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4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8届云南省昆明一中高三第一次摸底测试(2017-09)
昆明第一中学2018届高中新课标高三第一次摸底测试 语文试卷 命题人:张静 张书益 樊华 汪越华 谢晶晶 李黎 吴春晓 杨仕云 审题人:昆一中高三年级语文命题组 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8页。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请认真填涂准考证号。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第I卷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艺术。言所以达意,然而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因为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意是瞬息万变,飘渺无踪的。言是散碎的,意是混整的。言是有限的,意是无限的。以言达意,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全部传达情绪意旨,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一切艺术作品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惟不能,而也不必。 《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几句话决没完全描写出孔子说这番话时候的心境,而“如斯夫”三字更笼统,没有把当时的流水形容尽致。如果说详细一点,孔子也许这样说:“河水滚滚地流去,日夜都是这样,没有一刻停止。世界上一切事物不都像这流水时常变化不尽么? 过去的事物不就永远过去决不回头么? 我看见这流水心中好不惨伤呀!……”但是纵使这样说去,还没有尽意。而比较起来,“逝者知斯夫,不含昼夜!”九个字比这段长而臭的演义就值得玩味多了!陶渊明在《归园田居》用四十字把乡村风景描写得多么真切!然而仔细观察起来,乡村景物还有多少为陶渊明所未提及。从此可知文学上我们并不以尽量表现为难能可贵。 在音乐里面,我们也有这种感想,凡是唱歌奏乐,音调由洪壮急促而变到低微以至于无声的时候,我们精神上就有一种沉默肃穆和平愉快的景象。《琵琶行》里形容琵琶声音暂时停顿的情况说,“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就是形容音乐上无言之美的滋味。英国诗人济慈在《希腊花瓶歌》也说,“听得见的声调固然幽美,听不见的声调尤其幽美”,也是说同样道理。 所谓无言,不一定指不说话,是注重在含蓄不露。雕刻以静体传神,有些是流露的,有些是含蓄的。这种分别在眼晴上尤其容易看见。中国有句谚语,“金刚怒目,不如菩萨低眉”,所谓怒目,便是流露;所谓低眉,便是含蓄。凡看低头闭目的神像,所生的印象往往特别深刻。最有趣的就是西洋爱神的雕刻,男女都是瞎了眼睛。这固然根据希腊的神话,然而实在含有艺术的道理,因为爱情通常都在眉目间流露,而流露爱情的眉目是最难比拟的。所以索性雕成盲日,可以耐人寻思。当初雕刻家原不必有意为此,但这些也许是人类不用意识而自然碰的巧。 以上是各种艺术中的几个实例。把这些个别的实例归纳起来,我们可以得一个公例,就是:艺术表现思想和情感,与其尽量流露,不如稍有合蓄;与其把一切都说出来,不如留一大部分让欣赏者自己去领会。因为在欣赏者的的头脑里所生的印象和美感,比尽量流露的还要深刻。换句话说,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 流行语中有一句说:“言有尽而意无穷”。无穷之意达之以有尽之言,所以有许多意,尽在不言中。推广地说,艺术作品之所以美,不是只美在已表现的一部分,尤其是美在未表现而含蓄无穷的一大部分,这就是无言之美。 (摘编自朱光潜的《无言之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学要以言达意,但文学作品中的具体语言和抽象情感却有很大差别,文学创作者也不追求用文字很好地表情达意。 B.《论语》中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没能表达出孔子当时的心境,这个例子证明了文字不能完全地传达情感的道理。 C.《琵琶行》所描写的“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表现了听者沉默肃穆和平愉快的感受,这是音乐的无言之美。 