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4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东省肇庆市2020届高三第三次统一检测语文试题
试卷类型: A 肇庆市2020届高中毕业班第三次统一检测 语 文 本试卷共10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所在县(市、区)、姓名、试室号、座位号和考生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区域。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先用橡皮擦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主观题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作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试卷、答题卷一并收回。 5.请保持答题卷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些年来,埃博拉病毒、SARS病毒、新冠病毒等的大范围流行,给人类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 一次次重大疫情表明,由于破坏自然环境和滥食野生动物,人类正在遭受大自然的报复。自然对人类的报复就是自然对人类的警示,它在告诉我们:人类不能因为自身变得强大而无所顾忌,必须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天地万物之庞大、之幽深、之神秘,人类难以完全把握。大自然是人类获得物质、能量、信息和各种可利用资源的唯一源泉。没有大自然的恩赐,人类的生命旋即终止。单就人类处于食物链的顶端而言,整个食物链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断裂都会使人类崩溃。而自然中存在的生物都是这个食物链中的一个环节,我们伤害它们,必然会被反噬。中国传统文化把天视为人类之父,把地视为人类之母,把万物视为人类的同胞。实际上,天地万物远在人类之前就存在,它们是我们的远祖,我们应慎终追远,常怀感恩之心。一般认为,敬畏天地万物包含以下基本要求: 首先,尊重和维护天地万物存在的地位和权利。天地万物是宇宙进化的结果,它们的存在是宇宙系统中的有机构成部分,像人类一样在宇宙中有其地位,也有其存在的不可侵犯的权利。这种地位和权利必须得到人类的尊重,如同人类的存在亦应得到宇宙万物的尊重一样。这就是佛教讲的“众生平等”,张载讲的“民胞物与”。 其次,尊重和遵循天地万物共同的和各自的规律。中国传统文化中推崇“道”和“德”,它们实际上都是事物的规律。“道”是万物共同的本根,而“德”则是万物循道而生以达至繁荣昌盛之道。这也就是老子所说的“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即道生万物,德蓄养万物。既然人是万物的顶端,作为万物本根的道也就是人的本根。人更因为有自主性、高贵性而能够充分体现道的精神,通过识道、得道、行道而获得与自身身份相匹配的至德,使自己真正成为天地之骄子、万物之灵长。因此,人类不仅要尊重和维护人与天地万物共享的本根,而且要彰显天地万物之大德,给宇宙增辉。 再次,尤其要敬畏和爱护生命。生命是天地万物中唯有生物才拥有的,敬畏生命就是敬畏生物。人类是宇宙生命中的一部分,与其他生命血肉相连,而其他生物又需要有主体性的人类加以呵护。王阳明讲“万物一体之仁”,认为具有观天地之生生之德并加以效仿能力的人,要把有知觉的动物、无知觉的植物,甚至无生命的砖石瓦砾都看作自己身体和心灵的一部分。当它们受到伤害时,我们要有怜悯、同情之心,尽力保护它们。这也就是孟子所要求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最后,对自然和动植物的利用和摄取必须有理、有节、有情。人类必须依赖自然生存,不可避免地要从自然中获取资源。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人类要懂得尊重自然规律和生命规律,取用有度。比如,“昆虫未蛰,不以火田。不麛,不卵,不杀胎,不殀夭,不覆巢”。人类要呵护和蓄养天地万物,促进其繁荣昌盛,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摘编自江畅《心存敬畏 行有所止》)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只有对天地万物进行深入地研究,做到完全把握,才能避免大自然的报复。 