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甘肃省临泽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甘肃省临泽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

临泽一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试卷 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中国古代社会就开始它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史。秦王朝的国运不长,而且秦王朝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所以在家庭教育方面没有什么建树。但是,随着汉王朝的建立和封建社会的持久安定,加上长期推行“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采取科举取士和以经术取士,注重以三纲五常之教统治人们思想和以孝道之教稳定家庭与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所以家庭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并且日渐形成了它的特色。‎ 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汉代形成的以经学作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继续推行之外,由于统治阶级和一些知识分子的提倡,玄学、佛学、史学以及一些自然科学技艺及生产技艺等,也进入了不同阶层的家庭教育范围。总体说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家庭的生产与生活也缺乏稳定性,所以这一时期的家庭教育与汉代相比,相差甚远,尤其是统治阶层受“九品中正”制取士制度的影响,豪门士族的子孙天生就是“上三品”的高官世袭者,而寒门士族的子孙即使学富五车也难以入上品,至于平民百姓的子孙就更不在话下,由此所造成的“读书无用”的观念也渗透到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家庭教育实践中,造成诗书教育日渐衰落的局面。‎ 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尽管有由盛转衰的趋向,但是由于封建社会制度和家庭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所以家庭教育的阶级性和等级性也日益明显起来。形成了以皇家宗室为主体的贵族家庭教育,以及在职文官为代表的官宦家庭教育和广大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平民家庭教育的家教制度。这三类家庭教育,一直沿续和发展到清末,在客观上对我国封建社会政治、道德、家庭乃至社会秩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皇家的教育主要在于培养储君,所以皇太子及诸王子的教育受到特别的重视,乃至成为国家政治的一件大事。皇家的家教具有特权性,在措施上一是尽一切努力把全国图书搜集在皇家图书馆,垄断文化以作为皇家宗室的教材;二是收买天下第一流的学者充任宫廷教师;三是建立一整套宫廷教师制度和完备的教学制度。官宦之家的家教,其目的在于造就其子孙的德才学识,教学内容主要是为官之道,所以十分强调儒家经典的学习。自汉代推行以经术取士和任官的政策以来,经艺在官宦之家的家教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官宦之家的子弟自小就学习《礼》、《乐》、《诗》、《书》、《春秋》、《论语》和《孝经》等。其家庭教师大多是当地的名儒。除此之外。部分官宦子弟或外出从师,或跟随父兄习业。平民之家的家教,各因经济条件和文化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富商大户或从事教育职业的文人之家,一般是注重儒术教育的,他们希冀其子弟通过读“圣贤书”而成为做官人。但绝大多数平民百姓之家多以传授社会生活知识和生产技能为主要内容,在道德教育上其内容与统治阶级所推行的封建纲常教化没有什么区别,主要是孝悌之教。‎ ‎1.关于“汉魏六朝家庭教育”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佛学、史学以及一些自然科学技艺及生产技艺等,也进入了家庭教育范围,但不同阶层的家庭教育内容不尽相同。‎ B.汉朝推行“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注重三纲五常之教和孝道之教,家庭教育得到迅速发展。‎ C.