D.欣赏者有低头闭目的神像时,所产生的印象常常特别深刻,这是欣赏者和创作者碰巧所得。并不是创作者刻意为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从文学不追求用文字语言来全部传达情意 拓展开来,论述了一切艺术作品都不需要尽量充分地表达情意的道理。 B.文章在分别举出了文学、音乐、雕像的实例的基础上,总结了艺术创作的共同点,顺勢解释了“无言之美”的内涵。 C.围绕着无言之美这个话题,文章逐层递进地论证了艺术表意时要含蓄或留一部分空白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D.文章运用了举例、对比等论证方法,论述了艺术作品的美更在于含蓄不露的道理,使抽象的美学原理浅显易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要想让欣赏者获得的美感更加丰富深刻,就需要创作者在表现思想情感时,稍微含蓄,甚至留有一些空白。 B.《关雎》用生动的语言描写荇菜之形,用直白的语言抒发思慕之情,做到了语言完全地表达情意,展现了深刻美。 C.《归园田居》写景的精妙之处证明了中国古典诗词蕴含丰富的无言之美,这种美体现在许多优秀的古诗文中。 D.已表现出来的美和无言之美,都属于艺术作品的美,这两种美各有特色,如果能够协调融合,那将更有感染力。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青山白发 林清玄 行于北莺公路上,道路左边窜出来一丛丛苇芒,右边也窜出了一丛丛苇芒,然后车子转进了迂回的山路,芒花竟像一种秋天的情绪,感染了整片山丘,有几座乔木稀少的小丘,蒙上了一片白。 我忍不住下车站在整山的白芒花前。青色山脉是山的背景,那时的苇芒像是水墨画的留白,这留白的空间虽未多作着墨,却充满了联想,仿佛它给山的天地间多留了空间,我们可以顺着芒花的步迹往更远的天地走去。我站在苇芒花的中间,虽不能见到山的背面,也看不到那弯折的路之尽头,但我知道,顺着这飘动的白色寻去,山的背面是苇芒,路的尽头也是苇芒。 北莺公路是我经常旅行的一条路,就在两星期前我曾路过这里,那时苇芒还只是山中的野草,芜杂地蔓生两旁,我们完全不能感知它的美。仅仅两星期的时间,蔓生的野草吐出了心头的白,染满了山坡,顺势下望,可以看到大汉溪的两旁,那些没有耕种的田地,已经完全被白色占据了。好像这些白色的芒花不是慢慢开起,而是在一夜之间怒放。 在乡间,苇芒是最低贱的植物,因此它的生命力特别强悍,一到秋天,它就成为山野中最美的景色了。有一年我在花盆里随意栽植一株苇芒,本来静静躺在花园一角,到秋末是它突然抽拔开花,是那些黄的红的花全成了烘衬它的背景。那令我们感觉,苇芒代表了自然的时序,他一生的精华就在秋天。有一次,我路过村落去探望郊区的朋友,在路旁拔了几株苇芒的长花送给朋友,他收到苇芒花时不禁感叹:“竟然已是秋天了!”——苇芒给人季节的感受,胜过了春天的玫瑰。 站在满山的芒花里,我想起一位特立独行的和尚云门文偃。云门是禅宗里追求心灵自由的代表,有一次,一位和尚问他: “什么是佛法的大意?” “春来草自青!”他说。 又有和尚问他: “什么是成佛的方法?” “东山水上行!”他说。 在云门的眼中,佛法的大意与成佛的方法,其实就是一种自然,一种万物变化与成长的基本道理:透过这种自然的过程,我们既可以说,佛法大意是“春来草自青”,当然也可以说是“秋天苇自白”,它是自然心,也是平常心。 秋天里满山的芒花,它不必言语,就让人体会了天地,全是在时间的推演下自然生变——青山犹有白发的时候,何况是人呢? 《金刚经》里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为什么不可得呢?因为面对自然的浩浩渺渺,人的心念实在是无比细小,而且时刻变化,让我们无法知解人与自然的本意。这本意正是“春来草自青,秋来苇自白”,是一种宇宙时空的推演。 我读过一本《醉古剑堂扫》,中有这样几句:“今世昏昏逐逐,无一日不醉,无一人不醉。趋名者醉于朝,趋利者醉于野,豪者醉于声色马车,而天下竟为昏迷不醒之天下矣。安得一服清凉,人人解醒。”乃是因为人不能取寓自然,所以不能得人间的清凉。虽说不少智慧之士想要突破这种自然演变的藩篱,像明朝才子于孔兼在《菜根谭题词》里说:“天劳我以形,吾逸吾心以补之;天厄我以遇,吾高吾道以通之。”想要找到一条补天通天的道路,可是,我们的心再飘逸,我们的道再高远,恐怕都无法让苇芒在春日里开花吧! 人面对自然、宇宙、时空的无奈,实在是无可奈何的事,豪放如李白,在《把酒问月》一诗中曾有一段淋漓的描写:“今人不见古时月,古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真真写出了淡淡的感慨。人能与月同行,而月却古今辉映,人在月中仅是流水一般的情境。同样的,人能在苇草白头之时感慨不已,可是年年苇草白头,而人事已非! 