B.天地万物给予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是我们的父母,我们应常怀感恩之心。 C.人和天地万物都是宇宙的构成部分,有着同等的地位和权利,应相互尊重。 D.人能成为真正的天地之骄子、万物之灵长,是因为人有自主性和高贵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近年流行的病毒给人类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开篇,针对性强。 B.文章从第二段开始按照“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展开,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C.文章最后四段由主到次,多角度地论证了心存敬畏,行有所止的重要性。 D.作者善于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理论依据,论据典型,文章的说服力很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型冠状病毒在大范围地流行,这是大自然又一次对人类敲响的警钟。 B.敬畏万物、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伦理,在中国传统社会一直得到传承和弘扬。 C.“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这与文中取用有度的观点是相通的。 D.为了呵护其他生物的生命,人类要尽量减少对大自然的利用和攫取。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近日,中国慕课大会召开,让中国慕课再次受到广泛关注。所谓慕课,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 是“互联网+教育”的产物。2018年,教育部正式推出首批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在高校和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和广泛好评。 今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快速发展,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拓展了学校的边界。通过慕课的线上平台,知识可以跨山越海,实现无远弗届的传播。 中国慕课建设经过6年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大带小、强带弱、同心同向、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从数量上来说,上线慕课数量由2017年的3200门增加到12500门,增加近3倍;学习人数由5500万人次到2亿多人次,增加近3倍;从结构上来说,从面广量大的公共课、通识课逐步拓展到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验课,建立起覆盖所有专业门类的慕课体系。如今,我国幕课的数量和应用规模居于世界第一。一道道教育“鸿沟”正在互联网上消弭,中国慕课为学习型国家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些地方涌现出这样的经验:贫困地区的学生通过直播与城市的重点中学保持同步学习,升学率得到了显著提升。“跨越时空”的慕课,带来无数块改变命运的屏幕。《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通过技术赋能,慕课为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供了新的方法路径。 (摘编自张烁《中国慕课,促进“互联网+教育公平”》,《人民日报》 2019年4月22日) 材料二: 在偏远的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13岁男孩王洵是远近闻名的“慕课达人”。元阳是国家级贫困县,辖区内多是深山老林,山高坡陡,教育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我们班有60 多名同学,除了上课,平时没有太多业余活动。