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4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海南省东方市八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绝密★启用前 2018-2019学年海南省东方市八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出自(孟子.离娄上)。它强调了家庭管理直接关涉到国家统治秩序及社会的发展。家庭是社会组织机构的细胞“细胞”出了问题,不仅影响一个家庭的发展,而且还影响社风民风,乃至民族和国家的命运。 ②在儒家经典《大学》中,从格物致知到平治天下的“八目”或者说八个阶段,实际上反映了一个整体的文化内涵与结构。包括修身在内的前五个阶段是“内修”,从齐家开始则是“外用”的逐步展开,社会和国家治理具有某种同构性。可以说,家的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即使从事“天大”的千秋事业,仍要从个人的修身齐家这个基点做起。 根基不牢,小则后院失火,大则地动山摇,除赔上身家性命、家庭家族跟着蒙羞外,对社会、对国家造成的损失也无法估量。 ③家训既有典型代表性,又有广泛适用性。历史上一些名门望族历经几百年、上千年而不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家风家训传承在家族延续中发挥的规范和制约作用非常突出。从一定意义上讲,家训不是为“一家一族”所有,而是融入整个中华文化的结晶中。我们把“家庭”看作是社会组织的“细胞”,意味着透过家庭之“道”,不仅能透视家庭之兴衰,还能体察社会之变迁。 ④自汉代以后,家教受到普遍的重视,相继出现了“家训”“家范”“家仪”“家规”“治家格言”等家教书籍。这类家教书籍原本为一个家庭代代相传的教化范本,因其寓“教”于“孝”“亲亲”之中,有效地起到了道德教化作用,其中所宣扬的“勤俭持家”“六亲和睦”“尊老爱幼”“以身作则”等观念,无疑也成为全社会效法的美德。因此,在宋明清时期,“家训”等被刻版成书流传越来越广,成为中国传统伦理教育中的重要史料。 ⑤《论语.学而》中讲的一个道理是:“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引申言之,好的家教能够孕育出好人,好人必然是社会秩序的促进力量而不是破坏力量。好的家风不但具有极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家道中蕴含着治国理政的道理,广义的政治活动包含并延伸了家道。 ⑥好的家教,胜过好的学校;好的家风,强于万贯家财。“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寥寥数语道出了家族兴衰的道理。如果没有良好的家风、门风,再多的财富也传不下去。所以,管好自己,管好家人,管好自己手中的权力,才能既经得起良知道德拷问,也经得起后人历史评说。 (摘编自2018年10月《光明日报》《天下之本在国 国之本在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孟子》的“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强调了家庭管理直接关涉到国家及社会。 B.《大学》中的“内修”与“外用”是“八目”中两个各有侧重而又紧密联系的阶段。 C.一些名门望族历久不衰,是因为家风家训传长在家族延续中的规范制约作用非常突出。 D.某些“家训”“家范”道德教化作用明显,成为中国传统伦理教育中的重要史料。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 ( ) A.第①②段都采用正反对比论证,突出了家庭管理及家文化的重要作用。 B.第④段列举了一些例子,论证了家训应成为全社会效法的美德的观点。 C.第⑤段论证好家风的社会意文以及政治意义,且两个论证层次形成递进。 D.本文探讨治家与治国的相通之处,其中蕴含着告诫为政者的现实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项是(3分) ( ) A透过家庭之“道”能体察社会变迁。《红楼梦)就是通过家道反映社会变化的例子。 B.一个人如果“孝弟”,必不好犯上,进而必不会作乱,定是社会秩序的促进力量。 C.“管好自己,管好家人”属于“内修”,“管好自己手中的权力”属于外用的延展。 D.因为家训往往非“一家一族”所有,所以其既有典型代表性,又有广泛适用性。