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4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福建省连城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周查三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连城二中2020-2021学年上期高一年级周查三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乡土本色 费孝通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土气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用一位外国学者的话说,前者是“有机的团结”,后者是“机械的团结”。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生活上被土地所囿住的乡民,他们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正像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们选择得来的关系,而是无须选择,甚至先我而在的一个生活环境。 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磨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习”字。“学”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习”是陶炼,“不亦说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从俗即是从心。 “我们大家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么?”——这类的话已经成了我们现代社会的阻碍。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的可靠性。 14 / 14 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不需要这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在乡土社会中生长的人似乎不太追求这笼罩万有的真理。我读《论语》时,看到孔子在不同人面前说着不同的话来解释“孝”的意义时,我感觉到这乡土社会的特性了。孝是什么?孔子并没有抽象地加以说明,而是列举具体的行为,因人而异地答复了他的学生。 在我们社会的急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于是,“土气”成了骂人的词汇,“乡”也不再是衣锦荣归的去处了。 1.下列对“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乡民是中国社会的基层,他们以种地为基本生存方式,从土地中获取生活资源,因此与土地分不开,为土地所束缚。 B.人与人在空间排列上的不流动性,造成乡土社会里乡民个体之间彼此的孤立与隔膜,所以才有三家村式的微型村落的存在。 C.乡土社会里的个体为了谋生这一共同目标,分工协作,有机地聚合在一起,形成没有陌生人的“熟人”社会。 D.无论是生活的环境还是所接触的人物,对乡民而言都是生而与俱,再熟悉不过的,于是他们选择固守乡土,终老于斯。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生活在乡土社会的人们,彼此之间相互了解,没有隔阂,相比现代社会,更容易获得一种从心所欲的自由。 B.依附于土地的乡民从小习得礼俗,与周围的人都熟如亲人,因为大家感情深厚,所以对他们来讲“从俗即是从心”。 C.乡民之间的交往是基于彼此的熟悉和信任来进行的,法律不是调节乡土社会中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基本依据。 D.乡土社会的信用产生于对一种行为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的可靠性,这种信用远胜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乡土社会实际上就是熟人社会、礼俗社会,而现代社会是陌生人组成的社会、法理社会,两者的人际交往原则有别。 