突然浮起苏东坡的名句“青山一发是中原”,那青山远望只是一发,而在秋天的青山里,那情牵动心的一发却已在无意之中白了发梢,即使是中原,此刻也是白发满山了吧! 我离开那座满芒花的丘陵,驱车往乡间走去,脑中全是在风中飘摇的芒花,竟使我微微颤抖起来,有一种越过山头的冲动,虽然心里明明知道山头可攀,而青山白发影像烙在心头,却是遥遥难越了。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北驾公路两旁青色的山丘与白色的花相映成趣,意境深远,让常去旅行的“我”充满了联想与无限的感伤。 B.苇芒代表着自然的时序,给人以秋天的思绪。因而朋友收到“我”送的苇芒长花时,不禁感叹秋天的到来。 C.文章开篇写“我”行车及下车时的所见,令人陶醉;结尾写“我”驱车离开时的所想,首尾圆合,结构严谨。 D.文章谈佛法禅思,抒写从事物变化中得到的人生见地;语言清新流畅,在平易中有着启迪人心的力量。 5.文中引述了《醉古剑堂扫》中的语句,这一引述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6.“春来草自青”包含了哪几层意思,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一带一路”贸易合作大数据报告(2017)》(以下简称“报告”)在大连正式发布。该报告以“一带一路”贸易合作现状分析和趋势预测为核心,采集调用了8000多个种类、总计1.2亿条全球进出口贸易基础数据,综合运用数据挖掘、聚类分析、数据可视化等多种大数据分析方法,从双边贸易额、贸易商品、贸易主体、贸易方式、合作模式等多个维度,全面、客观分析了2016年“一带一路”贸易合作总体格局、中国与沿线64个国家、以及中国内地31个省市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现状和发展态势。 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总额约为9535.9亿美元,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达25.7%,较2015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中国向沿线国家出口自2011年以来整体呈现上升态势,2016年向沿线国家出口5874.8亿美元,达到近年来的高位。 (摘编自《“一带一路”贸易合作大数据报告(2017)》) 材料二: “一带一路”的实施既有机遇也充满了挑战,需要我们时刻保有风险的警觉。 首先,沿“带”沿“路”国家特别是那些发展中国家通常政治并不十分稳定,不同党派之间的理念差别很大,一旦政局变动,就会改变过去的对外政策,这必将对我国在这些国家的投资带来巨大风险。此外,“一带一路”也会穿越那些社会不安定的国家和地区,恐怖主义的威胁也会带来巨大风险。 其次,“一带一路”实施中的任何创新其实都会有潜在的风险,尤其以金融为主的虚拟经济创新蕴含的乘数式风险,需要我们时时刻刻保持高度警觉。 再次,实施“一带一路”必须与国内经济状况相适应。我国的产能过剩是相对的。实际上,国内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仍有很大空间,甚至所需投入是以百万亿计。如果我们不顾及国内的这些实际情况而一味向国外投资和转移产业,必然产生对国内投资的挤出和产业的“空洞化”。尤其需要强调的是,有些地方为了套取政策利益或为了“政绩”,不切实际地搞一些所谓的“一带一路”项目,投资巨大而收效甚微,对于这样的“面子工程”风险必须警惕。 (摘编自剧锦文《时刻需要风险警觉》) 材料三: 习近平主席指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一带一路”要行稳致远,离不开“民心相通”的支撑和保障,需要实施好“增进民心相通”这项基础性工程。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推动“一带一路”民心相通事业,需要充分发挥各方的“主人翁”精神,把握机遇、齐心协力,将美好愿景转化为实际行动。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民心相通则是最基础、最坚实、最持久的互联互通。“一带一路”建设的所有成果,归根结底是要造福各国人民,让一个个普普通通的民众得到实惠。“一带一路”建设,既需要经济合作,也需要真情交流和民心共振。 (摘编自钟廉言《民心相通是最基础的互联互通》) 7.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额占中国与全球贸易额比重在2013年后起伏不定,2015年变化最大。 