积极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为家庭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且日渐形成它的特色。‎ D.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庭教育和汉代相比趋向衰落,“九品中正”取士制度的影响,造成 “读书无用”的观念在家庭教育实践中的渗透。‎ ‎2.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皇家的教育主要围绕皇太子和诸王子展开,为此不惜垄断文化以作为皇家宗室的教材,收买第一流的学者充任宫廷教师,建立宫廷教师制度和教学制度。‎ B.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尽管有由盛转衰的趋向,但是由于阶级性和等级性也日益明显起来,家庭教育功能日渐强大,所以这使得封建社会制度和家庭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 C.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一直沿续和发展到封建社会末期,在客观上对我国封建社会政治、道德、家庭、社会秩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D.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呈现贵族家庭教育、官宦家庭教育、平民家庭教育的家教制度三足鼎立的态势。‎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除富商外的大多数平民百姓和从事教育职业的文人之家的家教多以传授社会生活知识和生产技能为主,在道德教育上主要是孝悌之教。‎ B.汉魏六朝官宦子弟的家庭教育主要延请名儒进行教授,以传授儒家的经典典籍、灌输儒家思想为主。‎ C.家境富裕并不意味着身份的高贵,许多富商之所以在家庭教育上比较注重儒术教育,是希冀子孙能够取得一官半职,因为在当时官员的地位和身份在社会上处于高层。‎ D.汉朝经学在官宦之家的家教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主要还是为了培养子孙的德才学识以满足官宦子弟参加经学考试和担任朝廷官职的需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都市里的野菊花 罗捷媚 在桂城居住十多年了,很多地方都去过了,唯独紫荷苑没有去过。每次经过门口,只是扫一眼,以为那不过是个普通的公园,没什么好看的。‎ 一个深秋的午后,风轻云淡,阳光煦暖。应好友之约,到紫荷苑赏睡莲。走进去,里面是一个狭长的湖,湖面满是睡莲,却都没有睡,都在艳艳地绽放着各自的花朵。淡紫、深紫、全紫,如一大片彩云被碧绿的莲叶映衬着,煞是美丽。‎ ‎“看,野菊花!”正当我陶醉在这紫花绿叶之中时,好友惊喜地叫道。‎ 顺着她的手指看去,只见一丛野菊花正从矮矮的篱笆后面探出头来,花朵虽小如分币,颜色却很纯正。在墨绿的花茎上,一圈浅黄的花瓣含着金黄的花蕊,宛若含笑的亭亭少女。阳光照过高处灌木的缝隙,洒在它们身上,星星点点地晃动着,有一种律动的美。走近细看,绿叶之中,有的正在怒放,有的微微露出笑意,有的才羞涩地露出一点金黄。微风轻拂,清香淡淡,令人神清气爽。‎ 真没想到,在繁华的都市里还能遇见我儿时再熟悉不过的野菊花!‎ 小时候,一到秋天,漫山遍野都是耀眼的野菊花。它们从不在意恶劣的环境,不嫌弃贫瘠的土地,小路边、石隙间、山坡上,一株株一丛丛,相依相偎,欢快热烈地沁吐着芬芳。‎ 小时候我特别喜欢野菊花,不是因为“此花开后更无花”,而是因为它是一种药材,摘下来晒干能换钱。那时生活贫困,野菊花给了农家人一个生钱的机会。每年中秋以后,大人们开始忙着收割晚稻,孩子们就开始采摘那漫山遍野的野菊花。‎ 深秋的清晨,野菊花的花瓣上都染了一层淡淡的霜,太阳出来后,霜渐渐变成露珠挂在金黄的花瓣上,像晶莹的钻石闪闪发光,煞是好看,滴到手上冰凉冰凉的。山上的野菊花长得很密,每次弯腰采摘,都要跟花朵进行一次亲密接触。采着采着,衣袖和头发也就粘上许多花瓣,看着同伴的头发和衣服满是缤纷的“落英”,有的连睫毛上都有,便禁不住哈哈大笑 起来,山野间充满了我们欢快的笑声。笑归笑,手脚却都不停下来,手脚麻利的一天能采到十来斤。尽管晒干的野菊花只卖五分钱一斤,可是一个秋天下来,也能为家里挣到几块钱。几块钱拿到现在根本算不了什么,可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却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离开家乡快四十年了,我一直没再见过野菊花。眼前的野菊花,和儿时家乡的野菊花一模一样,花朵虽小,却清香四溢,“珠蕊丹心耐寒侵,玉骨冰肌傲霜立”的诗句突然涌上心头。寒露成霜,无损其清香,它甘于寂寞,乐观生存,给这个寒秋平添了几多的温暖和妩媚。‎ 长期以来我始终被一个问题困惑着。小时候,我们虽饱受贫困和饥饿的困扰,却能乐观向上,快乐地生活,如野菊一样独立寒秋,丝毫不觉得有什么委屈,相反却为给家里挣回几块钱而感到无比自豪。