B.礼俗是乡土社会里应对社会生活的根本原则、抽象真理,也是人们处理具体事务时目的与手段间的普遍联系。 C.乡土社会中,人们从熟悉里获得的认识是个别的。《论语》中孔子因人而异地解释“孝”,能让我们体会到这种特性。 D.在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原有的生活方式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暴露出弊端,“土气”一词因而有了贬义。 (二)现代诗歌鉴赏(9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7题。 一朵野花 14 / 14 陈梦家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 不想到这小生命,向着太阳发笑, 上帝给他的聪明他自己知道, 他的欢喜,他的诗,在风前轻摇。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 他看见青天,看不见自己的渺小, 听惯风的温柔,听惯风的怒号, 就连他自己的梦也容易忘掉。 一九二九年一月 (选自《梦家诗集》,新月书店1931年版) 4.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交代了野花的生存境遇,在看似轻描淡写的叙述中蕴含着诗人的慨叹。 B.“向着太阳发笑”正是“上帝给他的聪明”的具体表现,“不想到”则写出诗人对小小野花做出这一举动而产生的意外和惊喜。 C.这首诗将一朵野花进行了人格化的塑造,诗人以饱满而轻婉的诗情入笔,以小见大,透露出深切的生命感怀与由衷的生命礼赞。 D.诗歌采用象征手法,咏物喻人,语言清新自然,节奏急促紧凑,情感真挚朴素,充溢着向上的生命力。 5.结合全诗,简要分析野花的形象特点。(6分) 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俄罗斯陆军腰带 马晓丽 14 / 14 秦冲中校没想到会在远离中俄边境的地方再见到鲍里斯。 秦冲迅速地瞥了一眼鲍里斯的肩章,心当即就被狠狠地抓挠了一下:妈的,这家伙都上校了!秦冲立刻觉得两个臂弯同时发痒,心想这回神经性皮炎指定是要大发了。 秦冲和鲍里斯是名副其实的老对手了,当年他俩都是边防连长时,曾守过同一段国境线,只是各为其主。秦冲和鲍里斯守的是黑龙江一段。冬季黑龙江会封冻,封冻之后江面上不仅能走人,跑载重车都没问题。所以一到了这个季节,方方面面就都活泛起来了,你一眼看不住就可能闹出个边境纠纷来。所以,每当进入冬季,两岸的哨位就开始跟着冰冻的江面,从岸边一点点地向江心推进。 秦冲觉得鲍里斯很军人,身姿挺拔,着装严谨,无论什么时候出现,脚下的皮靴都擦得锃明瓦亮。秦冲是很在意军人气质的,可惜那时咱的军装不给撑腰,想御寒就得把自己穿成个棉花包。秦冲是坚决鄙视棉花包的,只要是出现在俄军面前,特别是出现在鲍里斯连长面前时,秦冲准穿得周吴郑王的。其实,连刚下连的新兵蛋子都看得出,秦连长是在跟对面的鲍连长较劲儿。 眼前的鲍里斯仍旧身姿挺拔,皮靴锃亮,腰间是一条皮质优良的俄罗斯陆军腰带,棕黄色的皮带条上用明线扎出规则的菱形图案,纯铜卡头在阳光下闪着油亮的光。一般的腰带卡头上只有一个钉,这种腰带的卡头上却有两个钉,腰带上的钉眼也相应地有两排。秦冲曾在身上比量过这种腰带,他觉得这种双钉的腰带比单钉的扎在腰上更牢靠。秦冲觉得最不牢靠的就是我军现在用的这种腰带,卡头太民用化,时尚但不踏实。 这么多年过去了,老鲍除了军阶有变化,其余方面似乎毫无变化。见鲍里斯也在打量自己,秦冲下意识地挺了挺胸脯子。 正式演习之前的两军合练进行得很顺利。这次演习主要是为加强中俄两军的联合反恐能力,要求多兵种配合,运用多种手段打击恐怖分子。秦冲的特战营在演练中显得十分抢眼,俄军的表现也相当不错。 下午突降一场暴雨,没几分钟,野营村的大小排水沟就爆满了。根本不用秦冲多说,官兵们就挖沟的挖沟,培土的培土,舀水的舀水。对面的俄军帐篷也进水了,水漫进帐篷把盆都漂起来了,俄罗斯兵却什么都不顾只顾皮靴,光脚站在水里把皮靴提得高高的。秦冲赶紧派人去帮他们排水,俄罗斯兵这才纷纷跑出来,学着我们士兵的样子用盆往外淘水。 像来时一样突然,大雨说停眨眼间就停了。在查看俄军帐篷时,秦冲发现俄军竟然在悄悄地学我们的内务,他们也开始追求整齐划一,把牙缸摆成了一排,而且牙刷都朝一个方向倾斜。