的思想,他以自己在圣约翰大学遇到的英国老师为 例,谈老师如何培养学生兴趣。 D.周有光本来研究经济已经有了不小的成就,却在年过半百之时,转行研究语言文字,边干边学,表 现了他对祖国建设事业的支持。 E.周有光作为一名学者,在经济学、汉语言文字研究和文化学领域都取得了很多独创性的成果,这也是 他喜欢自称为“百岁学人”的原因。 9.周有光能“终生保持旺盛的创造力”,其中必有内在原因。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元澄,字道镜,少好学,美鬓发,善举止,言辞清辩,响若悬钟。其父任城王薨,居丧以孝闻。袭封,加征北大将军。以氐羌反叛,除征南大将军、梁州刺史。文明太后引见诫励, 顾谓中书令李冲曰此儿风神吐发当为宗室领袖是行当不辱命我不妄谈也澄至州诱导怀附西南款顺。加侍中,赐衣一袭,乘黄马一匹,以桂其德。转开府、徐州刺史,甚著声绩。朝京师,引见于皇信堂。孝文诏澄曰:“ 昔郑子产铸刑书而晋叔向非之。此二人皆贤士,得失竟谁?”对曰:“郑国寡弱,摄于强邻,人情去就,非刑莫制,故铸刑书来示威。虽乖古式,合今权道。”帝方变革,深善其对,笑曰:“任城当欲为魏子产也!朕方改朝制,当与任城共万世之功。”后征为中书令,改授尚书令。后帝外示要南讨,意在谋迁,乃独谓澄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兴文。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固兹大举,光宅中原,任城意以为何如?”澄深赞成其事。帝曰:“任城便是我子房!”于是,加抚军大将军、太子少保,又兼尚书左仆射。及车驾幸洛阳,定迁都计谋,诏澄驰驿向北,问彼百司,论择可否。澄既至代都,众闻迁诏,莫不惊骇。澄援引今古,徐以晓之,众乃开伏。遂南驰还报,会车驾于滑台。帝大曰:“若非任城,朕事业不得就也。”从幸邺宫,除吏部尚书。恒州刺史穆泰在州谋反,授澄节、铜武、竹使符,御杖左右,仍行恒州事。行达雁门,遣侍御史李焕先赴。 至即禽泰,穷其党与,罪人皆得。巨鹿公陆睿、安乐侯元隆等百余人并狱禁。具状表闻。帝览表,乃大悦曰:“我任城可谓社稷臣,正复皋陶断狱,岂能过之?”顾咸阳王等曰:“汝等说当其处,不能办此也。”车驾寻幸平城,劳澄,引见逆徒,无一人称枉,时人莫不叹之。帝谓左右曰:“必也无讼,今日见之。”以澄正尚书。 (节选自《北史·元澄传》) 10.对文中第一处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顾谓中书令/李冲曰/此儿风神吐发/当为宗室领袖/是行当不辱/命我不妄谈也/澄至州/诱导怀/附西南款顺 B.顾谓中书令/李冲曰/此儿风神/吐发当为宗室领袖/是行当不辱/命我不妄谈也/澄至州/ 诱导怀附/西南款顺 C.顾谓中书令李冲曰/此儿风神/吐发当为宗室领袖/是行当不辱命/我不妄谈也/澄至州/诱导怀/附西南款顺 D.顾谓中书令李冲曰/此儿风神吐发/当为宗室领袖/是行当不辱命/我不妄谈也/澄至州/诱导怀附/西南款顺 11.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薨是古代对身故的一种说法,用于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还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皇子公主等。 B.朕就是我的意思,早先没有特殊的含义,无论王公贵族,还是市井小民,都可以自称朕。从秦始皇开始,成为皇帝专用的自称。 C.幸既可指古代皇帝对人宠爱,也可以指帝王的亲临垂顾,无论是哪种意义,都不能用在除帝王个体之外的任何人身上。 D.符是中国古代传达命令、征调兵将以及用于各项事务的一种凭证,用金、铜、竹、木等不同原料制成。用时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澄自幼好学,气质不凡。文明太后十分欣赏他的风采神韵,认为他能承担重任,后来他收到朝廷重用、重赏,仕途顺利。 B.元澄识见深远,通达权变。他引用郑子产铸刑书的史事鼓励孝文帝大胆变革,认为即使变革有悖于古制,也适合于当下的权变之道。 C.元澄才干出众,深得孝文帝信任。孝文帝迁都的想法起初只告诉元澄一人,确定迁都后,孝文帝安排元澄说服大臣们。 D. 元澄断狱公正,令人叹服。他办理恒州刺史穆泰案,不仅受到孝文帝的极力称赞,连逆徒也觉得不冤枉,也为当时人叹服。 13.把文中后两处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昔郑子产铸刑书而晋叔向非之。此二人皆贤士,得失竟谁?(5分) (2)至即禽泰,穷其党与,罪人皆得。巨鹿公陆睿、安乐侯元隆等百余人并狱禁。(5分) (二)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夜坐见白发寄别朱仲开、张瓯江① 陈鹤 坐久北风起,江声带远沙。 