如今,条件改善了,生活富裕了,我们再也不用为挣几块钱而辛苦劳作了,可我们却找不到生活的快乐和生存的意义了,这究竟是怎么了?‎ 如今,在这都市的一角,在这喧闹城市的夹缝中,多年不见的野菊花竟顽强地生长了起来,它虽远不如紫荷那般耀眼繁盛,却像一位老朋友,在时隔四十年之后与我重逢,让我感到说不出的亲切,那些郁结在心中的困惑不觉间消逝了。野菊花绽放出的暖意和清香,悄悄地融入了我的心里,相信也会融入更多人的心里。 (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段写作者以为紫荷苑“没什么好看的”是欲扬先抑,目的是为突出野菊花之美。‎ B.第二、三段写睡莲的娇艳、作者和友人对野菊花出现感到惊喜,是为衬托野菊花的魅力。‎ C.作者相信野菊花的暖意和清香会融入更多人心里,是说野菊花的精神定会发扬光 D.文章用大量笔墨写儿时采野菊花的情景,主要是因为它曾给困苦的人们带来了帮助。大。‎ ‎5.文章第四段和第六段都写野菊花,请分析作者在写作角度上有哪些不同,并写出这样写的好处。(6分)‎ ‎ ‎ ‎ ‎ ‎ ‎ ‎6.文中的野菊花有怎样的精神品格?作者为什么要突出地表现它?(6分)‎ ‎ ‎ ‎ ‎ ‎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10月1日—3日,2018年诺贝尔奖三大自然科学奖项——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的逐一揭晓,为人类智慧文明的高塔,再次垒上耀眼的一层。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授予两位免疫学家——美国的詹姆斯·艾利森与日本的本庶佑。‎ ‎10月8号,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获奖者分别是诺德豪斯和罗默。评委会指出,他们把宏观经济学扩大到全球规模,以解决世界最大难题,藉由建构出能解释市场经济与自然及知识互动的模式,大大拓展了经济分析的范畴。‎ 瑞典著名化学家诺贝尔设立的系列奖项,用于鼓励“为人类带来最大利益”的科学发现与发明成果。从生物学家发现免疫系统制动机制而衍生癌症治疗新方法,到物理学家用光镊移动微小物体并制造最短最强激光脉冲,再到化学家掌控酶和抗体定向进化的力量,无一不是基础科学领域的发现,发展成提高人类生命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有益工具、手段和方法。今年的获奖名单,再次秉承了诺贝尔的遗愿,也让全球热爱科学的公众,对“人类的最大利益”究竟是什么有所感悟,对做出这样贡献的科学家有所敬重。 2018年10月8日《科技日报》‎ 材料二 ‎2018诺贝尔奖得主“背景”大揭秘 ‎2018年10月9日《新浪看点》‎ 材料三 纵观诺奖百年来的奖励对象,大致可划为两类:发现问题者与解决问题者。某种程度上也是科学与技术的分野与关联。在这一个世纪的时间轴上,发现问题占据着前半篇的中心位置,以爱因斯坦为首的宗师们光芒万丈,用一系列触及因果、存在、时空等哲学位面的伟大问题,圈定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基本命题与类别范畴。但2008年金融危机及此后十年证明,人类依然面临着一系列老问题——气候变暖、能源危机、粮食供应、流行疫病……那些被寄予厚望的创新,核聚变、新能源、人工智能,与成为普及实用的“答案”尚有距离。简言之,与畅想相比,用技术的突破解决世代交替期的新老问题,更为迫切。‎ 无论有心或无意,本届诺奖把褒奖给予了技术应用的实践者,从某一角度上可谓顺应、抚慰了世界的焦虑,也鼓舞了致力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者。生理或医学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门目的性与实用性最强的——服务人类的生命健康;化学奖获得者的研究对象酶,堪称发现最早、应用最广泛的人类老朋友,此番又在能源与医疗上辟出了新的实用途径;去年还在为引力波的探索而喝彩的物理学奖,今年则授予了对激光应用的工具改良。由此可见,诺奖不功利,但从不排斥解决实际问题者。而这一场国家间解决问题的竞赛,虽然历经磨砺,但却意义非凡,造福人类。 2018年10月《科技日报》‎ 材料四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本庶佑在接受专访时表示,他开展研究工作时,正赶上日本科研经费增长期,从年轻时就能够获得研究补助资金和各种支持,所以他从来没有过放弃研究的念头。他认为,日本科研人员退休年龄延长,占据了青年科研人员的位置,所以有必要打造竞争性科研环境,加强培养青年科研群体。本庶佑现年76岁,37岁时成为教授。他十分重视基础医学,治学态度严谨,早早就获得国际学界高度认可。人们在赞叹本庶教授22年如一日坚持专项科研的可贵精神和业绩的同时,也应该深入考察日本顺应世界医药研发事业发展新形势,力保日本医药科研与开发继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思维和政策、运作举措。