我每天放学后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周在学慕课上。”王洵告诉记者,是慕课为他打开了认识世界的窗口,“通过中国大学MOOC平台,我学了《古文字学》《奇异的仿生学》《人体科学》等课程,有的课程还获得了优秀证书!” 作为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中国诗歌艺术》的主讲教师,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王红直言自己也是慕课的受益者。“2005 年,《中国诗歌艺术》 获批川大文科首门国家级精品课, 校内每年都开课,也比较受学生欢迎,但13年来选课学生总计不超过5000个。”王红感慨,是慕课让她拥有了三尺讲台外的广阔天地,“该课程慕课刚开设一学期,选课学生竟超过10000人次,这让我看到了教育最本质的意义。” 从乡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内陆,慕课正在跨越时空界限,形成一种新型的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方式。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慕课走进了西藏大学、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青海大学等中西部高校,东中西部高校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得以实现。“这有效破解了校际之间教学质量差距大、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数据显示,仅去年一年,中西部高校选用慕课即达8600门次。” (摘编自邓晖《中国慕课跑在世界发展前列》,《人民日报》 ,2018年4月17日) 数据来源:《2016年中国慕课行业研究白皮书》 新华网数据新闻 (数据来源:《2016年中国慕课行业研究白皮书》) 4.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幕课用户规模飞速增长,2015- 2016年增长速度比2014-2015 年增长速度放缓,但用户人数突破1000万大关。 B.中国慕课学习者以男性为主,90后居多,学历普遍较高,主要分布在二三四线城市。 C.慕课用户以学生和在职人士为主,占比超过七成,两者都想通过慕课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D.与在职用户为了提升自己职业技能、充实生活不同,学生用户倾向于接触更多优质资源,作为在校课堂的补充。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慕课是“互联网+教育”的产物,必须建立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快速发展的基础 之上。 B.慕课是一种新型的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方式,可以实现知识无远弗届,消弭一道道教育“鸿沟”。 C.中因慕课经过六年的快速发展,数量和门类不断增加,用户的规模也不断增长,已经跑在世界发展的前列。 D.慕课的发展,不同身份,不同区域的人都可以从中获益,而最大的受益者是中西部高校的学生和老师。 6.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发展慕课的意义。(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稻草人 候发山 日头挂在半空中,像个热鏊子似的,照得大地暖烘烘的。麦子已经由青变黄,空气中弥漫着成熟麦子特有的那种味道,是那样的熟悉,那样的香甜,那样的润人肺腑,不由得让人心生欢喜。庄稼人有什么不愉快的事,到了收获的季节,一切都会云消雾散。香草走在田埂上,脚步也不由得变得轻快了。 “妈妈,等等我。”耳边传来了小孩子的叫唤声。 香草这才想起儿子还在后边。大军走了,不是还有儿子吗?电影《一句顶一万句》有这样一句台词,女主人公喜欢,香草同样也喜欢一日子是往后过的,不是往前。不能给别着了心! 也正因为这样,送走了大军后在家闷了这么多天,香草便想到田里看看,换一下心情。 儿子说,妈妈,麦子为什么都低着头? 香苹本想说“麦子成熟了”,话到嘴边却变了,她说,麦子是在向土地公公鞠躬,因为土地公公养育了它们。 儿子停下脚步,摘掉草帽,转身向香草鞠了一躬:“妈妈,谢谢你,你也养育了我。” 才六岁的孩子啊,却那么懂事,那么疼人。