B.2016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较2015年有所上升,出口额更是自2011年以来持续增长。 C.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与中国与全球贸易额比重中进口额的低谷、出口额的巅峰均出现在同一年。 D.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占中国与全球贸易额比重,最近两年已呈现平稳发展态势。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如果我国向国外投资和转移产业,就必然产生对国内投资的挤出和产业的“空洞化”,后果不堪设想。 B.创新都会有潜在风险,因而以金融为主的虚拟经济创新所蕴含的乘数式风险也将无法避免。 C.综合运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可以多维度、全面客观地分析“一带一路”贸易的总体格局,大数据优势日益凸显。 D.沿“带”沿“路”国家政治极不稳定,对外政策带有极大的不确定性。这给我国“一带一路”投资带来极大风险。 E.“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任务是推动“沿带沿路”国家的经济发展,但其最终目标是造福“沿带沿路”的各国人民。 9.“一带一路”要取得巨大成就,还需要相关国家和地区在哪些方面进一步努力?请结合三则材料分析。(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谢几卿,陈郡阳夏人。曾祖灵运,宋临川内史,父超宗,齐黄门郎,并有重名于前代。几卿幼清辩,当世号曰神童。后超宗坐事徙越州,路出新亭渚,几卿不忍辞诀,遂投赴江流,幸得不沉溺。及居父忧,哀毁过礼。服阕,召补圆子生,齐文惠太子自临策试。太子谓祭酒王俭曰:“几卿本长玄理,今可以经义访之。”俭承旨发问,几卿随事辨对,辞无滞者,文惠大称赏焉。俭谓人曰:“谢超宗为不死矣。”既长,好学,博涉有文采。起家豫章王国常侍,累迁车骑法曹行参军、相国祭酒,出为宁国令,入补尚书殿中郎、太尉晋安王主薄。天监初,除征虏都鄱阳王记室、尚书三公侍郎,寻为治书侍御史。几卿详悉故实,仆射徐勉每有疑滞,多询访之,然常会意便行,不拘朝宪。尝预乐游苑宴,不得醉而还,因谐道边酒垆,停车寨幔,与车前三驺对饮,时观者如绪,几卿处之自若。后以在省署,夜著犊鼻裈,与门生登阁道饮酒酣呼,为有司纠奏,坐免官。寻起为国子博士,俄除河东太守,秩未满,陈疾解。寻除太子率更令,迁镇卫南平王长史。普通六年,诏遣领军将军西昌侯萧渊藻督众军北伐,几卿启求行,擢为军师长史,加威戎将军。军至涡阳退败,几卿坐免官。居宅在白场石井朝中交好者载酒从之宾客满坐时左丞庾仲容亦免归二人意志相得或乘车游郊野或醉而执鐸挽歌不屑物议。几卿虽不持检操,然于家门笃睦。兄才卿早卒,从子藻幼孤,几卿抚养甚至。及藻成立,历清官公府祭酒、主簿,皆几卿奖训之力也。世以此称之。几卿未及序用,病卒。文集行于世。 (节选自《南史·谢几卿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居宅在白场石井/朝中交好者载酒/从之宾客满坐时/左丞庾仲容亦免归/二人意志相得/或乘车游郊野/或醉而执鐸/挽歌不屑物议/ B.居宅在白场石井/朝中交好者载酒从之/宾客满坐时/左丞庾仲容亦免归/二人意志相得/或乘车游郊野/或醉而执鐸/挽歌不屑物议/ C.居宅在白场石井/朝中交好者载酒从之/宾客满坐/时左丞庾仲容亦免归/二人意志相得/或乘车游郊野/或醉而执鐸挽歌/不屑物议/ D.居宅在白场石井/朝中交好者载酒/从之宾客满坐/时左丞庾仲容亦免归/二人意志相得/或乘车游郊野/或醉而执鐸挽歌/不屑物议/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策试是古代考试取士时以写策论的方式进行的一种科举考试,有司常就政事、经义等设问,令应试者作答。 B.天监是梁武帝策衍的第一个年号,古代常用年号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方法纪年。 C.博士在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是国家设置的最高学位,后成为学术上精通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D.秩可指官员的任期,又可指根据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或根据功过评定的官员品级,考评后有功者俸禄增加,有罪者俸禄减少乃至取消。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谢几卿博览众书,才思过人。