只是他们学得还不够地道,新牙刷都没开封,一看就是摆样子给人看的。 演习进行得很成功,秦冲的特战营在演习中表现得极为突出,获得了联合军演指挥部的高度评价。一切都很完美,只是演习过程中我军后勤部队出了点事,一辆保障车发生侧翻,驾驶员当场死亡。 清晨,鲍里斯把部队带到了野营村的小广场上,所有俄军官兵一起摘下了帽子,低头默哀。与此同时,旗杆上的那面俄罗斯国旗开始缓缓下降,直降到半旗的位置停了下来。秦冲心头一震。 晚饭前秦冲提着两瓶酒去找鲍里斯。演习结束了,俄军明天就开始撤了。 鲍里斯举着酒杯说,秦,我尊敬你。 老鲍,你搞错了吧,秦冲笑着指了指自己的肩章,又指了指鲍里斯的肩章,说我有什么可尊敬的? 14 / 14 不,鲍里斯摇着头说,你是个好军人,从前到现在,都是。 好,秦冲说,就冲你这句话,我跟你连喝三杯! 喝完这三杯,鲍里斯突然问秦冲,秦,你看我是不是好军人? 老鲍……秦冲刚张嘴,鲍里斯就把他制止了。秦,鲍里斯认真地问,你为什么总叫我老鲍?我叫鲍里斯不叫老鲍,秦,你知道鲍里斯是什么意思吗?为荣誉而战。 好,鲍里斯,你这名字很军人,真不错。见鲍里斯高兴地咧开了嘴巴,又不无醋意地点着鲍里斯的肩章说,为荣誉而战,鲍里斯,你下一步该升准将了吧? 不,鲍里斯说,这是我最后一次参加军事演习了,演习回去之后,我们部队就撤编了。已经宣布过命令了,因为是最后一次,所以大家都很努力。秦,鲍里斯问,我是不是好军人? 你是好军人,鲍里斯,秦冲毫不迟疑地回答,从前到现在,都是! 秦冲和鲍里斯抬眼向远处望去,远处天空中飘扬着的两国国旗,在月夜里显得分外清晰。 秦,鲍里斯指着那两面一高一低的国旗问,这是为什么? 怎么说呢?秦冲想了想说,两个军队就像两个完全不同的家庭,各家有各家的生活方式,习惯了就只觉得自己的好,就算发觉了人家的好,也不会轻易就学,因为不习惯,还因为没有积累一时学不来。你能明白我说的意思吗? 鲍里斯说我明白了,就是我们的腰带好,你们的腰带也好,但不可以换? 秦冲大笑,说胡扯,这哪跟哪呀?腰带有什么不能换的? 鲍里斯立刻跳将起来,大叫了一声,好,那我和你换腰带。 换就换,秦冲也跳了起来。秦冲抽下自己的腰带在手里掂了一下,腰带很压手,皮质厚实,卡头漂亮。要离手了,秦冲才发现这腰带真的很好。 秦冲接过鲍里斯的腰带仔细地端详着。没错,正是他喜欢的那种俄罗斯陆军腰带。往腰上扎的时候,秦冲才觉出有些不方便,两个钉眼儿不是一下就能找准,皮质也显得过于粗硬了些。但这腰带系在身上真的很妥帖,很紧实,很有束缚感。 换了腰带,两人笑看着对方。秦冲惊讶地发现,自己的胳膊平整光滑,神经性皮炎竟奇迹般地好了……(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故事描写了中俄两军交往中呈现的文化背景、军事传统等方面的差异,生动地刻画出秦冲、鲍里斯两人以及两国军人不同的精神气质。 B.秦冲注重形象,他认为绝对不能输给同为军人的身姿挺拔、着装严谨的老对手,所以在鲍里斯面前,哪怕再冷他也一定会穿着精神得体。 C.野营村突降暴雨,俄军什么都不顾只顾光脚站在水里把皮靴提得高高的,这一细节意在说明俄军的应变能力不能与紧张有序的我军相比。 D.秦冲虽对俄军降半旗的做法心生敬意,但认为因为习惯、积累等原因难以借鉴这做法,正如俄军学习我军要求内务整齐的做法,也难以学到位。 14 / 14 7.小说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请结合文意分析“陆军腰带”有哪些象征义。(6分) 答: 8.小说中秦冲和鲍里斯为什么都评价对方为好军人?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42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何真,字邦佐,东莞人。少英伟,好书剑。元末盗起,真聚众保乡里。十四年,县人王成、陈仲玉作乱,赴告元帅府。帅受赂,反捕真。逃居坭冈,举兵攻成,不克。久之,惠州人王仲刚与叛将黄常据惠。真击走常,杀仲刚。海寇邵宗愚陷广州。真以兵破走之,复其城,擢广东分省参政,寻擢右丞。赣州熊天瑞引舟师数万欲图真,真迎之胥江。天大雷雨,折天瑞舟樯,击走之。广人赖以完。先是真再攻成,诛仲玉而成卒固守。二十六年复围成,募擒成者,予钞十千。成奴缚成以出。真予之钞,命具汤镬,趋烹奴,号于众曰:“奴叛主者视此。”缘海叛者皆降。时中原大乱,岭表隔绝,有劝真效尉佗①故事者,不听。屡遣使由海道贡方物于朝,累进资德大夫、行省左丞。洪武元年,太祖命廖永忠为征南将军,帅舟师取广东。永忠至福州,以书谕真,遂航海趋潮州。师既至,真遣都事刘克佐诣军门上印章,籍所部郡县户口兵粮,奉表以降。