香草甩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心里一下子凉爽了许多。日子是往后过的,不是往前。得好好活着,把儿子抚养大。这,怕也是大军所牵挂的。对,好好过,不能让大军在九泉之下也不得安生。他自参加工作,就没黑没夜,没有节假日, 太辛苦了。如果不是毒贩的那一刀,他应该还在东奔西跑呢。是该好好歇歇了,到了下面,他应该可以闲下来了吧。 “妈妈,地里怎么都有稻草人啊?它们会干活吗?” “孩子,麦子成熟了,那些麻雀闻到香味就会来偷吃。所以大家就弄一些稻草人吓唬那些麻雀……” 没等香草说完,儿子抢话道:“妈妈, 我知道了,稻草人是不是就是保护麦子的警察?就 像爸爸一样——”儿子的话戛然而止,因为他看到妈妈眼里藏着的泪水。 香草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态,怕吓着儿子,忙说:“儿子, 汗流进妈妈眼里了,妈妈没事。” 儿子皱着小眉头说:“妈妈,你说爸爸太累了,去睡了,他什么时候才醒来啊?我想让他带我去海洋馆玩。” 儿子还小,还不懂得什么是死亡。唉,能骗一天是一天,等他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也会为大军感到自豪的。香草拭了一下眼角的泪珠,平静了一下心情,说:“儿子, 等收割了麦子, 妈妈带你去海洋馆。” “行!”儿子歪着头想了想, “不行!爸爸答应我好几次了,他得说话算数……我们拉过勾。” 香草轻轻叹了口气。 “妈妈,咱的麦地里也有稻草人吗?” “有,都有。” “麻雀真可怜,它吃什么啊?” “这……《十万个为什么》里有答案,你回去好好看看就知道了。”香草为自己的机智而高兴。对,以后回答不出来儿子的问题,就让他去书里找。 “妈妈,咱家的麦地在哪里?”这是儿子头一次去自家田头。 “拐过前面那个弯就是了。”香草想起田里的低垂的麦子,声音变得轻快起来。 眼看着麦子熟了,地里怎么都不见人呢?麦熟一晌,蚕老一霎。不该啊。前几天收割机来 了,老贵说今年天旱,麦子焦,不能经机器。老贵是村里的支书,他的话就是圣旨,没有人敢违抗,再者,他说的也是实情。即便麦子不焦,收割机过后,麦粒飞得到处都是,看着真让人心疼。不过,这下可喜欢坏了那些麻雀,一个个飞到地里拼命地啄食。它们若是和田鼠一祥聪明,怕是过冬的食物都能储存来……哎,刚才怎么没想到这个答案呢。自己还是笨,还以为聪明呢。 收割机走的时候,香草还有点不舍得。看到大伙几都不用,她也不好意思用。有两年没用机器了,大军又不在家,两亩多的麦子不都是自己一个人割的?村里好多男人都外出打工了, 家里不都是妇女?她们能干,自己也能干!她是大军的妻子,不能让人小瞧了。 “哇,妈妈,你看,好多好多稻草人!”儿子显得有点兴奋。 香草收回思绪,抬头一看,发现自家的麦田里有好多人!定晴再看,原来是老贵带着乡亲们在收割麦子……一个个都带着草帽,儿子以为是稻草人呢。 “妈,你眼里又流汗了。”儿子说罢,摘下草帽,使劲给香草呼扇着。 “我长大了也要当稻草人,保护庄稼,帮你干活。”儿子稚嫩的声音坚定无比。 香草眼里的泪流得更欢了。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标题耐人寻味。“稻草人”既是守护成熟麦子的实物道具,也喻指守护人民幸福的警察,还暗指关爱弱小的朴实乡邻们。 B. “眼看着麦子熟了,地里怎么都不见人呢?”这不经意的一问,为下文乡亲们急人所困,先帮香草收割麦子埋下了伏笔。 C.小说善用语言描写塑造人物。一路上母子的对答,既写出了儿子的懵懂好奇与活泼可爱,也写出了香草的温柔善良与坚强独立。 D.小说构思巧妙,通过香草的心理活动,揭示了她因丈夫无暇顾家而独力挑起家庭重担的事实,让读者感同身受,为香草抱不平。 8.文中前后两次写到香草情不自禁地流泪,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9.这篇小说如同一部以弘扬爱为主旋律的微电影;不同角色身上体现的爱的内涵有别,予人启发不同,对比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盲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范镇,字景仁,成都华阳人。薛奎守蜀,一见爱之,馆于府舍,俾与子弟讲学。镇益自谦退, 每步行趋府门,逾年,人不知其为帅客也。举进士,礼部奏名第一。经四年,当迁,宰相庞籍言:“镇有异材,不汲汲于进取。”超授直秘阁,判吏部南曹、开封府推官。擢起居舍人,知谏院。 帝在位三十五年,未有继嗣。嘉祐初,暴得疾,中外大小之臣,无不寒心,莫敢先言者。镇独奋曰:“天下事尚有大于此者乎? ”即拜疏。章累上,不报。除兼侍御史知杂事,镇以言不从,固辞。执政谕镇曰:“今间言已入,为之甚难。”镇复书执政曰:“事当论其是非,不当问其难易。” 凡见上面陈者三,言益恳切。