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完美收官,中国最大的电商平台——天猫商城又创下一个新的神话: “双十一”当日的成交额2135亿元。在大学生网购日常化的今天,天猫“双十一”的2135亿也绝少不了2000多万大学生的助力。 有大学生调侃,如果在毕业简历上加个“曾参与过千亿元项目”,将是多么辉煌的一笔!那么,哪个大学的大学生能配得上这个项目呢? 有数据显示,2016年最配得上这个项目的大学是浙江大学,紧随其后的是南昌大学和江南大学。2018年天猫“双十一”的2135亿元,哪个大学贡献最大呢?有人说是浙江大学,它一定会保持传统;有人说是杭州师范大学,因为它是马云的母校;有人说是武汉大学,因为它是小米老总雷军的母校;也有人说是吉林大学,因其在校生数量最多。 (摘编自2018年11月12日搜狐网) 材料二: (摘编自2018年11月12日中国青年网) 材料三: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11月15日表示,根据商务大数据的监测,今年“双十一”期间全国网络零售交易额超过3000亿元,同比增长约27% ,再创历史新高。 在当天举行的商务部例行发布会上,高峰还表示,今年“双十一”我国网络零售市场主要呈现了几个特点一是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从11月1日到11日,中国跨境电商进口商品销售额超过了300亿元,日本、美国、韩国、澳大利亚、德国位列进口来源国的前五位。仅国内某知名电商平台一家,就引入了75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9万个品牌商品,同时有200多万海外消费者在中国电商平台消费将近30亿元。二是消费向年轻人和三、四线城市居民延伸。高峰表示,今年新增的网购人群主要是年轻人和三、四线城市的居民。“80后”“90后” 等消费群体占比超过70%,成为此次消费的主力军。三是品牌消费趋势明显,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知名品牌商品,其中国产品牌更受青睐。“双十一”销售额前10名的品牌中,国产品牌占到6个。销售量前10名的品牌中,国产品牌占到了8个,中华老字号的销售额超过28亿元。 (摘编自2018年11月15日”澎湃新闻”) 材料四: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人们对于网上购物的满意程度都集中在“一般”和“不满意”这两项。对于网购表示不满意的消费者认为:网购的售后服务差,商品得不到保障;物流不够及时,购买的商品一拖再拖,迟迟不能收到;还有些是因为之前在网购过程中受骗,对网购失去了信心。针对这些问题,经营商应该加强售后服务,让顾客买得放心,用得舒心;提高物流的及时性,让顾客切实地感觉到网购的方便;经营商还需要诚信经营。作为当代的消费者,我们也应该加强防范意识,及时地补充基本的网购知识,对网购这个新兴的行业要有信心。国家的有关部门也应该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这个新行业的秩序,确保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以此增加消费者的信心。当然,还有一些人认为网购还是比较不错的,觉得网上的商品也有一些优点,如比市面上的商品更便宜、款式更全、更加新颖、商品的种类比较多,等等。他们切实地从中获得了意想不到的益处,认为网购确实是给他们带来了方便和快捷,为他们节省了时间和消费成本。 通过调查分析,从整体来看,网购这个行业还是很有前景的。相信随着这个行业的继续发展,问题也会越来越少,行业会朝着大家所希望的方向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们网购会越来越频繁,网购也会越来越多地为人们所接受。 (摘编自刘明河《关于网购社会行为的调查研究》)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一年一度的“双十一”在2018年又创下一个历史神话:成交额达2135亿元。其中,2000多万大学生的贡献不可抹杀。 B.从材料二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双十一”消费理念比较正确,约4/5的大学生能量人为出,不会因过度消费而增加自己的经济负担。 C.高峰表示,2018年“双十一”我国网络零售市场呈现出国际化程度进步提高、 向年轻人和三、四线城市居民延伸、趋向品牌消费等特点。 D.