‎ 日本早在2001年就提出 “50年内拿30个诺贝尔奖”的口号,这项计划公布之后,日本人18年就拿了18个诺贝尔奖,相当于每年一个,日本人究竟为何屡获诺奖?首先让我们看看日本学者的待遇:据日本厚生劳动省2006年调查,大学教授年收入71.4万元,仅次于飞行员。2008年,日本大学教授平均工资已达到90万人民币。再让我们看看日本在科研上的投入:日本政府十分重视科学研究,2007年科研经费占GDP的3.67%,是全世界最高的,远远超过美国。日本企业、大学也十分支持科学家:日本企业专门为科学家设立各种奖项,让他们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收入安心工作。而日本大学多半是研究型大学,用科研带动教学,不浮躁,不功利,拼的是真实的科研成果。科学家赤崎勇50岁还没什么成就,但名古屋大学 依然支持他,甚至花巨资为他建造实验室,后来,赤崎勇获得诺贝尔物理奖,他培养的学生天野浩,也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师夷长技以自强,科学落后就是真正的落后,科学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2018年10月《中国青年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概括了2018年度诺贝尔奖部分奖项的获奖情况,其中,基础科学的深入研究为自然科学提高人类生命质量和生产效率起了推动作用。‎ B. 材料二介绍了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学术背景,由此可见,如果他们没有在世界顶尖院校的学习或工作经历,就不可能在科学研究上有如此突出的贡献。‎ C. 材料三指出,本届诺奖把褒奖给予了技术应用的实践者,或许是因为针对人类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老问题,用技术解决问题更为迫切,同时也可以鼓舞这样的实践者。‎ D. 几则材料介绍诺奖的相关情况,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准确性,以不同角度为切入点,使读者深入了解这一全球瞩目的活动。‎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化学家诺贝尔设立诺贝尔奖项,旨在鼓励“为人类带来最大利益”的科学发现与发明成果。今年的获奖名单,也让热爱科学的公众对“人类的最大利益”究竟是什么有所感悟。‎ B.2018年诺奖获得者主要来自英美日加等拥有世界一流教学资源和学术实力的国家,他们对物理、化学或经济学等领域有独到的研究。‎ C.本庶佑获得诺奖时已经76岁,赤崎勇50岁还没什么成就,可见,科研之路,年龄不是问题,态度决定高度。‎ D. 诺德豪斯和罗默拓展了经济分析的范畴,建构出能解释市场经济与自然及知识互动的模式,从而把宏观经济学扩大到全球规模。‎ ‎9.随着2018年度诺贝尔奖项的尘埃落定,这些科学家的成功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思考,作为青年学子,你对我国的科研工作有什么建议?请结合材料作答。(6分)‎ ‎ ‎ ‎ ‎ ‎ ‎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 何承矩字正则。幼为棣州衙内指挥使,从继筠讨刘崇,擒其将胡澄以献,论功授闲厩副使。太平兴国五年,知河南府。时调丁男百十辈转送上供纲,承矩以为横役,奏罢其事。徙知潭州,疏为政之害民者数十事上之,悉被容纳。凡六年,囹圄屡空,诏嘉奖之。米信知沧州,以其不习吏事,命承矩知节度副使,实专郡治。时契丹挠边,承矩上疏曰:“若于顺安寨西开易河蒲口,导水东注于海,资其陂泽,筑堤贮水为屯田,可以遏敌骑之奔轶。其无田处,亦望选兵戍之,简其精锐,去其冗缪。”太宗嘉纳之。属霖雨为灾,典者多议其非便。承矩引援汉、唐屯田故事,以折众论。乃以承矩为制置河北缘边屯田使,俾董其役。‎ 淳化四年,擢知雄州。契丹精骑数千夜袭城下,伐鼓纵火,以逼楼堞。承矩整兵出拒,迟明,列阵酣战久之,斩馘甚众,契丹遁去。秩满,召还,拜引进使。州民百余谒阙贡马,乞借留承矩,赐金紫,诏许再任。‎ 真宗嗣位,以事有缓急,难于匀济,命承矩为四路都转运使,要切之务,俾同规画。丁内艰,时以边兵稍息,农政未修,起复授置缘边安抚使,且诏边民诱其复业。承矩曰:“契丹闻之,必谓诱其部属也。”乃易诏文为水旱流民之意。‎ 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 景德元年,入朝,进领英州团练使。时议防秋北鄙,承矩犹屡表请行,上以其老闵之,不许。三年卒,年六十一。特赠相州观察使,赙钱五十万,绢五百匹,中使护葬。(选自《宋史•列传三十四》,有删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 B.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 C.