镇泣,帝亦泣,曰:“朕知卿忠,卿言是也,当更俟三二年。”章十九上,待命百余日,须发为白。朝廷知不能夺,乃强知谏院。镇虽解言职,无岁不中前议,见帝春秋益高,每固事及之。又因袷享,献贼以讽。其后韩琦遵定策立英宗。 出知陈州。陈方饥,视事三日,擅发钱粟以贷。监司绳之急,即自勃,诏原之。是岁大熟,所贷悉还。神宗即位,复为翰林学士兼侍读、知通进银台司。司马光辞枢密副使诏许之镇再封还帝以诏直付光不由门下镇奏曰由臣不才使陛下废法有司失职乞解银台司。 镇清白坦夷,遇人必以诚,恭俭慎默,口不言人过。临大节,决大议,色和而语壮,常欲继之以死,虽在万乘前,无所屈。笃于行义,奏补先族人而后子孙,乡人有不克婚葬者,辄为主之。 其学本《六经》,契丹、高丽皆传诵其文。少时赋《长啸》,却胡骑,晚使辽,人相目曰:此“长啸公”也。镇于乐尤注意,自谓得古法,独主房庶以律生尺之说。镇作律尺、龠合、升斗、豆区、黼斛,欲图上之,又乞访求真黍,以定黄钟。乃请太府铜为之,逾年而成。帝及太皇太后御延和殿,召执政同阅视, 赐诏嘉奖。镇时已属疾,乐奏三日而薨,年八十一。赠金紫光禄大夫,谥曰忠文。 (节选自《宋史·范镇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光辞枢密副使/诏许之镇/再封还/帝以诏直付光/不由门下/镇奏曰/由臣不才使陛下废法/有司失职/乞解银台司 B.司马光辞枢密副使/诏许之/镇再封还/帝以诏直付光/不由门下/镇奏曰/由臣不才/使陛下废法/有司失职/乞解银台司 C.司马光辞枢密副使/诏许之/镇再封还帝/以诏直付光不由门下/镇奏曰/由臣不才/使陛下废法/有司失职/乞解银台司 D.司马光辞枢密副使/诏许之镇/再封还/帝以诏直付光/不由门下/镇奏曰/由臣不才使陛下废法/有司失职乞解银台司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超授,指升迁,亦指越等授官。同样表升迁的有迁、擢、陟等,而表降职的有谪、放、左迁等。 B.谏院,宋代设立的舆论机关和执法机关。谏官可议论施政的得失,供皇帝参考,有时还可纠正皇帝的错误。 C.黄钟,我国古乐十二律之一,声调最宏大响亮,在宫、商、角、徵、羽五音之中,宫属于中央黄钟。 D.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去世大臣的功绩,追授给死者的一种官职或称号,也称追赠。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范镇谦逊有才,受人赏识。他受到蜀地守官薛奎赏识,在薛府讲学,过了一年人们都不知道他是帅府的宾客;踏上仕途后,宰相庞籍认为他有才华而不热衷进取官职。 B.范镇心系国家,敢于直谏。仁宗在位多年未确立继承人,范镇认为这是关系到国家稳定的重大事情,多次面陈皇上,先后十九次上书直陈己见,后来还写赋来讽刺仁宗。 C.范镇临节不屈,笃行道义。他常冒死罪来争是非,即使在皇帝面前也不屈服;他奏请授官时先提本族的人,然后再提自己子孙;常帮助乡里没有能力办理婚葬的人。 D.范镇文章出色,精于乐律。他的文章在契丹、高丽传诵,年少时作《长啸》一文,曾以此使胡骑退却;他晚年精心校订乐律受到皇帝下诏书嘉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镇虽解言职,无岁不申前议,见帝春秋益高,每因事及之。 (2)陈方饥,视事三日,擅发钱粟以贷。监司绳之急,即自劾,诏原之。 (二)古代诗歉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题壁上韦偃画马歌 杜甫 韦侯别我有所适,知我怜君画无敌。 戏拈秃笔扫骅骝①,欻见②骐驎出东壁。 一匹龁草一匹嘶,坐看千里当霜蹄。 时危安得真致此,与人同生亦同死。 [注]①骅骝:赤色的好马。②欻(xū) 见:忽见。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开头两句交代了韦偃作面的原因,“怜君” 二字表现了诗人对朋友遭际的深切同情。 B.诗人先总体评价韦偃“曲无敌”,然后通过用笔和作画过程表现他画技的高超. C.三四两句“扫”和“出”用得十分贴切,形象地表现出画家挥亳作画、下笔有神的情态。 D.五六两句写画中一匹马低头吃草, 而另一匹马却昂首长嘶,透露出进取的渴望。 15.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义?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 《劝学》中,荀子以“雕刻”为喻说明学习应持之以恒,认为拿刀刻东西,如果中途停止,那么“ ”;如果不停地刻下去,则“ ”。 (2)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描写阿房宫随地形而建、宫室结构的交错和精巧的句子是“ , ”。 (3)《出师表》 中,以对偶句式表明在国家倾覆之际诸葛亮临危受命、勇于担当的精神的两句“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在历史上,吐蕃曾长期统治河西走廊地区,是丝绸之路上另一股 的力量,特别是在公元7世纪至9世纪,吐蕃与中原唐王朝乃至相邻的南亚、中亚各国开展了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形成了 的“高原丝绸之路”。2019年7月,敦煌研究院和美国普利兹克艺术合作基金会合作,举办了“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吐蕃时期艺术珍品展”,讲述了丝绸之路沿线的各种文明如何交融在吐蕃贵族生活之中。 这次敦煌研究院的吐蕃艺术珍品大展让人 ,不仅在于丰富的展品、 首次来华的绝大多数外国借展的展品,还在于西藏历史对公众的认知被刷新了。 与唐代是汉人历史的高光时刻一样,吐蕃帝国时代也是西藏历史上的辉煌期。征战、贸易和同化,使高原上的吐蕃爆发出了惊人的创造力。( )。众多带有粟特、波斯、地中海风格的珍宝展现了一个深受内亚文明影响的吐蕃文化。文化上的交流、开放、创新,是吐蕃帝国的关键词。该展览丰富了我们对西藏的认知,从而 出中古时期一个充满活力的开放的文明。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举足轻重 纵横交错 耳耳一新 还原 B.首当其冲 纵横交错 耳目一新 呈现 C.举足轻重 风谲云诡 赏心悦目 还原 D.首当其冲 风谲云诡 赏心悦目 呈现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正是与其周邻诸文化的交融,激发了吐蕃帝国创造力的爆发。 B.这种爆发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其周邻诸文化交融中激发出来的。 C.很大程度上,受其周邻文化的影响,吐蕃帝国被激发出了惊人的创造力。 D.正因为其周邻诸文化的同化,激发了吐蕃帝国惊人创造力的爆发。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不但由于其展品的丰富、绝大多数外国借展的展品是首次来华,也在于西藏历史对公众的认知刷新了。 B.不仅在于有丰富的展品、绝大多数首次来华的外国借展的展品,还在于公众对西藏历史的认知来说被刷新了。 C.不但因为其有丰富的展品、外国借展的绝大多数展品是首次来华,更在于它刷新了西藏历史对于公众的认知。 D.不仅在于其展品的丰富、外国借展的绝大多数展品是首次来华,更在于它刷新了公众对西藏历史的认知。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6 分) 瑞典研究人员首次发现, ① 。 随着气候变化不断加快,某些鸟类自身的免疫系统可能会跟不上气候变化的步伐,从而难以应付新出现的疾病。研究发现,一个物种免疫系统相关基因的多样性与它所处气候环境有关。在数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许多鸟类的免疫系统完成了精准“校准”, 使它们能够 ② 比如,生活在热带雨水充足地区且不迁徙的物种,其免疫系统相关基因最丰富多样,使其能应对更多病原体。研究还发现,快速的气候变化会给这些“量身定制”的免疫系统带来挑战。受到相关影响的动物并不限于鸟类, ③ ,因为他们研究的免疫系统相关基因在所有脊椎动物中普遍存在。 21.请对下面这段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5 分) 一支话筒、一个摄像头、一台电脑,就能打造出一种全新的销售方式。2019年以来,在一些网红主播的带动下,直播带货彻底“出圈”了。近期,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包括导购、企业高管、 健身教练、银行柜员等,纷纷变身主播登上屏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道新风景。 直播的一个好处是“所见即所得”,能够帮助消费者建立对产品品质直观的信任感;同时,直播把单向购买变成双向互动,交流更有温度和趣味性,增加了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市场发展潜力巨大。2019年中国直播电商行业总规模一举超过4000亿元,诞生了“5分钟卖掉1.5万支口红”的带货纪录。 开拓销售新渠道、探索数字化转型,成为许多企业在困境中必须面对的课题。