从材料四可知,网上购物方便快捷、节约时间,而且商品款式全、 种类多售后服务好。因此部分人觉得网购比较不错。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2016年,浙江大学最配称得上“曾参与过千亿元项目” ,因此,在2018年的“双十一”活动中它最有望成为贡献最大的大学,这是大家的共识。 B.某知名电商引入75个国家和地区近1.9万个品牌商品及200多万海外消费者在中国电商平台消费,说明零售市场国际化程度有所提高。 C. “80后”“90后”等消费群体成为2018年“双十一”消费的主力军,而从未网购过的年轻人及三、四线城市居民,则是此次活动的新增人群。 D.从整体看,网购行业很有发展前景,随着其发展,问题会越来越少,人们网购也会越来越顿繁,”网购”这个行为也会越来越被人们接受。 6.请简述材料一、三、四报道的侧重点有何不同。(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神弹 侯发山 光绪八年(1882年)的秋天,“独眼龙”回来了,又盘踞在邙山上重操旧业,打家劫含,为非作歹。他之前因为跟康百万有过交往,也知道惹不起人家,所以交代部下不要去骚扰康家。 “独眼龙”为害一方,时不时有人到县衙击鼓鸣冤。时任巩县知县的罗振涛,派属下围剿了几次,均以失败告终。一来邙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二来“独眼龙”弹射技艺高超,难以对付。“独眼龙”从小喜欢弹射,白天练习百步外弹射房檐下椽子头,一根一根点射。夜里在百步之外,插上一排五十根点燃的香头,照着香头练射,射灭,再燃,再射。如是数年,射技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准。把100枚钢钱摞起来置于瓷盘中,“独眼龙”在百步之外,连弹打百次,每弹打出一枚,最后将瓷盘中的铜钱全部射完,而瓷盘无损。还有:取钢钱两枚,一枚涂红色,一枚涂绿色,红铜钱置于盘边上,绿铜钱放于盘中央。“独眼龙”弹射盘边的红铜钱,红钢钱撞击到盘中绿铜钱,绿钢钱飞出而红铜钱留在盘心,时称“盘中取果”“空中躲果”。 当时巩县的典史是蔡茂裕,他自知责任重大,思来想去,他想出一个歪主意,让康百万去对付“独眼龙”。罗振涛一听,觉得是个好主意就把任务交给了康百万。 康百万很愉快地接受了,他也早就想除掉“独眼龙”了,虽说“独眼龙”没有危害康家,但毕竟是土匪,伤天害理的事没少干。于是,康百万就派人给“独眼龙”捎个信儿,说有一坛十年陈酿的家酒,送给他尝尝。 康家的家酒远近闻名,主要是河洛汇流之地的水质和粮食有独特之处,酿出的酒香浓醇厚。“独眼龙”也早就想喝康家的酒了,接到信儿,酒瘾便被勾了出来。 这一天,“独眼龙”带两个喽哕下山了。有个喽罗劝他小心一点,“独眼龙”拍了拍腰里的弹弓,轻蔑地笑了笑。这就是所谓的艺高人胆大。 来到客厅,宾主落座一番寒暄过后,康百万指了指桌子上放着的一个大黑坛子,对“独眼龙”说,这坛子五十斤,都归你了。 “独眼龙”咧嘴笑了笑,没有说话。心中暗想,如果酒里下有蒙汗药,可就惨了。 只见康百万家的老二康二勇掏出弹弓,开弓对着坛子一弹,只听“嗖”的一声,坛子被打了一个对穿。在众人的惊呼声中,康二勇转了个方向,甩出两个酒杯,恰巧落在坛子的两边,这时坛里的酒汩汨流了出来,恰好流进酒杯。瞬间,一股浓烈的酒香飘满了整个屋子。眼看酒杯就要满了,只见康二勇拿出自己的弹弓,只听“噌”的一响,两弹子飞出,正好将坛子上两个穿孔堵住。 这一番下来,“独眼龙”心里已是胆怯了几分,忙对康百万拱了拱手,客气地说: “老掌柜,贵公子真乃神弹啊....在下自愧弗如。惭愧,渐愧。” 康百万对二勇说: “有点长进…….把这两杯酒干了。” 二勇点头称诺,然后端起刚才的两杯酒一饮而尽。 “好酒啊!”“独眼龙”故意使劲嗅了嗅鼻子,表示自己的出息不大。 康百万笑了笑,对“独眼龙”说: “今天这坛子酒咱不打开了,你带上山让你的兄弟们跟你一块喝怎么样?” 此话正中“独眼龙”下怀,他赶忙趁坡下驴: “好!好!好!还是老掌柜想得周到。” “独眼龙”临走的时候,康百万又让他背走了半头猪,说酒肉不分家,好好犒劳一下山上的弟兄。 “独眼龙”慌不迭地走了,唯恐晚走一步,康二勇的神弹会把自己的脑袋射穿。 当天夜里,“独眼龙”就着人把猪肉炖上,把酒坛子打开,和众喽哕开怀畅饮起来。“五魁首啊”“八匹马啊”的猜枚声一浪高过一浪。不到一袋烟的工夫,声音越来越小,连猪肉还没吃到嘴,就都喝趴下了,“独眼龙”也歪在桌子上不省人事。 这时候,典史蔡茂裕带着捕快进来了,不费一刀一枪就把“独眼龙”和他的众喽啰收拾了。 “我才喝了两杯不到四两,怎么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酒劲就这么大?