客愁初到鬓,乡梦不离家。 林静无残叶,灯寒有落花。 怀君夜难寐,别绪转如麻。 【注】①朱仲开、张瓯江是作者的友人。②落花,指灯花。 14.下列对这首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联描写了诗人深夜久坐时的感受,以动衬静,同时也照应了标题中的“夜坐”二字。 B.颔联写自己客居他乡、双鬓染白让人发愁,点明了乡愁这个主旨,奠定全诗感情基调。 C.颈联首句从听觉、视觉角度写景,既写出树林静寂的景象,也突出林中空荡荡的特点。 D.颈联第二句转入写屋内情景,“寒”字营造了场景氛围,暗示了诗人此时孤寂的心境。 E.这首律诗语言含蓄、深沉,韵味深长,“夜坐”之中蕴含着诗人细腻真实的人生体验。 15.本诗尾联“怀君夜难寐,别绪转如麻”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两句的精妙之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5分) (1)《雨霖铃》中 ? , 三句历来为人所传诵,将最能触动离愁的三种景物组合在一起,构成了哀婉动人的意境。 (2)忽然遇雨,一般人都会慌张避雨,而苏轼却毫不在意,竟放慢脚步吟诗长啸: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在政协民建界别小组讨论“两高”报告时,委员们发言踊跃,讨论不穿靴戴帽,句句落到实处,处处展现出务实的作风。 ②有的党员干部说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蹑手蹑脚,习惯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甚至光说不练,只看不做。 ③随着炎热天气的到来,加上又是旅游旺季,来西湖的游客很多,难免会有一些不文明行为,如在湖边脱鞋、洗脚等,这无异于煮鹤焚琴。 ④人工智能已深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比如机器人与人对话时栩栩如生,可见,在人工智能部分领域,中国开始领跑世界。 ⑤京剧文化传承节目《传承中国》通过京剧名家真教、明星真学,名家、明星粉墨登场等最真实的方式,呈现京剧学习的乐趣和挑战。 ⑥卡斯特罗所表现出的一个革命者英勇不屈、剖腹藏珠的战斗精神及其对于古巴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使人们为之感动,引以为傲。 A.②④⑥ B.①③⑤ C.①④⑤ D.②③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语言文字规范类刊物《咬文嚼字》发布的“2016年十大流行语”,包括“工匠精神”“供给侧”和网络流行语“洪荒之力”“吃瓜群众”等词语入选。 B.教育部表示,将历史教材中的8年抗战改为14年抗战,是为了实现中央关于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有关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C.“人工智能之父”明斯基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推动了人工智能的发展,成为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但也因为他的权威定沦,差点阻碍了人工智能的发展。 D.世界心脏组织联会将每年的9月25日定为世界心脏日,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心血管系统疾病已经成为引发成年人突然猝死的“头号凶手”。 19.下面选项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 A.上届比赛中获得亚军的周洋在本届比赛中奋发拼搏,如愿以偿获得了冠军,卫冕成功。 B.先生打扰了,这是我刚完成的一篇论文,烦请先生雅正,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C.同事的父亲因病去世了,小明对同事说:“惊悉家严过世,你要多保重身体,节哀顺变!” D.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各位请留步,刚出炉的栗子,新鲜又好吃,欢迎免费品尝!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语句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真正的贵族精神,① 。