永忠闻于朝,赐诏褒真曰:“朕惟古之豪杰,保境安民,以待有德。若窦融、李勣之属,拥兵据险,角立群雄间,非真主不屈。此汉、唐名臣,于今未见。尔真连数郡之众,乃不烦一兵,保境来归,虽窦、李奚让焉。”永忠抵东莞,真帅官属迎劳,遂奉诏入朝。擢江西行省参知政事,且谕之曰:“卿输诚纳土,不逆颜行,可谓识时务者。”真顿首谢。在官颇著声望尤喜儒术读书缀文已转山东参政四年命还广东收集旧卒事竣仍莅山东。九年致仕。大军征云南,命真偕其子兵马指挥贵往,规画军饷,置邮驿。寻命真为浙江布政使,改湖广。二十年复致仕,封东莞伯,禄一千五百石,予世券②,卒。 (选自《明史何真传》,有删改) 【注】①尉佗:赵佗,曾任秦南海郡尉,《三国志•吴书•陆瑁传》中有“昔尉佗叛逆,僭号称帝”的记载。②世券:又称铁券,是明代赐予功臣,使其世代享有特权的凭证。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14 / 14 A.在官颇著声望/尤喜儒术/读书缀/文已/转山东参政/四年命还广东收集旧卒事/竣/仍莅山东/ B.在官/颇著声望/尤喜儒术读书/缀文已/转山东参政/四年命还广东/收集旧卒/事竣/仍莅山东C.在官颇著声望/尤喜儒术/读书缀文/已/转山东参政/四年命还广东/收集旧卒事/竣/仍莅山东D.在官颇著声望/尤喜儒术/读书缀文/已/转山东参政/四年命还广东/收集旧卒/事竣/仍莅山东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擢”在古代官职任命制度中表示“提拔”的意思,与“贬”意思相反。 B.“洪武”为明代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是明代的第一个年号。 C.“顿首”中的“顿”是稍停的意思。“顿首”指行礼时,头轻轻低下,稍停一会儿,然后抬起。 D.“邮驿”也称“驿传”,是从早期专人送信演变而来的机构,主要负责递送文书,“步递曰邮,马递曰驿”。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何真富有正义感。元末盗贼四起,他聚集民众保护乡里;十四年,同县之人王成、陈仲玉发动叛乱,他到元帅府状告他们。 B.何真战功卓著。在海寇邵宗愚攻陷广州后,他带兵击退他们,夺回了广州城;在反击熊天瑞的进攻时大胜,广东人依赖何真得以保全。 C.何真识大体,顾大局。廖永忠奉太祖之命率领水军攻取广东时,何真到军门献上印章,并登记好所辖郡县的具体情况,奉上书表投降。 D.何真归顺后受到了重用。大军征伐云南时,皇帝命令何真与其子何贵一同前往,不久又任命何真担任浙江布政使。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赣州熊天瑞引舟师数万欲图真,真迎之胥江。 (2)若窦融、李勣之属,拥兵据险,角立群雄间,非真主不屈。 (二)阅读下面宋代诗歌,回答15‐16题。(9分) 寄衣曲三首 罗与之 其一 14 / 14 忆郎赴边城,几个秋砧月。若无鸿雁飞,生离即死别。 其二 愁肠结欲断,边衣犹未成。寒窗剪刀落,疑是剑环声。 其三 此身傥长在,敢恨归无日! 但愿郎防边,似妾缝衣密。 13.下列对这组宋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 ) A.其一的前两句用平铺直叙的语言交代寄衣者的身份和寄衣的缘由:丈夫赴边御敌,已经好几个年头了,现在秋风又起,又要为他准备寒衣了。 B.其二的后两句写主人公在窗下为丈夫赶制寒衣,不慎剪刀落地,发出的响声让她一下子联想到丈夫剑环的铿锵声,情味含蓄蕴藉。 C.三首诗在技巧的运用上也很特别:其一中的“鸿雁”代指丈夫的书信,其二中的“剑环”是谐音双关“见还”,其三中的“敢恨”是“心中充满怨恨”的意思。 D. 这三首小诗各自独立,而又互相关联,借一个独守空房的妇人之口,抓住缝制和寄送寒衣这一特定情景,表现了她复杂而深沉的心理。 14.这三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各有所侧重,请分别加以概括。(6分) 答: (三)、理解性背诵默写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4分) (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 ” 两句,是写身处直上云霄的山路看到的景象。 (2)在《归园田居》(其一)中,“ , ”阐明了作者厌恶官场生活,一心想要回归自然的原因。 (3)杜甫在《登高》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纳出白发日多、因病断饮的根源,忧国伤时的情操感人至深。 (4)在《短歌行》中,曹操引用《诗经》中的句子,用女子对男子的思念比喻自己渴慕贤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登高》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极写作者的羁旅之愁、病痛之苦以及孤独之感。 14 / 14 (6)《归园田居(其一)》中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7)《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 洞穴(xué) 荫后檐(yīn) 驽马(nú) 峥嵘岁月 B. 譬如(pì) 殷岩泉(yǐn) 守拙(zhuō) 锲而不舍 C. 跬步(kuǐ) 跂而望(qǐ) 慰藉(jí) 越陌度阡 D. 舆马(yú) 竞自由(jìn ) 中绳(zhòng ) 金石可缕 17.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释义,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 势拔五岳 拔:超出 金就砺则利 就:接近 B.烟涛微茫信难求 信:确实 枉用相存 存:依存 C.我欲因之梦吴越 因:依据 訇然中开 中:从中间 D.少无适俗韵 韵:气质,情致 栗深林兮惊层巅 栗:使…颤栗 18.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 A.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B. 列缺霹雳 C. 一尊还酹江月 D. 契阔谈讌 19. 下列句中的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最接近的一项是(2分)( ) A.大江东去 B.依依墟里烟 C. 这次第 D.渌水荡漾清猿啼 20.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 左迁:贬官,降职。犹言下迁。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后世沿用之。 B. 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引申至举步、迈步,也被用于形容极近的距离、数量极少等 C. 称杜甫为杜工部,称韩愈为韩昌黎,称陶渊明为五柳先生,分别是以官职、籍贯、号来称呼人。 D. 重阳节是指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佩插茱萸、用艾叶驱五毒以防疫祛病等习俗。 14 / 14 2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政府执法部门的各种罚没款必须依法上缴,不能截留自用,这些部门的经费只能来自国家财政拨款。 B.“英语广播讲座”之所以能给我很大的帮助,我认为把讲课和练习紧密结合起来是它突出的优点。 C.“2·12”沙县森林大火的起火原因已调查清楚,专家称原因是由于当地一居民乱扔烟头造成的。 D.“奥运会”成功举办,“神舟七号”圆满发射,旱情的快速解决,靠的是全体勤劳勇敢的中国人的共同奋斗所取得的。 22.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话的主要内容,20个字以内。(3分) 苏轼是一个创作能力极强、创作精力极为旺盛的大文学家。在64年的人生当中,他给我们留下2700多首诗、300多首词、4800多篇文章。他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少有的文化全才。在诗歌、辞赋、散文、书法、学术等方面的成就都是开创性的。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没有一个人像苏轼这样在各个领域中都表现出了卓越的才华。这还不包括他在建筑、农业、绘画、宗教、饮食、医药、保健等方面所表现出的浓厚兴趣及所做的深入研究。 答: 四、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风华正茂的你走进了高中,也就实实在在地站在了青春的门槛前。