康二勇喝那两杯少说也有半斤,怎么就没事呢? “独眼龙”在大牢里苦苦冥想,也想不出个所以然。 原来,康二勇在补坛子上的窟窿时,弹射出的不是两个弹子,是三个弹子,只不过当时速度快,没有人看得出来,中间那个弹子里的蒙汗药,落进了酒里。 (选自武侠微型小说选《清风剑》,有改动)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项是(3分) ( ) A.小说多处使用对比写人叙事,比如知县罗振涛围剿“独眼龙”与典史蔡茂裕收拾“独眼龙”的难易.比如康二勇与“独眼龙”弹射技艺的高下。 B.康百万对二勇说“有点长进”,表面是在夸奖二勇,实际暗含这么高超的技艺只是“有点长进”的意思,对“独眼龙”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 C.”独眼龙”下山后的态度先是自信轻蔑,接着警惕怀疑,然后胆怯慌张, 回到山上后放松惬意,作者对人物的心理描写细腻,而且转变合理自然。 D.小说结尾交代康二勇射出的是“三个弹子”,既给人以出乎意料的感觉, 又交代了“酒劲大”的真正原因,同时又照应了题目中的“神”字。 8.小说第二段对“独眼龙”练习弹射的过程描写得非常详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6分) 9.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有人认为是“独眼龙”,有人认为是“康家人”,你觉得呢?请结合文本谈谈理由。(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0--13题。 傅嘏字兰石,北地泥阳人。嘏弱冠知名,司空陈群辟为掾。正始初,除尚书郎,迁黄门侍郎。时曹爽秉政,何晏[注]为吏部尚书,嘏谓爽弟羲曰:何平叔外静而内铦巧好利不念务本吾恐必先惑子兄弟仁人将远而朝政废矣晏等遂与嘏不平因微事以免嘏官起家拜荥阳太守,不行。太傅司马宣王请为从事中郎。曹爽诛,为河南尹,迁尚书。 时论者议欲自伐吴,三征献策各不同。诏以访嘏,嘏对日: “兵出民表,寇钞不犯;坐食积谷,不烦运士;乘衅讨袭,无远劳费;此军之急务也。未若明法练士,错计于全胜之地,振长策以御敌之余烬,斯必然之数也。”后吴大将诸葛恪新破东关,乘胜扬声欲向青、徐,朝廷将为之备。嘏议以为“淮海非贼轻行之路,又昔孙权遣兵入海,漂浪沉溺,略无孑遗,恪岂敢倾根竭本,寄命洪流,以微乾没乎?恪不过遣偏率小将素习水军者,乘海溯淮,示动青、徐,恪自并兵来向淮南耳”。后恪果图新城,不克而归。 嘏常论才性同异,钟会集而论之。嘉平末,赐爵关内侯。高贵乡公即尊位,进封武乡亭侯。正元二年春,毋丘俭、文钦作乱。或以司马景王不宜自行,可遗太尉孚往,惟嘏及王肃劝之。景王遂行。以嘏守尚书仆射,俱东。俭、钦破败,嘏有谋焉。及景王薨,嘏与司马文王径还洛阳,文王遂以辅政。语在《钟会传》。会由是有自矜色,嘏戒之曰: “子志大其量,而勋业难为也,可不慎哉!”嘏以功进封阳乡候,增邑六百户,并前千二百户。是岁薨,时年四十七,追赠太常,谥曰元侯。子祗嗣。咸熙中开建五等,以嘏著勋前朝,改封祗泾原子。 (节选自《三国志.傅嘏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何平叔外静而内铦/巧好利/不念务本/吾恐必先惑/子兄弟仁人将远而朝政废矣/晏等遂与嘏不平/因微事 以免嘏官/ B.何平叔外静而内铦巧/好利/不念务本/吾恐必先惑子兄弟/仁人将远/而朝政废矣/晏等遂与嘏不平/因微事 以免嘏官/ C.何平叔外静而内铦/巧好利/不念务本/吾恐必先惑子兄弟/仁人将远/而朝政废矣/晏等遂与嘏不平/因微事 以免嘏官/ D.何平叔外静而内铦巧/好利/不念务本/吾恐必先惑/子兄弟仁人将远/而朝政废矣/晏等遂与嘏不平/因微事以免嘏官/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司空是中国古代官名。西周始置,掌管军事、经济、文化、政治等,与“司马”“司徒”并称三公。 B.薨指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用于高级妃嫔和其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封王的贵族。 C.洛阳是东汉曹魏时期的都城,班固的《两都赋》和张衡的《一京赋》中都有对此城的赞誉。 D.邑在文中指封邑,是古代君主赐给宗室、外戚或功臣的封地,随爵位黜升而损益。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傅嘏少时闻名,善于识人。他二十岁时就很有名望,被陈群征聘为掾属,后又一路升迁。何晏为吏部尚书时,他劝说曹羲要提防何晏,因此得罪何晏被罢官。 