一是文化的教养。抵御物欲的诱惑,不以享乐为人生目的,培育高贵的道德情操与文化精神。② 。作为社会精英,要严于自律,扶助弱势群体,担当起社会与国家的重任。③ 。有独立的意志,在权力与金钱面前敢于说不,具有道德的自主性,能够超越时尚与潮流,不为政治强权与多数人的意见所奴役。 21.下面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对医生来说,病人的体检结果往往要比行医经验更可靠,医生必定会要求一些出现轻微或非病理性症状的患者接受不必要的医学检查。而对于病人来说,体检越多越好。虽然体检项目和次数的增多增加了误诊的可能性,但是毫无疑问医生依据体检结果比依据经验诊断要更加科学。 ①医生不一定会要求一些出现轻微或非病理性症状的患者接受不必要的医学检查。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近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搞了个“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的网络调查,在统计了数千名网友的意见之后,结果显得有点黑色幽默:《红楼梦》高居榜首,而榜单前10名中,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无一漏网,而《百年孤独》《追忆似水年华》《尤利西斯》《瓦尔登湖》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也跻身其中。正应了马克·吐温对经典的定义:人人都希望读过,但人人又都不愿去读的东西。 请根据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和感悟,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800字以上,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答案 1.D 2.C 3.A 4.B 7.C 8.BD 10.D 11.C 12.B 14.BE 17.A 18.C 19.B 5.小扣子有对美的感知能力、淳朴善良、腼腆。 ①充当线索人物,串起几个场景。②小扣子对画作的感受,衬托出女画家高超的画技,使人物形象更鲜明。③小扣子欣赏画作、要求种植荞麦,表现出村民对美的感受被逐步唤醒,突出了小说的主旨。 6.①开满的大面积的荞麦花;②富有震撼力的美;③给人以希望的光明;④对美的感知可以感染更多的人;⑤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人性美。 9.①对国家的爱和责任感。年在半百因为祖国的需要,转行语言文字学,并终身从事语文工作;百岁后开通“百岁学人周有光博客”,写群众希望知道的小文章,以启心智;②注重兴趣的培养和发展。由于对语言文字的兴趣,他上学时选修语言文字的课程;工作后,利用业余时间写有关语言文字的文章和著作;③不断思考的习惯和进取精神。喜欢新生事物,不断接受新的挑战,“活到老,学到老,思考到老”,晚年不断地看书、思考、笔耕不辍。 13.(1)过去郑国子产铸造刑书,而晋国的叔向却责备他。这两人都是贤士,究竟谁是谁非呢? (2)到恒州后立即抓住穆泰,穷追他的同党,所有罪人都被捉拿归案。巨鹿公陆睿、安乐侯元隆等一百多人都被关进狱中。 15.①“怀君”“别绪”直接抒发了作者对两位友人的思念之情。②“转如麻”使用了比喻手法,形象写出羁旅、思乡、念友等多种愁情交织的状态。 16.(1)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2)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20.①有三个重要的支柱②二是责任的担当③三是自由的灵魂 21.②对于病人来说,检查并不是越多越好。③医生依据体检结果不一定比依据经验诊断更科学。 22.【解析】试题分析:审材料----从“名著为何读不下去?读不下去时又该怎么办?”的设问来看: 1.阅读名著的经历(有“读不下去”这一经历的记叙以及对此状况的解决过程的体现) 2.阅读名著的感受(有“读不下去”这一感受的具体描摹以及解决此问题后的感受的描写) 3.阅读名著的思考(有“读不下去”这一现象的揭示以及对此问题的深入思考的阐述) 不论是以上哪一种,文中都必须涉及“读不下去”问题的产生原因以及解决途经。 材料不仅折射出我们精神的浅薄和经典名著的消解,也表明审美能力的侏儒化。分析原因:没有时间,静不下心来,感觉事很多。与之相对的,是大家对于手机的使用度越来越高,对手机阅读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