他年幼时聪明有口才,有神童的称号,之后他流畅地回答出祭酒王俭的提问,受到文惠太子的赞赏。 B.谢几卿生性放达,不拘小节。他曾在众人的围观下,买酒与车夫对饮,又曾在夜晚穿着短裤,与门生在阁道中饮酒狂呼。 C.谢几卿关心战事,奏请从军。谢几卿上表诸求随西昌侯萧渊藻北伐,被提拔为军师长史,可惜兵败,他因此获罪免职。 D.谢几卿爱护后辈,家庭和睦。谢几卿抚养自己的独子谢藻十分尽心,谢藻长大自立并能入朝做官,得益于他的鼓励和教导。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后超宗坐事徙越州,路出新亭渚,几卿不忍辞诀,遂投赴江流,幸得不沉溺。(5分) (2)几卿详悉故实,仆射徐勉每有疑滞,多询访之,然常会意便行,不拘朝宪。(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山行 王安石 [宋] 出写清浅景,归穿苍翠阴。 平头均楚制①,长耳②嗣吴吟。 暮岭已佳色,寒泉仍好音。 谁同此真意,倦鸟亦幽寻。 注:①“楚制”指儒服,意谓汉人穿的传统服装。②“长耳”即毛驴。 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起始两句道出了山行的意图,意欲描写诗人外出和来时景色清浅和苍翠的不同特点。 B.诗歌描写了诗人的装扮,借此暗喻自己在脱离官场后已俨然是一介平民百姓了。 C.诗中人着儒服骑毛驴,听着吴越民歌般的驴鸣,看似逍遥实则有掩不住的寂寞凄苦。 D.山岭佳色,已是日暮时分,林泉好音,更是冷寒时节,全诗至此呈现出一派冷瑟萧杀之境。 E.诗中“直意”与陶渊明“此中有真意”大抵类同,均可指自然中所包蕴的人生的真谛妙趣。 15.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在《逍遥游》中,庄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描绘了鲲鹏奋飞的雄姿以及时节,给人带来豪迈之感。 (2)饮酒(其五)》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浑然天成,表现了诗人优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状况以及物我合一的精神追求。 第Ⅱ卷 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辛苦十余载,通过高考检验自己,是所有莘莘学子都要经历的大事,但有人却动起了歪脑筋,妄想通过所谓“助考设备”拔高成绩。 ②参加本届歌手大赛的选手水平较往年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今晚登台亮相的两组选手嗓音条件很好,感情真挚,演唱水平半斤八两。 ③经过一整年的艰苦努力,研究将要成功,但老教授告诫大家,实验越是接近尾声,越要谨慎小心,任何一个小小的误差,都会功败垂成。 ④昨晚儿子又是到天亮才回来,这已是惯了的,他本来不以为意,但此时正因投资失败到破产的他,却突然满肚子不舒服了。 ⑤俄罗斯侦破专家建议,破获“920毒物袭击案”的当务之急是查找制造白色粉末的的来源,而不是盲目地去围堵浩如烟海的各种邮件。 ⑥机缘巧合,他又演上了小生,因为小生演员奇缺,他在京剧团里的地位居然扶摇直上,近来竟有两三个挑大梁的旦角约他配戏。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6月12日,国绕“共创新机遇,共谋新发展”为主题的“2017年南亚东南亚国家商品展暨投资贸易洽谈会”在昆明隆重开幕,昆明市民开启了“逛吃”模式,满足了眼福口福。 B.适逢恢复高考40周年,今年的高考季增添了怀旧的意味。很多回顾高考恢复程、讲述个人高考经历和命运变迁的报道见诸于各大媒体,讲述了高考对国家及个人的重大意义。 C.某生活服务平台发布了《2017年高校毕业生招聘报告》,其调在数据显示,2017年大中专毕业生期望薪资平均数为每月3100元左右,而企业能给到的平均薪资达到5628元/月。 D.面对读者的新需求和创作环境的新变化,想要把故事讲得老少皆宜,写作手段就要不断求新求变。当然,不管创作环境如何改变,络文学创作的核心依然是要讲好一个故事。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 A.书法家冯大彪早在孩提时代就受到身为“儒医”的父亲的熏陶,他四岁便替家父研墨,在父亲手把手的教点下练字。 B.为答谢新老客户对本店的信任与支持,自即日起,凡在本店购买货品(不限品类)满三百元者,本店将惠赠一份精美礼品。 C.我们诚挚邀请您参加我校举办的“民俗文化研讨会”并在研讨会上做专题报告,请您务必在参会之前认其地做好准备。 D.对于我们今天讨论的这个问题,我刚才所做的只是畅所欲言而已,能起到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我就很满足了。