B.傅嘏精通战略,体恤军民。他建议把军队布置在百姓外围,保护百姓财物;驻军吃自己产的粮食,不用远途运输;抓住机会作战,不会远途耗费人力物力。 C.傅嘏审时度势,料事如神。吴将诸葛恪宣称要人侵青州、徐州时,他认为有孙权用兵失败的前车之鉴,诸葛恪一定不敢率领全部军队走海路,后来果如其言。 D.傅嘏为国立功, 荫蔽子孙。傅嘏因为有功劳,多次晋封爵位,并且享有一千二百户食邑 ,在他去世之后,他的儿子傅祗继承爵位,因为功勋显著,改封为泾原子。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未若明法练土,错计于全胜之地,振长策以御敌之余烬。 (2)嘏戒之日:”子志大其量,而勋业难为也,可不慎哉!”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变律①三首(其二) 苏涣 毒蜂成一窠,高挂恶木枝。 行人百步外,目断魂亦飞。 长安大道边,挟弹谁家儿? 右手持金丸,引满无所疑。 一中纷下来,势若风雨随。 身如万箭攒,宛转②迷所之 徒有疾恶心,奈何不知几!③ [注]①变律:变排律为古体的意思。②宛转:翻滚身体挣扎。③几:同“机”,机宜、策略。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开篇四句,先写毒蜂聚集,高挂木枝,再写行人目断魂飞,表明毒蜂危害之大。 B.七、八两句采用动作描写,正面表现了少年挟弹持丸除毒蜂时的毫不犹疑。 C.九、十句写“金丸”击中蜂巢,毒蜂疯狂进攻少年,实际指坏人反扑,志土受害。 D.本诗前面写景叙事,结尾评论说理,即取胜不仅要有疾恶之心,更要讲策略。 15.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简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才能提升自己的两句是“ , ”。 (2)李白《蜀道难》中描写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名句是: “ , ” (3)《师说》中,韩愈在慨叹师道不传后,指出师道不传的危害的一句是“ ”,韩愈认为教孩子们读书、断句的教师“ ”,即认为他们不是真正的“师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众所周知,考古资料整理的基本原则是真实完整地再现原始材料,甲骨文的整理宗旨当然也是如此。然而从照片、拓本与摹本三种方式所体现的真实性与完整性考虑,照片可以原景重现甲骨的面貌,拓本也可以直观反映文字的风格特色,而摹本却会加入整理者或摹写者不可避免的主观理解及是非判断,相对于拓本和照片,价值最低。 摹本旧称“榻本”,是照相术出现之前古人普遍采用的一种影写复制文字的原始形式,其做法是将纸覆于书画真迹上而描摹之。( ),作为不能照相或不便施拓时采录文字资料的权宜之计,实属 。而在照相术日益进步的今天,照片的清晰度不仅有了极大提高,而且通过放大处理,甲骨及其文字细部可以得到 的表现,在这种情况下,摹本的价值自然大为降低。同时对于数量较大的甲骨文整理而言,摹本的制作费时费力,耗钱耗材,如果其真实性不 . 不免事倍功半。显然,高精度照相术的应用,使甲骨文整理工作以照片取代摹本不仅可能,而且将成为 。 (摘编自《光明日报》《甲骨文整理工作之反思》)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 A.而摹本却会不可避免地加人整理者或摹写者的是非判断及主观理解,相对于拓本和照片,价值最低。 B.而摹本却会不可避免地加人整理者或摹写者的主观理解及是非判断,相对于照片和拓本,价值最低。 C.而摹本却会加人整理者或摹写者不可避免的主观理解及是非判断,相对于照片和拓本,价值最低。 D.而摹本却会加人整理者或摹写者不可避免的是非判断及主观理解,相对于照片和拓本,价值最低。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项是(3分) ( ) A.北宋金石学初兴,时人或为弥补拓本的不足,以此法摹写铜器碑版文字,更推广为临写移录 B.或为弥补拓本的不足,更推广为临写移录,时人以此法摹写铜器碑版文字,这是北宋金石学初兴时期的现象 C.北宋金石学初兴,时人以此法摹写铜器碑版文字,或为弥补拓本的不足,更推广为临写移录 D.北宋金石学初兴时人或为弥补拓本的不足,更推广为临写移录,以此法摹写铜器碑版文字 19.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项是(3分) ( ) A.万般无奈 酣畅淋漓 尽如人意 势在必行 B.万般无奈 淋漓尽致 尽善尽美 大势所趋 C.