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 D.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太平兴国”是皇帝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皇帝发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 B.“秩”字从禾,从失,本意是根据官员的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秩满”是指官员在年终评定时表现优秀,获得了最高等级。‎ C.“金紫”,指“金印紫绶”,即黄金印章和系印的紫色绶带,借指高官显爵。唐宋后指金鱼袋及紫衣,是唐宋的佩饰和官服。‎ D.“转运使”,唐代以后各王朝主管运输事务的中央或地方官职。北宋前期转运使职掌扩大,实际上已成为一路之最高行政长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何承矩作战勇敢。年轻时他担任棣州衙内指挥使,跟随着何继筠讨伐刘崇,捉住了他们的将领胡澄来进献,论功被提拔了官职。‎ B.何承矩爱惜百姓。做河南府知府,上奏停止征调壮丁转送上交朝廷的货物的差役;做潭州知州,上奏施政中危害百姓的事达数十件。‎ C.何承矩善于谋划。为了给百姓增加田地,增加收入,他建议在顺安寨的西面掘开河道,筑堤贮水;他整顿军队,率军打退契丹数千骑兵。‎ D.何承矩熟习政务。太宗曾多次赞许并采纳他的建议,并下诏褒奖,允许他留任;真宗即位,重要的事情让他共同谋划。‎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属霖雨为灾,典者多议其非便。承矩引援汉、唐屯田故事,以折众论。(5分)‎ ‎ ‎ ‎(2)丁内艰,时以边兵稍息,农政未修,起复授置缘边安抚使,且诏边民诱其复业。(5分) ‎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水村闲望 ‎(宋)俞紫芝①‎ ‎ 画桡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③。‎ 翡翠闲居眠藕叶,鹭鸶别业在芦花。‎ 溪云淡淡迷渔屋,野旆翩翩露酒家。‎ 可惜一绷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 注释:①俞紫芝:笃信佛教,得其心法,终身不娶不仕。②桡:船桨,指代船。③赊:语助词。‎ ‎14.下列对本诗有关内容的解说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写停泊在沙洲上的船,用“枕”字以写“闲”,以“两两”写“闲”中不乏和谐美好。‎ B.颔联所用的手法和“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相同,都是正衬。‎ C.颔联和颈联在写景上远近结合。翠鸟闲眠,白鹭栖息为近观,溪云淡淡,酒旗招展为远望,极富层次感。‎ D.尾联抒怀,可惜这一幅栩栩如生的水墨画,没有人画了寄到京华去,表达了诗人鄙弃官场,寄情山水,喜爱无羁绊的自然生活,与世无争的情怀。‎ ‎15.有人说本诗是以“望”组织题材,请你结合全诗概括诗人“望”到的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并分析诗人描绘画面时运用的表达技巧。(6分)‎ ‎ ‎ ‎ ‎ ‎ ‎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 ‎(1)《归去来兮辞》中写日光暗淡,日将西沉,诗人流连孤松,象征诗人的耿介之志的句子是: , 。 ‎ ‎(2)毛泽东“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以及李白的“大鹏一日乘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化用了《逍遥游》中的“ , ”两句。 ‎ ‎(3)王勃《滕王阁序》一文写景字字珠玑,尤其是“ ,‎ ‎ ”两句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7-19小题。‎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一个动荡的大时代。公元前520年,周景王还没安排好王室的继承大事就撒手人寰了,留下王子们 。王子猛被贵族大臣拥戴登上王位,号称周悼王,一向受宠的王子朝攻击并杀了他,自立为王。4年后,晋国攻打王子朝,拥立王子匄为周敬王。王子朝见 ,就携带大量周室典籍向南投奔楚国而去,( ),如老子,可能辞官,也可能同行。《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记录:“王子朝及召氏之族、毛伯得、尹氏固、南宫嚣奉周之典籍以奔楚。”‎ 因为手中拥有象征周朝王权的典籍,即使离开了京城,王子朝仍然认为自己才是正统继位的周王的合适人选,多次派使者到各个诸侯国去寻求支持,然而无人理会。