青春的激情中带有几分单纯几分复杂。有时热情似火开阔如海,有时心静如水迷茫似雾。 习近平同志对青年有诸多寄语,他希望青年“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站在“青春的门槛”前,成为高中生的你有过怎样感人的青春故事?你见过怎样青春动人的风景?或者你对于青春又有哪些自己的认识与见解? 请以“站在青春的门槛前”为副标题,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不限。 连城二中2020-2021学年上期高一年级周查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 答案A 14 / 14 解析A项,见第一段;B项,“乡民个体之间彼此的孤立与隔膜”有误,原文是“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C项,见第四段,“为了谋生这一共同目标,分工协作”有误,它是“机械的团结”的特征,而“乡土社会”是“有机的团结”;D项,见第三、四段,“于是他们选择固守乡土,终老于斯”有误,原文是“无须选择”。 2、答案C 解析A项,“彼此之间相互了解,没有隔阂”说法绝对;B项,强加因果;C项,见第六段;D项,“这种信用远胜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不合文意。 3、答案B 解析A项,见第四段;B项,“也是人们处理具体事务时目的与手段间的普遍联系”无中生有;C项,见第七段;D项,见第八段。 二、现代诗歌鉴赏(9分) 4.【答案】D 【解析】“节奏急促紧凑”错误。 5.【参考答案】①野花生于荒原,是孤寂的,却能泰然处之,顺其自然;②野花一开一落,生命是短暂的,却能自在生存,自由绽放;③野花是渺小的,饱经风吹雨打,却能超脱乐观,充满自信。(每点2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6.答案 C 【解析】C项,“野营村突降暴雨,俄军什么都不顾只顾光脚站在水里把皮靴提得高高的”这一细节意在暗示俄军对军容军姿(或军品)的看重。 7.参考答案: ①陆军腰带象征军人精神和气质。 ②对彼此军品的膜拜象征着对对方优秀品质的欣赏。 ③俄罗斯陆军腰带和中国陆军腰带的不同,象征着不同的军事文化。 ④两人互换腰带的行为象征着彼此的认同和友谊。 (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6分) 8.参考答案 : ①他们都恪尽职守。在边防部队时,冰天雪地中守疆护土,不辱使命。 ②都有卓越的指挥才能。他们带领的部队参加联合军演都表现出极强的反恐作战能力。 ③都具有阳刚坚毅的军人气质。一个宁愿挨冻也要穿着有精气神;一个身姿挺拔、着装严谨。④都对军人精神、军人荣誉执着守望。一个很在意代表军人荣耀的军衔;一个明知部队会撤编依然全力参加军演。 ⑤都能欣赏和学习对方的优点。他们的对抗只是源于尚武争优的心理,但彼此却是惺惺相惜,鲍里斯对我方牺牲士兵的哀悼让秦冲心生敬意,秦冲所带部队注重内务让鲍里斯暗中学习。(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6分) 四、古代诗文阅读(42分) 14 / 14 9.【答案】D 【解析】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和谓语的确定。一般情况下,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须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特别注意“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10.【答案】C 【解析】C项,“顿首”中的“顿”是以头叩地的意思,“顿首”是指头叩地即起,没有“稍停一会儿”的意思。 11.【答案】C 【解析】C项,“到军门献上印章,并登记好所辖郡县的具体情况,奉上书表投降”的不是何真,而是他的都事刘克佐。 12.【参考答案】(1)赣州熊天瑞率领几万水军想要对付何真,何真在胥江迎敌作战。 (2)就像窦融、李这类人,拥有重兵占据险要地势,卓然特立于群雄之间,不是真正的君主不屈服。 【解析】(1)图,打算,图谋;迎,迎战;(2)若,像;属,类;角立:立于。