迫不得已 酣畅淋漓 尽善尽美 势在必行 D.迫不得已 淋漓尽致 尽如人意 大势所趋 20.下面是某网店的则“通知”,,其中有五处在格式用词等方面欠妥,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通 知 亲爱的顾客朋友们:我公司今晚举行岁末聚餐,俗称年饭。今天16点前付款的订单我们照常供货(特殊货物除外),16点后付款的订单将于大后天发出。晚班客服接待服务将暂停。所有上架的商品都有货,亲自己拍下就成,如需U盘刻字等服务,可拍下相应套餐后直接留言。如有火烧眉毛的急事或者其他特殊情况请留言,我们会及时处理。 忆捷酷豆专卖店 2018年12月30日 21.下面是有关申请社会救助的审核运行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20字。(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长江师范学院实行学生“阳光锻炼”计划,要求早起签到,建议点名处距离宿舍1000米,这一计划被学生质疑“搞形式主义”。有学生认为,“自主学习比任何管理都有效,而且每个人做事计划不一样”。计划实施时,重庆已经入冬,7点打卡时天还没亮,气温低,“有点不恰当”。 郑州大学推出“早餐工程”,每次限量供应480份早餐券,先到先得。活动在学生中引起良好反响,有同学表示,“不只是为了免费早餐,更是为了找到一个让自己坚持早起的理由”;也有同学说,“刚开始参加纯属凑热闹,但后来真的渐渐养成了早起的习惯” 对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字。 参考答案 1.C “是因为家风家训传承在家族延续中规范制约作用非常突出”错,这只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 2.B “论证了家训应成为全社会效法的美德的观点”错误,应该是论证了汉代以后家教受到普遍重视的观点。3.A B. “一个人如果孝弟' ,必不好犯上” 说法绝对,原文是“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C. “管好家人”不属于内修,原文是“从齐家开始则是‘外用的逐步展开”。D.前一分句与后一分句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4.D “售后服务好”并非“一部分人觉得网购比较不错”的原因。 5.D A.浙江大学“最有望成为贡献最大的大学”并不是“大家的共识”,只是部分人的观点。B.说明的是“我国网络零售市场国际化程度有所提高”,而非“零售市场国际化程度有所提高”。C.原文表述为“今年新增的网购人群主要是年轻人和三、四线城市的居民”,并未说这些人“从未网购过”。 6.材料一侧重报道2018年天猫“双十一”的销售神话及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对销售神话的贡献;(2分)材料三侧重报道2018年整个“双十一”期间网络零售所创销售纪录以及我国网络零售市场呈现的新特点;(2分)材料四侧重分析人们网购满意程度,预测网购行业未来发展前景。(2 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 解题时要注意三则材料的角度是不同的,材料视角比较小、比较集中 ,侧重于报道天猫“双十一”当天的销售额及大学生群体的表现;材料三视角稍大,报道整个“双十一”期间所有参与活动的网络零售商家和消费者的表现;材料四视角最广,谈的是网购行业。 7.A “康二勇与独眼龙' 弹射技艺的高下”不是使用对比写人叙事的例子, “独眼龙”对康二勇是正衬。 8.答案①交代了他为非作歹屡屡成功,多次被围剿没有覆灭的原因,也为下文只能用“歪点子”智取不宜强攻做了铺垫。②“独眼龙”的弹射技艺已经如此高超,但面对康二勇时却露出几分怯意,烘托了康二勇弹射技艺的高超。③细致地交代了弹弓的各种打法和各种技术的名称,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性。④描写的各种技巧让人眼花缭乱、叹为观止,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对情节作用的分析能力,可以从情节、人物形象、艺术效果等方面进行思考。 9.(示例 1)我认为是“独眼龙”。①从情节来看,全文写的是“独眼龙”回邙山、被围剿、被智擒的经历。②从形象来看,“独眼龙”的形象更鲜明,作者对“独眼龙”的弹射技艺及心理变化的刻画更为详细。③从主旨来看,“独眼龙”为非作歹最终被捕,彰显了“恶有恶报”“邪不压正”的主题。