公元前505年,周敬王派人刺杀了王子朝。有人推测,此事或许与周敬王追索周室典籍有关,而王子朝以死为代价,拒绝交出典籍。从此,这批价值连城的典籍 ,留下了中国文化史上的未解之谜。‎ 一个令人不解的现象是,2500年来,没有人追问过这批无价之宝的下落,甚至对此事也是 。王子朝“奔楚”到达的是西鄂,他死后也葬在了这里。王子朝的冢是否还在,失踪的典籍会不会随他一起深藏在这一带?‎ ‎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随行者中除召、毛、尹、南宫四大贵族外,还有周王室图书档案馆的官员和学者。‎ B. 随行者中除周王室图书档案馆的官员和学者外,还有召、毛、尹、南宫四大贵族。‎ C. 随行者有召、毛、尹、南宫四大贵族,更有周王室图书档案馆的官员和学者。‎ D. 随行者中有周王室图书档案馆的官员和学者,还有召、毛、尹、南宫四大贵族。‎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大动干戈 明日黄花 无影无踪 无人问津 B. 同室操戈 大势已去 无影无踪 无人问津 C. 大动干戈 明日黄花 杳无音信 门可罗雀 D. 同室操戈 大势已去 杳无音信 门可罗雀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即使离开了京城,王子朝认为自己仍然才是正统继位的周王的合适人选,多次派使者到各个诸侯国去寻求支持,然而无人理会。‎ B. 即使离开了京城,王子朝仍然认为自己才是正统继位的周王,多次派使者到各个诸侯国去寻求支持,然而无人理会。‎ C. 即使离开了京城,王子朝仍然认为自己才是周王的合适人选的继位正统,多次派使者到各个诸侯国去寻求继位支持,然而无人理会。‎ D. 即使离开了京城,王子朝仍然认为自己才是适合正统的继位,多次派使者到各个诸侯国去寻求支持,然而无人理会。‎ ‎20.下面几个话语情境存在五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并加以修改,使之准确、得体。(5分)‎ 情境一 某杂志上有一条请柬:“我明日乔迁新居,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家中备下薄酒……”‎ 情境二 电视剧《新水浒传》中,晁盖送给捕头雷横十两银子,雷横一边接过银子一边说:“多谢晁大哥,那我就笑纳了。”‎ 情境三 记者连载报道:“滨河游园开放后,我已多次光顾,不论是春天的姹紫嫣红,还是冬天的玉树琼枝,我都领略过。‎ 情境四 电台新闻广播稿:5日以来的多场豪雨,造成阿里山景区道路阻断……滞留游客可望明日返回住地。‎ ‎21.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例: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万丈高楼平地起,道出了打好基础的真谛。‎ 材料:‎ 心境 复习 谦逊 不管风吹浪打 温故可以知新 虚心使人进步 虚怀若谷 心如止水 查缺补漏 不耻下问 充耳不闻 亡羊补牢 ‎ ‎ ‎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十九大绘就了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某班学生就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小谭说:“再有不到20年,我们国家将实现现代化,那时我们才30多岁,真是幸运的一代啊。”‎ 小张说:“进入现代化,都实现了高收入,人工智能,我们到时候就不用干活了,我看现在也不用费劲学习了。”‎ 小雍说:“李克强总理说的“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应该是主打“中国装备”真是鼓舞人心。”‎ 小蔡说:“中国还须掌握核心技术,我辈还须努力;最近美国制裁中兴,七年停止对中兴“芯片”供应,中兴处于“休克”状态,我们不能有“缺芯之痛”啊!”‎ 小唐说:“现代化不可能从天而降,还是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就像登山,越到高处越不敢松劲。”‎ 小袁说:“这个好像和我们个人没多大关系吧,我们只管过好自己的生活就行了。”‎ 小钟说:“我们的幸福生活是前几代人的奋发图强换来的,我们不能辜负前辈,要担起这历史性的责任。”‎ 如果你是该班一位同学,针对上述对话,你有怎样看法?请阐述你的思考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1.C 这是秦的文教政策。‎ ‎2.B 因果倒置 ‎3.A “绝大多数平民百姓家教多以传授社会生活知识和生产技能为主”不包括“从事教育职业的文人之家”。‎ ‎4.D(有给生活困苦的人们带来帮助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这种采野菊花的生活中还充溢着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 ‎ ‎5.