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 【参考译文】 14 / 14 何真,字邦佐,东莞人。年少时英俊奇伟,喜好读书舞剑。元末盗贼四起,何真聚集民众保护乡里。十四年,同县之人王成、陈仲玉发动叛乱,何真到元帅府状告他们。元帅收受了王成、陈仲玉的贿赂,反过来抓捕何真。何真逃走居住在坭冈,带兵攻打王成,没有成功。过了很久,惠州人王仲刚与叛将黄常占据了惠州。何真攻打黄常,黄常逃走,何真杀了王仲刚。海寇邵宗愚攻陷广州。何真带兵击退他们,夺回了广州城,他被提拔为广东分省参政,不久又被提拔为右丞。赣州熊天瑞率领几万水军想要对付何真,何真在胥江迎敌作战。天降大雷雨,熊天瑞船上的樯被折断,何真(趁势)击退敌人。广东人依赖何真得以保全。在这之前何真曾两次攻打王成,杀了陈仲玉,但王成最终牢固地守住城池。二十六年,何真又围攻王成,招募能擒拿王成的人,给予钱财十千。王成的奴仆绑着王成出城。何真给那人钱,下令准备汤镬,催促人烹煮王成的奴仆,向众人大声喊道:“奴仆背叛主人的与他下场相同!”沿海叛乱的人都投降于他。当时中原大乱,岭南与中原隔绝,有人劝何真效仿尉佗称帝的旧例。何真没有听从。多次派遣使者经海路向朝廷进贡土特产,多次升迁担任资德大夫、行省左丞。洪武元年,太祖任命廖永忠为征南将军,率领水军攻取广东。廖永忠到了福州,就给何真写信告知他,于是航行去潮州。廖永忠的军队到了之后,何真派遣都事刘克佐到军门献上印章,登记所辖郡县人口、军队和粮食的数量,奉上书表投降。廖永忠将此事报告给朝廷,皇帝赐诏书褒扬何真说:“我想到古代的豪杰,保护境域安抚百姓,来等待有德之君。就像窦融、李这类人,拥有重兵占据险要地势,卓然特立于群雄之间,不是真正的君主不屈服。这是汉代和唐代的名臣,到现在还没有见过呢。而何真你联合数郡民众,竟不费一兵一卒,保证境内平安来归顺,即使与窦、李比又有什么逊色的呢?”廖永忠抵达东莞,何真率官员前来迎接慰问,于是奉诏入朝。皇帝提拔他为江西行省参知政事,并且下诏说:“你诚心归附,不抵拒王师前行,可称得上识时务者。”何真顿首拜谢。他为官期间非常有声望,尤其喜欢儒术,读书写文章。不久,转任山东参政。洪武四年又受命返回广东,召集以前的部下。事情结束,仍然回到山东。洪武九年辞官。大军征伐云南,皇帝命令何真和他的儿子兵马指挥何贵一同前往,筹划军饷,设置驿传。不久任命何真为浙江布政使,后又改任湖广。洪武二十年又辞官,被封为东莞伯,俸禄一千五百石,被赐予世券(世代享有特权的铁券),之后去世。 13. 答案C 【解析】其三中的“敢恨”应是“不敢怨恨,岂敢怨恨”的意思。 14. 参考答案:其一侧重表达女主人公对戍边丈夫的无限思念之情; 其二侧重表达女主人公盼望丈夫早日回归的急切心情; 其三则侧重表现女主人公叮嘱丈夫坚守边疆的殷殷之情,体现出她为保国家安宁而不惜牺牲个人幸福的崇高境界。 15.理解性背诵默写 (1)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2)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3)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4)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5)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6)开荒南野际 守拙归园田 (7)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五、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6.答案:B【解析】 A. 荫后檐(yìn)C. 慰藉( jiè) D.竞自由(jìng)金石可镂) 17.答案:B【解析】 存:问候、探望 18.答案:A【解析】 B.列:通“裂”C尊:通“樽”D.讌:通“宴”) 19.答案:D 20.答案:A 【解析】B项,后半句应改为“我认为其原因是它能把讲课和练习紧密结合起来”;C项,句式杂糅,去掉第二个“原因”;D项,删去“靠的”或“所取得的”。 21.答案:示例:苏轼创作能力强,在诸多文化领域都有建树。 苏轼是文化全才,在诸多领域有开创性成就。 14 / 14 文化全才苏轼,在各个领域都有卓越的才华。 【解析】关键字眼:文化全才、开创性成就,卓越才华 22.作文:略 14 / 14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