(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示例2)我认为是“康家人”。①文章的题目是“神弹”,而文中技艺高超,能称得上是“神弹”的显然是康二勇。②对“独眼龙”描写的笔墨虽然多,但都是为了衬托康二勇的神勇。③康家人无论是在谋略上还是在技艺上,都远胜“独眼龙”, 在他们身上,寄托着“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主题思想。(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探究主要人物,可以从人物在篇幅中所占比重、是否与主要情节相关、与其他人物的关系、是不是线索人物、是否体现主旨等方面人手。 10.B先理解 文章大意,再比较几处断开的异同。“钻巧”都是何平叔的内在特点,且下文中“好利”是一一个意思完整的句子,所以应在“巧”字后断开,可排除A、C项; “惑”的宾语应该是“子兄弟”,因为傅嘏的说话对象是“爽弟羲”,而曹爽此时是“秉政者”,所以排除D项。 11.A司空是主管土建工程的。 12.D因傅嘏在前朝有功勋,才改封傅祗为泾原子。 13.答案(1)不如申明法令训练士兵,在可以取得全胜的地方实施我们的计策,挥动长鞭来制服敌人的残余力量。 (2)傳嘏告诫他说: “您的志向大于气量,可是功业很难成就,能不谨慎吗!”解析翻译时要特别注意特殊句式、古今异义词、固定句式、词类活用等。(1) “明”“错”“御”各1分,句意2分。(2) “戒”“量”“勋业”各 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傳嘏字兰石,北地郡泥阳县人。傅嘏二十岁时就很有名望,司空陈群征聘他为自己的掾属。正始初年,傅嘏被任命为尚书郎,后又升任黄门侍郎。当时曹爽执掌朝政,何晏是吏部尚书,傅嘏对曹爽的弟弟曹羲说:”何晏外表恬静,但是内心奸巧,贪图私利,不考虑立身行事的根本。我担心他一定会先迷惑你们兄弟,有仁德的人将被疏远,朝政就会衰败了。”何晏等人于是同傅嘏不和,因为一点儿小事就罢免了傅嘏的官职。后来(傅嘏)在家中被征召为荥阳太守,他未去就职。太傅司马宣王请他担任从事中郎。曹爽被杀后,傅嘏担任河南尹,后又升任尚书。 论国事的人商议打算征伐吴国,征东、征西、征北将军献的计策各不相同。皇帝下诏向傅嘏咨询,傅嘏回答说: “军队布置在老百姓之外,吴国的侵犯劫掠不会造成危害;驻军就地吃自己生产的粮食,不用烦劳运粮的士兵;抓住机会讨伐突袭,不会远途耗费人力物力:这是军事上急需做的事情。不如申明法令训练士兵,在可以取得全胜的地方实施我们的计策,挥动长鞭来制服敌人的残余力量,这是必然要做的策略。”后来吴国的大将诸葛恪刚攻克了东关,乘胜扬言要进攻青州、徐州,朝廷将要作好防备。傅嘏参议时认为“淮海并不是敌军敢于轻易进取的路径,当年孙权派兵入海,兵船遇浪沉溺,几乎不剩一人。诸葛恪怎敢倾尽所有的兵力,把身家性命寄托在滚滚洪流之中,来侥幸取胜呢?诸葛恪不过是派遣向来熟习水战的部属副将,从海上逆行进入淮河,显出攻打青州、徐州的姿态,诸葛恪自己集中兵力进攻淮南罢了”。后来诸葛恪果然带兵夺取新城,没有攻下就撤退了。 常谈论人的才能和性格的同异,钟会把这些话汇集起来进行评论。嘉平末年,赐给傅嘏关内侯的爵位。高贵乡公登皇帝位,进封傅嘏为武乡亭侯。正元二年的春天,册丘俭、文钦发动叛乱。有人认为司马景王不应亲自出征,可派遣太尉司马孚前往,只有傅嘏和王肃劝司马景王亲自去。司马景王于是就出发了。任命傅嘏代理尚书仆射,一起东征。母丘俭、文钦被打败傅嘏有谋划之功。等到司马景王去世,傳嘏和司马文王直接返回洛阳,司马文王于是辅佐朝政。这件事记载在《钟会传》。钟会因此有居功自傲的神色,傅嘏告诚他说:”您的志向大于气量,可是功业很难成就,能不谨慎吗!”傅嘏因功劳被进封为阳乡侯,增加食邑六 :百户,加上以前的一共一千二百户。这一年傅嘏去世,当时四十七岁,追赠太常,谥号称元侯。儿子傅祗继承爵位。咸熙年间,开始建立五等爵位,因傅嘏在前朝功勋卓著,改封傅祗为泾原子。 14.D 本诗前十二句纯粹叙事,没有写景。 15.答案 ①夸张(或侧面烘托)。百步外的行人一看到高悬于枝头的毒蜂就目断魂飞,夸大了行人的恐惧心 理烘托出毒蜂危害之大。②比喻。“ 势若风雨随”“身如万箭攒”两句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毒蜂 像风雨一样扑向少年,少年像被万箭射中,疼痛难忍的情状。另外,用“毒蜂”比喻坏人、恶势力,用“少年 除蜂”来比喻志士除恶。③对比。人们在百步外就被吓得目断魂飞与少年挟弹持丸除毒蜂的毫不迟疑做 对比,凸显了少年面对恶势力的无所畏惧。④借事抒情、说理。通过少年除蜂,即与坏人、恶势力作斗争却 遭其反扑,从而失败之事,抒发了作者对少年的同情,使我们懂得对敌要讲究策略的道理。