当“宅”成为大部分人的生活常态,直播不仅实现了“所见即所得”,用户之间的交互也形成了万人同购物的特殊消费体验。线下消费停滞、线上市场复苏,许多传统行业乘势而为,抓住这一机遇,大大降低因疫情造成的损失,甚至找到了新的增长机会。尤其是当前的“直播+助农”,为农产品产销对接提供了新模式。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暴发。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英明决策,果断部署, 迅速调集数万医护人员援助湖北,并在全国组织展开了一场全民抗疫阻击战、综合战。到3月底湖北已取得抗疫阶段性胜利,大批医护人员从湖北有序撤离,全国疫情比基本得到控制。据统计,截至4月18日15点12分,全国累计确诊新冠肺炎患者人数为84183人,累计死亡人数为4642人。 当前,境外输入病例成防控重点。 与国内疫情的成功防控相比,目前海外疫情依然呈快速蔓延之势,截至4月18日15点12分, 美国确诊新冠肺炎患者人数为706779人,死亡37079人,西班牙确诊190839人,死亡20002人, 意大利确诊172434人,死亡22745人。法国、德国和英国确诊与死亡人数都超过中国。此外非洲南 美洲都有许多国家有疫情流行。断冠肺炎已成全球流行疾病。 另据报道,中国已经向意大利、马来西亚等国派出医疗队协助这些国家抗击疫情。 有人说:这次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也是一面特殊的镜子,从这面镜子里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平时难以看到的东西。 假如你所在的班级即将召开一次特别的主题班会,你被确定在这次班会上做一次主旨发言,发言的内容就是你在此次疫情这面特殊镜子里的所见及因之引发的思考。请你就此先拟出发言稿。 要求:自拟标题,白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肇庆市2020届高中毕业班第三次统一检测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36分) (一) 1.C( A项的条件关系不成立,不符合文意; B项是对原文“中国传统文化把天视为人类之父,把地球视为人类之母,把万物视为人类的同胞。实际上,天地万物远在人类之前就存在,它们是我们的远祖,我们应慎终追远,常怀感恩之心。”这两句话的整合,不符合文意; D项的因果关系不成立。) 2.C (文章最后四段顺序不是由年到次,内容也不是论证心存敬畏,行有所止的重要性,而是论证如何敬畏自然,保护环境。) 3.D (文中提出:“对自然和动植物的利用和摄取必须有理、有节、有情。”所以“人类要尽量减少对大自然的种用和攫取”的推断不正确。) (二) 4.B (主要分布应该是在一二线城市) 5.D( “最大的受益者是中西部高校的学生和老师”这个理解分析不准确。最大的受益者应是贫困、教育落后地区的学生等。) 6.(1)发展慕课,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拓展了学校的边界,实现知识无远弗届的传播。 (2)发展慕课消弭教育“鸿沟”,为学习型国家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3)发展慕课可以形成一种新型的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方式,有效破解了校际之间教学质量差距大、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4)发展慕课可以改变边远贫困山区学子的命运,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促进教育公平。 (一个要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得6分。) (三) 7.D (“让读者感同身受,为香草抱不平”有误,作者这样构思的目的是彰显香草的坚强大度与大军为公忘私的可贵。) 8. [参考答案] ①第一次是儿子提起了为公牺牲的丈夫而伤心流泪;第二次是看到乡亲们帮忙收割麦子和儿子说长大后替她分担感到暖心而流泪。(2分)②两次流泪相互照应,推动了小说情节发展,让香草走出情感低谷显得真实可信; (2 分)同时也表现了儿子的可爱懂事和乡亲们的体恤关爱,营造了温馨氛围,进一步深化了小说关于爱的主题。(2 分) 9. [参考答案]①香草启发我们要热爱生活。丈夫在世时,她默默支持丈夫,守护家庭;丈夫牺牲后,她走出情感低谷,带领儿子开启新生活。②大军启发我们要热爱工作。作为警察的他忘我工作,舍小家为大家,守护人民甚至英勇牺牲。③老贵及乡亲们启发我们要关爱弱小。