答案要点:‎ 不同:第四段写眼前的一丛野菊花,从色、形、香等方面采用工笔方式描绘其外在美;(2分)六段写回忆中遍野的野菊花,粗笔勾勒,重点突出其不择地势、随处可生的特点。(1分)‎ 好处:①第四段刻画细致,以凸显作者几十年后重见野菊花的惊喜;第六段写家乡的野菊花不择地势地生长,为后文歌颂野菊花质朴乐观的品质作铺垫。(2分)②前后两处描写一外一内,互相补充,由浅而深,使读者能够全面了解野菊花的形象。(1分)(其他答案如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6.答案要点:‎ ‎(l)不畏艰难、乐观向上。(2分)‎ ‎(2)①野菊花这种精神品格曾在四十年前鼓舞作者,使其少年时光充实而快乐。②随着经济发展,很多人找不到生活的快乐和生存的意义了,作者认为他们需要这种精神品格的滋养。③作者在都市看到野菊花后,受到震撼,希望这种精神品格能在生活中回归。‎ ‎(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得4分)‎ ‎7.B、“如果他们没有在世界顶尖院校的学习或工作经历,就不可能在科学研究上有如此突出的贡献”说法绝对。‎ ‎8.D、“从而把宏观经济学扩大到全球规模”逻辑混乱,“把宏观经济学扩大到全球规模”是前提条件,“拓展了经济分析的范畴”是结果。‎ ‎9.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重视基础科学的教育。‎ 提升青年学历层次,使之努力跻身世界顶尖大学受教。‎ 重视理论研究,更注重解决问题的技术实践。‎ 打造竞争性科研环境,加强培养青年科研群体。‎ 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持之以恒的科研精神。‎ 提高科研学者的待遇,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 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兴办科研型学校。‎ ‎(每点1分,答对6点给6分)‎ ‎10.C ‎11.B(“秩满”,官吏任期届满。)‎ ‎12.C(掘开河道不是为了给老百姓增加田地,增加收入,而是用来遏制契丹骑兵。)‎ ‎13(1)正赶上连绵大雨成灾,主管的人大多认为他的主张不好。何承矩引用汉朝、唐朝屯田的旧例,来说服众人。 (“属”“典”“ 故事”“折”,各1分,大意1分。共5分。)‎ ‎(2)遇到母亲的丧事,当时因为边境的战事稍稍停息,农业还没有修复,被重新起用,授予缘边安抚使,并且下诏引导边民恢复农业。(“丁内艰”“稍息”“起”“诱”,各1分,大意1分。共5分。)‎ ‎【参考译文】‎ 何承矩字正则。年轻时为棣州衙内指挥使,跟从何继筠讨伐刘崇,捉住他们的将领胡澄来进献。按照功劳被授予闲厩副使。太平兴国五年,掌管河南府。当时征调壮丁百十人转送上交朝廷的货物,何承矩认为是滥用劳役,上奏停止这事。调任潭州知州,分条陈述施政中危害百姓的数十件事上奏,全部被朝廷采纳。总共六年,监狱屡空,下诏嘉奖他。米信为沧州知州,因为不熟悉治理政事,任命何承矩担任节度副使,实际专管州事。当时契丹扰乱边境,何承矩上奏疏说:“如果在顺安寨的西面凿开易河蒲口,引水向东注入大海,凭藉沼泽,筑堤贮水为屯田,可以遏制敌人的骑兵快速行动。那些没有田的地方,也希望挑选士兵戍守,选拔精锐,去除老弱。”太宗赞许并采纳。正赶上连绵大雨成灾,主管的人大多认为他的主张不好。何承矩援引汉、唐屯田的旧例,来说服众人。于是任命何承矩为制置河北缘边屯田使,使他主持这件事。‎ 淳化四年,何承矩被提升为雄州知州。契丹精锐骑兵几千人深夜袭击城下,击鼓放火,以逼城楼。何承矩整顿军队,出来抵御,黎明,布阵酣战很久,斩首俘获很多,契丹军逃走。任职期满,召回何承矩,授为引进使。州民一百多人到朝廷给皇帝进献马,乞请留下何承矩,皇帝赐给他金紫嘉奖他,下诏允许他留任。‎ 真宗即位,因为事情有和缓和紧急的区别,难以协调兼顾,命令承矩担任四路都转运使,重要的事物让他共同谋划。遇到母亲的丧事,当时因为边境的战事稍稍停息,农业还没有修复,被重新起用,授予缘边安抚使,并且下诏引导边民恢复农业。何承矩说:“契丹如果听到这件事,必定认为是引诱他们的部属。”就改变诏文为招收水旱灾害而流落外地的人的意思。王钦若当时知枢密院,援引汉朝虫达、周仲居改变诏书的例子,请求治何承矩的罪。皇帝说:“何承矩担任守边的职务有功劳,应当优厚宽待他。”只下诏从今以后朝廷的意旨有不恰当的,上奏禀报后再说。景德元年,入朝,提拔为英州团练使。当时朝廷议论在北边边境防止秋天敌人抢掠,何承矩多次上奏章请求前往,皇上因为他年老,怜惜他,没有答应。景泰三年去世,特赠官相州观察使,丧资五十万,绢五百匹,宦官护丧。‎ ‎14.B ‎15.①“望”到了一幅深秋水村图(1分):画船静泊沙滩,隔岸衰草迷蒙,翠鸟闲居荷叶之下,鹭鸶栖息于芦花丛中,溪云淡淡,渔屋笼罩在烟雾之中,酒旗招展,显出一派沉寂安宁幽静朦胧的意境。(2分)‎ ‎②本诗在描绘画面时,运用拟人、动静结合的手法(2分)。