(每点2分,答 对三点即可得满分) 解析: 分析艺术手法,可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方面人手。在掌握诗歌中常见艺术手法的基 础上,依据诗歌内容,对号人座,即可得出答案。 16.答案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明而行无过也(2)一夫当关,万夫莫开(3)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17.B A. “是非判断”和“主观理解”应该调整语序,先“理解”后“判断”。根据画线句子前面的信息,应该先说”照片”再说”拓本”。C. “不可避免”应该放到“加人”的前面,因为“不可避免”的是“摹本中会加入整理者或摹写者的主观理解及是非判断”这一现象,所以“会”字以后都是“不可避免”这个词语要引领的内容。D. “不可避免”位置不当。另外,要先“理解”,再“判断”。 I8.C A. “弥补拓本的不足”和“推广为临写移录”是因为当时不能照相或不方便施拓,这两个分句和括号后面的句子联系更紧密,应后置。B. “时人”即“当时的人”,关于朝代时期的信息应该放在“时人”的前面,这样“时人”指代才明确。D. “以此法”指的是括号前的“将纸覆于书画真迹上而描摹之”,放至句未不当。 19.D万般无奈 :没有一点儿办法。迫不得已:出于被迫不由得不那样(做)。“迫不得已”强调客观环境的影 响,合乎语境。酣畅淋漓:常形容书法、绘画形体饱满,笔意流畅。也形容文艺作品中感情抒发得极为充 分。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谈话等详尽透彻,发挥充分,也形容暴露得很彻底。此处是说甲骨文细节可以 完全暴露在人们的面前,故选“淋漓尽致”。尽如人意:完全符合心意(多用于否定式)。尽善尽美:非常 完美,没有缺陷。“尽善尽美”的使用对象不能是“真实性”,故选尽如人意”。势在必行:某事根据事物的 发展趋势必须做。大势所趋:整个局势的发展趋向。“势在必行”不能与“成为”搭配,故选“大势所趋”。 20.答案①“我公司.....格式不对,应另起一段,首行缩两格。②“俗称年饭”多余,应删除。③“大后天” 不太严谨,应改为“2019年1月2日”。④“亲自己拍下就成”过于口语化,应改为“您可自行拍下”。 ⑤“火烧眉毛”与“急”重复,可删除“火烧眉毛的”或“急”。(每点1分,共5分) 解析 :“通知”属于应用文体 ,有具体的格式要求,如第①点;语言规范,用书面语而非口头语,如第④点; 信息表述准确严谨,不能引起误解,如第③点;与通知内容无关的解释性语言不必出现,如第②点;不可出 现语病,如第⑤点。 21.答案申请人提出申请,提交给受理部门,其中材料不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要求补正,再重新申请。 (2分)不属于此部]职权范围或不符合申请条件的,3不予受理(1分)符合要求的进人材料审核阶段。在审核或公证期间如有异议则需申请人补正并重新申请,(2分)无异议后方可转报有关部门。(1分) 解析 流程图转述有两个关键点, 第一是看懂图示。这幅图的难,点在”受理,部分,三种情况要分别说明。第二,强调连词的准确使用。准确的连词能突出流程图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 22. [写作指导]两则材料中 ,学校的出发点是一致的,但一是强制,一是鼓励,导致学生的态度和看法不同,效果也不同。从学校角度看,针对大学生生活不规律的现状制订早起计划,其实是一种无奈之举。 学校采取的强制措施和学生自我管理之间形成了矛盾,“一刀切”的安排也影响学生的计划,而送早餐则是在以物质奖励的形式调动学生早起的积极性。由此,我们可以在肯定学校出发点的基础上,讨论如何做才能既避免打乱学生计划,又能有效地达到目的。从学生角度看,强制措施可以促使某些自由散漫的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鼓励性措施可以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以养成好的习惯。学生应该理解学校的良苦用心,主动提高身体素质,培养自律意识。由此,我们可以论述早起锻炼和学习的意义,倡导大学生自我提升。 [参考立意]学校角度:①管理不能形式化,也不可“一刀切”;②鼓励和强制的背后是无奈;③教育学生要讲方法。学生角度:①学会自我管理;②强制和鼓励都可使人进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