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句不超过15个字。(6分) 一段时间以来,学术界流行“回到原典”的口号,主张研读经典原著。但是,这个口号本身蕴含着对于前人对原典解读的怀疑。学术研究需要怀疑,但对于前人的研究成果 ① 。学术研究需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② ,实际上是学术的倒退。“回到原典”首先要吸取前人的研究成果,否则,就无法真正回到原典。但有一点是需要指出的:“回到原典”不是单纯地直接地面对原典,而应当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既要“回到原典”,又 ③ 。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中国某共享单车品牌计划今年7月进入日本东京等地市场。东京的共享单车数量少,所以收费必然比中国国内的共享单车责。日本的交规极其严格,自行车不能在公共区域“随用随停”,所以东京街头没有自行车乱停乱放。这样一来,只要在东京划设共享单车停放区城,降低共享单车使用租金,中国的共享单车就一定会在日本市场取得成功。 ①不是共享单车数量少就一定会收费贵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共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人生有一首诗,当我们拥有它的时候,往往并没有读懂它;而当我们能够读懂它的时候,它和早已远去。这首诗的名字,就叫青春。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不是用来挥霍的。只有这样,当有一天我们回首来时路,和那个站在最绚烂的骄阳下曾经青春的自己告别的时候,我们才可能说:谢谢你。 青春是一种宣言,昭示着自古英雄出少年的激情;青春是一种勇气,奔跑着渴望找到未来的答案。青春是一种年轻的心态,它永远不会消逝;青春具有永恒的魅力,它愈发历久弥新。 ——《朗读者》第一季最后一期开篇词 关于”青春”,正在经历青春的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以“我看青春”或“我的青春”为副标感,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装;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1. C(A. “具体的语言和抽象的情感有很大差别,文字不能很好地表情达意” 错误;B “就没有表达出孔子当时的心境”错误,原文“没完全描写出”;D. “这是欣赏者和创作者自然碰的巧,并不是创作者不是刻意为之” 错误,原文“当初雕刻家原不必有意为此,但这些也许是”。 ) 2.C(C “逐层递进”错误,应该是“并列”。) 3.B(B. “语言能够完全地表达情意,展现深刻美”歪曲了《关雎》的含蓄美。)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个小题,14分) 4.A.“无限的感伤”有误,文章的基调应是感而不伤。 5.①揭示追名逐利的人们不能得到人间清凉的原因,在于不能取寓自然。(2分) ②引出及推进下文对人们难以突破自然演变藩篱的思考,从而深化主题。(3分) 6.①自然层面上,可谈“春来草自青”即春天到了草自然会青,指一种万物成长与变化的基本原理。②人心层面上,可谈要顺随自然,保持一种自然心和平常心。③从人事层面上,可谈要遵循(自然)规律,不应急功近利等。(每点2分,其他理解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3小题,12分) 7.B(出口额在2015年有下降) 8.CE(A、不符题意,原文是说“不顾及国内的这些实际情况而一味向国外投资和转移产业”,才会出现空洞化的结果B、强加因果,前后句子没有因为关系 D、不符题意,原文用的沿“带”沿“路”国家政治“并不十分稳定”,程度不同) 9.①各国和地区增大进出口贸易额,使沿带沿路国家和地区都受益于“一带一路”战略。②保持对风险的警觉,积极化解风险。③积极推进“民心相通”工程,打牢互联互通基础。(答对1点给1分,答出2点给3分,答出3点给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10.C 11.C(“是国家设置的最高学位”错) 12.D(“谢几卿抚养自己的独子谢藻”错,“从子”为兄弟的儿子) 13.(1)后来谢超宗因事获罪被贬谪去越州,途经新亭渚,谢几卿不忍和父亲诀别,于是投入江中,幸好没有沉溺江中。