首联的“枕”字拟人化的写出画船的静泊之态;颔联的翠鸟、白鹭的“眠”与栖息,动物不动,依然写静,一个“闲”字表达出闲适之情;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来写景,溪云、鱼屋,酒旗,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2分)‎ ‎16. (1)景翳翳以将入, 抚孤松而盘桓。 ‎ ‎(2)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 ‎(3)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17. A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B项,括号后的“如老子,可能辞官,也可能同行”承接此项不合适,因为老子属于“周王室图书档案馆的官员和学者”,而不属于“四大贵族”;C项,由括号后的“王子朝及召氏之族、毛伯得、尹氏固、南宫嚣奉周之典籍以奔楚”,可知“召、毛、尹、南宫”地位远高于“周王室图书档案的官员和学者”,故C项递进不当;D项,颠倒了“官员和学者”及“召、毛、尹、南宫四大贵族”的地位关系,与文本语境不合。故选A。‎ ‎18. B 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大动干戈”:原指发动战争,现多比喻兴师动众或大张声势地做事。“同室操戈”:一家人动起刀枪来,比喻内部相斗。由“留下王子们”可知应用“同室操戈”。“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大势已去”:整个局势已经无法挽回。根据文中“晋国攻打王子朝,拥立王子匄为周敬王”,尤其是“王子朝见”中的“见”字,暗示了局势的不可逆转,故应选择“大势已去”。“无影无踪”:形容完全消失,不知去向。“杳无音信”:没有一点消息。根据语境“留下了中国文化史上的未解之谜”,应选“无影无踪”。“无人问津”:比喻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门可罗雀”:形容十分冷落,宾客稀少。根据语境“没有人追问过这批无价之宝的下落,甚至对此事也是”可知,应用“无人问津”。故选B。 ‎ ‎19. B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A项,语序不当,“王子朝认为自己仍然才是正统继位的周王的合适人选”语序不当,应将“仍然”移至“认为”前面,且此句句式杂糅;C项,成分赘余,“王子朝仍然认为自己才是周王的合适人选的继位正统”成分赘余,应删掉“的 继位正统”;D项,搭配不当,“适合正统的继位”搭配不当,可在“继位”后加“人选”。故选B。‎ ‎【点睛】做题思路通常是:疏理出句子的主干和枝叶,看成分是否残缺或者赘余,看句子的主要成分(主、谓、宾)之间,句子的枝叶(定、状、补)与中心语之间是否搭配;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语序是否恰当;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表意是否明确,特别注意常见的错误。‎ ‎20.(1)“乔迁新居”改为“搬新家”。 ‎ ‎(2)“笑纳”改为“收下”。‎ ‎(3)“光顾”改为“游览”。 ‎ ‎(4)“豪雨”改为“暴雨”。‎ ‎(5)“可望”改为“有望”。(广播不能出现谐音)‎ ‎21. 心如止水,充耳不闻,不管风吹浪打,道出了良好心境的真谛。‎ 查缺补漏,亡羊补牢,温故可以知新,道出了及时复习的真谛。‎ 虚怀若谷,不耻下问,虚心使人进步,道出了谦逊好学的真谛。‎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句子仿写的能力。仿写的句子涉及到内容、句式、修辞、衔接,不仅要综合运用语法、修辞的知识,还要分析所给关键词之间的关系。仿写时,每句的核心是“道出了……的真谛”。根据材料所给定的内容,可以确定要表达的“真谛”的内容,将相关的内容和“真谛”划分为一组,按照给定的句式,写出完整的句子即可。‎ ‎22.(60分)‎ ‎【写作指导】该题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前先审读材料,理解材料的内容。材料某班同学围绕十九大这一话题展开的讨论,同学们各抒已见,看法不一。(1)有充满期待憧憬的,认为生逢盛世,幸运之至。这一角度可以立意为赞美祖国的发展和进步,歌颂祖国的巨变。(2)有认为到时收入高,用人工智能,现在可以不用学了。这一角度立意,应该是否定和批评。任何时候人都不能失去学习的能力,我们要与时俱进,这样人工智能才能得以不断发展。(3)针对“缺芯之痛”可以写阐述“创新、创造的重要”;(4)也有同学认为现代化也要靠脚踏实地地努力才能取得。这一角度可以立意为,踏实进取;善始善终等。(5)还有同学认为与自己无关,管好自己就行了。这一角度可以立意为,小我与大我;个人与国家。(6)还有同学认为不能辜负前辈,因为这是前几代人的奋发图强换来的。这一角度可以立意为,肩负历史的责任(使命);感恩的心等。(7)当然其他立意只要符合材料要求,都可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