他们温和善良,自发帮助失去丈夫的香草收割麦子。④儿子启发我们要懂得感恩。他年龄虽小,但感受到妈妈的辛劳,感谢她的养育之恩,立志为妈妈分担农活。 (每点2分,其中理解1分,文本分析1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满分。) 二、(34分) (一) 10.B司马光辞枢密副使,诏许之,镇再封还。帝以诏直付光,不由门下。镇奏曰:“由臣不才,使陛下废法,有司失职,乞解银台司。”) 11.B(谏院只是舆论机构,负责在朝廷中搜集建议和评论,并不是执法机构。) 12.B(“后来还写赋来讽刺仁家”错,原文“献赋以讽”指献上赋来暗喻劝谏。“讽”不是讽刺而是劝谏,文中指劝谏仁宗应早日确定国家继承人。) 13.(1)陈州正逢饥荒,他到任三天,擅自散发钱粮借给百姓。监司(监察部门)追究得很急,他就奏劾自己,皇意下诏书宽恕他。 (“视事”,指官员到任,1分;“贷”,借出,借给,1分;“绳”,约束,制裁,追究,1分;整体句意2分) (2)范镇虽然被免去了言官的职务,还是年年重提以前的建议。他见皇帝年龄更大,常常借别的事说及此事。 (“中”,陈述、述说、提及、申明,1分;“春秋”,指年龄,1分;“每”,屡次,常常,1分;整体句意2分) 14. A (“‘怜君’二字表现了诗人对朋友遭际的深切同情”有误,其中“怜”是喜爱的意思, 原意应是诗人喜爱市偃的画。) 15. (1)国家处于危难存亡之时,能到哪儿去寻找到像画中一样的千里马, 同英勇的人们一起同生共死呢? (2 分) (2)诗人由画中的马,联想到像千里马一样的良才难得,正值内乱外患,寓以选拔贤能,渴望人才为国效力,匡济时危的深刻含义。(2 分) (3)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世的崇高爱国主义情感。(2分)。 (三) 16.(1)朽木不折 金石可镂 (2)各抱地势 钩心斗角 (3)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 三、(20分) 17.A(四组词语辨析如下:第一组:“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举足轻重”指处于重要地位,一举一动都足以影响全局。文段主要谈及吐蕃帝国在丝绸之路中的重要地位,没有提到其受到攻击或者遭到灾难,所以应该选择“举足轻重”。第二组:“纵横交错”形容情况复杂。“风谲云诡”比喻局势复杂多变,神秘怪诞。此处指“高原丝绸之路”情况的复杂,并没提及神秘怪诞,因此选择“纵横交错”。第三组:“耳目一新”指听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使人感到新鲜。“赏心悦目”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愉快。在此应选“耳目一新”。第四组:“还原”指恢复事物原来的样学或位置。“呈现”指显露,表现。) 18.B(前一个分句强调的是爆发出了惊人的创造力,下一个句子应该承接上一个句子的话题“创造力的爆发”,另外后一个句于讲的是出土的文物说明了周邻文化对吐蕃帝国文化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因为吐蕃帝国和周邻国家的战争、贸易,通过经济和文化的交融才有了创造力的爆发。在逻辑上来说,一种文明爆发出惊人的创造力,不仅有外因,还会有内因,因此应该在句子中加上“很大程度上”,逻辑上会更为严谨。) 19.D(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句“首次来华的绝大多数外国借展的展品”语序不当,“西藏历史对公众的认知”主客倒置。B项第一个分句缺主语“其”,“绝大多数首次来华的外国借展的展品”语序不当,而且与“在于”搭配不当。C项第二个分句“西藏历史对于公众”主客倒置) 20.[参考答案]①鸟类的免疫系统与它们生活的气候环境有关;②应对所居住的特定环境和气候中的疾病;③这项新发现可能也适用于其他动物(或“脊椎动物”)。 (评分细则:①处关键词为“鸟类的免疫系统”和“所处环境/气候”,各1分。②处关键词为“所居住环境”和“疾病”,各1分。③处关键词为“适用于”和“其他动物”(或“脊椎动物”)。各1分。) 21.关键信息:①直播成为-种全新的销售方式,②其市场发展潜力巨大。③直播可为企业开拓销售新渠道(模式),实现数字化转型。 (评分细则:“直播”1分,“全新的销售方式”1分,“市场发展潜力巨大”1分,“开拓销售新渠道(模式)”或“实现数字化转型”得1分。句子简洁流畅,不超字数1分。) 四、(60分) 22.写作 作文评分细则另行制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