(“坐”“出”“辞决”各1分,大意对2分) (2)谢几卿详细了解旧事常例,仆射徐勉每次遇上疑难,常常向他询问。但是谢几卿常常遇到符合自己心意的事情就去干,不受朝廷法纪的约束。(“故实”“凝滞”“会意”,大意对2分) 参考译文 谢几卿,陈郡阳夏人。他的曾祖父谢灵运,宋时任临川内史;父亲谢超宗,任齐黄门郎,二人都在前代享有盛名。谢几卿从小机警聪明有口才,当时人们称他为神童。后来谢超宗因事获罪被贬谪去越州,途经新亭渚,谢几卿不忍和父亲诀别,于是投入江中,幸好没有沉溺江中。到为父亲守丧的时候,他因哀痛而毁伤了身体,超过了礼仪的规定。服丧期满,他被召补为国子生,齐文惠太子亲自主持策试。他对国子祭酒王俭说:“谢几卿本来的特长就是精通玄学,现在可以用经义考问他。”王俭按照文惠太子的意思提出问题,谢几卿随着问题答对,文辞流畅,文惠太子对谢几卿大加称赞。王俭对人说:“谢超宗算是后继有人了。”谢几卿长大成人之后,十分好学,他广泛涉猎群书,又有文采。初出仕任豫章王国常侍,积功迁任车骑法曹行参军,相国祭酒,出京任宁国令,又入京补尚书殿中郎、太尉晋安王主簿。天监初年,谢几卿被授任征虏鄱阳王记室,尚书三公郎,不久又任治书侍御史。谢几卿详细了解旧事常例,仆射徐勉每次遇上疑难,常常向他询问,但是谢几卿常常遇到符合自己心意的事情就去干,不受朝廷法纪的约束。他曾经参加乐游苑的宴饮,未能吃醉就回来了,他就在归途路边酒家,停下车,拉起帷幔,就坐在车上和车前三个侍从马夫对饮,当时围观的人犹如一堵堵墙,谢几卿若无其事,处之泰然。后来,谢几卿因为在朝廷官署里,夜晚穿着短裤,与门生在阁道中饮酒狂呼,被有司弹劾,因此获罪而免去官职。不久又起用他为国子博士,不久他又被授任为河东太守,任期未满,他陈说自己有病而解职。不久,谢几卿又被授任为太子率更令,迁任镇卫南平王长史。普通六年,皇上下诏派领军将军西昌侯萧渊藻督率各路人马北伐,谢几卿上表启奏请求随军北伐,被提拔为军师长史,加威戎将军。北伐军到涡阳败退,谢几卿因此获罪而免去官职。谢几卿的住宅在白杨石井,朝中那些与他交情好的官员常会带着酒去他那儿,他家常常宾客满座。当时左丞庾仲容也因免官家居,他们两人志趣相投,有时乘车去郊野游玩,有时喝醉了就手击金铎唱哀歌,不理睬人们的议论。谢几卿虽然不注重操守,但他全家十分和睦融洽。他的兄长谢才卿去世很早,谢才卿之子谢藻很早就成为孤儿。谢几卿抚养谢藻,照顾十分周到。到谢藻长大自立,历任清贵的官职公府祭酒、主簿,都是谢几卿鼓励教导的结果。世人因此称道谢几卿。谢几卿还未等到朝廷按资历任用。就因病去世。他有文集流传于世。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小题共2小题,11分) 14.C D (C“掩不住的寂寞凄苦”理解错误;D“一派冷瑟萧杀之境”理解错误) 15.【答案示例】(1)此诗描绘了一幅清幽静寂的画面。诗歌描绘了出门时景色的浅淡清新,回归时浓阴苍翠,于此景中,诗人平民装扮,骑着毛驴,听着驴鸣,暮岭山色、寒泉好音,一派清幽静寂。(2)流露出诗人悠闲满足、惬意自得、澄怀静虚的情感和心境。(“画面”3分,“感情”3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1)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A ①莘莘学子:指众多的学子。不能冠以“所有”。②半斤八两:旧制一斤合十六两,半斤等于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多含贬义。感情色彩失当。③功败垂成:快要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含惋惜意)④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⑤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搭配对象不当。⑥扶摇直上:语出《庄子·逍遥游》,指乘着风势快速上升,后用来形容地位、名声、价值等迅速往上升。 18.D( A 、“围绕……为主题”句式杂糅B 、“诸”和“于”重复C、“平均”和“左右”不合逻辑) 19.D A项,“家父”用于谦称自己的父亲。B项,“惠赠”用于感谢对方赠送东西给自己 。C项,要求对方(用“您”称呼的人)“务必认真地做好准备”不得体。 20.①不能全盘否定 ②不借助前人研究成果的“回到原典” ③又要吸取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6分,写出1句给2分,句意贴切、语意连贯即可给分。) 21.②不是交规制度严格就一定能避免自行车乱停乱放 ③不是划设了停放区域,降低了租金,中国共享单车就一定会在日本市场取得成功 (5分,答出1点给2分,答出2点给5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